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_毕业设计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_毕业设计

举报
开通vip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_毕业设计第一章 水文水利计算 目录 1 第一章 水文水利计算 1 1.1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位 1 1.1.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 1 1.1.2设计暴雨的查算 6 1.1.3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的计算 6 1.1.4推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 10 1.2调洪演算 14 第二章 大坝剖面确定 14 2.1 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14 2.1.1波浪爬高 15 2.1.2 风雍高度 15 2.1.3 正常情况下超高 16 2.2 非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16...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_毕业设计
第一章 水文水利计算 目录 1 第一章 水文水利计算 1 1.1推理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法推求设计洪水位 1 1.1.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 1 1.1.2设计暴雨的查算 6 1.1.3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的计算 6 1.1.4推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 10 1.2调洪演算 14 第二章 大坝剖面确定 14 2.1 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14 2.1.1波浪爬高 15 2.1.2 风雍高度 15 2.1.3 正常情况下超高 16 2.2 非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16 2.2.1波浪爬高 17 2.2.2 风雍高度 17 2.2.3 正常情况下超高 17 2.3 坝顶高程 19 第三章 土石坝渗流计算 19 3.1 计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及计算假定 20 3.2 本设计土坝渗流的具体计算 27 第四章 土石坝坝坡稳定计算 27 4.1 稳定计算方法 27 4.2计算过程 31 4.3 稳定成果分析 36 第五章 溢洪道设计 36 5.1 控制堰设计 36 5.1.1 克—奥Ⅰ型堰的剖面设计 37 5.2 泄槽设计 37 5.2.1. 泄槽的布置 38 5.2.2泄槽水面曲线计算 45 5.2.3克—奥Ⅰ型堰的抗滑稳定验算 46 5.3出口消能设计 51 参考文献 第1章 水文水利计算 1.1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位 市东山街办南山村老虎坑,坝址座落于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东经114°44´,北纬25°10´,设计历时为24小时,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2km2,主河长1.63km,河床平均坡降43‰,设计频率为30年一遇为例。参照《手册》,计算步骤如下(说明:以下所用附图均来自于手册): 1.1.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 工程地点流域面积F=1.2km2,主河道长度L=1.63km,主河道比降J=0.043。 1.1.2设计暴雨的查算 1、求三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值P24=101.5mm;附图2-5得Cv24 =0.37,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5-2,得 则30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2、求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 根据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24h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 =0.9998。 则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为: 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 ①设计暴雨24小时雨配 查附表2-1,得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如表1-1。 ②查算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暴雨参数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分别查附录图2-6和附图2-8,得流域中心最大6小时和60分钟点暴雨量,P6=72mm;P60min=44.5mm;查附图2-7和附图2-9,得Cv6=0.42;Cv60min=0.335。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 。 则30年一遇60分钟,6小时点暴雨量为: 3小时暴雨由公式 计算, 式中: 。 则P3(3.33%)=73.8×30.316=114mm。 由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60min,t=3h,t=6h分别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a60min=0.9993,a3=0.9994,a6=0.9995。 则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面暴雨量为: ③列表计算设计暴雨时程分配 将表1-1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列于表1-2第1、3、5、7栏。由设计24小时暴雨控制时段雨量: 按各时段所占百分数计算各时段的雨量,填入表1-2第2、4、6、8栏。第9栏即为设计24小时暴雨过程。 时段 (60min) 控制 时段雨量 (mm) 占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P60min (1) 100 P3~P60min (2) 60 40 P6~P3 (3) 20 40 40 P24~P3 (4) 5 5 5 5 5 5 0 0 0 10 10 10 9 9 8 5 5 4 表1-1 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 表1-2 流域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时程分配计算表 表1-3 流域30年一遇净雨过程计算 1.1.3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的计算 1)扣除初损求时段总径流量 由附图3-1产流分区知,该工程地点在产流第Ⅱ区。 将表1-2第9栏各时段毛雨量列于表1-3第1栏,计算各时段累积雨量,填于第2栏。将各时段累积雨量∑P与设计前期雨量Pa(该区为70mm),相加填入表1-3第3栏。在附表3-2(Ⅱ),得相应各时段累积径流∑R总,填于表1-3第4栏。计算各时段径流量∑R总,填于表1-3第5栏。 2)扣除稳渗求时段地面径流量 计算设计24小时平均暴雨强度 = 24/24=189.8/24=7.9mm/h. 由 =7.9mm/h,查中表2-3,用经验公式fc=0.196 计算得 fc=0.196×7.9=1.55mm/h,取fc=1.6mm/h填于表2-3第6栏。 由表1-3第5栏减去第6栏即得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填入表1-3第7栏 1.1.4推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 1、求设计洪峰流量Qm及汇流时间 ①列表计算Qt值 将表1-3第7栏自最大时段净雨开始,按前后相邻时段大小连续排列填于表1-4第1栏。由第1栏计算累积值∑ht值填于第2栏除于相应历时得∑ht/t值填于第3栏。由第3栏按公式Qt=0.278F∑ht/t计算各时段相应流量填于第4栏。 ②列表试算Q 值 由附图4-2推理公式分区图知,该工程地点在第Ⅱ区。 根据θ=L/J =1.63/(0.043)1/3=4.66。应用第Ⅱ区经验公式(手册表2-3)或直接查附图6-3(Ⅱ)计算参数m。 用经验公式m=0.429θ0.164计算,得m=0.633。 根据公式 =0.278L/mJ1/3Qτ1/4=0.278θ/m ,得 不同 值对应的流量 ,如表1-5第1、2栏。 表1-5 流域 计算表 点绘 , 相关线,如图3-1,得 , 光滑曲线交点对应的流量Qm地面=26.5m3/s,汇流时间 =0.8h,即为所求地面设计洪峰流量和汇流时间。 图1-1 本流域 , 相关 2、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 ①地面流量过程线的推求 由(手册表3-2)概化五点折腰多边形过程线推求地面流量过程线。各转折点的坐标如表1-6第1,2栏。 表1-6 各点转折点坐标 坐标 a起涨点 b起涨段转折点 c洪峰 d退水段转折点 e终止点 Q地面(m3/s) 0 0 时间T(h) 0 0.1T 0.25T 0.5T T T为过程线底宽,由下式计算 T=9.67W/Qm地面 (h) 式中:W为洪水总量,由下式计算 已知净雨总量h24=120.7mm,地面洪峰流量Qm地面=26.5m /s,则 W=0.1×120.7×1.2=14.5 (万m ) T=9.67×14.5/26.5=5.3 (h) 根据表1-6第1、2两栏计算各转折点流量和时间,表1-7第1、2栏,即为所求地面流量过程线。 表1-7 该流域地面流量过程线计算表 座标 序号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1 0 2.7 26.5 5.3 0 T (h) 2 0 0.5 1.3 2.7 5.3 ②地下径流回加计算 由已知表1-3第6栏地下径流深R下=29.3mm,表2-7地面径流过程线底宽T=5.3h。以此时间为地下流量峰顶位置,按下列公式计算地下流量峰值。 Qm地下=R下·F/3.6T=(29.3×1.2)/(3.6×5.3)=1.8m3/s,填入表1-8第5栏5行。 自Qm地下开始,向后每增加一个时段(△t=1h),其流量随之减少一个 =1/5.3×1.8=0.34 ,向前每减少一个时段(△t),其流量减少一个 △Q地下=△t/5.3×1.8=0.34·△t,分别向后或向前填于表2-8第5栏的第6~11行和第4~1行。即得地下流量过程线。 由第4、5两栏相加,填于第6栏,,即为所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图1-2所示。并得设计洪峰流量Qm =26.94m /s。 表1-8 该流域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计算表 序号 时间 Qm地面(m2/s) Qm地下(m2/s) Qτ(m2/s) T(h) △t(h) 1 2 3 4 5 6 ⑴ 0 0 0 0.00 0 ⑵ 0.5 0.5 2.7 0.17 2.87 ⑶ 1.3 0.8 26.5 0.44 26.94 ⑷ 2.7 1.4 5.3 0.92 6.22 ⑸ 5.3 2.6 0 1.8 1.8 ⑹ 6.3 1   1.46 1.46 ⑺ 7.3 1   1.12 1.12 ⑻ 8.3 1   0.78 0.78 ⑼ 9.3 1   0.44 0.44 ⑽ 10.3 1   0.1 0.1 ⑾ 10.8 1   0 0 图1-2 三十年一遇的洪水过程线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线见图1-3,并得到校核洪峰流量Qm =36.52m /s。 表1-9 该流域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过程计算表 序号 时间 Qm地面(m2/s) Qm地下(m2/s) Qτ(m2/s) T(h) △t(h) 1 2 3 4 5 6 ⑴ 0 0 0 0 0 ⑵ 0.6 0.6 3.6 0.211 3.811 ⑶ 1.4 0.8 36 0.523 36.523 ⑷ 2.9 1.5 7.2 1.108 8.308 ⑸ 5.7 2.8 0 2.2 2.2 ⑹ 6.7 1 1.81 1.81 ⑺ 7.7 1 1.42 1.42 ⑻ 8.7 1 1.03 1.03 ⑼ 9.7 1 0.64 0.64 ⑽ 10.7 1 0.25 0.25 ⑾ 11.7 1 0 0 图1-3 三百年一遇的洪水过程线 1.2调洪演算 本设计采用的是无闸门控制的调洪计算和静库容曲线,调洪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列表试算法。以下具体介绍设计洪水情况的列表式算法的步骤。 1、确定起调水位 入库洪水为设计洪水,起调水位取正常蓄水位181.0m,即堰顶高程为181.0m。 2. 、绘制水库容积曲线Z-V。由基本资料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见表1-10;将其绘制成水库容积曲线,见图1-4。 表1-10 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 Z(m) 143.8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A(万m2) 0 0.77 1.87 3.39 4.86 8.15 11.5 15.3 19.7 V(万m3) 0 2.39 8.99 22.1 42.7 75.2 124 191 279 3、计算并绘制蓄泄曲线q-V 在本设计中流量系数m=0.485,则P1/Hd=0.6。因为溢洪道自由泄洪,故淹没系数取 =1、侧收缩系数均取 =0.91,流量系数m=0.485,则水库溢洪道出流公式为: (1-1) 根据公式(1-1)可以将不同水位对应的下泄流量得出, 时,代入公式(1-1)得q=7.4,以此类推得出表1-11,并画出图1-4。 表1-11 水库q~V、Z~V关系 Z(m) 181 182 183 184 185 V(万m3) 207 226.2 243.8 261.4 279 堰顶水头h(m) 0 1 2 3 4 下泄流量q(m3/s) 0 7.4 21.0 38.5 59.3 图1-4 南山水库q~V、Z~V关系曲线 4、试算法法推求水库出流过程 起始时段的下泄流量q=0m3/s,V=207万m3,先取计算时段△t=1h。 在时间t=1h时查洪水过程线图1-2,得到Q=22.5m3/s,于是求的平均值11.25 m3/s,分别填入表1-12的(2)、(3) 假设h=0.1m,得Z=181+0.1=181.1m, ,将这些数字填入表1-12的 栏;并可求的 ,填入表1-12的(8)栏,得出V=211.05万m3,再在库容水位曲线图1-3读出相应的库容V,=208.92 m3/s,与V进行比较,知道数值差比较大,故重新假设一个h,以此类推,试算过程如表1-11。最后得到一个V·的值与V的值很接近,在进行下一个时段的试算。 6.确定最大下泄流量和设计洪水位 表1-12中Δt=1h的出流过程,t=3h的流量4.43m3/s,小于入库流量4.9m3/s ,t=4h的流量4.31m3/s,大于入库流量2.8 m3/s。故流量最大及水位最高是在3~4小时之间,对此范围缩小时段,取Δt=0.2h,重新进行试算,得 表1-11 第一时段 (0-1小时)的试算过程 时间t(h) Q (m3/s) Q1+Q2/2 (m3/s) h(m) q (m3/s) q1+q2/2 (m3/s) △V(104m3) V (104m3) Z(m) V, (104m3)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 11.25   0 0.12 4.05 207 181.00   1 22.5 0.1 0.23 211.05 181.10 208.92       0.15 0.43 0.22 3.97 418.05 181.15 209.88       0.2 0.66 0.33 3.93 625.05 181.20 210.84       0.21 0.71 0.36 3.92 832.05 181.21 211.03       0.205 0.69 0.34 3.93 210.93 181.21 210.936 表1-12中时刻t=3.2、3.4、3.6、3.8的泄流量(4h后的流量仍取Δt=1h试算),进一步分析知,最大值发生在3.2~3.4h之间,对此范围缩小时段,取Δt=0.05h,重新进行试算,得表1-12中时刻t=3.25的泄流量,t=3.25h的泄流量等于该时刻的入库流量,该值为所求最大下泄流量,即qm=4.45m3/s。 由各时刻的下泄流量查得各时刻水位,最大下泄流量qm=4.45m3/s,相应的总库容为220.66×104m3,查图1-4得相应的校核洪水位Z设=181.71m。 表1-12 P=3.33%调洪演算过程 时间t(h) 入库洪水量Q(m3/s) 时段平均Q1+Q2/2(m3/s) 下泄流量q(m3/s) 时段平均下泄流量q1+q2/2(m3/s) 时段内水库存水量变化▽V(104m3) 水库存水量V(104m3) 水库水位Z(m) 0 0 11.25 0 0.34 3.93 207 181.00 1 22.5 0.69 210.93 181.21 1.3 26.94 24.72 1.45 1.07 2.55 213.48 181.34 2 16 21.47 3.36 2.40 4.80 218.29 181.59 3 4.9 10.45 4.43 3.90 2.36 220.64 181.71 3.2 4.5 4.7 4.45 4.44 0.02 220.66 181.71 3.25 4.45 4.48 4.45 4.45 0.00 220.66 181.71 3.4 3.6 3.85 4.45 4.45 -0.03 220.63 181.71 3.6 3.4 3.5 4.39 4.42 -0.07 220.56 181.71 3.8 3 3.2 4.36 4.37 -0.08 220.48 181.70 4 2.8 2.9 4.31 4.34 -0.10 220.37 181.70 5 2.1 2.45 4.02 4.17 -0.62 219.76 181.67 图1-5 南山水库调洪计算结果图 同理可得校核况工下的最大下泄流量qm=5.98m3/s,相应的总库容为223.64×104m3,查图1-4得相应的校核洪水位Z设=181.87m。 第二章 大坝剖面确定 2.1 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2.1.1波浪爬高 根据资料知,南山水库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8m/s,吹程为1000m,工程等级为Ⅳ等,大坝为4级。有规范知正常运行条件下的1、2级坝,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1.5~2.0倍,正常运行条件下的3、4、5级坝,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1.5倍,故计算风速:设计时W=18×1.5=27m/s。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上游坝坡采用砌石护面,故 =0.75~0.80,取 =0.75。上游坝坡系数m取2.5。坝前水深H:设计情况下H=181.71-133=48.71m; ,查表2-1得Kw=1.01。 表2-1 经验系数 ≤1 1.5 2.0 2.5 3.0 3.5 4.0 ≥5.0 1 1.02 1.08 1.16 1.22 1.25 1.28 1.30 蒲田试验站的波高和波长计算: 1) 平均波高 用简化公式计算,代入已知参数得: 2) 平均周期Tm按以下公式计算: 3) 有经验得知本设计计算平均 按以下公式计算: 所以平均爬高 为: 计算设计爬高值R。不同累计频率的爬高Rp与 的比,可根据爬高统计分布表2-2确定。设计爬高值按建筑物级别而定,对于Ⅰ、Ⅱ、Ⅲ级土石坝取累计频率P=1%的爬高值R1% ;对于Ⅳ、Ⅴ级坝取P=5%的R5%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为4级,故本设计中P=5%,因为 ,所以 ,则Rp=1.84 =1。84×0.673=1.238m。 表2-2 爬高统计分布(Rp/Rm值) 0.1 1 2 4 5 10 15 20 30 50 <0.1 2.66 2.23 2.07 1.90 1.84 1.64 1.50 1.38 1.23 0.96 0.1~0.3 2.44 2.08 1.94 1.80 1.75 1.57 1.46 1.36 1.21 0.97 >0.3 2.13 1.86 1.76 1.65 1.61 1.48 1.39 1.31 1.19 0.99 2.1.2 风雍高度 根据条件取风向与坝轴线垂线的夹角为β=0º。 计算坝前最大风壅水面高度e: 2.1.3 正常情况下超高 表2-3 安全加高A 单位:m 计算情况 坝的级别 1 2 3 4、5 设计 1.50 1.00 0.70 0.50 校核 山区、丘陵区 0.70 0.50 0.40 0.30 平原、海海区 1.00 0.70 0.50 0.30 安全加高值:设计时A=0.50m。 Y=R+e+A=1.238+0.0028+0.5=1.741m 故设计水位下的坝顶高程为▽=181.71+1.741=183.45m。 2.2 非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2.2.1波浪爬高 根据资料知,南山水库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8m/s,工程等级为Ⅳ等,大坝为4级。由规范知非常运行条件下,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故计算风速:校核时W=18m/s。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上游坝坡采用砌石护面,故 =0.75~0.80,取 =0.75。上游坝坡系数m取2.5。坝前水深H:校核情况下H=181.87-133=48.87m; ,查表2-1得Kw=1.0。 蒲田试验站的波高和波长计算: 1) 平均波高 用简化公式计算,代入已知参数得: 2) 平均周期Tm按以下公式计算: 3) 有经验得知本设计计算平均 按以下公式计算: 所以平均爬高 为: 计算设计爬高值R。不同累计频率的爬高Rp与Rm的比,可根据爬高统计分布表2-2确定。设计爬高值按建筑物级别而定,对于Ⅰ、Ⅱ、Ⅲ级土石坝取累计频率P=1%的爬高值R1% ;对于Ⅳ、Ⅴ级坝取P=5%的R5%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为4级,故本设计中P=5%,因为 ,所以 ,则Rp=1.84 =1。84×0.426=0.78m。 2.2.2 风雍高度 根据条件取风向与坝轴线垂线的夹角为β=0º。 计算坝前最大风壅水面高度e: 2.2.3 正常情况下超高 已知条件知本设计是在丘陵地带,故安全加高值:校核时A=0.30m。 Y=R+e+A=0.78+0.0012+0.3=1.08m 故设计水位下的坝顶高程为▽=181.87+1.08=182.92m。 2.3 坝顶高程 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与超高之和,应分别按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然后取其中最大值为坝顶高程。 应该指出,这里计算的坝顶高程是指坝体沉降稳定后的数值。因此,竣工时的坝顶高程还应有足够的预留沉陷值。对于施工质量良好的土石坝,坝顶沉降值约为坝高的0.2%~0.4%。本设计采用了0.4%的沉降计算。 正常情况:施工高程为 非常情况:施工高程为 综合考虑,本设计坝顶不设防浪墙,现将计算成果列于表2-4中。坝顶高程由设计情况控制,设计竣工时坝顶高程为183.7m。 表2-4 坝顶高程计算表 计算项目 设计情况 校核情况 上游静水位 m 181.71 181.87 河底高程 m 133 坝前水深Hm m 48.71 48.87 吹程D km 1 风向与坝轴线的夹角β (°) 0 风速W m/s 27 18 风浪引起雍高e m 0.0028 0.0012 波高hm m 0.431 2.332 土坝上游坝坡坡率m   2.5 上游糙率n   0.025 波浪沿坝坡爬高Rp m 1.238 0.78 安全超高A m 0.5 0.3 坝顶高程 m 183.45 182.92 坝顶高程加0.4%沉陷 m 183.65 183.12 第三章 土石坝渗流计算 3.1 计算方法及计算假定 根据坝内各部分渗流特点,将坝体分为若干段,应用达西定理近似解土坝渗流问题,计算假定任一过水断面内各点渗透坡降均相等。 通过防渗体渗流量: (3-1) 通过防渗体后侧坝体渗流量: (3-2) 式中: :坝体的渗透系数,m/s; :截水墙的渗透系数,m/s; :坝基的渗透系数,m/s; :上游水深,m; :防渗体下游侧逸出水深,m; h:心墙浸润线的逸出高度,m; T:透水地基厚度,m; δ:心墙平均厚度,m; :从防渗体渗流逸出处到浸润线与排水棱体上游坡交点的水平距离,m。 假设:(1)不考虑防渗体上游侧坝壳损耗水头的作用。 (2)由于砂砾料渗透系数较大,防渗体又损耗了大部分水头,逸出点位置高程与下游水位高差不是太大,认为不会形成逸出高度。 根据水流连续条件,q=q1=q2,联立等式(5-6)和(5-7),可求得心墙后水深h和q。心墙内的浸润线按式(5-5),心墙后浸润线可按式(5-8)计算。 坝体下游浸润线方程: (3-3) 图3-1 透水地基上带截水槽的心墙坝的渗透计算 3.2 本设计土坝渗流的具体计算 在本设计中,渗流计算选取河床最大坝高断面,具体的计算工况如下:(a)工况1,水库为正常蓄水位稳定渗流期;(b)工况2,水库为设计洪水位稳定渗流期;(c)工况3,水库为校核洪水位稳定渗流期;(d)工况4,库水位自校核洪水位降至正常蓄水位时;(e)工况5,库水位自正常蓄水位下降至死水位时。现仅以工况3和工况5为例,工况1、工况2只在数值方面区别于工况3,工况4也只在数值方面区别于工况5,而它们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完全一样。在稳定计算里也只取此种情况进行计算。 1. 工况3的渗流计算 1)渗流计算的简化图 由基本资料知,透水层地基厚度在25.1~25.8m之间,现取透水层厚度T=25.8m>15m,因此根据规范知地基的防渗体不能采用单一的粘性土截水槽,在本设计中地基的防渗处理采用粘土截水槽和混凝土防渗墙组成的防渗体。但在渗流分析时为了便于渗流计算和套用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的渗透计算模型,暂将粘土截水槽和混凝土防渗墙组成的防渗体代之以单一的粘土截水槽,见图3-2。如果按后者计算出的浸润线进行稳定分析得出的坝坡是稳定的,那么前者也并将是稳定的。因为粘土截水槽和混凝土防渗墙组成的防渗体的防渗性能比单一的粘土截水槽要强得多。 2)计算参数 心墙渗透系数K0=6×10-8m/s,透水地基渗透系数KT=3×10-6m/s,下游坝壳土的渗透系数K=4.33×10-6m/s;上游水深H1=48.87m,下游水深H2=1.05m,透水层厚度T=25.8m,L=108.23;心墙的平均厚度δ=心墙总面积÷总高=13.84m。 心墙底部厚度: 心墙面积: 心墙的平均厚度: 坝顶边缘至棱体顶部的水平距离: 图3-2 渗流计算简图 3) 计算步骤 将现已知的参数代入公式(3-1)、(3-2)中,假设h在算出对应的q1和q2,直到出现q1=q2,这时的h就是要求的逸出点水深。工况3试算表如下表3-1: 表3-1 工况3 h和q试算表 h(m) q1(10-5m2/s) q2(10-5m2/s) 2 1.041 0.067 4 1.016 0.220 6 0.989 0.389 8 0.961 0.574 10 0.931 0.774 11 0.915 0.880 11.2 0.912 0.901 11.22 0.912 0.904 11.24 0.911 0.906 11.26 0.911 0.908 11.28 0.911 0.910 11.284 0.910 0.910 11.3 0.910 0.912 11.4 0.909 0.923 12 0.899 0.989 14 0.865 1.221 16 0.830 1.467 所以心墙后水深h=11.284m,通过坝基和坝身的总单宽流量q=0.91×10-5m2/s。 然后将q=0.91×10-5m2/s,H1=h=11.284m、K=4.33×10-6m/s、KT=3×10-6m/s和T=25.8m代入公式(3-3)求出下游坝壳内的浸润线方程: 代入一定的y值求得对应的x值,描出一些点,再用光滑的线连接,即为浸润线。(注:下游浸润线是以图3-2所示O点位坐标原点描点)计算结果如表3-2,绘图3-3。 图3-2 校核洪水位下游坝壳内的浸润线代表坐标 y(m) 0 2 4 6 8 10 11.284 x(m) 109.77 106.32 95.97 78.73 54.59 23.56 0.00 将q=0.91×10-5m2/s,H1=48.87+25.8=74.67m和K0=6×10-8m/s代入式 得心墙内浸润线方程: 。 代入一定的x值求得对应的y值,描出一些点,再用光滑的线连接,即为浸润线。(注:心墙浸润线是以图3-3所示O点位坐标原点描点)计算结果如表3-3,绘图3-3。 表3-3 校核洪水位心墙内的浸润线代表坐标 x(m) 0 2 4 6 8 10 12 13.84 y(m) 74.67 70.49 66.05 61.28 56.12 50.42 44 37.11 图3-3 校核洪水位时的浸润线图 同理工况1通过试算得出对应的逸出点水深h,及单款流量,试算表格如下(表3-4),可以由表3-5、3-6下游和心墙的代表坐标绘出浸润线,如图3-4所示。(注:坐标原点的选取和校核情况的一致) 表3-4 工况1 h和q试算表 h(m) q1(10-5m2/s) q2(10-5m2/s) 2.000 1.036 0.137 4.000 1.011 0.290 6.000 0.984 0.459 8.000 0.956 0.644 10.000 0.926 0.844 10.200 0.922 0.865 10.400 0.919 0.886 10.600 0.916 0.907 10.680 0.915 0.915 10.800 0.913 0.928 11.000 0.910 0.950 13.000 0.877 1.173 所以心墙后水深h=10.68m,通过坝基和坝身的总单宽流量q=0.915×10-5m2/s。 图3-5 正常蓄水位下游坝壳内的浸润线代表坐标 y(m)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0.68 x(m) 108.63 104.82 93.39 74.34 47.68 13.39 0.00 表3-6 正常蓄水位心墙内的浸润线代表坐标 x(m)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3.84 y(m) 73.80 69.54 65.01 60.14 54.83 48.95 42.27 35.00 图3-4 正常蓄水位时的浸润线图 同理工况2通过试算得出对应的逸出点水深h,及单款流量,试算表格如下(表3-7),可以由表3-8、3-9下游和心墙的代表坐标绘出浸润线,如图3-5所示。(注:坐标原点的选取和校核情况的一致) 表3-7 工况2 h和q试算表 h(m) q1(10-5m2/s) q2(10-5m2/s) 2.00 1.036 0.075 4.00 1.011 0.229 6.00 0.984 0.397 8.00 0.956 0.582 10.00 0.926 0.782 11.00 0.910 0.888 11.10 0.908 0.899 11.180 0.907 0.907 11.200 0.907 0.910 11.400 0.903 0.931 11.600 0.900 0.953 12.000 0.894 0.998 13.000 0.877 1.111 所以心墙后水深h=11.18m,通过坝基和坝身的总单宽流量q=0.907×10-5m2/s。 图3-8 设计洪水位下游坝壳内的浸润线代表坐标 y(m)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1.18 x(m) 109.64 106.13 95.61 78.06 53.50 21.92 0.00 表3-9 设计洪水位心墙内的浸润线代表坐标 x(m) 0 2 4 6 8 10 12 13.84 y(m) 74.51 70.34 65.90 61.14 55.97 50.28 43.86 36.98 图3-5 设计洪水位时的浸润线图 2. 工况5的渗流计算 为绘制出正常蓄水位降至死水位时上游坝壳内的浸润线,可将心墙前的上游土坝和透水层简化成不透水层地基上均匀土石坝的渗流计算,考虑最不利情况,于是取正常蓄水位为计算水位。上游水位H1=48+25.8=73.8m,下游水位H2=17+25.8=42.8m,取渗透系数K=2.28×10-6m/s,L=88.58m,将其带入式 得单宽流量q。 在将q=4.65×10-5m/s,H1=73.8m和K=2.28×10-6m/s代入式 得浸润线方程: 上游坝壳浸润线只绘出坝体内部的那段,坝外部分不必绘出,现将坝内浸润线列于表3-10,绘于图3-6。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定分析时死水位以上上游浸润线以下的土体均为饱和状态。 表3-10 工况4 上游坝壳浸润线代表坐标 x(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8.58 y(m) 73.80 70.98 68.05 64.98 61.76 58.37 54.76 50.90 46.73 42.82 图3-6 正常蓄水位降至死水位渗流简图 对于工况5,从校核水位181.87.m降至正常蓄水位181.00m,落差只有0.87m,这对坝上游坡的稳定性无影响,故在此不进行渗流分析和稳定计算,以节省设计时间。 3. 成果分析与结论 心墙之后的坝壳,由于水头大部分在防渗体内损耗了,因此坝壳渗透坡降及渗透速度甚小,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心墙逸出点渗透坡降较大,故应对其进行验算。 渗透坡降的计算公式: 式中: :上游水深减逸出水深; :防渗体的平均厚度。 具体计算如下:工况1 工况2 工况3 表3-11 各工况下的渗透坡降 工况 1 2 3 渗透坡降 2.7 2.71 2.72 填筑土料的安全坡降,根据实践经验一般为J<4,故而认为渗透坡降满足要求,加上重壤土心墙有反滤层,故而认为不会发生渗透破坏。 第四章 土石坝坝坡稳定计算 4.1 稳定计算方法 本设计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坝坡稳定。假定滑裂面为一个圆柱面(剖面上是一个圆弧),安全系数定义为土条在滑裂面上所提供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之比。将可能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划分成若干铅直土条,不考虑土条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计算出作用于土条底面的法向力和切向力。 计算工况: 稳定渗流期下游坝坡稳定。 上游校核洪水位+下游相应的水位 计算内容: 确定下游坝坡的最小抗滑稳定系数,判断初拟的剖面是否满足稳定要求。 滑弧面的选择: 起点在坝顶,与心墙相交,与坝基相切或附近,端点在坝坡脚附近。 荷载计算: 土石坝坝体自重分浸润线以上、浸润线以下与下游水面线以上、下游水面线以下3种情况来考虑。在浸润线以上的土体,按湿容重计算;在浸润线以下、下游水面线以上的土体,按饱和容重计算;在下游水面线以下的土体,按浮容重计算。由于本设计中下游浸润线与下游水位基本持平,坝体自重只分两种情况考虑。 稳定判断: 土石坝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规范规定的数值。 4.2计算过程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坝坡稳定计算分析采用的计算断面和计算工况与渗流计算一样,在这仅以工况3即上游为校核洪水位,下游为相应的最高水位时,在稳定渗流情况下的下游坝坡的稳定计算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的圆心范围。本坝坡为折线,应从坝顶至坝底作直线作为平均坝坡线,量取其平均坡度为24º,约为1:2.2,用插值法查表得R1=0.8H,R2=1.86H,最大坝高为H=183.7-133=50.7m,所以R1=40.56m,R2=94.302m。在坝坡中点引出两条线,一条为铅直线,另一条鱼坝坡线成85º角,另外两个边界坝坡中点为圆心作两个圆弧,内外圆弧的半径分别是R1 、R2。该法认为最危险的滑弧的圆心在图4-1所示直线MM1的延长线附近,并且在扇形面积bcdf内。 图4-1 寻求最危险滑弧位置示意图 (2) 用1:1000的比例尺绘出坝体横断面,取其厚度1米,将计算的浸润线绘于图上。经试算,确定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滑裂面圆弧半径R=113.58m,圆心O3,作用圆弧滑裂面。 (3) 取条块宽度 ,以通过圆心铅直线作为第0号土条的中心线,向左以宽度11.4量得为8块,编号为1~8号;同样向右量得3块,编号为-1~-3.各土条的 , 值,并填入表4-1中14、15栏。 (4) 根据本例具体情况,分为三区,即下游坝壳区、棱体排水区和地基区。下游坝壳区内浸润线以上的土条高度用h1表示,浸润线以下的下游静水位以上及下游静水位以下的土条高度分别用h2及h3表示;棱体排水区内下游静水位以下的高度用h3表示;坝基区内下游静水位以下的高度用h4表示。在CAD图上量得土条各区的高度,并填入表4-1中3~7栏。左侧土条8、-3的宽度小于b,故要先在CAD图上量取面积,再除以量取的宽度,得到的才是土条高度,土条8的宽度量得为9.05m,面积为69.04m2,土条-3宽度量得为5.3m,面积为8.68 m2。计算各区土条分段条块的重量,计算重量时下游坝壳区浸润线以上用土料湿容重 =2.0吨/米2,下游水位以下用土料浮容重 =1.11吨/米2,浸润线以下的下游静水位以上部分,计算滑动力时用饱和容重 =2.11吨/米2,计算抗滑力时用浮容重 =1.11吨/米2;棱体排水区下游水位以下用 =0.79吨/米2;地基土用浮容重 =1.4吨/米2。将土条分段条块重量求出后分别填入表的8~12栏中,再计算土条总重 填入13栏中。 (5) 将圆弧面上摩擦系数 填入16栏中。 (6) 孔隙水压力是不可以忽视的力,尤其是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将水的容重乘以土条中线的高度就是孔隙水压力,填入16栏。 (7) 图条宽度b除以 ,得到 ,乘以对应的粘聚力填入18栏中。 (8) 计算出(Wncosαn-un)tanφn´和Wnsinαn,填入19、20栏。 (9) 在滑动面上总滑动力为Wnsinαn,总抗滑力为(Wncosαn-un)tanφn´+ cn´ln ,分别对圆心O取力矩,滑动力矩为RWnsinαn,抗滑力矩为R((Wncosαn-un)tanφn´+ cn´ln),则坝坡稳定系数K为: 满足稳定要求。 同理得,其他几种工况下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见表4-2、4-3。 在水位骤降的情况下,仍然延续取最危险工况来计算,即为最高水位,工况5只需计算正常蓄水位的安全系数,若满足则该工况满足要求,这只是验算是否安全,若要精细此方法不可使用,本设计用该方法,简化工作量,其他步骤和上述工况3一致。 图4-1 校核洪水位时的浸润线和稳定计算图 图4-2 设计洪水位时的浸润线和稳定计算图 图4-3 正常蓄水位时的浸润线和稳定计算图 图4-4 正常蓄水位降至死水位时的浸润线和稳定计算图 4.3 稳定成果分析 现以工况3为例,得出下表,其他工况类似。算得的结果如下表 表4-5 各工况下最小稳定安全系数 工况 最小稳定安全系数 正常蓄水位 1.22 设计水位 1.28 校核水位 1.31 正常蓄水位将至死水位 1.45 由上述计算成果可知:该坝在各工况条件下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规定的1.15,所以初步拟定的大坝断面 尺寸 手机海报尺寸公章尺寸朋友圈海报尺寸停车场尺寸印章尺寸 是安全合理的。各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均比规范大0.6左右,因此坝坡坡率还有变小的空间。 表4-1 校核洪水位稳定计算表 表4-2 设计洪水位稳定计算表 表4-3 正常蓄水位位稳定计算表 表4-4 水位骤降稳定计算表 第五章 溢洪道设计 5.1 控制堰设计 控制堰采用克—奥Ⅰ型溢流堰。 5.1.1 克—奥Ⅰ型堰的剖面设计 1、堰顶曲线段的确定 取定型设计水头Hd=0.8Hm=0.85×0.87=0.7m,P1=0.6Hd=0.6×0.7=0.42m,查表5-1得流量系数为0.48。再用设计水头Hd=0.7乘表5-2内的横纵坐标值,便得堰顶曲线坐标,见表5-3。 表5-1 随相对堰高变化的流量系数m P1/Hd 堰面型式 0.2 0.3 0.4 0.6 0.8 1.0 1.2 1.33 克-奥Ⅰ型 0.446 0.460 0.469 0.480 0.485 0.485 0.485 0.485 WES型 0.480 0.485 0.488 0.492 0.496 0.499 0.501 0.502 表5-2 克—奥Ⅰ型坐标表 x 0 0.04 0.08 0.1 0.14 0.18 0.2 0.3 0.4 0.5 0.6 0.7 y 0.126 0.077 0.047 0.036 0.02 0.01 0.007 0 0.006 0.027 0.06 0.1 x 0.8 0.9 1 1.2 1.4 1.6 1.8 1.9 2 2.2 2.4 2.5 y 0.146 0.198 0.256 0.394 0.564 0.764 0.987 1.108 1.235 1.508 1.804 1.96 表5-3 堰顶曲线坐标 x 0 0.028 0.056 0.07 0.098 0.126 0.14 0.28 0.35 0.42 y 0.0882 0.0539 0.0329 0.0252 0.014 0.007 0.0049 0.0042 0.0189 0.042 x 0.56 0.7 0.84 0.98 1.12 1.26 1.4 1.54 1.68 1.75 y 0.1022 0.1792 0.2758 0.3948 0.5348 0.6909 0.8645 1.0556 1.2628 1.372 2、中间斜直线的确定 取切点B的坐标为(1.26,0.6909)对应于表3-3的坐标为(1.8,0.987)。由x=1.8查表5-4,得B点的切线斜为1:0.849,即中间斜直线的斜率为1:0.849 (1:0.65,1:0.85),满足设计要求 5-4 斜率值 x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951 1:0.896 1:0.849 1:0.806 1:0.769 1:0.735 1:0.704 1:0.676 1:0.651 3、底部反弧段的确定 反弧的半径R一般取(0.2~0.5)(P1+H),H为校核洪水位的堰上水头。R=0.5(P1+H)=0.5×(0.42+0.87)=0.645m。 2. 克—奥Ⅰ型堰的抗滑稳定验算 图5-1 克—奥 Ⅰ型堰尺寸 克—奥Ⅰ型堰的尺寸见图5-1。 EMBED Equation.3 , 溢流堰底部长度L=2.29m,上游水深h1=1.29m,下游水深h2可通过能量方程试算求出。列能量方程(5-1): (5-1) 式中z1=2.53m,p1=0,v1=0;z2=h2,p2=0, ,代入整理得: (5-2) 利用式(5-2)列表试算得h2≈0.223m。 5.2 泄槽设计 5.2.1. 泄槽的布置 南山水库左岸边坡为岩质边坡,因此槽底可布置在基岩上,且要工程量最小,坡度不宜陡于1:1。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泄槽分为收缩段、泄槽一段和泄槽二段布置。 据已建工程拟收缩角 =10º,首端底宽与控制段同宽,B=4m,末端底宽b拟为2.5m,断面取为矩形,则渐变段长 ,取整则L1=5.0m,底坡i=1/10。 泄槽一段上接收缩段,下接泄槽二段,拟断面为矩形,宽b=2.5m,长L2=43m,底坡i=1/5。 泄槽二段断面为宽2.5m的矩形,长L3为45m,底坡i=1/1.5。 5.2.2泄槽水面曲线计算 1) 基本公式 式中 hk :临界水深,m; Q :槽内流量,m3/s; q :单宽流量,m3/(s•m); ik :临界底坡; b :泄槽首端宽度,m; g :重力加速度,m/s2; Bk :相应临界水深的水面宽,m; :临界水深时对应的过水断面(m2)、湿周(m)、水力半径(m)、谢 才系数 。 式中 E1 :1—1断面的比能,m; E2 :2—2断面的比能,m; h1、h2 :1—1及2—2断面水深,m; v1、v2 :1—1及2—2断面平均流速,m/s; hf :沿程水头损失,m; iL :1—1与2—2断面之间的底部高差,m; L :断面间长度,m; n :泄槽糙率。 2) 渐变段水面曲线计算 (1) 临界水深hk及临界底坡ik。渐变断首端宽B=4m,尾端b=2.5,断面为矩形。具体计算见表5-5。 表5-5 溢洪道渐变段临界水深和临界底坡计算 计算情况 Q Bk qk hk Ak R C 设计水位 4.45 4 1.113 0.5 2 5 0.4 57.22 0.00375 校核水位 5.98 4 1.495 0.611 2.56 5.22 0.47 58.78 0.0037 渐变段i=1/10>ik,故属于陡坡急流。 (2) 渐变段水面曲线计算。首端断面水深由公式(5-2)试算得:设计洪水位时,hc=0.17m;校核洪水位时hc=0.223m。具体计算见表5-6。 表5-6 溢洪道渐变段水面曲线计算 计算情况 Q h1 q1 A1 R1 v1 E1 i1 设h2 q2 A2 设计水位 4.45 0.17 1.11 0.68 4.34 0.16 6.54 2.35 0.10 0.27 1.78 0.68 校核水位 5.98 0.22 1.50 0.89 4.45 0.2 6.7 2.51 0.10 0.36 2.39 0.89 计算情况 R2 v2 E2 i2 L n hf E1+iL E2+hf 设计水位 3.04 0.22 6.59 2.49 0.10 0.19 6.57 5.00 0.015 0.44 2.85 2.8 校核水位 3.21 0.28 6.7 2.65 0.10 0.24 6.7 5.00 0.015 0.34 3.01 2.95 由计算得渐变段末端水深分别为h设=0.27m,h校=0.36m。 3) 泄槽一段水面线计算 泄槽一段断面为矩形,宽2.5m,长43m,i=1/5。 (1) 临界水深hk及临界底坡ik,具体计算见表5-7。 表5-7 泄槽一段临界水深和临界底坡计算 计算情况 Q Bk qk hk Ak R C 设计水位 4.45 2.5 1.78 0.69 1.73 3.88 0.45 58.36 0.00447 校核水位 5.98 2.5 2.39 0.84 2.1 4.18 0.5 59.39 0.00465 i=1/5>ik,故泄槽一段属于急流,按陡槽计算。 (2) 泄槽一段末端水深(正常水深h0)采用试算法,具体计算见表5-8。 表5-8 溢洪道泄槽一段正常水深计算 计算情况 Q b i 设h0 A0 R0 C0 设计水位 4.45 2.5 0.20 0.20 0.5 2.9 0.17 49.74 10.33 4.46 校核水位 5.98 2.5 0.2 0.24 0.6 2.98 0.2 51.04 13.74 5.93 经试算,设计水位时,h0=0.20m;校核水位时,h0=0.24m。 (3) 泄槽一段水面线 采用分段求和法,按水深将进行分段,具体计算见表5-9。 表5-9 溢洪道泄槽一段水面曲线计算 计算情况 断面 h0(m) A(m2) V(m/s) V2/2g Es(m) △Es(m) χ(m) R(m)   △L(m)   (m) 设计水位 1-1 0.27 0.675 6.59 2.22 2.49 0.35 3.04 0.22 51.88 0.08 0.12 2.96 2.96 2-2 0.25 0.625 7.12 2.58 2.83 0.45 3.00 0.21 51.33 0.11 0.09 4.74 7.70 3-3 0.23 0.575 7.74 3.05 3.28 0.27 2.96 0.19 50.73 0.13 0.07 3.83 11.52 4-4 0.22 0.55 8.09 3.34 3.56 0.32 2.94 0.19 50.42 0.15 0.05 6.08 17.60 5-5 0.21 0.525 8.48 3.66 3.87 0.37 2.92 0.18 50.08 0.17 0.03 13.08 30.68 6-6 0.2 0.5 8.90 4.04 4.24   2.90 0.17 49.74         校核水位 1-1 0.36 0.9 6.64 2.25 2.61 0.56 3.22 0.28 53.91 0.07 0.13 4.14 4.14 2-2 0.32 0.8 7.48 2.85 3.17 0.37 3.14 0.25 53.08 0.09 0.11 3.27 7.40 3-3 0.3 0.75 7.97 3.24 3.54 0.46 3.10 0.24 52.62 0.11 0.09 4.87 12.27 4-4 0.28 0.7 8.54 3.72 4.00 0.57 3.06 0.23 52.14 0.13 0.07 8.41 20.69 5-5 0.26 0.65 9.20 4.31 4.57 0.73 3.02 0.22 51.61 0.17 0.03 22.35 43.04 6-6 0.24 0.6 9.97 5.06 5.30   2.98 0.20 51.04         4) 泄槽二段水面线计算 泄槽二段断面为矩形,宽2.5m,长45m,底坡为i=1/1.5。 (1) 求临界水深hk、控制断面水深ho(正常水深)。因泄槽二段同泄槽一段流量、形状、断面尺寸相同,故临界底坡和临界水深不变。i=1/1.5>ik,属于陡坡急流。 控制断面水深h0用试算法,具体计算列于表5-10。 表5-10 溢洪道泄槽二段正常水深计算 计算情况 Q b i 设h0 A0 R0 C0 设计水位 4.45 2.5 1/1.5 0.13 0.34 2.77 0.12 46.89 5.46 4.45 校核水位 5.98 2.5 1/1.5 0.16 0.4 2.82 0.14 48.14 7.25 5.94 经试算,设计水位时,h0=0.13m;校核水位时,h0=0.16m。 (2) 泄槽二段水面线。泄槽二段首端控制水深,设计水位时h=0.20m;校核水位时h=0.24m。采用分段求和法计算水面线,具体计算见表5-11。 由计算知,末端水深在设计水位时为h=0.14m,校核水位时,h=0.17m。 5) 溢洪道边墙高度的确定 计算溢洪道水面线时为确定边墙高度和下游消能计算提供依据。 (1) 溢洪道边墙高度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为: (5-3) 式中 h:不掺气时水深,m; hb:当流速大于10m/s时掺气增加水深,m; :安全超高,一般要大于0.5m,定设计时取1.0,校核时取0.5,m; H:边墙高度,m。 hb的计算公式为: (5-4) 式中 v:不掺气情况下计算断面的平均流速,m/s; :修正系数,一般为1.0~1.4s/m,当流速大时宜取大值。 (2)引水渠导水墙高度计算。引水渠导水墙高度见表5-12。 表5-10 溢洪道泄槽二段水面曲线计算 计算情况 断面 h0(m) A(m2) V(m/s) V2/2g Es(m) △Es(m) χ(m) R(m)   △L(m)   (m) 设计水位 1-1 0.2 0.5 8.90 4.04 4.24 0.43 2.90 0.17 49.74 0.20 0.47 0.91 0.91 2-2 0.19 0.475 9.37 4.47 4.66 0.50 2.88 0.16 49.37 0.24 0.43 1.16 2.07 3-3 0.18 0.45 9.89 4.98 5.16 0.59 2.86 0.16 48.98 0.28 0.39 1.54 3.61 4-4 0.17 0.425 10.47 5.59 5.76 1.57 2.84 0.15 48.58 0.38 0.29 5.41 9.01 5-5 0.15 0.375 11.87 7.18 7.33 2.36 2.80 0.13 47.69 0.58 0.09 27.12 36.13 6-6 0.13 0.325 13.69 9.56 9.69   2.76 0.12 46.67         校核水位 1-1 0.24 0.6 9.97 5.06 5.30 0.44 2.98 0.20 51.04 0.20 0.47 0.94 0.94 2-2 0.23 0.575 10.40 5.51 5.74 0.50 2.96 0.19 50.73 0.23 0.44 1.15 2.09 3-3 0.22 0.55 10.87 6.03 6.25 1.25 2.94 0.19 50.42 0.29 0.38 3.27 5.36 4-4 0.2 0.5 11.96 7.29 7.49 2.77 2.90 0.17 49.74 0.44 0.23 11.81 17.16 5-5 0.17 0.425 14.07 10.1 10.26 1.29 2.84 0.15 48.58 0.62 0.05 24.68 41.85 6-6 0.16 0.4 14.95 11.39 11.55   2.82 0.14 48.14         表5-12 引水渠边墙高度计算 设计情况 h(m) (m) H=h+ 设计水位 1.13 1.00 2.13 校核水位 1.29 0.50 1.79 (3)边墙高度计算。控制堰的边墙高度与引水渠同高:设计水位时:边墙高H=2.04m;校核水位时:边墙高度H=1.79m,最终控制堰边墙高度为2.13m。收缩段边墙高度具体计算见表5-13。收缩段最大流速v=6.64m//s<10m/s,不考虑掺气所增加水深,故H=h+ 。泄槽一段边墙高度具体计算见表5-14。泄槽二段边墙高度具体计算见表5-15。 表5-13 溢洪道收缩段边墙高度计算 计算情况 断面 断面距渐变段首端距离(m) 计算水深(m) 安全超高▽(m) 边墙高度H(m) 设计水位 首端 0 0.17 1.0 1.17 末端 5 0.27 1.0 1.27 校核水位 首端 0 0.22 0.5 0.72 末端 5 0.36 0.5 0.86 表5-14 溢洪道泄槽一段边墙高度计算 计算情况 断面 断面距离槽首端距离(m) 计算水深h(m) 流速v(m/s) hs=vh/100 (m) △(m) H(m) 设计水位 1-1 0 0.27 6.59 小于10m/s 1 1.27 2-2 2.96 0.25 7.12 1 1.25 3-3 7.70 0.23 7.74 1 1.23 4-4 11.52 0.22 8.09 1 1.22 5-5 17.60 0.21 8.48 1 1.21 6-6 30.68 0.2 8.90 1 1.20 校核水位 1-1 0 0.36 6.64 小于10m/s 0.5 0.86 2-2 4.14 0.32 7.48 0.5 0.82 3-3 7.40 0.3 7.97 0.5 0.80 4-4 12.27 0.28 8.54 0.5 0.78 5-5 20.69 0.26 9.20 0.5 0.76 6-6 43.04 0.24 9.97 0.5 0.74 表5-15 溢洪道泄槽二段边墙高度计算 计算情况 断面 断面距离槽首端距离(m) 计算水深h(m) 流速v(m/s) hs=vh/100 (m) △(m) H(m) 设计水位 1-1 0 0.2 8.90 小于10m/s 1 1.20 2-2 0.91 0.19 9.37 1 1.19 3-3 2.07 0.18 9.89 1 1.18 4-4 3.61 0.17 10.47 0.018 1 1.19 5-5 9.01 0.15 11.87 0.018 1 1.17 6-6 36.13 0.13 13.69 0.018 1 1.15 校核水位 1-1 0 0.24 9.97 小于10m/s 0.5 0.74 2-2 0.94 0.23 10.40 0.024 0.5 0.75 3-3 2.09 0.22 10.87 0.024 0.5 0.74 4-4 5.36 0.2 11.96 0.024 0.5 0.72 5-5 17.16 0.17 14.07 0.024 0.5 0.69 6-6 41.85 0.16 14.95 0.024 0.5 0.68 5.2.3克—奥Ⅰ型堰的抗滑稳定验算 现以校核水位为例进行抗滑稳定验算,因为克—奥Ⅰ型堰为低堰,其总高度为2.0m,所以水平方向的力只考虑水荷载,铅直方向的力只考虑混凝土重量和扬压力两部分。 1) 溢流堰自重W 坝体自重和边墙W(KN)的计算公式: (5-5) 式中 V :坝体和边墙体积,m3; :坝体及边墙混凝土的重度,一般取23.5~24.0KN/m3。 由CAD面积查询功能,查得溢流堰断面面积约为2.58m2,取 =24.0KN/s,边墙厚度取0.3m,高度为1.3m,则溢流堰和边墙的自重为: 。 2) 静水压力 在本设计中,溢流堰只受水平水压力作用,计算公式为: b (5-6) 式中 H1、H2 :堰顶水深和渠底水深; h :堰顶与渠底的高差; :水的重度,常取9.81KN/m3。 所以, 。 3) 扬压力 扬压力计算公式为: (5-7) 式中符号同前,代入数据得: 4) 抗滑稳定验算 采用抗剪强度公式进行抗滑稳定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5-6) 由资料得摩擦系数f=0.45,由前算得∑W-U=257.04-67.96=189.08KN,∑P=17.8KN,代入上式得 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5.3出口消能设计 溢洪道出口处为河谷开阔地,地势较为平坦,离大坝较近,故采用底流消能,以避免水流冲刷对大坝带来的不利影响。本设计采用底流消能中消力坎进行消能,下面以设计水位为例说明消力坎的水力计算,相关参数为流量Q=4.45m3/s,宽度b=2.5m,单宽流量q=1.78m3/(m•s)。 1. 判断是否需要建消力坎: 以泄槽二段末端的水深当作临界水深hc,经泄槽二段的水面线计算知设计水位时末端水深为0.13m,所以hc=0.13m。 hc的共轭水深为: 因此,需建消力坎。 2. 坎高c的计算: 设过坎水流为自由溢流,取 ,由下式计算坎高c: 检验所设溢流状态 ,故与假设相同,为自由溢流。 3. 第一级消力池长计算 因为 9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S] [2] GB50201—94.防洪标准[S] [3] 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 [4] SL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S] [5] DL5077-199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 [6] DL5073—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 [7] DL/T 5259-201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8] 江西省水文局.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M]. 2010 [9] 湖南水利学校主编.《水工建筑物》.中国水利出版社 [10]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主编.《水力计算手册》.中国水利出版社 [11] 索丽生、任旭华、胡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 [12] SL27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1995 [13] 林继镛.《水工建筑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4]吴持恭.《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5]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李梅华,王飞寒.《土石坝设计与施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7] 索丽生,任旭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8] 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手册(第二卷:地质水文建筑材料)[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1984. [19] 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手册(第四卷:土石坝)[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4. [20] 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手册(第六卷:泄水与过坝建筑物)[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4. [21] 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手册(第七卷:水电站建筑物)[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4. P(%) hm/H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_1234567953.unknown _1234568017.unknown _1234568053.unknown _1234568073.unknown _1234568081.unknown _1234568089.unknown _1234568093.unknown _1234568097.unknown _1234568099.unknown _1234568101.unknown _1234568102.unknown _1234568100.unknown _1234568098.unknown _1234568095.unknown _1234568096.unknown _1234568094.unknown _1234568091.unknown _1234568092.unknown _1234568090.unknown _1234568085.unknown _1234568087.unknown _1234568088.unknown _1234568086.unknown _1234568083.unknown _1234568084.unknown _1234568082.unknown _1234568077.unknown _1234568079.unknown _1234568080.unknown _1234568078.unknown _1234568075.unknown _1234568076.unknown _1234568074.unknown _1234568065.unknown _1234568069.unknown _1234568071.unknown _1234568072.unknown _1234568070.unknown _1234568067.unknown _1234568068.unknown _1234568066.unknown _1234568061.unknown _1234568063.unknown _1234568064.unknown _1234568062.unknown _1234568055.unknown _1234568057.unknown _1234568059.unknown _1234568060.unknown _1234568058.unknown _1234568056.unknown _1234568054.unknown _1234568033.unknown _1234568041.unknown _1234568049.unknown _1234568051.unknown _1234568052.unknown _1234568050.unknown _1234568043.unknown _1234568045.unknown _1234568047.unknown _1234568048.unknown _1234568046.unknown _1234568044.unknown _1234568042.unknown _1234568037.unknown _1234568039.unknown _1234568040.unknown _1234568038.unknown _1234568035.unknown _1234568036.unknown _1234568034.unknown _1234568025.unknown _1234568029.unknown _1234568031.unknown _1234568032.unknown _1234568030.unknown _1234568027.unknown _1234568028.unknown _1234568026.unknown _1234568021.unknown _1234568023.unknown _1234568024.unknown _1234568022.unknown _1234568019.unknown _1234568020.unknown _1234568018.unknown _1234567985.unknown _1234568001.unknown _1234568009.unknown _1234568013.unknown _1234568015.unknown _1234568016.unknown _1234568014.unknown _1234568011.unknown _1234568012.unknown _1234568010.unknown _1234568005.unknown _1234568007.unknown _1234568008.unknown _1234568006.unknown _1234568003.unknown _1234568004.unknown _1234568002.unknown _1234567993.unknown _1234567997.unknown _1234567999.unknown _1234568000.unknown _1234567998.unknown _1234567995.unknown _1234567996.unknown _1234567994.unknown _1234567989.unknown _1234567991.unknown _1234567992.unknown _1234567990.unknown _1234567987.unknown _1234567988.unknown _1234567986.unknown _1234567969.unknown _1234567977.unknown _1234567981.unknown _1234567983.unknown _1234567984.unknown _1234567982.unknown _1234567979.unknown _1234567980.unknown _1234567978.unknown _1234567973.unknown _1234567975.unknown _1234567976.unknown _1234567974.unknown _1234567971.unknown _1234567972.unknown _1234567970.unknown _1234567961.unknown _1234567965.unknown _1234567967.unknown _1234567968.unknown _1234567966.unknown _1234567963.unknown _1234567964.unknown _1234567962.unknown _1234567957.unknown _1234567959.unknown _1234567960.unknown _1234567958.unknown _1234567955.unknown _1234567956.unknown _1234567954.unknown _1234567921.unknown _1234567937.unknown _1234567945.unknown _1234567949.unknown _1234567951.unknown _1234567952.unknown _1234567950.unknown _1234567947.unknown _1234567948.unknown _1234567946.unknown _1234567941.unknown _1234567943.unknown _1234567944.unknown _1234567942.unknown _1234567939.unknown _1234567940.unknown _1234567938.unknown _1234567929.unknown _1234567933.unknown _1234567935.unknown _1234567936.unknown _1234567934.unknown _1234567931.unknown _1234567932.unknown _1234567930.unknown _1234567925.unknown _1234567927.unknown _1234567928.unknown _1234567926.unknown _1234567923.unknown _1234567924.unknown _1234567922.unknown _1234567905.unknown _1234567913.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5.xls Sheet1 τ(h) 0.6 0.7 0.8 0.9 1 2 3 4 5 6 Qt(m3/s) 135.48 73.13 42.87 26.76 17.56 1.10 0.22 0.07 0.03 0.01 _1234567916.unknown _1234567914.unknown _1234567909.unknown _1234567911.unknown _1234567912.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907.unknown _1234567908.unknown _1234567906.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901.xls Sheet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合计 时间(t) 项目(mm) P (1 2.3 2.3 2.3 2.3 2.3 2.3 0 0 0 4.6 4.6 4.6 6 12 12 21.1 78.7 14.1 4.1 4.1 3.7 2.3 2.3 1.8 189.8 ∑P (2 2.3 4.6 6.9 9.2 11.5 13.8 13.8 13.8 13.8 18.4 23 27.6 33.6 45.6 57.6 78.7 157.4 171.5 175.6 179.7 183.4 185.7 188 189.8 ∑P+Pa (3 72.3 74.6 76.9 79.2 81.5 83.8 83.8 83.8 83.8 88.4 93 97.6 103.6 115.6 127.6 148.7 227.4 241.5 245.6 249.7 253.4 255.7 258 259.8 ∑R总 (4 0.9 1.7 2.7 3.5 4.4 5.3 5.3 5.3 5.3 7.1 8.9 10.8 13.5 19.9 27.7 43.3 117 132 136 140 143 146 148 150 R总 (5 0.9 0.8 1 0.8 0.9 0.9 0 0 0 1.8 1.8 1.9 2.7 6.4 7.8 15.6 73.7 15 4 4 3 3 2 2 150 R下(fc·t) (6 0.9 0.8 1 0.8 0.9 0.9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29.3 H24(3.33%) (7 0 0 0 0 0 0 0.2 0.2 0.3 1.1 4.8 6.2 14 72.1 13.4 2.4 2.4 1.4 1.4 0.4 0.4 120.7 _1234567903.unknown _1234567904.unknown _1234567902.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xls Sheet1 时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合计 (△t=60min) 设计24小时暴雨各时段雨量位置及所占百分数 (1 100 100 (2 78.7 78.2 (3 60 40 100 (4 21.1 14.1 36.7 (5 20 40 40 100 (6 6 12 12 31 (7 5 5 5 5 5 5 0 0 0 10 10 10 9 9 8 5 5 4 100 (8 2.3 2.3 2.3 2.3 2.3 2.3 0 0 0 4.6 4.6 4.6 4.1 4.1 3.7 2.3 2.3 1.8 45.9 (9 2.3 2.3 2.3 2.3 2.3 2.3 0 0 0 4.6 4.6 4.6 6 12 12 21.1 78.7 14.1 4.1 4.1 3.7 2.3 2.3 1.8 189.8 MBD00226183.unknown MBD00226185.unknown MBD00226184.unknown MBD00226181.unknown MBD00226182.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碾压土石坝计算书_毕业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5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23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