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及答案

湖南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湖南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及答案高二生物第一卷(选择题共55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为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其发生场所为内环境的是()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D.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答案】B【解析】【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血浆,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组织液(组织间隙液),大多数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生活环境为淋巴。【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氧气血红蛋白...

湖南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及答案
高二生物第一卷(选择题共55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为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其发生场所为内环境的是()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D.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答案】B【解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血浆,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组织液(组织间隙液),大多数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生活环境为淋巴。【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氧气血红蛋白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2.下列成语和人的神经活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出口成章”需要大脑皮层中的S区参与B.“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C.“踉踉跄跄”主要是小脑调节异常D.“气喘吁吁”主要与下丘脑调节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出口成章”形容口才好,大脑皮层中的S区是控制讲话的区域,故二者有关,A正确;B、“望梅止渴”形容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C、“踉踉跄跄”是指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而平衡中枢在小脑,主要与小脑调节异常有关,C正确;D、“气喘吁吁”与呼吸中枢的调节有关,呼吸中枢在脑干,与下丘脑无关,D错误。故选D。3.关于神经系统和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平衡等的调节中枢B.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只位于大脑皮层C.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人有意识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体温、血糖、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A正确;B、脊髓和大脑皮层中分别有调节运动的低级和高级中枢,B错误;C、人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等,C正确;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但是成人可以有意识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故选B。4.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由结构①③组成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②与④结合后③的膜电位不一定呈外负内正【答案】A【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题图分析,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神经递质;③为突触后膜;④为受体。【详解】A、①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后膜,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A错误;B、②为神经递质,其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B正确;C、②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被快速清除,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C正确;D、②神经递质与④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改变,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③的膜电位不一定呈现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A。5.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科学家进入南极后,身体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C.人寒冷时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效应器为骨骼肌,而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垂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人体正常体温为37℃左右;水平衡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会有抗利尿激素参与,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详解】A、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正确;B、科学家进入南极后,因外界温度较低,散热量大,要维持体温稳定,需要增加产热,身体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其兴奋性增强,B错误;C、人寒冷时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骨骼肌,而神经中枢为下丘脑,不包括大脑皮层和垂体,C错误;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促进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A。6.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低温时,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维持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但由于低温时散热量大,故产热量也多,低温时出汗少,尿量多。【详解】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散热量增多,通过调节增加产热,故耗氧量增加;同时汗液蒸发减少,使尿量增加,因此抗利尿激素减少;由于体温保持不变,故酶活性不变,B正确。故选B。7.以牛蛙为材料进行脊髓反射实验时,常先以探针破坏牛蛙高位脊髓,这是为了A.破坏感受器B.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C.破坏反射中枢D.破坏传入神经【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实验是探究脊髓反射,故先以探针破坏牛蛙高位脊髓,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低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的量增多,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2、体内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无法排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肺部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的量增多,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随尿液排出的水增加,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点睛】9.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影响,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A.若B点对应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AB段对应同一枝条侧芽的生长素浓度B.若B点对应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BC段对应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则AB段对应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根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则D点以下对应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示曲线表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低于C点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于C点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而C点处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B点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A、由于顶端优势,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必定高于顶芽,而且是抑制作用,则C点以后对应同一枝条侧芽的生长素浓度,A错误;B、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的浓度,且促进作用小于背光侧,所以向光侧的浓度在AB之间,B错误;C、把植株水平放置,生长素的分布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AB段对应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C正确;D、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很敏感,此时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而远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低,长得快,因此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组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处理时只能用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扦插条基部的方式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地生根【答案】C【解析】【分析】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探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A正确;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大致确定的最适浓度,B正确;C、处理时可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C错误;D、幼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D正确。故选C。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桃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以获得无子果实【答案】D【解析】【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B、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茎的伸长,B错误;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应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错误;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D正确。故选D。12.新冠病毒(COVID-19)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胞吞B.新冠病毒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详解】A、新冠病毒为大分子颗粒,进入宿主细胞的运输方式为胞吞,A正确;B、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D正确。故选C。13.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免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家免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详解】A、小鼠B细胞没有进入到家兔的细胞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A错误;B、注射的是小鼠B细胞,所以材料中能得出的是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C正确;D、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B.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以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其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杀死机体内的乙肝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第三道防线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3、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特异性免疫产生专门抗击病原体的蛋白质称为抗体。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详解】A、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A错误;B、抗毒素相当于抗体,所以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与肉毒杆菌毒素结合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B错误;C、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C正确;D、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D错误。故选C。15.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答案】B【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详解】A、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收即被灭活,A错误;B、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而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C错误;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故选B。16.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毒蚊幼虫的关系是()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答案】C【分析】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详解】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属于捕食关系;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属于寄生关系。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17.下列演替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C.草甸上进行的演替D.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答案】A【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岩属于初生裸地,后来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CD、火灾过后的草原、草甸上进行的演替以及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演替条件均有初始的土壤条件,也有保留的植物材料,故属于次生演替,BCD正确。故选A。18.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②⑥⑦B.②③⑥C.①⑤⑦D.②⑤【答案】A【解析】【分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的生物,植物可以是消费者,动物可以是分解者。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详解】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②正确;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③错误;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④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均为异养型生物,⑤错误;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乳酸菌属于分解者,⑥正确;动物为异养型生物,除了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为分解者外,其余为消费者,⑦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19.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虫卵、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其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调查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对弃耕前进行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2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了一条食物链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答案】C【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杂草长满了古道,废弃的城市植物郁郁葱葱,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但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因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错误;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泥巴中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其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1.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就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B.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或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答案】BCD【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B、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B正确;C、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D、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破坏的程度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BCD。22.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t2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该鱼生活的环境中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C.t1时刻种群的数量为K/2D.在t1~t2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A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种群的数量为K/2。【详解】A、t0~t2间,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A正确;B、由于该种群的增长属于“S”型曲线,则该鱼生活的环境中食物和空间一定,且存在天敌,B错误;C、“S”型曲线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即图中的t1时刻种群的数量为K/2,C正确;D、t1~t2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ACD。2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向右偏转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答案】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c点,b、d、e都能先后检测到电位变化。【详解】A、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故电流表①指针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电表②先向右偏转,再向左偏转,A错误;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而不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是抑制性递质,B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D、b、c、d在同一神经元上,刺激c点,b、d点有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D正确。故选CD。24.如图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患病程度与抗体浓度密切相关B.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反应快、免疫强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所以切除人体的胸腺,会影响抗体的浓度D.在二次免疫中,主要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从而使抗体浓度升高【答案】ABCD【解析】【分析】1、在初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在再次免疫中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2、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详解】A、由图可知,随抗体浓度的升高,患病程度降低,故患病程度与抗体浓度密切相关,A正确;B、由分析可知,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产生抗体多,免疫强,B正确;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但需要T细胞的呈递及淋巴因子的刺激,故切除人体的胸腺,也会影响抗体的浓度,C正确;D、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使抗体浓度升高,D正确。故选ABCD。25.下列叙述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不一致的是()A.酿制啤酒时,人工处理大麦种子促进淀粉水解——细胞分裂素B.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提高棉花产量——生长激素C.移栽番茄的根系比非移栽番茄的根系发达——脱落酸D.秋天成熟的柑橘掉落下来——脱落酸【答案】AB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详解】A、利用赤霉素促进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可以酿酒,A错误;B、棉花摘心是去除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与生长素有关,B错误;C、移栽番茄的根系破坏了主根,解除了顶端优势,因此比非移栽番茄的根系发达,与生长素有关,C错误;D、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D正确;故选ABC。【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再结合所需知识准确判断各项.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四个小题,共45分)26.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图中A、B、C代表细胞或结构,1、2、3、4代表体液,请据图回答:(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填名称)(2)组成内环境的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是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一般情况下,三者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1中有_____,1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3)组织细胞所需的气体通过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血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需要通过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_____(填序号)的O2浓度最低;(4)若图示代表肝脏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5)养生,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_____的调节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_____的必要条件。【答案】(1).组织液和血浆(2).(3).较多的蛋白质(4).无机盐和蛋白质(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6).6(7).2(8).增加(9).神经-体液-免疫(10).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1是血浆,2是细胞内液,3是组织液,4是淋巴,A是红细胞,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1)由图可知,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2)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为单向循环,关系如图: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到达各种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所需的氧气需要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血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膜(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即6层磷脂双分子层。氧气在细胞内被消耗,故2(细胞内液)的氧气浓度最低。(4)若图示代表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胰岛A细胞中的胰高血糖素将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增加。(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要科学养生。【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7.当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1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⑤的名称是_____,物质A是_____,物质B是_____。(2)在图1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填代号)。该免疫方式为_____。(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的原因是_____,其特点是_____。【答案】(1).浆细胞(2).淋巴因子(3).抗体(4).⑤(5).体液免疫(6).神经—体液调节(7).当被蛇咬伤后,能使机体能产生二次免疫(8).二次免疫应答快而强,且产生抗体的数量多【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分析图1: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细胞②是T细胞、细胞③是B细胞、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详解】(1)α-银环蛇毒(抗原)会引起人体体液免疫的发生,最终形成抗体消灭抗原,故物质B为抗体,细胞⑤能产生物质B(抗体),故细胞⑤为浆细胞,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故细胞③是B细胞,物质A能促进细胞③(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则物质A为淋巴因子。(2)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细胞②是T细胞、细胞③是B细胞、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只有⑤浆细胞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抗原)。该免疫有B细胞、浆细胞和抗体等参与,其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感觉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激素)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先进行预防接种,让机体产生相关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被蛇咬伤后,能使机体能产生二次免疫。当被蛇咬伤后,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和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清除蛇毒。因此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应答快而强,且产生抗体的数量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需要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根据题图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28.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①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血糖浓度,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甲和乙两组。②甲注射适量的_____,乙作为对照组注射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③若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作用。(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A组用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B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用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2;A组注射_____,B组注射_____,C组注射_____,一定时间后若_____(填组别)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而_____(填组别)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答案】(1).生理盐水配制的X溶液(2).等量生理盐水(3).甲组血糖浓度下降,乙组血糖浓度不变(4).患糖尿病(5).一定量的X溶液(6).生理盐水(7).生理盐水(8).AC(9).B【解析】【分析】对照实验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据此设计实验。【详解】(1)实验目的是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那么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X,因变量是血糖的变化。思路是建立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测得两组小鼠血糖浓度,在分别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和等量的X,一段时间之后测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血糖下降,则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X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即甲组为实验组,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X溶液,乙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当甲组血糖浓度下降,乙组血糖浓度不变时,则证明X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该实验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设计的实验:选患糖尿病的小鼠作为实验组,再用患糖尿病的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X溶液,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测定1、2两组及实验组的小鼠的血糖浓度,假如实验组和对照组2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1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即A组作为实验组,B组作为对照组1,C组作为对照组2。29.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理启动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三线”划定生态搬迁等一系列攻坚战和持久战,探索出了“全域治理,系统修复,综合整治,绿色发展,全民参与”的洱海保护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了洱海保护治理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此回答下列问题:(1)洱海保护治理前应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_____并列下名录,再调查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_____,为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供依据。(2)分析洱海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通常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通常较少。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在洱海生态治理过程对洱海周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多个自然湿地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___保护;湿地中每利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的结果。(4)在洱海周边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地来恢复生态环境,从洱海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_____________。(5)为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在洱海内适量投放不同食性鱼类,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种组成(2).种群密度(3).能量流动逐渐递级,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4).就地保护(5).共同进化(6).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7).鱼类作为消费者分解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1))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列下名录,再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2)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4)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研究表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一个重要因素,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鱼类作为消费者能分解利用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文档为【湖南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调研检测生物试卷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guomeng2014
高中数学教师
格式:doc
大小:4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2-28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