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

举报
开通vip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11.《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中的第1课时。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围绕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的,以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观察、比较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按照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学生通过经历:提问——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探究过程;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学习科学知识;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探究...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11.《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植物》是青岛版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中的第1课时。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围绕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的,以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观察、比较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按照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学生通过经历:提问——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探究过程;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学习科学知识;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探究能力。目录能呈现教材主要内容,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图和文字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单元内容以科学概念、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三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进行。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选择学生熟悉的有显著特点的植物,通过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植物及生长环境,增加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一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通过对身边植物的分析,能准确的说出名称,知道菠菜、柳树等都是植物,植物属于生物。二我们这样认植物。由于不同的植物特点不同,学会通过看花认植物、看叶认植物、看茎认植物。三说一说,植物生长在哪里。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长在水里等等。四它们有什么不同?比较相似的植物的区别,引领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深入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到田野里看一看,认识更多的植物。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产生情感体验。在生活中懂得“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一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以及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文、数学的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什么是植物,并能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植物。2.观察、比较植物的异同,了解辨别植物的方法。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能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难点】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境;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教学准备】[PPT2出示]学生准备: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的猜出答案。[PPT3出示]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荷花)[PPT4出示]一物长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拨开胡子看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玉米)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常见的植物。1.说说你还认识哪些植物(可以说名称,猜谜语,也可以描述外形),师生交流。小组内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植物或图片,说清楚植物的名字和特点。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植物名称及特点。(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能从植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进行描述,老师及时评价。)2.[PPT5出示]认识常见的植物。课件出示常见的植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师:出示学校内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照片中认识的植物。老师及时评价、鼓励。3.除了图片中认识的植物外,有没有不认识的植物?再让学生找一找。老师提出问题:你不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但为什么能确定它是植物呢?让学生说一说。(本环节让孩子认识到不同的植物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和认识的植物进行对比。(课件出示四种常见植物:柳树、月季花、狗尾巴草、大葱)老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内容及时板书(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考虑到识字量较少,所以板书尽量用图片表示。)4.总结:[PPT6出示]我们周围常见的大部分植物都有以下共同点:有根、茎、叶、花、种子,大都生长在土壤里,所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植物。活动二:探究辨别植物的方法。(一)看花认植物。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通过什么方法认识不同的植物?2.学生交流。3.[PPT7出示]桃花、梨花图片。师:春天到了,有的植物等不及长树叶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来装扮春天,同学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善于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这两种植物花的颜色是不同的,粉红色的是桃花,白色的是梨花。4.总结方法:[PPT7出示]看花认植物。5.联系生活: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花的特点?(二)看叶认植物。1.提出问题:有些植物不开花,只长叶我们该怎么分辨呢?2.[PPT8出示]松树、柏树图片。3.比较两种叶片,看看它们的区别。4.集体讨论交流:叶子像针的是松树,叶子像鳞片的是柏树。5.总结方法:看叶认植物。6.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的植物叶子的特点。(三)看茎认植物。1.提出问题:还可以通过什么认识植物呢?2.[PPT9出示]图片:青桐树和猴面包树。3.比较两种植物的不同之处。4.交流:青桐的茎是绿色的,表面光滑;猴面包树的茎很粗壮,表面粗糙。5.总结方法:看茎认植物。6.拓展:[PPT10出示]比较竹子和白桦树的区别。(四)探究技能[PPT11出示]1.什么是比较:了解松树的叶和柏树的叶的相同和不同,这就是在比较。2.比较在实际中的应用。活动三:了解植物的生活环境。1.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样子,知道了它们的名字,你知道它们生长在哪里吗?2.[PPT12出示],说一说这些植物分别生活在哪里。3.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环境?4.[PPT13出示]总结: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也不相同。活动四:比较芫荽和芹菜的不同。1.出示图片[PPT14出示]。课件出示芹菜和芫荽,活动要求。师:认识这两种植物吗?老师揭晓答案,它们分别是芹菜和芫荽。每个小组分发一株芹菜和芫荽,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并提问: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感觉器官来分辨它们的不同?2.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师:可以利用眼睛看一看、小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老师继续问,用眼睛看能看到什么?怎么看?用小手摸一摸可以摸出什么?怎么摸?鼻子闻一闻可以闻出什么?可以怎么闻?(强调必须保证所辨认的植物是安全的、卫生的前提下,才能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一定要注意安全。)3.[PPT14出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植株大小、叶子形状、根、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芹菜植株较大,芫荽植株较小;芹菜根较大,芫荽的主根细;芹菜叶柄细长,芫荽叶柄较短;芹菜的茎内有纤维且较粗,芫荽无纤维;芫荽有强烈的香气等。三、课后拓展[PPT15出示]老师总结:除了课上学习到的植物,世界上还有三十多万种植物,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植物,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到田野里看一看,认识更多的植物。【板书设计】我们周围的植物1.看花认植物2.看叶认植物比较3.看茎认植物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不同。12.《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与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土壤与动植物》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在学生对周围的植物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活动的指向:搜集一些在土壤里生长的植物图片,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土壤上生长着各种植物的图片。这些植物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引发他们深入思考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情境图还暗含着另一个指向,暗示学生在课前观察或者搜集周围土壤上生活着哪些植物的图片或资料,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旨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讨论交流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做好充分的铺垫。活动二:教科书图示了学生观察校园草坪的情景图。图中展现了学生观察、记录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的方法,如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用尺子测量茎的粗细、观察小草的根等。学生语言“小草的根长在……”,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根与土壤的关系,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我来数一数”,提示学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数量很多,进一步理解土壤上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是它们的家。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到菜地里取一些土壤放在花盆里,定时浇水,过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植物长出来”的活动指向,这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延伸,意在提示学生通过种植活动,课后继续跟踪观察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从推测土壤里可能有植物的种子,到实际动手种植,再到观察有没有植物长出来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中长期探究的习惯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学生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还都比较贫乏;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土壤与植物》一课,初步学会运用感官或简单的器材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会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能通过观察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感官或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土壤与植物的实验,并做好记录。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2..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习运用感官或简单的器材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2.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重难点】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植物的图片等资料。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放大镜、小铁铲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出示]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土壤上生长植物的图片,你们带来了吗?学生自由回答。2.谈话:请同学们借助带来的图片交流:你有你的家,植物也有家,你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我们今天就一起给植物找找家好不好?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植物与土壤》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土壤中生长着哪些植物?1.PPT3出示]谈话:仔细看看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师生交流。2.[PPT4--9出示]谈话:土壤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生活在土壤里呢?师生交流。3.[PPT10出示]总结:土壤里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是植物的家。【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对土壤与植物的认知,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活动二:观察校园的土壤里生长着哪些植物。1.谈话:我们的校园的土壤里长着哪些植物?师生交流。2.谈话: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大花园,我们去观察这些植物好不好?3.制定观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1)谈话:你们小组打算观察哪里?我们去观察之前,应该怎么做?(2)[PPT11、12出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制定观察计划。①去哪里观察?②观察什么植物?③怎样观察?④观察时注意什么?(3)小组汇报观察计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前要先划定观察区域,知道到哪里观察,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还要知道观察中要做好记录等,做好观察计划。】4.[PPT13、14、15、16、17出示]学生去校园里实际观察各种植物,进一步理解土壤里生长着许多植物,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观察记录单观察区域:记录员:植物名称它的样子(画一画)颜色高度粗细数量观察方法(我是这样观察的)它的特点(如叶的形状像……)5.回到教室后,汇报交流观察结果。【设计意图:观察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或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植物的图片、录像、课件等资料,对自己观察的植物进行描述,认识到土壤上生长着很多植物,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三、拓展活动1.[PPT18出示]拓展活动:课后到菜地里取一些土壤放在花盆里,定时浇水,过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植物长出来。2.谈话:课后请同学们持续进行观察,看看谁的发现多,在整个观察活动中把发现拍下来,粘贴在活动手册中,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板书设计:12.土壤与植物土壤上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是植物的家13.《蚯蚓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蚯蚓的家》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土壤与动植物》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在学生对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活动的指向:教科书用图片的形式提示了本课探究需要准备的材料:蚯蚓、干土、湿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和心理上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在哪里能找到蚯蚓。教科书图示了学生找蚯蚓的情景图,意在提示学生在田地、菜园等地方容易找到蚯蚓。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哪里能找到蚯蚓,感知蚯蚓的生活环境,以便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做出假设性猜想。警示语“不要伤害蚯蚓”,提示学生要爱护蚯蚓,珍惜生命。活动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讨论的情景图,桌上放着干土、湿土等,三个学生正在讨论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学生语言“我认为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提示了学生实验的方法和探究的思路,创设干湿不同环境的“家”,探究蚯蚓喜欢哪个家。“我认为……”启发学生针对蚯蚓喜欢的家,提出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活动三:我把蚯蚓送回家。通过一幅把蚯蚓送回花池土壤中的图,提示学生做完实验后把蚯蚓送回家的正确方法。旨在提示学生要关爱小动物,不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玩物,要放归大自然。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雨后去观察蚯蚓,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的活动指向,意在提示学生课后继续跟踪、观察、研究蚯蚓,了解它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中长期探究的习惯。【学生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还都比较贫乏;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蚯蚓的家》一课,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2.关爱生命,爱护身边的动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习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动物与土壤的关系。【重难点】1.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2.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器材准备】学生准备:蚯蚓、纸盒、干土(要事先晒干)、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3出示]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蚯蚓)2.师:对,是蚯蚓,同学们真聪明!那关于蚯蚓,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看来有些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有自己的家,蚯蚓也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蚯蚓的家。4.板书课题:蚯蚓的家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在哪里能找到蚯蚓。1.提问: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蚯蚓,你们找到了吗?(找到了。)2.那谁能说一说你是从哪找到蚯蚓的?3.[PPT4、5、6出示]我是从我们家楼前的草丛里找到的;我从花园里找到的;我从奶奶家的小菜园里找到的……活动二:猜一猜,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1.[PPT7出示]猜想蚯蚓的生活环境。谈话:同学们,那你觉得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学生自由回答。谈话:刚才有的同学说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生:我认为蚯蚓喜欢生活在土壤里面,因为它害怕太阳晒。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师:读书也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你非常棒!生:我是在土壤里面找到蚯蚓的,所以我认为蚯蚓生活在土壤里面。……2.设计实验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但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猜测,难道它们就真的像同学们所认为的,喜欢生活在土壤里面,喜欢潮湿的家吗?师: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你们的这些想法呢?生:做实验。师:你真有做科学家的潜质,知道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想法。请同学们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3.[PPT8-9出示]交流实验方案。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设计实验的。生:我们小组想在纸盒内放上土,看看蚯蚓往哪儿爬。师:在纸盒内放上土?放什么样的土?怎么放?生:放一圈干土、一圈湿土,中间放着蚯蚓。看看蚯蚓往哪边爬?生:我们组想在纸盒的左边放一堆土,右边放一堆土,蚯蚓放中间,看看它们往哪儿爬。……师:同学们想的真周到,像刚才我们设计的实验,就是对比实验。4.[PPT10出示]小组实验并做好记录。师:同学们,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弄伤蚯蚓,还要把自己看到的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的记录单中,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学生开始探究实验。实验记录单:时间5分钟10分钟15分钟环境干土湿土干土湿土干土湿土观察结果我的发现5.[PPT11-12出示]交流,得出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6.[PPT13出示]蚯蚓与土壤的关系是怎样的?师生交流。课件展示:蚯蚓与土壤肥力视频。活动三:送蚯蚓回家。1.[PPT14-15出示]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蚯蚓师农民的好帮手,可以为植物松土与施肥,是益虫,现在我们通过经探究知道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我们手中的蚯蚓呢?(送蚯蚓回家)。2.师:我们在送蚯蚓回家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呀?生:注意不要弄伤蚯蚓。生:把蚯蚓送到比较潮湿的土壤里。……3.小结:师: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人,老师为你们点赞,那我们就把蚯蚓送回家吧。三、拓展活动[PPT16出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大雨过后,你认为蚯蚓还会在土壤里吗?请同学们在雨后去观察一下,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板书设计:13.蚯蚓的家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土壤与动植物》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在学生探究了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土壤中小动生活着很多小动物,知道土壤是小动物的家。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活动的指向:教科书用图片的形式提示了本课探究需要准备的材料:放大镜、昆虫盒、防护手套,为学生课堂探究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教科书展示了一幅土壤剖面图,土壤里面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旨在激发学生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兴趣,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土壤中有很多小动物,并初步感知土壤与动物的关系。卡通语言“我还知道……”,目的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让学生以交流的形式谈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并在交流中启发与补充,实现成果共享。同时开阔学生的感知领域,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土壤是小动物的家。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为后面观察并描述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做好铺垫。活动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教科书上呈现了两个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校园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土壤是小动物的家。活动三:说一说土壤中一种小动物的样子。描述观察到的土壤中的小动物。目的是通过介绍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应关心珍爱小动物;激发学生研究常见动物的兴趣。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教科书安排学生课后到不同的地方去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这项活动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开展长期观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学生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还都比较贫乏;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一课,初步掌握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能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能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2.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会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重难点】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的动物,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土壤中动物的图片、防护手套。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放大镜、昆虫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2出示]谈话: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通过探究知道了蚯蚓的家,那你知道蚂蚁的家在哪里吗?师生交流。2.谈话:蚂蚁的家在土壤里。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动物,它们是动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土壤中究竟有哪些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土壤中的小动物。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土壤中的小动物》。【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对土壤中的小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1.谈话:土壤中有哪些小生物呢?师生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2.[PPT3出示]:土壤里面生活着许多小动物,蚯蚓、蚂蚁、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蝉的幼虫等等。谈话: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师生交流。3.[PPT4--5出示]你还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师生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对土壤中的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也对研究它们有很高的兴趣,但对很多小动物并不真正认识,通过看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形式,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它们,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特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简单或常见的事物,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为后面的室外观察活动打好基础。】活动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1.想不想到校园里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小动物呢?师生交流。2.观察校园的土壤中有哪些动物,应该怎么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3.[PPT6出示]观察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师生交流、汇报、总结。4.[PPT6出示]教师强调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1)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区域进行观察。(2)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用带好手套的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在昆虫盒里。每种动物收集3-4只,进行观察。(3)要注意安全。尽量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4)可以使用放大镜或者昆虫盒认真观察这些小动物,并在活动手册上作好记录。(5)观察完毕后,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到土壤中。5.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并作好记录。表格1(适合文字记录的方式)我们观察的小动物是发现地点它的外形特点它的运动是这样的表格2(适合画图记录的方式)我们观察的小动物是发现地点它的外形是这样的它的巢穴是这样的我还观察到了【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比如使用观察工具、观察小动物的种类和内容,并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分组观察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6.[PPT7出示]汇报交流,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活动三:说一说土壤中一种小动物的样子。[PPT8出示]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土壤中小动物的样子。【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鼓励各个小组发表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点与大家交流,养成学生乐交流、善交流的好习惯。】三、拓展活动[PPT9出示]谈话: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周围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并把观察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讲给别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从本节课有限的探究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探究欲望,并将探究活动继续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并让学生逐渐形成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良好情感。】板书设计:14.土壤中的小动物蚯蚓蚂蚁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蝉的幼虫田鼠鼠妇鼹鼠……
本文档为【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4课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10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3-2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