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米、水稻、大豆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等

玉米、水稻、大豆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等

举报
开通vip

玉米、水稻、大豆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等前言•东北三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水稻、大豆等。•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玉米是饲料、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在个别地区仍作为主要食物。•水稻也是分布较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们还是以它为主食。•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吉林东部、北部和黑龙江分布较广。•因此搞好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钻研的课题。一、常见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其施肥技术二、常见作物缺素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三、常见作...

玉米、水稻、大豆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等
前言•东北三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水稻、大豆等。•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玉米是饲料、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在个别地区仍作为主要食物。•水稻也是分布较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们还是以它为主食。•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吉林东部、北部和黑龙江分布较广。•因此搞好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钻研的课题。一、常见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其施肥技术二、常见作物缺素症的诊断和防治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三、常见作物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农化服务知识讲座沈兵(一)玉米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二)水稻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三)大豆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一、常见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其施肥技术㈠玉米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1、玉米的需肥特性玉米的需肥量是受栽培方式(清、间)、产量水平(产量高需肥量大)、品种特性(平展型高于紧凑型)、气候条件(气候不利需肥量就小)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N:2.1-3.0kg、P2O5:0.86-1.25kg、K2O:2.0-2.14kg。萌发出苗拔节大喇叭口孕穗抽雄开花吐丝成熟玉米的需肥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差别较大玉米的苗期阶段(播种后种子萌发到拔节前)萌发出苗拔节营养生长阶段,生育特点是茎叶生长缓慢,根系发展迅速,历时35-40天。此期所需养分占整个生育期的10%以下玉米的孕穗期阶段(拔节至抽雄)萌发出苗拔节大喇叭口孕穗抽雄开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历时30-40天左右。此期吸收养分多且快(50%的N、50%的P、70%K),因此拔节前追肥是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茎粗叶茂,保证穗多、穗大。玉米的花期阶段(抽雄至授粉)萌发出苗拔节大喇叭口孕穗抽雄开花吐丝此期营养生长渐停,是需养分低谷期,吸收的少且慢,历时10-15天。玉米的穗粒期阶段(授粉至成熟)萌发出苗拔节大喇叭口孕穗抽雄开花吐丝成熟此期特点是以生殖生长为主,是第二需肥高峰期(90%的N、P和100%的K被吸收完),历时30-50天。2、玉米的施肥技术⑴施足底肥一般情况下用所需化肥总量的70%配合足量的农家肥做基肥,方法应根据数量灵活掌握(数量大可散施,数量小要条施),但一定要注意深施(避免烧种、烧苗,保持肥效长久)。⑵适量施用口肥特别是土壤养分贫乏的冷凉低洼地块,底肥用量少的或施肥较深的地块,更要注意施用口肥,一般用专用口肥(低N高P低K硫基)和二铵75-100公斤/公顷即可。㈠、玉米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2、玉米的施肥技术⑶追肥由于玉米有二个需肥高峰期,因此建议要针对不同时期进行适当追肥,尤其对于降雨量大淋失现象严重的地块,以及沙土区,此类地块不宜采用一次性施肥,应采取2-3次前重后轻分期追肥(拔节前、抽雄开花期和灌浆期)。追肥的优点在于节约施肥量,保证后期不脱肥,还可避免烧种烧苗.(一次性的量大)(二)水稻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1、水稻的需肥特性水稻所需养分的10%来于秧田(育苗田),90%来于本田。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N2.1-2.4公斤、P2O50.9-1.3公斤、K2O2.1-3.3公斤,一般情况下,常规稻吸N量高于杂交稻,吸K量低落于杂交稻,吸P量基本持平,同时水稻需Si量也较大。水稻的需肥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差别也较大:返青至拔节是需肥高峰期,60%以上的养分在此期吸收,截止拔节期整个生育期75%的N、69%的P、77%的K被吸收完。从抽穗、灌浆到成熟,30%的养分在此期吸收。2、水稻的施肥技术⑴秧田施肥10%,用量不大,但很关键(肥土育壮秧、秧好一半稻)。分断奶肥(1叶1芯)、接力肥(4-5叶)、送嫁肥(移栽前)。⑵本田施肥90%底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总N量的1/3-1/2和全部的P、K,最好不使用含S多的肥料(*)。追肥:返青肥总N量的1/4,分蘖肥和穗肥1/3。原则是“前期重、中期控、后期促”(三)大豆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1、大豆的需肥特性大豆生长发育经过苗期、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N5.3-10.1kg、P2O51.3-3.6kg、K2O1.3-9.8kg,比玉米和水稻要高得多,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尤其是N,但由于大豆本身有固N能力,固N量可达需N量的40%-60%,因此大豆相对玉米和水稻需要补充的N就少了些,需补充的P、K就多了些,同时大豆对微量元素Mo较敏感。大豆的需肥高峰期是在开花到鼓粒期,营养生长旺盛,同时生殖生长也在进行,75%的养分是在此期吸收的。此期应注意补肥。2、大豆的施肥技术⑴底肥要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将80%的N肥、70%的P肥和全部的K肥施入,注意深施。⑵种肥将20%的N肥和30%的P肥配合施入,并注意种肥隔离。(可调)⑶追肥根据实际情况,土壤肥力低、幼苗长势弱的应及时追肥(以NP为主),但量不宜过大。另外,可在豆荚形成后进行叶面喷施(KH2PO4)。⑷注意微肥Mo的补充尤其在酸性土壤及有效Mo含量低的白浆土和黑土上,一般用0.05%的钼酸铵溶液喷施。二、常见作物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1、玉米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2、水稻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3、大豆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缺N症状: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细弱,叶色变黄,到后期最明显的症状是由叶尖开始变黄,再沿叶脉呈“V”字形向基部扩展。易发生的条件:未施有机肥、一次性施肥、降雨多N被淋失的地块。防治方法:①放足底肥,有机肥质量要高。②分次追肥,后期缺N可用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1、玉米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缺P症状:苗期,茎和叶片暗紫红色,从下部开始,先是叶尖干枯,并沿叶脉向基部蔓延,进而呈暗褐色,逐渐向嫩叶扩展。后期缺P,果穗发育差,空秆、秃尖、粒行不齐。易发生的条件:①播种过早,若遇低温,诱发缺P。②石灰性土壤P易被固定,有效P含量低。防治方法:①底肥施足P肥和有机肥。②发现缺P时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缺K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叶片前端发黄,从叶尖沿叶缘呈“∧”型向基部扩展,叶尖和叶缘干枯、焦灼。中后期叶片与茎节的长度比例失调,叶片显得长,茎秆短、细小,易倒伏。茎节纵切片呈暗褐色,果穗发育差,顶端特别尖细,秃尖长。易发生的条件:①高N低K的配合。②有效K含量低、雨水多淋失严重的地块。③有机肥施的少、秸秆不还田等地块。④渍水过湿也诱发缺K防治方法:①底肥施足K肥和有机肥,控制N肥。②雨后及时排水。缺Zn症状:苗期新叶脉间失绿,出现黄色条纹,称“花白苗”。严重时植株中上部叶片逐渐出现半透明坏死,导致果穗缺粒秃尖。易发生的条件:①pH>7.2的轻碱地、洼地,土壤速效锌的含量小于临界值0.5mg/kg,容易缺Zn。②施P较多(磷酸二铵的施用量超过125公斤/公顷);连年高产的地块易诱发缺Zn。防治方法:①底肥施足有机肥和Zn肥。一般底肥用硫酸锌15kg/公顷。②拌种,肥种比例0.4∶100。③发现缺Zn时,可用用0.3%硫酸锌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缺N症状:叶片由上到下,从浅绿到发黄,叶片薄而小(不肥实),由叶尖开始变黄,再沿叶脉向基部扩展。植株矮小,分蘖少且早衰,穗小籽粒不饱满。易发生的条件:未施有机肥或施肥量不足。防治方法:①放足底肥,与有机肥混施。②分次适量追肥(碳酸氢铵、尿素,最好不用硫酸铵),但要注意控制不能过量。2、水稻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缺P症状:植株矮小,发僵束立,叶色深绿或灰兰,叶片狭窄、直立,叶尖及叶缘常带紫红色,无光泽下部叶尖枯萎,呈黄褐色,形成“僵苗”。分蘖期缺P,会导致分蘖推迟,株数明显减少,由一般的27-28株减少到20株以下。易发生的条件:①遇低温,诱发缺P。②石灰性土壤P易被固定,有效P含量低。(与玉米相似)防治方法:①底肥施足P肥和有机肥。②发现缺P时可用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③尽量提高水温。缺K症状:新叶难抽出,抽穗不齐,老叶(下部叶)尖端和边缘由黄变褐,出现不规则的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导致褐斑病或赤枯病的发生。易发生的条件:①水旱轮作地块。②雨水多、淋失现象严重的地块(山地和沙土地)。③施N过多的地块诱发缺K。防治方法:①底肥施足K肥和有机肥,控制N肥。②根据实际情况可分期追施钾肥。缺N症状:叶片由底部开始退绿发黄逐渐向上部发展,叶片既薄又小,植株矮小,分枝也较少.易发生的条件:底肥不足、降雨较多、淋失性强的地块,重迎茬地块。防治方法:①放足底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②采取与其它作物轮作,避免重迎茬。③后期缺N可用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3、大豆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缺P症状:植株生长缓慢,根系浅、短、小,而且根瘤较少,植株呈蓝色或深绿色,叶片尖狭向上直立,株型矮化。不分枝或分枝少,开花延迟,结荚少,空荚也多。易发生的条件:①底肥不足②遇低温,诱发缺P。③石灰性土壤P易被固定,有效P含量低。防治方法:①底肥施足P肥和有机肥。②发现缺P时及时追施P肥,或用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缺K症状:最明显的就是早期底部叶片发黄,叶片向下卷曲,叶尖叶缘逐渐出现褐色斑块或灼烧状的斑块,之后坏死。结荚少,空瘪粒多。易发生的条件:①有机肥施的少,底肥不足的地块。②有效K含量低、雨水多淋失严重的地块。③渍水过湿的地块会诱发缺K。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并底肥施足K肥。②雨后及时排水,减少淋失。③中后期缺K时要及时用硫酸钾追施,或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三、常见作物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3、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⑴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大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型,中央呈淡褐色,周边暗褐色。一般宽1-2cm,长15-20cm。小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赤褐色,轮廓清楚,有2-3个同心轮纹。病斑宽2-4cm,长5-16cm。⑴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及时清除病叶,以防再次浸染。③加强田间管理前期施足底肥、后期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温度。④药剂防治用杀菌剂(目前有很多种)在发病初期喷洒2-3次,间隔7-10天。⑤清除寄主收获后秸秆焚烧或沤肥。⑵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丝黑穗病发病症状: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发病特点:由真菌引起,病原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早播玉米、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选用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包衣。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农肥充分腐熟、适时播种、及时拔出病株。黑粉病发病症状:地上幼嫩组织被侵染发病形成瘤状物,后期散出黑粉。发病特点:真菌引起,气温回升病原菌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起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再侵染。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多菌灵、三唑酮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虫害,减少耕作机械损伤,实行轮作。3、药剂防治:50%福美双500-800倍液,抽穗前十天喷雾,减轻再侵染。4、及时处理病株。(3)玉米茎腐病症状识别:腐烂空心,近地面2~3节间松软,茎内褐或紫红色,易倒伏。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衣剂包衣。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种,适当稀植,增施钾肥,并注意氮钾比例,雨后及时排除积水。3、药剂防治:(1)50%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喇叭口期喷雾。(2)发病时用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4)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君子兰苗发病特点:吉林省主要是由玉米旋心虫危害感染病菌所致。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含克百威8%以上的种衣剂包衣。(5)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防治措施:①用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②选用适宜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③田间喷药或撒毒土。④灯光诱杀成虫。(6)玉米穗期和花粒期害虫主要是玉米螟危害较重,减产可达10%-30%防治措施:①物理防治把秸秆或茬子烧毁;用高压汞灯诱杀成虫。②化学防治白僵菌封垛;用药剂制成毒土或毒砂撒于田间,来防治1-2龄幼虫;用杀虫剂随时喷雾。③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的初期、高峰期、末期各放一次赤眼蜂。2、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稻瘟病: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稻粒瘟(1)稻瘟病发病原因及条件:N、P、K供应比例失调,尤其N过多造成徒长时,遇到高温、多湿、寡照条件易发病。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强的品种,并种植2-3年后及时更换。②发病严重地块病稻草,应5月前处理掉。③施足底肥,N、P、K的配比要合理,生育中期要控制N肥用量。④搞好药剂防治:目前常用药剂有富士一号、灭稻瘟一号、克瘟散等。(2)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①烧净稻草或药剂封垛,秋翻和春翻。②灯光诱杀成虫或性诱剂诱杀雄蛾。③田间1%枯鞘时(7月10日左右),甩施杀虫双撒滴剂,7月20日左右第二次施药(保持寸水)。3、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大豆孢囊线虫病(火龙秧子)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根上附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小颗粒,被害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少,根瘤少,轻者发育迟缓,重者地上部黄萎、结荚少或不结荚,严重者全株死亡。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与非线虫寄生作物进行3-5年的轮作。③药剂防治,目前药剂品名品种都很多。3、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大豆霜霉病症状:主要危害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幼苗发病时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变黄,多雨潮湿时,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成株期(略)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与非线虫寄生作物进行3-5年的轮作。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④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福美双等多种药剂喷雾。3、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3)大豆蚜虫发生条件:持续高温干旱少雨时易大量发生。症状:豆叶被危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不规则形的黄斑,而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茎叶卷缩,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和结荚减少。防治方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防治①与其它作物进行3-5年的轮作。②药剂防治,发现时要及时用乐果乳油等多种杀虫剂来防治。3、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4)大豆食心虫(幼虫乳黄,逐渐变成橙红)发生条件: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时易发生。症状:危害豆荚,籽粒破损。防治方法:①与其它作物进行3-5年的轮作换茬,对土壤深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②药剂防治抓住成虫发蛾盛期(大约在8月10-15日),用药剂制成毒土撒于田间,或直接用药剂兑水喷雾。具体的药剂(略)。
本文档为【玉米、水稻、大豆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事可乐
热爱教育职业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4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3-21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