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

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

举报
开通vip

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张戬坤《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千古圣哲究竟之指归也!《大学》谓之“明明德”,老子谓之“知常曰明”,庄子谓之索“玄珠”而得之,《法华》谓之“佛之知见”,《楞严》谓之“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大日》谓之“如实知自心”,《涅槃》谓之“无二之性”,《华严》谓之“如来智慧”(“无一众生而不具有...

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
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张戬坤《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千古圣哲究竟之指归也!《大学》谓之“明明德”,老子谓之“知常曰明”,庄子谓之索“玄珠”而得之,《法华》谓之“佛之知见”,《楞严》谓之“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大日》谓之“如实知自心”,《涅槃》谓之“无二之性”,《华严》谓之“如来智慧”(“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五祖弘忍谓之“本心”、“本性”(“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六祖惠能谓之“自性”(“菩提自性”,“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千佛万祖,千经万典,千言万语,总归唯此一心,只此觉性。张戬坤《明心见性》 本书是为初发心要明心见性者而汇集的,从最基本的见地开始,诸如:先发菩提大愿,总归凡明处皆心,凡见处皆性,为其直指;再从环中点的机制,阐发主客内外和心、身、世界三道境的存在,以及环中点的突破;从相界面的感受、感应机制,明悟妙心觉性存在的真实性。从破执著了悟一剪二鸡的缘起性空之理,知晓一法才起、万法相随的因缘关系,以及诸法空相的般若实智。从突破极性思维习惯,显出非极性点即全体、全体是点的一相无二之性;从如何念佛,融会贯通心地不二的修法。从大觉自如如而圆顿万法,以坏心识直契当下,终显“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的大自在!张戬坤《明心见性》从修法上看,主要以二转法门(转心态、转正觉)为主,以性相一如、体相用不二为其总持。具体操作则为:有色无色皆是见性,有声无声皆是闻性,有味无味皆是尝性,有触无触皆是触性,有香无香皆是嗅性,有念无念皆是觉性。一切有、无皆显此心此性,此心此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可须臾离,清净本然,大定如如。故明心见性则是直入唯此心性绝对独存,所谓“唯此一心、只此觉性、本无一物”者也!张戬坤《明心见性》《华严经》上讲,佛法无人讲,虽慧不能知。佛法理论你研究得再精通,倘若不证悟,没有真实的见地,都是空的。所以,大家要发大心、发菩提大愿,要证悟,就要像黄檗一样,要有超师之志!“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其师,方堪传授”,这是百丈大师的话。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这个事业就不能长久发展,只能衰败。所以,要发明心见性、续佛慧命、成无上觉道的菩提大愿,才是做真佛子。张戬坤《明心见性》永明延寿大师在《宗镜录》里有两句名言:“既不可取相求悟,亦不可离相思真。”这就叫不即不离,觉性自现!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觉性自然就现着出来了。http://www.zgjlsy.com/张戬坤《明心见性》我们见闻觉知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此心此性的显化相,即是此心此性。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明心见性。那么,既然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人们都难以明心见性呢?张戬坤《明心见性》张戬坤:中国交龙书院院长,在《明心见性》中讲到,凡明处皆心,凡见处皆性!在理论见地这个阶段,这就是明心见性。张戬坤《明心见性》用儒家的话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个和惠能大师说的“万法不离自性”一样透彻!“道”不能离,能离的不是“道”。唯有“道”须臾不能离,为什么?见闻觉知本身就是“道”,生命本身就是“道”,天地万物本身就是“道”,往哪里离?现在看,既然“道”须臾不可离,那么一个须臾不可离的东西在哪里呢?张戬坤《明心见性》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是了明自心,了见本性。明了就心地清楚得很,不明就是迷惑。如来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一切相不是相时,则见如来。张戬坤《明心见性的要旨》《明心见性的要旨》一书,着重在如何通过六根的二转(转正觉、转心态),达到明心见性,导归法界无差别相,成就只有空性的“我”,契入唯“我”独尊的究竟一相,亲证无二无别的唯此一心、只此觉性、本无一物的如如之境,成就圆融宝觉无实无虚的无上菩提道果。张戬坤《明心见性的要旨》性,一无所有,但非顽空断灭,古人以水中盐味和色里胶青喻之。这种真空无所有,正是真正的“有”,是最真实的“有”,而从一无所有真空所产生的相,才是假有。何以故?性真实永恒存在,相虚假生灭无常。性的真实,在于相的虚假,相的虚假在于性的真实。性的永恒存在就是在相的生灭无常之中,相的虚假无常就显在性的永恒存在之中。性在哪里?就是生灭变化的相;相是什么?就是永恒存在的性。了悟相外无性,性外无相,相不异、即是性,性不异、即是相,才能见相见性,见性了相,性相不二。何为性相?只是一个圆融宝觉而已!《修心七要》与修身养性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个人修身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儒家、道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尊道贵德、返朴归真。佛家同样重视修身养性,智悲双运、人成即佛成。在佛家修心经典中,《修心七要》非常著名。孔子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格言名句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道家学说自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由内至外,由根到末,由隐至显,由核心到万象,象数理气,整体包容于一真。修真者以此理逆修,归一返心,回归自然真境,既完整又科学,只可惜现代科学暂时尚未全部揭示而已。质心为万物之本,万物产生的条件,是以质心的确立为前提的,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质心为轴,以心的凝聚力为基础,这个心就是自然的核心。比如几何学中的画圆,是以中间圆心为依托。如果没有这个轴心的吸引运动,圆规就会作无序运动或直线运动,难以划出圆来。所以国学道家特别强调核心对万物的决定意义和主宰作用。《修心七要》中的修身养性内容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众多寺院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甚至西方、东南亚等很多国家,也将本论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成英文,经由很多上师传讲。台湾等地虽有不同的汉文版本,但在中国大陆,迄今为止,以汉语传讲的人却少之又少。《修心七要》对发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藏传佛教的噶当派对此尤为重视,视其为修行的核心。作为我们宁玛巴,以前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包括法王如意宝等大恩上师,都对这个法门非常看重。《〈修心七要〉耳传略释》是噶当派恰卡瓦格西所造的一部比较简略的论典。以前,噶当派的大德为了注释《修心七要》,会专门著一些内容广泛的耳传教言书,如夏东格西所造的五部论著,其中一本就是《修心七要》的广释。在广大悲心方面,没有一个补特伽罗能比得上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诸佛的大悲心,又是以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来显现的。所以,要想我们相续中生起大悲心,首先必须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有了大悲心以后,相续中的菩提心才能产生。《〈修心七要〉耳传略释》主要讲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修行的必经之路,若想避开此路而成就佛果,自古以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同时,它还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修学本论,不仅可以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而且也能得到声闻、缘觉、菩萨三解脱道的究竟利益。它就像如意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满众生一切所愿一样,三世诸佛也是依此菩提心而得以成就。(资料来源www.zhibeidy.com)大家应当按照噶当派的传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经常于心中反复观修。看破世间是出离心,修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功德大小唯以发心来衡量一个人以菩提心摄持,供养或布施一百元钱,他所获的功德,乃至菩提果之间都不会耗尽;而另一个人以自私自利的心,供养或布施一百万,获得的功德就不及前者,因为他没有饶益众生的发心,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个人发财,或博取别人赞叹等等。另外,有些人不但没有菩提心,反以染污心去行一些善法,这样做不仅没有功德,而且会成为造罪之因。因此,表面上的善法,我们看不出功德大小,其大小唯以发心来衡量。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静虑品》中也讲:“如果有人想在很快时间内获得成就,救护自己和他人从轮回苦海中解脱,最为胜妙秘密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寂天菩萨继续教导我们:“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去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别说是成佛,即使获得人天的快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制止我执造成的种种损害,为了灭除有情众生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将自己完全施舍给他人,爱护众生如同爱护自己一样。”这里依照的是阿底峡尊者的教言:①知母:了知一切众生皆做过自己的母亲;②念恩:当她们做我母亲时,对我的恩德极大;③报恩:了知母亲的恩德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报答恩德;④悲心:在报恩的过程中,愿这些老母有情远离痛苦;⑤慈心:愿她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⑥胜解信:使她们离苦得乐的任务,一定要由我来承担;⑦生起:如此认真观修后,菩提心便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该如何修呢?首先明观自己现世的母亲,并思维:自我住胎以来,正因为母亲无微不至的抚育,才使我能够值遇佛法并修持胜道,所以恩重如山;第二点——忆念恩德。母亲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我的利益而奔忙,承受了轮回世间的种种痛苦……从而生起不可堪忍的大悲心。第三个——报恩。修菩提心时,一定要发愿:“度化所有的老母有情离苦得乐!”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心比较狭隘,以所有众生为对境,观修起来还很困难,故先应以今世的母亲为对境,了知这是我的母亲,她对我有很大恩德,我一定要报答她的恩德。如此一来,知母、念恩、报恩的境界就很容易出现了。噶当派中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自己的母亲双目失明、精神失常、年迈体衰、生活不能自理、无依无靠,且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悬崖边,马上就有可能掉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吗?不,稍有良知的人肯定会什么事都不想,放下一切去救她。同样的道理,我们见到任何一个众生,都应像见到自己的老母亲快要坠入悬崖了一样,不顾一切想要救她,这种心情,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因为这些老母有情没有智慧的双目,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在危险的轮回悬崖边,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如果我不去救,那谁去救呢?倘若我们看见任何一个众生,都会想到这一点,这说明你的大悲心已经在相续中生起来了。真正的大悲心是怎样的呢?应像以前的阿底峡尊者那样,尊者每当看到一个旁生时,他都会说:“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从而想尽办法饶益它们。当然,很多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会生起悲心,可是,见到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或仇人,即使他们特别痛苦,自己也是无所谓的,反而认为“这又不是我的亲人,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么,这种人的相续中有没有悲心呢?答案是否定的。生起慈心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就像一位母亲只有一个儿子,为了他,母亲经常会想“他冷不冷?饿不饿?有没有生病?……”将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除此以外,任何其他事情都不重要。同样,我们若能对一切众生,像母亲关怀独子一样无微不至,这就表明慈心已在相续中生起来了。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善根、健康、福报等变成白气,伴随着呼出的气流,融入众生的体内,令他们获得圆满的安乐;吸气时,观想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烦恼、魔障、传染病、艾滋病、非典等等,变成黑气融入自己的身体,由我来代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平安与痛苦。修大乘菩萨道的行人,当看到别人罹患传染病时,根本不会想“我要离他远一点,千万不要被传染上”,而是想“让我来代受他的痛苦吧,只要能让他快乐,我情愿这种传染病伴随我一生”。由此可见,大乘的修法与世间人的思维截然不同。《三戒论》中讲:小乘是断除烦恼,而菩萨乘则是转变烦恼。怎么转变呢?依靠大乘的方便摄持,将原来损害众生的烦恼,统统转变为菩提道的资粮。也就是说,当我们生起贪嗔时,立即修持自他交换,心中默默作念:“贪心、嗔心,既然你们已经生起来了,那就多多地产生吧,希望所有众生的贪嗔之心,全都能聚集到我的相续中,通过我生贪嗔,来代替所有的众生生贪嗔,愿他们永远摆脱三毒的迫害。”如此观修,贪嗔的本体就会转变成智慧,这样对大乘菩萨来说,三毒烦恼不仅不会令他堕入恶趣,反而成为了菩提之因。这就是大乘的殊胜所在!艺术精品噶当派制定了一个教言:做任何事情,如果有错,必定是“我”的错,一切过失由“我”领受,怎样也怪不到别人头上。即使“我”被无端冤枉了,也不要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因为真正的修法根本用不上这些世间的胜负错对。《修心七要》属于实修法,我们刚开始修的时候,由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我”为实有,所以根本接受不了让“我”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疾病、痛苦,而让别的众生来代受“我”原本的所有快乐,因此在初修阶段,经常有些人会产生一些畏怖退缩的心理。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毕竟每个人对这个“我”的爱执并非只是一朝一夕,所以自他交换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再三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菩提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以往数不胜数的高僧大德,都依此菩提心而获得了成就,作为后学者,生起菩提心也并非难如登天,只要你们肯修,无论任何人,最后都能获得这个无上至宝的。朗日塘巴曾经说过:“我所阅览的所有甚深教法,都是将所有的过失归于自己,而将所有的功德赋予尊贵众生。这一切的关键,就是除了‘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在梦中,我们的房子突然着火,所有的财产被火吞没,自己家破人亡、欲哭无泪;或者我们被洪水冲走,冰冷的河水不断呛进口鼻,马上就要临近没顶之灾……这些痛苦对梦中的我们来说,确实是真真切切、苦不堪言。但醒来以后呢?一切都会荡然无存,我们只有嘘一口长气,拭拭头上的冷汗,叹道:“哎,幸好只是一场恶梦!”我们在生起贪心、嗔心的当下,如果从生、住、灭这三个角度分别寻找,就会发现其本体怎么也找不到,这便是所谓的法报化三身,三身本体无二无别,从这一点来说,又可称为本性身。当明白了这一切烦恼皆为四身之幻相后,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种抉择方法,在显宗中是最甚深的窍诀,也即禅宗经常谈到的“烦恼即菩提”。关于认识烦恼本性的方面,《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有一些与显宗不共的窍诀,对于某些利根者,尤其是以前学过大圆满、大中观的人来说,烦恼痛苦产生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其他对治方法,只要依靠这些窍诀,通过观察烦恼的本面,就能直接将其转为道用。“文革”时期也有一些大乘修行人,把牢房当关房,别人侮辱打骂他时,他将这个人当作自己圆满忍辱度的善知识,打骂过后,马上将刚才修安忍的功德全部回向,的的确确把大乘佛法用到了实处。在行为方面,具有四种殊胜的方便方法: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布施魔鬼、供养护法。诸佛菩萨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快乐,必须要有产生快乐的因。快乐的因是什么?就是积累资粮。比如,供养上师三宝、承侍僧众、为魔众施食子、供灯、磕头、做泥塔、念经、转绕坛城等等,甚至有时将自己吃剩的饭,以观音心咒作加持后布施给众生,也能积聚很多的福报。在供养三宝时,如果有条件,最好用真实的上乘的供品作供养;倘若没条件,则哪怕是一根香、一盏灯,或者在心中作意幻供养,也都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供养时一定要具备清净的发心,千万不可以夹杂吝啬心。譬如自己在供养一百元时,如果发现相续中有吝啬心,那就不要供养一百,看看供养十元有没有吝啬心,如果没有,就把十元拿出来,倘若还有吝啬心,那就干脆不供好了。现在有很多人今天供养,明天就后悔了。记得以前有个人供养了学院一百元钱,过了五年还挂在嘴上,念念不忘,这些都不是清净的供养。所以,供养时的发心清净非常重要,若能在此基础上同时具足菩提心,这样的话,福德将会更为圆满。《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所有的积资净障都可以包含在“七支供”里面,因此,平时我们应该多修“七支供”来积累资粮。然而,很多学禅宗、大圆满的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我现在经常处于光明法身的境界中,根本不用供养、念咒,也不用磕头”。可是,你们真的有这种境界吗?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相续中是否已经完全具足了菩提心?在积累资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作皈依、发心、供曼茶罗,接着在三宝面前恭敬合掌,依《断除希疑祈祷文》(凡夫经常处于希望与疑惑中,患得患失。观修此文,能断除他们的希疑,故噶当派的修行人对此文非常重视)一心一意地祈祷:“如果生病对我的闻思修行以及利益众生更有利,就请加持我的病怎样都治不好,病痛一刹那也不要停息;如果我病愈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的疾病早日康复;如果我死亡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快点死亡;如果我不死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暂时不要死!”对往昔所造的恶业产生深切的后悔之心,这就是破恶对治力;发誓今后纵使遭遇命难,也决不再造恶业,这就是恢复对治力;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等,就是所依对治力;而修习空性、念诵殊胜咒语等等,就是现行对治力。我们应当在具足以上四力的前提下励力忏悔,直至将罪业忏除清净的验相出现为止。《释迦牟尼佛广传》曾有一个公案:嘎乐嘎国王将忍辱仙人的四肢砍断,仙人对他却没有生丝毫的嗔恨,以此忍辱的功德,刹那圆满了八万大劫的资粮。这就是心的力量!可一般人却根本没办法做到,虽然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我要成佛”,但你们凭什么成佛?没有这种强大的心力,成佛遥不可及!《修心七要·日光藏》中讲,大乘供护法应该具备三种发心:“愿我相续中利他的菩提心早日成熟;愿我见闻觉知的一切众生皆获利益;愿能遣除众生修行过程中的所有违缘。”因此,大家供护法是为了“众生”遣除违缘,还是为了“自己”遣除违缘,这是有天壤之别的,倘若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那就不是大乘的发心。这个界限,大家一定要分清楚。朗日塘巴说:“转恶缘为菩提道的这些殊胜方便法门,其实就是在灭除我们的期望及疑惧,并将我们推向通往究竟的、远离期待与疑惧境界的通衢大道。现在对亲怨二者所做的修持,就像想法将一根弯曲的木条绷直的过程一样。”尊者又说:“我们现在对亲友、怨敌所做的修持,应该像将一根弯曲的木条绷直一样。”很多人也许没有见过弯木绷直的过程,要将一根弯木绷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繁琐的工序,才能逐渐达到预期效果。比方说,要把它先放到火中烤一烤,表面抹一点酥油、泡一点水,然后和一个很直的东西绑在一起,或在上面压一些重物,这样经过多次,才会渐渐由弯变直。同样,我们每个人无始以来不断串习护亲伏敌的习气,要想一下子完全转变过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我们一直对自己的亲友相当执著,对怨恨的敌人特别仇视,如果让自己最亲爱的人和最讨厌的人一下子平起平坐,很多人心里根本接受不了。如同将弯木一下子拉直就容易折断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听了一两天的教言,马上就想改变自己亲怨不平等的心态,要知道,修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自己太急躁,反而会欲速不达。改变习气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否则阿底峡尊者也不会在金洲上师身边一待就是十二年了。当时,就智慧而言,尊者已经完全超过了金洲上师,但是为了修持菩提心,尊者每天仍在上师座下聆听教言,依教言观想,然后于实际中一点一滴行持,如此经过了十二年,才最终令上师满意。试想,阿底峡尊者是当时印度最有智慧的班智达,印度东西方根本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与他齐肩,连他都修了整整十二年,那么我们要想生起菩提心,最起码也得二十四年吧!一个人心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比如晚上睡觉前,若想自己明天早上六点钟一定要起床,第二天早上正好六点的时候,就一定会醒过来。同样,若能在临死时猛烈发愿:“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即使现在无法生起,也一定要在中阴界时生起”,由于这个誓愿的强大引发力,依此力量推动,我们至少也能在中阴界时生起菩提心。希望大家能发一个世俗菩提心:“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我不顾自己的一切,只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我执如同哈拉毒药一样,必须要完全舍弃(原文:舍弃爱自如毒食)。”哈拉毒药是一种剧毒无比的毒药,人们一旦接触,马上就会穿肠封喉、中毒身亡,同样,自私自利的我执就像哈拉毒药一样,不管是谁,只要相续中有它,无穷无尽的痛苦就会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今天我们放生了鸽子,念诵了《普贤行愿品》,做了一点善举,这时就应当在心里发愿:“愿我从今日起乃至成佛间,永远都不离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愿我在遭遇任何违缘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菩提心的良伴。”在这个发愿中,主要提到了两个要点:一、自相续始终不离修持世俗、胜义菩提心;二、无论遭遇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菩提心的道用。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玩具,来世也变成了毒蛇,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所以,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口气了,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这些身外物产生贪念了。我们临死时,如果修不来颇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紧,只要能在观修空性大悲藏(两种菩提心)的境界中离开人世,就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将来再转为人身,值遇到大乘佛法,就比较有把握断绝整个轮回的相续了。因此,今天能够听闻到这部法,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赚了几千元、几万元的小事,它对大家今生来世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修心圆满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无论所修持的是小乘还是大乘教法,统摄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对治我执。如果不能对治我执,则一切所修都是没有意义的;反之,如果一切所为都能够对治内心的我执,则是修心教法在心相续中已经扎根的征兆。如果他人以赞叹的口吻评说道:“这位尊者的所有行为都表明,佛法已经融入了他的相续,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圣贤、大修行者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知道,虽然没有受到他人的指指点点、拥有良好的口碑,也是鉴别修行的一种见证,然而却不能将其作为最主要的见证。(资料来源www.zhibeidy.com)因为,一般的世间俗人并不能通晓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就会仅仅根据自己所看见的外在个别贤善行为从而予以褒嘉。由此可见,最主要的一种见证,是要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如果在客观公正地观察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也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就是修心圆满的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所以,作为修行者应当厉行对治,并尽己所能地做到无愧于自己。修心圆满的标志犹如一个精通马术的人,即使心不在焉地骑着马,也不会从马上摔落一样,当损伤、陷害等恶缘,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如果我们能自然而然地不生瞋恨之心,并将这些恶缘转为修心的助伴,就可以算得上是修心圆满的标志。(资料来源www.zhibeidy.com)我们应当废寝忘食地努力修持,力争达到以上标准。这些修心圆满的标准,只不过是修心法门在相续中刚刚生起的征兆而已,所谓的“圆满”并不表示从今往后可以不再修持此法。因此,即使出现以上这些修心圆满的迹象,我们仍然还是要持续不断地修持。修心的关键在于内在本质修心的关键在于内在本质,而不在于表面的形式,然而,现在大多数人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外在形象是首当其冲的关要,如果形象上搞得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就说明自己的修行非常不错了。修心时不仅应避免一些表面的炫耀,还要学会默默无闻、韬光隐晦。对于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来说,即使自己相续中有很多功德,也没必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时的他不管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能利益无量众生,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至于表面的讥毁、称誉,对他而言根本无关痛痒、无足轻重。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在无人觉察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相续先成熟起来,否则,如果心中充满了自私自利,外在的善行即使再做得轰轰烈烈,也都只是皮毛影像而已,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修心之学处以前没有生起菩提心的话,应想尽一切办法使它生起,生起以后,不仅要让它不退失,还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它增长。怎么增长呢?就是“诸瑜伽摄一”,即在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所有的威仪都要有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走路、睡觉,甚至包括上厕所,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要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来摄持。比如说,早上起来,洗脸时应该想:“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吃饭时想:“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平时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益众生。早上起来时,应该想:“今天所作的一切,最好不要离开菩提心,也不要做违背菩提心的事情”,以这种心态来带动白天的一切行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到,早上的时候,我们不要像牦牛从牛圈里爬起来一样,马上就起床,应该好好思维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如果是善法方面的梦,就应随喜功德并作回向,如果是不好的恶梦,则要精进忏悔。在白天,也应时时刻刻以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言行。到了晚上,不要在无念的状态中,倒在床上就蒙头大睡,而应在临睡前,坐在床塌上,想一想白天都做了什么。如果一天的所作有违背菩提心、违背正法的,就要猛厉呵斥自己,并以惭愧心而进行忏悔;如果做的事情都是利益他人的,则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这样的话,一天的所作所为就决定不离菩提心了。到了晚上,还应该反省一下当天的所作,看看自己在白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很不如法;有时候会觉得一天下来收获很大,该背的经论也背了,该听的法也听了,没有损害任何道友,还救了一只濒死的小蚂蚁;有时候一天的行为都处于无记当中,除了一日三餐以外,什么善事恶事也没有做,一直是浑浑噩噩的……这几种现象,哪些该取、哪些该舍,我们心中必须要有数。二境皆应忍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一旦出现后,就都要学会安忍。修法的主因包括:第一是要能够遇到具德的上师、善知识;第二是要让自己的心能够具有胜任的力量,以便自己能进一步如法地修行;第三是要聚集一切修行所需的顺缘并进一步真诚地观想:但愿它们不具备三主因的过患全部能成熟在我自己的身上,使它们都能具足三种主因。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势均力敌的同伴、自己未曾加害对方,而对方却来伤害自己的以及因业力牵引而让自己打心眼里讨厌的众生等很难让自己生起慈悲心的对象,我们更应当特别地修习慈悲心。对于上师以及父母等严厉对境,我们更是要断绝那种伤害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今当修主要修心之前,先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若是为了自己解脱,修心的利益就不会很大,故应为了众生而修。若为众生修的话,那是为了他们即生的利益而修、还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应该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与现世的利益相比,正法是主要的;而在讲法与修法二者当中,修法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的修法相比,修菩提心又是最主要的;在修菩提心方面,与依靠教理进行修持相比,依靠上师口诀而潜心修持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修行的威仪行为相比,坐在卧榻之上进行修习又是最主要的;与舍弃外境相比,依靠对治法又是最主要的。我们应当尽力修持以上这些主要法门。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不暴躁易怒即使他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作出了侮辱、毁谤自己等等的行为,也绝不暴跳如雷,并继而打击报复。(针对这一情况,金厄瓦格西曾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我们这些修行人的所谓修行并不能对治我执,忍耐力比新肌还弱,气量狭小到比卫藏的厉鬼更加变本加厉,这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正法的标志,我们必须要通过修法来对治我执。”(资料来源www.zhibeidy.com)不喜怒无常莫追求声誉不要轻易地就表现出欢喜或者不悦的表情,以免伤害到自己的伙伴。春天的天气变化莫测,刚才还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同样,有些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有时候无缘无故就高兴得不得了,可不一会儿,没有任何原因,又板着个脸,看谁都不顺眼,让你不知道哪里又得罪他了,还要去琢磨半天。这种喜怒无常的人,常给周围的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带来很多麻烦,和他在一起,时时刻刻都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一场是非。因此,我们应尽量保持稳重的人格,不要动不动就表现出生气或高兴的样子。我们就是应当像以上所说的那样,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以入定与出定的方式勤恳修炼两种菩提心的事业当中,使其能娴熟圆满到胸有成竹的程度。这种如同能将一切剧毒转为良药的甘露一般的、从金洲上师那里传下来的窍诀,实在是比其他的窍诀更为殊胜。如果能通达这种修心方式,则所谓的“快乐源泉之城”,也就是指“修持修心之身”,因为自他在轮回与涅槃中的一切快乐,都是依此而产生的。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父母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悔。修身养性的名言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修心七要》是圣者所造的著作,体系非常完善,方法非常实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教奉行。虽然《修心七要》的文字不是很复杂,但义理非常深奥,必须要依赖老师指教,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益西彭措堪布講述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劝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古代胎教方法转载http://www.zhibeidy.com胎教、教子有方由NordriDesign™提供www.nordridesign.com自古就知胎教能提高智商在我国古代,早有胎教之说。相传孟子之母亲曾说过:“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曾经记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兹良之事,则生子聪明,才智德贤过人也。”传说中的后稷母亲姜源氏怀孕后,十分注重胎教,在整个怀孕期间保持着“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墙,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因此出生后的后稷成为我国农业上最有成就的始祖。道德教育从妊娠开始  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视“德育”,从怀胎十月开始,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身教,让胎儿在最纯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汉朝重视胎教,对孕妇要求严格   西汉有名的政治家贾谊在《新书》中写道:“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刘向所著的《烈女卷》亦云:“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对千余儿童多年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智力的获得,50%在4岁以前,余下的30%是在4——8岁之间获得的,另20%是在8岁以后完成的。4岁以前完成50%,应该包括胎教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良性刺激,可以促进人类智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知,汉朝对于怀孕妇女的要求相当严格:睡眠不可侧卧,必须正直地躺平;坐与站立皆需正直身体;不吃味道奇怪、切割不正的食物;不看、不听淫邪的事物;笑的时候轻柔、即使有怒气也不得口出恶言;夜晚时朗诵经书予腹中孩儿。如此胎教,孩童将来必会是一名行为端正、才德兼备之人。古医书:音乐安定孕妇心神  古代医书《医心方.求子》一书中所条列的胎教事项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阪,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禁止事项繁多,其严谨可见一斑。除了诸多规范,《医心方.求子》书中也建议孕妇可以“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这方面倒和现在的音乐胎教有些相似,不过这里的音乐并非是直接影响胎儿,而是安定孕妇的心神,以母体的精神影响胎儿,可说是相当科学的作法。 太任胎教有功,周文王圣德卓著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胎教,莫过于《周室三母》中的太任(一为太妊)。书中记载:“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能有健康、聪慧、仁义的孩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除了后天的教导外,先天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中国自古就重视胎教,将胎教的方法写于玉板上,藏于金柜中以做为后世的训导。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故孕妇须谨守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从全方位给胎儿良好影响。《烈女传》记载了享国800余年的周朝王妃太任的“贤行胎教法”:“太任之性,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身孕),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圣智慈理的君王。妇女从受孕的第一天开始,按古文的记载,要“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还要做到所谓“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即从身体、言语、意念三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静;另外在饮食上也有“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的宝贵经验。1.行住坐卧礼貌端庄    “寝不侧”:就是睡觉要端正,不随便睡;    “坐不边”:就是坐的姿势要端正,不要坐一侧或坐歪了;    “立不跛”:《弟子规》有“不跛倚”,就是站立时要站好。    用现代话来讲,你的行住坐卧都要礼貌端庄,都不可以随便。2.慎选视听    “非礼勿视”:是指凡是不好的,不应该看的,作为一个准妈妈就不能看。现在电视、网络、杂志甚至广告牌等传播媒体,非常普遍,看到不健康的画面、暴利的镜头相当的容易。准妈妈要慎选所视。为什么这些不能看?因为会影响孕妇的情绪。母亲的情绪不稳定,体内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当然会影响腹中的胎儿。    “非礼勿听”:耳朵所听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确的。对于不好的、不堪入耳的声音,包括不良的音乐也都要避免听闻到。3.言语、行为端正谨慎,保持清静、安稳和愉悦的心境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己讲话时,好的才讲,不好的不讲。作为一个准妈妈对于自己的言语造作,和内在的起心动念都要非常地注意。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自己胎儿将来的性情。胎儿的性情完全受母亲怀胎时候的情绪影响,母亲的情绪安稳,胎儿就安定。性情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禀赋!4.合理饮食    母亲如果喜欢随便吃这吃那,也会影响胎儿。尤其有些孕妇在怀孕的时候,难免身体有些不适,吃东西就没有节制。古人认为饮食方面也应该有所节制。就是所谓“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是指这个时节不应该吃的食物,就不能吃或者说切割得不恰当,太大,很难咀嚼,作孕妇的也不能吃,以防影响消化。以应季的、切割适宜的食物为好。 “不时不食”:是指不应该吃东西的时间,作为一个准妈妈也不要嘴馋,不能想到爱吃什么就随便吃,除了三餐之外,加餐也要定时定量。(转载http://www.zhibeidy.com胎教、教子有方)其实综观古人的经验,道德教育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孩子带来出色的学业,也能令其拥有傲人的才华。品行正直之人,能够专注于学习,不被声色所诱惑;在兴趣的学习上同样能够从一而终,不会半途而废。若看得远一些,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即使不是菁英,也会是维持平和社会的推手。  当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才能、成绩样样比人强的同时,是否也该想想,除了金钱与名利之外,到底还要给予孩子什么东西?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或许从古人的胎教智慧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 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 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 自息。《菜根谭》明·洪应明王永庆:节俭出名的父亲。 他供给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准,就像管理手下企业般,总是给得“刚刚好”,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说:父亲写信多半写他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诉她公司发生了什么事,他如何处理等,父亲特别强调凡事要“追根究底”,会告诉她他如何追根究底。   盛田昭夫:只有“纯真”并不够 许多父母怕孩子染上贪钱的恶习,就不让孩子沾上金钱的边。在充满竞争和风险的社会中,如此“纯真”很容易被淘汰。已去世的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刚懂事时其父就告诉他:你是家中的长子,未来的米酒商。盛田昭夫从小就被当作家产继承人来培养,逐渐变得精明能干,学会了精打细算,后来终成大器。蒙学经典:名贤集沃森:规划自己的“钱”程 理财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规划自己的理财目标、计划等。IBM前董事长沃森就要求他的儿子从上初中时起做每周的零花钱支出计划,每月的收支目标,使儿子很小就树立了商业意识,最后也成了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良好的理财习惯创造了其灿烂的一生。摩根:能省不如会赚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最小的孩子托马斯因年龄小抢不到活干,于是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干活的点子,广开财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约更重要。贡塘丹毕准美尊者 著水木格言 水木格言智慧深不可测,大悲珠宝遍布,  事业浪花飞溅,顶礼如海佛陀。  犹如澄清水流,可遣有情热恼,  善说纯新甘露,能赐智者安慰。  芳香所熏净水,供水沐足水等,  所作皆成善妙,格言众人欢喜。  了知二规取舍,暂时究竟利成,  犹如善巧商主,入海获得珍宝。  小河尚不能渡,岂能游过大海?  不知高尚法规,岂能证悟法性?  正直聪颖智士,纳受他人功德,  草原清清流水,潺潺歌唱采花。  恶人游遍各地,收取种种过患,  犹如险地塌方,水引混浊淤泥。  本领最初难学,若无正知易失,  水滴尚难满器,若漏顷刻殆尽。  若能负荷苦行,何事皆无困难,  步入河水之中,不为雨水所害。  恒时不断精进,循序诸事皆成。  小溪缓缓流淌,绕遍广阔大地。  要事缓慢成办,急行不能究竟,  大风缓至远方,大浪猛涌不远。  水木格言不能承担之事,他纵强求莫为,  不会游泳之人,他劝岂能入水?  净水众人供品,日月众人明灯,  圣者众人顶饰,正法众人甘露。  大船大海庄严,明月虚空庄严,  智者佛教庄严,勇将军队庄严。  品行高尚官民,共处增上善妙,  犹如大海江河,互为融入成友。  恶君恶仆二人,双方皆成衰落,  水装新罐之中,二者皆将毁灭。  众多傲慢官员,共商摧毁区域,  左右各处冒水,土房不能稳固。  君民和敌难胜,彼此分离敌胜,  马亦难越之河,多分羊亦能过。  法王纵然收税,以此救护百姓,  大云引出海水,缓降保护大地。  昏君搜刮民财,然仍饥寒交迫,  马面山饮海水,然仍恒时炽热。  纵恒恭敬恶君,然因无贿生嗔,  虽然数日烧水,离火之时冰冷。  傲慢粗暴高官,谁人愿意依止,  波涛汹涌漩涡,鱼类不会停留。  慈爱饶益士前,自然积聚众人,  如意宝之海滨,众生皆会依附。  水木格言未见广阔国土,高官自以为是,  蜷于井水之蛙,闻说大海丧命。  劣者容易欣喜,喜时亦易发怒,  山谷短短小河,瞬间暴涨暴落。  纵然爱护劣者,不知深恩报仇,  纵洒清凉之水,岩浆更加沸腾。  虽然加害圣者,无恼忍耐安乐,  虽洒咒语沸水,亦觉极为凉爽。  饶益无耻之徒,事后忘之不理。  如人渡至河岸,大船弃之不理。  恶人一者行为,亦能毁大领域,  传说恶仙跳水,狮泉河成百溪。  遭受恶人欺者,亦不信任正士,  天鹅为水月欺,昼亦不食莲根。  恶人纵然改变,遇缘即露本面,  草率改变水渠,涨时流向原路。  正士无论胜衰,本性不会改变,  如水无论凉热,湿性岂会改变? 水木格言 教化不驯之人,强制则易调服,  清洗衣服污垢,洁剂胜过净水。  众生内在功过,以外行为推知,  以水飞鸥知水,以烟可知有火。  易睹他人功过,难见自之品行,  湖现空中星月,不见自之深度。  恶心狡诈行为,似顺终究失败,  河水蜿蜒流淌,逐渐趋向下方。  绝种相生恶子,福尽相现恶心,  愚者百般辛苦,名誉智者受用,  山上生长莲花,名声被水获得。  不具教证功德,自我吹捧欺众,  犹如不降甘露,导致干旱雷声。  浊世天生智者,学时钝于凡夫,  天然温泉本热,烧开迟于冷水。  佛教油子说法,性情恶于劣种,  犹如冬季水气,冷于蒙蒙迷雾。  圣士纵然穷困,不作违法之事,  燕子即便口渴,不饮落地之水。  欲勤行持善法,相违邪命养活,  欲求生长鲜花,岂能浇灌热水?  大士暂受挫折,更加兴旺发达,  冬天冻结之湖,春季逐渐荡漾。 卡内基:金钱不能换来感情 在家庭理财中切忌将钱摆在超越一切的第一位,这样会伤害夫妻、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曾对他的孩子说:“金钱不能换来感情。”他说:“如果我特别大方,给你们很多钱,那你们可能只记得我的钱,记不住我这个人。如果我特别抠门,可能也得不到你们对我的感情,所以我宁愿多花些时间关心你们,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为在关爱面前,金钱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你们应该牢记最能打动商人心的不仅是价格,还有情感。”益西彭措堪布对家里的孩子,大家应该从小让他们背熟这些佛菩萨的殊胜的金刚句。小孩的记忆力好,背诵对他们来说,就像耍耍一样,不成问题,让他们整天玩别的,或者背没有价值的东西,还不如多让他们背诵有意义的内容。像省庵大师写的《劝发菩提心文》、憨山大师的《醒世歌》、《费闲歌》、藕益大师的《受戒歌》、《五戒歌》,以及《佛教三字经》、《唯识三字经》等等的诗文,不但意义深刻,而且词句优美。对小孩子的文学修养,以及道德情操、出世智慧的培养,都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等他们长大之后,他们会理解到这些法义,就能从中获得智慧的力量,那个时候,我敢保证,他们会从心底里感谢你们的。 波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很多人敝帚自珍,以为这样节约能省钱,美国波音公司创始人波音却对他的子女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你有买新东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动力,扔掉旧东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创造财富。”的确,家庭理财中一味节省用旧物的精力,倒不如用来努力挣新的。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  著 智者即是学问库,彼等收集格言宝, 如海即是江河库,是故百川流大海。无论有或无学问,能知取舍为智者, 犹如铁屑混灰尘,磁石方能吸出彼。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  著 智者以慧知格言,然而愚者非如是, 犹如阳光普照时,鸱鸮皆成盲眼也。智者能除诸过患,然而愚者非如是, 大鹏能啄有毒蛇,乌鸦不能如是行。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  著 智者即使受挫折,彼智更加成顽强, 犹如兽王饥饿时,速能撕裂大象脑。不询不辩于学者,不知学识之深浅, 犹如槌子不擂鼓,彼与余物有何异?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  
本文档为【明心见性与修身养性的名言、名著精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4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飞哥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11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