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章成本管理v20

第12章成本管理v20

举报
开通vip

第12章成本管理v20第十二章成本管理12.1企业成本概述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活动的总称。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成果。成本管理系统主要计算生产成本,计算成本中心的成本、产品成本、产品标准成本,对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且为销售部门制定正确的销售价格提供不可缺少的数据信息。成本控制事前计划根据企业经营规划设置产品目标成...

第12章成本管理v20
第十二章成本管理12.1企业成本概述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计算、成本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活动的总称。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成果。成本管理系统主要计算生产成本,计算成本中心的成本、产品成本、产品标准成本,对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且为销售部门制定正确的销售价格提供不可缺少的数据信息。成本控制事前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根据企业经营规划设置产品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事中控制生产作业活动同步生成成本信息成本中心是控制成本的责任中心事后分析设置详细的成本差异分析,找出原因纠正偏差、调整计划与产量有关系的制造成本,例:燃料、动力的消耗与产量无关的制造成本,例:非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房屋折旧、厂房采暖及照明成本的类型标准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标准成本在计划期(如会计年度)内保持不变,是一种冻结的成本,作为预计企业收入、物料库存价值及报价的基础。模拟成本产品设计变更、结构变化或工艺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代用所引起的成本变化制订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根据结算加工单或采购单时得到的实际数据(如来自领料单、完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采购发票等)12.2产品成本的计算品种法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归集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是直接计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发生的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间接费用则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产品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然后计入各产品成本。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没有在产品,或者在产品数量很少,则不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分批成本法按照产品或服务的明确件数或批别来计算产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分步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于众多相似的产品或服务,然后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生产步骤。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实际上,很多企业采用的是分批法和分步法的结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核算材料实际成本核算人工实际成本归集和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不计算在制品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按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在制品成本计算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单位产品成本数=(月初在制品实际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制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实际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成本数;月末在制品实际成本=月末在制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成本数;某工序在制品约当产量=本工序在制品数量×本工序在制品完工率某工序在制品完工率=(前面各个工序时间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约当产量法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  例:某厂生产某产品,月末完工8件,在产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产费用发生1800元,月初在产品200元,请用约当产量法分配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   约当产量=4×50%=2(件)   月初在产品(200)+本月生产费用(1800)=全部生产费用(2000)   费用分配率=2000/(8+2)=200   完工产品成本=8×200=1600(元)   在产品成本=2×200=400(元)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例如,产品A的结构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可得到有关材料计算方法。产品A材料费=C材料费+D材料费+E材料费部件B材料费=D材料费+E材料费材料费=材料采购价+间接采购费直接材料费的计算(1)先进先出法(2)后进先出法(3)加权平均法(4)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价格=(本次入库金额+上次出库后结存金额)/(本次入库数量+上次出库后结存数量)(5)计划价格法产品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实际用量×计划价+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成本差异+本期增加成本差异)/(期初结存计划成本+本期增加计划成本)材料价格的计价方法各层直接人工费=人工费率*工作小时数直接人工费的计算(1)确定分配依据。(2)计算工作中心的间接费率,分配费用到工作中心。(3)分配产品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如下:产品某成本因素的费用分配率=该时期工作中心的间接费用总金额/该时期工作中心的工作小时产品间接费用=工作中心费用分配率×占用工作中心工时间接费用的分配MRPⅡ成本计算方法采用滚加法,是按物料清单所规定的物料之间的层次、需求关系和制造过程,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在材料、计划生产信息动态产生的同时,成本信息也随之产生。在物料清单中,处于各个不同层次物料项目的成本都包含两部分,即:本层发生的成本和低层累计的成本。成本计算方法最底层的物料项目都是外购件,它的材料费(采购件费)和采购间接费(采购部门的管理费、运输及保管费等)之和组成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其中:采购间接费=采购件费×采购间接费率进入上一层以后,如果发生加工装配作业,则发生这一层的直接人工费和间接费:直接人工费=人工费率×工作小时数(工艺路线文件)间接费分配=间接费率×工作小时数(工艺路线文件)这里的间接费包括可变间接费和固定间接费。直接人工费和间接费之和称为加工成本,是物料项目在本层的增值,也称为增值成本。再将加工成本同低层各项成本累加在一起,则组成滚加至本层的物料项目成本。如此逐层由低向高累加,最后到顶层组成最终产品的成本,每一层的成本均由本层增值成本和低层累计成本两部分组成,如图产品成本滚动计算法XEACD增量本层人工费成本本层间接费累计低层材料费成本低层采购间接费材料费采购间接费本层人工费增量本层间接费成本低层人工费低层间接费累计低层材料费成本低层采购间接费材料费采购间接费材料费采购间接费传统的间接费分配是以工时或台时为基准的,或者说是以产量为基准的。随着产品成本结构中间接费比重的增加,以产量为基准的粗放型计算,已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以作业为基准的成本核算法,正在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注意。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或作业成本法)能够微观分析和控制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以适应新型管理的需要。它是以优先考虑顾客的满意程度为目标,以顾客所关心的成本、质量、时间和创新为着眼点,通过对产品形成过程的价值链的分析,尽量消除对产品而言无附加价值的作业,来达到降低浪费的目标。12.3作业成本法资源区分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区别消耗资源的作业状况,找到资源动因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一对象作业成本法的核心要素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链——价值链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作业中心作业成本库建立作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归集作业的成本成本动因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分配基础,产量或小时数成本动因:一是资源动因,二是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指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它反映了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用情况。作业动因是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联结的中介。成本动因实例 机器时间 材料重量 运输里程 检验时间 计算机时间 生产准备次数 人工小时或人工成本 飞行时间 订单数量 维修小时 生产或销售数量 废料/重做订单数 材料移动次数 质检数量 打印页数 不同客户数量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在分配时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核算(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批次或步骤。(2)确定直接生产成本类别。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3)确认作业类别,建立作业中心。如订单作业、采购作业、进货作业、生产作业、质量检验作业、销售作业、发货作业、售后服务作业等。(4)将资源分配到各作业中心,计算各作业成本。(5)分配作业成本。选择作业动因,计算间接成本动因率,用成本动因率乘以产品成批次耗用的成本动因量,即得该产品或批次所分得的该项间接成本。(6)计算各产品成本。将各产品发生的直接生产成本和各成本库中作业成本分别汇总,即得该产品总成本或单位成本。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过程例:某年度某月份该企业共发生制造费用1000000元,A、B车间的机器小时分别为4000小时和16000小时,直接人工小时分别为2000小时和1000小时。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生产和销售数量(件) 200 800 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元) 100 50 每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元) 25 20 A车间直接人工(小时) 400 1600 B车间直接人工(小时) 200 800制造费用在A、B部门间的分配传统成本法核算方法 分配对象 分配标准(机器小时) 分配率 分配额 A部门 4000 200000 B部门 16000 800000 合计 20000 50 1000000A、B部门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间的分配 部门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A部门 分配标准(人工小时) 400 1600 2000 分配率 100 分配额(元) 40000 160000 200000 B部门 分配标准(人工小时) 200 800 1000 分配率 800 分配额(元) 160000 640000 800000 合计 200000 800000 1000000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1000 1000甲、乙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计算表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直接材料 100 50 直接人工 25×(400+200)÷200=75 20×(1600+800)÷800=60 制造费用 1000 1000 单位成本 1175 1110 总成本 200×1175=235000 800×1110=888000作业成本法 作业中心 资源分配 动因 动因量 动因率 甲产品 乙产品 移动材料 150000 移动数 150 350 300 启动机器 100000 启动数 10 15 4000 设备维修 200000 维修小时 800 1200 100 质量控制 120000 产品数量 200 800 120 产品运输 160000 运输次数 20 60 2000 机器加工 180000 机器小时 6000 14000 9 其他 90000 人工小时 800 2200 30 合计 1000000按成本动因率分配各作业中心的成本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移动材料 300×150=45000 300×350=105000 启动机器 4000×10=40000 4000×15=60000 设备维修 100×800=80000 100×1200=120000 质量控制 120×200=24000 120×800=96000 产品运输 2000×20=40000 2000×60=120000 机器加工 9×6000=54000 9×14000=126000 其他 人工小时动因 30×800=24000 30×2200=66000 总计 307000 693000 单位制造费用 1535 866.25甲、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计算表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直接材料 100 50 直接人工 75 60 制造费用 1535 866.25 单位成本 1710 976.25 总成本 200×1710=342000 800×976.25=781000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项目 核算方法 甲产品 乙产品 元 % 元 % 制造费用 传统成本法 200000 20 800000 80 作业成本法 307000 30.7 693000 69.3 单位成本 传统成本法 1175.00 51.42 1110.00 48.58 作业成本法 1710.00 63.66 976.25 36.34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传统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 作业 成本计算程序 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确定费用分配率,将制造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按作业归集制造费用,以成本动因确定费用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 成本核算范围 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作业成本 费用分配标准 人工工时、机器工时 成本动因 提供的成本信息 产品的成本相关信息 产品和作业成本信息传统方法忽略了产品系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单一的费率费率的分配基于工时(工时大的产品成本被高估)适用的场合:单一产品或者产品差异较小的企业ABC成本法核算出的产品成本比较准确,真实的反映产品的实际耗费ERP的综合模拟更为准确企业运作流程反映在成本中,容易发现管理中潜伏的问题(例:发现不增值的活动)适用于:1)能够准确地定义各项作业的成本;    2)产品的产量、批量或者复杂性有较大差异;    3)发现价格不能反映真实的成本两种成本法的区别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有助于管理者的决策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经营流程的改进便于实施全面成本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利于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成本动因的选择具有主观性实施成本较高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要有较高的间接费用管理者有较高的要求有现代化信息技术作基础具备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分析是一种例外管理方法(managementbyexception),也即重点管理法,它把管理人员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差异较大的问题上。成本差异分析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时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favorablevariance),即成本节约,用负数表示;反之,称为不利差异(unfavorablevariance或adversevariance),即成本超支,用正数表示。各种差异都要设置会计科目。不论差异是正值还是负值,只要超过了规定的允差,都应进行差异分析。有时出现负值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在某项差异上出现负值可能导致另一项差异出现更大的正值。12.4成本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材料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控制的重点是材料领用环节,材料价格差异控制的重点是材料采购环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例:某厂D产品的单位材料耗用定额为10千克,每千克标准价格为l元。如某年5月投入生产D产品150台,实际消耗材料1450千克,实际单价为1.10元,则材料数量差异和材料价格差异计算如下:材料价格差异=(1.10-1)×1450=145(元)(超支)材料用量差异=(1450-150×10)×1=-50(元)(节约)材料成本总差异=1450×1.10-150×10×1=95(元) (超支)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价格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直接人工差异控制点主要是各种津贴和补加工资;在计时工资形式下,人工效率差异的控制点在每项加工任务完成的工时;工资率差异的控制点在人事安排和出勤计划安排。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例D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工时为每台10小时,每小时标准工资率为2元。生产150台,实际共耗用1550小时,实际工资率为1.8元。则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计算如下:工资率差异=(1550×1.8)-(1550×2)=-310(元) (节约)人工效率差异=(1550-150×10)×2=100(元) (超支)人工成本总差异=1550×1.80-150×10×2=-210(元) (节约)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耗用工时-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差异例D产品标准工时为10小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0.5元。生产150台,实际耗用1400小时,实际分配率为0.45元。则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可计算如下: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0.45-0.5)×1400=-70(元) (节约)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400-150×10)×0.5=-50(元) (节约)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1400×0.45-150×10×0.5=-120(元) (节约)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相对固定,一般不受产量的影响差异的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差异分析法;另一种是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D产品标准工时为10小时/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为600元,预算产量120台,实际产量150台,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675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600÷(120×10)=0.5(元)固定制造费用差异=675-150×10×0.5=-75(元) (节约)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675-600=75(元) (超支)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600-(150×10×0.5)=-150(元)(节约)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计划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D产品标准工时为10小时/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为600元,预算产量120台,实际产量150台,实际耗用工时155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675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600÷(120×10)=0.5(元)固定制造费用差异=675-150×10×0.5=-75(元)(节约)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675-600=75(元) (超支)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20×10-1550)×0.5=-175(元) (节约)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50-150×10)×0.5=25(元) (超支)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贯穿于ERP成本管理实现了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同步,也就是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能够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发生后成本差异的分析、成本中心为主体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而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在事前控制的舞台上将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ERP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12.5ERP成本管理系统ERP成本管理能够对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根据其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确定成本对象,提供每一批、每一步、每一种产品,每时、每刻的成本信息。将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流程完全集成起来,使每一个有关的成本责任人都可以及时了解到与他们相关的成本信息。为全面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满足了全面成本管理对成本信息的及时性、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成本报告的多样性的要求。ERP使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与标准成本法等方法结合使用创造了技术环境,促进了全面成本管理的普及应用。ERP成本管理的特点及作用12.6成本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车间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思考题 1.产品成本由哪些部分构成? 2.ERP中设置了哪些成本类型? 3.成本的计算方式有哪几种? 4.简述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5.直接材料费如何计算? 6.间接费用如何分配? 7.简述ABC成本法核算原理。 8.简述ABC法的基本程序。 9.ABC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10.成本差异分析包括那几部分内容? 11.ERP更多的是财务会计的范畴,等同于会计电算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12.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有哪些特点? 13.ERP成本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14.企业实施ERP系统对企业成本控制有何帮助?ThankYou!实际上,很多企业采用的是分批法和分步法的结合。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7).在产品定额比例法。  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以上7种在产品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首先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二是同时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几个重要”产品”概念:1.主产品/联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加工生产出的一组主要产品。     2.在产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加工未全部完成加工工艺依旧是生产状态的产品。3.副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4.等级品:生产过程虽然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或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组产品,可按照质量差异分成不同等级。基本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工业企业在结转完制造费用和辅助后,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满足下面基本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几个名词:在产品:又称在制品,ERP中有个洋文叫WIP,广义的在产品包括生产车间/生产工艺中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狭义的在产品只指前者,俗称未完工产品。基本生产费用和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费用一般指当期发生的,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可包括以前期间的在产品包含的基本生产费用。在产品核算:在产品的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包括在产品的数量台帐和盘店清查)和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按照国内的习惯,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有以下7种:(1).在产品成本不计成本法。适用于期末无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比如某电子厂在期末尽量做到无在产品,月结前将所有工单做完关闭,显然对于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做到无在产品。(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同样是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少或在产品虽大但各期比价稳定的企业,基于简化成本核算目的采用的方法。(3).在产品按其所耗用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也就是说在产品不计算加工费用,适合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企业。(4).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按计划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6).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约当产量比例法:即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只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
本文档为【第12章成本管理v2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秋天的云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7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4-18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