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举报
开通vip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作者xxxx------------------------------------------日期xxxx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目录TOC\o\h\z\uHYPERLINK\l"_Toc343585169"第二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69\h2HYPERLINK\l"_Toc343585170"第...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作者xxxx------------------------------------------日期xxxx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目录TOC\o\h\z\uHYPERLINK\l"_Toc343585169"第二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69\h2HYPERLINK\l"_Toc343585170"第三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0\h6HYPERLINK\l"_Toc343585171"第四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1\h9HYPERLINK\l"_Toc343585172"第五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2\h26HYPERLINK\l"_Toc343585173"第六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3\h37HYPERLINK\l"_Toc343585174"第七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4\h49HYPERLINK\l"_Toc343585175"第八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5\h54HYPERLINK\l"_Toc343585176"第九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6\h57HYPERLINK\l"_Toc343585177"第十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7\h59HYPERLINK\l"_Toc343585178"第十一章习题答案PAGEREF_Toc343585178\h62第二章习题答案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可求得。最终的结果为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三次多项式,求。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求以及与的关系。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代入已知量得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代入数据得,,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特征方程变为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记已知应力分量,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由此求得然后求得,,解出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主应力所对应的方向余弦。解特征方程为记,则其解为,,。对应于的方向余弦,,应满足下列关系(a)(b)(c)由(a),(b)式,得,,代入(c)式,得,由此求得对,,代入得对,,代入得对,,代入得当时,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成立。解由,移项之得证得第三章习题答案取为弹性常数,,是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力不变量。解:由,可得,由,得物体内部的位移场由坐标的函数给出,为,,,求点处微单元的应变张量、转动张量和转动矢量。解:首先求出点的位移梯度张量将它分解成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转动矢量的分量为,,该点处微单元体的转动角度为电阻应变计是一种量测物体表面一点沿一定方向相对伸长的装置,同常利用它可以量测得到一点的平面应变状态。如图所示,在一点的3个方向分别粘贴应变片,若测得这3个应变片的相对伸长为,,,,求该点的主应变和主方向。解:根据式先求出剪应变。考察方向线元的线应变,将,,,,,代入其中,可得则主应变有解得主应变,,。由最大主应变可得上式只有1个方程式独立的,可解得与轴的夹角为于是有,同理,可解得与轴的夹角为。物体内部一点的应变张量为试求:在方向上的正应变。根据式,则方向的正应变为已知某轴对称问题的应变分量具有的形式,又设材料是不可压缩的,求应具有什么形式?解:对轴对称情况应有,这时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为,,。应变协调方程简化为,由不可压缩条件,可得可积分求得,是任意函数,再代回,可得。已知应变分量有如下形式,,,,,,由应变协调方程,试导出应满足什么方程。解:由方程,得出必须满足双调和方程。由,得出由,得出由此得,其它三个协调方程自动满足,故对没有限制。第四章习题答案有一块宽为,高为的矩形薄板,其左边及下边受链杆支承,在右边及上边分别受均布压力和作用,见题图,如不计体力,试求薄板的位移。题图4-1解:(1)因为边界上没有不等于零的已知位移,所以式中的、都取为零,显然,不论式(1)中各系数取何值,它都满足左边及下边的位移边界条件,但不一定能满足应力边界条件,故只能采用瑞兹法求解。2.计算形变势能。为简便起见,只取、两个系数。(2)(3)和,求出位移解答。因为不计体力,且注意到,式4-14简化为(4)(5)对式(4)右端积分时,在薄板的上下边和左边,不是,就是,故积分值为零。在右边界上有(6)同理,式(5)右端的积分只需在薄板的上边界进行,(7)将式(3)、式(6)、式(7)分别代入式(4)、式(5)可解出和:,(8)(9)4.分析:把式(8)代入几何和物理方程可求出应力分量,不难验证这些应力分量可以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即式(8)所示位移为精确解答。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在位移表达式中只取少数几个待定系数,是不可能得到精确解答的。设四边固定的矩形薄板,受有平行于板面的体力作用(),坐标轴如题图所示。求其应力分量。题图4-2解:1.本题为平面应力问题,可用瑞兹法求解。由题意知位移分量在边界上等于零,所以,所以式中的、都取为零,且将位移函数设置为如下形式:(1)把或代入上式,因为,或,所以,位移边界条件是满足的。2.把式(1)代入式(9-16),得薄板的变形势能为(2)3.确定系数和。由于位移分量在边界上为零,所以,方程式4-14简化为(3)式(2)代入式(3),得(4)由于,从式(4)的第一式得,由第二式得当和取偶数时,和都为零,当和取奇数时,和都为2。因此,当取偶数时,。当取奇数时,将和代入式(1)得位移分量为4.利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可求出应力分量(和取奇数);有一矩形薄板,三边固定,一边上的位移给定为,见题图4.3,设位移分量为,式中,为正整数,可以满足位移边界条件。使用瑞兹法求维持上述边界位移而要在处所施加的面力。题图4-3解:其中2.确定待定系数。按题意三边固定(),一边只存在而面力待求。所以,(2)将式(1)代入式(2),得当体力分量为零时,,得当时,,,所以,此时有,而4.求上边界施加的面力(设),在处用伽辽金法求解上例。解:应用瑞兹法求解上例时,形变势能的计算工作量较大。由于此问题并没有应力边界条件,故可认为上例题意所给的位移函数不但满足位移边界条件,而且也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因此,可以用伽辽金法计算。对于本题,方程可以写成将上题所给的表达式代入,积分后得当体力不计时,,此时,而由下式确定:当时,即,当时,上式成为由此解出及位移分量如下:求出的位移和应力分量,以及上边界的面力,都有上例用瑞兹法求得结果相同。铅直平面内的正方形薄板边上为,四边固定,见题图,只受重力作用。设,试取位移表达式为用瑞兹法求解(在的表达式中,布置了因子和,因为按照问题的对称条件,应该是和的奇函数)。题图4-4解:1位移表达式中仅取和项:(1)2由得变形势能为(2)其中代入式(2),得(3)和。因板四周边界上位移为零(,面力未知),板的体力分量为,所以得将式(3)代入式(4),得(5)注意,有以下对称性:式(5)积分后成为式(6),由此可求得、和位移、应力分量:(6)(7)(8)(9)用伽辽金法求解上题。解:1位移表达式仍取上题式(1),其两阶偏导数为(1)和。因为,所以伽辽金方程简化为(2)将以及式(1)代入(2),得由此解出和:(3)与瑞兹法求出结果一样,由此可见,用伽辽金法计算较为简单。悬臂梁自由端作用一集中力,梁的跨度为,见题图,试用端兹法求梁的挠度。题图4-5解:(1)此函数满足固定端的位移边界条件:,梁的总势能为由得,代入式(1)得挠度为式(2),最大挠度为式(3)(2)(3)有一长度为的简支梁,在处受集中力作用,见题图,试用瑞兹法和伽辽金法求梁中点的挠度。题图4-6解一:用瑞兹法求解设满足梁端部位移边界条件的挠度函数为(1)梁的变形能及总势能为由得(2)以上级数的收敛性很好,取很少几项就能得到满意的近似解,如作用于中点()时,跨中挠度为(只取一项)这个解与材料力学的解()相比,仅相差1.5%。解二:用伽辽金法求解1.当对式(1)求二阶导数后知,它满足,亦即满足支承处弯矩为零的静力边界条件,因此,可采用伽辽金求解。将式(1)代入伽辽金方程,注意到,且作用在处,可得求出的挠度表达式与(2)一致。图所示的简支梁,梁上总荷重为,试用瑞兹法求最大挠度。题图4-7解:设满足此梁两端位移边界条件的挠度为(1)则总势能为,代入式(1)得梁上总荷重为,因此有一端固定、另一端支承的梁,其跨度为,抗弯刚度为常数,弹簧系数为,承受分布荷载作用,见题图。试用位移变分方程(或最小势能原理),导出该梁以挠度形式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题图4-8解:用位移变分方程推导(1)对上式左端运用分部积分得代入式(1),经整理后得(2)由于变分的任意性,上述式子成立的条件为(3)(4)(5)4式(3)就是以挠度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下面讨论边界条件,由于梁的左端为固定端,因此有(6)梁的右端为弹性支承,则有(7)注意到式(4)能满足,而欲使式(5)成立,必须满足(8)式(6)和式(8)即为题意所求的边界条件。5.由于最小势能原理与位移变分方程式等价的,所以,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也能得到所求的表达式(略)。第五章习题答案矩形薄板具有固定边,简支边及自由边和,角点处有链杆支撑,板边所受荷载如题图5-1所示。试将各板边的边界条件用挠度表示。题图5-1解:1。各边界条件如下:(1)(2)或(3)或用挠度表示为,(4)或用挠度表示为,(5)矩形薄板的和边为简支边,和边是自由边,在点有一个向上位移,且由链杆拉住,如题图5-2所示。试证能满足一切条件(其中,为待定常数),并求出挠度表达式、弯矩和反力。题图5-2解:1.挠曲面方程为:。边界条件为边边边边2.将挠度表达式代入后,可知满足以上各式。由角的位移条件确定,从而求出挠度,内力和反力:3.分析:给定的角点的位移沿轴反向,故为负值。四个角点反力的数值虽然相同,但、的方向向上,,则向下,这些反力由外界支承施加于板。题图5-3所示矩形板在点受集中力作用,和两边简支,和两边自由,试求挠度、内力和反力。提示:,为任意常数。题图5-3解:能满足以上方程和条件。有角点的补充条件可确定,进而可求出挠度、内力和反力:,,,的方向向上,、则向下(沿轴正方向)有一块边长分别为和的四边简支矩形薄板,坐标系如题图5-4所示,受板面荷载作用,试证能满足一切条件,并求出挠度、弯矩和反力。题图5-4解:不难验证能满足所有简支边的边界条件,由挠曲面方程式可确定,从而求出挠度、弯矩和反力。,有一矩形薄板的与边是简支边,其上作用有均布弯矩,和边为自由边,其上作用有均布弯矩,若设能满足一切条件,试求出挠度、弯矩和反力。板面无横向荷载作用,坐标取题图5-5。题图5-5解:将代入挠曲面方程,得,弯矩、反力的表达式为,由边界条件确定常数,从而求得挠度和内力:能满足。所以,能满足一切条件,,其余内力和反力为零。有一四边简支矩形板,板面荷载如题图5-6所示,求该薄板的挠度。题图5-6解:采用纳维解法,挠度表达式为荷载表达式为由式求出:式中,题图5-7所示的矩形薄板,周边简支,板面无垂直均布荷载作用,只在的板边受均布弯矩作用,求板的挠度。题图5-7解:1。采用李维解法。因为板面荷载为零,故式右端积分为零,即特解为零,再考虑变形的对称性,板内挠度应是的偶函数,所以,,则挠度表达式为的边界条件确定系数,:等式两端同乘以,对积分,且注意到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得半径为的固定边圆形薄板,板面荷载为,如题图5-8.求其挠度和内力。题图5-8解:1.板中无孔,满足挠曲面微分方程的挠度可取为(1)式中,特解设为,代入挠曲面方程后,得(2)2.由边界条件求得常数,进而求出挠度和内力:(3)(4)(5)(1)取半径为的板中部分圆板的平衡()也可求得:(2)若固定边圆板受荷载作用(题图5-9a),该荷载可分解成题图5-9b和题图5-9c所示两种荷载。题图5-9b的解答很容易得到,题图5-9c状态下的解答则可将代换本题的式(4)、式(5)中的而求得。题图5-9b和题图5-9c状态下的解答叠加起来便可求得题图5-9a状态下的解答,不难证明,题图5-9a情况下的挠度为题图5-9有一半径为的固支圆板,板中心受集中力作用,见题图5-10a,求其挠度和内力。题图5-10解:1.这是轴对称弯曲问题,板面无均布载荷,故特解为零,则其挠度表达式为(1)板中心无孔,挠度应是有限值,应为零。该板的边界条件为(2)(3)取半径为的部分圆板的静力平衡条件,得(4)2.由式(2)、式(3)、式(4)求得常数,进而求出挠度和内力:(5)(6)3.分析:题图5-10b所示固支圆板,当版中心链杆支座发生沉陷时,可以用本题的式(5)求解(其中第三项在板中心为零)(7)将代入式(5)、式(6),求得题图5-10b情况时的挠度和内力为(8)(9)有一半径为的简支圆板,板面无荷载,但在周边受均布弯矩作用,见题图5-11所示。求圆板的挠度和内力。题图5-11解:1.因板面无荷载,板中心无孔,故特解和常数,取为零。挠度、转角、内力表达式如下:(1)(2)(3)边界条件为:(4)(5),后代回式(1)、式(2)、式(3),得第六章习题答案在拉伸试验中,伸长率为,截面收缩率为,其中和为试件的初始横截面面积和初始长度,试证当材料体积不变时有如下关系:证明:将和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则有为了使幂强化应力-应变曲线在时能满足虎克定律,建议采用以下应力-应变关系:(1)为保证及在处连续,试确定、值。(2)如将该曲线表示成形式,试给出的表达式。解:(1)由在处连续,有(a)由在处连续,有(b)(a)、(b)两式相除,有(c)由(a)式,有(d)(2)取形式时,当:即当:应力相等,有解出得,(代入值)(代入值)已知简单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1所示,并表示如下:问当采用刚塑性模型是,应力-应变曲线应如何表示?图6-1解:刚塑性模型不考虑弹性阶段应变,因此刚塑性应力应变曲线即为曲线,这不难由原式推得而在强化阶段,,因为这时将都移到等式左边,整理之即得答案。其中已知简单拉伸时的曲线由(6.1)式给出,考虑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在弹性阶段,为材料弹性时的泊松比,但进入塑性阶段后值开始增大最后趋向于。试给出的变化规律。解:按题设在简单拉伸时总有(a)左边为体积变形,不论材料屈服与否,它要按弹性规律变化,即有(b)比较(a),(b)两式,得将表达式代入,即可得。如图所示等截面直杆,截面积为,且。在处作用一个逐渐增加的力。该杆材料为线性强化弹塑性,拉伸和压缩时性能相同。求左端反力和力的关系。解:(1)弹性阶段基本方程:平衡方程(a)几何方程(b)本构方程(c)联立求出显然,,段先屈服,取,得,当时,值如上述表达式。(2)弹塑性阶段(a段塑性,b段弹性)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仍为(a)、(b)式。本构方程:且设将本构方程代入几何方程:即两侧同乘面积,并利用平衡方程(a),得解出令,则得(e)本阶段结束时,由几何方程且利用平衡方程(f)当时,为(e)式。(3)塑性阶段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同上。本构方程(g)与(2)弹塑性阶段同样步骤:可得如图所示等截面直杆,截面积为,且。在处作用一个逐渐增加的力。该杆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拉伸和压缩时性能相同。按加载过程分析结构所处不同状态,并求力作用截面的位移与的关系。解:基本方程为平衡方程(a)几何方程(b)本构方程(1)弹性阶段由前题知,因,故。截面位移本阶段终止时,(2)弹塑性阶段()此时,截面位移由段变形控制:且本阶段终止时,(3)塑性阶段()无限位移(为不定值)。(4)图线斜率比较:段:段:如图所示三杆桁架,若,杆件截面积均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加载时保持并从零开始增加,求三杆内力随的变化规律.解:基本方程为(a)几何方程:(b)协调关系:本构方程:(c)(1)弹性阶段()利用(a)、(b)及(c)第一式,联立求解得即可看出结构弹性极限:令有(2)弹塑性阶段()取,结构成为静定,由平衡方程解得若取,即此时即当时,内力为上列值,当时,杆1和杆2已进入塑性阶段,当时,两杆为无线变形,结构已成为机构。故,此结构。如图所示三杆桁架,理想弹塑性材料,杆件截面面积均为,求下述两种加载路径的节点位移和杆件应变:(1)先加竖向力,使结构刚到达塑性极限状态,保持不变,开始加力,使桁架再次达到塑性极限状态。(2)先加水平力,使结构刚到达塑性极限状态,保持久不变,开始加力,使桁架再次达到塑性极限状态。解:此结构的基本方程为(a)几何方程:(b)且有:本构方程:(c)将基本方程用其相应的增量表示为几何方程:且有:本构方程:(1)加载路径见(1)教材(2)加载路径见(2)第一阶段:先加,由基本方程可得显然,1杆、3杆同时屈服,此时(d)第二阶段: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施加力,这是由相应改变,此时,节点位移增量为由增量形式几何方程这说明杆1、2、3均伸长,即杆3卸载。由增量形式平衡方程说明保持不变,增加时,必须减小,当取,,即杆2进入拉伸屈服,此时,将各项增量与(d)式相应初始值叠加,有:(e)第三阶段:保持不变,继续增加力,此时,即与第二阶段相似,必须减少。当,即时,结构达到极限状态。这时:将各增量与(e)式相应初始值叠加,有(f)第七章习题答案设为应力偏量,试证明用应力偏量表示Mises屈服条件时,其形式为:证明:Mises屈服条件为故有试用应力张量不变量和表示Mises屈服条件。解:Mises屈服条件:故有试用Lode应力参数表达Mises屈服条件。解:由定义:即Mises屈服条件为将上式代入,得:即: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该物体在单向拉伸时,试用Mises和Tresca屈服条件分别判断该点是处于弹性状态还是塑性状态,如主应力方向均作相反的改变(即同值异号),则对被研究点所处状态的判断有无变化?解:(1)Mises屈服条件判断故该点处于弹性状态(2)Tresca屈服条件判断故该点处于塑性状态如果各应力均作为变号,则以上各式不变,所作判断没有变化。已知薄壁圆球,其半径为,厚度为,受内压的作用,如采用Tresca屈服条件,试求内壁开始屈服时的内压值。解:研究半球的静力平衡内球面:,外球面:由Tresca条件,内壁先开始屈服,此时7.9薄壁管受拉扭联合作用,只有正应力和切应力,试用表示Mises和Tresca和双剪应力三种屈服条件。解:(1)Mises:由,得(2)Tresca:由,得(3)双剪应力:,由此得出可以写成当时,三种屈服准则得出的值有所不同。在平面应力问题中,取,试将Mises和Tresca和双剪应力屈服条件用三个应力分量表示。引进。解:(1)Mises屈服准则引进下列量纲为一的量则上式成为(2)Tresca屈服准则记,根据的大小,将由下列值(a)屈服准则对应的为量纲化为一后得答案结果(3)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将(a)式代入上式中得到6个式子,可合并成4个关系。进一步化简为量纲化为一后即得答案结果。第八章习题答案分析:本题中是由塑性体积变形为零:且单向拉伸时,推出。单向拉伸时,有体积应变服从弹性定律,即将以上两式联等,得依次将代入。则得,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分析:在方向的主应力分别为:,则,从而求得应力偏量,再根据增量理论,得最终结果为(-1):1:0分析:设扭转剪应力,主应力为:,,代入Mises屈服条件,得。证明:将对求偏导,可得,同理可得,,,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得。分析:1)开始屈服时,代入Mises屈服准则得;2)屈服后对应的塑性应变增量为由及屈服条件的微分形式,联列可得,,代入式子得到答案结果。解:(1)单向拉伸应力状态有则(2)纯剪切应力状态,有故8.9证明:有Coulomb剪破条件所在平面为滑移面,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滑移面与所在主平面所成角为12(1)开始屈服时,代入Mises屈服条件准则得(2)屈服后对应的塑性应变增量为由(a)及屈服条讲的微分形式(b)可得(c)由(a)(c)两式,得代入式子得答案结果。第九章习题答案分析:设剪切屈服极限为,则可以依次求得弹性极限扭矩为:;塑性极限扭矩为:;设弹塑性区分界线半径为,则。计算结果为。分析:在本题中,根据公式;卸载后残余应变曲率为,,结合,。分析:根据公式,分别将代入便可求的;当时,。分析:二端封闭在处,代入Mises屈服条件,化简可得;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二端自由时,;二端约束时,。分析:由弹性力学,筒内各应力值为将这些值代入Mises屈服条件得:化简后的,在和处同时屈服,即,化简得计算结果为:。第十章习题答案分析:设为缺口处因摩擦作用而产生的剪应力。是均布压力区,在边上;是均布压力区,在边上。因为是同一条线,有,化简得,则单位长度上的极限载荷为。分析:由于形状对称、滑移线场对称,故只取右半部进行分析。分别写出边上应力分量值,列平衡方程(*)求得因为沿同一条线,由可得;在边上的点,所以,得。代入*式可得弯矩。分析:是均布压力区,在边上点:由得:;是均布压力区,在边上点:,可计算出。由于沿同一条线,故,化简后,则单位长度的极限荷载为。当时,在弹性阶段有得平均应力因此在弹性阶段有,进入塑性后有对平均应变刚进入塑性时。由上式导出。因此进入塑性后还满足。由于,得出,故实际独立变量只是与。在塑性应变增量方面,由于,而。则有,并可得出最后得到答案结果。(1)Mises屈服条件。由流动法则,现在,将得出。(2)Tresca屈服条件,在平面内求得主应力如下:(a)由于,而,即即(b)由流动法则,这要求应力点处在屈服面上,即(c)并要求,或(d)由代入(d)式,得由代入,得第十一章习题答案使用静力法和机动法求出图示超静定梁的极限载荷。解1:(1)静力法首先该超静定梁()化为静定结构()、()。分别求出其弯矩图,然后叠加,得该超静定梁的弯矩图()在极限情况下设点支反力为,则:由上二式得当值达到上述数值时,结构形成破坏机构,故为该梁的完全解。(2)机动法设破坏机构如图(),并设点挠度为,则:外力功内力功由,可得极限载荷上限为由于在作用下,,故上式所示载荷为完全解的极限载荷。解2:(1)静力法先将该超静定梁化为静定梁()、(),分别作弯矩图,叠加得该超静定梁的弯矩图()设点为坐标原点,此时弯矩方程为:在极限状态时,有令得(1)而(2)(3)联立解(1)、(2)、(3)得解得取较大的值,可得在以上值作用下,梁已形成破坏机构,故其解为完全解。(2)机动法如图(g)设在、两点形成塑性铰内力功为外力功为由虚功原理得:该解与完全解的误差为解3:(1)静力法设坐标原点在点,此时弯矩方程为:段()段()在处,为极大值,设在段,由得(1)在极限情况下,即:(2)(3)联立解(1)、(2)、(3)得取正号由于此时形成破坏机构,故值完全解。(2)机动法,如图(g)设此梁在和处形成塑性铰,则,内力功为外力功为由虚功原理得由极值条件得代入的表达式,则得的极小值由于此结果满足,故所得的值为完全解的极限载荷。试用机动法求下列图示板的极限载荷。(1)四边简支,边长为的正方形板,载荷作用在板的中点;(2)三边简支一边自由的矩形板,在自由边中点承受集中力的作用;(3)四边简支矩形板,在板上任意点()承受集中力的作用.解(a)外力功如破坏时四角可以翘起。内力功其中代入上式后,得由虚功原理得其中值由确定即由此得因此(b)外力功内力功由得而故(c)外力功内力功其中由得使用机动法求图示连续梁的极限载荷。解1:次梁为一次超静定梁,可能的破坏机构有两种,如图(b)、(c)。若塑性铰在、处形成,此时外力功内力功由得若塑性铰在、处形成,设到得距离为,此时有外力功内力功由得令得将代入的表达式比较以上两种可知该梁的极限荷载为解2:该连续梁形成破坏机构有如下三种形式:(1)形成两个塑性铰产生局部破坏有两处可能,图(b)、形成塑性铰故由得图(c)、两点形成塑性铰,此时有故由得(2)形成三个塑性铰,产生局部破坏有三种可能:图(d)在、、三点形成塑性铰,此时有由得图(e)在、、三点形成塑性铰,此时由得图(f)在、、三点形成塑性铰,此时由得(3)形成三个塑性铰,产生整体破坏,只有一种可能性,如图(g),此时由得比较上述六种情况,以(g)的情况为最小,而且此载荷满足的塑性弯矩条件。故破坏载荷为解3:该梁的可能破坏结构与第一题完全相同若塑性铰在、处形成若塑性铰在、处形成比较可知梁的极限载荷为解4:此梁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当形成两个塑性铰时,梁即成为破坏机构,其破坏形式有(b)(c)(d)三种可能。按图(b)形式破坏时由得按图(c)形式破坏时,同上得按图(d)形式破坏时由得比较得试求图示刚架的极限载荷.解(a)设如图在四点形成塑性铰,由得得且此值满足,条件所以解2:如图设在四点形成塑性铰,由点到点的距离待定。由得化简得令得故解3:如图设在等处形成塑性铰。外力功内力功由得故简支圆板半径为,受半径为轴对称均布载荷作用,试求其极限载荷.解:圆板的平衡方程为当,对应于条件的点,当时,,对应于条件的B点,圆板从0到对应图上的线,即,故平衡方程可写为在处,存在如下平衡关系:即平衡方程为积分上式得由处,,所以因此有在处即故此时区域的平衡方程为积分上式得在处连续条件,可得如因此有当时,如得此式即为所求的极限载荷。对图所示的连续梁,利用上限定理求极限载荷q.题图解1)对破损机构(a)可得由,得代入上式,得(a)2)对破损机构(b)由,得,代入上式得,(b)当(a)式和(b)式相等时,,故有图示宽度b不变,高度h线性变化的矩形截面梁,简支座截面高为,固定端处截面高为。集中力据简支端距离为,对两种情况用上限方法求塑性极限载荷P值。题图解由于各截面的值不同,因此除集中力作用点能形成铰外,另一铰距点距离为,而不一定总在固定端,如图所示。由外力功率,内力功率,得令,得(a)上式中是定值,调整使最小,由,得(b)1)当时,即,代入(b)式,得。因为,而现在,故最小值的只能取在固定端处,将代入(a)式,得2)当时,即,代入(b)式,得。因为,这表明铰不在固定端,将代入(a)式,得11.10用上限和下限方法求图示刚架的极限载荷P。解1)上限法:图示破损机构(a),(b),(c),(d)都是分别由一个外载荷引起的。机构(a),点8,10,11成铰(a)机构(b),点4,5,6成铰(b)机构(c),点1,4,6,9,11,12成铰(c)机构(d),只上层刚架倾斜,点3,8,11,12成铰(d)对比之下,方案(c)对应的值最小,为要进一步减小值应减小内力功率,而增加外力功率所相应的速度项。在图示机构(e)中,,与机构(c)时一样,但较小,点1,6,9,10转角为,而点4,10,12转角为,由此得出(e)这比机构(c)有了进一步改进,是否最小的上限值还可用下限法作进一步检验。3)下限法:从机构(e)出发,规定杆内表层受拉时弯矩为正,这时有,,,,,,,,未知的弯矩是。可列出平衡方程来求出这些未知弯矩。由结点的平衡,得,得由机构(b),得平衡方程得由机构(c)得平衡方程得由机构(a),得平衡方程得最后由结点的平衡,得得由于所有的,故所得的又是极限载荷的下限,因此是极限载荷值。用静力法(即下限法)求图示刚架的极限载荷P,要求把问题归结为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并用单纯形法求解。题图解该钢架为二次超静定结构,可以列出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选用两种破损机构作为虚位移,可由虚功原理求得两个平衡方程为(a)引进量纲为一的量,则上式可表示成(b)这些截面的弯矩绝对值不允许超过,故有(c)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提法为:求,使取极小值。并满足下列约束条件:现在要把满足方程(b),(c)及使取最大值的问题化成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这时可作下列变换:(1)令(2)令,把求最大变成求最小。(3)增加变量,使不等式约束变成等式约束。(4)在方程(b)中消去成为一个等式约束。这样问题就变成如下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求,使最小。满足:下面我们采用单纯形法求解,用列表方式进行。表中的值方程的系数,最后一行是的系数。初始基本可行解:取,基本变量为。由于满足,故是基本可行解,对应的。接着要进行换基,从最后一行看有哪些的系数是负的,现在只有一个系数负的。因此要进基,然后看这一列的系数,以这些系数为分母,右边的系数为分子,第一行为,第四行为,其余的行分母为零不考虑,的值为最小,故取出基,对第3列进行消去法,变成1,0,0,0,0,0形式,结果如下表:这时的解为。已经比初始基本解有了进步,但最后一行系数还有负的,故尚需换基,现在要进基,由于第三行为,第四行为,因此要出基,将第二行消成0,0,1,0,0,0形式如下表所示:这时对应的解为,由于最后一行系数都是正的,表示已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将结果恢复到原问题则有这表示点1,2,4成铰,对应的破损机构如图所示。由于求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已有成熟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利用,因此可以对复杂刚架用静力法求极限载荷问题,使用单纯形法求解。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环,受力如图所示,假设环截面的屈服条件为,这里,分别表示纯弯时的极限弯矩及纯拉时的极限拉力,试用静力法求极限载荷P,给定参数如下:,试给出随的变化规律。题图解由于对称性,只取四分之一环,如图所示。对点1取矩得(a)由于只受集中力作用,只能是截面1,2进入屈服,代入屈服条件,得(b)代入式(a),得(c)解出(d)将等代入,可简化为(e)使用上式时有如下限制,由(b)式,(f)由于,故,因此屈服条件要求即(g)对不同的值代入(e)式,可得下列结果。020当后,,这就违反了(g)式,故(e)式只适用于情况。对于较大的值,图示的弯矩符号都要改号,方程(a)变为(h)类似的可导出与的关系为(i)对不同的值,可求得值如下120当时,,违反式(g),故(i)式适用于范围。对时,,点2处已拉伸屈服,即使点1处未屈服,整个环也已破损,故这是都对应于。
本文档为【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ce
我是一线教师,教学生涯也有数十年 教学经验丰厚,原创文档也有很多 想和大家分享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89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05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