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

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

举报
开通vip

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音演变规律的例外零引言壹连舌变化贰戚染作用叁回避同昔字李荣肆字形的影响伍误解反切陆方雷借字柒本字问题.零引百语香是变的。语音变化是有规律的。研究这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语言的现状,了解语言的历史。语舌演变规律有些零碎的例外。例外考验规律。通过例外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规律。本文分为八节。(壹)首先指出字昔不是孤立的,邻近的香相互影响,是造成语音演变规律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贰)说明语法上属于同一小类的,用法相近的字,有时在读舌上互相吸引,引起字香的改变,从而造成舌变规律的例外。(叁)讨论同昔字。语雷有回...

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
音演变规律的例外零引言壹连舌变化贰戚染作用叁回避同昔字李荣肆字形的影响伍误解反切陆方雷借字柒本字问题.零引百语香是变的。语音变化是有规律的。研究这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语言的现状,了解语言的历史。语舌演变规律有些零碎的例外。例外考验规律。通过例外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规律。本文分为八节。(壹)首先指出字昔不是孤立的,邻近的香相互影响,是造成语音演变规律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贰)说明语法上属于同一小类的,用法相近的字,有时在读舌上互相吸引,引起字香的改变,从而造成舌变规律的例外。(叁)讨论同昔字。语雷有回避某些同昔字的现象。回避同昔字有时引起用字的变化,不在本题范围之内。回避同舌字引起字昔改变,就造成昔变规律的例外。以上三节所说,第壹节所说的成因单纯是语音的互相影响,第贰节和第叁节都牵涉到昔义的关系,第贰节是回避具有某些意义的同舌字,第叁节是近义字在语舌上趋于接近。这些都是语言内部因素造成的例外,受影响的大都是口语常用的词汇。语言是吾义的结合体,一个语雷必须有昔有义,所以说语香和意义是内部因素。(肆)就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说明字形也影响字昔。(伍)指出有的字昔出于误解反切。第肆、伍两节所说都是语雷外部因素所造成的例外,受影响的往往是口语不常用的,或者是只见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面语的词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有语言可以无文字。会说话可以不识字。反切是标注字昔的。注昔可以不用反切。所以说字形和反切是外部因素。第壹节至第伍节都就一个语言(方舌)立论。(陆)讨论方言借字。说明两个方言的香变规律不全一致,甲方雷的词进入乙方雷,往往不合乙方言的舌变规律。以上六节都说明哪些原因造成例外。(柒)从研究香变规律的方法着手,说明有些例外其实不是例外,是由于不明“本字”造成的错觉。①.壹建音变化字昔不是孤立的。连香变化指邻近的昔相互影响,是造成语昔演变规律例外的重要原①本文的古昔指《切韵》、《广韵》所代表的系统,今昔指北京舌。反切是《广韵》的反切。北京昔用汉语拼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注舌,轻声字前加圆点}方雷及古昔用昔标注昔,昔标放在方括号[]里,偶然也有交叉重复之处。·Il6·中国语文因之一。有一次,我听一个北京人说:北京话有些奇怪的地方。“亲戚”qin·qi的“亲”读阴平,in韵;“亲家”qlng·jia的“亲”和“庆祝”的“庆”同昔,读去声,ing韵。①亲家也是一种亲戚,意思也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个“亲”字两样读法?“杉木”sh巨mfi的“杉”说起话来和“沙土”的“沙”同昔,读书的时候叉和“香山”的“山”同舌。现在我们就从这两个字说起。1.1.先说“杉”字。北京“杉木”sham。“杉”字《广韵》平声成韵所成切,照例读sh丘n,韵母是an,今读sh五,韵母是a,例外。“杉”字古音有E-m]韵尾,今读sh巨,大概是由于“杉木”二字连用,“杉”字的I-m]韵尾饼到“木”字的Era-]声母里去了。“木”字《广韵》入声屋韵莫卜切。“杉木”从古香演变成今昔的步骤大概是:[cammuk,]>[(§ammuk,]>[camuk’3>EcamU][§a.mu’]就是拼音方案的sh巨md。“杉”变成开尾韵,就和“沙”字同舌了。“杉篙”北京Hj}8h巨0,这个“杉”字的昔大概是从“杉木”shamfi里分离出来的。以前北京有“杉杆子铺”shangan·zi,出卖杉篙、杨木杆儿之类。“杉”字读sh巨n,收一n尾,符合语音演变的规律。因为古I-m]韵尾字北京一般读一n韵尾字。此较“镜”字士成切,今读chin。1.2.“亲”字古时有两个昔。《广韵》其韵:“亲,爱也,近也,《说文》至也,七人切。”这个“亲”字平声其韵清母,今读qin完全符合语舌演变规律。‘亲戚、亲爱、亲近、亲自”的“亲”都用达个昔。广韵震韵:“亲,亲家,七遴切。”这个“亲家”的“亲”字去声震韵清母,照例读qin,今读qing在声调声母上都符合语昔演变规律,只有韵母(韵尾)是例外。达“亲”字的韵尾读一ng不读一n大概受了“家”字声母的影响。《广韵》麻韵“家”字古牙切,平声麻二开韵见母。“亲家”古昔是Ets‘i6n’ka],E-n]尾同化于相邻的[k一],变成[一日]。后来,“家”Ek-]字叉依照本身的舌变规律变成[t一](见母Ek-]--等开口变[t仁一])。这样一来,引起“亲”字韵母(韵尾)变化的原因就看不出来了。“亲家”从古昔到今昔的演变可以用下列步骤来表示:[ts‘i6n’cka]>Ets‘inck~]>Ets‘iq’ckia]>Et~‘ir3ct~ia]>Et~‘it]’·t~ia][t‘·toil]用拼昔字母写是qm、g·jia,就是今天的读香。北京“亲家”的旧法是“亲老爷”qlnglgo·yo,“亲家母”的旧m}法是“亲太太”qm、gti·tai,这里“亲”字的读昔是从“亲家”qlng·jia里分离出来的。1.3.桂花北京也m}“木犀”(“犀”也写作“樨”)ma·XU。②糖腌的玫瑰花儿和糖腌的桂花儿合起来“玫瑰木犀”,红枣煮好了加点儿“糖腌的桂花”口斗“木犀枣儿”。“犀”字《广韵平声齐韵先稽切,和东南西北的“西”字同音,照例今昔韵母作i不作娃。“犀牛”的“犀”读x1,符合语音演变规律。现在“木犀”的“犀”读赶韵,大概是i受了“木”字的圆唇1韵母的影响,变成li了。北京鸡子儿炒肉m}mfi·XUrbu,鸡子儿做的汤md·XUt巨ng。达里的m·XU也就是“木犀”,因为鸡子儿打匀之后做得了象桂花。通常就照昔写成“木须肉、木须汤”。1.4.女婿北京na·XU,情况和“木犀”相似。《广韵》去声霁韵:“婿,女夫,苏计切”,和“细”字同昔,照例读xi。现代方言就有很多是“婿、细”同昔的。北京“婿”字韵母读ci不①“亲’家”的“亲”’读一ng[一日]尾的地区很广,河北、山东、河南地区大都这么说。如深县“亲家”Its‘i’·~9ie3(深县分尖团),昌黎“亲家”[坪‘iDn’·ia],滕县“亲家”[‘J’·ia],荣城“亲家”[ts‘iIj’.kia](荣城分尖团)。②苜蓿mfi·XU是一种绿肥作物,又是饲料,和桂花的“木犀”mfi·XU不是一种东西。l965年第2期·IJ7·读i,大概是i受了“女”字圆唇i韵的影响,也变成娃了。“婿”字从“胥”,“胥’读x丘,偏旁对“婿”字读舌可能也有影响。1·5·“望”字《广韵》去声漾韵巫放切,北京读w,~ng,收一n一D]尾,符合香变规律。北京口语“望”字在方位词前①也读“万”wn,收一n尾,例外。如“望东”wngd6ng也说wnd6n.g,“望南”w、angn直n也说wnnan,“望里”wngli也说wnli,“东”d—Et一]、“南”n一和“里”l一都是舌尖香声母,“望”的一ngE—q]尾在部位上同化于d一[t一]、n一、1-就成为一n至于“望西、望北、望前、望后、望外”的“望”字也读wn,大概是从“望东、望南、望里”里头分离出来的。(“望西”的“西”xi,x一[仁一]由s一变来。“望前”的“前”qi4n,q一[t‘一]由c一[t8‘一]变来,c—Ets‘一]叉由Edz-3变来。“西、前”原来都是舌尖昔声母。)1·6·“因为”yin·woi北京口语也说y6ng·woi,从yin到y6ng,起了双重的变化。“因”齐齿呼,拿[i一]开头,“为”合口呼,拿Eu--]~:头,[i一]受[u一]圆唇性质的影响变为撮口呼fiEY一]。“因”收舌尖鼻音[一n],[一n]受“为”字是后高圆唇元昔Eu-3舌根性质的影响变为舌根鼻音一ngE—D]。北京语昔一ngE一日]尾韵只有一个撮口呼韵母。a-ng[y一日]就成为[yuD],拼音方案是y6ng。贰感染作用语法上属于同一小类的用法相近的字,有时在读舌上互相吸引,引起字舌的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姑且口斗做“戚染作用”。2.1.北京“我、你、他”三个字属于两个不同的声调。“我”字古昔次浊声母上声,北京读w上声;“你”字古昔是一次浊声母上声,北京读ni上声;“他”字古昔是清声母平声,北京读阴平。河南全省,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有许多方言“我、你、他”三字都读上声。如河南获嘉、原阳、郑州、开封、内乡、邓县、遂平,河北石家庄、献县、深县,山东济南菏泽。表一举郑-I'1、菏泽、深县三处为例:襄一我你他郑州‘U苫1i1t‘Q1菏泽c13.03‘ni1‘t‘Q1深县c1.0.,Ii一t‘D一郑』·I'1等地“他”字也读上声,大概是受了“我”字“你”字读上声的影响。广州“我”ED。,I],“你”E'-nei.t],“伛”[k‘y,{],三个字都是阳上。“我”字“你”字古次浊声母上声,广州读阳上,符合舌变规律。“诓”字就是集韵平声的“傈”字。集韵》平声鱼韵:“傈,奥人呼彼称,通作渠”,求於切。“伛”字全浊声母平声,广州照例读阳平,现在读阳上,大概是受了“我”字“你”字读阳上的影响。在汉语方言里,人称代词用什么字,各方言之间不很一致,可是在各方言内部人称代词常常同一声调,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除上趔}郑州、广州等地外,还有许多刖的方言人称代词的声调也相同,这里就不提了。2.2.北京“达”读zh,“那”读n,“哪”读n苟。“这”字古昔大概和“蔗”同舌(广韵》去①“望”字在方位词前通常写作“往”,“往”字古次浊声母上声字,夸读w磊Ⅱg上声,声调和whng不合。广II,‘望”Emoga]字Em一]声母阳去,吴语“望”也是[m一]声母阳去,可见本来是“巫放切”的“望”字。·Il8·中国语文声褐韵之夜切),就是“者”字的去声,①今昔读zh8符合昔变规律。“那”字见于广韵去声笛韵奴笛切小韵,注云“语助又奴哥切。”(《蒋斧藏本唐韵》同。《集韵》也洼作“语助”。)“哪”字《广韵》、《集韵》都作“那”,现在写成“哪”是新起的写法,用来分别上去声的。《广韵》上声哿韵奴可切小韵:“那,俗言那事。本吾傩。”集韵注云“何也’。把“俗言那事”和“何也”合起来看,上声“那”表示疑问很明显,比去声“那”注“语助”显豁得多。北京“那、哪”读a韵,和歌韵“他”字读a韵情形一样。“那、哪”和“这”韵母本来不同。在北京语音里,在读书或说话特别强调时,“那、哪”a.韵母,“达”字。韵母,分得很清楚。在平常口语里,“那”字的韵母常常读如“这”字的韵母,大概是受“达”字的影响。例如“那(n)是什么?”“那(n)玩意儿挺有意思。”“那”字的复合词也有同样的倾向。“这儿”是zhSr。②“那儿”(nr)在口语里常常说成nSr。“这一”是zhSi。“那”和“一”的合营说成“内”nSi的时候此说成“耐”ni的时候多。“达么”是za·me或zh8·me(在旬中有时是zam或zhSm]。“那么”n·me在口语里总是n·me(在句中有时是nm)。“哪”字复合词也有受“达”字复合词影响的倾向。“哪”和“一”的复合舌也是说“馁”n6i的时候此说成“乃”n的时候多。“哪么”不常用,平常都用“怎么”z6·too(在旬中也作z6m)。偶然用“哪么”的时候,总说成n6·me(在句中也作n否m)。现在把以上所说列成表二。表二里“那”、“哪”两竖栏含“e”的读法大概是受了“达”及共复合词影响的读法。“达、那、哪”及其复合词韵母本来不同。现在“那、哪”及共复合词韵母向“这”及其复合词看齐,就造成蕾变规律的例外。麦=这那哪达zh6那n;n哪n达儿zh8r那儿nr;nhr哪儿nr达一zhhi那一n6i;n'M哪一n6i;ni达么z6·me(zm);那么n6·me(um);哪么n6·me(n6m)zha·me(zhem)na.me北京“这么”说z8·mo(z~m]的时候此zh8·me(zhSm]的时候多。zh声母的读法符合音变规律,z声母的读法是昔变规律的例外。“这么”z声母的读法大概是受了“怎么”z6·mo(zm)的影响。表二“那”字栏和“哪”字栏声母相同韵母也大致相同,差别主要在声调上,非疑问词是去声,疑问词是上声。刚才已经说过,跟“那么”相配的疑问词“哪么”不常用,平常都用“怎么”。“怎么”和“那么”溲有联系,好象是孤立的。现在“这么”受了“怎么”z6·me的影响,声母也读成z一。这样一来,疑问词“怎么”和非疑问词“这么”联系上了,二者声韵一致,也只有上声、去声的差别了。现在我们把表一的末了取下来,添上“怎么”,列成表三(见次页)。如表二、表三所示,疑问词上声,非疑问词去声,语法系统一致化了,一致化的代价是“达么”读z一,在声母读法上不合一般昔变规律。①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论文集》180页举下列=事证明“这”字宋代读去声。(1)杨万里《诚斋集》35卷330页《舟过安仁:“只者天时过湖得,长年报到不须愁。”者字下原注“去声”(四部丛刊缩本影印日本钞宋本)。(2)宋阙名《朝野遗记》18页:“刘贡父觞客,子瞻有事,欲先起。刘调之日:‘幸早里,且从容。’子瞻日:‘奈达事,须当归。’各以三果一药为对。”(涵芬楼排印本)“这”谐“蔗”,“蔗”去声。按“蔗”字《广韵》去声祸韵之夜切,“者”字《广韵》上声马韵章也切,“蔗”字正是“者”字的去声。②“这儿”有的人也偶然说成“站儿”zIlar。l965年第2期·Il9·表三达么zh·ii]e(zhm);那么n·me(nSm);哪么n·me(nm)n.meza·Ii2e(zm)怎么z6·me(z6m)叁回避同音宇回避同舌字也是造成吾变规律例外的原因之一。一般的说,同昔字(说确切一点是“同昔的语言片段”)是无害的。实际上,各种语言和方言都有或多或少的同舌字。容易引起误会的同昔字才有互相排斥的现象,有时引起用字的变化(词汇的变化),字昔的改变。3.1.此方北京“糙”字读c丘。阴平,如“糙米”caomi“毛毛糙糙”mo·ma,O晒。o,“活儿做得很糙(c舌o)”。“糙”字《广韵》去声号韵七到切,北京照例读去声。现在北京读平声不读去声,大概是怕读成去声,和一个粗野的字眼犯了。这是忌诺造成的吾变规律的例外。河北昌黎、献县、深县等地方言“糙”字也都读阴平不读去声,情况和北京一样。在达些地方,溲有一个字是和“糙字去声”同香的。在不发生忌讳问题的地区,“糙”字照例读去声如广州、苏州、重庆,“糙”字都读阴去,符合昔变规律。3·2.“死亡”的“死”si也是个犯忌讳的字眼。平常说话,总尽可能避开它,用“去世了、不在了、溲了”等等去替代。这是用字的变化(词汇的变化),不在本题范围之内。北京“死”字溲有同昔字。大概是因为别的按照昔变规律可能读sl的字都避开了。古止摄开口精清从心邪五母字北京读zi,ci、8i。表四举纸旨止三韵精清心三母字为例:襄四纸日止精紫zi姊zi子zj清此Oo心徙玺xI死s臬葸xi表里两个圆圈“O”表示广韵旨韵、止韵都溲有清母字。如表上所示,“紫、姊、子”都读zi,“此”读oi,“死”读si,都符合昔变规律。“徙玺,臬葸”照例读8i的字回避si的昔,都读xi。《广韵》旨韵心母又只有一个“死”字。因此北京“死”字就没有同昔字了。广州“死”[sei1]字也溲有同舌字,可能也是同样的原因。3.3.广州“钩”字读[码一]声母,如“钩住”[crj.u、1tsy4],“钓鱼钧”~tiu4’Ey.icu1r]。“钩”字广韵平声侯韵古侯切,广州照例读[k一]声母,现在广州读[q一]不读[k一],大概是,l'fi~Ek-3声母,和“鸠”[ku、Ir]字同昔,不太文雅。北京“钩、鸠”不同昔,达两个昔都溲有忌讳问题,“钩”读g6u,“鸠”读ji丘,都符合吾变规律。肆字形的影响字形的影响有“读牛边字”和“多昔字的合饼”两方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是代表语言的符号。文字是服从语雷的。口语里常用字的读昔不大会受字形的影响,比方说,“工”gSng、“江”ji~ng、“空”kOng、“红”h6ng四个字都是常用字,话怎么说,字就怎么读。这些字不会因为“江、空、红”都从“工”得声而起变化。事实上,这些字的昔也都符合昔变规律。在语言里,“长短”的“长”chang(阳平,声母途气)和“首长、·120·中国语文长辈”的“长”zh~ng(上声,声母不送气),舌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在文字上没有区别,字形一样,“长”字的两个昔不会合饼。监且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从上下文总可以确定“长”是chang还是zh~ng。同样,“好坏”的“好”是h西o(上声),“喜好”的“好”是bo(去声),这两个舌也不会合饼。我们从上下文也可以确定“好”是h五。还是ho。这是文字和语言关系的一方面,蓝且是主要的一方面。在另外一方面,文字反过来也影响语言。文字影响语言是指字形影响字昔。达种影响一般限于口语里不常用的字。我们可以把受到字形影响的字分为三类。第一类如“岛屿”的“屿”读y讧,“垃圾”读l巨jl,“要领”的“要”从平声饼入去声,“守”字由上去两昔饼为上声一香。这些读法已经为一般字典所认可。第二类如“矿物”的“矿”读ku~ng;“胜任”的“胜”和“胜败”的“胜”本来有平去之分,很多人都读成去声;“行为”的“行”和“德行”的“行”本来也有平去之分,很多人都读成平声(阳平)。这些读法虽然为一般字典所认可,但是还有保留。第三类如“酵”字本当读“教”’jio,有些人依偏旁读如“孝”xio;“处”字本有上去两舌,有些人饼成去声一昔。这些读法一般字典是不承认的。以下分别说明。4.1.“岛屿”的“屿”,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常用于地名,如厦门有“鼓浪屿”,本地说[k。NFloq~L8u],浙江温岭一个出石头的地方口斗“长屿”,本地说[Ed$iaq、JEz1、J]。《广韵上声语趵“屿,海中洲也”,徐吕切,和“序”同昔。厦门和温岭的读昔都符合昔变的规律。按音变规律说,“屿”字北京照例读“序”x。北京一带,在语言里平常不用这个字,只在书面上见到这个字,就照偏旁读成“与”了。①4.2.“脏土”广州m}Elap_l28印_I。],②有好些吴语方言口斗[1。2soy,],字形写作“垃圾”。古香大概是[1Qp,sap,]。③北京口语说“脏土”,不用这两个字,只在书面上见到这两个字,如“脏土箱”写成“垃圾箱”之类。北京把“垃圾”读成1巨jl,是受了字形的影响(北京“拉”是l舌,“及”是ji)。4.3.“腰”字本来写作“要”。“要领”就是“腰领”。“要领”用于本义的,如《札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从先大夫于九京也。”郑注:“全要领者,免于刑诛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孔颖达疏:“领,颈也。古者罪重要斩,罪轻颈刑也。”(世界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1315.1页)“要领”用于引申义的如《汉书·张骞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竞不能得月氏要领。”颜师古注:“耍,衣要也。领,衣领也。凡持衣者则执要与领。舌骞不能得月氏意趣,无以持归于汉,故以要领为。耍香一连反。”(百衲本61卷2页)用于引中义的“要领”,如“不得要领”,现在还用。“要领”的“要”字,字形和“耍点”的“要”’字相同,意义和“要点”相关,一般都说成“要’领’yollng。一般字典上也都这么注。这样,原来的平声“耍”字就读成去声“要”’字了。4.4.“守”字古代有上声去声两读。《广韵》上声有韵:“守,主守,亦姓,出姓苑》”,书九切。又去声宥韵:“守,太守”,舒救切。在隋代的韵文里,达两个昔分别和上声或去声押韵。例如《张伏敬墓志:哥裹秋露,卓边画柳。共入幽门,俱来燧口。灯光蔺壤,凡人能走。唯当松树,千年见守。(大业八年,公元612年;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4s4)这个“守”是广用的“守”字,和“柳、口、走”押韵,都是上声。叉如《张寿墓志:显允君侯,载隆堂搏。勇冠黥张,功齐耿窦。居号虎臣,出为良守。(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见同①据说北京“屿”字用于人名有读“序”xfi的。②昔标右下角小圆圈表示广州中(阴)天。下同。③见《广韵》和《集韵》盍、合两韵的来、心两母小韵。1965年第2期·I2I·上图版491)达个“守”是“太守”的“守”字,和“撵(=构)、簧”押韵,都是去声。现在“守”shSu字只有上声一读。“看守、保守、守时间、守纪律”等固然是上声。口语不说的只见于书面的“太守、郡守”也都读上声了。4.5.《新华字典》(1962年修订重排本_)“矿、胜、行”等字的注昔充分反映出字营的变化。“矿物”的“矿”字《广韵》在上声梗韵,注云:“金璞也,古猛切。”这字照例应该读gSng,据老辈说,四五十年前,不单读书读goVng,连拉洋片的也说“非洲开金矿(.gSng)Y~Og;矿”字现在无论说话读书,一般都读如“旷”ku~ng,只有年长的人才知道有gSng的吾。《新华字典》注ku~ng、gSng两昔,ku~ng舌在前。“胜败”的“胜”《广韵》去声诗磴切,今读去声sbSng。“胜任”的“胜”《广韵》平声识蒸切,现在很多人也饼到去声里去了。《新华字典》注去声shSng,而在“胜任”项下注明叉读平声shSng。“步行、行为”的“行”《广韵》平声卢庚切,今读阳平xing,符合昔变规律。“德行”的“行”《广韵》去声映韵“下更’切”,照例应该读去声xing,有很多人也读阳平xing,饼到平声里去了。《新华字典》注阳平xing,而在“德行”项下注明旧读去声xlng。(附带说一下,“行伍、行列”的“行”,《广韵》平声胡郎切,今读阳平h/mg,符合舌变规律。表示次第的“排行、行几、行三”的“行”《广韵》去声下浪切,照例应该读去声hng,现在都读阳平h毛ng,饼到平声里去了。《新华字典》注阳平b矗ng。)4.6.有些读舌相当流行,尤其在年轻人中间,但是还没有普逼通行。现在举“酵”字“处”字为例。“酵”字《广韵》去声效韵古孝切,今昔照例读jiao。发面用的面引子,梅县砒酵种”[kau、Itsorj.J],温岭Ⅱl卜“酵头”[-kau1卜’gdir4-],“酵”字都和“教”’同舌。北京一带“酵”字多见于书面,如“发酵、酵母菌”之类,因此有些人就依偏旁读“孝”xio。“处”字有上声Cchfi)、去声(ch5)两香。去声一舌用于“处所、总务处”等,上声一舌用于“处理、处分”等。达两个昔分别和《广韵》去声昌据切、上声昌与切相当。现在有些人一律读成ch5。《新华字典》“酵”字只收jiho昔,不收xi,~o昔;“处”字收两个昔:“处分、处理”等是上声,“住处、办事处”等是去声。4.7.还可以举一个眼前的例子。近年来“塑料”sOliho日用品逐渐增加,逐渐普及。“塑料”之所以命名为“塑料”,是说软的可以“塑”成各种形式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这个“塑”字和“荤素”的“素”sd字同昔,就是口语里“塑像”、“泥塑木雕”的“塑”。达是新东西,很多人都首先从书面上知道塑料,因此就照偏旁读成“朔料”。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都有这种读法。如北京有的人说shdoli~o(也有说su6lifo的),广州有的人说Esok-~。liuar]。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sfilio。“朔料”这个说法也许会慢慢儿减少,不至于相沿成俗,习非成是。伍靛解反切S.1.误解反切有时也造成香变规律的例外。毛诗》第一篇关雎:“窈窕淑女”的“窈窕”北京读oti戈0。陆德明《经典释文》5卷2页“窈,扁了反。窕,徒了反。”(四部丛刊影印通志堂本)朱熹诗集传同。广韵>5i-声镰韵:“窈,扁皎切。”“窕,徒了切0TM~*岛皎切”昔同“扁·I22·中国语文了反”,今读yo(古清音上声今读上声),声韵调都符合昔变规律。“徒了切”照例读dido(全浊上声读去声,定母仄声读不遮气d一声母)。“窕”的同香字“掉”就读dio。“窕”字今读ti五0,例外,大慨是误解反切所造成的。“窕”徒了切,“徒”字七一声母,“了”字一i。韵上声,t一加上一io,达就成了to。①“窈窕”原来都是古上声,按昔变规律今昔应该一上一去,现在误解反切,今昔也都是上声了。这类捩解反切因而相沿成习的现象,通常限于书面语,因为口语用字是毋须乎根据反切推求字音的。5.2.“平上、去、入”四个字,古昔属于四个声调,本身就是四个声调的名称。“平”ping字古全浊声母,北京照例读阳平。“上”sh~ng字古全浊声母,古全浊上声今读去声,所以北京照例读去声。“去”q字古清声母,北京照例读去声。“入”ra字古次浊声母,北京照例读去声。总起来说,“平”字今读阳平,“上、去入”三字今读去声,都符合营变规律。有人看到上声的“上”字《广韵》“时掌切”,“时”字8h一声母,“掌”字一茜ng韵母上声,说“上声”读“赏sh~ng声”也有道理,达是对反切的误解。“上声”的“上”字和它的反切下字“掌”古昔虽然同属上声,但是古声母清浊不同,因而今声调不同,所以“掌”字今香不能定“上”字今昔的声调。陆方言借宇各方雷区的人经常互相来往,方言和方言就必然耍互相影响。各方言语昔演变规律不完全一致,因此方言之问的借字就往往不符合借入地区方言的昔变规律。6.1.“搞(也写作搅)”g苞。字是个很常用的动词,是“做、弄”的意思。例如“搞工作、认其搞、搞好了、瞎搞、搞糟了”。还有一个动词“搅”ji萄。字是“拌、扰乱”的意思,如“搅匀了、搅扰人”。“搞”go、“搅”ji。这两个字香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在北京话内部是两个不同的词,来源却是一个,就是《广韵》的“搅”字。《广韵》上声巧韵:“搅,手动,《说文》乱也”,古巧切。“搅”是古见母二等开口字,今昔读ji。符合北京的舌变规律,是本地固有的词。很多南方方言,古见母二等开口字读g一不读j一,“搞”g磊。字大概是从长江中部一带传到北方的。长江中部地区“搞”读g。上声,符合当地的昔变规律。就北京说,“搞”g。字是外来的,所以不符合北京的昔变规律,成为例外。现在“搅、搞”的形昔义都分化了,成为两个不同的字,不同的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方言互借可以使词汇丰富起来。6.2.“尴尬”g巨ng是“处境困难,进退两难”或“行为不正”的意思。“尴”字古成切,“尬”字古拜切。②按古今昔变的规律,北京应读如“监介”。现在实际上读ng不读“监介”。那是因为这个词是由臭语区传到北方的。北京ng是模仿吴语[k毒ka’]的结果。北京gg既然不是直接从古昔演变下来,而是从吴语借来的,就不能从北京语昔演变的规律来衡量了。方舌内部的文白异读,大概是方言互借的结果。概括的说,北京的文白异读,文言昔往往是本地的,白话昔往往是从外地借来的。其他方言区的文白异读,白话音是本地的,文言舌往往是外来的,监且此较接近北京昔。我们研究语香演变规律,必须考虑到达一点。①《广韵》和其他古书上的反切折合成今昔,多半不能简单地把“反切上字的今声母”和“反切下字的夸韵母夸声调”加在一起,耍按古今昔演变的规律折合。参看《中国语文》196,1年第2期89—10O页昌厚《广韵的反切和今舌》。②《广韵》平声咸韵:“堰,墟尬,行不正也”,古咸切。又去声怪韵:“尬,悠尬,行不正”,古拜切。通常写作“尴尬”。1965年第2期·l23·柒本字同题有些字昔,看起来好象是昔变规律的例外,其实不是例外,这是由不了解来历(不知道“本字”,不知道“语源”)造成的。只要认清来历,这种例外就不成共为“例外”,成为“例内”了。字形是变的,同义字互相替代又是古今常见的现象,所以我们研究“本字”,必须讲究昔义密切符合,能利用字形而又不为字形所束缚。现在举些例子来说。7.1.北京游泳Ⅱ斗“fd水”。这个说法流行很广,如河北深县、献县,辽宁凤城,山东滕县,江苏赣榆等地也都说“[fu’]水”。有的人认为达字就是“浮”字。“浮”字广韵平声尤韵缚谋切,北京照例读m阳平。事实上“飘浮、轻浮”的“浮”就是达么读的。要是认为北京“硒水”的由“浮”字来,那就是昔变规律的例外。从《水浒》和《红楼梦》的写法就可以知道,“水”的不是从“浮”来的。《水浒全传》①三十八回608页云:张顺再跳下水里,赴[七七]将开去。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假挣扎波c七几)水。张顺早没到分际,带住了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614页校勘记[七七][七八]两条云:[七七]“赴将开去”,容与堂本“赴”作“浚”,下“赴水”字同。[七八]“假挣扎没水”垒传本、芥子园本“'浚”作“汝”,贯华堂本作“赴”,下同。又四十回648页云:我弟兄三筒,赴水过去,夺那几只船过来载众人如何?⋯约莫赴开得牛里之际,只见江面上溜头,流下三只棹船,吹风胡啃,飞也似摇将来。②“赴”字《广韵》去声遇韵芳遇切,北京照例读。“浚”字是个记昔的新形声字,从“父”得声,大概就代表的昔。至于全传本芥子园本“汶”作“汝”。“汝”大概是“『父”字之误,监非另有一字。“赴水”大概始见于《庄子·秋水篇》: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溲足灭跗。(古逸丛书复宋本庄子注疏6卷39—4O页)“赴水”就是游水,“蹶泥”就是“踩泥”。“赴水”不是“到水里去”的意思。成玄英疏:“跗,脚趺也。⋯腋,臂下也。颐,I=I下也。⋯游冰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同上)就用“游泳”解释“赴水”。古人说“赴汤蹈火”③就是“在热水④里游,在火里走”的意思,不单是“到汤里去,到火里去”的意思。我们认为“fd水”就是《庄子》和《水浒》的“赴水”,昔义双方都密切符合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排印本。②《水浒垒传》“赴(没)水”字常见,没有作“浮水”的。这里再举些例子。四十回648页:也赴来l四十四回713页:教习驾船赴水I六十四回1089页:赴水上山报知I六十五回1108页:赴水过南岸时I同页:会赴水I六十五回1109页:平生只好赴水使棒I七十七回1282页:赴将过去l同页:赴了开去I一一一回1666页:赴水过去I一一一回1667页:直赴过金山寺去I同页:直赴开江心中来I一一一回1668页:看看赴到金山脚下I同页:只赴到那船边I一一四回1717页:待要趁水没时I同页:没水天城I一一六回1738页:赴水到海口l同页:赴水回来。③《刘子新论·辩乐:“楚越之俗好勇,则有赴汤蹈火之歌。”(涵芬楼影印《汉魏丛书》本2巷3页)嵇康《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数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43卷4页)~zk浒》也用“赴汤蹈火”,《水浒垒传》十五回211页:“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④《说文解字》水部:“汤,热水也。”(四部丛刊本十一篇上8页上)《广韵》平声唐韵:“汤,热水,⋯吐郎切。”许多现代方雷(如温岭),热水就“汤”。·l24·中国语文《红楼梦》很少说到人游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①五十七回1363页:“只说⋯我们也赴上水去了”,②达“赴”水是把“伏”字圈去改成的。叉七十五回1815—1816页:“你们⋯就是达样专付上水”,③达“付”字是把“『父(?)”字点去改成的。达两处都是比喻用法,“赴上水”指巴结人,奉承有钱有势的人。现在北京还这么用。“赴”字去声,上文已提。“付”字《广韵》去声遇韵“方遇切”,今读去声,符合昔变规律。同书三十八回877页“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④这里是“浮沉”的“浮”,才用平声“浮”字。总起来说,“水”的fa,要是认为从“浮”字来,就是例外。现在根据《庄子》和《水浒》、《红楼梦》,认为从“赴”字来,就符合香变规律,不是例外了。⑤7.2.有些个字,古昔有几个读法,意义相同。甲方言用这个昔,乙方言用那个香。用甲方言衡量乙方言好象乙方雷的读法是例外。反之,用乙方言衡量,甲方言又是例外了。现在举“腌”字为例。“腌”字《广韵》有四个昔,如表五。⑥表上字形用《广韵》写法,本文行文一律用&ld
本文档为【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69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12
浏览量: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