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_赵汇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_赵汇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_赵汇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赵  汇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共处于现实世界中的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如何认识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这是自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以来,便产生的一个迫切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自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来,世界上这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息过,只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的斗争形势。事实上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的斗争,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贯穿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时期。如何从理论上明确资本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无疑是当今世界现实向人...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_赵汇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赵  汇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共处于现实世界中的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如何认识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这是自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以来,便产生的一个迫切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自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来,世界上这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息过,只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的斗争形势。事实上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的斗争,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贯穿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时期。如何从理论上明确资本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无疑是当今世界现实向人们提出的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与研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科学分析与深刻批判,是无以伦比的。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是关于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围绕这一理论核心,马克思阐明了资本同劳动对立的历史性;资本同劳动对立的两极性;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一、资本同劳动对立的历史性马克思关于资本同劳动对立的历史性的理论观点,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人类历史以往的一切生产方式一样,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绝对永恒的,而只能是以先行的历史过程为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封建社会中产生,建立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的生产方式,与以往的奴隶制、封建制一样具有同样的暂时性与历史性。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以往的一切生产方式的本质差别,在于资本同劳动的对立。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中的最后一种私有制形式,其历史特征在于劳动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采取资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资本同劳动的对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是社会表面的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特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对立。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关系“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95页)。资本同劳动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内在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特征,决定了它与以往一切生产方式的联系与区别。与以往的非资81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资本主义摆脱了宗教的、神权的统治形式,以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剥削代替了以往社会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内在矛盾的对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对抗性。诸如,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对立,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对立,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的对立,以及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形式的对立,等等,这些矛盾不断地被克服,但又不断地产生出来。资本同劳动的对立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不在一系列的矛盾中进行,这些矛盾本身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还鲜明地表现在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失业者不断增加、人为限制与破坏生产力等社会弊病上。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只能是在对立的矛盾中运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正是一部现代的生产力要冲破生产关系束缚的历史。纵观资本形式的发展史,无论是由单个的私人资本到股份资本,还是由私人垄断资本到国家垄断资本等多种形式,每一次资本形式的变化都是由于原先的资本形式已无力驾驭发展了的社会生产力所造成的。如果说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解决自由竞争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方式,那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解决在帝国主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上述矛盾的方式。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领域中造成的急剧变化,迫使资产阶级日益注重国家在调节经济运行方面的作用。当今资本主义各国都惧怕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灾祸重演。尽管他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消除经济危机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但是他们亦尽一切可能以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以防止巨大的经济动荡与灾变。若不这样,资本主义就无法继续生存。生产的社会化迫使资产阶级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愈来愈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来看待,从而不断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资本社会化的水平。由于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所不在地充满了对抗和矛盾,这些矛盾的生生灭灭使资本主义尽其一切可能而变化。然而,资本与劳动相对立的矛盾运动总有一天会达到顶点,资本的外壳总有一天被冲破,人类终将扬弃资本与劳动对立的生产形式。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封建社会中产生,建立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以往的奴隶制、封建制一样具有同样的暂时性与历史过渡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必然有其产生、发展、变化与走向自身否定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以往的社会历史发展而来,也必然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去。历史终将扬弃资本同劳动的对立。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同劳动对立的历史性的理论,是我们批判形形色色“资本主义永恒论”的锐利理论武器。二、资本同劳动对立的两极性马克思关于资本同劳动对立的两极性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定性,和资本主义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对立两极双方的根本性质以及这对矛盾的运动规律。资本和劳动对立的两极性,是指资本与劳动是同一经济关系的两极,资本同劳动的这种两极性对立,不只是社会表面的有产与无产的对立,而是既互为前提,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的对立。资本和劳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两极对立的因素,这两个因素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中最根本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内在矛盾的对立。资本同劳动的对立既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根本的特征;没有资本同劳动的对立,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资本同劳动的对立作为资82本主义内在本质自身中的矛盾的对立,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共存亡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整个历史过程之中,资本同劳动的对立随着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展开,两极的对立不断扩大,这由资本积累规律充分地体现出来。资本积累规律表现为资本与劳动在两极的积累,一极是作为资本的财富积累,一极是作为劳动的贫困积累;资本这一极财富的积累是通过剥夺劳动、通过另一极劳动的贫困积累才得以实现的;两极的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必然贯彻到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再生产出资本同劳动的两极对立。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资本对劳动的强制与剥夺表现在:工人的客观劳动条件,即工人从事劳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与工人的主观劳动条件,即工人从事劳动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是作为资本、作为被资本家所垄断的东西与工人相对立。工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贫因的,由于物的财富已被全部剥夺,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的工人,只能靠出卖存在于身体之内的劳动力谋生。马克思所强调的工人的绝对贫困,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而言的,是指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的丧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者即丧失了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也丧失了支配自身劳动能力的所有权。丧失了这些所有权的劳动必然是绝对贫困的劳动,能够与资本对立的劳动只能是这种绝对贫困的劳动。因此,资本与劳动对立的两极性,体现的正是作为财富的资本与工人的绝对贫困的劳动之间的两极对立。资本家的资本与工人的绝对贫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不容割裂的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矛盾对立的两极。在马克思的资本与劳动对立的两极性理论中,资产阶级的财富是指能够增值的资本。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来说,财富只能归结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被资本家所垄断了的资本,能够增值的资本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代表。它所表示的社会经济关系正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在资本家的心目中,工人只是活的生产资料,是保存与增值资本价值的手段。作为财富的资本与绝对贫困的劳动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基础、特征与结果,并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过程之中。二者是同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两极之间辩证对立,也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彼此互为前提,在共存的对立运动中发展,直至矛盾的转化与灭亡。马克思关于资本同劳动对立的两极性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社会现实,与考察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等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 指南 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星度指南下载审查指南PDF 。三、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资本和劳动作为矛盾的两极性对立,不是僵硬的、凝固的对立,而是运动的、辩证的对立。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揭示的是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运动方式,即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自我运动的源泉。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充分体现在劳动向资本的转化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关系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劳动向资本的转化。劳动向资本的转化,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运动,也是资本主义本质矛盾运动的辩证方式。劳动与资本的分离与对立,是劳动向资本转化的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的形式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工人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劳动的物质条83件与工人相分离、相对立,工人若要进行劳动,扬弃自身劳动力与劳动条件的分离,只有把自己的劳动力转让给资本家。劳动与资本交换的结果是劳动从属于资本。资本家获得了对工人劳动力的支配权,这就决定了随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向资本的转化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是为消费劳动的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工人的劳动被资本吸取。劳动向资本的转化过程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运动过程,这种自我运动的结果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和新生产,这种社会关系是这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结果。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关系,通过劳动不断地转化为资本的运动方式,在越来越大的规模上被生产出来。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史,也就是劳动不断地转化为资本的历史。劳动转化为资本是资本主义本质自身中矛盾运动的辩证方式,它展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秘密。无论资本以任何形式组织的生产过程,都是劳动向资本转化的过程。诸如,手工工场、家族独资工厂、合伙投资的公司、以及当今盛行的股份公司,都不会改变劳动向资本转化的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属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与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属性的保留始终是统一的,这正是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在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现。劳动向资本的转化,实际上是不断扩展的辩证运动,是在规模上日益扩大的运动。正是这种日益扩大规模的运动,使资本成为统治一切的社会力量,资本日益加剧自身与劳动的对立。马克思关于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理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股权分散化、法人化等现象,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四、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整体上揭示的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如果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来考察,亦即把总资本与总劳动对立起来,我们就能够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都是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关系。马克思阐明的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理论观点,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家阶级在竞争中总是表现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而面对整个工人就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马克思认为,考察总资本,就是考察“资本一般”,而资本一般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我们知道一般所强调的总是本质的东西,同时一般也总是要在特殊的多样性上体现出来。总资本揭示的正是许多个别的、具体的资本所共有的特征,因而是相互联系的总体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论是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地产资本家乃至寄生的食利者,他们作为总体资本家的组成部分,都具有剥削工人阶级的共同本质,这不受单个资本家的易逝性影响。同样道理,作为总体工人的组成部分,不论劳动者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性质的劳动,总是作为同资本相对立的劳动,处于受资本剥削、压迫的地位。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考察,只要我们不是仅限于单个的资本家及其工人,而是从社会整体的宏观角度来考察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那些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被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就清晰易见了。这种考察方法让我们明确地看到资本同劳动对立的社会经济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都作为资本家的财产同工人相对立。资本家甲是货币所有者,他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乙那里购买生产资料,而工人用从资本家甲那里得到的工资向资本家丙购买生活资料,———这丝毫不会改变下述情况:甲乙丙三个资本家加在一起,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唯一占有者。工84人之所以不是出卖其他商品,不得不出卖自身的劳动力,恰恰是因为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作为资本家的财产同工人相对立。显然,资本家占有社会的生产资料,而无产者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对立的这一社会经济根源,强制着工人去为资本家创造财富,保证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对于工人来说,他的个人消费是生产出创造资本的财富的力量,而他的生产消费,即他的劳动是直接为资本家创造财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性质是从属于资本的劳动工具,是资本用以增值自身价值的手段。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无论资本家生产或经营什么商品,其目的都是追逐剩余价值。而工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劳动,都是工人换取生活资料的手段,都是从属于资本的雇佣劳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资本积累规律的必然贯彻,总资本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总劳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担,劳动者人数的日益增多,使总体工人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不仅不会消失,只能是日益增多,这既是由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这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资本积累规律贯彻到底的必然体现。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同劳动对立的总体性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现象,研究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尤其是识破“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化”的虚幻性,认清当今西方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五、资本与劳动对立形式转化的必然性资本同劳动对立形式转化的必然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理论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论。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一切空想社会主义,它不是从伦理原则、正义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的社会现实出发,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科学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不是以抽象的哲学原则为基础,而是深深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寓于资本的内在本性之中,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自身的矛盾之中。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资本的外部运动进行科学的分析,正像只有认识了天体的实际的、但又直接感觉不到的运动,才能了解天体的表面运动一样。人们一旦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就能明确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非是人们的主观良好愿望,其客观根源深深地存在于资本的内在本性之中。资本作为无限的贪欲决定了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实际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正是资本主义这一绝对规律以铁的必然性坚定不移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发生作用的必然趋势与结果。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资本本身就是质的无限性与量的有限性的矛盾。资本的无限贪欲,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要超出自己的量的界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程。资本的活力正在于此:它只有不断地增值自己,才能保持自己作为不同于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资本只有不停地运动才能不断克服和超越剩余价值的量的界限。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发财而发财,是价值的增值。资本作为一个矛盾体,作为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其内在冲动与外在强制,使资本总是要越过正常比例,不断地疯狂向前、再向前。为了不致溃灭,资本只有一往直前。85资本自身作为不断发展中的矛盾,决定了从其内在本性中产生的资本的各种生产条件、运动过程都是相互矛盾的。资本总是在对立中运动,诸如,在生产过程中,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肯定,又不得不肯定必要劳动,同时又是对必要劳动的否定。资本的这一自相矛盾是由于资本之所以确立必要劳动,完全是为了剩余劳动,因为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资本为了剩余价值,既要肯定必要劳动,又不得不把这种劳动作为必要劳动来扬弃,才能把它变为剩余劳动。在流通过程中资本同样是矛盾的对立运动,流通过程既是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又是对价值增值的限制。流通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的扣除,资本的流通实现价值,正象活劳动创造价值一样,流通时间既是对这种价值实现的限制,也是对价值创造的限制。资本既要在空间上扩大流通,又要在时间上消灭流通。这一矛盾使资本力求摧毁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以全球作为它的市场,同时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亦即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流通中,资本还遇到现有消费量的限制,以及现有等价物的限制。总之,资本只有不停顿地运动才能追逐到剩余价值,并实现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资本的本性与资本对自身的限制,决定了资本只能在对立的矛盾中运动,资本克服、解决矛盾的途径只能是在更大的范围上重新产生与扩大矛盾。资本的内在本性决定了资本终将否定自身。资本同劳动的对立运动在形成伊始就孕育了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寓于资本同劳动相对立的资本主义本质之中。正是资本同劳动相对立的本质关系,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对抗性矛盾的发展。由于任何矛盾的事物一经产生,它的发展趋势只能决定于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一种历史生产形式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形式瓦解和改造的唯一的历史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5页)。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的唯一历史道路,只能是遵循资本同劳动相对立的运动方式而发展,一旦资本同劳动的对立达到极限,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到顶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会瓦解与灭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本质自身中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本质之所以是本质的,只是因为它具有它自己的否定物在自身之内。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资本主义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对抗性的剥削社会,它内在地含有自身的对立物,资本主义本质决定了自身只能向与它相对立的它物转化。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转化同样也不能超脱这一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转化为自身的对立面———社会主义。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新世界必然要取代旧世界的客观依据。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理论与对立统一规律,来把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是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上来把握这一科学结论,也只有从这一理论高度上,才能完整、具体地把握住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黄华德)86
本文档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_赵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绘画的问号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11-01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