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讲题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 一、突出设计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史实挖掘;二、概括描述影响设计发展进程的历史背景;三、揭示设计与艺术的“巧思”与“审美”价值观念;四、连接贯穿古今的设计史料,突出“通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讲题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 一、突出设计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史实挖掘;二、概括描述影响设计发展进程的历史背景;三、揭示设计与艺术的“巧思”与“审美”价值观念;四、连接贯穿古今的设计史料,突出“通史”意味;五、增加各章节的“导读”及“深入探索”等辅助项目课程特点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衣饰的产生 蚕缫丝与制造工艺章节导读本章内容以“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为主题,着重梳理中国设计艺术史最初行程的历史脉络。比如,从远古时代的石器工具中揭示出石器与矿物岩石构成、原始开采技术、原始农耕工具与作物播种形成的关系,以及工具中包含的天人相应观念等。又比如,远古建筑中的巢居和杆栏式建筑、母系氏族社会中晚期建筑与聚落规划、父系氏族社会的聚落布局与建筑技术的发展等,从中探明人类早期造物意识与造物观念的形成。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有巢氏和燧人氏的造物发明 黄帝开创饮食文明 嫘祖开创养蚕织丝历史 黄帝、尧、舜时期形成服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轩辕氏制造货币、舟船 庄子所言的“造物主” 儒家思想中的造物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元谋人学会用火,制造骨器和使用简单工具,捡取石器加工为捕猎工具,原始造物萌芽出现。 河套人石器经过锤击法加工,体积极小,便于使用,人类早期造物产生。 山顶洞人已具备意识上的拣取生产生活资料、生活用品及工具制作的能力。 新石器时期的装饰用品原始服饰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的石锛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石钺钻孔局部图新石器时代陶猪雕塑新石器时期河姆渡遗址出土石斧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经历的三个阶段: 其一,采集和拣取中出现的设计意识; 其二,石器打制过程中形成的设计行为; 其三,从事陶器、青铜等生产制作过程中逐步完善 的设计意识。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胎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着上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然后入窑烧制,之后在橙红色陶胎上出现出褚红、黑、白诸多颜色的图案,达到对陶器的装饰效果。代表品种有,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厂文化彩陶等。 黑陶烧制温度达1000摄氏度左右。此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印纹陶趁陶坯还未干前用印模将所刻花纹捺印到陶坯的设计部位上,待捺印工序完成后进行烧制。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舞蹈人纹彩陶盆新石器时期带盖高柄陶杯新石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印纹硬陶瓮四、衣饰的产生根据史考,我国原始社会时期被称之为衣服的大概算是贯头衣,后又出现披褂服等,并逐渐形成以贯头衣和披褂服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伴随着服饰的丰富而日趋繁复,并对服装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到了渔猎、畜牧与农业时期,美化的要求和审美的观念越发明显,人们不仅寻求服饰式样的适度,还对服饰本身的各类附属饰件加以美化。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养蚕缫丝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关于丝绸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羲氏开始把蚕丝用于先民的生活;二是黄帝始有养蚕。并且,黄帝命人将丝织成绢,以绢缝衣。 织造工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织物面料有麻布、葛布、蚕丝及毛织品,说明织造工艺已产生。新石器时期的纺织器具,最具代表的是纺轮,而原始腰机是世界上最古老、构造最简单的织机之一。由于有纺织和织造技术,新石器时期已有平纹、斜纹、绞扭、缠绕等织法。新石器时期的织造工艺已表明我们祖先的一种设计意识的产生,并朝着使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设计方向发展。 甲骨文中的“丝”字新石器时期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纺轮小结本章通过对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从拣取成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衣饰的产生、蚕缫丝与制造工艺这五个方面的阐述,并依据出土文物中的大量实物加以论证,表明了远古时期我们祖先的艺术设计萌芽已经产生,并奠基了艺术设计的许多基本形态。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章节导读本章内容着重对中国设计艺术史中自夏商周至春秋战国,这段长达2000余年重要历史脉络进行梳理。这一历史时期,设计领域不仅开创了青铜工艺的伟大成就,而且在社会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也创造了无比丰富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如铁质农具、车船制造、纺织服饰、陶瓷器具,以及宫殿、寺庙建筑等。本章内容以青铜器设计为开篇,逐次涉及此时期各类设计的代表性成就。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青铜器: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石器时代的终结。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夏朝开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物精美多样,器型浑厚凝重。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青铜器的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为纳入,即盛装物品;二为设,即陈设布列。商周时期又被当作封建礼制“示身份、名贵贱”的器物,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冷炼法熔铸法 (1)浑铸法:将器物用范块组合一次铸成。 (2)分铸法:青铜制造工艺的突出进步,为适应复杂的青铜器形的塑造而出现的。 (3)失蜡法:又成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青铜器玲珑剔透,精细的花纹铸造具有镂空的艺术效果。☆失蜡法的西域传入与本土既有技术的争辩目前,学界对于失蜡法究竟是西域传入还是植根于本土,存在着两种相对的看法。认为失蜡法是源于西域的理由是:其一,从失蜡法出现的时间推算,失蜡法最早使用是古埃及。文物发掘证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已出现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金属饰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其二,从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多角度考察表明,我国在商前期就与西域存在着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并且出现有一条“青铜之路”。所谓“青铜之路”,是与“丝绸之路”形成的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兴盛于汉唐宋元时期,文献史料记载不绝,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而后,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论证的依据是,在上古时期青铜技术属于“高技术”,其出现或者说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是与羊、羊毛、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西域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域,乃至欧洲的联系。只有将“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欧亚大陆文化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的历程。其三,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考察看,吐火罗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包括后来史书中常见的哈萨克族祖先古塞人,他们很早就活跃于中原,且不局限于西域。公元前2000年左右,西亚、中亚、东亚之间存在一条由西往东的青铜之路。最初导源于西亚的青铜器和铁器,首先影响到新疆地区,然后到达黄河流域,这标志着新疆处于金属东传的中心环节。而这种东西交流的居间者,最可能就是说印欧语的吐火罗人。据此三点判断,青铜冶炼和铸造既然是高度复杂的技术活动,就不可能只局限于某时某地封闭性完成,其中必然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况且,在相连的大区域里是不大可能存在两个独立而毫无联系的青铜文明。也就是说,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是从西向东传入的。这在西北,特别是新疆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发掘,可以证明青铜冶铸技术由西(小亚西亚)向东传播的事实。具体来说,古墓沟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疆部分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并与中亚、西亚、中原均有联系。由此而论,失蜡法既然是古埃及创造为先,又有证据可推论是从西亚传入中原,那么此法就不是中原的创造技术(有关“青铜之路”的考据内容,引自易华在《东亚古物》上的文章《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交流概说》,文物出版社,2005年)。然而,新近考古发掘又证明我国春秋时期采用的失蜡法,还是中原的古老技术。证据依次为:1977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尊、盘透空附饰;1979年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晚期铜盏部件和铜禁、楚共王熊审盂等均为失蜡法铸造。而这些青铜器结构繁复齐整,铸造精致,其独具的技术特点和艺术风格,并非西域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具特征,表明铸造这些青铜器的失蜡法是中原古代工匠的独立创造。首先是采用浑铸法将器具用范块组合一次铸成,这是中原本土技术;其次是青铜器的花纹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能够设计出如此复杂的青铜器镂空装饰效果,是中原自古老琢玉就具有的工艺手段。另外,证明春秋战国之前,我国就已掌握失蜡法技术,有学者提出是源于焚失法,而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是在失蜡法出现之后才逐渐消亡的,这说明失蜡法是延续而来的创新技术(关于焚失法与失蜡法存在延续关系的叙述内容,引自谭德睿《中国早期失蜡铸造问题的考察与思考》一文,载《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4年第2期)。吐火罗人,远古就生活在中亚地区,并有古吐火罗国。吐火罗原本是民族名,中世纪转为地名。指乌浒水(今阿姆河)上游,以今昆都士为中心的阿富汗北部地区。相传,吐火罗人早在先秦时期就迁徙到中原西部的河西走廊地区生活,在文献中将其生活的区域称为敦薨或敦煌,这亦可视为吐火罗人在这一带活动产生影响的遗存。《山海经·北山经》有关于敦薨记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据考证,所及昆仑当为今之祁连山与敦煌区域。这一带曾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末期、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可能与同期吐火罗人从在河西走廊生活有关。公元前2世纪中叶,吐火罗灭掉以巴里黑(今阿富汗境内)为都城的大夏,于这一区域建国,是为贵霜王朝。公元629年(或630)玄奘行经该地,记吐火罗故国领域:东起帕米尔,西接波斯,北靠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南至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相当于今阿富汗北部地区。此地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与伊朗,以及印度等地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处。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西周时期兽形觥盖首(信阳市浉河港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商代龙纹青铜方觚2.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分期特点: (1)形成期:大约距今4000~4500年龙山文化期。红铜与青铜制器并存,还出现有黄铜器;青铜器品种出现生活用具或劳动工具;青铜器制作工艺呈现朴实无饰的特点。 (2)鼎盛期:夏商周三代及春秋和战国早期。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工艺精美,纹饰繁多,显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出现镶嵌工艺以增加美观;用人面形作为青铜装饰品;数以万计的青铜铭文(金文),刀法圆熟。 (3)转变期: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仍保持精美的制作技巧,但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由以礼器为主变为以日用化为主。 商代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战国银首青铜人形灯秦始皇陵铜车马 青铜器的品种及形制设计: (1)青铜礼器:①食器;②酒器;③水器;④乐器;⑤仪仗器。 (2)青铜工具:斧、斤、凿、锯、耒、耜、铲、 锛、锸,锄,镰等。 (3)青铜杂器:①车饰;②马饰。 青铜酒器线描图战国秦王卑命钟河南浙川岭春秋楚墓出土的车轴部件4.具备多样性设计功能的青铜器具:(1)商代妇好墓三联铜甗: 商代宫廷祭祀用的一 种蒸食器具,稀世珍 品,不可多得。 (2)战国青铜冰鉴: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器。功能多样,装饰讲究,设计巧妙,铸作精细,形体壮伟。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夏代的陶器是在新石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烧制陶器方面,不仅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还采用陶器出窑前的施水法,使其色泽沉着、质地坚硬。陶器表面也多施装饰。当时制陶工匠们的改进意识已逐步成熟。商代制陶业作坊的内部已有明确且固定的分工,而且商王室的制陶作坊规模宏大。商周时期除制造大量日用陶器之外,还有制造建筑用陶。 商中期云雷纹十弄篦白陶罍2.商代的原始瓷器:我国乃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商代的瓷器较为原始,气孔较大,胎料中杂质较多,胎体多有裂纹,釉色不够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已从日常生活器具扩大到生产工具,以及作为礼器、葬品的陶塑等。烧陶的窑也有了很大改进。春秋时期,官私制陶作坊遍布各个城镇。这一时期的陶器以印纹硬陶、暗纹陶、彩绘陶为代表。 战国水波纹陶瓿战国原始瓷单柄三足罐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1.冠冕服制:夏至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确立与发展的时期,等级观念的服饰制度已初步形成。周代是冠服制服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严格区分天子、官僚及贵族的等级差别。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提倡“节用”,主张衣冠服饰等“尚用”,不必过分繁华。2.深衣华饰:“深衣”,就是在“上衣下裳”的基础上将上衣和围裙连接起来,这种形式成为我国历代服装的基本形制,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开端。“深衣”,应为曲裾,春秋战国时期,深衣普及是服饰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3.春秋战国服饰:礼崩乐坏,各种礼仪制度逐渐废除,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是造成了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随着地区间交流的频繁,服饰有开放性的一面,也有自抑的一面。 商代的冠饰玉人楚国贵妇直裾单衣(复制图)西周玉束发器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在诸子百家中,对造物观念的阐述大多体现在“用与美”、“文与质”、“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等。管仲:《管子》,“废弃雕饰”;老子:《老子》,“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以和为美”、“虚无观”的设计思想;孔子:《论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文质彬彬”、“文质兼备”,美具有社会性;墨翟:《墨子》,对设计的评价是视其效益是否满足人的需求,否则再精巧的技艺也是“拙”;设计重功能反对无谓的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及“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意趣;庄子:《庄子》,“以天合天”的设计观、“忘适之适”的功用观,担心人类会失去感性天性而沦为机械的附庸;荀子:“万物之美可以养乐”,认为美的内质和美的外形都是重要的。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成书背景:《考工记》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考工记》是对齐国官府手工艺技术的全面总结的著述,是齐国冠服制定的一套指导、监督和评价官府手工业生产制作技术的规范。设计思想:《考工记》蕴含着丰富的工艺技术和工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器物制作规范的记载,概括总结出器物的工艺观、审美观、设计艺术思想与基本原则。它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工艺制作的原则,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小结本章介绍了夏商周三代工艺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我国早期设计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设计艺术史产生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时期。先秦诸子的许多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是通过举技艺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因此,中国设计艺术史注重的不仅是青铜时代的技艺进步,而且关注设计对时代进步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章节导读秦汉时期是我国设计艺术史发展的重要奠基与转折时期,此时期的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诸如各类饮食器、文具的设计,以及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还有漆工艺的成熟,均达到了设计史上的高峰。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秦始皇陵铜车马制作工艺复杂,结构合理,比例准确,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等工艺技术,凝聚了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一号铜车马:“高车”。 二号铜车马:“安车”。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秦汉食器:饮食品种多元化,为适应饮食贮藏、烹饪和盛食之用,就出现了食器品种多样化,功能多样化,是的秦汉时期成为我国传统食器多品类的重要形成期。(1)贮藏食器:主要用于藏住食物原料与食物成品的器具,这类器具构成较复杂,包括瓮、罐、仓、瓶、壶等。(2)烹饪食器:器皿造型多以圆腹、双耳、三足的鼎为主,还包括炊具,如灶、斧等。(3)盛食用器:进餐时盛装食品的器具,包括盘、盆、碗、盂、豆等。西汉彩绘陶甗汉代绿釉陶灶彩绘变形鸟纹漆盂2.秦汉文具:刀具:从秦代文官所带的文具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随身携带的书写工具作用相当于现代的笔,当时是一种具备多种功能的“刀具”,既可以随时方便修改简牍上书写的错字,又可作急需的切削工具。这是秦代文具设计一器多用的典范。砥石:秦代书写工具中不可缺少的“磨刀之石”,是“文官佣”的书写工具。汉代的文具比较丰富,如修治竹简的工具、帛书书写的工具笔、墨、砚台、尺牍等。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笔及笔套漆黛砚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秦汉时期的服饰与纺织、印染业在战国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织物纹样设计,由于受到织造机器和丝、麻、毛、棉织工艺制造的改进,在纹样设计上出现多样式、多花色的面貌,形成这一时期的特色。 服饰设计:秦代服装面料重绢绣,对颜色制定有统一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即尚黑色。秦汉时期服装以袍为重,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则做得很小。这种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朝廷官员平时多穿单衣,其样式与袍服略同,只是不用里衬。衣装形制:男女服饰均是交领、右衽、衣袖窄小,衣缘及腰带多为彩织装饰,花纹精美。汉代服饰与前朝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各民族与各国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趋活跃,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穿着打扮,日趋新颖。如裾袍、禅衣、深衣、襦裙、冠、佩绶等。秦始皇陵兵马俑士兵着装样式及发式西汉彩绘仪卫俑西汉“长信宫灯”人物造型身着2.织物纹样设计:秦汉时期的织物纹样设计,一是离不开织造工艺的改进,这是织物纹样设计依据的技术基础;二是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这是织物纹样设计的精神养料。 (1)织造工艺的改进:各地广泛使用脚踏提综斜织机,效率提高,纹样更清晰。丝、麻、毛、棉织工艺技术的改进,使得丝织物从纺、织、染、绣到花纹处理,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发展。东汉时蜀锦开始采用加金技术,色彩效果更趋富丽。 (2)中外文化交流:统一与同样化的有机结合。如云气纹与文字图案、鸟兽纹与几何行纹、人物骑猎纹等。西汉木纬刀及工字形木器等纺织工具东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马王堆西汉墓中的素纱禅衣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1.家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典家具定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矮型家具的基本形制及特点成为我国古典家具设计的重要依据。秦代家具的造型样式既有商周形制的继承,又有自身独特的创制,表现出非凡的气势,如几案、凭几、矮榻等。汉代的床体积较大,具有卧具和坐具的双重功能,榻则体积较小而轻便,有独坐和连坐之分。汉代的家具多为木质,其最大的特点是涂饰油漆。2.陈设物:屏风,作为秦汉时期比较多见的室内陈设物,随处可见;床屏,置于床或榻后的屏风。古时屏风不仅是室内陈设物,同时还赋予更多的人文气息。 3.木作业:秦汉时期是我国木作业获得空前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建筑木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当时广泛使用的斗拱、硬山、悬山、歇山及庑殿顶等集中形式的屋顶均已出现,板门、交棂窗十分广泛。汉代后期从北方传入的胡床,工艺细致,成为细木作的前兆。汉代墓葬壁画中描绘的帷幔西汉墓葬中的陶制庄园西汉油彩漆几汉代彩绘透雕漆座屏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铜灯:铜灯最早在战国出现,秦汉时铜灯广为流行。秦代铜灯实物较小,秦始皇在大修宫殿时,安装了重种铜灯,构成蔚为壮观的景象。汉代时灯的形状、种类、质地都比秦代丰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使灯具进入到新的阶段,如筒灯、行灯、吊灯、盘灯与虹管灯,其主体部分仍以动物、人物的雕塑为主。汉代的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设计既实用又符合科学原理,既可照明又可作为室内陈设。表达了灯具的多功能的特点,达到使用和美观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为其后各朝代灯具的演变奠定了基础。东汉绿釉抱子陶灯汉代铜牛灯2.铜炉:铜炉是秦汉时兴起的新品种,主要有烧香料的薰炉、取暖用的温手炉,以及保温用的温酒炉等。 3.铜镜:铜镜的引人之处是制作精巧,纹饰精细,形制小巧。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轻巧、平边细滑、圆钮巧饰,表现出程式化的特点。铜镜在汉代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西汉时期,西汉末至王莽时期和东汉时期。西汉错金云纹青铜博山炉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达到了早期的昌盛水平,主要表现为:(1)漆器的制作有冠服的专门机构加以管理;(2)漆器的使用趋于世俗化,漆器的髹饰带有强烈的装饰性;汉代漆器的装饰工艺手法主要有漆绘、油彩、针刻和金银箔制成的图样贴在漆面上。汉代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汉代银扣贴金薄云虡纹漆奁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秦汉时期的农具使用和设计随着这时期农业的发展而兴起。秦汉时期已广泛使用牛耕和铁制工具,如翻土农具犁、曲面犁壁、古代铧式犁等。秦汉时代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耕犁和耧车,这是促进秦汉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耦犁、耧车等新农具的推广,使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秦始皇陵内出土的犁铧耧车汉代画像石刻画的耦犁形制☆《淮南子》设计思想的体现《淮南子》是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交替年间集体编写的一部文论集。《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隋唐历史学家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仅存有二十一篇,大多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东汉经学家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即此文论集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十分庞杂,将道、阴阳、墨、法和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虽说《淮南子》论述范围广阔,但从中仍能读出与我国古代设计思想有关的论述。诸如,《淮南子·齐俗训》中有曰:“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淫巧,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是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国君没有苛刻的法令,官吏没有繁琐的管理,士人没有虚伪的行为,工匠没有奇巧之事。他们的事情条理清楚而不纷扰,他们的器具坚固而不加修饰。将治国之事与工匠造物方式进行联系,可谓比喻切实而有意义。我们仅从“器完而不饰”来看设计思想的体现,揭示出来的是我国古代造物活动的基本原则,即“器”与“饰”的关系。造物活动遵循实用价值的体现,是我国古代设计思想中贯彻始终的准则。早在先秦时期,墨子就造物活动的基本原则而提出的功利性的理据,主张“尚用”和“尚贤”,其核心要义是“先质而后文”;具体表现为“非乐”、“文以害用”等。所谓“先质而后文”,乃有“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就是实用价值第一的思想,进而更有以实用作为设计评价的基础,“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鲁问》)。此外,《墨经》的“兼相爱,交相利”,阐述的是义利的关系,应是对立统一,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迁移到对造物活动的认识是来,即注重的是功能性设计,反对的是无谓的装饰,这与“器完而不饰”的实用机能是相吻合的。其实,重功用的设计思想,始终贯穿于我国古代设计史的全过程。如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笺》中说“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宋代欧阳修曰:“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欧阳文忠公文集》四部从刊本卷52《古瓦石见》);王安石曰:“诚使适用,也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雕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上人书》);清代李渔云:“使适用美观均收其利而后可”(《闲情偶寄》)。这些言论反映的设计思想,既具有荀子所谓的“美善相乐”(《荀子·乐论》)的美学观点,但更多主张的则是将实用功利价值充分而完整地体现出来。又如,《淮南子·天文训》引申为:“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一词,始见于《周礼·春官》。常见于秦汉文论,似为“天上一星,地上一穴”之意解说地理。魏晋以后,多称此术为“风水”。郭璞《葬书》有道:“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如今,在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中将“堪舆”与生态设计关联起来作认识,名曰“生态堪舆设计思想”。有道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体现。正像景观是一个天、地、人相互作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种自然和生物、历史和文化、社会和精神的发展过程,都具备相互作用与融合。小结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第一个高峰期。先秦依赖创造的文明硕果,为秦汉时期的设计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秦汉时期的设计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形成秦汉设计艺术风格的特色;(2)与西域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使得这一时期设计艺术吸纳西域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3)工艺与技术获得较大的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4)秦汉文化气度不凡,气势恢宏,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大制作与大手笔的表现空间,尤其表现在器具设计和建筑设计上。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旷世奇服 机械制造与设计 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章节导读魏晋南北朝既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又是诸多新文化融入的时期。其突出表现有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勃兴,以及西域波斯和远自希腊文化的融入,如此诸多的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使这一时期的设计面貌趋于复杂,其表现形态是延传与疾进的同时并举。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进入了瓷器时代。当时的瓷器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 青瓷:这一时期出现最早的瓷器品种。集中在越窑、瓯窑和德清窑。南方青瓷秀丽轻巧,北方青瓷浑朴厚重。 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日用品中尤以“茶盏”最为著名。 白瓷:南青瓷,北白瓷。北齐发明的白瓷,胎料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黑釉瓷盘口壶青釉瓷鸡首瓶青釉瓷羊形烛台青釉瓷刻莲瓣纹托盏二.旷世奇服魏晋南北朝时期,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就具体服制而言,一方面此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另一方面,此时期大量胡人来到中原,胡服便成了当时一种时髦的服装。 男子服饰:一为汉族服饰,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 女子服饰:妇女衫裙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 朝廷服饰:朝廷礼服在北周时期的汉化特征较明显,服色制度根据周礼而定。唐·孙位《高逸图》中所绘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形象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男子服装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局部)中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北朝马头鹿角形金饰件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记里鼓车的发明:相传由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其构造原理是利用车轮在地面的转动带动齿轮的转动,变换为凸轮杠杆作用使木人抬手击鼓。从其内部构造来说,所应用的减速齿轮系统相当复杂,是现代车辆上计程仪的先驱。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的农业机械:古代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一起的农书。书中提到了耕、耙、耱等重要农具,总结了这些农具的一整套保墒防旱技术,并对它们的机械性能做了系统归纳。 祖冲之的机械发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祖冲之,重新制造出指南车,创造了水转连磨,还设计制造了千里船、漏壶等。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1.漆工艺漆器品种:漆器明显减少。(1)推光漆器:陕西平遥古老髹饰技艺的代表。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是漆器中的精品。(2)夹纻漆器:其技艺有两种,脱胎与木胎或其他料胎。夹纻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须经数十道工序。(3)斑漆:带有斑纹的漆饰,最早是魏晋南北朝的一种漆饰技法,当时主要用于车乘的装饰。(4)绿沉漆:一种漆器品种,其制作方法是采用暗绿色漆髹涂漆器,犹如暗绿色物体沉入水中,深沉而含蓄。魏晋时期彩斑黑釉盖罐早期汉代“夹纻法”漆艺制作的“彩绘出行图”漆奁北齐杨子华绘《校书图》中床榻的“壶门结构”样式 2.木作业设计: 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木作业在家具上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由低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过度。由于受到各民族间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房屋的增高和扩大,开始出现了我国古代家具史上极具特色的标志,即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由少数民族传入的高型坐具。此时期为高式家具和矮式家具并存,新出现的家具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登等。再次,木作业在建筑结构上也有更多的使用。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兴修或兴建寺院和佛塔的热潮,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佛教建筑的形制设计,使汉代较质朴的佛教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而圆淳。 寺院:向宫室定型化转变。如南京栖霞寺。 佛塔:兴盛之势。我国历史上最高大的佛塔: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石窟:指在山崖上开砸出的窟洞型佛寺。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建筑砖雕:魏晋时期,寺院建筑中大量使用各类条形砖是当时的建筑特色。砖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是在满足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和审美要求等社会生活的需要下而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南京栖霞寺山门北魏永宁寺九层木塔北魏洛阳永宁寺出土的瓦当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十六窟☆梁武帝——萧衍萧衍(公元464年一549年),梁武帝,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现江苏武进县)。他原是南朝齐的官员,南齐末年,出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机打造兵器,整治舟船,静等天下大变。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以讨伐东昏侯萧宝卷为名,举兵攻入建康城,掌握南齐王朝的实权。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迫使齐和帝禅位于己,正式称帝。萧衍在位48年,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他颁布法令,禁止向官吏献礼行贿,积极倡导纳谏,对官吏进行监督。注重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减免赋税,减轻劳役,百姓安居乐业。建国学,开五经馆,修孔庙,亲自为太学生讲课,著述《孝经义》、《周易六十卦》等二百余卷。梁武帝统治时期,是南朝历史上最为稳定富足的几十年。梁武帝尊儒崇佛,立佛教为国教,大建寺庙。他不但广建佛寺,而且为了替建康的僧人募化,三次舍身同泰寺,让臣下以数亿钱赎回。梁武帝博学多通,文武兼备。长于文学,善音律,工书法。《梁书刘孝绰传》称其“雅好虫篆”。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帝好草书,状貌亦古,乏于筋力,既无奇姿异态,有减于齐高矣。”萧衍惟重钟繇、王献之,对钟繇、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颇有精到之见。他把“殆同机神”作为书学批评标准,不仅开唐人、王羲之之先声,更重要的是为品评书法确立了一项重神韵的审美法则,从而也确立了他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著有《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书人优劣评》、《书评》等书论四篇。传世书迹有《异趣帖》近于章草,此帖清时入于内府。对其作者,向有萧衍和王献之两说,以倾向前者为多,明董其昌断为萧衍作品。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六朝陵墓:六朝时期建都建康(今南京)的六个帝王的陵墓。这种制度又直接影响到唐、宋、元、明各代的葬制。六朝墓葬为砖室结构,其特点一是墓门砌好后再填土封实,二是墓前均有长长的排水沟。 六朝陵墓石刻: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石刻造型上承秦汉,下启隋唐,雕刻形态体现出南方的韵味和情调。 南朝墓室壁面设计:南朝陵墓中的墓室壁面上有使用花纹砖和嵌砌大幅砖画的习惯,这是在东汉画像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南京仙鹤门张家库村梁临川王萧宏墓前的辟邪石刻南京南朝墓室中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小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各族人民在受到战争压迫的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各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设计艺术的发展,也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既展现了本民族的特色,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史上,长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凌阳公样” 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漆器与家具设计本章导读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是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豪强割据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疆域的统一;二是隋唐时期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政治和经济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使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三是隋唐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与域外的交流日益加强,并形成从未间断的影响。这些都使得隋唐五代设计艺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精神气质、精巧圆婉的设计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仓储设施:(1)含嘉仓:既是隋唐东都洛阳的粮仓,也是当时漕运沿线的大型官仓之一。粮窖的建筑构造和储粮方法都体现了建造工匠们的高度智慧和技术水平。(2)子罗仓:洛阳城内的一座大型储食盐和粳米的粮仓。(3)回洛仓:具体位置不明。此批仓窖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形制较大,应属国家粮库。2.南北大运河: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与隋唐时期漕运沿线粮仓密布有关。运河水系建成后,大大改进了运输状况。改进了南北交通,客观上对当时全国经济的联系和政治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我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这条全长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除运河河道外,各类码头、船闸、桥梁等水工设施,以及沿线与运河有着密切文化联系的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街区、村镇等各类遗产数量巨大,形成了大运河遗产构成庞杂、类型多样的特点。以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开发来看,相继形成了无锡清明桥、扬州东关街、杭州小河直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修复和河道整治项目。其中,作为大运河无锡段重要聚落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沿河保护性开发,就修复了中国丝业博物馆、古窑群博物馆、古运河博物馆等众多工业遗产和民居建筑,多种元素架构出鲜活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目前,大运河在山东济宁以南还能通航,因此,南方城市对修整大运河比较重视,成效也明显。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隋代大兴城:隋代大兴城是在汉长安城东南所筑的新城。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居民住宅区大幅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由此成就了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严谨、布局井然的大都市。 唐长安城:大兴城是长安城发展的基础,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朝臣和权贵集中到东城,城市的重心偏于一边。唐长安是一个近百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布局严整的、高度组织的小城镇群。唐长安城布局唐长安城遗址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在隋唐茶文化的影响下,作饮茶之用的各色瓷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进入到一个璀璨生辉的年代。隋朝瓷器主要分为青瓷和白瓷。隋代白瓷设计突破了传统青瓷的格调,为唐代白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代瓷器的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等。唐代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相媲美,形成与隋朝基本相同的总体格局,即呈现“南青北白”的鼎盛格局,标志着我国瓷器设计与制作真正进入青瓷、白瓷并驾齐驱的新阶段。五代青瓷主要有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两种,黑胎青瓷釉的玻璃质感好,白胎青瓷釉的透明度好。其中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盏托设计最为精彩。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焙烧后颜色多以黄、褐、绿为主。唐三彩器物体形圆润、饱满,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人和动物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其制作工艺中尤以釉色为讲究。唐三彩在唐代兴起的历史原因为,其一,伴随着唐代陶瓷业、雕塑、建筑艺术的发展,促使它们之间不断融合发展;其二,唐代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百业具兴,同时导致了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三彩文官俑唐代黄釉陶马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冠服形制发展至隋唐时期已成为封建社会权利等级的象征。“法服”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和封闭性;“武德令”推行后,冠服制度不断修改完善,上承周汉传统,从服装配套、服装质料、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唐朝服装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唐朝女子冠服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标志,解开了我国古代女子服饰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女子服饰花样繁多,裙子尤受钟爱,服饰图案更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的艺术风格。唐代女子的面部装饰特别讲究。唐代女子追求时尚,服装大胆而开放,服饰颜色丰富,图案回归自然。 唐五代盛装女子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代妇女化妆顺序图解由于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相传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便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而杨贵妃每次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十分喜爱欣赏宠妃的这副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以至成了俗语。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唐代的织锦与织绫,是我国古代丝织品中最为精美也最为贵重的品种。织锦是以提花织成各种花纹的多色多重织物;织绫是以斜纹或变形斜纹为地斜纹花而织成的细薄而有花纹的丝织品,类似缎子。唐代织锦与织绫纹样多以各种花草禽兽、几何图案及文字题材,可分为联珠纹、团花纹、对称纹、散花、几何纹等。唐太宗初年,窦师纶被派往益州任大行台检校修造,被封为陵阳公。所以他在四川制作的各色“章裁奇丽”的“瑞锦”或“宫绫”均被称为“陵阳公样”。“陵阳公样”代表了宫廷的纹样设计。唐代花鸟纹锦《簪花仕女图》中描绘女子襦裙上的“团窠”织锦纹样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及普及,也促成了隋唐以降书籍装帧的形成,并延续到近现代。装帧形式基本固定为以下几种: 卷轴装: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 经折装:“折本”。以长卷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 旋风装:翻阅方便,又称“龙鳞装”。 蝴蝶装:“粘页”,一种册页装,由经折装演化而来。 线装: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广为流传的装帧样式。卷轴装(唐代写经纸卷)旋风装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唐代金属制品制造业发达,数量较大,品类繁多,其制造业的中心是当时的都城长安。唐代金属制品十分多样,最多的是各种饰品,如釵、指环等,其次为各种酒器及饮食器,如瓶、瓮、碗等。唐代金银器各种制品争奇斗盛,技术精深,设计奇巧。唐代皇家设有金银作坊院,所产物品成为“官作”,而民间工匠所制金银器则称为“行作”,“官作”因有朝廷经济支持,其工艺水平和生产规模明显高于“行作”。五代的金银首饰造型设计简练明快,各部分之间浑然一体,线型结构整体完美和谐,并表现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趣味。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唐代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代乐伎纹金花银八棱把杯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漆器:唐代漆器较之前朝又有新的进步,不仅品种有所增加,而且漆工艺手法越加多样,如堆漆、金银平脱器等。唐代的漆器实物相当丰富,有镜、瓶、盒、盘、乐器和箱、床、屏风等家具,且漆器品种的加工工艺也比较齐备,还新创了雕漆以及镶嵌、描金彩绘装饰等。 家具:隋唐五代时期,受到外来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垂足而坐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由此促成了高型家具的迅速发展,典型的有椅、凳、桌等。唐代家具的装饰风格拜托了以往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的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形制。其标志性特质是:家具在高型化的基础上趋于成套化,家具制作讲究线条流畅柔美、雍容华贵。代表性家具有方凳、屏风、胡床等。唐代十九道十七花點紫檀棋盤唐周昉《宫乐图》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及其局部小结隋唐五代是设计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点。这段时期设计艺术的特点有:其一,人的意识的解放;其二,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其三,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总体而言,唐代艺术的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它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创造了灿烂的艺术文化,在世界设计艺术史上都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 宋辽金的园林设计 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 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 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 宋辽金西夏服饰 宋辽金西夏的家具设计 宋版书的书籍设计 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 漆器品种与髹漆工艺 商业发展与商业艺术设计本章导读宋辽金西夏是我国封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本章以两宋时代的设计史为主要线索,兼及辽金西夏时代的设计内容,着重阐述宋辽金西夏时期设计所表现出的纷繁与林立的面貌。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年间供职于朝廷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全图以精致的工笔手法描绘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全图分三个段落,场面浩大,气势恢宏,包罗当时的社会万象。既是北宋都城市井繁忙景象的写照,又是北宋城池布局的记载。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二.宋辽金的园林设计宋代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风貌的重要转折期,其显著特点是:园林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且形式优美、富有神韵,造就出园林特殊的田园意境。宋代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院园林和陵寝园林四类。造园形式成熟,设计更见精巧。辽代关于园林的文献记载较少。辽俗中有两种仪典似与园林有着某种联系,即柴册和四时捺钵。金代按照北宋汴梁制度在辽南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宫室、园林的营建,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宁宫。宋代园林——艮岳设想图三.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业上一个非常昌盛的时期,宋瓷是宋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代的名窑有: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建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宋代瓷器的设计特色,整体上看其装饰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的:印花、刻花、划花、剔花、贴花、镂花、弦纹、“春字纹”、珍珠地划花。宋代汝窑粉青釉洗宋代建窑兔毫碗盏宋代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代哥窑海棠花盆北宋耀州窑青瓷碗内的印花童子嬉戏纹北宋越窑青瓷熏炉辽代白釉雕牡丹花纹鸡冠壶金耀州窑青瓷盘内的刻花菊花纹四.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 辽瓷的工艺特色:辽瓷与邢窑、定窑关系密切。辽白瓷胎质细、釉色纯,瓷化程度高。此外,还有在继承唐宋三彩釉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辽三彩釉陶。辽瓷的装饰设计可分为素胎装饰和釉色装饰两种。辽瓷的造型和装饰是为适应人们生活要求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不仅凝聚了契丹民族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趣,同时也反应出契丹与汉族杂居的生活面貌。 金瓷的工艺特色:金代定窑直接继承了北宋定窑,采用砂圈叠烧的器物多为日用瓷,无纹饰;磁州窑产量大,遍布华北各省,有白釉、黑釉等品种;耀州窑、钧窑也有各自特色。金代瓷器继承了北宋和辽瓷器的工艺传统,但既不同与北宋瓷器的精巧秀丽之姿,又有别于辽瓷纹饰繁杂之态,呈现出一种雄浑而又雅致的神韵。五.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宋代丝织生产开始脱离农业生产,成为独立的家庭手工业,并渐渐趋于专业化和商品化,由此出现了桑、蚕、丝、织分门别类的生产加工流程。“机户”出现,标志着宋代家庭丝织业向手工业作坊的转变,表明了宋代丝织业商品性生产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代丝织物品种:锦、绮、纱、罗、绸、绫、绉等。 宋代丝织的设计特色:制造加工方法有经线纬线的加拈和碾轧技术的应用。宋代丝织纹样的设计以
本文档为【《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662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