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文学

举报
开通vip

1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外部环境 一、时代特点:分裂与战乱 魏指三国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称魏朝。而晋主要指三国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的西晋与后来割据南方的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结束。 ...

1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外部环境 一、时代特点:分裂与战乱 魏指三国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称魏朝。而晋主要指三国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的西晋与后来割据南方的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结束。 除“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二、政治特征:门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古代官宦人家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把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世家等。 门阀制度是两汉到隋唐最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其仕途的影响要远大于本身的才能。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三、思想文化特点 1、玄学兴起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玄”字出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末句形容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东汉末至两晋,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 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 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道家”说,治理社会要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本,以儒家的名教为末。 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强烈反对儒家的名教,驳斥何、王二人之“贵无论”。 向秀、郭象、裴頠等则认为万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张“名教即自然”,则名教亦是万物之一。 玄学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问题。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清谈都与国计生民无关,因此有“清谈误国”的说法。 ※ 名教与自然 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和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自然,主要指天道自然,认为天是自然之天,天地的运转,万物的生化,都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的。 2、佛学兴起 佛教是古印度的悉达多‧乔达摩在约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一个宗教或学说。 “佛”,全称“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按佛教观点,人和其它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生死。惟有断灭贪、嗔、痴的人才能脱离轮回。悉达多‧乔达摩就在35岁时成佛,并对众人宣扬他所发现的道理。佛教信徒修习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的教训里,看透苦迫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 六道轮回: 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 同时,在六道之外,已经解脱的众生在四圣界,这里的众生已经不再有生死流转、处于不生不灭的状态。而处于六道的众生、通过修行,可以进入到四圣界(如西方极乐世界)、摆脱生死轮回之苦。 四谛 根据佛教教义,佛陀一生所教的内容主要是知苦与灭苦。四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苦谛: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诸多苦难。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结束,因为人死后并不是彻底的消失,仍会在六道中轮回不息,不论在天堂、地狱还是人间,苦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佛教还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永恒,这叫做无常。对众生来说,这种永无止歇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苦。 集谛: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皆是由于在无尽的轮回过程中,在贪、嗔、痴这三毒的驱使下做下很多的业,这些业积累起来成为未来的苦因。 灭谛:佛教认为只要是在六道中轮回,就无法避免会受苦。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 道谛:为脱离轮回,须进行修行。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经过从四念处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习,便可以达到涅盘,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 学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东汉初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中原。 据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东晋时佛学与玄学相辅而行,僧人参与清谈,文人士子研究佛理,与僧人结交为朋友,为其撰文译经,成为一时风气。 南朝帝王也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奴),而寺庙建筑也布满各地,如此一来,佛经中的故事就流入民间,增加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而佛经中的大量词汇也进入文学语言的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语言宝库。 3、道教兴盛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后来常见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受其影响,文人们追慕隐逸,向往山林,倾向于神鬼变异之谈,这在其诗文小说中都有体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建安文学 东汉末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 三曹、七子【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徐干(字伟长),刘桢(字公干),应玚(字德琏),孔融(字文举),阮瑀(字元瑜)】等。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1、 三曹 2、曹操《短歌行》 行:古代诗歌的一体,属乐府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1)辨析字词 (2)汇通文意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吟至今。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我。 (3)文学赏析 A、隐约跌宕的情感表达方式 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不得) 乐(得贤;安天下;) B、引用《诗经》成句,古朴庄重 C、运用比兴,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美国心理学家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 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所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3、曹丕《燕歌行》 (1)辨析字词 (2)汇通文意 秋风萧瑟天气已经变凉,草零叶落露水也凝结成霜,燕群和大雁都告辞飞向了南方。想你客游在外一定忧虑哀伤,心神不安想着回家思恋故乡,夫君你为何要滞留寄居在异乡?为妻我独自一人守着空房,忧愁袭来思君情怀无时能忘,不知不觉眼泪落下沾湿了衣裳。取过琴来拨弦把清商曲奏响,歌调短促声音轻细唱不悠长,月光明亮照着我的卧床。银河西横夜深未有尽央,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为什么偏偏是你们被这座桥梁阻挡! 发端四句,写物候迁移,引起思妇对客游之夫的思念; 中间转入的沉思,写思妇泪下沾衣、忧思难忘,乃至援琴鸣弦以抒情怀; 末四句引牛女双星限河遥望以寓意。 细腻。 深于人心物态,写出了人情物理的微妙处。 3、曹植《洛神赋》 (1)辨析字词 (2)汇通文意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黄初三年,我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名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象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不施脂,不敷粉,发髻高耸入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 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她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着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识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象鹤般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沈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尔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 大纲 专科护士培训大纲语法等级大纲网络小说大纲模版专职安全员生产检查释经讲道讲章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3)文学赏析 A、鲜明生动的形象 a. 风神华彩之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韵神态) 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神采光华)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风韵神态)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神采光华)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神采光华) b.形体容貌之美: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概括)   肩若削成,腰若约素。(点染—以上写形体)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弗加,铅华弗御。(肤质)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眉发)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唇齿)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眼睛、笑靥—以上写容貌) C.气质仪态之美: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闲静艳逸)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情态语言)   奇服旷世,骨相应图。(服饰气格—以上为概括描述) 披罗衣之璀粲兮,耳瑶碧之华琚。(罗衣耳环)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首饰佩珠)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文履衣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步履芬芳—以上为细致刻画) d.举止动作之美: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天真) 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灵动)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芬芳)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活泼)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妩媚)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轻盈)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神态) B、曲折细腻的情感 “我”之角度: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第一次情感变化) 执眷眷之欸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第二次情感变化)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第三次情感变化) ※ 因爱动情——以礼持情——悲悼之情 《女四书》: 《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 清康熙年间王相辑。《女诫》东汉班昭(曹大家)在洛阳著,《女论语》唐朝女学士家若莘著,《内训》明成祖的徐皇后著,《女范捷录》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这四部书由王相加以笺注。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汇辑刻印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一套对女子进行伦礼道德教育的教材,简称为《女四书》(一说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女诫》(节选) :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洛神之角度: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渊沉而为期。 (第一次情感变化) 于是洛神感焉 ……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第二次情感变化)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乡。……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第三次情感变化) ※ 因爱动情——因礼伤情——悲悼之情 C、华美绮丽的语言 a.譬喻美: 以惊鸿、游龙,写其神采之美;以秋菊、青松、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太阳朝霞、芙蓉渌波,写其光华之美;以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写其形体之美等。 b.色彩美: 秋菊与青松、轻云与月光、朝霞与阳光、芙蓉与渌波、丹唇与皓齿、明眸与笑靥、金翠与明珠、文履与雾绡、皓腕与神浒、湍濑与玄芝,等等,均是运用色彩对比。 (4)主题 感甄。 《文选》:曹子建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政治寄托。 自屈原、宋玉至张衡、蔡邕等都有以男女之情喻君臣关系的写作传统,其内容往往是求之不得而无限悲哀。自东汉张衡开始,辞赋中描写男女之情的笔墨渐多,爱情题材大量出现在辞赋中,其中,人神恋又是建安时期赋家特别喜欢的一种题材。 曹植在曹丕称帝后长期遭受迫害,故借洛水女神的传说,敷衍成文,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怅惘与悲哀,是作者政治失意的形象写照。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 子建人品甚正,志向甚远……即《洛神》一赋,亦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其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潜处于太阴,寄心于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盖魏文性残刻而薄宗支,子建遭谗谤而多哀惧,故形于诗者非一,而此亦其类也。首陈容色以表其才,次言性修以表其德,继以狐疑为忧,终以交结为愿,岂非诗人讽托之常言哉?不解注此赋者,何以阑入甄后一事,致使忠爱之苦心,诬为禽兽之恶行,千古奇冤,莫大于此。 (5) 模仿 二、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时的文学创作。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 面对严酷的现实,文人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而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精神,已经基本消失了。   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以哲学的眼光,从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阮籍 《咏怀诗》 《文选》李善注:“嗣宗身仕乱朝,恐罹谤遇,因兹发咏,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下难以情测。” 艺术特点: (1)隐约含蓄,形成“遥深”的艺术个性。 (2)玄思与诗情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 诗史地位: (1)摆脱先前文人诗作模仿民歌的状况,大力创作五言诗,寄寓深沉感情与深邃之理性思考,对诗歌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开创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其以组诗进行多方位、深层面的抒情方式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 二、西晋文学 1、太康文学 西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文坛呈现繁荣局面。 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丧失了建安诗歌的那种风力,但在语言的运用上有着许多探索。 2、玄言诗 西晋末,在士族清谈玄理之风影响下,产生玄言诗,其以阐发老庄思想及佛理为基本内容,“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东晋玄、佛合流,玄言诗占据诗坛达百年之久。 3、田园诗 晋宋易代之际,陶渊明将汉魏古朴诗风带入更纯熟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晋宋间文学发生重要转折,此后,文学更追求艺术形式的华美。 三、南北朝文学 1、山水诗 宋初,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 2、乐府诗 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乐府诗。鲍照在七言乐府的题材和形式上所作出的突破,在中国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3、永明体 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周顒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他们提出“四声八病”说,试图建立较严格的、声调和谐的诗歌格律,并且在词藻、用事、对偶等方面做了许多新的探索,为近体诗的形成作了理论上准备。 “永明体”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宫体诗 A、齐梁文人集团的形成。 在皇帝、太子及诸王周围聚集一批文人,形成文学集团。 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和梁代萧纲为中心的三个文人集团影响最大。尤其是以萧纲宫体诗创作活动为中心的文人集团最为活跃。他们群体参与,作家成批涌现,取材、风格趋同,并产生了重要的诗歌理论,主张“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B、代表作家作品。 萧纲、萧绎、庾肩吾、徐陵、庾信等。 C、宫体诗内容。 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坛主流。它主要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的题材,女性也像宫廷的其他器物一样成为吟咏的对象。 5、庾信体 庾信是梁代宫体诗的杰出诗人,梁末的战乱,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其北上也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流。 他在文学理念、文学题材、文学体制、文学风格上开拓创新,其诗作内容多描写乡关之思、羁旅之愁、生命之感、边地风光,体式多样的、感情真挚时人称庾信后期诗歌为“庾信体”。 6、南北朝民歌
本文档为【1魏晋南北朝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6-07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