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举报
开通vip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1'1 u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丫D/T 1385-2005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AD based on softswitch 2005-09-01发布 200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TA息产业部 发布 丫D/T 1385-2005 目 次 前 言 ··················....................····················...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1'1 u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丫D/T 1385-2005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AD based on softswitch 2005-09-01发布 200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TA息产业部 发布 丫D/T 1385-2005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二‘.....⋯⋯ 1 3 定义及缩略语 ·······....................................................................................···......⋯⋯ 2 4 综合接人设备在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位置 ··········,····。············································⋯⋯ 2 5 LAD的功能要求 ·················,························...........................·.·.···....⋯⋯,..⋯⋯ 3 6 LAD的接口要求 ···································································.............................⋯⋯ 6 7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要求 ··,··················。······,··················,·········,·················································⋯⋯ 7 8 LP地址配置要求 ··...................................................................···········.···⋯⋯,,···⋯⋯ 7 9 安全要求 ·................................................................................................................. 7 10 操作维护和网管 ·································,··············‘·...··.········,..··············.·.··..·一 8 11 性能指标要求 ·····,·······························································...............................⋯⋯ 9 12 软硬件要求 ·······、···········,·································································‘....·······,···⋯⋯ 10 13 电旅及接地要求 ··········.......................................................................·.··.···...⋯⋯ 11 14 例行试验 ·,·,··,,·············,···················································································⋯⋯ 11 15 环境要求 ,,···········································,····。·。···。············,············,·········,····‘·······⋯⋯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H.248协议介绍 ··········,···················,······..··..······.......... ⋯⋯ 13 附录13(资料性附录)MGCP协议介绍 ··················。···················.····。··.........................⋯⋯ 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 LAD的安全注册和安全管理流程示例 ···········,····................................ 31 YD/'r 1385-2005 前 言 本标准是 “基于软交换”设备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预计的结构如下: 1)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2)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3)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技术要求; 4)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测试方法; 5}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技术要求; 6)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测试方法; 7)基于软交换的位置服务器技术要求; 8)基于软交换的位置服务器测试方法; 9)基于软交换的应用服务器技术要求; 10)基于软交换的应用服务器侧试方法。 本标准与《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测试方法》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人、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海强 吕旭红 羊峥嵘 李明栋 洪 钧 续合元 魏 强 金 波 李永霞 YD/T 1385-2005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通信接口、协议、性能指标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r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3873 通讯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r 17618-199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YDN 069-1997 电话主叫识别信息传送及显示功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EEE802.3 以太网标准 IEEE802.3u 快速以太网标准 IEEE802.3x 全双工标准 IEEE802.I q ULAN标准 IEEE802.1p QOS标准 IEEE802.ld 网桥和Spanning Tree协议 ITU-T H.248 网关控制协议 ITU-T G.168 数字网络回声抵消 ITU-T G.711 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23 低码率语音编码算法 ITU-T G.729 运用共扼结构代数码线形预测激励8kbit/s语音编码 ITU-T P.861 话带 (300-3400H的 语音编译码器的客观质量测量 1TU-T T.30 在公共电话交换网上用传真发送文档的过程 ITU-T T.38 在IP网上3类传真实时通信的过程 IETF RFC1213 MIB-II:基于TCP/IP的网络管理MIB IETF RFC1757 远程网络监控MIB IETF RFC1889 实时传愉协议 (RTP) IETF RFC2327 会话描述协议 ((SDP) IETF RFC2705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IETF RFC2833 用于排带DTMF号、电话信号音和电话信令的RU,载荷 IETF RFC3015 Megac。协议 1.0版 丫D/T 1385-2沉巧 3 定义及编略语 下列定义及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IAD定义 IAD,即综合接人设备,作为下一代软交换用户接人层设备,将用户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应用 需求接人到分组交换网络中,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完成相应的功能,IAD的用户端口数一般不超过48 个。 本标准仅规定了IAD的数据与语音处理特性,即对数据包转发、模拟语音进行处理并具有媒体流传 送功能。 IAD位于用户端侧,无需专门的机房,一般放置于离用户较近的地方,如家庭、办公室、小区或商 业楼宇的楼道。 软交换与IAD之间处理的协议及控制的媒体流基于IP承载方式,直接利用ATM方式承载呼叫控制 协议和媒体流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系统结构待定。 3.2 编略语 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综合接人设备 MG Media Gateway 媒体网关 SG Signalling Gateway 信令网关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电话交换网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TMF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双音多频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抬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单纯文件传枪协议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TOS Type of Service 服务类型 MGCP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4 综合接入设备在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位t 下一代网络是由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送平面、接人平面等多个平面组成,其中接人平面的主要 功能是将各种网络及终端设备接人到分组交换网络中,使各种业务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实现。综合接人设 备在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位于接人层,是接人平面的网元之一。 丫D/T 1385-2005 业务 平 面 控制平面 传送平面 接人平面 圈 1 ]AD在下一代 网络分层结构 中的位t 5 IAD的功能要求 5.1 呼叫处理功能 1)具有DTMF检测、生成及传送功能。IAD能够识别出用户所拨的DTMF号码,将其转换为相应的 数字,封装在信令中传给软交换设备,也能够将该DTMF信号与其它语音信号一样封装成RFC2833格式 的RTP包。若采用了压缩编码技术,接收端IAD应具备恢复生成DTMF音的功能。 另外,IAD具有主叫号码显示功能。具体见YDN 065-19970 IAD可接受的DTMF号码标准: DTMF号码由高低两个音组成,见表10 班 , DTMF信号的组案组成 1209Hz 1336H. 1477Hz 1633Hf 697H. 1 2 3 A 770Hz 4 5 6 B 852H2 7 8 9 C 941H. . 0 # D 技术指标: 频偏:士2.0%内可靠接收,士3.0clc以上保证不接收,士2.0%一士3.%内不保证接收 电平:双频工作时单频接收电平为一4--23 dB 双频工作时单频不动作电平为一31 dB 双频电平差‘6dB 信号极限时长:30--40ms/位 信号间隔时长:30--40ms/位 2) IAD能够接受并执行软交换所下发的拨号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Digital Map), IAD支持的Digital Map最大长度 不小于1k字节。IAD能够本地配置拨号计划 (Digital Map), IAD应具有对所接收的号码进行分析的能 力,按照预定原则将匹配的号码信息上报给软交换,否则将回送给用户相应的错误提示。 (可以本地用 丫D/T IVR播放错误信息或者上报错误拨号由软交换提示播放提示错误)。[AD允许最长拨打号码是28位。 3) IAD能够根据软交换控制设备下达的相关呼叫控制命令进行动作,如动态调整语音编解码算法 等。 4) IAD能够接受软交换的命令,并按照命令进行各类事件侦测,检测用户线实际状态,如摘机、挂 机等,并上报给软交换。 5) IAD能够根据软交换的指示,产生并向用户放送各种信号音及铃流。 信号音的标准如下: 信号源为450t25Hz或950t50Hz,谐波失真不大于10%,在零相对电平点,连续信号的绝对功率电 平分别为:长途通知音及呼人等待音为一20土3dB;其它为一10土3dB,各信号音的偏差分别不超过士10% o 能提供催挂音。 相关的信号音定义见YDN 065-19970 铃流标准: 25Hz正弦波,谐波失真‘10%,输出电压有效值不小于32V. 振铃采用 is送、4s断或 I:送、2s断方式。初振铃的时间不小于。4s,断续时间允许误差不超过士 10%. 6) IAD能根据软交换的指令,释放任何已建立的连接所占用的及预留的所有资源。 7) IAD具有极性反转功能。 8)认D能主动上报故障出错事件。 52 协议处理功能 IAD应支持H.248或MGCP协议,推荐IAD采用H.248协议 (支持RFC3015) a 支持TCPAP协议簇,包括IEEE802.3以太网标准、IEEE802.3u快速以太网标准、lEEE802.3x全双 工标准、IEEE802.1 Q VI.AN标准、IEEE802.1 P QoS标准、IEEE802.1 D网桥和Spanning Tree协议。 为了保证话音信息经过LAD以后可以在IP网上传输,IAD应支持RTP, RTCP协议。 IAD应支持‘RFC2833协议。 LAD 应支持DHCP协议,以便IAD可以动态获得IP地址。 [AD应支持‘TFIP动态升级。IAD可支持FIT动态升级 (可选)。 LAD应支持Telnet管理。 5.3 媒体控制功能 IAD能够接受软文换的命令,如Audit,并按照命令要求回送资源状态信息,使其资源状态与自身实 际情况保持同步。 IAD应能够识别并执行软交换对于某一呼叫或通过通配符指示的匹配呼叫的资源及资源预留。 当IAD资源耗尽或资源不足时,应向软交换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指示不能执行所要求的动作。 TAD应支持多种编码方式,以完成语音的编码和打包。 IAD支持G.711, G.729, G.723.1编解码方式。 IAD具有根据网络的忙闲情况,提供不同的编解码方式的能力 (此功能为任选)。即当网络拥塞时, 可依据软交换的控制将高速编码算法转换为低速编码算法,以便从源端进行流量控制.缓解拥塞状况; 当网络资源宽松时。可以依据软交换的控制将低速编码算法转为高速编码算法,以提高通信质量。 (流 量管理依据软交换控制)。 54 语音处理功能 由于在 IP网上传输的时延较大,为避免回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IAD设备应具有回声抑制功能。回 声抑制支持G.168, IAD处理回声抑制功能的能力最坏情况不低于32ms o 在通话过程中,为了提高带宽利用率,IAD要求提供静音检测技术以进行静音压缩。 在接收方应能产生舒适背景杂音信号以模拟真实环境。 丫D/T 1385-2005 由于IP网中路由的不对称性及各IP节点的处理时间不同,会造成分组的时延抖动,影响通话质里, 因此TAD应设有输人缓冲,以尽可能消除时延对通话质量的影响。 5.5 业务支持功能 认D设备要求支持语音业务、数据业务 (可选)。 IAD要求支持主叫号码显示业务。 IAD要求支持基于T.30和T.38的传真业务。 5.6 在软交换的控制下IAD支持的业务 LAD要求在软交换的控制下,支持基本的电话业务、补充业务等。包括向用户提供标准的模拟电话 的语音服务、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出限制、免打扰、查找恶意呼叫、截接服务、无应答呼叫前转、 无条件呼叫前转、遇忙呼叫前转、遇忙回叫、呼叫等待、三方通话、会议电话、主叫号码显示、主叫号 码显示限制、区别振铃等。 具体的业务含义见YDN 065-1997, 5.7 摸拟用户电路功能 B-馈电,要求不低于-24V,电流不低于18mA。在用户线环阻100052时 (包括话机内阻30052), 话机电流应不低于18mAo O一过压保护,在用户电路处应有保护措施,在遇高压或大电流等意外情况 (如雷击、电力线故障) 时,力求用户电路不受影响,满足ITU-T K.20标准。 R一振铃控制,初振铃不得小于0.4s, S一用户监视和扫描,有用户摘机指示。 C一编译码和滤波,采用G.711A律编码方式。 H一二、四线转换,采用三元件复合阻抗.用户电路的具体性能要求参见YDN 065-1997, T-用户线路的特性测试 (可选) 1)环路电阻 测量范围:0-300012 2)绝缘电阻 (A-B, A--G, B-G) 测量范围:1012-9.99M52 3)电容 (A-B, A-G, B-G) 测量范围:0.01-9.99AF 5.8 傲据处理功能 当IAD用户侧提供以太网接口,并完成相应的数据接人功能时,要求IAD除具有本标准规定的语音 特性外,还具有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特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IAD的数据特性仅要求是二层的,相应 标准可详见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标准的相关文档。IAD包括如下数据特性: 1)用户的数据终端 (如PC)数据接人特性; 2)支持标准的以太网接口:IEEE802.3, IEEE802.3u; 3)支持IEEE802.IQ VLAN标准; 4)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及VI.AN Tag; 5)支持IEEE802.1D网桥和Spanning Tree协议; 6)支持流量控制 (半双工的反压技术和全双工的IEEE 802.3x); 7)支持IEEE802.1P优先级信息包.以便对延迟敏感的语音、数据基于优先级传送; 8) MAC地址自学习 (符合802.1 D) ; 9)全线速的速率转发帧; 10)支持IGMP SNOOPING (RFC 2236)动态组播 (可选); 丫D/T1385-2以巧 5.9 维护,理功能 5.9.1 启动和注册要求 LAD设备应能移向软交换上报启动和重启动信息,IAD应能在启动后向软交换报告其配置状况。 IAD在注册软交换失败后,在有备份软交换的情况下,IAD设备要求有序地向软交换进行注册,直 到注册成功。 LAD设备应能够及时地向软交换报告由于重启、故障、设备恢复或维护管理而造成自身状态的改 变,IAD应能自动通过H.248的ServiceChange或MGCP的RSIP消息将状态变化报告给软交换。 支持H.248的LAD设备应能够及时地根据软交换的SetviceChange消息进行终结点或者整体的退出, 进人服务以及进行网关重注册。 5.9.2 终端接口要求 LAD设备应提供接本地维护终端的RS232C接口,以便进行必要的配置及参数修改,包括[AD的IP 地址、地址掩码、网关地址、软交换的地址等参数的配置与修改。 5.9.3 网管接口要求 LAD应支持SNMP协议,以便网管服务器对IAD设备进行监控、查询与配置。 另外,IAD可以支持RMON (1, 2, 3, 9组) (RFC 1757) (可选)。 5.9.4 故肺控制要求 当某一用户线发生故障时,LAD设备应马上向软交换上报该用户所对应的终结点处于Out of Service 状态,以便软交换停止对该终结点的试占用。 当IAD较软交换先检洲到后续段媒体连接已被释放,则IAD应能向软交换报告原因并请求拆除连 接。 由于异常事件而使IAD的某个终结点不能正常继续工作,LAD应向软交换请求释放该终结点并通告 原 因。 IAD应能检测到与软交换之间失去联系的各种情况,例如通信链路故障、拥塞、IAD设备或软交换 故障等,并能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尽量减少通信的损失。 5.10语音QoS笋f功能 5.10.1 收端输入级冲的动态调效 在网络中由于存在时延抖动,从而造成分组端到端时延的不一致,影响通话质量。一般情况下,收 端输人缓冲是根据网络时延抖动的最差情况而设计的,这种做法的一个缺点是往往会使端到端时延过大, 通信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使网络时延能够反映网络的负载情况,IAD应能够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动态 调整输人缓冲,以使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在网络当前条件下是最小的。语音业务的TOS高于数据业务的 ToSo 5.10.2 媒体流统计功能 IAD应能够按照软交换的要求,检测媒体流服务质量,当服务质量低于一定的域值,应上报软交换。 IAD能按照软交换发出的相应控制命令或事先定义好的统计方式进行媒体流相关信息的统计,并向 软交换回送统计结果报告。 5.10.3 优先级及VLAN功能 当IAD支持以太网接人数据业务时,IAD应支持802.1p两个队列优先级,同时要求支持802.iq VLAN,并具有VLAN Tag功能。 6 IAD的接口要求 6.1 用户侧接口 6.1.1 Z接口 IAD应支持模拟电话Z接口,其模拟电话Z接口应符合YDN 065-19970 丫D/T1385-2005 6.1.2 以太网接口 当IAD要求有数据接人功能时,用户侧应提供I OMbit/s或100Mbit/s Base-T以太网接口。 IOMbi Vs Base-T以太网接口应符合标准IEEE802.3 0 100Mbit/s Base-T以太网接口应符合标准IEEE802.3uo 对于提供数据与语音接人的IAD,用户侧接口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提供相应数量的以太网 接口与Z接口;另一种方式是仅提供相应数量的以太网接口,通过用户室内分线盒配合,提供用户端数 据与语音的综合接入 (此功能为任选)。 对于提供数据与语音综合接人的IAD,建议用户侧只提供以太网接口,每个以太网接口提供数据与 语音的综合接人。因为一般传送数据的五类线,其中8根线中,只有1, 2, 3, 6根线在传送数据时有 效,可以利用剩下的4, 5或7, 8根线传送语音。所以从TAD用户侧下行的以太网接口,通过五类线与 用户室内的分线盒的上行接口相连,再通过分线盒用户侧提供的以太网接口与Z接口接人用户数据与语 音终端。在这种方式下,应保证数据与语音业务的质量,相互之间没有串扰现象。 (此功能为任选) 6.2 网络侧接口 IAD网络侧至少应有一个 l OMbit/s或10OMbit/s Base-T以太网接口。 IAD网络侧可以提供l0OMbiVs单模或多模光接口 (可选)。 网络侧接口遵守IEEE802.3规范定义的以太网相关标准,支持DHCP动态IP地址分配,同时支持静 态配置IP地址。 IOMibt/s Base-T以太网接口,应符合标准IEEE802.3 0 100Mbids Base一 以太网接口,应符合标准IEEE802.3uo 7 协议要求 本标准规定软交换与IAD之间的媒体控制协议采用H.248或MGCP协议,推荐采用H.248协议。 8 IP地址WIN求 对于IAD的IP地址分配,可以采用动态配置,也可以采用静态配置。IAD可以通过DHCP服务器动 态获得 IP地址。 9 安全要求 9:1 网络安全 IAD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可以体现为以下方面: I)数据机密性— IAD在通过网络传愉IP包前对包进行加密 (可选)。 2)数据完整性— IAD要对接收的IP包进行认证,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墓改。 3)数据源认证— IAD接收方要对IP包的源地址进行认证。这项服务墓于数据完整性服务。 4)抗重播保护— 对于非法实体发送的IP包,IAD应有自己的保护安全措施,如根据远端SDP描 述拒绝非法RTP媒体流。 为此,可以考虑让认D通过IPSec体系架构实现以上功能。它一般遵循以下标准: 1) IPSec- IP安全性协议 2) Internet密钥交换 (IKE) 3)数据加密标准 (DES) 4)消息摘要5 (MD5) 5)安全散列算法 (SHA) 6) All 认证头 7) ESP- 封装安全载荷 丫D/T 1385-2以巧 采取安全策略的时候,LAD应充分考虑到软交换所采取的安全策略。一般情况下,两者的策略应当 相同。 IAD可以对信令传输和媒体传输提供不同的安全策略。尤其对于媒体流的安全性,应保证安全的同 时,不能降低语音质量。 9.2 系统维护安全 IAD对操作人员的访问应有严格的规定,操作人员登录IAD时,要求输人账号与密码。对于无权的 用户,IAD将不开放任何权限。 IAD要求设置三级用户权限,包括用户级、普通管理员级及超级管理员级。高一级权限用户对低一 级权限用户的密码可以修改,但高一级权限用户不能看到低一级权限用户的密码。 9.3 用户接入的安全 软交换通过媒体控制协议对IAD进行控制,允许或拒绝IAD所接的用户接人网络并享有相关的业 务。LAD可以通过惟一设备标识码向软交换注册并认证。IAD向软交换传送数据时,应保证用户信息的 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10 操作维护和网管 操作维护系统是IAD中负责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维护的部分,是用户使用、配置、管理、监视LAD 的 工具集合。 IAD要求既能支持本地维护管理,又可以通过内部的SNMP代理模块与支持SNMP协议的网管中心 进行通信。 认D要求支持: 1)支持SNMP MIB-2 (RFC 1213)协议配置管理; 2)支持RMON (1, 2, 3, 9组) (RFC 1757) (可选); 3)可通过Console口或者其它方式配置数据; 4)通过Telnet或Web方式进行远程配置; 5)提供数据备份功能; 6) IAD的冷启动; 7) IAD远程在线升级及配置数据重新装载; 8) IAD上电启动后,网管系统确定是否对IAD进行自动升级; 9)对IAD进行状态查询; 10)网管系统对IAD进行告等; 11)网管系统对IAD的维护。 10, 配里管理 IAD既能支持本地配置管理,又可以通过内部的SNMP代理模块与支持SNMP协议的网管中心进行 通信,通过网管中心完成对IAD的配置。 配置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 10.1.1 配t管理傲据库,创建并维护一个数据库,其具体内容包括: 1)配置IAD的IP地址、掩码; 2)配置IAD的网关地址; 3)配置IAD受控的软交换的地址,软交换地址可允许配置多个; 4)配置IAD是否启用DHCP; S) IAD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配置; 6) IAD系统软件配置; 7)管理维护人员及操作级别等信息的配置; 8) 热启动; 9) 10) II) 丫D/T 1385-2005 负责[AD的启动和关闭,包括初始化过程的各种操作,以及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必要的冷启动和 监视并维护[AD设备和软交换之间的连接 (网络拓扑) (可选); 提供软件的初始化和在线平滑升级能力; 提供对各种信号音的配置 (可选)。 10.1.2 管理设备配f文件.可以访问IAD设备的配f文件.并在必要时进行分析和编辑。 10.2 性能管理 (可选) 根据网管器求,性能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 10.2.1 实时监控IAD设备的状态,并收集IAD运行的统计信息,具体包括: 1) I人D端口利用状况; 2) [AD端口故障状况; 3) IAD通信流量吞吐状况; 4) IAD的响应时间; 5) IAD传送媒体流的起止时间、所传翰的分组数目、分组到达的间隔和抖动、媒体流的QOs统计 等; 6) LAD的性能数据,如网络时延抖动和丢包率及带宽利用率等。 10.2.2 根据端口业务情况进行优先级的赞理和流f控制 10.2.3 提供手工设二性能的功能,如流f压给方法等 10.3 故阵曹理 认D通过SNMP协议的Trap机制向网管中心主动报告启动、端口状态变化、IAI)出错等紧急事件, 网管中心也可以通过轮询方式获得LAD的状态信息。网管中心可根据IAD上报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 并完成相应的诊断测试并最终排除故障。保证IAD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故障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 1、跟踪、识别、测试和诊断故障; 2、生成故障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维护和统计; 3、手动或自动进行故障维护。 10.4 安全w理 安全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 1)对重要信息访问进行约束和控制,包括验证IAD接人用户的访间权限和优先级别,检侧和记录 未授权用户企图进行的不应有的操作; 2)网管系统应能对操作员的级别和访问权限进行分类,能够提供有效的鉴权; 3)对各种配置数据、统计数据采取备份和日志记录等保护措施; 4)实时监控和报告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事件。 1 性能指标要求 11.1 IP电话语音性能指标 11.1.1 语音处理能力 语音编码动态切换时间: 语音编码动态切换是指IAD设备从一种编码方式切换到另外一种编码方式,或者从一种编码方式的 某一速率切换到另一速率所需要的时间,语音编码动态切换时间应小于60ms, 语音的客观评定: 语音的客观评定标准依据ITU-T P.861o 网络条件很好的情况,PSQM的平均值<<1.5o 丫D/T 1385-2005 网络条件较差时 (丢包率=1%,网络抖动=20ms,时延=looms), PSQM的平均值<<1.8, 最恶劣的环境下 (丢包率=5%,网络抖动二60ms,时延=400ms), PSQM的平均值<2.0, 语音的主观评定: 网络条件很好的情况,MOS>4.0, 网络条件较差时 (丢包率=1%,网络抖动=20ms,时延=looms), MOS>3.5, 最恶劣的环境下 (丢包率=5%,网络抖动二60 ms,时延=400ms), MOS>3.0, 编码率: 根据不同的编码算法,要求IAD有不同的编码率。 对于G.729,要求<<18kbit/s, 对于G.723.1,要求: .G.723.1(语音压缩5.3kbit/s) <12kbit/s .G.723.1(语音压缩6.3kbit/s) <15kbids ,112 设备时延指标 IAD设备的时延包括编解码时延、收端输人缓冲时延、内部队列时延等。 G.729,要求<150ms G.723.1,要求<200ms LAD 设备IP包转发时延为: 64bytes的IP包转发时延小于lms; 512bytes的IP包转发时延小于3ms; 1516bytesIl,包转发时延小于8ms, 11.1.3 IP语奋QOS,理 RTCP包 : 定时发送RTCP,检侧包定时器设定为Is, 时延抖动: IAD处理时延抖动的缓冲时间<80ms, 11.1.4 其 食语音特释 指坛 1) IAD监视话机摘机不拨号的时间:los; 2) IAD监视话机位间不拨号的时间:20s; 3) IAD平均播放拨号音的时间:los; 4) IAD监视话机久叫不应的时间:60s; 5) IAD播放催挂音时间:60s; 6) IAD播放忙音时间:40s, LAD应可以配置以上时长 (可选)。 数据特性指标 1可选) 可配置的VLAN ID号范围为0-4095,可配置许可和不许可VLAN。可配置的VLAN网口的优先级为 可命性和可用性要求 1)系统应达到或超过99.999%的可用性。 2)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MTBFy5000h, 3)故障恢复时间<<3min, 软硬件要求 墓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丫D/T 1385-2005 1)软件应架用模块化结构,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进行通信,任何一层的任何一个模块的维护更 新以及新模块的追加,都不应影响其它模块。 2)配置数据与处理程序应有相对的独立性,配置数据的任何变更都不应引起运行版本程序的变更, 处理程序应与任何局的配置数据相适应。 3)软件应有容错能力,一般小的软件故障不应引起各类严重的系统再启动。 4)软件设计应有防护性能,某一软件模块内的软件错误应限制在本模块内,而不应造成其它的软件 模块错误。 5)应具有软件运行故障的监视功能,一旦软件出现死循环等重大故障时,应能自动再启动,并上报 即时故障报告信息。 6)当软件升级时,应不影响硬件结构。 7)当版本升级后,软件有回退功能。 12.2 功能要求 1)有完善的各类协议处理功能和代码转换功能; 2)具有网管子系统及处理相应业务的功能,要求具有输人业务量、输出业务量控制功能; 3)要求具有完善的系统结构控制功能,可以灵活地组合相关设备构成运行系统; 4)要求具有对各种硬件设备测试的功能; 5)要求具有对软件、硬件运行故障监视的功能,有完善的故障告替及故障后处理功能; 6)要求具有完善且友好的人机通信控制功能; 7)要求具有完善的维护管理功能,具有配置的维护管理、业务量观察管理、软件维护管理、设备维 护管理等功能; 8)要求具有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功能,并能上报故障信息。 13 电硕及接地要求 13.1 供电方式 本地供电方式:支持 中心机房远馈电方式:可选 供电电压范围: 本地供电— 电压范围为220V土1001o, 50Hzt5%,波形失真<<5%p 远供— -6OV--43V 14 例行试验 14.1 低沮实脸 应符合GB/T 2423.1的规定。 14.2 离温实验 应符合GB/-r 2423.2的规定。 14.3 植定盆热实验 应符合GB/T 2423.4的规定。 14.4 运输实验 IAD按包装文件要求完整包装后,置于载重汽车中后部,在三级公路上以25-40km/h的速度行驶 200km后,包装箱应完好无损,开箱检查IAD无机械损伤,紧固件无松脱,接通电源,开机工作,应符 合质量要求。 14.5 储存要求 产品的储存应符合GB/T 3873的有关规定。 丫D/T 1385--2005 14.6 标志包装运粉储存 14.6.1 产品标志 在产品适当位里。应有铭牌,铭牌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4.6.2 包袭标志 外包装应有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按GB191有关规定执行。 14.6.3 包袭 随机文件: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产品随机备附件清单。 产品包装要求:应按照GB/T 3873的相关规定。 14.6.4 运翰 产品可由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运翰,但在运箱过程中应有遗蓬,不应有剧烈的屁动和撞击,并 应按包装箱上表明方向放置。 15 环境要求 15., 环境沮、沮度要求 将LAD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分为两种级别,定义温、湿度的要求: 级别 1: 工作沮度一一一刃℃~叨℃ 存贮温度-一一闷】℃~叨℃ 工作湿度-一一-0-95%无凝结 级别2: 工作温度一 -5'C-5090 存贮温度- 25`C-70`C 工作湿度一一-0-95%无凝结 15.2 抗电璐千扰能力 应符合国标GB/T 17618-1998的相关要求。 15.3 IAD本身产生的电磁千扰要求 应符合国标GB 9254-1998的相关要求。 15.4 运输及仓储要求 LAD设备应能适应不同的运输环境条件下的防水防展等,并应能在无空调条件下运箱和仓储,而不 影响开通之后的正常运行。 YD/T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H.248协议介绍 A.1 墓本概念 本规范采用H.248 1.0版本,符合ITU-T H.248规范和IETF RFC3015协议规范。 H.248协议是ITU-T和IETF两大组织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H.248协议用于MGC与MG之间的信令传递,在本规范中MGC即指软交换设备,MG即指[AD设 备。H.248协议是一种上下控制型协议,软交换通过H.248协议控制MG进行放音、媒体流管理、检测事 件、统计等操作,MG则通过H.248协议向软交换上报所需的检测到的用户事件。此外,H.248协议具有 审计、状态变化等命令,可以提供对MG进行状态统计、故障上报、主动注销、切换等管理功能。 H.248协议采用基于上下文的呼叫模型,该模型由上下文和其中的终结点 (Termination)构成,在上 下文中。通过修改其各个终结点的网络拓扑结构 (如哪些终结点之间是互通、单通、甚至不通的),从而 可以描述许多复杂的多媒体业务。每个终结点则具有多个描述符,如媒体、检侧事件、送信号、送号码 表、统计等,通过设置和读取这些描述符.可以完成对这些终结点的控制,从而完成所需的业务流程。 H.248协议可采用文本和ASNA的编码方式。 H.248协议的传输层,可以使用多种协议,可以是UDP、也可以是TCP, SCTP以及其它ATM, MTP 的传输层协议。 当使用UDP和TCP协议进行信令消息传送时,缺省的UDP和TCP端口是2944(文本)和2945 (ASN.1)o MG和软交换可以相互配置这些端口。 考虑到网络可能会有丢包、乱包、重发、时延等不确定因素,因此H.248一方面通过事务来保证在 同一事务内的上下文内的命令必须得到有序的处理;另一方面也对命令发送顺序有要求,以保证不会影 响呼叫状态。 以外,H.2s18协议采用 “At Most Once", 次握手”等对事务的控制过程,以解决网络中重发、 丢包、瞬断等现象。 对于MG重启时的注册过程,为了防止同时注册,导致网络拥塞,H.248定义了“防雪崩效应”等 机制,以保证平缓网络流量。 对于一些新的业务和需求,H.248协议通过包描述符,可以定义新的包,这样既可满足不断增长的 新的业务需要,又便于互通。 A.2 鑫本命令 H.248协议提供 8种命令,分别是:ADD, SUBTRACT, MODIFY, MOVE, AUDrrVALUE, AUDITCAPABH.ITY, NOTIFY 和 SERVICECHANGE,其 中 ADD, SUBTRACT, MODIFY, MOVE, AUDITVALUE, AUDTTCAPABILITY等6种命令只由软交换发起;NOFITY只由IAD发起;而 SERVICECHANGE则同时都可以发起。 H.248协议对4种命令消息定义如下: ADD:软交换要求[AD将一个终结点加人到上下文中,如果上下文还未创建,则由[AD分配一个上 下文ID。在此命令中,软交换也可以对要加人的终结点设t各种属性,检侧事件和放音操作等。 MODIFY:软交换对IAD的一个终结点设置新的属性、检侧事件或放音操作等。 SUBTRACT:软交换通过此命令.可以将IAD中的一个终结点从上下文中翻除。在此命令中,可以 YD/T 1385-2005 要求该终结点进行统计。此时,IAD需在返回的应答中挽带相应的统计信息。 MOVE:软交换要求将某一个终结点从一个已创建的上下文中移到另一个已创建的上下文中。 NOTIFY:当IAD检侧到一个事件的发生,同时该事件又是软交换当前所需要时,LAD就会通过 NOTIFY命令上报此事件。 AUDITVALUE:软交换审计终结点当前所具有的特性值。 AUDITCAPABIIITY:软交换审计终结点所具备的所有的能力。 SERVICECHANGE:当终结点或整个网关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如进人服务、退出服务、切换等时, 都需要通知对方。这样,认D可以向软交换注册、报告故障等,软交换也可以要求】AD退出服务,向另 一软交换注册等。 A.3 IAD端H.248协议应用要求 IAD侧在H.248协议控制下需要具有放音、收号、监测并上报事件和媒体流、统计、上报状态变化 操作功能。 放音:通过SIGNAL描述符中的信号参数,IAD需要能够按照请求信号参数的要求播放信号音或产 生相应的信号。 收号:IAD必须支持号码表,符合H.248中有关DigitMap描述符的匹配规则,可以修改长、短定时 器.起始拨号定时器等定时器参数。 监测并上报事件:IAD能够检测发生的事件,并对照软交换当前所要求检测的事件,以决定是否上 报给软交换。 媒体流操作:IAD能够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创建、修改或者删除上下文,在上下文中加人、修改和删 除一个或多个终结点;IAD至少支持终结点的媒体流可以修改为只收、只发、收发允许、不收不发等模 式 。 统计:IAD能支持携带Audit描述符的命令,从而能得到相应的统计值。 上报状态变化操作:LAD可以正常注册;可以向其它软交换注册或接受软交换的命令向其它软交换 注册;可以接受软交换的控制,允许进人服务或强制退出服务。LAD 对状态变化的处理须符合H.248协 议中对SERVICECHANGE命令的要求。 IAD能够遵守IETF RFC3015协议并且满足协议规定的各种控制过程。 A.4 主要呼叫流程 A.4.1 启动 注册流理 软文换 S.口,ceCh-g. R印】梦乙> 为.‘<3> 圈人1 注册流程 流程说明: IAD在启动时向软交换发送ServiceChange命令,通知软交换本IAD上所有终结点进人服务。该命令 的重启方式是restart,重启时延需要满足IETF RFC3015协议规定的防止重启崩溃的要求。 丫D/T 1385-2005 1) IAD向软交换 (软交换)发送ServiceChange注册消息,其TerminatioaId必须为ROOT, Service Change Method为Restart; 2)软交换对消息1)进行处理,如果接纳此IAD,返回其注册成功应答消息,应答消息中可能含有 软交换侧协议通信的新的端口,IAD应支持向新端口发消息,如果不接纳此认D,返回注册失败的应答 消息。处于安全考虑,也可不应答消息。 3) IAD对消息2)回一确认 (如果IAD使用3次握手机制时.须回此消息)。 A.4.2 拨号通话流程 Dae.1 软交换 .AD2 U目 2 摘机 Notify (OE:心闭 Re曲 Mod街 tSG:cg/dt, DM王:山夕eel Reply 听搜号音 搜 号 Motify (OE:dd/ml , Rely 10删 , 人翻 floret SDPI Add Add IL-el SDP) Il f ‘ISG-l/ri).2 -尸 A创 S Metal SD日 - Add Add (Local SDP) Mm* 硬SC.cg/川 M司汤 /Remove
本文档为【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370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09-13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