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最新《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举报
开通vip

最新《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PAGEPAGE13高钢,男,1953年11月出生,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开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

最新《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PAGEPAGE13高钢,男,1953年11月出生,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开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疑心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思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领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泼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参谋,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方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防止战争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清楚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寻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鼓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根底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美国创新教育的启示 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有很多的启示。下面将从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来谈谈美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是如何实施的。  一、课堂教学气纪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美国的课堂教学是很开放的。他们在座位的编排上就很随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很近。他们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只要你不阻碍其他人。不少学生的课桌上摆着饮料和食品,在课堂上喝饮料吃食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晚上开课的课堂更是如此。美国人非常喜欢篮球,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放过一年一度的精彩的NBA总决赛,在这种时候上课,你常常会听到教室的某一角微微地传来决赛场上的欢呼声,这是因为有些学生把微型电视机带到了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悄悄欣赏决赛场上的精彩场面。  美国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尽力表现其幽默幽默,一个教条、呆板而且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认为是boring的教师,他的学期结束时的教学效果评估一定不会获得好分数。教师们在课堂上的神态仪表都非常有个性,其教学方式也非常丰富多彩,与中国的一些整堂课都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而学生那么埋头做笔记的教学方法相比,确实是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泼,注重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美国人有句名言,“没有什么问题是愚蠢的〞。师生间的问与答被认为是创新教育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老师常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或网络,以得出自己的答案,而老师有时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因而也不急于让各个学生的答案相一致,更不会去束缚学生的创见与想像力。在课堂上,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中断教师的讲课,向其提出有关问题,有些活泼的美国学生会以一些非常幽默的方式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而美国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很有气量的,只要学生并无恶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滑稽问题都不会动怒。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加上教师因势利导的提问,从而会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美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堂讨论外,还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辩论赛,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经常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曾经有过这样一件趣事:美国的一位高中教师,多年前第一次给新生上课,他让一位朋友去冒充他上一节地理课,他成心让朋友把课讲得乱七八糟,不合逻辑,但学生还是认真地记录,居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坐在学生中的这位老师举手说:“这些内容都在课本里,为什么要我们记呢?〞冒充的老师说:“等一会儿就知道了。〞5分钟后,这位老师又说道:“我听不懂!〞冒充的老师解释一遍,学生还是拼命地记笔记。10分钟后这位老师再次举起手又说:“还是听不懂!〞这时冒充的老师说:“要么你来讲吧!〞  然后,这位真正的老师才走上讲台去开始正式上课。据说这种方法已经试用了多年,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批判性思考,克服学生上课时—味听讲、不假思索地记笔记的习惯。  二、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大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美国课程设置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内容比拟重视让学生学习与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开展相关的知识,特别注重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内容。  小学和初中主要是一些根底知识的课程,包括英语的读写和理解,数学,社会学如历史、地理、环境保护和理科的根底知识,以及音乐、美术和体育等。但初中和高中有选修课,其比重分别占到总课时的1/3和1/2。必修课由学区或州教育局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其内容是很多的,但有的必修课也因学校而异,选修课那么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学生的兴趣而定。如芝加哥市的中学课程就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生辅导课三大类。必修课的重点课程是:英语、数学、科学(含生物、地球及太空、化学、物理等)、社会科学(含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职业教育(含健康教育、驾驶教育等);选修课那么多达几十种,并都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有的甚至就以各种俱乐部的形式活动;学生辅导课又叫社区效劳课,不算学分,但必须学习,这种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效劳精神。  学校虽然也有教科书,但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如对计算机的学习,他们就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学生从入门到简单操作,到熟练操作,用电脑写报告、做作业、获取信息、修理机器、设计图纸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谱曲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修理机器、美容、美发等不仅是面对模型教具,更面对真实的顾客。如在体育课中开设驾驶课,在职业教育课中开设就业辅导课,在学生辅导课中开设社区效劳课,这些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效劳精神、实践能力都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正是在这种气氛中,他们真正身体力行地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伊克中学的校训就写道:开展个性,提高自我。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明白。1998年,美国国家教育经济中心为根底教育学校制定了一套新的根底课指导性标准,即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应用学习的操作能力标准及相关的工程作业实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这是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法宝。  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怎样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等,教师也从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近年来,美国风行一种“木匠教学法〞。其实,这种方法很简单: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尺子,由他们去量木块的长、宽、高、底,然后拼造一些简单的物体。这样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就认识了尺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加减关系,而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孩子们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木匠教学法〞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按老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机开展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三、美国学校考试题目千奇百怪,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素质和学习潜能的提高  美国根底教育的一至三年级没有学业成绩记录,三年级以后的各种考试也不公布分数,最多只是贴学号,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成绩。不过大局部学校都非常注重让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得到开展。大局部的中小学都设有“优质班〞,每周有特殊的授课时间。如果学生表现十分突出,学校会建议家长去做智商测验,以使学生有时机得到特别的辅导。  考试的内容与学生的教材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考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几方面的能力。考题也千奇百怪,如癞蛤蟆是否有听觉?试证明之;试说出一种根源在外太空的东西,并为你的理论作一个完整的辩论;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需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再如,沙和海滩的关系中与以下哪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同:A.猫和猫须:B.树和森林;C.足球和曲棍球;D.衣服和鞋子。这些题目也是每年高考常考的题目。从这里可看出,这种考试不仅仅是对学生过去学习结果的检测,更是对学生将来学习潜能和创造能力的考查。  美国不少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在招生时除了高考成绩外,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如除了高考成绩以外,学校还要学生提供高中的成绩单、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信、参加社会活动情况等,这真正是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正是因为高考的导向作用,美国中小学生才这么轻轻松松地在学习中进行创造。  四、大力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美国的研究型课程在设计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其目标设计主要包括:1.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倒是次要的。2.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心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3.使学生通过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开展。4.使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堂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按照研究型课程的要求,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美国的学生经常要做“报告〞,从选题、撰写到演讲,全部是独立完成的。自然课研究报告要求有完整的结构:假设、研究目的、方法程序、实验情况、分析和结论。  如Ohine小学因地制宜,借助靠近美国航天局的优势,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5个月的太空探测课题研究,并邀请航天局专家担任课题指导教师,学生学习兴趣很高。UCLA实验小学以计算机为研究工具,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方,四至五年级的学生三至四人一组,合作研究人体健康问题。他们设计相关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显示病毒攻击细胞、香烟危害人体的消化系统等过程。再如:“人们运动后多长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有的学生就通过跑步来记录心率,然后分析数据,在计算机上作图表并撰写文章,再打印出来贴在大纸板上并加以彩色插图装饰,最后当众演讲。  我国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赴美留学,小孩也相应地进入四年级学习。美国教师看到我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说,这课本的难度在美国小学六年级也够用了。之后,小孩几乎是在玩中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可不久,孩子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书,在电脑前一坐,妈妈问他干什么,他说: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这在我国恐怕大学文科学生也很难写出这样一篇“作文〞。而这篇作文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训练了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  美国学校很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到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可以建议他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经济困难。如果家长出国或到外地去旅行,并要带上孩子也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例如,有位美国孩子的家长要去欧洲旅行,学校积极支持这孩子一同前往,并且各科教师也抓住时机根据这个孩子的特点,布置了一些相应的旅游作业。历史老师要求他参观一下欧洲的博物馆和一些历史古迹,返校后让他作一个参观报告。法语老师让他在旅游期间写一封法语信给他和全班同学,尽量用学到的法语单调、句型传达所见所闻。  美国十分注重社区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社区里设有图书馆、艺术馆、航空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这些场馆对中小学生都免费开放,可供学生参观、玩耍,还可供上课及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比方在芝加哥的一个水族馆,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底世界,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他们能增长不少见识,沟通课内外的知识。据水族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有4万多名学生到这里接受教育。再如位于硅谷的SanJose现代技术革新博物馆,是由旧金山市政府投资1亿美元、博物馆自筹500O万美元建成的。博物馆中的计算机可用于设计自行车、机器人、电子软件、人体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实验室,绝大局部是参与式设计,还专门设计了竞赛工程。博物馆每年接受参观的学生有4万多名,这些高质量的博物馆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六、对我国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启示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从美国开展创新教育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1.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否那么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像猜想,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  2.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给学生的“鱼〞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渔〞之后,自己就可以翻开知识的宝库。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备创造意识外,还要学会创造的方法,了解创造的规律。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创造的过程,掌握创造创造的根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创造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既是教育开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开展的需要。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干变万化的未来社会。  3.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首先,必须改革我们现行的以分数为主的考试选拔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真正从德智体几个方面来全面衡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考试的“枷锁〞里解放出来;其次,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繁琐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校要全面开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室等,使学生的创造创造活动有资料、有器材、有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创新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创办报纸、电视台、播送站,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作为社会要大力支持学校开展创新教育,上文已经提到美国的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根本都是向学生免费开放的,这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因此,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携起手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为创新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美国学校创新教育的几点启示美国的学生从小就培养动口、动手及勤工俭学的能力,例如做课题、登台演讲、参加音乐演奏、画展、卖报、擦汽车等,正是在这种气氛中,他们真正身体力行地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校虽然也有教科书,但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每个学生都要经常做“报告〞,从选题、撰写到演讲,全部是独立完成。自然课研究报告要求有完整的结构:假设、研究目的、方法程序、实验情况、分析和结论。一位中国儿童到美国就读,在一次课后的研究题目就是:“人们运动后多长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于是她自己跑步、记录心率,然后分析数据,在计算机上作图表并撰写文字,再打印出来贴在大纸板上并加以彩色插图装饰,最后当众演讲。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中国儿童随父母到美国读书,相应地进人四年级学习。美国老师看到我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说,这课本的难度在美国小学六年级也够用了。之后,小孩几乎是在玩中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可不久,孩子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书,在电脑前一坐,妈妈问他干什么,他说: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这在我国恐怕大学文科学生也很难写出这样一篇“作文〞。而这篇作文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训练了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学校很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去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可以建议他用勤工俭学来解决经济困难。如果家长出国或到外地去旅行,并要带上孩子也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例如,有位美国孩子的家长要去欧洲旅行,学校积极支持这孩子一同前往并且各科教师也抓住时机根据这个孩子的特点,布置了一些相应的旅游作业。历史老师要求他参观一下欧洲的博物馆和一些历史古迹,返校后让他做一个参观报告。他的法语老师让他在旅游期间,写一封法语信给他和全班同学,尽量用学到的法语单词、句型传达所见所闻。西方教育的精华是专题讨论课。这种专题讨论课讨论的完全是超前的课题。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要是哪个学生的发言有创造性,老师就会对其“另眼相看〞。这种专题讨论会经常举行,有时请一些权威人士来主讲,讲题五花八门,主讲讲20分钟左右,然后大家提问、讨论。课上的气氛总是很轻松自由的。这种专题讨论会的形式使听众有时机接触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最新信息和其它领域的开展动态,而且主讲人和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又能拓宽人的思路,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上点滴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和兴旺国家教学方法的不同。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是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1.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想,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2.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校要全面开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室等,使学生的创造创造活动有资料、有器材、有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创造活功课。让学生自己创办报纸、电视台、播送站,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3.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繁琐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米,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备创造意识,还要学会创造的方法,了解创造的规律,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创造的过程,掌握创造创造的根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创造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既是教育开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开展的需要。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未来社会。
本文档为【最新《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unny半世烟雨
资深安全员
格式:doc
大小:704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