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

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

举报
开通vip

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生物制品分批规程生物制品分装规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钩端螺旋体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造及检定规程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病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治疗用布氏菌病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短棒...

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
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生物制品分批规程生物制品分装规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钩端螺旋体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造及检定规程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病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治疗用布氏菌病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短棒状杆菌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森林脑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麻疹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格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黄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蛇毒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炭疽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原料血浆采集(单采知浆术)规程人胎盘血白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人血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组织胺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浓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基因工程α2a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旧结核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制造及检定规程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BCG-PPD)制造及检定规程布氏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锡克试验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生物制品化学规定规程伤寒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伤寒、副伤寒甲二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生物制品包装规程生物制品储存、运输规程生物制品生产用马匹检疫及管理规程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人二倍体细胞建株、检定及制备疫苗规程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1 生物制品种类根据所采用的材料、制法或用途不同,分类如下:1.1 菌苗指由有关细菌、螺旋体制成。1.2 噬菌体指由特定宿主菌的噬菌体制成。1.3 疫苗指由有关立克次体、病毒制成。1.4 抗血清与抗毒素指经特定抗原免疫动物后,采血分离血浆或血清制成。1.5 类毒素指由有关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脱毒使之类毒化后制成。1.6 混合制剂1.7 血液制品指由人的血液分离提取制成。1.8 细胞因子1.9 诊断制品1.10 其他2 各种生物制品定名原则2.1 基本名称基本名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列出病名(如麻疹、伤寒等),或菌名、病毒名(如大肠艾希氏菌、乙型肝炎病毒等),或人名(如卡介、锡克等),或材料来源(如人血、人胎盘血等)。第二部分列出制品种类(如菌苗、疫苗、诊断血清等)。举例:伤寒菌苗诊断用伤寒、副伤寒、变形菌OX19、OX2、OXK菌液人胎盘血白蛋白锡克试验毒素2.2为进一步阐明制品的性质,必要时在基本名称前或中或后加以适当的形容词。如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2.2.1 制造方法一般不要标明。如地鼠肾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可省略“地鼠肾细胞”等字样,但:(1)由于制品制造方法上改变,为区别过去习用名称或两种制造方法同时存在,则应在基本名称前标明。举例: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2)剂型为液体者,液体二字不要标明,其他剂型则应标明。举例:钩端螺旋体菌苗冻干麻疹活疫苗2.2.2菌苗、疫苗分“灭活”及“活”的两种。灭活菌苗、灭活疫苗之“灭活”两字均不要标明。活菌苗、活疫苗除习用的如卡介苗外,其他则应标明。若两种制品同时存在,则应标明“灭活”及“活”字样。举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2.2.3 用法与用途(1)一般用法均不要标明,但作特定途径使用者则应标明。举例: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菌苗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2)预防制品均不要在基本名称前标明预防用,其他用途者则应标明。举例:治疗用布氏菌病菌苗(3)预防人、畜共患疾病的同型制品,为区别于兽用者,可标明人用。举例: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菌苗(4)诊断用品有用于体内、体外两类。用于体内者如旧结核菌素、锡克试验毒素,不加诊断用字样。用于体外者,可加诊断或诊断用字样,并根据制品的诊断目的(如抗鼠疫菌噬菌体)、剂型(如冻干、诊断用血球)、种类(如抗原、诊断血清)等定名。2.2.4 多联多价制品(1)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于制品种类前加“×联”字样。举例: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2)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之不同群、型别者,于制品名称前加“多价”字样,并加括号注明每个群、型别名称。举例:冻干多价精制气性坏疽(威氏、HYPERLINK\l"m0-0"\o"书籍相关:水肿"\t"_blank"水肿、脓毒、溶组织)抗毒素2.2.5 混合制剂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不同类制品者,于列举各制品名称后加“混合制剂”字样。举例: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候、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3 其他不属于菌苗、疫苗、抗毒素、类毒素等者,可参照上述方法定名。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1 总则1.1 本规程所称之菌、毒种系指直接用于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以下简称菌、毒种。菌、毒种按《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第二条分类。菌、毒种的管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下简称检定所)负责。1.2 各生产单位按规程生产或检定生物制品所用之菌、毒种由检定所或卫生部委托的单位保存、检定及分发。各生产单位自行分离或收集的菌、毒种,凡拟用于生产或检定者,均须经检定所审查认可。新生物制品所用的菌、毒种按卫生部《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办理。1.3 生物制品生产应采用种子批系统。原始种子库应验明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历史、来源和生物学特性。从原始种子库传出、扩增后冻干保存的为生产用种子库。生产用种子批的生物学特征应与原始种子批一致。每批生产用种子批均应按规程要求保管、检定和使用。1.4 各生产单位应指定专业部门对本单位的菌、毒种施行统一管理,每年向单位领导书面报告管理情况,并抄报检定所。1.5 凡增加、减少或变更生产及检定用菌、毒种须经检定所审查认可。2 菌、毒种登记程序2.1 菌、毒种由检定所统一进行国家菌、毒种编号,各单位不得更改。各生产单位自行分离、收集的菌、毒种,凡正式用于生产和检定者,经检定所审查同意后给予正式国家编号。2.2 保管菌、毒种应有严格的登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立详细的总帐及分类帐。收到菌、毒种后应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学名、株名、历史、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冻干日期、数量。在保管过程中,凡传代、冻干及分发,均应及时登记,并定期核对库存数量。2.3 收到菌、毒种后一般应于3个月内进行检定。用培养基保存的菌种应及时检定。3 菌、毒种的检定3.1 生产用菌、毒种应按各项制品规程要求定期进行检定。3.2 所有菌、毒种检定结果应及时记入菌、毒种检定专用记录内。3.3 不同属或同属菌、毒种的强毒及弱毒株不得同时在同一或未经严格消毒的无菌室内操作。一、二类菌、毒种及芽胞菌、真菌必须在严格隔离的专用实验室及动物室内操作,并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活菌、活毒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活菌、活毒操作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3.4 三、四类菌、毒种的操作应按各项制品规程的规定在专用或适当的实验室内进行。3.5 各单位的质量检定部门应定期了解本单位的菌、毒种保管、检定及使用情况,必要时进行抽查,或会同制造部门进行检查。4 菌、毒种的保存4.1 菌、毒种经检定后,应根据其特性选用适当方法及时保存。最好冻干,低温保存。4.2 不能冻干保存的菌、毒种,应保存2份或保存于2种培养基,一份供定期移种或传代用,另一份供经常移种或传代用。用培养基保存的菌种管应用石蜡密封或熔封。4.3 保存的菌、毒种传代或冻干均应填写专用记录。4.4 菌种管上应有牢固的标签,标明菌、毒种编号、批号(或代次)、日期。5 菌、毒种的销毁5.1 销毁无保存价值的一、二类菌、毒种须经单位领导批准,销毁三四类菌、毒种须经科室主任批准,并在帐上注销,写明销毁原因。5.2 保存的菌、毒种传代、移种后,销毁原菌、毒种之前,应仔细检查新旧菌、毒种的标签是否正确。6 菌、毒种的交换6.1 菌、毒种最好冻干、真空封口发出,如不可能,毒种亦可以组织块的形式保存于50%甘油内发出,菌种亦可用培养基保存发出,但管口必须严封。6.2 各生产单位或其他机构之间相互索取的菌、毒种,凡直接用于生产及检定者,均须经检定所审查认可。7 菌、毒种的索取与分发7.1 索取或邮寄菌、毒种必须按《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卫生部、邮电部、交通部、铁道部颁布的有关菌、毒种邮寄与包装规定的要求办理。7.2 分发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应附上详细的历史记录及各项检定结果。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1 标准品的种类和定义国家标准品分三类:1.1 国家标准品系指用国际标准品标定的,用于衡量某一制品效价或毒性的特定物质,其生物活性以国际单位表示。1.2 国家参考品系指用国际参考品标定的,用途与国家标准品相似的特定物质,一般不定国际单位。1.3 国家参考试剂系指用国际参考试剂标定的,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诊断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2 制备、标定、供应单位2.1 国家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下称检定所)负责制备(或委托其他单位制备)、检定、初步标定、组织协作标定及供应。2.2 国际标准品、参考品及参考试剂由检定所向WHO联系索取、保管和使用。3 新国家标准品的建立3.1 原料选择3.1.1 原料应具有高度稳定性和适合检测或试验要求的特异性,不应含有干扰使用目的的杂质。3.1.2 尽可能使标准品在性质上与供试品相对一致。3.1.3 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原料,以满足多年使用的需要。3.2 初步标定选好原料后,根据各种标准品的不同要求,用适宜的保护缓冲液稀释,然后用国际标准品进行初步标化,大体确定其效价单位数。3.3 标准品的分装,冻干和熔封3.3.1 将上述初步标定的标准品精确分装,精确度应在±1%以内。3.3.2 需要干燥保存者分装后立即进行冻干和熔封。3.3.3 整个分装、冻干和熔封过程,必须密切注意各安瓿间效价和稳定性的一致性。3.4 正式标定3.4.1 标准品应进行效价测定,特异活性稳定性试验,无菌试验。冻干标准品还应进行水分测定和真空度检查。3.4.2 效价协作标定由检定所负责,以国际同类标准品为依据,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对国家标准品的效价进行协作标定,标定结果必须经统计学处理,然后由检定所负责写出建立国家标准品的全面技术总结,提交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审查。4 标准品的审定4.1 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常委会组织有关委员和专家对检定所提交的新标准品(包括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和参考试剂)的建立进行全面的技术审查,最后报卫生部审批。4.2 已建立的国家标准品在制备新的批号时应报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及卫生部备案。5 保存与效期应依据各标准品的性质具体确定。生物制品分批规程1 生物制品之成品均应按照本规程分批。有专门规定者除外。2 生物制品之批号由生产部门编制,质量检定部门审定。3 生物制品之批号的编码原则为年-月-流水号。4 生物制品之某一批号,其所含内容必须完全一致,即同一批的任何一瓶制品之来源与质量必须与其他任何一瓶完全相同,于抽检若干瓶数后,能对整批制品作出评定(单人或少数人份血液、血浆制备的制品除外)。5 制品分装前最后一道工序为稀释、混合、吸附、混合后过滤或稀释后过滤时,应在此时编写制品之批号。如在上述工序之后,该批制品必须分做若干大瓶时,应于每瓶记载之批号后,加上亚批号。非同日或同次稀释、混合、吸附、过滤的制品不得做为一批。混匀或稀释后的制品如用两个以上滤器过滤时,应按滤器划分为不同批(或亚批)号,同一制品分次过滤时,亦应按次数划分为不同批(或亚批)号。用大罐稀释后直接分装的制品,每罐为一个批号,并按分装机分为亚批号。同一批制品如用不同冻干机进行冻干,或分为数次冻干时应按冻干机或冻干次数划分为亚批号。在分装过程中更换注射器后应另编亚批号。6 制品于分批后,每批所用器械及用具非经洗净灭菌后,不得用于另一批制品。7 同一制品的批号不得重复。8 凡经检定合格的成品,每批应保留足够二次检定用的数量。生物制品分装规程1 质量检定部门认可经质量检定部门认可,符合质量标准的半成品方可进行分装(有专门规定者除外)。2 分装容器及用具2.1 分装制品的玻璃容器,应一律为硬质中性玻璃制成,其检查方法及标准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玻璃容器至少经高压蒸汽120℃灭菌1小时,或干热180℃灭菌2小时,或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其他灭菌方式处理,不得有玻璃碎片掉下和碱性物质析出。2.2 凡接触制品的分装容器及用具必须单独刷洗。血清类制品、血液制品、卡介苗、结核菌素等分装用具应专用,未经严格处理,不得用于其他制品。3 分装车间3.1 分装应在100级洁净环境中进行。分装车间建筑须坚固,不易受到振动的影响。顶棚、地面、墙壁的材料及构造须不发生尘埃和便于清洁。管线应设在技术夹层内,并有防尘、防昆虫、防鼠及防污染的设施。不得设地漏。3.2 分装洁净室与其他区域应保持一定压差,并有显示压差的装置。3.3 分装车间应光线充足,但须避免光线直接射入。室内应经常保持干燥。冻干制品封品之洁净室的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3.4 分装车间内的设备、器具应力求简单,避免积藏尘埃污垢。室内应不用竹、藤、木器,以防生霉。3.5 分装车间用的清洁器具应符合洁净室的要求。4 分装人员直接参加分装的人员,每年至少健康检查一次。凡有活动性结核、急性传染性肝炎或其他有污染制品危险的HYPERLINK\o"中医书籍:传染病"\t"_blank"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患者,应禁止参加分装工作。5 关于待分装制品的规定5.1 待分装之制品,其最后一次无菌试验不可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者,应由有关部门重新抽检。5.2 标签必须完整明确,品名、批号须与分装通知单完全相符,瓶口需包扎严密,瓶塞须完整,容器无裂痕,制品之外观须符合各项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中的要求。6 分装要求6.1 分装前应加强核对,防止错批、混批。分装规格、制品颜色相同而品名不同或活菌苗、活疫苗与其他制品不得在同室同时分装。6.2 全部分装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制品尽量由原容器内直接分装(有专门规定者除外),同一容器的制品应当日分装完毕。原容器为大罐当日未能分装完者,可延至次日分装完毕。不同亚批的制品不得连续使用同一套灌注用具。6.3 制品分装应做到随分装随熔封。用瓶子分装者,须加橡皮塞并用灭菌的铝盖加封。6.4 分装活疫苗、活菌苗及其他对温度敏感的制品时,分装过程中制品应维持在25℃以下,分装后之制品应尽速采取降温措施(有专门规定者,按有关制品的要求进行)。6.5 含有吸附剂的制品或其他悬液,在分装过程中应保持均匀。6.6 分装时,可根据不同制品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除去微量沉淀。7 制品实际装量制品的实际装量应多于标签标示量,分装20ml者补加1ml,分装10ml者补加0.5ml,分装50ml者补加0.3ml,分装2ml者补加0.2ml。分装50ml者补加2ml,分装100ml者补加4ml。抗毒素除上述规定外按单位计算另补加10%或20%,保证做到每安瓿的抽出量不低于标签上所标明的数量。8 分装卡片和记录分装后之制品要按批号填写分装卡片,写明制品名称、批号、亚批号、规格、分装日期等。并应立即填写分装记录,注明分装、熔封、加塞、加铝盖等主要工序中直接操作人员的姓名。9 抽取无菌试验样品分装后制品每批或亚批(大罐分装的制品应以分装机为单位分为亚批)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规定,在分装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任意抽取样品,送质量检定部门检定。样品之瓶样、装量及分装情形须与同批内其他安瓿一致,不得选择。质量检定部门也可以到分装部门抽取样品。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供儿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之用。1 抗原要求1.1 百日咳菌苗原液应符合附录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2.4项的规定。1.2 精制白喉类毒素应符合《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4项的要求。1.3 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应符合《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4项的要求。2 制造2.1 配方每ml制剂中各种抗原成份含量如下:百日咳菌45亿~90亿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5Lf2.2 吸附剂配制,见《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5项。2.3 氢氧化铝稀释以蒸馏水按吸附后之总量将氢氧化铝原液稀释成1.0~1.5mg /ml。硫柳汞含量不超过0.01%(g /ml),氯化钠含量补足至0.85%(g /ml),高压蒸汽灭菌。2.4 吸附按计算量将精制白喉类毒素、精制破伤风类素及百日咳菌苗原液加入稀释好的吸附剂内。调节pH至5.8~7.2。2.5 分批同批吸附剂同批配合的原液同次吸附的制品为1批。如用大罐吸附时,所用抗原和吸附剂可以多批混合(精制类毒素不超过3批),每罐为1批。3 成品检定3.1 物理化学检查3.1.1 振摇后应呈均匀乳白色混悬液。不应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3.1.2pH值应为5.8~7.2。3.1.3 氯化钠含量为0.75%~0.9%(g /ml)。3.1.4 硫柳汞含量为1.0%~0.5%(mg /ml)。3.1.5 硫柳汞含量不超过0.01%(g /ml)。3.2 鉴别试验抽取样品,另枸橼酸钠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将吸附剂溶解后,离心沉淀百日咳菌体和残留的吸附剂,按《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7.6项、《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7.6项和附录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2.4.3项进行鉴别试验。3.3 无菌试验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3.4 毒性试验应符合附录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2.4.5项的规定。3.5 安全试验3.5.1 小白鼠法用体重18~20g之健康小白鼠5只,每只皮下注射检品0.5ml观察7日,不得有局部脓肿或死亡。3.5.2 豚鼠法用体得300~400g豚鼠,每批制品不少于4只,每只皮下注射2.5ml,分两侧,每侧1.25ml,应符合《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4.4项及《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4.5项要求。3.6 效力试验3.6.1 百日咳菌苗免疫力试验每3批抽1批进行,应符合附录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1.2.5项的规定。3.6.2 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的效力试验每更换1批类毒素时进行。取体重300~400g豚鼠4只,每只皮下注射0.5ml,第30天采血,将分离的血清等量混合,进行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单位测定。3.6.2.1 白喉抗毒素单位测定用Lr /300家兔皮内法,要求每ml血清达到0.25IU。3.6.2.2 破伤风抗毒素单位测定用L+/100小白鼠皮下法,要求每ml血清达到0.5IU。3.6.2.3 白喉类毒素的效力试验亦可采用攻毒法。取体重300~350g豚鼠5只以上,每只皮下注射0.5ml。第30天各皮下攻击白喉毒素200个MLD,观察7天,豚鼠死亡不得超过20%;同时另取体重240~270g豚鼠3只,各皮下注射1个MLD毒素作为对照,2只对照豚鼠应发病并于96小时内死亡,允许另1只较晚死亡或发病。3.6.2.4 亦可按WHO推荐的效力检定方法(见《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和《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4 保存与效期应保存于2~8℃。自吸附之日起效期为1年半。附录1 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本品系用百日咳第Ⅰ相菌种经培育后取菌体制成悬液,加适当杀菌剂,以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每ml含菌45亿~90亿。用于制备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1 菌种1.1 制造百日咳菌苗之菌种、检定用的Ⅰ相诊断血清、百日咳分型血清及百日咳参考菌苗,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或经同意。1.2 菌种检定1.2.1 培养特性于包-姜(Bordet-Gengou)氏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上培育,各菌株应具有典型的形态及生化特性。1.2.2 血清学特性将35~37℃培育40~48小时的菌苔,混悬于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内,使每ml含菌20亿个,与Ⅰ相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凝集效价应达到血清原效价之半。同时与单价分型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型别应与该菌种标定型别相同。1.2.3皮肤坏死试验用健康家兔或豚鼠至少2只,用培育40~48小时的菌苔混悬于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内,然后稀释为几个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用每一稀释度的菌液注射于家兔或豚鼠的皮内0.1ml,经72小时观察反应。如2只家兔或豚鼠中有1只注射0.4亿个菌以下的菌液部位出现HYPERLINK\l"m17-0"\o"书籍相关:出血"\t"_blank"出血性坏死者为阳性反应,判为合格。1.2.4 毒力试验用体重16~18g之小白鼠至少3组,每组至少10只,在麻醉状态下从鼻腔滴入经培育40~48小时,以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稀释的菌液0.05ml观察14天,记录小白鼠生死情况,按Reed Muench法计算LD50,LD50菌数不超过1.2亿判为合格。1.2.5 免疫力试验1.2.5.1 方法按附录2《百日咳菌苗原液免疫力试验方法》进行。1.2.5.2判定试验菌液每个接种剂量的免疫效价应不少于4.0IU。若试验菌液的效价低于此要求时,可复试,其结果的几何平均值(如用概率分析法时,应用加权几何平均值)≥4.0IU,仍判为合格。1.3 菌种保存1.3.1 菌种应用冻干法保存。1.3.2 冻干菌种应保存在2~8℃。冻干后抽样按1.2项进行检查,合格的菌种可使用2年,以后每年检查1次,如仍合格可继续使用1年。2. 制造2.1 制造百日咳菌苗原液至少应选用2个菌株,制成的菌苗应含1、2、3型因子。2.2 制造百日咳菌苗原液用活性炭半综合培养基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如用液体培养基,不得含有已知引起人体毒性或变态反应的成分。2.3 原液制造2.3.1 菌种冻干菌种启开后接种于改良包-姜氏或活性炭半综合培养基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上。于35~37℃培育不超过72小时,以后各代不超过48小时,传代菌种保存不得超过14天,冻干菌种启开后用于生产时不应超过10代。2.3.2 培育可用固体法或液体法培育。培育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经检查为纯菌后,用适当方法收集菌体,混悬于pH值为7.0~7.4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中。2.3.3 杀菌原液可用不超过0.1%(ml /ml)甲醛溶液杀菌,放37℃2~3天。亦可用其他适宜的杀菌剂和杀菌方法杀菌。2.3.4纯菌试验原液应逐瓶(罐)抽样接种普通琼脂斜面及普通血液琼脂斜面(或活性炭半综合培养基)各1管,放35~37℃培育2天,然后放24~26℃1天。有杂菌生长者应废弃。2.3.5 原液合并固体法工艺生产经纯菌试验合格的原液应进行合并。不同菌株不同日期制造2的原液应分别合并。合并后,可加适量防腐剂,并保存于2~8℃。2.4 原液检定2.4.1 浓度测定每瓶原液应按中国细菌浊度标准与质量检定部门会同测定浓度。稀释菌苗时即按此浓度计算。2.4.2 镜检每瓶原液取样稀释至成品浓度,涂片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至少观察10个视野,应无杂菌。2.4.3 凝集反应每瓶原液按1.2.2项与Ⅰ相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其凝集效价应达血清原效价之半,如仅达到或低于血清原效价1/4时,应作免疫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应用单价分型血清做定性凝集试验,其所含型别应与制造原液的菌种型别相同。2.4.4 无菌试验每瓶原液除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无菌试验外,并做特异无菌试验。如特异无菌试验有百日咳菌生长,可复试一次,若仍有百日咳菌生长,原液应判为不合格。2.4.5 毒性试验2.4.5.1方法按附录3《百日咳菌苗原液毒性试验方法》进行。2.4.5.2 判定试验组小白鼠注射后72小时的总体重不少于注射前总体重,第7天小白鼠增加的体重不少于对照组增加体重的60%,并不得有死亡,该批原液毒性试验判为合格。试验结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可复试一次。仍达到不过要求,可将原液放置1.2.5项方法及要求进行。2.5 原液保存应保存于2~8℃。原液自采集之日起至成品发出不得少于4个月。原液自采集之日起效期为3年。附录2 百日咳菌苗原液免疫力试验方法1 免疫1.1 动物选用体重10~12g同性或雌雄性各半的健康NIH小白鼠。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或20只(同性或雌雄性各半,为保证攻击后有16只或20只小白鼠,可适当多免疫几只小白鼠),同时饲养健康小白鼠55只,备做对照用。1.2 免疫原稀释将百日咳原液用生理盐水或pH7.3±0.1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稀释至成品菌苗浓度的1/2,然后再稀释7.5×、37.5×、187.5×,百日咳参考菌苗稀释至每ml含8IU,然后再稀释成每ml含1.0IU(0.125ml)、0.2IU(0.025ml)及0.04IU(0.005ml)。1.3 免疫方法将不同稀释度的免疫原分别免疫小白鼠,每只小白鼠各腹腔注射0.5ml。2 攻击菌及攻击菌液的制备2.1 菌种小白鼠脑内攻击用58030(18323)菌株。2.2 培养基可用包-姜氏培养基(含羊血20%~30%)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2.3 培养温度及时间放35~37℃培育,第一代不超过72小时,攻击时菌种的培育时间为20~24小时。原代菌种放2~8℃可保存2周。2.4攻击菌液的制备将培育20~24小时的菌苔经肉眼检查为纯菌后,刮入生理盐水或pH7.3±0.1缓冲生理盐水,用灭菌脱脂棉过滤,测定浓度,然后用pH7.0~7.2水解酷素、蛋白胨水或肉汤稀释成每0.03ml含菌8万,作为试验组的攻击菌液,然后再连续稀释,使每0.03ml分别含8000、800、80及8个菌,以上5个不同稀释度的菌液,作为对照组的攻击菌液。2.5 工作起止时间自攻击菌液制备(开始刮菌)至注射完最后1只小白鼠不得超过2.5小时。2.6活菌计数在攻击前后,可将0.03ml含8个菌的攻击菌液,接种于包一姜氏培养基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平皿中,每个平皿0.2ml,每次不得少于2个平皿,其菌落形成单位约为浊度测定的1/4。3 攻击动物免疫后14天,每只小白鼠脑内攻击0.03ml菌液(含8万个菌),用0.25ml注射器,4号针头。在试验组攻击后再进行对照组毒力测定,对照组每稀释度攻击10只小白鼠。4 记录结果动物攻击后观察14天。攻击后第2天,将试验组动物处理成每组16只或20只。以后逐日观察动物并记录死亡数,最初3天死亡的动物不作统计,至第14天有麻痹、头部肿胀、弓背及明显耸毛的动物按死亡计算。5 结果计算5.1 按Wilson-Worcester氏法计算参考菌苗及待检菌苗的ED50±SD%,每个ED50标准差的范围一般应为64%~156%。5.2 按Reed-Muench氏法计算对照组LD50,1个LD50的菌数应不高于800个菌。5.3 计算均质性因子“α”。5.4IU计算待检原液每ml应含IU=参考菌苗ED50/待检原液ED50×参考菌苗每ml的IU数6 效力评价百日咳原液按成品菌苗尝试稀释后,每个接种剂量的免疫效价应不少于4.0IU。附录3 百日咳菌苗原液毒性试验方法1 选用体重14~16g健康小白鼠,每批原液不少于10只(同性或雌雄性各半)。2 以灭菌生理盐水或pH7.3±0.1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含成品菌苗相同量的防腐剂),将百日咳原液稀释至成品菌苗浓度的1/2。3 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稀释的原液0.5ml。另取同数量同体重的小白鼠(同性或雌雄性各半),腹腔注射稀释用生理盐水或pH7.3±0.1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0.5ml作为对照。4 注射后的小白鼠应逐日观察,并于喂食后2小时进行称重。5 于注射前、注射后72小时及7天,分别称试验组及时对照组小白鼠的体重。6 试验组小白鼠注射后72小时的总体重不少于注射前的总体重;7天小白鼠平均增加的体重不少于对照组平均增加体重的60%,并不得有死亡,该批原液毒性试验判为合格。7 试验结果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可进行复试,仍达不到上述要求,原液可放置2~8℃保存3~4个月再进行复试,如仍达不到上述要求,该批原液的毒性判为不合格。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使用说明书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ml中含百日咳菌8个效力单位,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5Lf。供儿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之日。本品为乳白色悬液,含硫柳汞防腐剂,放置后菌体易下沉,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用法1.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经消毒后肌内注射。2.免疫程序与剂量自3月龄开始免疫,至12月龄完成三针次免疫,每针间隔4~6周。18~24月龄注射第4针。每次注射剂量为0.5ml。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HYPERLINK\o"中医书籍:传染病"\t"_blank"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包括恢复期)及HYPERLINK\l"m1-0"\o"书籍相关:发热"\t"_blank"发热者暂缓注射。反应注射本品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HYPERLINK\l"m0-0"\o"书籍相关:头痛"\t"_blank"头痛等,一般不须特殊处理即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应及时诊治。 注意事项 软件开发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电梯维保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员工离职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安瓿有裂纹,制品曾经冻结,标签不清和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3.应备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4.注射第一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二针。保存应保存于2~8℃暗处,不得冻结。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和精制白喉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用于经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全程免疫后的儿童做加强注射,预防百日咳和白喉。1 抗原要求1.1 百日咳菌苗原液应符合《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1中2.4项的要求。1.2 精制白喉类毒素应符合《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4项要求。2 制造2.1 配方每ml制剂中各种抗原成分含量如下:百日咳菌45亿~90亿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2.2 吸附剂配制,见《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5项。2.3 氢氧化名稀释以蒸馏水按吸附后之总量将氢氧化铝原液稀释成1.0~1.5mg/ml,硫柳汞含量不超过0.01%(g/ml),氯化钠含量补足至0.85%(g/ml),高压蒸汽灭菌。2.4 吸附按计算量将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百日咳菌苗原液加入稀释好的吸附剂内。调节pH至5.8~7.2。2.5 分批同批吸附剂同批配合的原液同次吸附的制品为1批。如用大罐吸附时,所用抗原和吸附剂可多批混合(精制类毒素不超过3批),每罐为1批。3 成品检定3.1 物理化学检查3.1.1振摇后应呈均匀混悬液,不应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3.1.2pH值应为5.8~7.2。3.1.3 氯化钠含量为0.75%~0.95%(g/ml)。3.1.4 氢氧化铝含量为1.0~1.5ml/ml。3.1.5 硫柳汞含量不超过0.01%(g/ml)。3.2 鉴别试验按《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3.2项进行。3.3 无菌试验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3.4 毒性试验应符合《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1中2.4.5项的要求。3.5 安全试验应符合《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中3.5项的要求。3.6 效力试验3.6.1 百日咳原液免疫力试验成品应每3批抽检1批。应符合《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1中1.2.5项要求。3.6.2白喉类毒素的效力试验每更换1批类毒素时进行。用体理300~400g豚鼠4只,每只皮下注射0.5ml,第30天采血,将分离的血清等量混合,进行白喉抗毒素单位测定。3.6.2.1 白喉抗毒素单位测定用Lr/300家兔皮内法,要求每ml血清达到0.25IU。3.6.2.2 白喉类毒素的效力试验亦可采用攻毒法。用体重300~350g豚鼠5只以上,每只皮下注射0.5ml。第30天各皮下攻击白喉毒素200个MLD,观察7天,豚鼠死亡不得超过20%;同时另取体重240~270g豚鼠3只,各皮下注射1个MLD毒素作为对照,2只对照豚鼠应发病并于96小时内死亡,允许另1只较晚死亡或发病。4 保存与效期宜保存于2~8℃。自吸附之日起效期为1年半。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使用说明书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和精制白喉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ml制剂中含百日咳菌8个效力单位,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用于经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全程免疫后的儿童做加强注射,预防百日咳和白喉。本品为乳白色混悬液,含硫柳汞防腐剂,放置后菌体易下沉,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接种对象6周岁以下儿童。用法1.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经消毒后肌内注射。2.剂量:0.5ml。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HYPERLINK\o"中医书籍:传染病"\t"_blank"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及HYPERLINK\l"m1-0"\o"书籍相关:发热"\t"_blank"发热者暂缓注射。反应注射本品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HYPERLINK\l"m0-0"\o"书籍相关:头痛"\t"_blank"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应请医生及时诊治。注意事项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用热敷,可逐步吸收。3.应备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保存宜保存于2~8℃暗处,不得冻结。钩端螺旋体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用各地区主要的钩端螺旋体流行菌型,经培育、杀菌后,按型别配成单价或多价菌苗,用于预防钩映螺旋体病。1 菌种1.1 菌种来源制造菌苗用之菌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或经同意。疫情需要时,新分离的菌种经与质量检定部门会同检定符合规程要求,并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同意后方可用于生产。1.2 菌种检定。生产用的菌种应通过体重120~220g的豚鼠传代,2~3天后或濒死前抽取心血或摘取肝组织,接种生产用养基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并培育传至4代以上即可进行各项检定。1.2.1 培养特性将上述菌种搁于生产培养基,接种量在5%以下,28~32℃培育5~10天,钩端螺旋体菌数应达每视野100条/400x以上。培养物应透明,微带乳光,摇动时稍有云雾状混浊,菌形要求整齐,运动活泼,两端形成钩状。1.2.2 血清凝集反应用3~10天的活培养物,每视野50~100条/400x,运动良好,且无自凝的钩端螺旋体,与特异性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凝集效价应达血清原效价之半。终点效价以菌数减少50%(++)为判定标准。新菌种要求用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法定型。1.2.3 毒力试验用体重180~220g的健康豚鼠6只,分成两组,弱毒、强毒株分别各皮下注射培育5~10天,每视野50~100条/400x活培养物2ml。弱毒株注射后48小时抽取心血,按1%量接种于生产培养基或其他适宜培养基2支,培育14天,镜检。要求培育全部阳性,判为合格。强毒株注射后,观察10天,至少应有2只豚鼠因患钩端螺旋体病死亡,判为合格。1.2.4 免疫力试验用培育5~10天每视野70~100条/400x经56~58℃加温1小时或0.3%(ml/ml)苯酚杀死的钩端螺旋体培养物,以生理盐水做3倍稀释,免疫体重120~220g健康豚鼠3只(对照组3只应同时饲养),皮下免疫2次,第1次0.5ml,第2次1ml,间隔5天,末次注射后10~12天用同株或同型异株培育5~10天每视野50~100条/400x的培养物2ml进行皮下攻击。强毒株:攻击后观察10天,免疫组豚鼠应健存,外观及食欲正常,不耸毛,运动活泼,体重增加,解剖无HYPERLINK\l"m0-0"\o"书籍相关:黄疸"\t"_blank"黄疸。对照组豚鼠至少应有2只患钩端螺旋体病死亡,判为合格。弱毒株:攻击后,24小时抽取心血,接种2管5%~8%兔血清培养基,每管1~2滴(约为1%接种量)。培育14天。免疫组心血培养要求2/3以上为阴性,对照组均为阳性,判为合格。1.2.5 抗原性试验用培育5~10天每视野70~100条/400x经56℃加温1小时杀死的培养物,静脉免疫体重2.0~2.5kg的健康家兔3只,各按1ml、2ml与5ml,共注射3次,间隔5天,末次注射10~15天取家兔血清与同株培养物作凝集反应,至少应有2只家兔血清效价达到1∶10000以上判为合格。1.3 菌各保存1.3.1 钩端螺旋体菌种应保存于含兔血清培养基或其他适宜培养基内,存放在18~22℃暗处,定期传代保存或液氮保存。1.3.2 为保存菌种的毒力及纯度,每传3~6代,应通过体重120~220g健康豚鼠一次,并同时做血清学特性检查。2 菌苗制造制造菌苗用的菌种每型可包括1~3株。2.1 菌种用体重120~220g的健康豚鼠,皮下注射培育5~10天生长良好的种子培养物2ml,注射后2~3天或濒死前抽取心血或摘取肝组织,按1%以下量接种于生产用培养基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28~32℃培育7~18天,个别不易生长的菌种可延至30天,经检查为生长良好,运动活泼的纯培养,方可用于大量接种。此外洗种法也可使用。液氮保存菌种复苏后即可用于生产。第1代菌种须做纯菌试验及血清学特性检查。前5代接种量均不应超过10%。制造菌苗所用之菌种不应低于4代(洗种法除外),最多不超过菌种检定许可的代数(从感染动物或复苏后接种第1代算起)。2.2 培育2.2.1 生产用培养基可用综合或半综合培养基。用10L大瓶或大罐通气培养时,经28~32℃培育5~14天,菌数应达300条/400x以上。取样作纯菌试验及镜检,应无杂菌。培养物可用适当的方法浓缩。2.2.2 培养物用苯酚或其他适宜杀菌剂杀菌。苯酚含量为0.25%~0.35%(g/ml)。2.2.3 加苯酚的菌液于配合后,混匀,至少放置30分钟,取样镜检菌体灭活情况,测苯酚含量。大瓶培养应逐瓶做无菌试验。2.3 菌苗配制2.3.1 杀菌后,按预定比例将不同菌型培养物混合成1批。大罐培养亦可先合并后杀菌。若移至大瓶存放,应按前、中、后抽样做无菌试验。菌液如放置放半年以上。合并前应逐瓶重做无菌试验。2.3.2 菌苗所含菌型应按当地主要流行菌型配合,5价以下(含5价)者,每型含菌数不低于1.5亿条/ml,各型配合比例,不应超过或低于计算量的10%。六价以上菌苗,每型含菌数不应低于1亿条/m.l,但菌苗的总菌数不应超过12.5亿条/ml。2.3.3 菌苗中应加氯化钠,使其最后含量为0.75%~0.9%(g/ml)。2.4 菌苗分批同日合并的菌苗作为1批。大罐混合者,每罐作为1批,并按分装机分为亚批。2.5 分装分装后按亚批抽样,送质量检定部门检定。3 成品检定3.1 物理化学检查应为微带乳光的液体,不应变色,无异臭,无摇不散的凝块及异物。PH值应为6.4~7.4。氯化钠含量应为0.75%~0.9%(g/ml)。苯酚含量不超过0.25%~0.35%(g/ml)。3.2 无菌试验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3.3 安全试验3.3.1 防腐剂试验用体重18~20g健康小白鼠2只,各皮下注射0.5ml,注射后战栗不得超过半小时,观察7天,应活存。局部不得有脓肿或坏死。3.3.2 毒性试验用体重18~20g之健康小白鼠5只,每只腹腔注射菌苗0.5ml,或用体重350~450g之健康豚鼠2只,腹腔注射菌苗0.5ml,观察7日,应无死亡。3.4 免疫力试验按成品菌苗所含菌型价数检定,用生理盐水将菌苗稀成每型含菌数0.5亿条/ml。每生产年度生产前3批均匀应做免疫力试验,以后每5批至少抽检1批。试验方法与判定标准同1.2.4项。3.5 鉴别试验采用反向间接炭凝集试验,按成品菌苗所含菌型价数与相应炭血清做炭凝集试验,应产生特异性凝集。4 保存与效期应保存于2~8℃暗处,自杀菌之日起效期为1年半。钩端螺旋体菌苗使用说明书本品系用不同型别之钩端螺旋体菌株分别培育杀菌后,按各地流行菌型配成单价或多价菌苗。用于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本品为白色微带乳光的液体,含苯酚防腐剂,不应有摇不散的凝块及异物。接种对象流行地区7至60岁的人群。应在流行季节前完成注射。用法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经消毒后皮下注射。2.剂量:第1针0.5ml,第2针1.0ml,间隔7~10天。7~13周岁用量减半。必要时,7周岁以下儿童酌量注射,但不超过成人量之1/4。禁忌1.HYPERLINK\l"m1-0"\o"书籍相关:发热"\t"_blank"发热,急性HYPERLINK\o"中医书籍:传染病"\t"_blank"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病,神经和精神疾病。2.孕妇,哺乳期妇女。3.有过敏史者。4.月经期暂缓注射。反应全身及局部反应一般轻微,偶有HYPERLINK\l"m1-0"\o"书籍相关:发热"\t"_blank"发热及局部疼痛、红肿。注意事项1.安瓿内有摇不散的凝块、异物或菌苗变色,曾经冻结,安瓿有裂纹等均不能使用。2.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保存保存于2~8℃暗处。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卡介菌经培育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结核病。1 菌种1.1 制造卡介苗的菌种,应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或经同意。严禁使用通过动物的菌种制造卡介苗。1.2 如果采用次代种子批,单批收获培养物的总代数不得超过12代(包括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培育的代数与在液体苏通培养基上的代数)。1.3 菌种检定新收到的菌种或新制备种子批应进行下列检定。1.3.1 培养特性卡介菌在苏通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培育温度在37~39℃之间。抗酸染色应为抗酸杆菌。在苏通马铃薯培养基上发育的卡介菌应是干皱成团略呈浅黄色。在牛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为浅灰色粘膏状菌苔。在鸡蛋培养基上有突起的皱型和扩散型两类菌落,且带浅黄色。在苏通培养基上卡介菌应浮于表面,为多皱微带黄色的菌膜。1.3.2毒力试验用结素试验(PPD 100IU)阴性,体重300~400g的同性健康豚鼠4只,各腹腔注射1ml菌液(5mg/ml),每周称体重,4~5周后解剖检查,大网膜上可出现脓疱,肠系膜淋巴结及脾可能肿大,肝及其他脏器应无肉眼可见的病变。1.3.3 毒力试验用结素试验(PPD 100IU)阴性,体重300~400g的同性健康豚鼠6只,于肌内侧皮下各注射1ml菌液(10mg/ml),注射前称体重,注射后每周观察1次注射部位及局部淋巴结的变化。每2周称体重1次。6周时解剖3只,满3个月将另3只豚鼠解剂,检查各脏器应无肉眼可见的结核病变。若有可疑病灶时,应作涂片和组织切片检查,并采取部分病灶磨碎,加少量生理盐水混匀,皮下注射2只豚鼠。若证明系结核病变,该菌种即应废弃。试验经过详细记录备查。若未满3个月试验豚鼠因其他病患死亡应解剖检查,依上法处理。若死亡2只以上应重试。1.3.4免疫力试验用原代种子批以1/100人份的剂量免疫豚鼠,以103~104强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组与对照组动物的病变指数及脾脏毒菌分离数的对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应有显著差异。如无条件,可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1.4 菌种保存冻干菌种保存于2~8℃。2 菌苗制造2.1 卡介苗制造室必须与其他生物制品部门及实验室分开。所需用具如高压锅、冰箱及玻璃器皿等,均须单独设置并专用。卡介苗制造、包装及保存过程均须避光。卡介苗制造的工作人员及经常进入卡介苗制造室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X线检查无结核病,且以后每年经X线检查1~2次,可疑者暂不在卡介苗制造室工作,其检查记录必须保存备查。2.2制造用培养基生产用培养基不得含有能使人产生毒性或变态反应的物质。培养基所用的原料应符合《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材料试行标准》规定。2.3 菌种传代与培养冻干菌种在苏通马铃薯培养基、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以及液体苏通培养基上每传一次为一代。马铃薯培养基上培育的菌种放冰箱保存不超过2个月。用于生产菌苗的培养物的总代数不超过12代。2.4 原液制造2.4.1 收集培养瓶应逐瓶检查,若有污染、湿膜、混浊等情况应废弃。收集菌膜压干,移入盛有不锈钢珠瓶内,钢珠与菌体的比例应根据研磨机转速控制在一适宜的范围,并尽可能在低温下研磨。加入适量无致敏原保护液稀释成一定浓度的原液。2.4.2 稀释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发给的冻干卡介苗参考比浊标准,以分光光度法或其他适宜方法测定原液浓度,用保护液将原液稀释成1.0mg/ml。2.4.3 纯菌试验用于制造卡介苗的培养物、原液、以及稀释后的菌苗均应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抽样做纯菌试验。2.5 菌苗分批用同一代菌种同时制造的菌苗为1批,稀释为数瓶者,按瓶分亚批。2.6 分装分装过程中勿使苗混合均匀。每10人份卡介苗应为0.5±0.1mg。3 冻干菌苗原液分装后应立即进行冻干。干燥完毕后立即进行真空封口。亦可充氮封口。4 成品检定4.1 物理化学检查冻干卡介苗应为白色疏松体或粉末状。加入稀释液后,应于3分钟内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残余水分不应超过3%。包装前应每支安瓿检查真空,不合格的安瓿应废弃。4.2 鉴别试验每批菌苗须做涂片检查,抗酸染色应是抗酸杆菌。4.3 纯菌试验每亚批菌苗抽样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4.4 活菌计数同一代菌种制造的各批冻干卡介苗应抽1批做干前活菌计数。同一批菌种制造的各亚批菌苗均应做干后活菌计数,抽安瓿5支稀释混合。冻干菌苗活菌数应在100万/mg以上。可与热稳定性试验同时进行。4.5 热稳定性试验取冻干后菌苗放置37℃28天进行加速失活试验,测定活菌数,与4℃保存的同一批菌苗同时进行比较,计算降低的百分离。加温放置制品的活菌数应不少于冷藏菌苗的2%,但不得低于20万/mg。此试验可与参考菌苗同时进行(参考菌苗加入试验的目的为检查培养基的质量)。每一机柜冻干菌勒应抽样进行此项试验。4.6 安全试验同一代菌种生产的各批冻干卡介苗应抽1个亚批做安全试验。用结素试验(PPd 10IU)阴性,体重300~400g的同性健康豚鼠6只。每只皮下注射相当于50人份的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每2周称重一次,观察6周后,解剖检查每只动物,若肝、脾、肺等脏器无结核病变,该批菌苗即可发出使用。若有可疑病灶时,应按1.3.3项处理。5 保存与效期保存于2~8℃暗处。自首次活菌计数结束之日起效期为1年。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使用说明书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本品系卡介菌经培育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结核病。本品为白色疏松体或粉末,按规定量加入稀释液后,应于3分钟内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PPD或5IU稀释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PPD
本文档为【2000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最新完整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wassyy
本人从事施工专职安全员多年,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
格式:doc
大小:435KB
软件:Word
页数:445
分类:修理服务/居民服务
上传时间:2021-12-16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