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节)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节)

举报
开通vip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节)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节)
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教材分析】《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第一课。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的植物,知道植物具有生命、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学会了用感官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认识不同植物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本领,建立植物与环境的整体和具体关联。本课围绕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分两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整体了解不同形态的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包括两个连贯的活动。活动一,教材用图片呈现五种不同形态的植物,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活动二,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四种典型的环境,调用学生的前概念,分析活动一呈现的植物适合生活在这里的哪种环境中,将植物的形态与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建立联系,从而引出本课的核心内容: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认识两种植物(大叶黄杨和杨树)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包括两个递进的活动。活动一,观察活动,包括即刻观察和延后观察。在即刻观察中,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树叶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而杨树树叶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在延后观察中,要求学生观察这两种植物在秋、冬季的落叶情况,发现大叶黄杨能安然度过严冬,而杨树则落叶过冬。活动二,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即:长有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大叶黄杨能保持绿色,而长有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杨树则在秋、冬季出现树叶变黄、脱落的现象,从而发现大叶黄杨与杨树适应寒冷环境的秘密。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鼓励学生获得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更多知识。【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对于植物的科学知识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一年级通过学习《动物和植物》了解了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为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做了知识背景的铺垫;二年级学习了《土壤与生命》,认知到植物生存的外部条件,对本课的第二个认识不同的环境特点夯实了基础。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关注到植物的形态特点,特别是叶和茎的形态差异,与环境的一一对应关系,其实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运用眼睛和皮肤两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叶,是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科学探究技能,但是如何将获得的观察结果与秋冬寒冷环境特点联系起来分析,从而理解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这个主题是学生本课要达到的彼岸。学生在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后还要能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为实践研究常青植物是否落叶制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的不同形态适应不同的环境。2.知道一些植物离开特定的环境会无法生存或无法很好地生长。3.知道植物适应环境会形成一些形态变化或生长习性变化。科学探究:1.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2.能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科学态度:1.能在本课的学习中,激发好奇心,主动观察身边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及习性。2.从生活中找实例,概括不同植物形成的适应环境的本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关注身边的环境中的植物,爱护环境中的植物,保护植物。【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关联性。【教学难点】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材料:大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白纸。【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感知形态是为更好适应环境1.师:地球上的植物多姿多彩,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依靠。同学们,你能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植物,说说它长什么样?2.师:出示不同的植物图片: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3.师:它们是什么样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植物的一些细节放大图,仔细观察,它们的茎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叶是什么样子的?说出你的发现。4.学生交流: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的形态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身边植物的介绍,让学生能在回忆中关注植物的外显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形态特征,并能在图片观察时,能重点关注到植物的茎、叶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信息解读,关注到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二、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发现植物形态是为了适应环境1.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刚才的几种植物,就生活在沙漠、高山、热带草原、热带沿海这几种环境中。2.师:这些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不了解的组织学生阅读书P13页的内容)3.师:小结: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常受季风影响。4.师: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的理由是什么?注意及时追问:水瓶树是怎样适应去适应这样旱季雨季极其分明的环境的?它的茎又粗又壮,对水瓶树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水瓶树的叶特别少,对它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水瓶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水瓶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仙人柱的叶都退化成了刺,对仙人柱生活在沙漠中有什么帮助?仙人柱的茎表面有厚厚的蜡质膜,对仙人柱生活在沙漠有什么帮助?仙人柱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仙人柱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椰树的叶像羽毛一样,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这样经常有大风大雨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椰树的茎坚韧牢固,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有什么帮助?椰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椰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芭蕉树的叶都向两边垂坠下来,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这样经常有大风大雨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芭蕉树的茎分生快,对芭蕉树生活在热带沿海有什么帮助?芭蕉树的树叶呈螺旋有序生长在茎上,对芭蕉的生长有什么帮助?芭蕉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芭蕉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松树的叶都变成了有蜡质膜包裹的针状,对松树生活在高山这样寒冷、降雪多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松树的树形呈三角形,对松树生活在降雪多的高山有什么帮助?松树的茎又粗又壮,笔直向上,对松树生活在降雪多的高山有什么帮助?松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松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5.活动:连一连:将不同植物和它们事宜生存的环境连线,并说出你的发现。6.小结:植物的形态各不相同与它们生活的环境互相适应。[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思考几种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让学生将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联系起来,并在对不同的生长环境的了解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师相对应的,植物在进化历程中,已经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三、比较植物的局部特征,与植物适应环境建立联系1.师: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我们来看看大叶黄杨和杨树的树叶,它们有什么区别?2.师:老师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大叶黄杨的叶子和杨树的叶子,你会怎么观察它们呢?3.学生交流观察方法。4.小结:可以摸一摸两种树叶,感受叶片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46页上。5.学生拿出树叶,观察树叶的正反面、记录、交流。6.汇报小结:大叶黄杨的叶子的叶子的形状是椭圆形,表面光滑,叶片较厚;杨树的叶子的形状是心形,表面粗糙,叶片较薄。7.师:冬天或寒冷天气来临时,大叶黄杨的叶子会掉落一部分,看起来还是绿绿的枝繁叶茂,但是杨树会树叶变黄、脱落、最终落光叶子。植物的这种自然现象和它们叶子的特点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呢?8.学生交流。9.师:千姿百态的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大叶黄杨的叶子变厚、表面有蜡质的表皮,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帮助大叶黄杨顺利地过冬;杨树把自己的叶子都掉光,减少营养的消耗和水分的流失,来让自己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10.师: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像大叶黄杨这样冬天也能常绿的植物?还有哪些像杨树一样冬天会落叶的植物?[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对比、观察,发现大叶黄杨叶和杨树叶的特征,帮助学生从局部的观察和思考中,发现植物形态对其适应环境能力的影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思考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11.师:大叶黄杨的叶子变厚、表面有蜡质的表皮,帮助它们顺利地过冬,那么大叶黄杨就不会掉叶子了,是吗?它们是一片叶子都不会掉,还是会掉叶,只不过不会一下子全部掉光叶子?12.师:请设计研究大叶黄杨是否会落叶的研究方案。1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4.师:研究大叶黄杨是否会落叶可以采取的方案有:一、冬季到大叶黄杨下去看地上是否有落叶。二、选定一根枝条,在秋冬季每天观察。[设计意图:在认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叶的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实验设计,了解常绿植物的落叶规律和落叶植物的落叶规律,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四、拓展延伸1.师:今天,我们详细了解的大叶黄杨树和杨树适应环境的情况,其实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2.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3.师:课后,请同学们到校园里,选择一颗植物进行观察,将它适应环境的特征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学。[设计意图:通过对更多环境中的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实例中,体会植物适应环境现象的普遍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参与探究活动,体会植物的多样性。]【板书设计】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形态适应环境水瓶树(茎粗壮叶少)热带草原仙人柱(蜡质膜,刺状叶)沙漠椰树(茎坚韧,叶像羽毛)热带沿海芭蕉树(茎分生快,叶垂坠)热带沿海松树(茎粗壮,叶针状)高山6.沙漠里的植物【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分三个部分依次展开教学内容。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教材出示了一组较为典型的沙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下面列出的芦荟和石莲花是两种不典型的沙漠植物,是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一部分以动手探究为主,分三个活动递进式展开。活动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活动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活动三,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仙人掌(或芦荟)储水的秘密。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大致认识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存的需要条件,然后通过三上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的学习,他们认识了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并在本单元第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的植物,包括身边养殖的仙人掌,他们知道沙漠的存在、沙漠缺水,在多数学生的前概念中,他们认为在沙漠上是没有植物的,因为无法满足植物喝水的必要生存条件,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沙漠中只有仙人掌这一种植物,对沙漠中的其它植物知之甚少。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沙漠植物的叶片、茎、根系,从而认识叶片、茎能够储水、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等特点,使学生更易理解沙漠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其环境的联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3.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科学探究: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本领,体会沙漠环境下植物生存的不易,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教学难点】能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的,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仙人掌盆栽、仙人掌、芦荟、放大镜、湿巾、蜡纸。学生材料:勺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提问:植物能生长在哪些环境?(出示图片)生:土里、水里、沙漠、森林......2.(出示植物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沙漠)3.谈话:很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沙漠里的植物》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引出课题《沙漠里的植物》。]二、认识沙漠里的植物1.提问:一提起沙漠,大家对它有什么印象?生:干旱/缺水2.提问:沙漠除了干旱还有什么特点?3.播放视频《沙漠中的生命》4.提问:视频看完啦,谁来说一说沙漠的环境条件怎么样?生:缺水、炎热、土地贫瘠、日照强烈、风大沙大......5.提问:沙漠环境如此恶劣,里面有生命存活吗?(有)6.提问:那你知道哪些能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领?生:仙人掌,有很多刺,扎手/仙人掌切下来再种下去还可以成活(生命力顽强)7.谈话:看,这些植物也能在沙漠中生存。(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点击图片超链接局部图)[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沙漠的认识往往只限于资料,亲身体会沙漠环境的是少之又少。而对于沙漠中植物的认识,大多仅限于认识仙人掌、仙人球,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沙漠中的植物为了适应沙漠环境所具备的形态特点,为后面研究仙人掌的叶子做好铺垫。]三、观察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1.(出示某植物的图片)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有(根、茎、叶)。2.(出示仙人掌图片)提问:那仙人掌的茎和叶在哪?学生指出,并在ppt中标出茎和叶的位置3.提问:用什么方法观察茎和叶?如果想观察得更清楚呢?生:放大镜4.提问:使用放大镜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①观察时放大镜对准物体,调整好与物体的距离②拿的时候握住镜柄的位置。③不能用手摸镜片,否则会使观察到的像变模糊。④镜片是玻璃,拿的时候轻拿轻放。⑤不能用放大镜对准着太阳或其他光源观察(注意安全!)5.提问:观察仙人掌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注意事项:小心仙人掌的刺,不能用手摸!(再次强调安全问题)6.指导记录单的填写。(注意观察仙人掌的表面和刺,画出仙人掌的茎和叶)7.学生分组实验(仙人掌盆栽、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8.学生汇报(投屏展示记录单)生:茎上面的皮是绿色的,上面有很多刺,刺是黄色的,尖尖的。追问:这些尖尖的刺是?(叶子)还有补充的吗?生:仙人掌的茎的扁扁的,比较宽。追问:伸出手,看一下像什么?(手掌),这种形状称为掌状。除了我们观察到的,仙人掌的茎还有什么形状?(柱状)生:表面看起来滑滑的;提问:茎的表面覆盖的这层很光滑的是蜡层,不透水。9.提问:茎的表面上除了蜡层、叶刺,还能观察到什么?生:上面有细细的毛,看上去毛茸茸的。10.谈话:我们观察到仙人掌的表面很光滑,有蜡层、叶刺和毛,它的叶子是针状的,茎是掌状的。(出示仙人掌的局部放大图)11.师生小结:仙人掌的茎是绿色的,呈掌状或柱状,比较肥厚,茎的表面有光滑不透水的蜡质层和针状叶。[设计意图:仙人掌是常见的沙漠植物,它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非常明显,比较便于小学生观察。本环节通过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仙人掌的外形特征,知道它的表面有蜡层、叶刺和毛,茎是掌状的、叶是针状的,为后续探究储水秘密做铺垫。]四、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1.(出示仙人掌图片)过渡:除了仙人掌,老师今天再带大家认识一个来自沙漠的新朋友,噔噔噔,(出示芦荟的图片),没错,就是芦荟。2.提问:仔细观察,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有什么相同点呢?生:都是绿色的/都鼓鼓的。3.提问:为什么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都长得这么肥厚(鼓鼓的),里面有什么?学生猜测:里面有空气/有水4.提问:你要怎么研究,验证你的猜想?生:拿刀切开观察/用手压/用榨汁机试一试5.谈话: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较硬,用手难以挤压出水分。而且,它们都有刺,易扎伤手,所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拔掉刺的仙人掌、去皮的芦荟、勺子和盘子,你们可以试着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6.示范实验方法:把剥皮的的芦荟和仙人掌分别放在盘子中央,大拇指按在勺子上,其余四指握住勺子柄,压住它们的上、中、下位置,反复用力按压、摩擦,直至没有东西流出。7.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注意事项:①小心刺,注意安全!②整个实验都要在盘中进行③分工合作,不争不抢。④认真填写记录单。⑤试验完成,把材料放回原位,整理好卫生。8.指导记录单填写9.学生分组实验10.提问:仙人掌和芦荟挤压前和挤压后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11.学生汇报①挤压前很厚/鼓鼓的。②从切开的侧面看过去是透明的;③挤压后有汁/液体/水流出;挤出来芦荟的液体是黄色的;④挤压出来的东西有点像果冻,粘粘的。12.提问:仙人掌和芦荟挤压后流出这么多汁,说明什么?(它们里面含有很多水分)13.小结: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比较肥厚,能够存储大量水分,以帮助它们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肥厚的叶片和粗壮的茎中有充足的水分,进而理解植物该结构是为了适应沙漠的干旱环境,同时为接下来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的活动做铺垫。]五、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1.提问:通过挤压发现仙人掌的茎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可在沙漠的高温环境中为什么水分没有散失呢?可能跟仙人掌的什么结构有关?(出示仙人掌的图片)学生猜测:叶子是针状的、茎的表面有蜡质层能减少水的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2.(出示湿巾)谈话:我们利用这张平铺的湿巾来模拟普通植物的宽大叶子,这里还有两张湿巾和一张不透水的蜡纸,你能否结合刚才观察的仙人掌茎和叶的特点,利用以上材料来模拟仙人掌某个结构?生:把湿巾卷起来模拟仙人掌的针状叶;表面用蜡纸包住,模拟仙人掌表面的蜡层。3.提问:那你们怎么知道仙人掌这样的结构到底有没有减少水的蒸发?生:摸一摸,看3张湿巾谁比较湿。4.提问: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才能确保实验结果是准确呢?生:三张湿巾放在相同的地方、间隔相同的时间观察湿巾的干湿情况......5.谈话:因为这个实验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出结果,我们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所以上课之前,老师已经准备好实验材料,并将它放到太阳下晒了一个小时。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湿巾,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出示记录单)6.学生汇报生:平铺的纸巾水分最少;卷起来的纸巾水分较多;卷起来并用蜡纸包住的纸巾水分很充足;7.提问:这个实验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生:沙漠中的植物的叶片会有蜡质层或者退化成针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更好的在沙漠中生存;[设计意图: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先明确模拟项目和控制无关条件,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体验三种叶片的不同之处。将仙人掌的形态特征与结构特征相联系,揭示仙人掌针状叶的形态特点和表面蜡层的结构特点,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在茎里储存更多的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六、了解沙漠植物的根1.谈话:为了更好的适应沙漠环境的的特点,沙漠植物茎、叶的形态都各具特点,那它们的根是否也有过人之处?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阅读课本17页,并将重要的信息勾画出来。生:阅读课本。2.提问:沙漠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生:它们的根很长,可以扎的很深。3.提问:扎的很深的根是如何帮它更好的适应沙漠环境的呢?生:根是植物的主要吸水器官,庞大的根系可以帮助植物更多的吸收水分,在沙漠的地下存在着地下水,庞大的根系可以让植物扎根地下更好的吸收水分。4.提问:除此之外,庞大的根系还有没有其他作用?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生:观看视频,庞大的根系还可以帮助植物更好的固着在沙漠中。5.拓展视频:胡杨的根系(图片超链接本地视频)6.提问:我们这节课认识了这么多形态个异的沙漠里的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出示沙漠植物图片)7.谈话:为了适应沙漠炎热干旱的环境,沙漠的的植物往往拥有强大的根系,为了能吸收尽量多的水,而且有自己的储水结构,叶片比较细小、表面有蜡质尽量减少水分蒸发,这些都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8.谈话:这些顽强的植物就像这片沙漠的守护者,点点绿色闪烁的是生命的光芒,为了阻止荒漠化,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也要努力,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希望有一天,漫漫黄沙能被一片青葱所覆盖。9.课后任务:请大家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沙漠植物。[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再呈现视频,这样做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锻炼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避免过早呈现视频固化学生思维,将视频放在后面起到一个补充、拓展的作用,最后总结研究成果,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6.沙漠里的植物结构特点功能7.水里的植物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江雅【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三课《水里的植物》。本课从学生讨论池塘里生长的植物,其形态、生长位置的不同,到对水族箱里的植物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生的各种问题下,展开本课的教学。经历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莲藕)观察它们的特点这一系列探究过程,发现水里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从淡水延伸到海水,通过扩展性阅读了解红树有哪些适应环境的本领。最后,将课堂带到课外,通过栽种碗莲活动,了解碗莲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池塘里多种水生植物的生活景象,在介绍它们的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典型植物的形态和它们分别是生活在水中、水面还是水底,以确定本课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以缩小的人工水环境——水族箱为观察对象,启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研究具体的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由三个动手活动组成。活动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包括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验证方法为把水葫芦压入水中后松手、用手挤压水葫芦的茎、掰开水葫芦的茎。三个方法依次采用,暗含从发现现象到找寻原理的过程。活动二,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暗含猜测原因和实验验证两个步骤,验证活动为分别观察搅动水时、加水后金鱼藻的表现。活动三,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观察它们的特点。这里也暗含猜测原因和实验验证,验证活动为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进行观察。这些活动为学生小结水生植物的结构特征铺平了道路。第四部分,通过阅读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在海水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的特点,重点介绍根的作用和呼吸方式。这一部分与前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认识水生植物的内容。第五部分,在学习栽种碗莲的过程中,了解碗莲适应水环境的特点。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材在此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栽种碗莲的方法,呈现出了碗莲从种子到发芽再到长大的情况,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栽种,了解更多水生植物适应水环境的本领。经过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周边事物的实验观察保持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对于植物的观察,孩子们在此之前大多集中在校园里、公园里的植物,或是生活中手能接触到的植物上。水中的植物他们可能在家里、花鸟市场看到过,但是缺少认真观察、仔细研究的经验。在本课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将会出现植物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作用这样的知识性信息,也会有运用观察猜想和实验验证去获得探究体验的过程与方法,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已经逐步积累的知识及能力,而在本课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延展。在阅读活动中,可以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设计活动,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在语文课的训练中具备了提取段落主要信息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后进行分享交流,就是学生合理进行信息处理的表现。持续性的观察活动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不少体验,在种植睡莲的过程中可以对孩子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观察要求,比如:留心观察睡莲叶片的变化。希望通过此课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已有的探究能力和植物知识基础上收获更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得一些在池塘中生活的水生植物。2.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结构特点:长有许多支持根和呼吸根。科学探究:1.结合讨论、观察、探究实验的结果,在分析现象中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征。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观察莲的地下茎。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水里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形成热爱自然的感情,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水生植物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准确描述池塘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位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水族箱,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水葫芦、塑料水桶、金鱼藻、莲的地下茎(莲藕)、碗莲种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课堂,今天要带大家进入植物的世界,你们知道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吗?生:土壤里、水里、沙漠里......(图片: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水里、土壤、高山上)2.谈话:是的,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里生存下来,(图片:荷花、水芙蓉、金鱼藻)那这些植物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水里。3.那这节课就要来一起学习《7.水里的植物》(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植物世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植物生长的环境到水里的植物层层渗透揭开本课的课题。]二、初步感知水里的植物1.(出示池塘图片)提问:池塘里生长着各种植物,它们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生长的位置有什么不同?2.学生讨论回答。生:有的生活在水面上、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岸边。追问:叶子的大小,茎的粗细、长短,花的形态等有什么不同。3.(呈现水族箱图片和实物)老师今天,把我们的池塘里的植物请到了课堂里,就在我们的水族箱。提问:对水族箱里的植物,你有什么疑问?4.学生提出疑问:水葫芦是怎么漂在水面上的,水里的植物怎样获得空气呢?(让学生畅所欲言)5.谈话: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挑选了几种水里的植物一起来研究它们漂浮和在水里生存的秘密。[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水里的植物有不一样的特点。]三、探究水里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1.谈话:水葫芦它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你想怎么研究?学生交流:把它放到水里试试看,把它掰开来看一下。2.谈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把水葫芦压入水中松开手,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再掰一块水葫芦用手挤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最后将水葫芦掰开,你看到了什么?3.实验注意事项:(1)爱护植物,掰1~2片水葫芦研究。(2)及时在记录单上记录你的发现。(3)注意保持桌面整洁,有水用抹布擦干。4.学生实验。5.提问:你发现了水葫芦的什么秘密?生1:它的叶柄像海绵一样。生2:它体内有大量的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6.小结:水葫芦体内有大量的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在水面上。(二)观察金鱼藻的特点1.谈话:金鱼藻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你想怎么研究?生1:我想把它放到水里看看。生2:我想观察它的根、茎、叶长什么样子。生3:金鱼藻生活在水底,我想试试看加水,用手搅一搅,看看金鱼藻有什么变化。2.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有趣。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用手摸摸金鱼藻,仔细观察金鱼藻的茎有什么不一样。观察结束后,把它放到水里,你又发现了什么?3.学生实验。4.提问:你发现了金鱼藻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生:用手搅动水槽里的水,我发现金鱼藻也随之游动,往水槽里加水后,金鱼藻随着水面也上升了。它很柔软,适合在水里生存。5.小结:金鱼藻能够漂浮,它的茎比较柔软,适合在水里生活。(三)观察莲的叶柄和地下茎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水里的植物,水葫芦它生活在水面上,金鱼藻生活在水底,有一种植物它有的部分在水里,有的部分可以伸出水面上,它是?生:荷花。2.谈话:莲的这一部分是它的叶柄,莲藕是它的茎。你猜猜看看它的茎可能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讨论。生1:我吃过莲藕,莲藕粉粉的很好吃,我吃的时候看到里面有很多洞。生2:我也吃过,里面有洞。4.谈话:老师已经帮你们把莲藕切好了,仔细观察莲的茎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试着画一画它的叶柄可能是什么样的。5.提问:你发现了莲的地下茎它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长成这样呢?生1:莲的地下茎里面有很多的洞,我猜可能是要储存氧气。生2:我发现,莲的地下茎很重,会沉在水里。应该是要帮助固定莲。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它的秘密。(播放视频:芦苇、莲的叶柄、茎)6.小结:它的叶柄很长可以帮助叶子伸出水面,它的叶柄和茎上都有小洞,可以帮助它运输空气。7.提问:那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它们的特殊本领在哪里呢?生1:水里的植物有的叶柄变得像海绵一样,很轻。生2:像金鱼藻它的茎很柔软,可以适应水里的环境。生3:莲它的叶柄和茎里有很多孔洞,可以输送大量氧气。8.小结:水里的植物能适应水中的生长,是因为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孔洞,有的体内含有大量的气体,比较轻可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水里植物生存的秘密,他们适应环境的本领。]四、红树在海水中生长的秘密1.谈话:前面,我们研究的淡水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咸水植物的生存本领。仔细阅读以下材料,红树有什么特殊本领。2.播放红树视频。3.师:为什么红树要长出支持根和呼吸根?生1:红树的支持根能支持它在水中生存。生2:呼吸根帮助红树呼吸。4.小结:红树的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稳定。呼吸根从土中伸出地面,在涨潮时帮助植物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设计意图:从淡水植物延伸到海水中生长的植物,通过红树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保护红树的情感。]五、总结拓展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水里植物的秘密,知道了水里的植物为了适应环境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有的体内有大量气体,比较轻、有的茎比较柔软,有的体内有孔洞,下课之后我们一起来种碗莲,在种碗莲的过程中一起来发现更多水里植物的秘密。[设计意图:通过栽种碗莲活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能力。]【板书设计】7.水里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体内有大量气体,比较轻茎比较柔软体内有孔洞8石头上的植物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陈景生【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四课《石头上的植物》。本课从聚焦石头周边的环境条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以指认和研究为核心依次展开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聚焦了解一些长在石头周边的植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然后观察石头上的青苔,知道它是否具有根、茎、叶,知道青苔的表面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分;其次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卷柏的耐旱力极强;再者引导学生做实验,了解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复苏需要的时间不等;最后进一步拓展研究,观察其他石头上的植物,了解它们特殊的生存本领。经过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石头上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之后对植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同时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对沙漠和水里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石头上的植物了解不多,他们长在石头的哪里,它们有什么在石头上生活的特殊本领并不了解。【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认识一些在石头上生活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2.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适应石头环境的生存本领:超强耐旱力。科学探究:1.能在观察图片的时候提取部位信息,发现一些植物生长在石头周边的什么环境里。2.能将观察结果与卡片资料相结合,在分析现象和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青苔适应石面环境的结构特点。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具有适应石缝环境的超常耐旱能力以及对它生存的意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石头上的植物,阅读青苔和卷柏等植物特点的资料,观察青苔的结构特点。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探究石头上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3.形成热爱自然的感情,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借助工具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2.能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制作)等科学方法认识事物。【教学重点】了解石头上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教学难点】知道石头上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手持显微镜、青苔、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牙签、烧杯和清水,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植物一般生长在哪些环境?(土壤、沙漠、水里等——本单元前两课)大多数植物生长在土壤里,也有一些植物能生长在沙漠、水里以及寒冷的地方,那么石头上能长植物吗?2.课件示图,提问:这些植物长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石头表面、边缘、石缝)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认识石头上的植物。(板书课题:8石头上的植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课件展现几种植物及其生长环境景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提取部位信息,发现一些植物生长在石头周边的什么环境里,从而聚焦了解一些长在石头周边的植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二、观察研究青苔1.谈话:在这些石头上的植物中,大家平时见过吗?相对比较熟悉的是哪种植物?(课件呈现教材中三种植物,从左往右分别是南庭芥、青苔、虹如玉)2.提问:大家对青苔相对比较熟悉,青苔长什么样呢?谁能来说一说?3.谈话:青苔有没有根茎叶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怎么观察?太小看不清楚怎么办?(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操作时要注意什么?4.课件示图,介绍实验方法、提出实验要求:⑴用两根牙签轻轻地从事先培植、选择好的苔藓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⑵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巧。⑶用手持显微镜观察一株青苔的样子,组内进行交流,会画的可以画下来。5.分组观察、交流、记录:青苔是否有根、茎、叶6.课件展示显微镜下青苔的图片,汇报交流:青苔是否有根、茎、叶7.课件示图,谈话:这是其它植物的根茎叶,青苔的根、茎、叶与它们相比较是否一样?(青苔的“根”比较短小)它能满足植物吸水的需要吗?8.课件展示青苔的资料卡片,学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9.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青苔通过什么来吸收水分的?(青苔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它的根是假根,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青苔通过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水分和养分。)10.提问:青苔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分,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青苔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潮湿)青苔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分,这对青苔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快速吸收水分)11.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苔藓12.小结:青苔为什么能生活在石头上这种环境?[设计意图:通过手持显微镜观察青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动手观察过程中发现生命的神奇。通过观察和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石头上的植物有不一样的特点。]三、体验卷柏的生理特点1.出示干枯的卷柏图片,谈话:这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看起来怎么样?(干的、死的)它是活着的吗?如果把它种回土里或放到水中会怎样?2.讲述:这种植物叫卷柏,也是一种生活在石头上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有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本领,其中,有些植物的耐旱本领十分惊人。请大家阅读有关卷柏的资料卡片,你能从中读取什么关键信息?卷柏为什么被称为“九死还魂草”?3.阅读有关卷柏的资料卡片、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人们把卷柏称为“九死还魂草”?4.小结:卷柏有什么适应环境生存的特殊本领?(卷柏不同于青苔生理特征,且耐旱力超强。)5.观看视频:《卷柏-生命的力量》6.谈话:想不想了解一下让干燥的卷柏复苏过来?7.介绍实验方法:⑴把干燥不同的卷柏放到清水里,观察并记录它们复苏需要多长时间;⑵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拍照)。8.课件示图,分组活动:不同时间段拍摄的卷柏复苏情况照片,顺序打乱了,请你给复苏的卷柏排排序。课件示图(卷柏复苏前后对比图),小结:卷柏复苏的时间要根据干枯程度不同的情况,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复苏。9.讨论交流:卷柏的耐旱本领和仙人掌的耐旱本领有什么不同?卷柏的这种本领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卷柏的耐旱本领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适应环境改变,增加生存机会。)10.小结[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做中学,与同学合作探究石头上植物——卷柏,通过对比试验直接感受,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卷柏具有适应石缝环境的超常耐旱能力以及对它生存的意义。]11.拓展:课后制作卷柏标本。⑴把几片新鲜的卷柏夹在书页里,让纸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程度不同的卷柏。⑵把干燥的卷柏固定在A4纸上,贴上标签(写上相关信息),塑封。四、了解长在石头上其他植物的生存本领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石头上的青苔和卷柏这两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那么长在石头上的其它植物有哪些生存本领呢?2.讨论交流3.阅读资料4.小结:长在石头上的其它植物有哪些生存本领呢?[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石头上的植物的生存本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以及适应环境生存的特殊本领。]五、总结拓展1.谈话: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2.拓展:寻找周围长在石头上的植物,观察它们有哪些特殊的生存本领。(强调注意安全!)[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制作,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板书设计】8.石头上的植物石头表面、边缘、石缝苔藓:表面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假根(固定作用)卷柏:超强耐旱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
本文档为【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1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2-20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