首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举报
开通vip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 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 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 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 一个近居海上 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 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 幕遮围,十分严 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 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 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 海 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 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 “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 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 装, 以期 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 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 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 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 将中山强占 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 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 然似霸业从此开始, 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 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 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 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 法,谙 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 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 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 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 一段 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 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 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 开。 现在魏国精兵 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 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 计而行。 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 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 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 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 涓复 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 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 兵法。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计名探源】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 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 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 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彖曰:“损下益 上, 其通上 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 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 之敌,我方虽 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为 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 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形势, 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 田 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 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 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 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 齐,怕师出 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 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 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 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 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 标,他又 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 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 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 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 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 精兵 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 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 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 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 军。子贡充分利用 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 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 小,却能从危难 中得以解脱。 第四计 以逸劳待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 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 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 待饥,此治 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 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 人。”原意是说,凡是 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 疲劳、被动。所以,善 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 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 秦军连 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 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 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 筑 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 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 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 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 一年后,楚军绷 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 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 秦军将士人人 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 223年, 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 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 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 机, 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 “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 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 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 事上指的是:当敌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 手。《孙子肥 技破 吩疲? “乱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 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 吴国和越国相互争 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 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 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 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 回国 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室,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采取了一系 列富国强民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 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 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 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 活淫 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 473 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 沸腾。 越 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候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 吴国,吴国国内 空 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 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计名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 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 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 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 何进攻的迹 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 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 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 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 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 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 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 车。班超 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 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 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 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 班超 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 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 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 追 击逃敌。他 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 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 追兵从班超隐 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 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 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 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 影, 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 然返回龟兹。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 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 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 解为三部 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 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 误以为假。这样,敌 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 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 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 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 击敌 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 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 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 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 城袭击的 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 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心生 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 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 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 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 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 悔不迭。 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 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 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 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 杀得 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 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计名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 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 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 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 是:声 东击西, 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 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 名成 功战例。 秦韩 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 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 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 将汉中通 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 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 206 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 出兵东征。 出征 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 原 路杀回的架势。关中 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 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 加紧防范,阻拦汉 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 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 韩信立即派大 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 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 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 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 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 削弱,甚至自 行瓦解。东 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 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 曹操向乌桓进兵, 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 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 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 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 听说 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 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 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 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 辽东,只 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 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 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 吞并 他,二袁上门, 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 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 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 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 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 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 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 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 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 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 主, 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 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 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 马上回信 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 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 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 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 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 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 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 随从 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 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 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计名探源】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 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 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 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 势均力敌,或 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 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越 国北部经常受到 匈奴詹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 赵国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 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 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 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几 年 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 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 他 派少数士 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 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 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牧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 匈 奴单于心 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 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 是严阵以待,兵 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 逐个围歼。单于兵败, 落荒 而逃,詹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 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计名探源】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 入获取胜利的 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 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 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 小失大”, 小胜的机会也 不应该放过。 公元 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 调集九十万大 军,打算一举歼灭东 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 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 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 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 军齐集,立即率精兵五 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 前秦军。谢 石率 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 扎在寿阳的 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 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 部队。 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 他 派人 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 为 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 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 苻坚大 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 全歼水中。 他 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 恐后,人马冲撞, 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 几次下令停止 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 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 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 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 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 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 入, 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计名探源】 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 刮民财,贪污 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 部下主薄贪脏。他见到状子,十 分惊骇,情不自禁地 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 惊蛇,作为谋 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 不 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公元 前 627年,秦穆 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 夺取郑国都城。大夫 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 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 会做好迎战准 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 哭流 涕 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 士 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 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 的 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 分疲惫。 部队经过贿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 晋文公有恩, 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 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 了重兵。一个炎热的 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般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 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 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 知不妙。这里鼓声震天,杀 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涌而上,大败秦军, 生擒孟 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 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 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 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计名探源】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 用在军事上, 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 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 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 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 而没有什 么作为的势力, 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 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 姓“欲为乱者,十室 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 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 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 陈胜、吴广被 征发到渔阳戍阳。当这些戍卒走到大 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 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 律规 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 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 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 条活路。他们知 道同去的戍卒也都 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 低下,恐怕没 有号召 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 苏,温 良贤明,已被阻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 知情;另一个是楚将 项 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 公 开打出他们的旗 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 心理,巧 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 一块丝帛, 上写“陈胜王” (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 深人静之时,在旷野 荒庙中学狐 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 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 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 领 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 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 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 活不成 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 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 乡,乡下云集 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 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 “张楚”。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计名探源】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 在一“调”字。 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 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 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 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 计相诱,把敌 人引出坚固的 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 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 子孙策,年仅十 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 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 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 卢 江 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 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 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 很 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 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 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 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 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 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 求救。他 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 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 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 得意。上缭一带,十 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 决定发兵上缭。 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 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 言迷惑住 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 内 空 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 于 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 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 顺利地控 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 情知中 计,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计名探源】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 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 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 看怎样去追。把敌人 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拚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 使敌人丧失 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 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 之后,定下北伐大计。 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 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 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 今金 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 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 拿敌军主 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 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 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 果让他心悦 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 止侵 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 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 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 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 并袭击了孟获的粮 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 降,趁孟获不 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 释放。以后 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 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 第七次 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 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暂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 北 伐。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计名探源】 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 游览苏州的灵 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 先在庙壁上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写了两句,赵嘏见 到后,立即提笔续写 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后来文人称常建的这种作 法为“抛砖引 玉”。此计 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 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 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 “砖”和“玉”,是 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 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 即大的胜利。“引 玉”,才是目的,“ 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 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 上钓;敌人占了一 点便宜,才 会误入圈套,吃大亏。公元前 700年, 楚国用“抛砖 引玉”的策略,轻取绞 城。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 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 迅速。楚军兵临 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 绞城池势险 要, 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 夫莫 傲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 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 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 王向 他问诱敌之 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 士兵装扮成 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动夺柴草。头 几天,让他 们先得一些小利, 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动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 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 乘势夺 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 “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躁, 轻躁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 上 钓。”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 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 报告有樵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 楚军 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 两进山,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 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机, 突然袭击,果然顺 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 得不少柴草。一连几 天,果然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 来 越多。楚王 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逮大鱼。第六天,绞国士兵象前几 天一样出 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劫 掠,吓得没命的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 赶, 不知不觉被引入宋军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哪里抵 挡 得住,慌忙败退,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 知 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计名探源】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 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 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 是这个意思。蛇无头 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 打垮敌军主 力,擒拿敌军 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 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 机关,敌方隐于混乱,便 于彻底击溃之。指 挥员不能满足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 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 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 领,就好比放虎归 山,后患无穷。 唐朝安史之乱时, 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 奇率十万 劲旅进 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 敌兵二十余 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 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 兵刚 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 唐军激 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 闭城 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 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 乏已极,眼 晴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 间,张巡率领守 兵冲 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 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 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 急令部 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 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 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 中,更加难以辩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 用秸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 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 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杆箭,心中大 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 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 状, 立刻辩认出了敌军首领尹 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 奇左眼,这回可是真 箭,只见尹子 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 乱,大败而逃。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计名探源】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 剪草除根。” 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 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 矣。”这个比喻很浅 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 能让水温降下 来的,根本 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 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 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 芒,削减敌人的气 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 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 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 恰恰是敌人的弱 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 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 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 国 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 公元 199年, 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 打许 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 牟北),兵力只有三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 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 马。曹操表 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 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 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 一枪之后,突派精 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 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 了一万多 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 巢。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 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 千 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 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 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 四起。曹军 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 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 状,供应断绝,军 心浮动, 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 兵已丧失战 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 兵,艰难地杀出 重围, 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计名探源】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 以得到意外的 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 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 的谋略。在混乱的水 中,鱼儿辩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 会动摇不定, 这里就有可 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 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 一方主动把水搅浑,一切 情况开始复苏起来, 然后可借机行事。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 幽州节度使,平定 契丹 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 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 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 进犯。 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 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 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 到 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 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 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 丹众将 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朝 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 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 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 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 干之间的矛盾,当着 李过折的面,假意大 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 中烧,说可突 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隐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 次求和完 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 折, 唐军势力浩大,可突干肯定失败。他 说脱离可突干,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 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 丹返 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 突干毫元 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 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 倪礼召集人马, 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 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 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 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 猛攻,生擒倪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 丹叛乱被 平息。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计名探源】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 蝉蜕还挂在枝 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 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 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 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 逃跑,而是保 留形式,抽 走内容,稳定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 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 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 人。 三国时期,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 时,积劳成 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 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 诸葛 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 秘 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 追击 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 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 并派杨仪 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 旗鼓大 张, 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 轻举妄动。司马懿 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 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 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 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 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 安全转移, 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 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计名探源】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 如果让敌人 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 穷追不舍,一怕它拼命反扑,二 怕中敌诱兵之计。 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特点 是行动诡秘, 出没不定, 行踪难测。它的数量不多,破坏性很大,常会乘我 方不备,侵扰我军。所以,对这 种“贼”,不可让其逃跑, 而要断他的后路, 聚而歼之。当然,此计运用得好,决 不只限于“小贼”,甚至可以围歼敌主力 部队。 战国后期,秦国攻 打赵国。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长平守 将是赵国 名将廉颇。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不能硬拼,便命令部队坚壁固 守, 不与秦军交战。 两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仍拿不下长平。秦王采纳了范睢的建 议,用离间法让赵王 怀疑廉颇,赵王中 计,调回廉颇,派赵括为将到长平与 秦军作战。赵括到长平后, 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张与秦军对面 决战。秦 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尝到 一点甜头,使赵括的军队取得了几次小胜。 赵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 这下正中白起 的下怀。他分兵几路, 指挥形成对赵括军的包围圈。第二天,赵括亲 率四十万大军,来与秦兵决战。 秦军与赵军几次交战, 都打输了。赵括志得意满, 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 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 秦军坚守不 出,赵 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这时,突然得到消息:自己 的后营已被秦 军攻占了,粮道也被秦军截断。秦军已 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一连四 十六天, 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 退企 图突 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乱。可惜四十万大军都被秦军杀 戮。这个赵括,就是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 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关 门 捉贼”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计名探源】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并而近 攻,得寸,则 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也。”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远交近攻,是分化 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 国的战 略性谋略。当实 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 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 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 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 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 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 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 了。“远交”的目的, 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 用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 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 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 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 上“远交近 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 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 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 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 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 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 昭王派 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 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 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 又从两翼进 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 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 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 望。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计名探源】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 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 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 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 当然,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 信任的,一方往 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 自主权。再 乘机突然 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 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 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 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 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 国家, 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 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 物,屈产良马和 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 一切 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 壁,高兴得 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 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 求虞国借道让晋 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 再三劝说虞公,这件 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 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 有力的朋友, 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 国时,把劫夺的 财产分了许多 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 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 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 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 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 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 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国。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计名探源】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 蒙混欺骗的目 的。“偷天换日”、“偷龙换 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 意思。在军事上,联 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 待友军有机可 乘、一败涂 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 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 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 用。此计中包含尔 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 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秦始 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 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 不 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 团。 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 人正 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 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 派他到著名 将令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 高教唆 下,只知 吃喝玩乐。 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 (今山东平原县附近), 突然一 病不起。此时,秦始皇 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 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 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 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 赵高。赵高早有野 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 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几天后,秦始皇在沙 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 境)驾崩。 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 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 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 里。现在,立谁为太 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 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 一定会重用蒙恬, 到 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 动,二人合谋, 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 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 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 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 的灭亡埋下 了祸根。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计名探源】 指桑骂槐,此计的比喻意义应从两方面广为理解。一是要运用各 种政治和外交 谋略,“指桑”而“骂槐”, 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 小的对手,可以警告 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 敲侧击威摄 他。春秋时期, 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 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 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 鲁联盟,也只得认 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损 失就使鲁、宋两国臣服。 另外,作 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 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 令出不 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仗!所以,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纪严明。管理 部 队,刚柔相济,关心和爱护士兵,但决不能有令不从,有禁不止。所以,有时 采 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住个别坏典 型,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全军将 士。春秋 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禳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 作监军。禳 苴 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 间一到,禳苴就到军 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 迟不到,禳苴几次 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 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营门。禳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 营来,禳苴无所谓,只说什 么亲 戚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醉应醉 吧?所以来得迟了。禳苴非常气愤,斥 责他身为国家大臣,负有监军重 任, 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 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 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禳苴的话,不以为 然。禳苴当 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 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 军法官答道:“该斩!” 禳 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 马进宫,向齐景公 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全军将士,看到主 将放杀违犯军 令的大臣, 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进军 营,拿 景公的命令叫禳苴 放了庄景。禳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他见来使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 法应当如何处 理?” 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禳苴不慌
本文档为【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06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4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6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13
浏览量: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