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泵站设计规范 - 8 其他形式泵站

泵站设计规范 - 8 其他形式泵站

举报
开通vip

泵站设计规范 - 8 其他形式泵站第PAGE\*MERGEFORMAT#页共4页8其他形式泵站8.1一般规定8.1.1、8.1.2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竖井式泵站、缆车式泵站、浮船式泵站、潜没式泵站等其他形式泵站。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且水位涨落速度大于2m/h、水流速度又大时,宜采用竖井式泵站。如我国长江上、中游河段的水位变化幅度在10m〜33m范围内,有些河段每小时水位涨落在2m以上,河流流速大,多采用竖井式泵站,多年来,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而且管理也比较方便。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水...

泵站设计规范 - 8 其他形式泵站
第PAGE\*MERGEFORMAT#页共4页8其他形式泵站8.1一般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8.1.1、8.1.2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竖井式泵站、缆车式泵站、浮船式泵站、潜没式泵站等其他形式泵站。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且水位涨落速度大于2m/h、水流速度又大时,宜采用竖井式泵站。如我国长江上、中游河段的水位变化幅度在10m〜33m范围内,有些河段每小时水位涨落在2m以上,河流流速大,多采用竖井式泵站,多年来,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而且管理也比较方便。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水位涨落速度小于或等于2m/h、每台泵车日最大取水量为40000m3〜60000m3时,可采用缆车式泵站。我国已建缆车式泵站,其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多在1Om〜35m范围内;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小于1Om时,采用缆车式泵站就不经济了;同时,由于泵车容积的限制和对运行的要求,单泵流量宜小,水位涨落速度不宜大。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Om以上、水位涨落速度小于或等于2m/h、水流流速又较小时,可采用浮船式泵站。我国已建浮船式泵站,其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多在1Om〜20m范围内;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太大时,联络管及其两端的接头结构较复杂,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运行的要求和安全的需要,水流速度和水位涨落速度都不宜大。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5m以上、洪水期较短、含沙量不大时,可采用潜没式泵站。潜没式泵站是泵房潜没在水中固定式泵站,适用于水源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目前我国已建的潜没式泵站,其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多在15m〜40m范围内;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建站处洪水期不宜长,含沙量不宜大。竖井式泵站8.2.1集水井与泵房合建在一起,机电设备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较小,吸水管长度较短,运行管理方便。因此,在岸坡地形、地质、岸边水深等条件均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宜首先考虑采用岸边取水的集水井与泵房合建的竖井式泵站。在岩基或坚实土基上,集水井与泵房基础采用阶梯形布置,可减小泵房开挖深度和工程量,且有利于施工。竖井式泵站的取水建筑物,洪水期多位于洪水包围之中,根据已建竖井式泵站的工程实践,按校核洪水位加波浪高度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工作平台设计高程,可满足运行安全要求。在河流上取水,为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取水口,要求最下层取水口下缘距离河底有一定的高度。根据已建竖井式泵站的运行经验,侧面取水口下缘高出河底的高度取0.5m〜0.8m,正面取水口下缘高出河底的高度取1.0m〜1.5m是合适的。因此,本规范规定侧面取水口下缘距离河底高度不得小于0.5m,正面取水口下缘距离河底高度不得小于1.0m。为了满足安全运行和检修要求,集水井通常用隔墙分成若干个空格。为了保证供水水质要求,每格应至少设2道拦污、清污设施。对于污物、杂草较多的河流,可能需设3道〜4道。例如某电厂的竖井式泵站,从黄河干流取水,共设置了4道拦污栅,并设置专用的清污设施,以便将污物、杂草清除干净。具有取水头部的竖井式泵站,自取水头部布置了通向集水井的进水管。为了保证供水要求,进水管数量一般不宜少于2根,当其中一根进水管因事故停止使用时,另一根进水管尚可供水。当进水管埋设较深或需穿越防洪堤坝时,为了减少开挖工程量或避免因管道四周渗流影响堤坝防洪安全,亦可采用虹吸式布置。计算确定进水管直径时,管内流速一般采用1.0m/s〜1.5m/s,最小不宜小于0.6m/s。从多泥沙河流上取水,应设多层取水口。这样,汛期可取表层含沙量较小的水。根据黄河中游的某些取水泵站测验资料,当取表层水时,其含沙量比底层水含沙量减少5%〜20%。同时,在集水井内应设清淤排沙设施:大型泵站可采用排污泵(或排泥泵);中、小型泵站集水井内泥沙淤积不严重时,亦可采用射流泵。为了冲动沉积在底部的泥沙,在井内可设置若干个高压水喷嘴,其个数可根据集水井面积而定,一般可设置4个〜6个;对于小型泵站集水井,亦可采用水龙带冲沙。8.2.4由于圆形泵房受力条件好,水流阻力小,又便于采用沉井法施工,且运行情况良好,因此竖井式泵房宜采用圆形。竖井式泵房内面积小,安装机组台数不宜多;否则,布置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满足供水保证率要求,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机组,机组台数也不宜少。因此,泵房内机组台数宜采用3台〜4台。8.2.8竖井式泵房的底板、集水井、栈桥桥墩等基础,均位于河床或岸边,很容易遭受冲刷破坏,因此宜布置在最大冲刷线以下0.5m,采取防护措施后可适当提高。河床最大冲刷线的计算,一般包括河床自然演变引起的自然冲刷、建筑物及其基础压缩水流产生的一般冲刷和建筑物周围水流状态变化造成的局部冲刷等三部分。8.2.9竖井式泵房的竖向高度较大,而平面尺寸相对较小,在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很可能由于基础底部应力不均匀系数的增大,导致基础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和泵房结构的倾斜,这对机组的正常运行是有害的。因此,在进行竖井式泵房设计时,除应满足地基允许承载力、抗滑、抗浮稳定安全要求外,还应满足抗倾(即计算基础底部应力不均匀系数不超过规定值)的要求。8.3缆车式泵站缆车式泵站泵车数不应少于2台,主要是考虑移车时可交替进行,不致影响供水。根据已建缆车式泵站的运行经验,每台泵车宜布置1条输水管道,移车时接管比较方便。泵车的供电电缆(或架空线)与输水管道应分别布置在泵车轨道两侧,这是为了防止移车时供电电缆(或架空线)与输水管道互相干扰的缘故。变配电房、绞车房是缆车式泵站的固定设施,两者均应布置在校核洪水位以上,且在同一高程上,这样管理较为方便。绞车房的位置应能将泵车上移到校核洪水位以上,这是为了满足泵车车身防洪的需泵车布置要求紧凑合理,便于操作检修,同时要求车架受力均匀,以保证运行安全。已建的缆车式泵站泵车内,机组平面布置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两台机组正反布置;二是两台机组平行布置;三是三台机组呈“品”字形布置。从运行情况看,两台机组正反布置形式较好,其优点是泵车受力均匀、运行时产生振动小,近年来新建的缆车式泵站均采用此种布置形式。因此本规范规定,每台泵车上宜装置水泵2台,机组应交错即正反布置。8.3.4泵车车型竖向布置宜采用阶梯形,这样可减少三角形纵向车架腹杆高度,增加车体刚度和降低车体重心,有利于车体的整体稳定。8.3.5根据调查资料,已建缆车式泵站的泵车车架较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动荷载影响下,强度和稳定性不够,车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偏大等,从而影响到泵车的正常运行。其中有少部分泵车已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加固改造。经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认为,车架结构产生较大变形和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轨道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轨道出现纵向弯曲,车架下弦支点悬空,引起车架杆件内力加剧,造成车架结构的变形;车架承压竖杆和空间刚架的刚度不足而引起变形;平台梁挑出过长结构按自由端处理,在动荷载作用下,振动严重。因此,在设计泵车结构时,除应进行静力(强度、稳定)计算外,还应进行动力计算,验算振幅和共振等,并应对纵向车架杆件按最不利的支承方式进行验算。8.3.6由于泵车一直是在斜坡道上上、下移动的,如果操作稍有不当,或绞车失灵,或钢丝绳断裂容易造成下滑事故,因此泵车应设保险装置以保证运行安全。8.3.8泵车出水管与输水管的连接方式对泵车的运行影响很大。目前已建缆车式泵站的泵车接管大致有三种:柔性橡胶管、曲臂式联络管和活动套管。泵车出水管直径小于400mm时,多采用柔性橡胶管;大于400mm时,多采用曲臂式联络管;而活动套管则很少采用。在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尤其适宜采用曲臂式联络管。因此本规范规定,联络管宜采用曲臂式;管径小于400mm时,可采用橡胶管。出水管应沿坡道铺设。对于岸坡式坡道,管道可埋设在地下,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对于桥式坡道,管道可架设,应采用钢管。沿出水管应设置若干个接头岔管,供泵车出水管与输水管连接输水用。接头岔管的间距和高差,主要取决于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水位涨落幅度和出水管与输水管的连接方式。当采用柔性橡胶管时,接头岔管间的高差可取1.0m〜2.Om;当采用曲臂式联络管时,接头岔管间的高差可取2.Om〜3.Om。8.4浮船式泵站机组设备间布置有上承式与下承式两种:上承式机组设备间,即将水泵机组安装在浮船甲板上。这种布置便于运行管理且通风条件好,适用于木船、钢丝网水泥船或钢船,但缺点是重心高、稳定性差、振动大。下承式机组设备间,即将水泵机组安装在船舱底部骨架上。这种布置重心低、稳定性好、振动小,但运行管理和通风条件差,加上吸水管要穿过船舷,因此仅适用于钢船。不论采用何种布置形式,均应力求船体重心低、振动小,并保证在各种不利条件下运行的稳定性。特别是机组容量较大、台数较多时,宜采用下承式布置。为了确保浮船的安全,防止沉船事故,首尾舱还应封闭,封闭容积应根据浮船船体的安全要求确定。8.4.5浮船的稳性衡准系数K即回复力矩M与倾覆力矩M的比值。浮船设计时,要求在任何情况下qf均应满足K21.0,方可确保浮船不致倾覆。8.4.6浮船的锚固方式关系到浮船运行的安全。锚固的主要方式有岸边系缆,船首、尾抛锚与岸边系缆相结合,船首、尾抛锚并增设角锚与岸边系缆相结合等。采用何种锚固方式,应根据浮船安全运行要求,结合停泊处的地形、水流状况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8.5潜没式泵站8.5.1为了有利于潜没式泵站泵房结构的抗浮稳定,应尽可能减小泵房体积,泵房内宜安装卧式机组,且台数不宜太多,一般不宜超过4台。8.5.2潜没式泵站泵房顶宜设置天窗,作为非洪水期通风采光用。天窗结构应保证启闭灵活、密封性好,为了便于管理运用,要求机电设备应能在岸上进行自动控制。
本文档为【泵站设计规范 - 8 其他形式泵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星空万里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10-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