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诸葛忠武侯文集

诸葛忠武侯文集

举报
开通vip

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忠武侯文集》 《文集》四卷是诸葛亮的着作。  卷一   《草卢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自表后主》《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孙权书》《诫子书》 卷二   《教》《作斧教》《军令》《兵法》《兵法秘诀》《作木牛流马法》《八阵图法》《论光武》《梁父吟》  卷三   《便宜十六策》 :治国第一 君臣第二 视听第三 纳言第四 察疑第五 治人第六 举措第七 考黜第八 治军第九 赏罚第十   喜怒第十一 治乱第十二 教令第十三 斩断第十四 思虑第十五 阴察第十六  卷四   《将苑》 :兵权 逐恶 ...

诸葛忠武侯文集
《诸葛忠武侯文集》 《文集》四卷是诸葛亮的着作。  卷一   《草卢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自表后主》《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孙权书》《诫子书》 卷二   《教》《作斧教》《军令》《兵法》《兵法秘诀》《作木牛流马法》《八阵图法》《论光武》《梁父吟》  卷三   《便宜十六策》 :治国第一 君臣第二 视听第三 纳言第四 察疑第五 治人第六 举措第七 考黜第八 治军第九 赏罚第十   喜怒第十一 治乱第十二 教令第十三 斩断第十四 思虑第十五 阴察第十六  卷四   《将苑》 :兵权 逐恶 知人性 将材 将器 将弊 将志 将善 将刚 将骄 将疆 出师 择材 智用 不陈 将诫 戒备 习练 军蠹   腹心 谨候 机形 重刑 善将 审因 兵势 胜败 假权 哀死 三宾 後应 便利 应机 揣能 轻战 地势 情势 击势 整师 厉士 自勉 战道 和人 察情 将情 威令 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 《附录》 卷一:包括刘备与诸葛亮诏书,曹操,孙权与诸葛孔明书等。 卷二:後人对诸葛亮的评论,包括《三国名臣赞》 《诸葛公论》 《诸葛武侯庙碑铭》 等。 上事表   臣先遣虎步监孟(琥)〔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以二十日出骑万人,来攻(琥)〔琰〕营。臣作(竹)〔车〕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太平御览》卷七十三。 祁山表   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嘱)〔瞩〕其丘墟,信为殷矣。○《水经注》卷二十《漾水》注。 表   耽文山、泽山、司弥瘗山、娄山、辟龙山。 举蒋琬密表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蒋琬传》。 临终遗表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盲)〔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布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蜀志?本传》。 街亭自贬疏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料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蜀志?本传》。 正议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戒)〔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刑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偪于元祸苟免者耶!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彊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方)〔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纂。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四海)〔海内〕,况以数十万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有可得而(千)〔干〕拟者哉!○《蜀志》本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绝盟好议   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策之上者。若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分)〔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上先帝书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亥)〔巳〕,罡星在西方;又观干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于将帅,多凶少吉。 为法正答或问书   (帝)〔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偪,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狠)〔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行其意耶!○《三国志》卷三十七《蜀志?法正传》。 答法正书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匕)〔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蜀志?本传》裴注引郭冲五事。 答关羽书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卷三十六《蜀志关羽传》。 与杜微书   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朝廷主公今年始十(人)〔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也。以谓贤愚不相为谋,故自割绝,守劳而已,不图自屈也。○《三国志》卷四十二《蜀志?杜微传》。 答杜微书   曹丕纂弒,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其)〔道〕灭之。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田)〔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同前。 答李恢书   行当离别,以为惆怅,今致氍(毹)〔〕一以达心也。○《太平御览》卷七百八。 与刘巴书   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 与刘巴论张飞书   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同前。 答李严书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三国志》卷四十《蜀志?李严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又与李严书   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北堂书钞》卷三十八。 与张鲁书   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艺文类聚》。 与张裔书   君昔在(柏)〔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难)〔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吾)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耶?○《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杨洪传》。 与张裔蒋琬书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姜维传》。 又与张裔蒋琬书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同前。 又与张裔蒋琬书   令史失赖,掾属丧杨禺,为朝中损益多矣。○《三国志》卷四十五《蜀志?杨戏传》注。 与蒋琬董允书   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陈震传》。 与孟达论李严书   部分如流,趣拾罔滞,正方性也。○《三国志》卷四十《蜀志?李严传》。 与孟达书   往年南征,岁(未及)〔末乃〕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托空)〔空托〕名荣,贵为(华)〔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费诗传》。 与步骘书   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马(家)〔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水经注》卷十八《渭水》注。 与陆逊书   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令)〔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三国志》卷六十四《吴志?诸葛恪传》裴注引《江表传》。 与孙权书   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纂逆,蔓延及今,皆思勦灭,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书不尽言,万希昭〔鉴〕。○《艺文类聚》。 又与孙权书   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答司马懿书   使杜子绪宣意于公威也。○《三国志》卷十五《魏志温恢传》裴注引《魏略》。 与(足)〔兄〕瑾论白帝兵书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岸)〔崖〕阁道书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岸)〔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桂)〔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彊也。○《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注。 与兄瑾言大水赤崖桥阁悉坏书   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同前。 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谿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水经注》卷十七《渭水》注。 与兄瑾论陈震书   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者。○《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陈震传》。 与兄瑾言孙松书   既受东朝厚遇,依依于子弟。又子乔良器,为之恻怆。见其所(吴)〔与〕亮器物,感用流涕。○《三国志》卷五十一《吴志?孙翊传》。 与兄瑾言殷礼书   (感)〔殷〕德嗣秀才,今之侨肸者也。○《太平御览》卷一千。 与兄瑾言子乔书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蜀志?本传》裴松之注。 与兄瑾言子瞻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蜀志》本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须〕静也,才(欲)〔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于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不)〔若〕志不彊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答蒋琬教 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蒋琬传》。 与李丰教 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此神明所闻,非但人知之也。表都护典汉中,委君(与)〔于〕东关者,不与人议也。谓至心感动,(始终)〔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昔楚卿屡绌,亦乃克复,思道用福,应自然之数也。愿宽慰都护,勤追前阙。今虽解任,形业(自满)〔失故〕,奴婢宾客百数十人,君以中郎参军(吕)〔居〕府,方之气类,犹为(其可复)〔上家。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王)〔琰〕推心从事者,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临书长叹,泣涕而已!○《三国志》卷四十《蜀志?李严传》裴注引。 与张裔教 去妇不顾门,萎韭不入园,以妇人之性,草莱之情,犹有所耻,想忠壮者意何所之?○《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六。 黜来敏教 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耶?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今上即位,吾闇于知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所疏先帝)〔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俗薄)〔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三国志》卷四十二《蜀志?来敏传》裴注引。 称姚冑教 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三国志》卷四十五《蜀志?杨戏传》注引。 与群下教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此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反,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董和传》。 又与群下教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军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同前。 与参军掾属教 任重才轻;故多阙漏。前参军董幼宰,每言辄尽,数有谏益,虽性鄙薄,不能悉纳。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未有忠于国如幼宰者也。亮可以少(其)过矣。○《太平御览》卷二百四十九。 劝将士勤攻己阙教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成,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教 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艺文类聚》卷九十三。 教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太平御览》卷八百十五。 转运教 计一岁运,用蓬旅簟千万具。○《太平御览》卷七百八。 南征教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作斧教 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前到武都〔一日〕,鹿角坏刀环千余枚,赖贼已走。〔若未走,无所复用〕。问自(今)〔令〕作部刀斧〔数〕百枚,用之百余日,初无坏者。尔乃知彼主者无意,宜收治之,非小事也。若临敌,败人军事矣。○《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七、七百六十三。 作匕首教 作部作匕首五百枚,以给骑士。○《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三。 作刚铠教 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三。 贼骑来教 若贼骑左右来至,徒〔从〕行以战者,陟岭不便,宜以车蒙陈而待之。地狭者,以锯齿而待之。○《北堂书钞》卷一百十七。 军令 闻雷鼓音,举白(幡)〔幢〕绛旗,大小船皆进战,不进者斩。闻金音,举青旗,船皆止,进者斩。〔若贼近,徐还;远者,疾还〕。○《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 军令 闻鼓音,举黄帛两半幡合旗,为三面员陈。○《北堂书钞》卷一百十七。 军令 连冲之陈,以狭而厚,〔为利阵〕。令骑不得与相离,〔护侧骑与相〕远。《北堂书钞》卷一百十七。 军令 敌以来进持鹿角,兵悉却在连冲后。敌已附,鹿角里兵但得进踞,以矛戟刺之,不得此驻,起驻妨弩坏。○《太平御览》卷三百十七。 军令 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角。行三里,辟矛戟,结幡旗,止鼓角。未至营三里,复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角。至营,复结幡旗,止鼓角。违令者髡。○《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九。 军令 战时,皆取船上布幔、布衣渍水中,积聚之,〔以助水淹〕。贼有火炬、火箭,以掩灭之也。〔违令者髡翦耳〕。○《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二。 军令 选三部司马,皆限力举二百斤以上,前驱司马便大戟田基司马取能挽一石七以上弓。○《太平御览》。 军令 凡战临陈,皆无讙哗,明听鼓音,静视幡麾,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军令 军行济河,主者常先沈白璧,文曰:某主使者某甲(收)〔敢〕告于河,贱臣某甲作乱,天子使某帅众济河,征讨丑类,故以璧沈,惟尔有神裁之。○《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六。 军令 两头进战,视麾所(止)〔指〕,闻三金音,止,二金音,还。○《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军令 军列营步骑士以下皆着兜鍪。○《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六。 军令 帐下及右陈各持彭排。○《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七。 军令 金鼓幢麾隆冲皆以立秋日祠。先时一日,主者请祠,其主者奉祠。若出征有所克获,还亦祠。向敌祠,血于钟鼓。秋祠及有所克获,但祠,不血钟鼓。祝文:某官使主者某,敢告隆冲钟鼓幢麾。夫军武之器者,所以正不义,为民除害也。谨以立秋之日,洁牲黍稷旨酒而敬荐之。○《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六。 军令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着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说;可语刘荆州,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蜀志?本传》裴注引《魏略》。 军令  尝以己丑日祠牛马先。祝文曰:某月己丑,某甲敢告(先牛先)〔牛马先〕。马者,用兵之道,牛(马)者,军农之用。谨洁牲黍稷旨酒,敬而荐之。○《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六。 军令 军行,人将一斗干饭,不得持乌育及幔,余大车乘帐幔,什光耀日,往就与会矣。○《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二。 兵法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下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不既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彼其上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权而致二者也。管子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乎!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彊敌也。 兵法祕诀 镇星所在之宿,其国不可伐。又彗星见大明,臣下纵横,民流亡无所食,父子死离,夫妇不相得。四维有流星,前如(几)〔瓮〕,后如火,光景天,如雷声,名曰天狗。其下饥荒,民疾疫,群臣死。流星东北行,名天(国)〔冈〕。天海之口,必有大水土功。又四维有流星,入以后有(日)〔白〕气如云,状如车轮,是谓啮食。其下大兵,中国多盗贼。又有星如,见(斗北)〔北斗〕,名为旬始。天下大乱,诸侯争雄。○《太平御览》卷三百二十八。 兵要 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绝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数里之外,五人为部,人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看隐蔽之处。军至,转寻高而前。第一见贼,转语后第二,第一诣主者,白之。凡候见贼百人以下,但举幡指;百人以上,便举幡大呼。主者遣疾马往视察之。○《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一。 兵要 凡军行营垒,先使腹心及乡导前觇审知,各令候吏先行,定得营(也)〔地〕,壁立军分数,立四表候视,然后移营。又先使候骑前行,持五色旂,见沟坑揭黄,衢路揭白,水涧揭黑,林薮揭青,野火揭赤,以本鼓应之。立旗鼓,令相闻见。若渡水踰山,深邃林薮,精(饶)〔骁〕勇骑投搜数里无声,四周绝迹。高山树顶,令人远视,精兵四向要处防御。然后分兵前后,以为镇拓,乃令辎重老小,次步后马,切在整肃,防敌至,人马无声,不失行列。险地邪径,亦以部曲鳞次,或须环(过)〔回〕旋转,以后为前,以左为右,行则鱼贯,立则雁行。到前止处,游骑精锐,四向散列而立,各依本方下营。一人一步,随师多少,咸表十二辰,竖立旗,长二丈八尺,(密)〔审〕子午卯酉地,勿令邪僻,以朱雀旂竖午地,白虎旂竖酉地,玄武旂竖子地,青龙旂登卯地,招摇旂竖中央。其樵牧饮食,不得出表外也。○《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一。 兵要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三。 兵要 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遭而易失也。故良将之趋时也,衣不解带,足不蹑地。○同前。 兵要 责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犹璧之不朽。○同前。 兵要 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同前。 兵要  言行不同,竖私枉公,外相连诬,内相谤讪,有此不去,是谓败乱。○《北堂书钞》卷一百十三。 兵要 枝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有此不去,是谓败征。○同前。 兵要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 兵要 督将以下,各自有幡。军发时,幡指天者胜。○《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 兵要 若能力兼三人,身与马如胶漆,手与剑如飞,诚宜宠嘉。○《太平御览》。 作木牛流马法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股)〔脚〕四足,头入颔中,舌着于(度)〔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古)〔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细)〔轴〕孔去前杠(孔)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后同)〔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蜀志?本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八陈图法 八陈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水经注》。 朝发南郑牋 朝发南郑,莫宿(墨)〔黑〕水,(四十五)〔四五十〕里。○《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注。 师徒远涉帖 师徒远涉,道里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还,驰此,不复旦。○《太平御览》。 汉嘉金书 汉嘉金朱提银,采之不足以自食。○《郡国志注》。 论交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贯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引《要览》。 论光武 曹植曰:「汉之二祖,俱起布衣。高祖阙于微细,光武知于礼义。高祖又鲜君子之风,溺儒冠,不可言敬。辟阳淫辟,与众共之。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而高祖轻之。济济多士,文王之所以获宁也,而高祖蔑之不用。听戚姬之邪媚,致吕氏之暴戾,果令凶妇肆酖酷之心。凡此诸事,岂非寡计浅虑,斯不免于闾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世祖多识仁智,奋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赤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毙躯,公孙以离心授首。(耳)〔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于时战克之将,筹画之臣,承诏奉命者犹宠,违令犯旨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因声而景附,马援一见而叹息。」 诸葛亮曰: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能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阔疏,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称邓禹曰:「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叹吴汉曰:「将军差强吾意,其武力可及,其忠不可及」。与诸臣计事,常令马援后言,以为援策每与谐合。此皆明(知君)〔君知〕臣之审也。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金楼子》第四卷《立言篇》。 论诸子 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长短经》卷一《任长》。 论让夺 范蠡以去贵为高,虞卿以舍相为功,太伯以三让为仁,燕哙以辞国为祸,尧、舜以禅位为圣,孝哀以授童为愚,武王以取殷为义,王莽以夺汉为篡,桓公以管仲为霸,秦王以赵高丧国,此皆趣同而事异也。明者以兴,暗者以辱乱也。○《长短经》。 与先帝论黄忠 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谕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毋不可乎!○《三国志》卷三十六《蜀志?黄忠传》。 与先帝论荐刘巴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刘巴传》裴注引《零陵贤传》。 论斩马谡 夫亮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千)〔干〕乱法,魏绛戮其仆。今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耶!○《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马谡传》裴注引《襄阳记》。 论来敏 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宋书》卷六十二《王微传》。 称许靖 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 称庞统廖立 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三国志》卷四十《蜀志?廖立传》。 称蒋琬 公(立)〔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蒋琬传》。 又称蒋琬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同前。 称董厥 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慎思)〔思慎〕宜适。○《蜀志》本传。 称殷礼 不意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太平御览》卷一千。 答惜赦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也!○《三国志》卷三十三《蜀志?后主传》裴引《华阳国志》。 答姜维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耶!○《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谕参佐停更 夫统武行(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蜀志》本传裴注引。 论谏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夷〕屡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欲使吾)〔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谢贺者 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蜀志?本传》裴注引。 司马季主墓碑铭 玄漠太寂,混合阴阳,天地交判,万品滋彰。先生理着,分别柔刚,鬼神以观,六度显名。○《真诰》卷十四。 柘东城石刻 碑即仆蛮,为汉奴,夷畏誓,常以右搘捂。 南中纪功碑阴铭 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黄陵庙(可)〔记〕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趋蜀道,履黄牛,因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宿)〔拍〕岸,敛巨石于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三峰,平治洚水,顺之其道,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致此耶?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蛮)〔峦〕如画,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景见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采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日)〔曰〕黄牛庙,以显神功。 梁甫吟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纍纍正相似。问是谁家子?田(彊)〔疆〕古(治)〔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艺文类聚》卷十九。 算计 今上县之战,更在贼门,战地平如案。○《书钞》一百五十七。 杂言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北堂书钞》卷三十七。 二十八宿分野 角、亢、(氏)〔氐〕,郑,兖州:东郡入角一度;东平、任城、(由)〔山〕阳入角六度;泰山入角十二度;济北、陈留入亢五度;济阴入氐一度;东平入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颍川入房一度;汝南入房二度;沛郡入房四度;梁国入房五度;淮阳入心一度;鲁国入心三度;楚国入心四度。 箕、尾,燕,幽州:营州(人)〔入〕箕中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渔阳入尾三度;右北平入尾七度;西河、上郡、北地、辽西东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乐浪入箕三度;玄菟入箕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牛六度。 虚、危,齐,青州:齐国入虚六度;北海入虚九度;济南入危一度;乐安入危四度;东莱入危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淄州入危十四度。 营室、东壁,卫,并州:安定入营室一度;天水入营室八度;陇西入营室四度;酒泉入营室十一度;张掖入营室十二度;武都入东壁一度;金城入东壁四度;武威入东壁六度;炖(威)〔煌〕入东壁八度。 奎、娄、胃,鲁,徐州:东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一度;琅密入娄一度;(阳城)〔城阳〕入娄九度;胶东入胃(七)〔一〕度。 昴、毕,赵,冀州:魏郡入昴一度;巨鹿入昴三度;常山入昴五度;广平入昴七度;中山入昴一度;清河入昴九度;信都入(十)〔毕〕三度;赵郡入毕八度;安平入毕四度;河间入毕十度;真定入毕十三度。 觜、参,魏,益州:广汉入觜一度;越巂入觜三度;蜀郡入觜一度;犍为入参三度;牁入参五度;巴郡入参五度;汉中入参九度;益州入参七度。 东井、舆鬼,秦,雍州:云中入东井一度;定襄入东井八度;雁门入东井十六度;代郡入东井二十八度;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上党入舆鬼二度。 柳、七星、张,周,三辅:弘农入柳一度;河南入七星三度;河东入张三度;河内入张九度。 翼、轸,楚,荆州:南阳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零陵入轸十一度;桂阳入轸六度;武陵入轸十度,长沙入轸十六度。○《晋书》卷十二《天文志》。 阴符经序 诸葛亮叙曰:所谓命者,性也。性能命通,故圣人尊之以天命,愚其人而智其圣,故曰,天机张而不死,地机弛而不生。观乎《阴符》,造化在乎手,生死在乎人,故圣人藏之于心,所以陶甄天地,聚散天下,而不见其迹者,天机也。故黄帝得之以登云天,汤、武(男)〔得〕之以王天下,五霸得之以统诸侯。夫臣易而主难,不可以轻用。太公九十非不遇,盖审其主焉。若使哲(上)〔士〕执而用之,立石为主,刻木为君,亦可以享天下。夫臣尽其心,而主反怖有之,不亦难乎?呜乎!无贤君,则义士自死而不仕,莫若散志巖石,以养其命,待生于泰阶。世人以夫子为不遇,以秦仪为得时。不然,志在立宇宙,安能驰心下走哉?丈夫所耻。呜乎!后世英哲,审而用之。范蠡重而长,文种轻而亡,岂不为泄天机?天机泄者沈三劫,宜然。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匮,恐小人窃而弄之。 阴符经注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注:以为立天定人,其在于五贼。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注:夫子、太公,岂不贤于孙、吴、韩、白,所以君子小人异者,四子之勇,至于杀身,固不得其主而见杀矣。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注:奇器者,圣智也。阴阳相胜之行,时昭乎进乎象矣。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子,画八卦,考蓍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着乎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机杀)〔杀机〕,天地反覆。◇注:按楚杀汉兵数万,大风杳冥,昼晦,有若天地反覆。 便宜十六策 〈治国〉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枘,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君臣〉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 为义。两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俱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阳,着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视听〉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可见,声细而不可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 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於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和外,万物昭然。观日月之形,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故《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纳言〉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着,後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察疑〉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故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 生於惑。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沉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欲自免也。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治人〉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是以尧、舜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故国之将兴,而伐於国,国之将衰,而伐於山。明君之治,务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小国之臣。故曰:皂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於有余。故今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也。古者,齐景公之时,病民下奢侈,不遂礼制。周秦之宜,去文就质,而劝民之有利也。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锦绣纂组,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袍裘索襗,此非庶人之所饰也。重门画兽,萧墙数仞,冢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经》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 〈举措〉  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也。夫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 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故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众下。故人君选举,必求隐处,或有怀宝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绝,不见招求;或有忠贤孝弟,乡里不举;或有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或有忠质於君,朋党相谗。尧举逸人,汤招有莘,周公采贱,皆得其人,以致太平。故人君悬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不旷庶官,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纁以聘幽隐,天下归心,而不仁者远矣。夫所用者非所养,所养者非所用;贫陋为下,财色为上;谗邪得志,忠直远放,玄纁不行,焉得贤辅哉?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是以聘贤求士,犹嫁娶之道也。未有自嫁之女,出财为妇。故女慕财聘而达其贞,士慕玄纁而达其名,以礼聘士,而其国乃宁矣。 〈考黜〉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 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为私,乘权作奸;左手执戈,右手治生;内侵於官,外采於民,此所苦一也。或有过重罚轻,法令不均;无罪被辜,以致灭身;或有重罪得宽,扶强抑弱,加以严刑,枉责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绝语辞,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长吏数易守宰,兼佐为政,阿私所亲,枉克所恨,逼切为行,偏颇不承法制,更因赋敛,傍课采利,送故待新,夤缘徵发,诈伪储备,以成家产,此所苦四也。或有县官慕功,赏罚之际,利人之事,买卖之费,多所裁量,专其价数,民失其职,此所苦五也。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无此五者,不可不迁。故《书》云:「三载考绩,黜陟幽明。」 〈治军〉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 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 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内谓诸夏,外谓戎狄。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以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黄帝战於涿鹿之野,唐尧战於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讨有扈,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後乃施其事。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後乃可出军任将,张擒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後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如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勍敌自灭。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非雠不怨,非敌不战。工非鲁般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故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是以智者先胜而後求战,闇者先战而後求胜;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将服其威,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圆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於前,无敌於後,此用兵之势也。故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故国困於贵买,贫於远输。攻不可再,战不可三,量力而用,用多则费。罢去无益,则国可宁也;罢去无能,则国可利也。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不知守地,不知战日,可备者众,则专备者寡。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後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故胜者全威,谋之於身,知地形势,不可豫言。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故兵从生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夫军成於用势,败於谋漏;饥於远输,渴於躬井;劳於烦扰,佚於安静;疑於不战,惑於见利;退於刑罚,进於赏赐;弱於见逼,强於用势;困於见围,惧於先至;惊於夜呼,乱於闇昧;迷於失道,穷於绝地;失於暴卒,得於豫计。故立旌旗以视其目,击金鼓以鸣其耳,设斧钺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其功,行诛伐以防其伪。昼战不相闻,旌旗为之举;夜战不相见,火鼓为之起;教令有 不从,斧钺为之使。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间之道,军之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已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恃敌之不至,恃吾之不可击。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待虚,以生待死,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整整之旌,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後;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 〈赏罚〉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 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是以羊羹有不均之害,楚王有信谗之败。夫将专持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赏罚不明,教令有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威武不行,见敌不起;下不劝功,上无强辅;法令不从,事乱不理;人有二心,其国危殆。故防奸以政,救奢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赏罚不曲,则人死服。路有饥人,厩有肥马,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後赏,先令而後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赏赐不避怨雠,则齐桓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之谓也。 〈喜怒〉  喜怒之政,谓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怒之间,必明其类。怒不可 犯无罪之人,喜不纵可戮之士;喜怒之际,不可不详。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行其私而废其功,将不可发私怒,而兴战必用众心,苟合以私忿而合战,则用众必败。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後。先胜则必後负,先怒则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可忿之事,然後加之威武,威武加则刑罚施,刑罚施则众奸塞。不加威武,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 〈治乱〉  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去文就质也。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 。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军之乱,纷纷扰扰,各惟其理。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後。先理纲,後理纪;先理令,後理罚;先理近,後理远;先理内,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强,後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上,後理下;先理身,後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 〈教令〉  教令之政,谓上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夫释己教 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後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故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後;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先习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习其旌旗指麾之变,纵横之术;二曰:使耳习闻金鼓之声,动静行止
本文档为【诸葛忠武侯文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94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6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16
浏览量: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