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_王劲韬

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_王劲韬

举报
开通vip

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_王劲韬13LandscapeHydrology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ResearchontheRiverPlanningandUrbanLandscapeoftheGreatCapitalinYuanDynasty摘要:从1262年开始,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元大都城市水利规划与建设,历时30年,围绕城市用水和漕运补水两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设举措,最终解决了北京千余年建城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漕运缺水及城市用水问题。此外,元代还确立了北京800年城市发展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水景观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系...

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_王劲韬
13LandscapeHydrology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ResearchontheRiverPlanningandUrbanLandscapeoftheGreatCapitalinYuanDynasty摘要:从1262年开始,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元大都城市水利规划与建设,历时30年,围绕城市用水和漕运补水两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设举措,最终解决了北京千余年建城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漕运缺水及城市用水问题。此外,元代还确立了北京800年城市发展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水景观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系管理措施。围绕元大都水系建设规划历史,分析了水系完善和改造过程,探讨了城市水系管理与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关系。关键词:风景园林;元大都;水系规划;漕运;城市景观文章编号:1000-6664(2014)01-0013-05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3-11-28;修回日期:2013-12-06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课题“中国园林博物馆展陈系统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编号Z122100000312043)资助Abstract:Theriver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GreatCapitalofYuanDynasty,chairedbythewaterconservationexpertGuoShoujing,wasstartedfrom1262.Inthreedecadesofconstruction,theplannerexploredaseriesofunprecedentedbuildinginitiatives,aiminginoptimizingurbanwatersystemandwatertransportsystem,andultimatelysolvedthewatershortageissue,whichwasthetopchallengelastingforathousandyearsinthehistoryofBeijing.Inthisprocess,thewater-surroundingcityscapeandacompleterivermanagementsystemwereestablished,whichwasthemosttypicalimageinthelonghistoryofmorethaneighthundredyearsofBeijing.Thispaperfocusesonthehistoryofriversystemplanningandconstruction,analyzestheprocessofriversystemimprovementandtransformation,andexplores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watermanagementandurbanlandscape.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theGreatCapitalofYuanDynastry;riverplanning;watertransport;urbanlandscape元大都水系规划在北京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郭守敬提出引西山泉水济漕到至元四年(1267年)金口河复开,至元八年(1271年)金水河建设,至元十六年(1279年)坝河改造,扩大漕运,最终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远引昌平白浮泉,纵跨164里,引水入城,南注通惠河,实现京杭运河南北通航。在长达30年的规划建设中,围绕着城市水环境建设和漕运补水、扩展运力等方面问题,探索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设举措,并确立了以琼华岛、太液池为中心,绿水绕城的城市景观格局,为明清北京城市和园林格局奠定基础;此外,元初对大都的城市水系管理高度重视,措施得当,保证了大都水系持续产生效益。1元大都水系规划历史概述大都的水系建设一直领先于城市建设,也一直围绕都城建设和立国之需进行。如先通漕渠,稳定国都;再通金水,改善环境。大都建设先有水系,园苑,后有宫室民居,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少有的环境先行,以水兴城的案例①。大都水系建设大体分前后2个阶段:一是通漕和生活水系建设,从世祖中统三年到至元八年前完成。包括疏浚和建设西山长河故渠及闸王劲韬/WANGJin-tao薛飞/XUEFei坝系统,引水济漕,为城市景观和皇家用水服务的金水河,以及为大都城市建设服务的暂时性工作河道金口河;二是至元三十年开通,纵跨164里,由昌平白浮引水入通惠河,联通南北漕运的世纪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郭守敬于中统三年,由张文谦②举荐,于上都和林面呈元世祖水利六事,其中第一条建议就是利用“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③,解决通州漕渠缺水。此计划当年实施,当年完成,在大都城大规模建设展开之前,先行解决大都百万军民的粮食和用水问题,开历代皇家城市建设先河。元初水系改造充分利用了金代的长河——高粱河水系,上接①以往建都多是先城后水,难免使京师粮食转运成为掣肘,甚至出现所谓皇帝“就食”现象,隋唐两朝皆受此弊。宋都汴京建设于城市规划着力甚多,甚至颁行了全世界最早的城规诏书,但惟有水利建设滞后,黄河引水而为汴河,造成水量不足,泥沙淤积,年年疏浚未果。此类比较另文相述。②张文谦:元初“五杰”之一,精天文、历法、算数,为忽必烈幕府最重要的汉臣之一。③《元史·郭守敬传》: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L高亮L高亮L高亮14主题景观水文瓮山湖,下连积水潭,沿元大内宫城东墙外南下出文明门;后于至元十六年开通北路运河(坝河),进一步解决通惠河供水漕运问题。至元四年(1267年),在大都水系水量严重不足,大都宫苑建设运力吃紧之时,被迫重开金代金口河故道。与前代不同的是,郭守敬开金口河之初,便预设溢流口,每“夏秋猛涨”之时,于城外泄洪分流,保证了引水安全。直到大德二年(1298年)金口河废弃,在30多年的运营期间,金口河未发生前期那种危及京师的水灾。《元史·郭守敬传》记载了这位水利天才当时的设想:开渠之初就未雨绸缪,考虑到卢沟水患之烈,提出“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对“涨水突入之患”及早防治。此外,则尽皆其利:一则燕北农田灌溉之利,二则西山之利,三则京畿漕运之利。尤其是后两者,大都营建之初,宫苑建设的木石转运都仰赖于此。而这条河在服务期工作完成之后,为了帝都的长治久安,必须退出大都水系,这一点也是郭守敬所预计到的。《元史·河渠志》用“帝善之”3个字,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忽必烈对此建议的赞许。北京城建史上,金元两代3次由永定河引水济漕,唯有此次引水,基本达到了规划之初的目标。金口河于元初安全运营32年,不仅表现出元代在水利建设、技术能力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工程统筹、水利设施维护管理方面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条暂时性的“工作河道”,金口河的重新开通,在元大都建设史上功不可没。元代的《卢沟筏运图》(图1)反映的就是当时通过金口河由西山转运木材石料至大都的繁忙情景。至元八年金水河①的开通是大都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水景观工程中最重要一步。由玉泉山别开新渠,直接引水入大都城,并蜿蜒向北注入太液池,已而为禁苑专用河道,称之“金水”。开渠主要目标包括禁苑用水和城市景观两方面,为此,金水开通的同时,切断了城内海子南北两段的天然联系(切断了城内水系向皇城水系的污染),北段积水潭水系和南段宫禁以内的太液池水系从此近在咫尺却不再相通,前者保证漕运畅通,后者则重在保证城市景观和皇家生活和园苑用水的水质。金水河入城后,主要供给皇家使用,并为皇家园林最主要的景观用水来源,在此意义上,它是一条专用水道。而观其在城中曲折围环,流经十余民坊,由北至南再折而向北,然后方注入宫苑,这种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显然不是水利或地形需要,更不可能只是为了皇家用水之便,其中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提升城市景观。金河由和义门(今西直门)水关入城,经山义坊,向东入太平坊,折向南入福田坊,由咸宜坊向东入安富坊。在此分为两股:一支由安福坊直入大内西苑,过太液池南,形成大内宫前御河;另一支由安富坊折向北,绕宫墙由太液池北注入,在大都城西半部形成一个巨大的“U”形水环。就现存的《元大都城垣图》看[1],金水河入大都后,所经城市区段多达十余坊,几乎占了大都西部一半以上的区域,所谓大都因水而兴,绿水绕城的独特景观,多由此河而来(图2)。大都水系建设的第二阶段,即开通北线运河和通惠河,实现大运河南北贯通②。由昌平白浮山泉引水,下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入白河,全长160余里,沿途闸坝60余座。通惠河水系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开工,至元三十年秋通航,历时一年有余,役军夫过万,总用工量达到280万工,堪称元初水利的世纪工程。元世祖甚至令丞相以下各级在京官员都要参与其中,亲操畚锸,开挖河渠,以鼓舞军民士气[2]③。通惠河全面通漕,每年运粮高达200余万石,使元初大都通漕的粮食总量达300万石以上,超过元代全国粮食征收量的1/3,基本满足了帝国首都军民生活之需。完工之时,适逢世祖由上都和林北归,于海子东岸万年桥上看到粮船云集都下,岸上百业兴旺之胜景,兴而为之题“通惠”。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通惠河的运力实际已超过下游北运河闸坝体系的转运能力,大都水系甚至走在了整个大运河水系的最前列。往日陆路运粮,自通州到大都60里,全凭人力牵引,用功过万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大都漕运缺水自此得以阶段性解决(图3)。2金代为后世元明清三代水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元初30年水系建设成功解决了北京历史上千余年未曾解决的引水通漕、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3方面问题,其成果之辉煌,不仅带动了一个比北宋汴京更为成功的商业化大都市,为中国中古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其先进的治水、理水技术也令后世的明清无法望其项背。事实上,元代开拓了与金代完全一样的南北两路漕运体系,但两代水系在运力、持久性及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力方面,表现大相径庭,金中都水系都集中于北郊,除其中的高粱西河支线水系如中都北护城河以外,几乎没有西山水系进城,城内主要水源只有莲花湖水系,故中都立国五朝,代代缺水,皇家园林发展被严格限制,“春水”“捺钵”“秋围”等活动几乎都围绕大宁宫开展。但金代的失败为元初城市水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金代的3次大规模引水工程:大定四年(1164年)的金漕河、大定十一年(1171年)金口河、泰和五年(1205年)金闸①金水河,据《元史·河渠志》,其源出于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②开通通惠河的动议,早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就已经提出,当年元帝国灭南宋,实现南北统一,丞相伯颜上奏元世祖,“今南北混一,宜穿凿河漕,令四海之水相通,远方朝贡京师者,皆由此至达,诚国家永久之利”。此建议得到了元世祖认同。(《元朝名臣事略》)③《元史·河渠志·通惠河》:“役兴之日,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之倡。”图1大都筏运图(引自http://www.visitbeijing.com.cn)15LandscapeHydrology河,成败参半,总体未能解决城市供水问题。但通过金代的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可观的河湖体系,其中的大部分河道为元初郭守敬水利改造所利用,成为大都水系完善的重要基础①。金中都水系建设从金大定四年开金漕河(高粱河东段)开始②。引白莲潭水由高粱河东延,入通州潮白河,从而接通海上漕运。终因上源来水匮乏,多处河道淤塞而作罢。大定十一年开金口,又因为地势过高,水性浑浊,难以胜舟而通航失败,只能退而为农业灌区,该水系后经郭守敬成功疏通,成为元初30年漕运主力,年漕运100万石以上的坝河水系,即在此基础上形成。金代后期(章宗泰定、明昌年间)重点发展了南线的金闸河水系。金章宗泰和五年开闸河,引瓮山、一亩诸泉③,汇流向东南,为长河,接入高粱河上源补水白莲潭,东入闸河;又于白莲潭入口,引支流向南而为高粱西河,入中都北护城河,再由护城河东引补入闸河,形成四河联通,由闸坝控制的环状水系。引入金闸河的4条河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白莲潭为中心的环状水系,其下游设坝,形成广阔的调蓄水面,在元明清三代一直保持了水量的稳定,800年帝都中心的皇家与城市生活用水均仰赖这一水面。景观、城市、济漕三大功能均为金代所打下的基础④。郭守敬开通的通惠河使南方的粮船(包括其他商品运输,甚至包括马可波罗所记载的印度、中亚奇珍等)均由此进入大都,直抵积水潭码头。金代闸河工程是中都水利灌溉和漕运史上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时宋金对峙,大运河南北尚不能贯通,“金都于燕,东去潞水五十里,故为闸以节高良河,白莲潭诸水以通山东、河北之粟”[3]。所谓“闸河东入潞水五十里”,下接白水,然后接通海上漕运,形成了后来一直长期使用的通州北运河体系。郭守敬在至元三十年主持的,气势恢宏的第三阶段水利工程——连通通惠河的巨大工程,其南线积水潭以下,实质是对金代闸河工程的改造和完善,①郭守敬大都水利建设的第一步引玉泉山水进入大都,就是利用了长河、高粱河、高粱河西河几条金代故河道,故而能够当年实施,当年完成,在元代立国之初,保证了大都建设和城市供水之需。②《金史·河渠志》:“大定四年八月,以山东大熟,诏移其粟以实京师。十月,上出近郊见运河湮塞。”“诏户部侍郎曹望之责曰,有河不加浚,使百姓陆运劳甚,罪在汝等。朕不欲即加罪,宜悉力使漕渠通也。”“令官籍监户,东宫、亲王人从及近五百里内军夫浚治。”③《金史·河渠志》:“金都于燕,东去潞水五十里,故为闸以节高粱河,白莲潭诸水,以通山东,河北之粟。”④当时北方战事吃紧,金主不得不放弃长期形成的夏季避暑离宫山北金莲川,而改建距离中都城最近的北郊大宁宫,至此,白莲潭一带的开发进入全盛期。至大定十九年(1179年)大宁宫建成,金朝世宗、章宗二帝几乎年年都在此消夏,对其周边水系湖区建设,不遗余力。图2元大都城内水系详图,可以清楚看到金河进和义门以后形成的“U”字形巨大回环(根据参考文献[1]改绘)图3元大都水系全图(作者绘)2316主题景观水文尤其在闸口堰坝的设计方面多有增设,使之适应大规模漕运需求。金闸河即为元代通惠河的前身。所谓“节高良(粱),白莲诸水,以通山东河北之粟”的历史应该由金代开始。3元大都水系规划技术和水系管理金代水利建设的多次失败,事实上为元初水利建设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元初大都水利在郭守敬的统筹之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技术令后世的明清也大为逊色,其水系的技术性和管理的先进性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郭守敬历时30年的大都水系建设成为历代都城解决漕运和城市用水两方面问题技术最为先进,效用持久的一次城市水系改造。其引水技术水平居于古代中国前列。1)技术先进,空前绝后——白浮瓮山河。昌平白浮引水线路超长,沿途选线、测量及河道纵坡设计难度极大,需极为精准的测量技术和高超的数学水平。超长距离白浮瓮山河引水线,在高程分配、选线、测量以及闸口设置等方面的技术达到历代最高峰,其在数学、水工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也在元初的巨大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成熟。事实上白浮瓮山选线与20世纪京密引水渠的选线几乎一致。其水道选线的水平是以后的明清水利规划无法与之比肩的。2)远近结合,统筹管理——金口河。金口河设计在引水位置、选线、溢流口预设等方面的水平远远超过前朝金代,以及元末脱脱主导的金口水利。以往金口河通航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地势高峻,不能胜舟”,郭守敬将引水口位置由上源的麻峪,南移至石景山下,使高程设计变得相对合理。其次,预设泄洪道(减水口)。使洪峰大水能“西南还大河”,即一旦遇到洪水猛涨,可通过预设的泄洪渠,将水导流回大河(永定河),避免涨水突入(京师)之患。其设计周密,技术先进,可见一斑。3)专渠专用,保证水质——金水河。在金水河引水中,采用“跨河跳槽”的方法,保证了皇家及城市用水的安全,实现景观城市用水与漕运用水分开,专水专用,保证水质。至元四年的金水河专用引水渠工程,可谓北京历史上最早的“绿水绕城计划”:“至元四年正月,浚太液,派(脉)玉泉,通金水。[2]”其实质是从宏观上保证皇家生活与园林用水,及大都景观用水的水质安全。这条专用水渠由西郊将清澈纯净的玉泉水直接引入大都,沿途不与任何水系相连通,遇河跳槽,跨河而过。金水河西北沿线与长河、高粱河水系几乎是完全平行,却不相交,用工程手段保证了西山泉水的水质不受沿线水系的污染。加之后世严格的水系管理,保证了大都城市用水的水质。4)灌漕分开,利于管理。在开通金水河的同年,主动切断了太液池与积水潭之间的天然水系连通,使漕运水系与城市用水水系分开管制。通过上下游多处设闸保证漕运水量,使积水潭成为控制南北两线漕运的核心调蓄湖。比如在积水潭下游设闸①,直接调控南入通惠河的水量,通过科学的水量分配和控制实现了南北两路漕运的持续补水和长久运营。从相关历史记载看,漕运缺水问题始终贯穿于金元两代城市水系建设的全部历史,历代水系建设与管制,实质都是围绕着城市生活、农业灌溉与漕运补水3方面的矛盾所进行的平衡,历代因私开漕渠灌田,入园诸事,引发官司诉讼,惩罚之案例[4]②,在金元两代河渠志当中比比皆是。虽然元代河渠管理历史上仍然可见为数不少的因私废公,私掘污染的案例,但终元一朝,水系管理,成效卓著,是不争的事实。其南北两路漕运百年不废,大都城里碧水长流,即为明证。其出色的水系管理与规划之初的周密布局和功能明确的水系划分有密切的关系。大都的水系规划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了两方面问题。首先,远借昌平白浮,一亩诸泉,摆脱了以往单纯依赖西山玉泉造成常年缺水,官民争水的尴尬局面,此谓开源。金元两朝为了使漕运通直达都下,均开设了南北两路漕运系统(元初的北线漕运坝河即金代漕河故道,南线惠通河则直接利用金代闸河故道),两者的选线、设闸及中央调蓄水面布局几乎完全相同。但金代的北线漕运尽废,南线漕运也运量有限,两朝水利最重要的差距就在水系源头的水量。元代在金代瓮山水系的基础上,广开昌平白浮及玉泉山诸泉,三路河流汇聚积水潭,故而水量极大,能南北两路漕运兼顾,得百年粮食运输兴盛,万方货殖,齐聚都下之利。其次,通过合理规划,把城市用水与农灌、漕运用水分开。前者保证城市用水的水质,后者保证漕运补水的水量。此举使日后的水系管理变得目标明确,成效显著。在水系分开之后,金水河作为皇家生活和园苑专用,并兼为城市景观用水,故城内沿线的生活生产对此路水系的侵占利用极少,管理难度不大。水系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沿途污染的防范和私掘河渠上,元代水系管理所设“都水监”一职,明言管内禁水事,但《元史·河渠志》中所涉“都水监”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与建言,更多是围绕白浮、瓮山、高粱诸河道的管制疏浚事务,可见一斑。元代水系管理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其规划之初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此为,金水河为皇家专用水道,对沿线污染源控制相当严格,保证了金水河碧长流,亦是古代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成功先例。4元大都水系与城市景观建设元初水系治理奠定了北京建城百年来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风貌,并在相当程度上引导了北京的城市生活。大都为因水兴城的典型,元代建国之初,弃中都而在其东北郊金代大宁宫一带另建新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水源充足,景致优美,也正因如此,大宁宫区域能够极大发展,而成为金中都郊外首屈一指的皇家避暑胜地,时称“山南避暑宫”③,为世宗、章宗数朝的夏宫。金朝在大宁宫三苑首开一池三山,对白莲潭、琼华岛进行大规模开发,初步①由积水潭南入通惠之水通过水闸控制,约“澄清”经什刹海东岸的万宁桥,即当年水闸故址。②引水渠沿线私开河渠灌田入园,造成下游漕运缺水乃至停运之现象屡禁不止。历代都被迫从西山大量引水,进而导致西山水资源锐减,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了高粱河水系的供水能力,使之几近于无水可补的状态,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水经注》引《魏土地记》称之高粱无上源,清泉无下尾,即指此类情形。这也是金元历代王朝都甘冒决堤、毁闸的风险,屡次尝试从永定河引水济漕的原因。③耶律铸《龙和宫赋》“布金莲于宝地,散琼华于蓬邱”句下有注曰:“金莲川即山北避暑宫,琼岛即山南避暑宫。”“金莲川”草原,地处和林之西,后忽必烈建上都于此。金代此地为金主传统的消夏圣地,后随着北方战事吃紧,从金世宗开始,多就近在中都西郊避暑,大定十九年,大宁宫落成后,金世宗、章宗时期,皇帝消夏几乎年年都安排在大宁琼岛,故耶律铸将琼华岛与金人传统的避暑胜地金莲川并列,称为“山南避暑宫”。17LandscapeHydrology奠定了琼华岛一带湖光山色,稻香十里的景观基础和生态基础。金代太液池北有琼岛广寒,中对瑶光(元圆坻),南有长松诸岛(元犀山台),三岛之上,皆宫殿林立,湖石嶙峋,此即清人高士奇所谓“辽金元三朝游宴之地”①。元代白莲潭水面广植莲荷,绿云遮日,生态环境极为优越,所谓“花萼夹城通禁御,曲江两岸近楼台,柳荫罅日迎凋辇,荷花分香入酒杯,遥想熏风临水殿,五弦声里阜民财”,描写的正是金代大宁宫西苑楼台临水,金碧参差,高柳掩映,荷花熏香的绮丽景色②。金人直接将万宁宫比作长安的曲江池,实在并无夸饰。金代大宁宫西苑只是在此优美的山水环境基础上稍加楼台点缀而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世宗和章宗均酷爱大宁宫、白莲潭,视为瑶池仙境,每遇炎夏,必驻跸于此,召对臣工,林下听讼。“瑶光金碧钩连起,蕊珠宫阙对蓬瀛……圣朝不奏霓裳曲,四海歌讴即乐声”(赵飒《中秋》)金中都的琼岛瑶台不仅堪比唐代曲江,而且比之唐代的霓裳笙歌,中都琼岛大宁更透出一种四海升平,万民所仰的绮丽之色。金代大宁宫周边的农业景观也一样壮丽。据《金史·张仅言传》,琼岛湖区周边水量丰沛,生长着大片的稻田,“引流泉溉田,岁获万斛”。在兼顾漕运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白莲潭作为水系核心,在农业和景观环境两方面的提升作用。元代以水系带动整个城市发展,以琼岛西苑和积水潭为中心,形成碧水绕城的城市景观,其影响程度和范围,远非金代离宫可比。大都水系先于城市建设,于城市建设之初就快速建成了以积水潭为中心的城市水景观体系,其后大都的城市建设均以此为中心,向外拓展,南部工程以琼岛太液为中心,东大内、西隆福、北兴圣,形成三宫围绕太液琼岛的众星捧月格局。在金代大宁西苑的基础上又增饰万岁山,建圆坻(金瑶光台),犀山台(金长松岛),形成奇石玲珑,“峰峦掩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③之景观。由琼华岛鸟瞰全城,足可以感受到马可波罗笔下“最宏伟壮丽的”城市,在金碧琉璃的映衬下,一连串开阔的“海子”,将视线从层层叠叠的“壮丽的宫殿”,方方正正的“庭院苑囿”,越过有如“棋盘一样”整齐的街道和河流,一直引向郊外翠黛逶迤的一抹西山。所谓“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④。自然与人工相映之美在元大都城市景观中达到最完美的和谐。通惠河全线贯通以后,各地漕运的船只直抵积水潭码头,形成水上“千帆竞泊”“舳舻蔽水”,岸上商贾云集,四方奇珍汇聚、百业兴旺的商业区,其情形宛然一幅元代版的《清明上河图》。这种楼台映画,市肆凑泊之城市景观,有元一代,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与高粱河水系、金水河水系提供的洁净丰足之水源密不可分。及至明初新都建设,拓展皇城,将通惠河上段包入皇城之中,漕运之船再无直入积水潭的可能,而改泊于东便门外,金河淤塞而变为城市暗渠。积水潭周边的市肆中心也随之南移,城市环境及水景观较元大都大为逊色。在通惠河南出之文明门(今崇文门),北入之和义门(今西直门)周边也因市易繁兴,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之所在。元·李洧孙《大都赋》描写了这种四方商贾云集的场景,“凿汇通之河,而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经抵辇下”“往适其市,征宽于关,旅悦于途”。全国各地,甚至包括马可波罗笔下那些西亚、中东的商旅齐聚都下,往还任意,宽于赋税,悦于旅途。使大都成为继11世纪东京(今开封)以后又一个高度商业化、流通性的东方大都会。100多年前,金世宗开金口河之初的那份殷殷期待,“若果能行,南路诸货皆至京师,而价贱矣”[3],终于在元初出色的水利漕运和水城建设中得以实现。5结语金元两代在城市河湖水系、漕运水系及灌溉水利几方面的建设,为北京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元初水利建设所形成的两进,两出,两大蓄水水面格局,很大参考文献:[1]侯仁之.北京历史地图集[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2008.[2](明)宋濂,等.元史·河渠志.中国古籍全录[M/OL].http://guji.artx.cn/.[3](元)脱脱,等.金史·河渠志.中国古籍全录.[M/OL].http://guji.artx.cn/.[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编辑/曹娟)①引自《金鳌退食笔录》。②引自金·赵秉文《扈跸万宁宫》。③引自《南村辍耕录》。④乾隆《西山晴雪》诗。程度上决定了后世北京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沿瓮山泊、长河、高粱河水系,形成的生态核心带,为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清中期的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乃至整个三山五园建设,都可视为对元代大都河湖体系框架的踵饰增华和景观提升。它在北京城市供水、水景观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持续到当代。作者简介:王劲韬/1970年生/男/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典园林(北京100083)薛飞/1980年生/男/山西大同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北京100084)
本文档为【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_王劲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刘俊秀
本人自上班以来兢兢业业工作,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以后也会一如既往。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5-31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