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举报
开通vip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B编号:QB/BUCC/005-2016备案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PassiveUltra-lowenergyBuilding2016-08发布2016-08实施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近几年,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已成为国内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各地陆续开始示范工程的建设。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但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尚未有被动式超...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QB编号:QB/BUCC/005-2016备案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PassiveUltra-lowenergyBuilding2016-08发布2016-08实施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近几年,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已成为国内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各地陆续开始示范工程的建设。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但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尚未有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相关施工技术规程。为保证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中的施工技术水平,指导施工和验收,编制企业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外门窗安装;5地面保温施工;6外墙外保温施工;7屋面保温施工;8新风系统安装;9气密性措施施工;10工程现场检验;11节能工程验收;附录A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附录B主要节点做法。本标准由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起草人:张昭瑞杨庆改杨海啸赵秋萍王亚峰李孟阳高鸿斌历光大苑立彬赵彦青李贵江张海波王明宝陈杭乔素敏杨寿山任远郭海龙蔡倩谢锋杨洪昌周宁鲍宇清目录1总则 52术语 63基本规定 74外门窗安装 84.1一般要求 84.2技术要求 84.3施工准备及施工条件 84.4施工流程 94.5施工要点 94.6质量验收 115地面保温施工 145.1系统构造 145.2技术要求 145.3施工流程 155.4施工要点 165.5质量验收 166外墙外保温施工 196.1一般要求 196.2系统构造 196.3技术要求 206.4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206.5施工流程 216.6施工要点 226.7质量验收 267屋面保温施工 317.1系统构造 317.2技术要求 317.3作业条件 327.4施工流程 327.5施工要点 327.6质量验收 338新风系统安装 368.1设备构造 368.2技术要求 368.3作业条件 368.4施工流程 378.5施工要点 378.6质量验收 389气密性措施施工 419.1一般要求 419.2技术要求 419.3施工要点 429.4质量验收 4310工程现场检验 4511节能工程验收 47附录A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 48附录B主要节点做法 51引用标准 571总则1.0.1为规范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要求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住总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施工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1.0.3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被动式建筑)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2.0.2地面保温位于被动式建筑基础或地下室顶板等底部边界处的保温构造。2.0.3建筑气密性建筑物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2.0.4气密层位于外围护结构内侧,由防水隔气材料、抹灰层、气密性部件等形成的防止空气渗漏的连续构造层。2.0.5防水隔气材料用于室内,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空气渗漏的材料。2.0.6防水透汽材料用于室外,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的防水材料。2.0.7保温隔热垫块用于围护结构外侧、固定出挑金属构件的、具有一定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如高密度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橡塑材料或木材。2.0.8断热桥锚栓通过特殊的构造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能有效减小或阻断锚钉热桥效应的锚栓。3基本规定3.0.1被动式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应包括:外门窗安装、地面保温施工、外墙外保温施工、屋面保温施工、新风系统安装和气密性措施施工。3.0.2被动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应连续完整。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及采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厚度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3.0.3被动式建筑的气密层应位于围护结构内侧,并应连续完整。围护结构不同材料交界处、穿墙和出屋面管线、套管等空气渗漏部位应采用气密性处理措施。3.0.4被动式建筑围护结构上的悬挑构件、穿透围护结构的管道等热桥部位应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3.0.5当同一栋建筑分为被动式建筑和普通节能建筑两部分时,分界处应做保温隔热和气密性处理。3.0.6施工前应进行以下技术准备:1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施工方案应包括外门窗安装、地面保温施工、外墙外保温施工、屋面保温施工、新风系统安装、气密性措施施工等技术内容,并对施工人员进行 技术交底 金刚砂技术交底断桥铝门窗监理交底卫生间技术交底喷播草籽技术交底钢结构雨棚安全交底 。2施工人员应进行被动式建筑专项施工培训,了解材料和设备性能,掌握施工要领和具体施工工艺,经培训合格后方准上岗。3施工前应与设计单位书面确认热桥位置及断热桥措施施工详图和施工工艺,室内气密层位置及处理措施施工详图和施工工艺。应严格按照施工详图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3.0.7被动式建筑节能工程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规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验收,新增“气密性措施”分项工程。4外门窗安装4.1一般要求4.1.1外门窗应采用整体外挂式安装,门窗框内表面与基层墙体外表面齐平,门窗位于外墙外保温层内。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联结件应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4.1.2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联结处应粘贴防水透汽材料,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联结处应粘贴防水隔气材料。4.2技术要求外门窗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满足表4.2的要求。外门窗安装使用的螺栓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T3098的相关要求。表4.2外门窗性能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传热系数W/(m2·K) ≤1.0 GB/T8484 气密性 不低于8级 GB/T7106 水密性 不低于6级 抗风压性 不低于9级 外窗自身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W ≥0.45 JGJ/T151 外窗综合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1] 满足工程所在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JGJ237[1]指将外遮阳因素考虑在内的太阳能得热系数。除设计另有要求外,该技术要求仅适用于外窗。4.3施工准备及施工条件4.3.1外门窗安装前结构工程应已验收合格,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洞口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洞口宽度、高度尺寸 ±10 洞口对角线尺寸 ≤10 洞口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洞口的平面位置、标高尺寸 ≤104.3.2防水透汽材料和防水隔气材料宜在0℃以上施工。4.4施工流程外门窗应按图4.4-1所示的流程施工,括号内为选择性工序。外窗安装示意图见图4.4-2。图4.4-1外门窗施工工艺流程图4.4-2外窗安装示意图4.5施工要点4.5.1实测门窗洞口的偏差值,确定门窗安装的平面位置及高度,将门窗安装中心线和高度控制线测设在洞口上。4.5.2洞口边缘与外门窗框边缘之间的距离偏差应不大于10mm。对超差洞口进行处理。4.5.3外门窗框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当防水隔气材料为“一”字形时(见附录B图B.0.1),应在外窗安装前将防水隔气材料粘贴于外门窗框侧边一周。粘贴前应清洁粘贴表面并确定粘贴位置。粘贴表面应无灰尘、油污,并保持干燥。粘贴位置应靠近室内部分,粘贴宽度应不小于30mm,并预留部分防水隔气材料与门窗洞口侧墙体粘贴,且宽度应不小于60mm。窗框四角处防水隔气材料应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mm。2粘贴时应从防水隔气材料起始端边撕去保护膜边按压防水隔气材料。保护膜的一次性撕开的长度不宜超过50mm。3每粘完一侧的防水隔气材料,用工具自防水隔气材料起始端压至末端,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防止破坏防水隔气材料。防水隔气材料与外门窗框的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不留孔隙。4.5.4外门窗安装、调整和固定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确定联结件的安装位置,将联结件固定在门窗框侧面,并可微调位置。联结件位置及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位于角部的联结件与角部的距离应不大于150mm,相邻联结件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且每侧的联结件应不少于2个。固定联结件时不得破坏预粘的防水隔气材料。2在窗洞口底部相应的位置安装外门窗的临时支撑件。将外门窗紧贴墙体放于临时支撑件上,调整外门窗垂直和水平度。3将外门窗侧面的联结件固定于基层墙体上,联结件与基层墙体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垫块,保温隔热垫块的厚度应不小于5mm。联结件在基层墙体内应固定牢固,联结件的固定点应位于实体墙上,距离洞口侧边边缘应不小于40mm,固定用螺栓在基层墙体内的有效固定深度应不小于50mm。4将联结件与门窗框固定牢固。4.5.5粘贴防水透汽材料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外门窗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防水透汽材料密封,防水透汽材料应完全覆盖外门窗联结件。粘贴前应将粘贴位置清洁干净并保持干燥。2防水透汽材料应先粘贴于外门窗框侧边,再粘贴于基层墙体,防水透汽材料与外门窗框及基层墙体的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断开位置应搭接。4.5.6当设计有窗台板时,将窗台板固定于窗框底部或窗框外侧。4.5.7洞口内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粘贴前应清洁洞口表面,去除灰尘、油污,保持干燥、平整、洁净。2当设计要求防水隔气材料为“一”字形时(见附录B图B.0.1),将预粘在外窗框侧面的防水隔气材料粘贴于门窗洞口内。防水隔气材料与门窗洞口的粘接宽度应不小于60mm。3当设计要求防水隔气材料为“L”形时(见附录B图B.0.2),应将防水隔气材料粘贴于外门窗框后,再与门窗洞口粘贴。防水隔气材料与窗框的粘结宽度应不小于15mm,与窗洞口的粘结宽度应不小于60mm。窗框四角处的防水隔气材料应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mm。4每粘完一侧的防水隔气材料,应用工具自防水隔气材料起始端压至末端,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防止破坏防水隔气材料。防水隔气材料与外门窗框的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不留孔隙。4.5.8外门窗安装工程验收合格后,外门窗的室内和室外侧均应进行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破坏型材、玻璃和密封措施。4.5.9当设计有外遮阳时,应在外窗安装已完成、外保温尚未施工时确定外遮阳的固定位置,并安装联结件。外遮阳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联结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设置保温隔热垫块。活动外遮阳安装示意图见附录B图B.0.3。4.6质量验收I一般规定4.6.1工程施工时,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外门窗与墙体的联结件;2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在室外粘贴的防水透汽材料;3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在室内粘贴的防水隔气材料;4外遮阳设施联结件。4.6.2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1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门窗每20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2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特种门每5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3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外遮阳设施200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副也为一个检验批。II主控项目4.6.3外门窗应整窗进场。外门窗、外遮阳设施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尺寸及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4.6.4外门窗、外遮阳设施进场时,应对表4.6.4所列项目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表4.6.4现场见证取样复验项目 序号 材料名称 复验项目 1 外门窗 气密性、传热系数、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 2 外遮阳设施 遮阳系数、抗风荷载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外门窗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件)。外遮阳设施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类型的产品抽查不少于一副。4.6.5外门窗所用防水透汽材料、防水隔气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厂家和品种进行核查。4.6.6外门窗安装的位置或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7外门窗安装联结件的位置、阻断热桥措施、气密性措施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8外门窗框与洞口之间,室外侧的防水透汽材料和室内侧的防水隔气材料应封闭严密,粘贴密实。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9防水隔气材料、防水透汽材料与墙体和窗框的粘结宽度应符合本规程要求,防水隔气材料、防水透汽材料在窗框四角处的搭接宽度应符合本规程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10外遮阳设施的安装应牢固、位置正确,联结件与基层墙体间的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手扳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III一般项目4.6.11门窗安装完成后,应检查门窗扇密封条的镶嵌是否牢固,不得有脱槽现象。关闭门窗时密封条应接触严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12门窗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应正确。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13外窗、外遮阳设施调节应灵活、调节到位。检验方法:现场调节试验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5地面保温施工5.1系统构造5.1.1当保温层位于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上表面时,保温做法见图5.1.1。图5.1.1保温层位于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上表面时做法示意图5.1.2当保温层位于非采暖地下室顶板底面时,保温做法见图5.1.2。采暖层不采暖层(地下)保温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地下室外墙采暖层不采暖层(地下)保温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地下室外墙图5.1.2保温层位于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下表面时做法示意图5.2技术要求地面保温用保温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表5.2的要求。当保温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底面时,保温材料应满足防火相关要求。表5.2地面用保温材料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1] 试验方法 挤塑聚苯板 模塑聚苯板 硬泡聚氨酯板 泡沫玻璃 岩棉板[2] 玻璃棉板[2] 导热系数,W/(m·K) ≤0.030 ≤0.033 ≤0.039 ≤0.024 ≤0.058 ≤0.040 ≤0.035 GB/T10294或GB/T10295 表观密度,kg/m3 22~35 18~22 ≥32 ≤160 ≥100 ≥40 GB/T6343 压缩强度,kPa ≥150 ≥100 ≥120 - - - - 抗压强度,MPa - - - ≥0.4 - - - 尺寸稳定性,%(70℃,2d) ≤1.0 ≤0.3 ≤1.0 ≤0.3 ≤1.0 ≤1.0 GB/T8811 体积吸水率,% ≤1.5 ≤3 ≤3 - GB/T8810 短期吸水量,kg/m2 - - - ≤0.30 ≤0.50 ≤0.5 GB/T25975 燃烧性能 不低于B1 A GB8624[1]当保温层位于地下室顶板上表面和基础底面时,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仅可用于非采暖地下室顶板底面。5.3施工流程地面保温应按图5.3所示的流程施工。图5.3地面保温施工工艺流程5.4施工要点5.4.1地面保温施工应在主体结构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层地面应平整坚实。弹出标高线。5.4.2穿地面管道的断热桥措施和气密性措施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穿越地面、与被动式建筑边界外的建筑材料或空气直接接触的管道用发泡聚氨酯固定,发泡聚氨酯应填充密实,发泡聚氨酯的厚度沿管道直径方向单侧应不小于50mm。见附录B图B.0.4。2发泡聚氨酯干燥后,粘贴防水隔气材料进行气密性密封处理。粘贴工艺见本规程9.3.3。5.4.3铺贴或固定保温板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保温板应错缝铺设。分层铺设时,上下接缝应相互错开。保温板应拼严,缝宽超过2mm时应用相应厚度的保温板片或发泡聚氨酯填塞。2当保温层位于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下表面时,宜采用粘锚结合的固定方式,锚栓数量每平米应不少于4个,且每块保温板上应不少于1个。5.4.4地面保温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5.5质量验收I一般规定5.5.1地面保温工程施工中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材料种类和厚度;3保温材料粘结或铺设;4地面热桥部位处理。5.5.2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地面,每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II主控项目5.5.3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5.5.4地面保温工程所用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岩棉、玻璃棉除外)、吸水率、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地面面积在1000m2以内时应复验1次;当面积每增加1000m2应增加1次;增加的面积不足规定数量时也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地面抽检面积。5.5.5当地下室顶板下表面需进行保温处理时,其保温材料应固定牢靠,当采用粘结方式固定时,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机械锚固固定时,抗拉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施工前进行样板件现场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或锚栓抗拉承载力检验,施工过程中检查保温材料粘结面积率或连接情况。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5.5.6地面保温工程所用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5.5.7穿越地面与被动式建筑边界外建筑材料或空气直接接触的管道应封闭严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5.5.8铺贴或固定保温板时,应进行错缝处理,保温板拼缝处应用保温材料进行填充。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不得少于10m2。III一般项目5.5.9施工前,基层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5.5.10保温层的表面防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外墙外保温施工6.1一般要求6.1.1外墙外保温施工应在外门窗安装完成、基层墙体上的预埋件安装完成并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收合格后进行。6.1.2采用岩棉条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时,岩棉条的宽度宜不小于200mm。6.1.3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当基层墙体为钢筋混凝土时,锚栓的锚固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基层墙体为加气混凝土块等砌体结构时,锚栓的锚固深度应不小于65mm。6.1.4围护结构上悬挑构件的预埋件与基层墙体之间的保温隔热垫块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50mm。穿透围护结构的管道的预留洞口或套管直径应满足设计要求,且至少大于管道直径100mm。6.2系统构造6.2.1设置防火隔离带的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表6.2.1。表6.2.1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① 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 粘结层② 保温层 辅助联结件⑤ 抹面层 饰面层⑨ 保温板③ 防火隔离带④ 底层⑥ 增强材料⑦ 面层⑧ 混凝土墙,各种砌块墙 胶粘剂 模塑板、硬泡聚氨酯板、防火隔离带 锚栓 抹面胶浆 玻纤网 抹面胶浆 涂料、饰面砂浆等 6.2.2岩棉条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表6.2.2。表6.2.2岩棉条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① 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 粘结层② 保温层③ 抹面层 饰面层⑧ 辅助联结件④ 底层⑤ 增强材料⑥ 面层⑦ 混凝土墙,各种砌体墙 胶粘剂 岩棉条 锚栓 抹面胶浆 玻纤网 抹面胶浆 涂料、饰面砂浆等 6.3技术要求6.3.1当保温材料为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时,系统、保温材料及配套材料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或北京市地方标准《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DB11/T584的规定。6.3.2当保温材料为岩棉条时,系统、保温材料及配套材料的性能应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岩棉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11/T1081的规定。6.4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6.4.1外保温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1基层墙体已验收合格。墙体基面上的残渣和脱模剂应清理干净,墙面平整度超差部分应剔凿或修补,基层墙体上的施工孔洞应已堵塞密实并进行了防水处理。2外门窗已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3穿透保温层的(设备、管道的)联结件、穿墙管线已采用断热桥做法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断热桥做法见附录B。4施工用吊篮或专用外脚手架搭设应牢固,并经安全验收合格。6.4.2外保温施工的墙体基面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4.2的规定。表6.4.2墙体基面的允许尺寸偏差 工程做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砌体工程 墙面垂直度 每层 4 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10m 10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混凝土工程 墙面垂直度 层高 ≤5m 4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4 全高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4 2m靠尺和塞尺检查6.4.3材料存放应符合以下要求:1保温板进场后,应远离火源。保温板宜在库(棚)内存放,注意通风、防潮,严禁雨淋。模塑聚苯板等有机保温材料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2材料应分类存放并挂牌标明材料名称。6.4.4施工主要机具包括磅秤,电动搅拌器,电锤(冲击钻),裁刀,自动(手动)螺丝刀,锚栓旋入器,盒尺、板材切割机、剪刀,钢丝刷,扫帚,棕刷,开刀,墨斗,抹子,压子,阴阳角抿子,托线板,2m靠尺等。6.4.5施工时,环境温度和基层墙体温度应不低于5℃,风力不大于5级。雨天不得施工。夏季施工,施工面应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可在脚手架上搭设防晒布遮挡。如施工中突遇降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施工面。6.5施工流程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按图6.5所示的流程施工,括号内为选择性工序。验收外饰面作业粘贴翻包玻纤网放线、挂线安装锚栓抹底层抹面胶浆铺设玻纤网抹面层抹面胶浆(安装托架)粘贴保温板(隔离带)(保温板涂界面剂)(变形缝处理)配抹面胶浆配胶粘剂图6.5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流程图6.6施工要点6.6.1放线、挂线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在阴角、阳角、阳台栏板和门窗洞口等部位挂垂直线或水平线等控制线。2根据基层平整度误差情况,对超差部分进行处理。6.6.2安装托架1当设计要求安装起步或层间托架时,应按图6.6.2-1要求安装。托架挑出基层墙体部分的长度应不大于保温层厚度的2/3且不小于保温层厚度的1/3。托架与基层墙体之间宜设置保温隔热垫块,保温隔热垫块的厚度应不小于5mm。托架与基层墙体的联结应牢固可靠,固定用膨胀螺栓在基层墙体内的有效固定深度应不小于50mm。2当采用岩棉条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时,应按图6.6.2-2要求在阳角位置安装托架。托架挑出基层墙体部分的长度应不大于保温层厚度的2/3且不小于保温层厚度的1/3。托架与基层墙体之间宜设置保温隔热垫块,保温隔热垫块的厚度应不小于5mm。托架与基层墙体的联结应牢固可靠,固定用膨胀螺栓在基层墙体内的有效固定深度应不小于50mm。图6.6.2-1层间或起步托架安装示意图图6.6.2-2阳角托架安装示意图6.6.3保温板如需进行界面处理,应在粘结面上涂刷界面剂,晾置备用。6.6.4粘贴保温板应按下列操作工艺进行:1配制胶粘剂:胶粘剂应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的配制量宜在60分钟内用完。2涂抹胶粘剂:待界面剂表干后、实干前用抹子在保温板上涂抹胶粘剂;保温板在阳角处留马牙茬时,阳角部位保温板之间应抹胶粘剂,不得虚搭,见附录B图B.0.5。阳角部位的保温板长度应不小于600mm。3粘贴保温板:排板宜按水平顺序进行,上下应错缝粘贴,阴阳角处应做错茬处理。保温板分层粘贴时,上下接缝应错开。保温板粘结可选择点框法或条粘法,基面平整度较差时宜选用点框法,粘结面积率应不小于施工方案的规定。粘板时应轻柔均匀挤压板面,随时用托线板检查平整度。每粘完一块板,用2m靠尺将相邻板面拍平,及时清除板边缘挤出的胶粘剂,板与板之间应无“碰头灰”。板缝应拼严,缝宽超出2mm时应用相应厚度的保温板片或发泡聚氨酯填塞。局部不规则处粘贴保温板可现场裁切,切口应与板面垂直。整块墙面的边角处应用短边尺寸不小于300mm的保温板。6.6.5防火隔离带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粘贴防火隔离带应与粘贴保温板同步,自下而上顺序进行。隔离带应与基层满粘。隔离带与保温板之间应拼接严密,宽度超过2mm的缝隙应用保温材料填充。隔离带接缝应与上、下保温板拼缝错开,错开距离应不小于200mm。每段隔离带长度不宜小于600mm。6.6.6外门窗口保温做法见附录B图B.0.6和图B.0.7,并应按下列操作工艺进行:1保温板应覆盖部分窗框,覆盖宽度不小于20mm,如果开启扇外侧安装纱窗,留出纱窗的安装位置。2应在门窗洞口四角保温板上沿450方向加铺400mm×200mm增强玻纤网。增强玻纤网应置于大面玻纤网的内侧。3保温板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应用专用收边条密封,或填塞膨胀止水带后再用密封材料密封。4当设计有窗台板时,外保温与窗台板两端及底部之间的缝隙应先用膨胀止水带填塞,再进行密封处理。5窗洞口阳角部位宜采用角网增强。6.6.7阳角部位保温板外应加铺增强玻纤网。增强玻纤网单侧宽度应不小于500mm,超出保温板拼缝位置的宽度应不小于200mm。6.6.8断热桥锚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锚栓安装应至少在保温板粘贴24h后进行。锚栓套管长度应大于保温板厚度70mm以上。当采用非沉入安装方式时,锚栓压盘应紧压保温板,锚钉长度小于锚栓套管时,套管应用发泡聚氨酯填满,见附录B图B.0.8。当采用沉入式安装方式时,锚栓压盘应压入保温层内,并塞入与保温板相同材质的保温块,见附录B图B.0.9。2钻头直径应与锚栓套管直径相同,基层墙体为加气混凝土时不应使用电锤和冲击电钻。3锚栓应按设计数量均匀分布,宜呈梅花型布置。4当保温材料为有机保温板时,隔离带处的锚栓应位于隔离带中间高度,距端部应不大于100mm,锚栓间距应不大于600mm,每段隔离带上的锚栓数量不应少于2个。5阳角部位的锚栓应压住增强玻纤网外,且应锚固于基层墙体内,不得虚锚于阳角保温层内。具体做法见附录B图B.0.9。6.6.9抹抹面胶浆前,如保温板需要进行界面处理时,应在保温板上涂刷界面剂。6.6.10抹抹面胶浆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抹面胶浆应按照比例配制,应做到计量准确、机械搅拌,搅拌均匀。一次的配制量宜在60分钟内用完,超过可操作时间后不得再用。2抹面胶浆施工宜在保温板粘结完毕24h,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如采用乳液型界面剂,应在表干后、实干前进行。底层抹面胶浆应均匀涂抹于板面,厚度为(2~3)mm。在抹面胶浆可操作时间内,将玻纤网贴于抹面胶浆上。玻纤网应从中央向四周抹平,铺贴遇有搭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3在隔离带位置应加铺增强玻纤网,增强玻纤网应先于大面玻纤网铺设,上下超出隔离带宽度不应小于100mm,左右可对接,对接位置离隔离带拼缝位置不应小于100mm。大面玻纤网的上下如有搭接,搭接位置距离隔离带不应小于200mm。5阳角处的增强玻纤网位于大面玻纤网内侧,不得搭接。具体做法见附录B图B.0.9。6在底层抹面胶浆凝结前应用抹面胶浆罩面,厚度1mm~2mm,以仅覆盖玻纤网、微见玻纤网轮廓为宜。抹面胶浆表面应平整,玻纤网不得外露。抹面胶浆总厚度应控制在5mm。其中,门窗洞口上部及两侧200mm范围内砂浆厚度不应小于5mm。7对于首层与其它需加强部位,应加铺一层玻纤网,并加抹一道抹面胶浆。当采用A级保温材料时,抹面胶浆总厚度应为5mm~7mm。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首层防护层总厚度不得小于15mm;二层及以上防护层总厚度应不小于5mm。8抹面胶浆施工间歇位置宜在变形缝、挑台等自然断开处。在连续墙面上如需停顿,面层抹面胶浆不应完全覆盖已铺好的玻纤网,需与玻纤网、底层抹面胶浆呈台阶形坡茬,留茬宽度不应小于150mm。6.6.11变形缝施工时,变形缝内应先垫适当厚度保温板后填塞发泡聚乙烯圆棒或条,再用建筑密封膏密封。或者,变形缝内垫适当厚度保温板后,固定变形缝配件进行密封,具体做法见附录B图B.0.10。6.6.12外饰面作业应待抹面层达到饰面施工要求时进行,具体施工方法按相关施工标准进行。6.6.13女儿墙保温及压顶板安装见附录B图B.0.11,并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粘贴保温板前,屋面底层防水应已完成并验收合格。2粘贴保温板前,将保温隔热垫块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女儿墙顶部。保温隔热垫块的厚度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保温隔热垫块的厚度应不小于50mm,间距宜不大于1m。3粘贴女儿墙顶部及内侧保温板。女儿墙顶部保温板应预留与保温隔热垫块对应的孔洞。女儿墙顶部保温板宜采用条粘法粘贴。当女儿墙底部有开孔时,空洞位置应用保温板填塞密实。4按6.6.8和6.6.9的操作工艺要求进行外墙外保温系统防护层的施工。5外墙饰面完成并经过验收后,将压顶板用螺钉固定于女儿墙顶部的保温隔热垫块上。6.6.14穿墙管道处阻断热桥的措施见附录B图B.0.12,并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将管道临时固定于墙体预留孔洞或套管内,管道应位于孔洞中央。2管道与孔洞或套管间填充发泡聚氨酯。发泡聚氨酯应填充密实,厚度均匀。3待发泡聚氨酯干燥后,将突出于基层墙体表面的发泡聚氨酯切除。4粘贴防水透汽材料。当管道为圆形时,应将防水透汽材料裁成小段后粘贴,每段防水透汽材料应先与管道粘贴压实后再与墙体粘贴压实,拐角处应不留空隙,两段防水透汽材料的拼接宽度应不小于10mm。防水透汽材料应覆盖管道四周的保温层,与管道和室内墙体基面的有效粘结长度均应不小于30mm。当管道为矩形时,防水透汽材料应绕管道一周,管道四角处防水透汽材料应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mm。防水透汽材料与管道和基层墙体的粘贴宽度均应不小于30mm,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不留孔隙。6.7质量验收I一般规定6.7.1外墙外保温工程应实行专业化施工,应选用配套供应的外保温系统材料,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验项目及组成材料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主要性能参数等。6.7.2工程施工时,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板的粘结;3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4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设计有要求时);5托架(设计有要求时);6锚固件安装;7增强网铺设;8抹面层厚度;9墙体热桥部位处理;10穿墙管线等部位的防水处理。6.7.3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保温墙面面积扣除门窗洞口后,每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6.7.4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饰面层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要求。II主控项目6.7.5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系统和材料性能型式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品种、规格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6.7.6外墙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复验项目见表6.7.6。表6.7.6外保温材料复验项目 序号 材料名称 复验项目 1 保温板 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 厚度、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垂直于板面抗拉强度、燃烧性能 岩棉条 厚度、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酸度系数 2 防火隔离带 燃烧性能、导热系数、吸水率、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 3 胶粘剂 常温常态拉伸粘结强度(与水泥砂浆),常温常态拉伸粘结强度(与保温板),常温常态拉伸粘结强度(与隔离带) 4 抹面胶浆 常温常态和浸水拉伸粘结强度(与保温板),常温常态和浸水拉伸粘结强度(与隔离带),压折比 5 玻纤网 耐碱断裂强力、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照保温墙面面积,在5000m2以内时应复验1次;当面积每增加5000m2时应增加1次,增加的面积不足规定数量时也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保温墙面抽检面积。6.7.7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对基层进行检查或处理,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保温层施工的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本规程要求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7.8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必须牢固。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面积率、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手扳检查;施工前进行样板墙现场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施工过程中检查保温板粘结面积率。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6.7.9当保温层由两层保温板组成时,保温板与保温板的粘结必须牢固。保温板与保温板的粘结面积率、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以粘结为主的外保温系统,施工前进行样板墙现场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施工过程中检查保温板粘结面积。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6.7.10被封闭保温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尺量、钢针插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6.7.11锚固件种类和数量、锚固位置和深度、锚盘位置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实测锚固深度;现场锚固力拉拔试验在样板墙上进行。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6.7.12门窗洞口四周节点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6.7.13雨落管、出挑构件与基层墙体之间的阻断热桥的措施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6.7.14穿墙管线等部位粘贴的防水透汽材料,其材料、粘贴方式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III一般项目6.7.15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的接缝方法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应上下错缝、平整严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块保温板。6.7.16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6的规定。表6.7.16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 4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立面垂直 4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3 阴、阳角垂直 4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4 阳角方正 4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5 接茬高差 1.5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检查数量:每100m2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m2。6.7.17玻纤网应铺压严实,包覆于抹面胶浆中,不得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增强部位的玻纤网做法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每处不少于2m2。6.7.18变形缝构造处理和装饰件的安装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7.19外保温抹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7.19的规定。表6.7.19外保温抹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 4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立面垂直 4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3 阴、阳角方正 4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4 装饰线直线度 4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检验数量:每100m2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m2。7屋面保温7.1系统构造屋面保温基本构造见图7.1。图7.1屋面保温构造示意图7.2技术要求屋面用保温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的规定。表7.2屋面用保温材料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挤塑聚苯板 硬泡聚氨酯板 岩棉板[1] 导热系数,W/(m·K) ≤0.030 ≤0.024 0.04 GB/T10294或GB/T10295 表观密度,kg/m3 —— ≥30 ≥80 GB/T6343 压缩强度,kPa ≥150 ≥120 ≥40 GB/T8813 尺寸稳定性,% ≤1.0 ≤1.0 ≤1.0 GB/T8811 体积吸水率[2],% ≤1.2 ≤3 ≤5 GB/T8810或GB/T5480 熔点,℃ —— ≥1000 DB11/T584 燃烧性能 不低于B1 A GB8624[1]岩棉板仅用于屋面防火隔离带。[2]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的体积吸水率试验方法依据GB/T8810,岩棉板的体积吸水率试验方法依据GB/T5480。7.3作业条件7.3.1屋面保温施工前,底层防水层应已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铺设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干净。7.3.2屋面保温施工前,穿过屋面结构层的管道、设备基座、预埋件等应已采用断热桥措施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7.4施工流程屋面保温应按图7.4所示的流程施工。验收保护层施工防水层施工找平层施工找坡层、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粘贴或铺设保温板(隔离带)图7.4屋面保温施工工艺流程7.5施工要点7.5.1将屋面表面的灰浆、杂物清理干净后进行找坡层和找平层施工。7.5.2找平层完全干燥后,在找平层上进行第一道防水层的施工,防水材料及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7.5.3防水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保温层施工。7.5.4当保温板采用干铺法时,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应分段、分块铺设保温板。铺设完的保温板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2保温板应错缝铺设。分层铺设时,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保温板拼缝应拼严,缝宽超出2mm时应用相应厚度的保温板片或发泡聚氨酯填塞。局部不规则处保温板可现场裁切,切口应与板面垂直。保温层应铺设紧密,表面平整。7.5.5当保温板采用粘结法时,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用保温板胶粘剂将保温板粘贴在底层防水层上。屋面大面可采用点粘法粘贴保温板,天沟、檐沟、边角处应采用满粘法。2保温板应错缝粘贴。分层铺设时,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保温板拼缝应拼严,缝宽超出2mm时应用相应厚度的保温板片或发泡聚氨酯填塞。局部不规则处保温板可现场裁切,切口应与板面垂直。保温层应铺设牢固,表面平整。7.5.6当设计有防火隔离带时,防火隔离带宽度应不小于500mm,做法见附录B图B.0.11。7.5.7保温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找平层施工。7.5.8找平层完全干燥后,在找平层上进行第二道防水层的施工,防水材料及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7.5.8屋面保温保护层材料及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7.5.9出屋面管道做法见附录B图B.0.13,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粘贴保温板前,管道应已用发泡聚氨酯固定于屋面结构层内,并已通过热桥措施的验收。底层防水应已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2按管道形状切割保温板后,干铺或粘贴于防水层上。保温板应紧贴管道。3在保温层上面确定套管位置并临时固定。套管内径应至少大于管道直径100mm。4套管与管道之间应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5找平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二道防水层的施工,防水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6质量验收I一般规定7.6.1屋面保温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板材缝隙填充质量;3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设计要求时);4屋面热桥部位处理。7.6.2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屋面节能工程,每1000m2屋面保温面积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Ⅱ主控项目7.6.3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7.6.4屋面节能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复验项目见表7.6.4。表7.6.4屋面节能工程材料复验项目 序号 材料名称 复验项目 1 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压缩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 2 防火隔离带 燃烧性能、导热系数、吸水率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每1000m2屋面使用的材料应复验1次;不足1000m2时也应复验1次。同厂家、同品种的保温材料,其燃烧性能每种产品应至少复验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屋面抽检面积。7.6.5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缝隙填充质量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做法必须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规定。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不得少于10m2。7.6.6当工程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其设置方式、宽度、粘结面积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7.6.7出屋面管道等部位阻断热桥的措施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Ⅲ一般项目7.6.8屋面保温层施工时,其保温材料应缝隙严密、平整。采用粘贴方式时应粘贴牢固。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称重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不得少于10m2。8新风系统安装8.1一般要求8.1.1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的设备构造示意图见图8.1.1。图8.1.1高效热回收新风设备构造示意图8.1.2新风系统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系统试运行与调试。调试后,风管、送风口和回风口的空气流速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新风系统主风管的空气流速宜为2~3m/s;送风口和回风口的空气流速宜不大于2m/s。8.2技术要求设备与管道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新风设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2的规定。表8.2新风设备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单位风量风机电耗,W·h/m3 ≤0.45 GB/T13467 显热回收效率,% ≥75% GB/T21087 湿度回收效率,% ≥50% PM2.5过滤效率,% ≥90% GB/T142958.3作业条件8.3.1风管与部件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施工条件:1风管的安装坐标、标高、走向已经过技术复核,并应符合设计要求。2核查建筑结构的预留孔洞位置,孔洞尺寸应满足套管及管道不间断保温的要求。8.3.2新风机组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施工条件:1设备基础验收已合格。2安装部位清理干净,照明满足安装要求。3设备利用建筑结构作起吊、搬运的承力点时,应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并应经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意。4安装施工机具已齐备,满足安装要求。8.4施工流程新风系统风管及设备的安装应按图8.4所示的流程施工,括号内为可选择工序。验收试运行和调试图8.4新风系统风管及设备安装工序8.5施工要点8.5.1风管安装前,应在安装位置测量放线,确定管道中心线位置。8.5.2风管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的规定。8.5.3风管安装前应对其进行检查。金属风管应无变形,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应无破损、开裂、变形,复合风管承插口和插接件表面应无损坏。风管规格应与安装部位对应。8.5.4风管的组合连接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的规定。8.5.5风管与设备相连处、风管穿越建筑物变形缝空间时均应设置柔性短管,柔性短管的规格及安装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的规定。8.5.6进风管和排风管应用发泡聚氨酯固定于结构墙体内。预留开孔直径应大于进风管或排风管直径100mm以上,进风管或排风管应位于孔洞中央,空隙部位应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发泡聚氨酯应厚度均匀。做法见附录B图B.0.12。8.5.7风管安装后应进行调整。风管应平正,支、吊架顺直。8.5.8消声器、风口、风阀等部品的安装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的规定。8.5.9设备安装前,应检查各功能段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外表及内部清洁干净,内部结构无损坏。通电试验中,手盘叶轮叶片应转动灵活、叶轮与机壳无摩擦。检查门应关闭严密。8.5.10当设备为落地安装时,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基础表面应无蜂窝、裂纹、麻面、漏筋;基础表面应水平。基础位置及尺寸、预留洞的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5.11底座尺寸应与基础大小匹配,中心线一致;隔振底座与基础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减震装置。底座安装应位置准确、水平。8.5.12当设备为吊装时,吊架及减震装置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8.5.13组装式设备的现场组装应由供应商负责实施,组装完成后应进行漏风率试验。8.5.14当设备为落地安装时,将设备安装在隔振底座上,固定牢固。设备应靠近外围护结构,但不得影响室内气密层的施工和完整。8.5.15设备与风管连接处应采用柔性短管连接,设备的进出风管、阀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8.5.16进风管位于室内的部分应采用保温材料进行包裹。保温材料的厚度应不小于50mm。8.5.17进风管和排风管应用防水隔气材料进行气密性密封,做法见附录B图B.0.12,操作方法见本规程9.3.3和9.3.4。8.6质量验收I一般规定8.6.1新风系统安装中应对隐蔽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8.6.2新风系统的验收可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协商按系统、楼层划分为若干的检验批。II主控项目8.6.3新风系统设备及施工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类型、材质、性能、规格及外观必须符合设计和本规程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核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8.6.4新风系统工程施工所用的保温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吸水率进行施工现场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随机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8.6.5位于室内的进风管应用保温材料进行包裹,保温材料材质、厚度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检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8.6.6进风管、排风管与结构墙体之间的空隙应用发泡聚氨酯填塞密实。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8.6.7新风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通风机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应进行风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单机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主风管、送风口和回风口的空气流速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试运转和调试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III一般项目8.6.8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连接前宜做动作试验,确认运行正常后再封口。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总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台。9气密性措施施工9.1一般要求9.1.1防水隔气材料的材质应根据粘贴位置基层的材质和是否需要抹灰覆盖防水隔气材料进行选择。当基层为混凝土、砂浆等材料且需抹灰覆盖防水隔气材料时,宜采用无纺布基底的防水隔气材料。发泡聚氨酯、普通胶带等材料不得作为防水隔气材料使用。9.1.2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时,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的交界处应粘贴防水隔气材料,且室内抹灰厚度应不小于20mm。9.1.3当建筑物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时,外墙上的模板支护螺栓孔应用水泥砂浆封堵,并在室内粘贴防水隔气材料进行密封。9.1.4当建筑物采用预制构件时,预留的吊装孔应用水泥砂浆封堵,并在室内粘贴防水隔气材料进行密封。预制构件的拼缝处应粘贴防水隔气材料。9.1.5施工过程中宜进行局部气密性检测,查找漏点并及时修补。气密性检测可采用鼓风门法或示踪气体法。9.1.6围护结构及气密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建筑物气密性检测,在室内外正负压差为50Pa的情况下,检测结果应不大于0.6次/h。检测方法见附录A。9.2技术要求9.2.1防水隔气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2.1的规定。表9.2.1防水隔气材料技术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力,N/50mm 纵向:≥120;横向:≥120 GB/T328.9 断裂伸长率,% 纵向:≥70;横向:≥60 GB/T328.9 撕裂强度(钉杆法),N 纵向:≥60;横向:≥60 GB/T328.18 不透水性 1000mm,20h不透水 GB/T328.10 透水蒸气性,g/(m2.24h) ≤10 GB/T1037 低温弯折性 -40℃无裂纹 GB18173.1 耐热度 100℃,2h无卷曲,无明显收缩 GB/T328.119.2.2防水透汽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2.2的规定。表9.2.2防水透汽材料技术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力,N/50mm 纵向:≥150;横向:≥150 GB/T328.9 断裂伸长率,% 纵向:≥60;横向:≥60 GB/T328.9 撕裂强度(钉杆法),N 纵向:≥80;横向:≥80 GB/T328.18 不透水性 1000mm,20h不透水 GB/T328.10 透水蒸气性,g/(m2.24h) ≥20 GB/T10379.3施工要点9.3.1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前应清理基面,粘结基面应平整干燥,不得有灰尘、油污。9.3.2外门窗与外墙间的气密性措施应按本规程第4章操作工艺进行。9.3.3无套管的穿外墙、屋面、地面的管道的气密性措施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前,清洁管道及墙体基面,管道周围起固定和断桥作用的发泡聚氨酯应已干燥,并已清理平整。2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当管道为圆形时,应将防水隔气材料裁成小段后粘贴,每段防水隔气材料应先与管道粘贴压实后再与墙体粘贴压实,拐角处应不留空隙,两段防水隔气材料的拼接宽度应不小于10mm。防水隔气材料应覆盖管道四周的保温层,与管道和墙体基面的有效粘结长度均应不小于30mm。当管道为矩形时,防水隔气材料应绕管道一周,管道四角处防水隔气材料应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mm。防水隔气材料与管道和墙体基面的粘贴宽度均应不小于30mm,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不留孔隙。9.3.4预留套管的穿外墙、屋面、地面的管线的气密性措施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当套管内仍为管道时,防水隔气材料粘贴应按9.3.3的操作工艺进行。2当套管内为多股电线时,每根电线应先用可双面粘贴的丁基胶带缠绕后粘结在一起,粘接应紧密不留孔隙,再用单面粘贴的防水隔气材料与丁基胶带和室内墙体基面进行粘贴,粘贴过程应按9.3.3的操作工艺进行。9.3.5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与填充墙交界处的气密性措施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与填充墙的交界处应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并用工具自起始端滑动压至末端,防水隔气材料应与基层粘贴紧密,不留孔隙。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破坏防水隔气材料。粘贴长度超出交界处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交界处两侧的粘贴宽度均应不小于30mm。2防水隔气材料粘贴完成后,应进行室内抹灰,抹灰层应覆盖防水隔气材料和填充墙,抹灰厚度应不小于20mm,并应有相关的抗裂措施且满足室内装修相关标准的规定。9.3.6现浇混凝土墙模板支护螺栓孔处的气密性措施应按以下操作工艺进行:1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前宜去除螺栓孔内的塑料管并填充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完全干燥,清理基面后再粘贴防水隔气材料。2隔气膜应完全覆盖螺栓孔,不留孔隙。9.3.7电气接线盒安装在外墙上时,应先在孔洞内涂抹石膏或粘结砂浆,再将接线盒推入孔洞,石膏或粘结砂浆应将电气接线盒与外墙孔洞的缝隙密封严密。9.4质量验收I一般规定9.4.1气密性措施施工中应对外门窗、穿墙管线、出屋面管道、不同墙体材料交界处、固定模板用螺栓孔等部位粘贴的防水隔气材料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9.4.2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防水隔气材料带每500延米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延米也为一个检验批。9.4.3气密性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对建筑物的气密性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II主控项目9.4.4工程所用防水隔气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9.4.5气密性措施施工前应对基层粘结面进行清理,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气密性施工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9.4.6需要粘贴防水隔气材料的部位,其粘贴方法、粘贴宽度、搭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III一般项目9.4.7防水隔气材料粘贴时应铺压严实,不得虚粘。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工程现场检验10.1外门窗安装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每个单位工程的外窗至少抽查3樘。当一个单位工程外窗有2种以上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时,每种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的外窗应抽查不少于3樘。现场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抽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10.2工程合同有约定时,或建设单位对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有异议时,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复合外墙进行现场传热系数检测。10.3气密性措施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建筑物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检验方法依据本规程附录A,现场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10.4当外门窗气密性和现场传热系数检测出现不符合设计和本规程规定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次检验。仍然不符合要求时应给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整改:1对于建筑外窗气密性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应查找原因进行修理,使其达到要求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2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外墙传热系数应查找原因,计算或评估其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程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10.5当建筑物气密性检测不符合设计和本规程规定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10.6新风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系统节能性能检验并出具报告。其中新风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主风管、送风口和回风口的空气流速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10.7其它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相关要求。10.8当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项目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次检验。仍然不符合要求时应给出“不合格”的结论。对于不合格的设备系统,施工单位应查找原因,通过调试、整改等技术措施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11节能工程验收11.1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参加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11.2检验批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的质量全部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8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验记录。11.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质量均合格;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完整。11.4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包括本规程规定的6个分项工程,以及工程涉及到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中的其他分项工程;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外窗的现场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4建筑物气密性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5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11.5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的验收文件归入单位工程技术档案。11.6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附录A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A.1试验设备A.1.1鼓风门由可调节的框架、尼龙布、弹性密封圈和风机构成,并装有测量体积流量的装置。A.1.2红外热成像仪辅助设备,用于拍摄红外热成像图,并确定建筑物的渗漏源。A.2试验准备A.2.1气密性检测前,建筑物围护结构包括所有穿墙洞口、门窗应已完工,且所有气密性措施应已完成。A.2.2气密性检测前,应对建筑物的部分构件、与外界联通的洞口和设备进行关闭或密封等处理。具体处理方式见表A.2.2。表A.2.2建筑物气密性检测准备措施清单 序号 建筑构件/开口/内装修等 措施 1 外门/外窗/屋顶窗 关 2 内门 开 3 非采暖房间窗户 关 4 上人孔/顶层侧面挡板 关 5 通往非采暖建筑的门 关 6 通往非采暖地下室/地下室过道/地下室楼梯的门 关 7 锁孔 无措施 8 吊顶 无措施 9 采暖区域通风管道的风口 封堵 10 通往非采暖区域的空管(如预留的太阳能装置安装管道) 正常使用时状态 11 卷帘拉绳穿透口 无措施 12 电梯井通风口 无措施 13 采暖区域内设备管井的盖板 关 14 采用固体燃料、燃油或燃气并利用室内空气运行的燃烧装置(壁炉、燃气灶、直热式热水器) 关 15 用于供应燃烧所需空气的室外通风口 关 16 暖气设备间/燃料库内的进风口 无措施 17 布置在采暖区域的烟囱背通风口 无措施 18 直接对外的厨房抽油烟机 关 19 接入通风装置的厨房抽油烟机 封堵 20 其他风机(短时间按需运行) 停用 21 排气口(厨卫和其他排气室)以及用于电动排风的外墙通风口 封堵 22 送排风一体装置的进、出风口 封堵 23 排气口(厨卫和其他排气室)以及用于横向自由通风和通风井通风的外墙通风口 关A.2.3封堵地漏、风口等非围护结构渗漏源。A.2.4气密性检测时的风力应不大于3级。A.3试验过程A.3.1将风机密封安装在房间的外门框中。A.3.2启动风机,使建筑物内外形成稳定压差。A.3.3测量建筑物的内外压差,每隔10Pa记录一次空气流量L,同时记录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室外大气压。测试范围为-50Pa~50Pa。A.3.4如果测量过程中建筑物内外压差无法稳定达到50Pa或-50Pa,利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照片,查找并确定建筑物渗漏源。A.4结果判定建筑物内外压差为50Pa或-50Pa时的换气次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室内外压差为50Pa、-50Pa下房间的换气次数,h-1;——室内外压差为50Pa、-50Pa下空气流量的平均值,m3/h;V——被测房间或建筑物换气体积,即围护结构内的净体积,m3。建筑物气密性建筑或房间的换气次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室内外压差为50pa条件下,建筑或房间的换气次数,h-1。附录B主要节点做法示意(资料性附录)图B.0.1防水隔气材料粘贴示意图一——“一”字型图B.0.2防水隔气材料粘贴示意图二——“L”型图B.0.3活动外遮阳安装示意图图B.0.4穿地面管道断桥做法 图B.0.5阳角处增强做法图B.0.6窗框外侧保温做法图B.0.7窗洞口保温做法剖面图图B.0.8断热桥锚栓非沉入式安装示意图图B.0.9断热桥锚栓沉入式安装示意图图B.0.10变形缝密封部件做法图B.0.11女儿墙保温及压顶板做法图B.0.12穿墙管处做法示意图图B.0.13出屋面管道做法图B.0.14落水管处做法示意图 B.0.15空调台板处做法示意图图B.0.16阳台断桥做法图B.0.17落水收集口做法引用标准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18173.1《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328.9《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GB/T328.10《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GB/T328.11《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GB/T328.1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撕裂性能》GB/T1037《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GB/T3098《紧固件机械性能》GB/T5480《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810《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8811《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8813《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组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13467《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14295《空气过滤器》GB/T21087《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25128《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GB/T25975《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29906《模塑模塑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J237《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T15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DB11/T584《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DB11/T1081《岩棉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本文档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7-2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