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规划资料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资料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举报
开通vip

规划资料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Regulatory Planning of Shetang industrial Metro in Tianshui City 说明书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委托方(甲方): 天水市规划局 承担方(乙方):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380...

规划资料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Regulatory Planning of Shetang industrial Metro in Tianshui City 说明书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委托方(甲方): 天水市规划局 承担方(乙方):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3800099—6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81134 承担方(丙方): 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620502100002913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乙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27013 乙方领导及项目组成员 院长: 卢海涛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总规划师: 张岭峻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副总规划师: 唐 斌 高级规划师 规划分院院长:张岭峻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副院长: 周晓冬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副院长: 张 海 规划师 项目负责: 张新全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 张新全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鲁云晶 规 划 师 孙秀玲 规 划 师 魏 虎 助理规划师 何龙龙 助理规划师 魏孔军 助理规划师 刘 斌 助理规划师 葛振雄 助理工程师 岳 婷 助理规划师 丙方领导及项目组成员 院长: 何 东 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 刘亚军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副院长: 雷 明 工 程 师 项目负责: 裴胜红 规 划 师 项目组成员: 裴胜红 规 划 师 宋 宁 助理工程师 李 浩 助理工程师 马海明 助理工程师 目 录 11 概况 11.1 政策背景 11.2 规划范围 11.3 发展现状 11.3.1 社会经济概况 11.3.2 现状用地概况 21.3.3 现状建筑概况 32 发展分析 32.1 发展方向 32.1.1 总体规划定位 32.1.2 政策领域导向 42.1.3 产业发展规划 42.1.4 产业发展研究 42.2 发展目标 42.3 发展条件 42.3.1 分析方法 42.3.2 发展条件分析 62.4 发展战略 62.4.1 保持优势 62.4.2 改善劣势 62.4.3 抓住机遇 62.4.4 正视威胁 63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63.1 规划依据 73.2 规划指导思想 73.3 规划原则 73.3.1 科技创新原则 73.3.2 特色突出原则 73.3.3 生态优先原则 73.3.4 产业集群原则 73.3.5 城乡协调原则 74 规划用地布局 74.1 本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84.2 总体规划用地调整 84.2.1 调整原因 84.2.2 调整依据 84.2.3 调整内容 94.3 规划用地布局 94.3.1 用地布局原则 104.3.2 布局构思 124.3.3 用地布局 155 开发控制 155.1 工业仓储用地布局与控制指标 155.1.1 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155.1.2 工业项目控制指标 175.2 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布局与控制指标 175.2.1 规划原则 185.2.2 道路系统 205.2.3 交通设施规划 215.2.4 公共交通规划 215.2.5 无障碍设计 225.3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225.3.1 居住人口容量 225.3.2 居住区分级规模及分布 235.3.3 居住用地分级平衡指标 235.3.4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245.3.5 居住区道路规划 245.3.6 居住区绿地规划 255.4 公共设施配置与开发强度控制 255.4.1 公共设施配置 295.4.2 公共设施开发强度控制 315.5 绿地系统布局与控制指标 315.5.1 绿地系统分类 315.5.2 绿地系统布局框架 315.5.3 绿线控制 325.5.4 绿地系统布局 345.5.5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 395.6 地块适建性规定 395.7 地价等级 395.7.1 地价划分依据 395.7.2 地价等级构成 405.8 建设开发时序和开发模式 405.8.1 建设开发时序 405.8.2 建设开发模式 405.9 分图则地块划分体系 405.9.1 划分依据和原则 405.9.2 地块划分等级 416 城市设计导引 416.1 设计原则 416.2 设计框架 416.2.1 整体空间结构 416.2.2 景观要素及控制要求 426.3 建筑设计引导 426.3.1 建筑尺度、体量 426.3.2 建筑形式 426.3.3 外墙材料 436.3.4 建筑色彩 436.4 道路景观设计引导 436.4.1 规划城市主干道 436.4.2 规划城市次干道 436.4.3 支路 436.4.4 道路交叉口 436.4.5 人行道 436.5 街道设施设计引导 446.6 户外广告设施设计引导 446.6.1 控制区划分 446.6.2 设置规定 446.6.3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要求 456.6.4 其他要求 456.7 夜景规划 456.7.1 规划准则 456.7.2 规划布局 477 市政设施规划 477.1 给水工程规划 477.1.1 给水工程水源 477.1.2 给水规划 487.2 排水工程规划 487.2.1 规划依据 487.2.2 规划原则 487.2.3 污水量预测 487.2.4 污水管网规划 497.2.5 雨水规划 497.2.6 污水处理厂选址 507.2.7 给排水系统与抗震 507.3 电力工程规划 507.3.1 规划依据 507.3.2 负荷预测 517.3.3 供电规划 517.3.4 线路规划 517.4 信息工程规划 517.4.1 邮政网点规划 517.4.2 通信工程规划 527.5 供热工程规划 527.6 燃气工程规划 527.6.1 用气量预测 537.6.2 燃气规划 537.7 环卫设施规划 537.7.1 生活垃圾量预测 537.7.2 工业垃圾收运处理规划 537.7.3 环卫设施规划 547.7.4 垃圾填埋场 547.8 综合防灾规划 547.8.1 消防规划 547.8.2 防洪规划 557.8.3 抗震规划 557.8.4 人防规划 568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568.1 土地使用控制 578.2 地块使用权出让原则及相应要求 578.3 环境容量控制 598.4 建筑建造控制 598.4.1 建筑高度计算 608.4.2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 608.4.3 建筑间距 618.4.4 建筑物退让控制 628.5 交通指标控制 63附录一 规划地块适建性规定表 63附录二 名词解释 63SWOT分析法 64发展极理论 65附录三 参考文献及网站 65附录四 规划图纸目录 表格目录 1表格 1‑1 社棠工业新城现状用地汇总表 3表格 1‑2 社棠工业新城现状建筑物分类统计评价一览表 5表格 2‑1 社棠工业新城发展条件SWOT分析表 7表格 4‑1 社棠工业新城总体规划用地一览表 10表格 4‑2 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汇总表 12表格 4‑3 社棠工业新城北区用地汇总表 13表格 4‑4 社棠工业新城中区用地汇总表 14表格 4‑5 社棠工业新城南区用地汇总表 15表格 5‑1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仓储用地分布一栏表 16表格 5‑2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 16表格 5‑3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仓储用地城市建设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16表格 5‑4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用地行业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17表格 5‑5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项目综合分类控制一览表 17表格 5‑6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项目用地及综合投资分类控制一览表 18表格 5‑7 社棠工业新城规划道路控制一览表 21表格 5‑8 社棠工业新城交通设施规划一览表 22表格 5‑9社棠工业新城居住用地与居住人口分区统计表 22表格 5‑10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分级规模控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3表格 5‑11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分级规划控制表 23表格 5‑12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用地平衡指标控制(%) 23表格 5‑13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24表格 5‑14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24表格 5‑15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停车位控制指标 25表格 5‑16 社棠工业新城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标准 27表格 5‑17 社棠工业新城教育科研设施配置一栏表 27表格 5‑18 社棠工业新城商业金融设施配置一栏表 28表格 5‑19 社棠工业新城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宗教等设施配置一栏表 29表格 5‑20 社棠工业新城市政设施配置一栏表 30表格 5‑21 社棠工业新城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30表格 5‑22 社棠工业新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控制指标 31表格 5‑23 社棠工业新城车辆停车位当量换算系数 32表格 5‑24 社棠工业新城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控制表 34表格 5‑25 社棠工业新城单位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 36表格 5‑26 社棠工业新城公园、街头绿地、单位内部附属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37表格 5‑27社棠工业新城工业用地内部附属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38表格 5‑28 社棠工业新城行道树植物配置建议表 38表格 5‑29 社棠工业新城防护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38表格 5‑30社棠工业新城生态林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46表格 6‑1社棠工业新城建筑物立面照明的推荐照度值 46表格 6‑2 社棠工业新城在建筑物主体上安装投光灯和照明器间隔推荐值 47表格 7‑1社棠工业新城用水量预测表 50表格 7‑2社棠工业新城用电负荷预测表 51表格 7‑3社棠工业新城电话容量预测表 52表格 7‑4社棠工业新城热负荷预测表 58表格 8‑1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58表格 8‑2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59表格 8‑3 社棠工业新城规划用地绿地率指标控制表 60表格 8‑4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间距控制 61表格 8‑5 社棠工业新城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61表格 8‑6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物退让控制 62表格 8‑7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物退后道路红线距离规定一览表 1 概况 1.1 政策背景 随着天水市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与土地资源紧缺、浪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进一步明确指导城市的各项建设,市政府于2004年开始编制第三版《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疏导与规划,从宏观上加强了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法制化,目前,《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已通过审查并开始实施,在此基础上,为了指导社棠工业新城开发建设,统筹安排土地的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城市功能,加强规划管理与建设管理,提供规划建设的技术依据和措施,使工业新城土地的使用更加规范、建设更加有序和统筹,市政府决定对社棠工业新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微观层次上控制和引导该地区土地的开发。 1.2 规划范围 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位于天水市区最东端——麦积区社棠镇。陇海铁路、国道310、省道305穿越境内,距秦州区13公里,距麦积区3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公路、铁路组成的交通系统。 规划区一面临水、三面环山,规划范围西至牛头河,南以战备路为界,东、北至山脚下,规划总建设用地10.31平方公里。 1.3 发展现状 1.3.1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社棠镇镇域人口33654人,镇区人口19522人(包括企业职工及家属),其中城镇人口11199人。 公共设施:现有两个医院,分别为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社棠镇卫生院;农贸综合市场一个;文物三处,分别为庙山、黄家咀、槐荫寺(县级)。 市政公用设施:社棠镇镇区现已建成一纵一横的路网格局,沿部分道路埋设有给水管道,无污水处理设施(部分企业有),有西城变电站一所,无集中供暖。 工业:甘肃棉纺织厂、甘肃绒线厂、天水风动工具厂、星火机床厂、天水铁路油脂化工厂、材料厂、天水鑫能冶炼厂、天水兴农业工厂、天水石材厂、秦山选矿厂、社棠大禹工艺瓦厂、天水毛针织厂等。 仓储:天水土特产公司仓库、甘肃盐业集团天水分公司仓库、甘肃天水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天水医药站社棠仓库等。 1.3.2 现状用地概况 规划区自然地势总体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在1066~1245m。现状用地被陇海铁路和渭河分割为三部分:铁路以北片区、铁路以南至渭河以内片区及渭河以南片区。铁路以北片区为社棠镇镇区,主要包括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工业、仓储等多种类型的用地;铁路至渭河片区及渭河以南片区大部分土地为农田,属于未开发地区。全镇土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区总建设用地10.31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建设用地3.56平方公里。 表格 1‑1 社棠工业新城现状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152.06 42.76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36.65 10.31 其中 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托幼 R22 9.94 2.79 三类居住用地 R3 115.4 32.45 2 公共设施用地 C 15.99 4.5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C1 1.34 0.38 其中 市属办公用地 C11 1.05 0.29 非市属办公用地 C12 0.3 0.08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4.6 1.29 其中 商业用地 C21 1.87 0.52 金融保险业用地 C22 0.69 0.19 旅馆业用地 C25 1.25 0.35 市场用地 C26 0.79 0.22 文化娱乐用地 C3 0.4 0.11 其中 游乐用地 C36 0.4 0.11 医疗卫生用地 C5 2.8 0.79 其中 医院用地 C51 2.45 0.69 卫生防疫用地 C52 0.35 0.1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5.28 1.48 其中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62 4.34 1.22 科研设计用地 C65 0.71 0.2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57 0.44 3 工业用地 M 97.83 27.51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M1 1.85 0.52 二类工业用地 M2 50.03 14.07 三类工业用地 M3 45.95 12.92 4 仓储用地 W 29.09 8.18 其中 普通仓库用地 W1 28.9 8.13 堆场用地 W3 0.19 0.05 5 对外交通用地 T 31.92 8.98 其中 铁路用地 T1 17.85 5.02 公路用地 T2 14.07 3.96 其中 一二三级公路用地 T22 14.07 3.96 6 道路广场用地 S 20.71 5.82 其中 道路用地 S1 19.3 5.43 其中 其它道路用地 S19 13.52 3.8 广场用地 S2 1.41 0.4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6.62 1.86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3.96 1.11 其中 供水用地 U11 0.68 0.19 供电用地 U12 1.28 0.36 供燃气用地 U13 0.23 0.06 供热用地 U14 1.77 0.5 交通设施用地 U2 0.61 0.17 其中 货运交通用地 U22 0.42 0.12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U29 0.19 0.05 邮电设施用地 U3 0.54 0.15 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U5 1.5 0.42 8 绿地 G 1.39 0.39 其中 公共绿地 G1 0.13 0.04 生产防护绿地 G2 1.26 0.35 其中 园林生产绿地 G21 0.89 0.25 9 总计 355.61 100 1.3.3 现状建筑概况 从现状建筑来看,大多为低层砖混,建筑质量一般,行政办公建筑及工业建筑有部分多层建筑,建筑质量较好,规划大部分予以保留;镇区周边以村民院落式住宅为主,大多为1~2层的土坯建筑和砖砌建筑,改造较为容易。 本规划对建筑物按多层、低层等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现状建筑物保留、改造或拆迁的原则。 表格 1‑2 社棠工业新城现状建筑物分类统计评价一览表 序号 分类 数量(栋) 面积(万平 方米) 比例 保留或拆除建议 1 土坯建筑 6311 19.35 12.83% 无保留价值 2 砖木建筑 5994 26.46 17.55% 无保留价值 3 砖混建筑1-3层 154 23.85 15.81% 近期保留远期拆除 4 砖混建筑4-6层 63 47.5 31.50% 近期保留远期拆除 5 混凝土建筑 2 2.18 1.45% 保留 6 工厂砖木结构建筑 409 10.19 6.76% 无保留价值 7 工厂砖混结构建筑 1-3层 33 8.07 5.35% 保留 8 车间或厂房 32 6.16 4.08% 保留 9 仓储建筑 88 7.05 4.67% 保留 10 合计 13086 150.81 100.00% / 2 发展分析 2.1 发展方向 2.1.1 总体规划定位 根据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天水市城市形成“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社棠镇被确定为工业区,是天水市未来的八大组团之一。社棠组团主要功能为工业和仓储物流,同时兼顾公共服务功能。 2.1.2 政策领域导向 2.1.2.1 十一五规划 根据天水市十一五规划,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十一五期间天水市战略重点和任务之一,反映到社棠工业新城的发展,主要应贯彻“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努力形成装备制造业增长极,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聚平台,全面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等主要内容。 同时,十一五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发展布局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在空间布局上要坚持两区相向发展、东西延伸、南北扩展,超前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域,适时启动甘泉物流园区和社棠、伯阳工业区建设,为大中型工业项目入驻天水创造条件。目前,十一五已临近末期,启动社棠工业新城规划与建设迫在眉睫。 2.1.2.2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化进程”是2008年天水市必须重点抓好的九个方面的工作之一。根据报告,与社棠工业新城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我市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工业新城建设步伐,编制工业新城发展规划。加快社棠区域工业区等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大项目入园发展,推动工业新城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2.1.3 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对天水市工业发展最具实际指导意义的产业规划主要有两个,一是《天水市2007-2010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二是《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两者的重点各有不同。 2.1.3.1 产业集聚区规划 《天水市2007-2010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对天水市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与原则、基本任务、工业区布局等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反映到社棠工业新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内容。 天水市将建设10大工业区(包括各县),按照“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发展,依托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甘肃省天水经济开发区,将工业园纳入开发区进行管理。按照规划布局,第一是建设麦积区城郊工业区,即社棠工业新城,以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风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努力打造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规划不仅确定了社棠工业新城的重要性,而且明确提出了发展装备制造业积聚区的目标。 2.1.3.2 装备制造业规划 《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针对天水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前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等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性措施。偏重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市场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对产业发展布局涉及较少。 2.1.4 产业发展研究 由天水市相关部门和人员编制的市列软科学研究课题《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已经通过天水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验收。该研究是对《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对天水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基本思路与对策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反映到社棠工业新城发展建设,主要有以下相关的内容。 “研究”明确提出了全市装备制造业区域功能划分的思路,将天水市市区(不含县)的装备制造业功能区域划分为5个,其中之一是社棠机械产品制造区,“研究”认为,应当以天水星火机床公司、天水风动工具公司和天水锻压机械公司等企业组成,大力发展高精密机床和风动工具、锻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产品,努力扩大出口规模。“研究”对社棠工业新城在天水市工业发展中的位置、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建议。 2.2 发展目标 根据新版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政策领域的导向、产业规划与研究的系统分析,社棠工业新城的发展目标可概括如下: 天水市未来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之一,最重要的新型工业新城。 2.3 发展条件 2.3.1 分析方法 本规划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工业新城发展条件进行分析。 2.3.2 发展条件分析 本规划选用区位、政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环境、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来源、能源、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等影响现代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SWOT分析矩阵,通过对SWOT矩阵的分析,明确工业新城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条件,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遇与带来的威胁,为工业新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明确、系统、可靠的参考依据。 表格 2‑1 社棠工业新城发展条件SWOT分析表 影响工业新城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析 层面 S(优势) W(劣势) O(机遇) T(威胁) 区位 和市区其它工业新城相比,具有用地规模较大,开发程度不高,可以落户重大项目的潜在优势 和市区较成熟的其它工业区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重大项目落户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提高 工业新城距离市中心较远 政策制度环境 工业兴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天水市一贯的方针政策 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世界制造业开始逐步向中国的转移,给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传统主导产业,天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西部同等条件城市众多 工业 项目 社棠有少量较大工业项目,以风动工具和星火机床公司为代表,在全市占有一定的位置 无对天水市、甚至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工业产值有限 有部分重大项目正在洽谈中 和其它城市,天水市其它区域,重大项目落户竞争激烈 人力 资源 普通劳动力资源丰富 科技、创新型人才缺乏;具有较高技能与知识的高素质劳动力缺乏;管理型人才匮乏 国家对西部人才引进、劳动力培训有政策扶持 西部地区本地人才流失严重, 自然 资源 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环境良好,用地平坦整齐,有一定规模,水源充足 工业原材料有限 相对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对省内和相邻市县原材料有一定的吸引力 原材料面临一定的市场危机 资本 来源 有一定的资本基础 内部资本总量较少,外部投资有限 宏观政策对西部投资具有良好的导向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周边城市对外部投资的吸引 交通 条件 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贯穿本区,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从南部山区穿过 区域内部交通网络系统尚未建立 城市规模的扩展首先从道路开始 城市财政对交通的投资有限 公用 设施 具备建制镇级别公共服务设施,有西城变电站一所,少量供水管线 城市区域级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尚未建设 大型公用设施布局已确定,部分进入选址论证阶段,少量即将开工 城市财政对公用设施的投资有限 信息化水平 具备信息沟通基本条件 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一定程度受传统观念的制约 2.3.2.1 主导因素 系统分析SWOT矩阵,目前条件下,和天水市其它工业区比较,社棠工业新城优势明显的因素主要为区位和自然条件,从天水市区来看,社棠工业新城具有用地整齐,规模较大的特点;劣势明显的主要因素为基本投资环境较差,即工业新城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面临的主要机遇是正在洽谈的部分重大项目有可能落户本区;而面临的主要威胁则是其它区域对公共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激烈竞争。 从较长远的一段时期来看,如果不抓住重大项目落户的机遇,社棠工业新城的优势虽然依旧会保持下去,而劣势也会更加明显,受到的威胁也将日益严重,发展的速度将极大的放慢。如果抓住即使一个重大项目落户本区的机遇,首先其它区域对公共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激烈竞争力度将有所降低,其次本地区基本投资环境将得到改善,进而随着对外部投资和项目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社棠工业新城的高速发展将成为可能。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在城市自身对社棠工业新城投资乏力的情况下,重大项目的落户是本地区发展条件中的核心因素,也是带动本地区全面发展的触发点。 2.3.2.2 影响因素 此外,制约本工业新城发展的因素还有高素质劳动力较少、工业原材料缺乏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其中工业原材料缺乏与信息化水平较低可通过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与信息化飞速发展加以弥补,而高素质劳动力较少是需要制定有效措施,长期不懈努力的培养、引进方能得到改善。进入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及其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或城市对创新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以及高级技工等人力资源的争夺空前激烈,而天水在人力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故如何增强城市的竞争能力,培养与留住人才;如何将数量众多的普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具有较高技能与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天水城市与社棠工业新城持续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4 发展战略 通过对发展条件的分析,社棠工业新城发展战略主要可概括为“保持优势,改善劣势,抓住机遇,正视威胁”十六个字。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工业资源和能源的市场竞争和储备,加大信息领域的沟通。 2.4.1 保持优势 社棠工业新城必须保持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即严格控制用地的审批,限制中小型项目的落户,保持用地整齐、规模较大的特点,为重大项目的落户做好准备。同时,发挥已有项目的基础作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现有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本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4.2 改善劣势 社棠工业新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必须加强,加快改善投资环境,为“引凤入巢”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当其冲的是内部道路系统的建设,其次是各类市政设施的建设,对项目落户和外部投资提供良好的服务。 2.4.3 抓住机遇 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省、市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尽最大的努力引进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在本地区的落户,和现有的企业一起共同建立本区产业增长极,为天水市产业集群基地的建立树立良好的开端。 2.4.4 正视威胁 正视外部环境对本地区的威胁,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从天水市区来看,社棠工业新城对资本的竞争力弱是面临的最大威胁,应通过发挥地区对重大项目的竞争力优势,尽可能将对本地区的威胁降低到最小程度。 3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3.1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4)、《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天水市规划局提供的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意见 (6)、天水市规划局提供的地形图(1/10000、1/1000) (7)、用地现状条件分析 (8)、天水市相关产业规划及研究,社棠工业新城发展分析 3.2 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抓住国家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契机,通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狠抓项目为龙头,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基础,建设科技型、特色型和生态型工业集群基地。 3.3 规划原则 3.3.1 科技创新原则 现代工业新城的发展,离不开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转化能力。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是实现工业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3.2 特色突出原则 坚持发展工业新城特色产业,是工业新城发展壮大的必要举措。天水市工业资源短缺,坚持发展资源节约型工业新城,是发展特色工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天水市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社棠工业新城的发展,应当坚持高举特色旗帜,建立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3.3.3 生态优先原则 社棠工业新城的发展建设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避免短视与开发过度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加大工业新城的科技含量,提高本地区内环境指标,将工业新城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工业新城,从规划到建设管理树立生态优先理念。 3.3.4 产业集群原则 坚持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不断促使其升级,是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外部环境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本地区核心竞争力。 3.3.5 城乡协调原则 本次规划范围内部分用地现状为农村居民点和耕地,规划用地的开发是通过转换耕地的土地所有性质实现的,涉及到村民的安置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因此,规划要树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求得城乡建设的共同发展。 4 规划用地布局 4.1 本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总体规划确定本规划区范围内用地总面积为1054.29公顷,其中以工业用地为主,面积560.16公顷,占到总用地的53.13%。 表格 4‑1 社棠工业新城总体规划用地一览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88.66 8.41 2 公共设施用地 C 8.10 0.77 3 工业用地 M 560.16 53.13 4 仓储用地 W 22.54 2.14 5 对外交通用地 T 14.39 1.36 6 道路广场用地 S 118.25 11.22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37.62 3.57 8 绿地 G 104.47 9.91 9 总计 1054.29 100 4.2 总体规划用地调整 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在基本遵循《天水市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局部调整。 4.2.1 调整原因 (1)、总体规划对现状用地不够深入,局部不能变更用地性质的地块未做保留。 (2)、工业新城缺乏相应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 (3)、对规划区内原有居民、村民及企业职工的近期居住问题未作妥善安排。 4.2.2 调整依据 (1)、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对总体规划必要的深化,是进一步对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布局合理的反馈,是使总体规划得以具体贯彻的手段之一。 (2)、随着天水市城市建设的深入,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局部用地布局不能满足实际用地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 (3)、工业新城局部道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相邻用地的性质产生了影响,在地价提升、开发成本抬高等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总体规划确定的局部用地性质做出适当调整。 (4)、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用地的调整,必须以不影响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新城结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原则下进行。 4.2.3 调整内容 4.2.3.1 居住用地(R) (1)、大部分居住用地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予以保留。 (2)、现状已建成的居住用地予以保留。 (3)、北区居住用地考虑安置原镇区人口及规划区内的村民。 (4)、中区中部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解决近期企业职工居住问题,远期考虑布置在渭河以西片区。 (5)、南区结合村民的安置问题,将西部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4.2.3.2 公共设施用地(C) 总体规划在北区西大街两侧布置少量的公共设施用地,根据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的要求,规划针对北、中、南三区分别布置集中公共设施用地。 (1)、北区:保留西大街两侧商业用地,保留甘绒厂招待所、礼堂等公共设施用地;保留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社棠分院;在兰铁材料厂西侧增设一处市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2)、中区:工业新城中部西大街与社中102号路(连接工业新城中区与城区的主干道)相交处布局少量商业、科研设计用地,形成科技孵化极。 (3)、南区:二类工业用地中心位置布置少量非市属行政办公、商业、医院、游乐、体育场馆用地,西端布置市场用地;三类工业用地中心位置布置少量商业、卫生防疫用地。 4.2.3.3 工业用地(M) (1)、总体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工业用地面积为560.16公顷,占总用地的53.13%,详细规划确定工业用地面积为362.67公顷,占总用地的35.19%,详细规划较总体规划工业用地有所减少。用地减少的原因:为解决近期企业职工居住与村民安置,居住用地有所增加;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完善,用地有所增加;道路等级的深化,使道路用地规模有所增加;按照生态工业新城的建设标准,绿化用地规模有所增加。 (2)、根据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工业用地分为一、二、三类。一类工业用地集中布置于中区西大街西侧;二、三类工业用地北、中、南三区均有布置,北区工业用地除星火机床厂、兰铁材料厂用地为三类工业用地其余均为二类工业用地,中区和南区东大街以西布置二类工业用地、以东布置三类工业用地。 4.2.3.4 仓储用地(W) (1)、现状已建成的仓储用地予以保留。 (2)、甘肃天水国家直属储备粮库东侧新增仓储用地,为工业新城服务。 4.2.3.5 对外交通用地(T) (1)、现状铁路用地予以保留。规划在现状基础上,铁路以南增加一条工业新城专用线,为工业新城的物流运输服务。 (2)、北区西南角新增长途客运站用地。 4.2.3.6 道路广场用地(S) (1)、道路用地:工业新城主干道走向和线型基本不做调整,红线宽度略有增加;工业新城次干道和支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用地现状、规划布局和道路规范技术要求,对走向、线性和红线宽度做出更合理和明确的调整。 (2)、广场用地:保留社棠火车站广场,社棠镇政府南侧布置游憩集会广场用地,长途客运站东侧布置交通广场用地。 (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结合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布置六处机动车停车场用地,其中北区两处,中区一处,南区三处。 4.2.3.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1)、总体规划在中区和南区东部各布置一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详细规划对其位置不做调整,规模适当压缩,使其更加合理化、明确化,分别布置污水处理厂、330kv变电站和天然气门站。 (2)、庙山西南角布置水厂。 (3)、其他相应的市政公用设施结合公共设施用地布置。 4.2.3.8 绿化用地(G) (1)、公共绿地:庙山公园位置不做调整,规模适当扩大;中区中部增加一处公园用地;街头绿地结合道路、桥梁、公共设施、河道布置。 (2)、防护绿地:结合工业、市政公用设施和仓储用地布置。 4.2.3.9 特殊用地(D) 根据要求,北区东部、星火机床厂南部新增特殊用地。 4.3 规划用地布局 4.3.1 用地布局原则 (1)、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合理进行工业新城功能分区,突出高新技术功能,有利于控制工业新城空间形态,有效指导今后的开发建设。 (2)、尊重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场地背景等塑造优良的环境品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导入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有特色的空间布局。 4.3.2 布局构思 4.3.2.1 布局理念 本次规划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对用地现状的分析总结,结合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综合各方面的要求,针对工业新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提出“发展极”和“发展链”的概念,并以此来统领发展思路,协调用地布局。 根据现代工业新城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影响工业新城发展建设的因素具有很多方面,其中科研创新能力、政策扶持力度、环境适应能力是保证工业新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不断提升的科研创新能力,科技转化能力;有当地政府和政策足够强大的支持;能够和周边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一个工业新城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避免陷入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 因此,规划对社棠工业新城发展思考中,提出建立两个“发展极 ”和“发展链”的发展理念,即建立科技孵化极和公共服务极,建立依托道路形成的两条“发展链”。反映到空间上,在规划布局中,必须设置相应的“发展极”用地和“发展链”所依托的载体。 4.3.2.2 规划构思 依据“发展极”和“发展链”的布局理念,规划提出“两极带动三区,一脉贯通双链”的布局结构,以此来指导具体的用地布局。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打造“科技孵化极”和“公共服务极”,带动铁路以北、铁路与渭河之间、渭河南岸三个区域的发展,同时,建立两条以环状道路为依托,联系三个区域的“发展链”,并和联系外部的铁路大动脉——陇海线相互贯通,形成内部重点地段极化,区域相互链接,外部沟通无碍,依山傍水的城市新型工业新城。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两极”,指工业新城“科技孵化极”和“公共服务极”。“科技孵化极”位于中区中部,位置优越,是天水市区分别沿城区中部主干道和羲皇大道向工业新城发展的交汇点。主要由科研设施、商务办公设施、星级宾馆、大面积绿地等组成。建筑物以高层为主,是工业新城的科研极化中心,也是科研创新的基地。“公共服务极”以现状的社棠镇镇区为依托,通过合理的用地调整之后,形成整个工业新城和镇区原有居民的公共服务中心。主要由办公、商业、居住、公园、各类公用设施等组成。建筑物以多层为主,是工业新城服务极化中心,也是社棠镇公共服务中心。 (2)、“三区”,是指根据已建设状况、铁路、河流走向、用地性质及开发时序等因素划分的结构分区,由三个片区组成。分别为北区、中区和南区。 (3)、“双链”,是指依托道路形成的两条“发展链”。是工业新城建设的骨架,是工业新城产业协作的主要链条,也是工业新城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建设、原料产品运输的干线。根据对工业新城发展作用的不同程度,可以划分为“主链”和“次链”,“主链”以道路系统的“干环”为依托,贯穿了工业新城的全部三个区域;“次链”以道路系统的“次干环”为依托,贯穿了工业新城的两个区域。 (4)、“一脉”,指铁路大动脉陇海线,东西向横贯整个工业新城,设有社棠车站,现状主要以货运为主,并建有南北两条物流专用线。规划在现状基础上,铁路以南增加一条工业新城专用线,为工业新城的物流运输服务。同时,“一脉”贯通了工业新城发展的“双链”,建立起工业新城对外的信息、物流和人流联系。 表格 4‑2 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107.21 10.4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107.21 10.4 其中 住宅用地 R21 97.94 9.5 中小学托幼 R22 9.27 0.9 2 公共设施用地 C 46.92 4.55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C1 4.76 0.46 其中 市属办公用地 C11 3.67 0.36 非市属办公用地 C12 1.09 0.11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25.49 2.47 其中 商业用地 C21 13.15 1.28 旅馆业用地 C25 3.34 0.32 市场用地 C26 8.99 0.87 文化娱乐用地 C3 1.9 0.18 其中 图书展览用地 C34 0.96 0.09 游乐用地 C36 0.94 0.09 体育用地 C4 1.95 0.19 其中 体育场馆用地 C41 1.95 0.19 医疗卫生用地 C5 7.52 0.73 其中 医院用地 C51 6.43 0.62 休疗养用地 C53 1.09 0.11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3.63 0.35 其中 科研设计用地 C65 3.63 0.35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67 0.16 3 工业用地 M 362.67 35.19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M1 83.43 8.1 二类工业用地 M2 150.24 14.58 三类工业用地 M3 128.99 12.52 4 仓储用地 W 35.67 3.46 其中 普通仓库用地 W1 35.67 3.46 5 对外交通用地 T 15.82 1.54 其中 铁路用地 T1 12.94 1.26 公路用地 T2 2.89 0.28 其中 长途客运站用地 T23 2.89 0.28 6 道路广场用地 S 224.78 21.81 其中 道路用地 S1 218.9 21.24 广场用地 S2 2.37 0.23 其中 交通广场用地 S21 1.29 0.13 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S22 1.08 0.1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3.51 0.34 其中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S31 3.51 0.34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26.2 2.54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13.57 1.32 其中 供水用地 U11 4.55 0.44 供电用地 U12 4.08 0.4 供燃气用地 U13 4.47 0.43 供热用地 U14 0.46 0.04 交通设施用地 U2 5.81 0.56 其中 公共交通用地 U21 4.54 0.44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U29 1.27 0.12 邮电设施用地 U3 0.79 0.08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5.11 0.5 其中 雨水、污水处理用地 U41 4.78 0.46 粪便垃圾处理用地 U42 0.33 0.03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9 0.91 0.09 8 绿地 G 208.46 20.23 其中 公共绿地 G1 153.27 14.87 其中 公园 G11 49.84 4.84 街头绿地 G12 103.43 10.04 生产防护绿地 G2 55.19 5.35 其中 防护绿地 G22 55.19 5.35 9 特殊用地 D 2.91 0.28 其中 军事用地 D1 2.91 0.28 10 总计 1030.64 100 4.3.3 用地布局 4.3.3.1 北区 包括铁路以北用地,已基本建成。片区西部为社棠镇镇区所在地,除沿主要道路分布了部分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外,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中部与东部以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在原有工业基础上扩建改造;中部与东部工业用地之间为居住用地,规划依托星火厂家属院进行建设。规划重点是对道路网的控制、居住区容量的测算和土地开发容量,提供景观环境规划建议,配置相关基础设施。 表格 4‑3 社棠工业新城北区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1 居住用地 R 79.63 18.08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79.63 18.08 其中 住宅用地 R21 70.36 15.97 中小学托幼 R22 9.27 2.11 2 公共设施用地 C 26.11 5.93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C1 2.11 0.48 其中 市属办公用地 C11 1.02 0.23 非市属办公用地 C12 1.09 0.25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14.93 3.39 其中 商业用地 C21 6.92 1.57 旅馆业用地 C25 1.7 0.39 市场用地 C26 6.31 1.43 文化娱乐用地 C3 1.6 0.36 其中 图书展览用地 C34 0.96 0.22 游乐用地 C36 0.64 0.15 体育用地 C4 1.05 0.24 其中 体育场馆用地 C41 1.05 0.24 医疗卫生用地 C5 4.75 1.08 其中 医院用地 C51 3.65 0.83 休疗养用地 C53 1.09 0.25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67 0.38 3 工业用地 M 111.16 25.24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 M2 35.16 7.98 三类工业用地 M3 75.99 17.25 4 仓储用地 W 6.99 1.59 其中 普通仓库用地 W1 6.99 1.59 5 对外交通用地 T 15.82 3.59 其中 铁路用地 T1 12.94 2.94 公路用地 T2 2.89 0.66 其中 长途客运站用地 T23 2.89 0.66 6 道路广场用地 S 89.4 20.3 其中 道路用地 S1 86.18 19.57 广场用地 S2 2.37 0.54 其中 交通广场用地 S21 1.29 0.29 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S22 1.08 0.24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0.85 0.19 其中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S31 0.85 0.19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6.92 1.57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6.03 1.37 其中 供水用地 U11 4.55 1.03 供电用地 U12 1.02 0.23 供热用地 U14 0.46 0.1 邮电设施用地 U3 0.44 0.1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9 0.44 0.1 8 绿地 G 101.49 23.04 其中 公共绿地 G1 55.17 12.53 其中 公园 G11 41.61 9.45 街头绿地 G12 13.56 3.08 生产防护绿地 G2 46.31 10.52 其中 防护绿地 G22 46.31 10.52 9 特殊用地 D 2.91 0.66 其中 军事用地 D1 2.91 0.66 10 总计 440.43 100 4.3.3.2 中区 包括铁路以南、渭河以北用地,现状除西北角有少量仓储用地,大部分为耕地。规划在中部建设工业新城的地标性建筑群,提升工业新城形象,形成科技孵化极。规划重点是通过规划确定和限定土地开发容量,提供景观环境规划建议,配置相关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表格 4‑4 社棠工业新城中区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16.48 4.53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16.48 4.53 其中 住宅用地 R21 16.48 4.53 2 公共设施用地 C 13.25 3.64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C1 1.95 0.53 其中 市属办公用地 C11 1.95 0.53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6.44 1.77 其中 商业用地 C21 4.8 1.32 旅馆业用地 C25 1.64 0.45 医疗卫生用地 C5 1.24 0.34 其中 医院用地 C51 1.24 0.34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3.63 1 其中 科研设计用地 C65 3.63 1 3 工业用地 M 169.68 46.62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M1 83.43 22.92 二类工业用地 M2 68.65 18.86 三类工业用地 M3 17.6 4.84 4 仓储用地 W 28.68 7.88 其中 普通仓库用地 W1 28.68 7.88 5 道路广场用地 S 69.97 19.22 其中 道路用地 S1 69.04 18.97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0.93 0.26 其中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S31 0.93 0.26 6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5.8 1.59 其中 交通设施用地 U2 0.56 0.15 其中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U29 0.56 0.15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4.78 1.31 其中 雨水、污水处理用地 U41 4.78 1.31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9 0.47 0.13 7 绿地 G 60.09 16.51 其中 公共绿地 G1 55.6 15.28 其中 公园 G11 8.23 2.26 街头绿地 G12 47.37 13.01 生产防护绿地 G2 4.5 1.24 其中 防护绿地 G22 4.5 1.24 8 总计 363.95 100 4.3.3.3 南区 渭河以南用地,均为耕地。规划建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用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规划重点是通过规划确定和限定土地开发容量。 表格 4‑5 社棠工业新城南区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11.11 4.91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11.11 4.91 其中 住宅用地 R21 11.11 4.91 2 公共设施用地 C 7.56 3.34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C1 0.7 0.31 其中 市属办公用地 C11 0.7 0.31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4.12 1.82 其中 商业用地 C21 1.43 0.63 市场用地 C26 2.69 1.19 文化娱乐用地 C3 0.29 0.13 其中 游乐用地 C36 0.29 0.13 体育用地 C4 0.9 其中 体育场馆用地 C41 0.9 0.4 医疗卫生用地 C5 1.54 0.68 其中 医院用地 C51 1.54 0.68 3 工业用地 M 81.83 36.17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 M2 46.43 20.52 三类工业用地 M3 35.4 15.65 4 道路广场用地 S 65.41 28.91 其中 道路用地 S1 63.68 28.15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1.72 0.76 其中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S31 1.72 0.76 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13.47 5.95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7.53 3.33 其中 供电用地 U12 3.06 1.35 供燃气用地 U13 4.47 1.98 交通设施用地 U2 5.26 2.32 其中 公共交通用地 U21 4.54 2.01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U29 0.72 0.32 邮电设施用地 U3 0.35 0.15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0.33 0.15 其中 粪便垃圾处理用地 U42 0.33 0.15 6 绿地 G 46.88 20.72 其中 公共绿地 G1 42.5 18.79 其中 街头绿地 G12 42.5 18.79 生产防护绿地 G2 4.37 1.93 其中 防护绿地 G22 4.37 1.93 7 总计 226.26 100 5 开发控制 5.1 工业仓储用地布局与控制指标 为了便于社棠工业新城工业仓储用地的合理开发建设,协调工业仓储用地和其它用地、不同工业类别用地之间的关系,提供工业仓储用地开发建设的技术依据,规划对社棠工业新城工业仓储用地布局和控制指标提出具体规定。 5.1.1 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5.1.1.1 工业用地布局 本规划工业用地按一、二、三类工业用地布置。 (1)、一类工业用地:规划集中布置于中区西大街西侧。 (2)、二类工业用地:规划布置于中区、南区东大街以西地块。 (3)、三类工业用地:规划分别布置于北区东部和中区、南区东大街以东地块。 5.1.1.2 仓储用地布局 (1)、现状已建成的仓储用地予以保留,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 (2)、甘肃天水国家直属储备粮库东侧新增仓储用地。 表格 5‑1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仓储用地分布一栏表 序号 类别 用地面积(公顷) 所在地块 1 北区 二类工业 35.16 C 三类工业 75.99 C、D 仓储用地 6.99 C 2 中区 一类工业 83.43 E 二类工业 68.65 F 三类工业 17.60 F 仓储用地 28.68 E 3 南区 二类工业 46.43 G 三类工业 35.40 H 5.1.2 工业项目控制指标 为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控制指标》),并于2004年11月1日发布实施。《控制指标》针对不同等别的城市,对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开发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及其它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规划针对社棠工业新城实际情况,将在《控制指标》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以下符合地方实际的各类控制指标。 5.1.2.1 城市等别及行业分类 根据《控制指标》,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白银市平川区、天水市麦积区划入第十三等城市,社棠属天水市麦积区,工业项目控制指标应按照第十一等确定。 社棠作为天水市未来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 4754——2002)的分类目录,其项目主要可划分为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其它制造业8大类。 5.1.2.2 投资强度控制 规划根据《控制指标》确定的第十一等城市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要求,结合社棠实际情况,按照装备制造业大门类划分,分别确定不同门类投资强度控制标准。 表格 5‑2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 序号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投资强度(万元/公顷) 行业分类代码 名称 国家标准(≥) 实施建议(≥) 1 34 金属制品业 750 600 2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900 720 3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900 720 4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25 900 5 39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00 720 6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275 1020 7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900 720 8 42 其他制造业 450 360 5.1.2.3 开发强度控制 (1)城市建设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工业仓储用地采用标准厂房的最大开发强度,结合当地开发实际情况,按照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确定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的控制指标。 表格 5‑3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仓储用地城市建设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类别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一类工业 0.8-1.0 25-30 30-35 二类工业 0.6-0.8 30-35 25-30 三类工业 0.4-0.6 35-45 20-25 仓储用地 0.4-0.7 30-40 20-30 (2)行业开发强度控制 根据《控制指标》,国家对装备制造业8大门类项目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有专门的规定,结合社棠工业新城发展实际,规划制定针对社棠工业新城开发强度的控制指标。 表格 5‑4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用地行业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序号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容积率 建筑密度 行业分类代码 名称 1 34 金属制品业 ≥0.5 ≥30% 2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0.5 3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0.5 4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5 5 39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5 6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8 7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8 8 42 其他制造业 ≥0.8 (3)综合控制要求 由于城市规划工业用地分类和行业门类相互交叉,因此,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控制应两者结合确定。工业用地实际开发强度应首先满足城市建设控制要求,其次应满足行业控制要求,即两者兼顾。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取两者低限的高值,但不得超过城市建设对工业用地控制的高限;绿地率按照城市建设对工业用地的要求控制。 5.1.2.4 项目落地控制 项目落地时,一方面,项目对用地规模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布局要求合理顺畅,对项目服务的同时,造成对用地不同程度的分割。因此,有必要对落地项目综合投资和用地规模进行分类控制,并提出落地布局的规定,从而协调项目与城市道路网络之间的关系。 规划对落地项目的用地规模和综合投资额度按照大小共划分为小型、中小型、大中型和大型项目4类,其用地规模控制分别确定为小于5公顷(75亩)、5~10公顷(75~150亩)、10~20公顷(150~300亩)、大于20公顷(300亩)。小型项目应严格控制在本工业新城落地;中小型项目以单地块、标准厂房式布局为主;大中型和大型项目以相近多地块、分厂式布局为主。 表格 5‑5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项目综合分类控制一览表 项目分类 小型 中小型 大中型 大型 用地规模 <5公顷 (150亩) 5-10公顷 (75-150亩) 10-20公顷 (150-300亩) >20公顷 (300亩) 项目引进控制 严格限制 部分限制 允许 大力引进 落地布局控制 单地块、标准厂房式布局 相近多地块、分厂式布局 表格 5‑6 社棠工业新城工业项目用地及综合投资分类控制一览表 序号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投资强度(万元/公顷) 综合投资规模(万元)   行业分类代码 名称 实施建议(≥) 小型 中小型 大中型 大型 1 34 金属制品业 600 <3000 3000-6000 6000-12000 >12000 2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720 <3600 3600-7200 7200-14400 >14400 3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720 <3600 3600-7200 7200-14400 >14400 4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900 <4500 4500-9000 9000-18000 >18000 5 39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20 <3600 3600-7200 7200-14400 >14400 6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20 <5100 5100-10200 10200-20400 >20400 7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20 <3600 3600-7200 7200-14400 >14400 8 42 其他制造业 360 <1800 1800-3600 3600-7200 >7200 5.1.2.5 其它控制和规定 (1)、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2)、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3)、工业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绿地率,严格按照开发强度控制要求执行,用地范围内限制建造“花园式工厂”。 (4)、工业用地内部配建停车位按照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0.3个货车位配置。 5.2 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布局与控制指标 5.2.1 规划原则 (1)、工业新城干道的布局、走向、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等以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为依据,干道总体骨架、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原则不作变更,支路走向依据规划布局、实地建设情况和地形做适当调整。 (2)、对于已经实施或确定准备实施的部分工业新城道路和路段、交通设施及构筑物,规划不作变更。 (3)、已经定位的工业新城道路、路段和交叉口,规划按照确定的道路坐标进行定位。 (4)、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确定街区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5.2.2 道路系统 5.2.2.1 道路网格局 本次详细规划确定道路为“双环什字型”路网格局,双环分别指由主干道构成的干环和由次干路构成的次干环。道路网密度为6.86km/km2。 5.2.2.2 道路等级 依据总体规划道路等级的划分,本次规划道路分为3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主要以承担工业新城货运及公共性交通为主,次干道以承担小区域交通和生活功能为主,支路则以承担工业新城短线客货运交通为主。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6~50米之间,共3种断面形式;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24~30米之间,共2种断面形式;支路红线宽度10~18米,1种断面形式。 表格 5‑7 社棠工业新城规划道路控制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类别 走向 起讫点 长度 (千米) 红线宽度 (米) 绿线宽度 (米) 标准横断面 1 北社路 主干道 东西向 滨河西路~城东路 3.47 40.00 40.00 0.0+5.5+4.5+2.5+15.0+2.5+4.5+5.5+0.0 2 社中204#路 主干道 南北向 北社路~北滨河路 0.75 36.00 36.00 0.0+3.5+4.5+2.5+15.0+2.5+4.5+3.5+0.0 3 社中102#路 主干道 东西向 滨河西路~城东路 3.93 36.00 36.00 0.0+3.5+4.5+2.5+15.0+2.5+4.5+3.5+0.0 4 社南203#路 主干道 南北向 南滨河路~战备路 0.54 36.00 36.00 0.0+3.5+4.5+2.5+15.0+2.5+4.5+3.5+0.0 5 社南208#路 主干道 南北向 南滨河路~战备路 0.51 36.00 36.00 0.0+3.5+4.5+2.5+15.0+2.5+4.5+3.5+0.0 6 社南中路 主干道 东西向 社南202#路~社南210#路 2.43 36.00 36.00 0.0+3.5+4.5+2.5+15.0+2.5+4.5+3.5+0.0 7 北大街 主干道 东西向 西大街~战备路 2.93 50.00 50.00 0.0+5.5+6.5+2.0+22.0+2.0+6.5+5.5+0.0 8 战备路 主干道 东西向 西大街~北大街 4.53 50.00 50.00 0.0+5.5+6.5+2.0+22.0+2.0+6.5+5.5+0.0 9 西大街 主干道 南北向 社棠路~战备路 2.66 50.00 50.00 0.0+5.5+6.5+2.0+22.0+2.0+6.5+5.5+0.0 10 东大街 主干道 南北向 北大街~战备路 1.93 40.00 40.00 0.0+5.5+4.5+2.5+15.0+2.5+4.5+5.5+0.0 11 庙山北路 次干道 东西向 向阳路~社北206#路 1.43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12 社中207#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北社东延路~社中102#路 0.26 24.00 24.00 0.0+5.0+14.0+5.0+0.0 13 社中206#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北社路~北滨河路 0.68 24.00 24.00 0.0+5.0+14.0+5.0+0.0 14 社中202#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北社路~北滨河路 1.04 24.00 24.00 0.0+5.0+14.0+5.0+0.0 15 社中201#路 次干道 南北向 社中101#路~北滨河路 0.91 24.00 24.00 0.0+5.0+14.0+5.0+0.0 16 社中103#路 次干道 东西向 北滨河路~西大街 1.34 24.00 24.00 0.0+5.0+14.0+5.0+0.0 17 社中101#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滨河西路~西大街 1.22 24.00 24.00 0.0+5.0+14.0+5.0+0.0 18 社南205#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南滨河路~战备路 0.55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19 社南210#路 次干道 东西向 南滨河路~战备路 0.50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0 社南202#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南滨河路~战备路 0.43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1 社北208#路 次干道 南北向 社棠路~北大街 0.26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2 社北207#路 次干道 南北向 社棠路~北大街 0.33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3 社北206#路 次干道 南北向 社北101#路~北大街 0.85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4 社北101#路 次干道 东西向 向阳路~社北205#路 0.61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5 社北203#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向阳路~庙山北路 0.32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6 向阳路 次干道 东西向 庙山北路~社北101#路 0.82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7 社中203#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北社路~北滨河路 0.83 24.00 24.00 0.0+5.0+14.0+5.0+0.0 28 林场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庙山南路~道北西路 0.24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29 李渠3#路 次干道 南北向 李渠2#路~李渠南路 0.13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0 李渠2#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李渠西路~李渠东路 0.47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1 李渠1#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李渠西路~李渠东路 0.25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2 李渠东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李渠西路~李渠南路 0.93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3 李渠南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李渠西路~李渠东路 0.88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4 李渠西路 次干道 南北向 滨河西路~李渠东路 1.74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5 北滨河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滨河西路~城东路 4.24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6 滨河西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庙山北路~北滨河路 2.44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7 车站路 次干道 南北向 社棠路~道北西路 0.60 24.00 24.00 0.0+5.0+14.0+5.0+0.0 38 城东路 次干道 南北向 北大街~北滨河路 0.56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39 庙山南路 次干道 东西向 滨河西路~西大街 0.91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40 南滨河路 次干道 东西向 西大街~战备路 3.25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41 社棠路 次干道 东西向 向阳路~城东路 3.09 30.00 30.00 0.0+3.0+3.5+1.0+15.0+1.0+3.5+3.0+0.0 42 林场1#街 支路 东西向 滨河西路~林场2#街 0.25 18.00 18.00 0.0+3.0+12.0+3.0+0.0 43 社北103#路 支路 东西向 西大街~社北205#路 0.33 18.00 18.00 0.0+3.0+12.0+3.0+0.0 44 道北东路 支路 东西向 社北209#路~星火西路 0.67 18.00 18.00 0.0+3.0+12.0+3.0+0.0 45 社北204#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北101#路~社棠路 0.42 18.00 18.00 0.0+3.0+12.0+3.0+0.0 46 社北102#路 支路 东西向 社北203#路~社北205#路 0.46 18.00 18.00 0;0.0+3.0+12.0+3.0+0.0 47 社南206#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南101#路~社南103#路 0.27 18.00 18.00 0.0+3.0+12.0+3.0+0.0 48 社南204#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南101#路~社南103#路 0.27 18.00 18.00 0.0+3.0+12.0+3.0+0.0 49 社南103#路 支路 东西向 社南204#路~社南206#路 0.46 18.00 18.00 0.0+3.0+12.0+3.0+0.0 50 社南101#路 支路 东西向 社南204#路~社南206#路 0.45 18.00 18.00 0.0+3.0+12.0+3.0+0.0 51 社南207#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南102#路~社南104#路 0.24 18.00 18.00 0.0+3.0+12.0+3.0+0.0 52 社南104#路 支路 东西向 社南207#路~社南209#路 0.53 18.00 18.00 0.0+3.0+12.0+3.0+0.0 53 社南209#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南102#路~社南104#路 0.24 18.00 18.00 0.0+3.0+12.0+3.0+0.0 54 社南102#路 支路 东西向 社南207#路~社南209#路 0.45 18.00 18.00 0.0+3.0+12.0+3.0+0.0 55 社南211#路 支路 东西向 南滨河路~战备路 0.41 18.00 18.00 0.0+3.0+12.0+3.0+0.0 56 社南105#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南210#路~社南211#路 0.19 18.00 18.00 0.0+3.0+12.0+3.0+0.0 57 社南201#路 支路 东西向 南滨河路~社南中路 0.45 18.00 18.00 0.0+3.0+12.0+3.0+0.0 58 社北209#路 支路 南北向 社棠路~道北东路 0.46 18.00 18.00 0.0+3.0+12.0+3.0+0.0 59 白庄西路 支路 南北向 社棠路~北大街 0.28 18.00 18.00 0.0+3.0+12.0+3.0+0.0 60 社北202#路 支路 南北向 向阳路~庙山北路 0.31 18.00 18.00 0.0+3.0+12.0+3.0+0.0 61 社北205#路 支路 南北向 社北101#路~道北西路 1.16 18.00 18.00 0.0+3.0+12.0+3.0+0.0 62 社北203#路 支路 南北向 庙山北路~社北204#路 0.42 18.00 18.00 0.0+3.0+12.0+3.0+0.0 63 星火1#路 支路 东西向 星火西路~星火东路 0.15 18.00 18.00 0.0+3.0+12.0+3.0+0.0 64 星火2#路 支路 东西向 星火西路~星火东路 0.19 18.00 18.00 0.0+3.0+12.0+3.0+0.0 65 星火东路 支路 南北向 星火西路~北大街 1.13 18.00 18.00 0.0+3.0+12.0+3.0+0.0 66 星火西路 支路 南北向 道北东路~星火东路 1.28 18.00 18.00 0.0+3.0+12.0+3.0+0.0 67 林场2#街 支路 南北向 庙山南路~道北西路 0.35 18.00 18.00 0.0+3.0+12.0+3.0+0.0 68 道北西路 支路 东西向 滨河西路~北大街 2.65 18.00 18.00 0.0+3.0+12.0+3.0+0.0 69 绵诸街 支路 南北向 庙山北路~西大街 0.53 18.00 18.00 0.0+3.0+12.0+3.0+0.0 总计 70.79 注:1、以上道路名除现状已经存在的之外,其它道路名均为暂定,具体名称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确定。 2、以上道路长度均指规划范围之内的长度。 5.2.3 交通设施规划 5.2.3.1 对外交通设施 社棠工业新城规划范围内现状有社棠火车站一处,规划予以保留,用地稍作调整。规划在现状基础上,铁路以南增加一条工业新城专用线,为工业新城的物流运输服务。另外规划在北区西南角增设一处长途客运站。 5.2.3.2 广场 保留社棠火车站广场,面积为0.4 8公顷;在社棠镇政府南侧和长途客运站东侧各布置一处游憩集会广场和交通广场用,面积分别为1.08公顷和0.81公顷。 5.2.3.3 停车场 (1)、工业新城重点地段设置社会性公共停车场,其他地段设置非社会性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按照各类设施的具体要求,单独设置。 (2)、非机动车停车以小规模分散布局和沿街带状停放形式为主,并在人流集中的公共活动区域内结合公共设施设置集中式非机动停车场,非机动停车场不设置单独用地。 (3)、规划共设6处集中式社会停车场,其中北区两处,中区一处,南区三处。停车位按照每公顷停放车辆300~400辆计算。 表格 5‑8 社棠工业新城交通设施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出入方位 用地面积(公顷) 机动车位数 所在地块编号 备注 1 火车站 北 12.94 / C-9 社棠火车站 2 客运站 西、南 2.89 / B-7 原地质勘探五队 3 北1停车场 西 0.29 100 B-4 社棠西路南侧、社北203#路以东 4 北2停车场 北 0.56 200 B-5 绵诸街南侧 5 中1停车场 北 0.93 320 F-6 社中201#路南侧 6 南1停车场 西 0.81 280 G-2 西大街东侧、战备路北侧 7 南2停车场 西、北 0.38 130 G-5 社南中路南侧、社南205#路东侧 8 南3停车场 西、北 0.53 185 H-4 社南中路南侧、社南208#路东侧 5.2.4 公共交通规划 5.2.4.1 车辆数 根据总体规划,公交车辆数以1000人/辆配备,工业新城内部职工出行采用城市公共交通和企业内部通勤相结合的方式。 5.2.4.2 公交线路网 根据总体规划,社棠工业新城沿北社东路设置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规划设置区域驳运公交线路,北区驳运公交线路网密度控制在3~4公里/平方公里;中区和南区为 2~2.5公里/平方公里。 5.2.4.3 公交车站 公交车站服务半径控制在500~800米以内,站距800米左右。规划范围内共设置公交车站60组,每组上下行两个车站,同一站上行和下行的公交站点应该在车流行驶的方向上错开至少50米布置,以减少人流和车流之间的垂直干扰。站点原则要求采用港湾式停靠。 5.2.4.4 公交站场设施 规划在南区G310北侧设置公交站场,近期可作为区域公交车首末站点,远期可随着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公交指挥中心合建。 5.2.5 无障碍设计 本规划主要针对工业新城道路提出无障碍设计原则,对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不作规定。 1、人行道缘石坡道 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以满足坐轮椅者、手摇三轮车者,及方便视力残弱者。缘石坡道分为三面坡和单面坡及人行道纵向与其等宽的全宽式缘石坡道。三面坡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单面坡道适用于有绿化带或设施带。而全宽式一般用于街坊路口和庭院路出口的两侧人行道。其坡面坡度不得大于1:20;并要平整,粗糙防滑。同时在不设人行道栏杆的商业街,同侧人行道的缘石坡道间距不得超过100米。 2、人行道触感块材 触感块材主要是为视力残疾者颖路用;分为带凸条形指示前进方面的导向材料和带圆点形指示前方障碍的停步块材,块材表面为深黄色。人行道临近建筑物时,应在其中部行进方向连续设置导向块材,路口缘石前铺装停步块材。 3、其它要求 (1)、人行道里侧的缘石在绿化带处高出人行道至少0.10米,绿化带的断口处用导向块材连接。 (2)、人行道中的管线井盖必须与地面接平,不得用篦式井盖。 (3)、重点开发带动整体。 (4)、侵入人行道空间的悬挂物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20米。 5.3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社棠作为天水市相对完整的工业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仅设置有少量的居住用地,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是社棠镇原有居民、村民和企业已经形成的居住用地,位于北区;中部是为工业新城近期开发而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区,位于中区;南部为原有村民提供的居住用地,位于南区。工业新城未来形成后,主要的生活服务基地位于渭河以西,总体规划设置了大量的居住用地。 为了便于社棠工业新城内部居住用地开发建设,协调居住用地和其它用地的关系,提供二类居住用地开发建设的技术依据,规划对工业新城居住用地人口分布、规模等级、开发强度以及各类用地控制指标提出原则规定,以满足居住用地各种开发类型的要求。 5.3.1 居住人口容量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至规划期末,城市人口80万,居住用地2518.2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3.21%,人均生活居住用地31.48平方米。参照国家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居住用地人均18.0~28.0平方米/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31.48平方米/人标准偏高。 社棠工业新城主要生活居住人口包括原镇区人口、企业职工和农村安置人口三部分,原镇区人口和企业职工属城镇人口,均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进行计算,所以工业新城实际生活居住人口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安置人口两部分。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居住用地107.22公顷,占总用地10.4%,其中城镇人口居住用地为85.59公顷,农村安置人口居住用地为21.63公顷。根据国家标准、遵循天水市未来发展目标,城镇人口按18.0~28.0平方米/人计算,农村安置人口按每户200平方米,户均3.5—4人计算,确定社棠工业新城可容纳居住人口约40000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6000人,农村安置人口为4000人,1080户。工业新城居住用地北、中、南三区均有分布,用地及人口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格 5‑9社棠工业新城居住用地与居住人口分区统计表 分区 城镇人口 农村安置人口 面积(公顷) 人口(人) 面积(公顷) 人口(人) 户数(户) 北区 69.12 29000 10.51 1900 525 中区 16.48 7000 — — — 南区 — — 11.11 2100 555 5.3.2 居住区分级规模及分布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小区和组团规模按下表控制。 表格 5‑10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分级规模控制标准 类别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 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社棠工业新城人口容量约4万人,其中北区约3.09万人,符合1个居住区、1个居住小区和2个居住组团控制规模;中区约0.7万人,符合1个居住小区控制规模;南区约0.21万人,符合1个居住组团控制规模。考虑居住用地集中与分散结合布局,城镇与农村居住建设区别,同时考虑开发规模和开发时序等因素,规划在规范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将居住用地按照北区1个居住小区和2个居住组团、中区1个居住小区、南区1个居住组团进行控制,其分布如下表。 表格 5‑11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分级规划控制表 编号 位置 居住用地(公顷) 户数(户) 人口(万人) 居住形式 总用地(公顷) 其中:中小学校及幼托用地(公顷) 北区 北区 79.63 9.27 9588 2.9 多层单元式住宅,现代风格,成组成团布局 其中 北区居住区 西北部 44.77 5.41 5938 1.9 多层单元式住宅 北区居住小区 东部 19.40 2.49 2500 0.8 多层单元式住宅 1号组团 中部 4.95 1.37 625 0.2 多层单元式住宅 2号组团 西南部 10.51 — 525 0.19 低层院落式住宅 中区居住小区 中区 16.48 — 2188 0.7 高、多层复合型住宅,可利用住宅底层设置幼儿园 南区居住组团 南区 11.11 — 555 0.21 低层院落式住宅 合计 107.22 9.27 12331 4 — 注:城镇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农村人口按每户3.7人计算;位置按规划结构确定的功能区标示,下同。 5.3.3 居住用地分级平衡指标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实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等四项用地,规划考虑到开发建设的不确定因素,除公共服务实施用地中的中小学及幼托用地单独计算外,居住区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统一确定用地比例,不单独布局和计算,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居住区各项用地占居住总用地的比例按照下表的规定执行。 表格 5‑12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用地平衡指标控制(%) 用地构成 小区(不含中小学及幼托) 组团(不含幼托) 标准 规划 标准 规划 1.住宅用地(R01) 55~65 65 70~80 80 2.公建用地(R02) 12~22 8 6~12 5 3.道路用地(R03) 9~17 15 7~15 10 4.公共绿地(R04) 5~15 12 3~6 5 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 100 5.3.4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居住用地采用标准住宅用地按正面间距1:1.36计算最大开发强度,结合当地开发实际情况,按照多层、中高层、高层确定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表格 5‑13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住宅层数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小区 组团 小区 组团 多层 ≤1.5 ≤1.8 ≤28 ≤32 中高层 ≤2.0 ≤2.4 ≤25 ≤30 高层 ≤2.8 ≤3.2 ≤22 ≤22 注:住宅类型按层数划分为: 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以下各条的规定同。 5.3.5 居住区道路规划 5.3.5.1 居住区道路分级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中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9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小于14米。组团路路面宽3~5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小于10米。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小于2.5米。 5.3.5.2 居住区道路布局 (1)、居住区道路应方便内外联系,注重安全,通而不畅,应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铺货运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2)、应综合考虑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合理组织小汽车通行线路和停车场库的设置,宜实行人车分流。 (3)、旧区改造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 (4)、居住小区内的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应控制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出入口的间距不应小于150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米时应设不小于4米×4米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并应设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 (6)、居住区应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 (7)、当居住区道路纵坡在8%以上且坡长超过30米时,应设步行梯道。 (8)、居住区机动车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规定,宜为9~12米,最小可采用3米;会车最小视距为30米,停车视距为15~20米;居住区道路与工业新城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9)、居住区内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横坡宜为1%~2%。 (10)、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格 5‑14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备注 机动车道 ≥0.3% ≤10.0%,L≤200米 若该车道须作为消防车道,则其坡道≤7%;消防车道位于登高面上时,则其坡道≤1%。 非机动车道 ≥0.3% ≤3.0%,L≤50米 - 步行道 ≥0.5% ≤8.0% 当坡度较大时,主要步道坡度≤10%,次要步道坡度≤15%。 5.3.5.3 居住区停车位指标 居住区停车位指为居住区自身服务所必须配建的专用停车位,根据有关规范及甘肃省有关规定,居住区配建停车位指标按照下表的规定执行。 表格 5‑15 社棠工业新城居住区停车位控制指标 分  类 单  位 ① 标准 ② 特例或中心区补充标准 ③ 上下客货泊位 单元式住宅 单身宿舍 车位/ 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① 0.3~0.8 ② 对小户型的住宅取低限 ③ 专门或利用内部道路为每幢楼设置1个装卸货泊位及1个上下客泊位 独立式住宅 车位/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① ≥1.0 5.3.6 居住区绿地规划 (1)、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包括居民能够方便地进入、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2)、基础栽植的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与住宅外墙的最小距离分别为5米、3米和1.5米;应重视墙面垂直绿化、屋顶花园、阳台及室内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加强绿色空间与景观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3)、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库的掩土绿化应与整体绿化设计相结合,并按屋面与地面高差折算计入绿地率。屋面与地面高差小于1.5米时,有效系数为1;屋面与地面高差大于1.5米但小于6米时,有效系数为0.6;屋面与地面高差超过6米时,不计入绿地率。 (4)、各级居住区公共绿地总面积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确定,组团不应小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应小于1平方米/人;旧城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相应指标的50%。 (5)、公共绿地宜结合小区或组团的社区体育设施和儿童游戏场地进行布置。 (6)、整体开发的居住小区公共绿地不应小于3000平方米,组团公共绿地不应小于400平方米;且其中的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7)、公共绿地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位于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下表的要求。 表格 5‑16 社棠工业新城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标准 封闭型绿地 开敞型绿地 南侧多层楼 南侧高层楼 南侧多层楼 南侧高层楼 L≥1.4L2 L≥30 L≥1.4L2 L≥50 L≥1.4L2 L≥30 L≥1.4L2 L≥50 S1≥800 S1≥1800 S1≥500 S1≥1200 S2≥1000 S2≥2000 S2≥600 S2≥1400 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米);  L2——天水市住宅标准日照间距(米);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平方米);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平方米)。 5.4 公共设施配置与开发强度控制 5.4.1 公共设施配置 公共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商业金融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八类,分别进行配置。 5.4.1.1 教育科研设施 现状及问题 (1)、专业教育:社棠镇现有天水市第三职业中学和风动厂技校各1所。 (2)、普通教育:现有星火厂和风动厂中学2所;甘棉厂和甘绒厂子弟学校2所;社棠小学、绵诸小学、槐荫小学和向阳小学 4所小学。 (3)、幼儿教育:现有幼儿园3所,分别为风动厂、甘棉厂、甘绒厂幼儿园。 (4)、科研设施:现有社棠镇水文站、地质勘探五队、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各1处。 (5)、从现状来看,现有教育设施基本能够满足现状人口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布局分析与原则 (1)、按照规划,工业新城规划居住人口规模4.0万人,现有的教育设施无法满足未来人口需要,需增设中小学校及幼托。 (2)、针对区域未来发展新设的完全中学,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 (3)、新区增设小学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所毗邻。 (4)、增设幼托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分布,基地远离各种污染源、4个班以上应有独立基地、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300米、地界的南侧应无毗邻的高大建筑物、应远离污染源、避开医院、避免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两侧设置。 布局与要求 (1)、保留现有职业中学,调整为中学;保留星火厂中学用地,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中学按24班标准配置,运动场地应设200~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60米的直跑道),室内体育馆1 座,另至少应设2~3个篮球场、2~3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1个游泳池以及150~200平方米器械场地。 (3)、保留现有向阳小学、绵诸小学和甘绒厂子弟学校,并在原有用地基础上稍作调整。小学按18班标准配置,学校用地至少有一个边长不小于55米。学校运动场地应设200米标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60米的直跑道),风雨操场1座,设2~3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以及100~200平方米器械场地。 (4)、保留甘棉厂幼儿园,并在原有用地基础上稍作调整。增设2所幼托,按8班标准配置,应设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幼托应有全园共享的游戏场地,室外游戏场面积=180+20(N-1),N为班数。同时应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场地应日照充足并采取分隔措施,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 (5)、教育科研用地集中布置于科技孵化极内。 5.4.1.2 商业金融设施 (1)、规划将商业金融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商业设施、宾馆及市场三类。 (2)、除宾馆和市场外,现状商业金融设施大部分无独立的用地,大多数与住宅和其它公共设施组合设置。 (3)、按照总体用地布局,社棠工业新城在西大街和社棠东路带状布置商业设施,形成“T”字形结构布局;在中区科技孵化极集中布置商业设施。 (4)、保留现有甘绒厂招待所,并在原有用地基础上稍作调整,规划在北区和中区各新增1处宾馆。中区宾馆位于科技孵化极,因此设施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 (5)、现状有一处社棠镇农贸市场,规划搬至绵诸小学北侧,北区再新增一处综合市场,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并在南区新增一处专业市场。 (6)、居住区商业设施应将其噪声和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宜设置于住宅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居住区餐饮店宜集中布置,不应设于多层住宅底层;社区肉菜市场应结合其它公共设施设在室内,宜设在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要有一定的间隔,社区肉菜市场的建筑面积宜控制在500~1500平方米。 5.4.1.3 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宗教等设施 (1)、规划范围内现有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社棠镇卫生院。规划保留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社棠镇卫生院搬迁扩建,并在中区和南区增设门诊部。规划在庙山东侧增设敬老院一所。 (2)、规划范围内现状文化活动设施较少,基本为企业内部礼堂。规划保留甘绒厂礼堂,并增设图书馆和俱乐部用地。 (3)、现状社棠镇无体育活动设施,规划增设1处区域级运动场和1处标准居住小区级体育活动中心,配置户外健身场地(包括室外器械场地、慢跑道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活动场所等设施,条件许可还宜设置游泳池、排球场等,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按照不低于0.3平方米配置。 (4)、现状行政管理设施较少,呈分散布局,规划搬迁镇政府至庙山东侧,并在此基础上增设2处市属行政办公用地(工业新城管委会)和2处非市属行政办公用地。 (5)、保留现有槐荫寺。 表格 5‑17 社棠工业新城教育科研设施配置一栏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配置标准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服务规模(万人) 所在地块 配置级别 区域 居住区 居住小区 1 中学 保留 第九中学 24班 北区 1.76 全区 C-3 ○ 规划 星火中学 24班 北区 1.99 全区 C-6 ○ 2 小学 保留 向阳小学 18班 北区 1.25 1.0~1.5 B-3 ○ 绵诸小学 18班 北区 1.70 <1.0 B-6 ○ 甘绒厂小学 18班 北区 1.37 <1.0 C-4 ○ 3 幼托 保留 甘棉厂幼儿园 8班 北区 0.33 <1.0 B-1 ○ 规划 风动厂幼儿园 8班 北区 0.37 <1.0 B-4 ○ 星火幼儿园 8班 北区 0.50 <1.0 C-6 ○ 4 科研 规划 科技研发中心 / 中区 1.64 / E-2 ○ 科技研发中心 / 中区 1.99 / F-6 ○ 注:规划中小学校及幼托名称为暂定名。 表格 5‑18 社棠工业新城商业金融设施配置一栏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所在地块 配置级别 区域 居住区 居住小区 1 商业设施 综合 商业设施 社棠工业新城 13.15 全区 ○ 2 旅馆业 现状 甘绒厂招待所 北区 1.02 C-4 ○ 规划 规划宾馆 北区 0.68 B-5 ○ 规划宾馆 中区 1.64 E-9 ○ 3 市场 规划 规划综合性市场 北区 0.60 B-4 ○ 规划综合性市场 北区 5.71 C-7 ○ 规划专业市场 南区 2.69 G-2 ○ 表格 5‑19 社棠工业新城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宗教等设施配置一栏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配置标准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服务规模(万人) 所在地块 配置级别 区域 居住区 居住小区 1 医疗卫生 保留 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150 北区 1.73 全区 C-5 ○ 规划 社棠镇医院 100 北区 1.92 全区 C-1 ○ 中区门诊部 / 中区 1.24 中区 F-6 ○ 南区第一门诊部 / 南区 0.90 南区 G-5 ○ 南区第二门诊部 / 南区 0.64 南区 H-4 ○ 敬老院 / 北区 1.09 全区 B-6 ○ 2 文化活动 保留 甘绒厂礼堂 / 北区 0.64 全区 C-4 ○ 规划 图书馆 / 北区 0.96 全区 C-3 ○ 俱乐部 / 南区 0.29 南区 G-5 ○ 3 体育活动 规划 体育场 / 北区 1.05 全区 B-6 ○ 小区级体育中心 / 南区 0.90 南区 G-5 ○ 4 行政管理 规划 社棠镇政府 / 北区 1.02 全区 B-5 ○ 非市属行政管理用地 / 北区 0.57 全区 B-1 ○ 非市属行政管理用地 / 北区 0.52 全区 C-1 ○ 中区管委会 / 中区 1.95 中区 F-1 ○ 南区管委会 / 南区 0.70 南区 G-5 ○ 5 宗教 现状 槐荫寺 / 北区 0.10 全区 C-2 庙山 / 北区 1.57 全区 B-5 ○ 注:规划名称为暂定名。 5.4.1.4 市政公用设施 (1)、供应设施:现状仅有供电设施(西城变电站),规划予以保留,并增设供水、供热、供气设施,全区实现集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根据大区域统筹安排330kv变电站一所。 (2)、交通设施:规划布置公交站场一处、加油站两处。 (3)、邮电设施:保留社棠邮电支行,规划在中区和南区各新增1处邮政所。 (4)、环卫设施:现状无环卫设施,规划在中区东北角设污水处理厂,三个区分别设置垃圾站。 (5)、消防设施:规划在中区中部公共设施集中区布置消防站。 表格 5‑20 社棠工业新城市政设施配置一栏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所在地块 1 供应 设施 供水设施 规划 水厂 庙山西南角 4.55 B-7 供电设施 现状 西城变电站 原址 1.02 B-5 规划 33kv变电站 南区东北角 3.06 H-3 供热设施 规划 供热站 向阳小学东侧 0.46 B-4 供气设施 规划 天然气门站 南区东南角 4.47 H-3 2 交通 设施 公共交通设施 规划 公交站场 南区 4.54 G-2 加油站 规划 加油站 中区 0.56 E-2 加油站 南区 0.72 G-2 3 邮电设施 现状 社棠邮电支行 北区 0.44 C-3 规划 南区邮政所 南区 0.35 G-5 4 环卫 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 规划 污水处理厂 中区东北角 4.78 F-5 垃圾站 规划 南区垃圾站 南区 0.33 G-5 5 消防设施 规划 北区消防站 北区中西部 0.44 C-3 中区消防站 中区中部 0.47 F-1 5.4.2 公共设施开发强度控制 5.4.2.1 指标确定要素分析 (1)、用地性质 规划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对控制指标大小的影响,将各类用地根据其性质与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指标大小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分别确定开发建设指标的控制范围。第一类用地主要包括商业用地C21、金融保险业用地C22、旅馆业用地C25、邮电设施用地U3等,此类用地开发强度相对较大,因此规划中采用控制表中的一类指标。第二类用地包括办公用地C1、文化娱乐用地C3、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教育科研用地C6等,此类用地开发强度相对较小,故在规划中采用控制表中的二类指标。第三类用地为开发强度指标比较灵活的用地,包括市政设施用地U,故在规划中采用控制表中的三类指标。 (2)、建筑层数 不同的建筑层数将直接影响用地的开发强度,规划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建筑层数分成四段,分别确定开发强度的控制范围,第一段为低层,即3层以下;第二段为多层,即4~6层;第三段为中高层,即7~9层;第四段为高层,即10层以上。 (3)、用地区位 开发用地所在的区位由于交通条件、基础设施配置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将会影响开发利用价值和开发成本,规划按照各种不同的区位条件划分三种情况,分别确定不同的开发强度控制指标。第一种情况为建设用地不临24米以上红线宽度的道路,即“一般地段”;第二种情况为建设用地一面临24米以上宽度的道路,即“一面临街”;第三种情况为建设用地两面或两面以上临24米以上宽度的道路,即“多面临街”。 5.4.2.2 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根据对确定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三个要素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用地指标控制表,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控制的依据。 表格 5‑21 社棠工业新城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区位 指标名称 4~6层 7~9层 10层以上 一类 二类 三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一般 地段 容积率 1.8 1.5 / / / / / / / 建筑密度(%) 30 25 / / / / / / / 绿地率(%) 25 30 / / / / / / / 一面 临街 容积率 2.5 2 1.5 3.0 2.4 / 3.5 3.2 / 建筑密度(%) 38 32 28 40 35 / 48 40 / 绿地率(%) 18 20 25 18 20 / 15 18 / 多面 临街 容积率 2.7 2.4 2.0 3.2 3.0 / 4.5 3.5 / 建筑密度(%) 45 40 35 48 42 / 50 45 / 绿地率(%) 15 20 22 15 15 / 15 15 / 5.4.2.3 各类公共设施停车位指标 (1)、停车位指标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指为各类设施自身服务所必须配建的专用停车位,根据有关规范及甘肃省有关规定,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停车位的指标。 表格 5‑22 社棠工业新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控制指标 用  途 分  类 单  位 ① 标准 ② 特例或中心区补充标准 ③ 上下客货泊位 商业 专业批发市场 车位/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①0.8~2.0。② 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取0.8~1.2。③ 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1~2个装卸货泊位 酒店、餐厅 车位/客房 车位/10 座 ①0.2~0.5 车位/客房,0.8~2.0车位/10 座。② 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商业区,取0.2~0.3车位/ 客房,0.8~1.0车位/10 座。③ 每100 间客房设1个装卸货泊位、1个小型车辆港湾式停车位、0.5个旅游巴士上下客泊位。 办公 行政办公楼 车位/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①0.4~2.0。② 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内取0.4~0.8。③ 每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1个装卸货泊位、1个小型车辆港湾式停车位。 其他办公楼 车位/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①0.3~1.0。② 公共交通发达的中心区内取0.3~0.5。③ 每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1个装卸货泊位、1个小型车辆港湾式停车位。 公园 综合公园 车位/1000平方米 占地面积 ①0.5~1.5。② 进行专题研究。 文体 设施 体育场 车位/100座 ①2.0~3.0。② 进行专题研究。 图书馆 车位/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①0.5~1.0。② 进行专题研究。 医疗 设施 区以下医院 ① 每1诊室设1至2个小汽车泊位。③1个以上有盖路旁港湾式停车位供救护车使用;1个以上路旁港湾式停车位供其他车辆使用。 区以上医院 车位/病床 ①0.4~0.8。③ 每50张病床设1个路旁港湾式小型客车停车位。另设2个以上有盖路旁停车处,供救护车使用。 教育 设施 中  学 车位/100学生 ①0.7~1.5 ,校址范围内至少设2个校车停车处。③ 每3~5个课室设1个路边港湾式小型客车停车位。 小  学 车位/100学生 ①0.5~1.2,校址范围内至少设2个校车停车处。③ 每2个课室设1个路边港湾式小型客车停车位。 幼 儿 园 车位/100学生 ①0.5~1.2,校址范围内至少设2个校车停车处。③ 每2个课室设1个路边港湾式小型客车停车位。 (2)、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停车位指标以小型车为标准当量,其他车型的停车位应按下表中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上下客泊位按中型车单车停放面积考虑,装卸货泊位按大型车单车停放面积考虑,均不进行当量换算。 表格 5‑23 社棠工业新城车辆停车位当量换算系数 车 型 微 型 小 型 中 型 大 型 铰 接 换算系数 0.7 1.0 2.0 2.5 3.5 5.5 绿地系统布局与控制指标 5.5.1 绿地系统分类 本规划绿地系统由工业新城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四部分构成。其中工业新城公共绿地由公园和街头绿地等组成;防护绿地由铁路及河流旁的防护绿带、工业及市政设施隔离绿地组成;附属绿地是指除绿地之外,为各类工业新城建设用地配建的绿化用地,分为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广场绿地;其它绿地是指位于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对工业新城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本规划主要指周边山体生态林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不参与绿地计算。 5.5.2 绿地系统布局框架 规划在“以路为骨、以水为脉、以山为屏、点绿成睛”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庙山公园和中区环状绿化为中心绿地,以山体绿化为工业新城绿色生态屏障,以渭河和牛头河滨河绿带为走廊,以街头绿地为基本要素,以附属绿地为补充的绿地系统。 5.5.3 绿线控制 (1)、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主要提出城市公共绿地的界线、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规划范围内的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和本规划确定的规定,进行绿地建设。 (2)、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3)、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在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5)、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6)、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本规划单独规定的标准。 5.5.4 绿地系统布局 5.5.4.1 公共绿地 (1)、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共2处,一处为保留的庙山,作为社棠工业新城公共绿地的核心,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扩大至山麓,并进一步完善公园活动管理设施,包括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另一处为新建公园绿地,位于中区中部,临渭河而建,规划结合中区进行建设,为全县服务,在保证绿地率的同时,可建设娱乐设施、康体设施,充分考虑群众要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满足工业新城绿化要求、市民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2)、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作为绿地系统地基本要素,规划考虑服务半径,于工业新城内分散布置,共设置31处,起到改善工业新城景观的视觉效果,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 (3)、滨河、道路绿带 规划渭河和牛头河两岸设置至少40米宽的滨河绿带,严禁占用,未来结合河堤建设,应进一步加大绿带面积;社中102#路和社南中路两侧各规划20米和10米宽绿带,作为中区和南区主要景观带,提升工业区形象。 5.5.4.2 防护绿地 规划工业用地、市政设施外围设置10米宽卫生隔离绿地,仓储用地外围设置20米宽卫生隔离绿地。 表格 5‑24 社棠工业新城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控制表 序号 类别 等级 面积(公顷) 所在地块 1 公共绿地 / 153.27 / 其中 庙山公园 区级 41.61 B-5 中区公园 区级 8.23 F-7 渭河两岸滨河绿带 区级 53.44 / 牛头河东岸绿带 区级 11.06 / 社中102#路绿带 区级 14.82 / 社南中路绿带 区级 4.10 / 北1#街头绿地 区级 0.20 B-1 北2#街头绿地 区级 0.12 B-1 北3#街头绿地 区级 0.54 B-7 北4#街头绿地 区级 0.97 B-8 北5#街头绿地 区级 0.32 C-4 北6#街头绿地 区级 0.23 C-6 北7#街头绿地 区级 2.70 D-4 中1#街头绿地 区级 0.30 E-3 中2#街头绿地 区级 0.42 E-5 中3#街头绿地 区级 0.63 E-9 中4#街头绿地 区级 0.48 E-9 中5#街头绿地 区级 0.48 F-6 中6#街头绿地 区级 0.63 F-6 中7#街头绿地 区级 0.29 F-7 中8#街头绿地 区级 0.53 F-5 南1#街头绿地 区级 1.36 G-1 南2#街头绿地 区级 0.95 G-1 南3#街头绿地 区级 0.61 G-2 南4#街头绿地 区级 2.42 G-4 南5#街头绿地 区级 2.42 G-4 南6#街头绿地 区级 0.52 G-5 南7#街头绿地 区级 0.52 H-1 南8#街头绿地 区级 2.37 H-2 2 防护绿地 / 55.19 / 其中 铁路防护绿带 区级 39.99 / 排洪渠防护绿带 区级 6.13 / 甘棉厂防护绿带 区级 1.16 / 甘绒厂与星火厂家属院之间二类工业用地防护绿带 区级 0.94 / 兰铁材料厂东侧二类工业用地防护绿带 区级 0.26 / 中区二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防护绿带 区级 0.98 / 南区二类工业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之间防护绿带 区级 1.25 / 南区二类工业用地与三类工业用地之间防护绿带 区级 0.41 / 南区三类工业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之间防护绿带 区级 0.15 / 供热站外围防护绿带 区级 0.14 / 西城变电站外围防护绿带 区级 0.98 / 污水处理厂外围防护绿带 区级 0.62 / 南区加油站外围防护绿带 区级 0.60 / 南区变电站外围防护绿带 区级 0.73 / 天然气门站外围防护绿带 区级 0.85 / 注:编号参见绿线控制规划图。 5.5.4.3 附属绿地 (1)、广场绿地 广场绿地是体现城市高品质公共绿地的最佳场所,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广场总体绿地率应达到40%以上。 (2)、道路绿地 道路绿化主要由行道树和道路分隔带组成,是城区公共绿地的线形要素和流动的风景。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单位内部附属绿地 单位内部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补充,也是塑造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属绿地由各单位自己建设管理,任何单位用地绿地率原则上不得小于15%。 表格 5‑25 社棠工业新城单位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 用地代码 单位类别 绿地率(%) C1、C3、C4、C5、C6 医院、疗养院 ≥45 学校、机关团体 ≥40 体育场馆、大型文化娱乐设施 ≥30 C2 旅  馆 ≥30 商业、服务业、商业性办公 ≥20 U2 交通设施 ≥20 W 仓库、堆场 ≥20 U 市政设施 ≥30 5.5.4.4 其它绿地 山体绿化应以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景观和充分发挥绿化的多种效益为最终目标,以无林地绿化为重点,结合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造林、补植改造等营林措施,营建一个植物多样、结构合理、特色显著,以绿色为基调、季相变化丰富、景观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且稳定性强,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屏障。 5.5.5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 5.5.5.1 植物种类与分布现状 (1)、园林植物种类多与数量少 天水地处秦岭北麓,南北植物兼而有之,生态环境建设有较好的物质基础。据调查,市区共有园林植物44科143种(包括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蔷薇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单位等的园林中;杨柳科、黄杨科、悬铃木科、卫矛科、柏科植物主要分布在行道;豆科植物园林、行道、草坪都有分布;禾本科植物用于草坪;苦木科的臭椿和豆科的刺槐主要作景点护坡。蔷薇科植物和国槐、梧桐、黄杨、大叶黄杨、圆柏、侧柏数量多,占天水园林植物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鸡爪槭、栾树等优良树种也较多地用于行道。 (2)、濒危植物应用 天水一些公园和街道还种植有麦积山自然保护区的濒危植物,如银杏、紫斑牡丹、水杉、玫瑰、紫荆等长势良好。天水还有许多其他濒危植物、野生花卉与特色植物,如连香树、领春木、红豆杉、羽叶丁香、七叶树、粗榧、大瓣铁线莲、绣球藤、庙台槭、甘肃醉鱼草、秦连翘等和已经驯化成功的银露梅、金露梅等,可以进行这些特色植物引种驯化并应用。 (3)、季相变化明显 天水园林布局中以落叶植物为主,四季轮回,变化明显。春天观花植物主要有腊梅、迎春花、连翘、樱花、玉兰、碧桃、榆叶梅、紫叶李、蔷薇、刺梅、紫荆、紫藤、槐花等;夏天主要有紫薇、月季、牡丹、芍药、石榴、刺梅等;秋天主要有菊花、月季;冬天以常绿观叶植物为主,有松柏、大叶黄杨、卫矛、女贞、小檗等。 5.5.5.2 植物配置原则 (1)、要基本切合植被区域自然规律,乔灌草相结合 即切合本地区植物植被地理区中所展示的自然规律,应参照郊区野生植被生长的趋势,做到模仿自然,使植物如生长于自然生活环境中。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此外,为了减少某些落叶乔木产生的飞絮污染,在选择这类树种(如杨、柳、桑等)时,要注意选择雄株。 (2)、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 乡土植物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性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植物。为了扩大种源,可以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而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的外来树木品种,但必须经过驯化引种实验,才能推广应用。 (3)、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植物,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植物,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植物,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植物,加以配置。 (4)、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结合 速生植物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衰老;慢生植物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较慢。天水地区由于冬季比较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植物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在街道绿化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植物。速生植物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 (5)、重视植物选择的景观效果 在绿化的重点地段选择外观漂亮的植物,同时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实行常绿与落叶混交,色叶与绿叶相间,达到景观上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5.5.5.3 树种选择建议 城市绿化树种分为三类:即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是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应用树种。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1)、基调树种:国槐、梧桐、水杉、玉兰、黄杨、大叶黄杨、圆柏、侧柏等。 (2)、骨干树种:油松、华山松、黑松(日本黑松)、桧柏、冷杉、云杉、青扦、朝鲜黄杨、紫杉、砂地柏、铺地柏、加杨(大叶杨)、小青杨、小叶杨、毛白杨、银白杨、新疆杨、枫杨、银杏、垂柳、旱柳、绦柳、桑、山皂角、龙爪槐、榆、垂枝榆、核桃楸(山核桃)、黄檗(黄菠萝)、小叶朴、大叶朴、臭椿、栾树、梓树、紫椴、糠椴、水曲柳、花曲柳、卫矛、火山樱、山杏、山桃(京桃), 山楂(大果山楂)、山里红、花楸、水榆花楸、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黄花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赤杨、稠李,山槐、刺槐(洋槐)、江南槐(毛洋槐)、红花洋槐、国槐、火炬树、茶条槭、三角槭、鸡爪槭、元宝槭、五角枫、假色槭(九角枫)、文冠果、鼠李、灯台树、白桦、木兰、李、槲栎、蒙古栎(蒙古柞)、辽东栎(辽东柞)、苹果、沙枣(银柳)、山荆子(山定子)、暴马丁香、紫叶小檗、细叶小檗、千山山梅花、京山梅花(太平花)、香茶蔗、榆叶梅、重瓣榆叶梅(小桃红)、玫瑰、多季玫瑰、粉团玫瑰、黄刺玫、珍珠绣线菊(珍株花)、树锦鸡儿(黄槐)、紫穗槐、胡枝子、叶底珠、柽柳、刺五加、雪柳(雪杨)、水蜡、东北连翘、卵叶连翘、紫丁香、欧丁香、辽东丁香、枸杞、金银忍冬、长白忍冬、早花忍冬、接骨木、天目琼花(鸡树条)、溲疏、大花圆锥绣球(大花水桠木),醋栗(刺梨)、棣棠、风箱果、珍珠梅、日本绣线菊、柳叶绣线菊、紫荆、沙棘、红瑞木、照白杜鹃、迎红杜鹃、锦带花(四季锦带)、毛樱桃(辽东樱桃)、金雀锦鸡儿、荆条、水栒子(栒子木)、猬实、五叶地锦、忍冬(金银花)、台尔曼忍冬、木藤蓼(山乔麦)、杠柳、蛇白敛、葛藤、山葡萄、北五味子等。 (3)、一般树种:红皮云杉、樟子松、红松(果松)、杜松、落叶松、垂枝圆柏、鹿角桧(万峰桧)兴安桧、北京杨、龙爪柳、馒头柳、刺榆、裂叶榆、黄榆(大果榆)、春榆、稠李、杜梨、山梨(秋子梨)山皂角、漆树、华北卫矛、枣、小叶白腊、毛赤杨、坚桦(杵榆桦)、风桦、黑桦、千斤榆(千斤鹅耳枥)、栓皮栎、黑榆、春榆、龙爪桑、鸡桑、毛山楂、花楸、银槭、青楷槭、色木槭、拧筋槭、糖槭、东北鼠李、车梁木、刺楸、美国花曲柳、榛、毛榛、小檗、大花溲疏、东陵绣球(东陵八仙花)、堇叶山梅花、圆醋粟(灯笼果)、香茶蔗、兴安茶蔗(黑果茶蔗)、刺梅蔷薇(山刺梅)、大花玫瑰、苦水玫瑰、绿叶悬钩子、华北绣线菊、毛果绣线菊、小叶锦鸡儿、多花胡枝子、刺五加、四照花、长白木、朝鲜越橘、金钟连翘、小叶丁香、北京丁香、关东丁香、波斯丁香(花叶丁香)、百里香,黄花忍冬、美丽忍冬、暖木条荚、日本锦带花、早花锦带、白锦带、大花铁线莲、大叶铁线莲、贯叶忍冬、盘叶忍冬等。 5.5.5.4 植物分区分科配置建议 规划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区位将植物配置用地主要划分为六类:公园、街头绿地、单位内部附属绿地;工业用地内部附属绿地;行道树;防护绿地;生态林地。并根据植物的观赏价值、种植方式、养护管理、季相变化及抗逆性等因素,提出不同生长区位适宜的植物配置建议。 (1)、公园、街头绿地、单位内部附属绿地等用地主要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 表格 5‑26 社棠工业新城公园、街头绿地、单位内部附属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序号 科属 植物种类 形态特征 1 银杏科 银杏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树冠广卵形,叶扇形,核果黄色被白粉 2 松科 油松、华山松、黑松、桧柏、冷杉、云杉、青扦、雪松、落叶松、红松等 常绿或落叶乔木,有树脂,叶针状或呈扁平条形,球果木质或纸质 3 柏科 侧柏、圆柏、桧柏、杜松、铺地柏等 常绿乔木及直立或匍匐灌木,叶鳞片状或刺状,球果木质或革质 4 杉科 水杉 落叶乔木,高达35米,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形 5 杨柳科 加杨、小青杨、小叶杨、毛白杨、银白杨、新疆杨、北京杨、旱柳、绦柳、龙爪柳、馒头柳等 落叶乔木,单叶互生 6 榆科 白榆、黄榆、垂枝榆、刺榆、裂叶榆、春榆、小叶朴、大叶朴、光叶榉等 落叶乔木,树冠近球形 7 毛茛科 芍药、牡丹、大花铁线莲、大叶铁线莲等 草本、灌木或木质藤本,叶多为二回羽状复叶,花多单生于顶端 8 小檗科 紫叶小檗、细叶小檗等 灌木,枝具针状刺 9 木兰科 木兰、玉兰、二乔木兰、北五味子等 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全缘 10 豆科 国槐、刺槐、芙蓉树、紫穗槐、龙爪槐、锦鸡儿、胡枝子、三叶草等 乔木、灌木或草本,多为复叶,花序多为总状、穗状获头状,花为蝶形或假蝶形 11 槭树科 元宝枫、五角枫、茶条槭、三角枫、鸡爪槭等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多为伞形,叶形秀丽,为秋色叶观赏树种 12 椴树科 糠椴、紫椴 落叶乔木,树冠整齐并呈广卵形或扁球形,枝密生星状毛,花黄色而芳香 13 蔷薇科 杜梨、红叶李、樱花、珍珠梅、黄刺玫、榆叶梅、月季、玫瑰、山桃、花楸、绣线菊、水栒子等 14 漆树科 火炬树 落叶小乔木,树皮白色较光滑,高达8米,分枝少,密生长绒毛,羽状复叶且秋季变红色,雌花序及果序均为红色且形似火炬 15 木樨科 雪柳、金钟连翘、东北连翘、卵叶连翘、紫丁香、欧丁香、辽东丁香、女贞、水蜡树等 灌木或乔木,为重要的观花植物 16 忍冬科 金银木、金银花、黄花忍冬、美丽忍冬、贯叶忍冬、盘叶忍冬、接骨木、锦带花、猬实、天目琼花等 灌木或缠绕藤木,单叶对生,聚伞花序,,花冠呈唇形 17 苦木科 臭椿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达30米,树冠半球形,羽状复叶微臭,秋季红果 18 紫葳科 梓树 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冠开展,单叶对生 19 山茱萸科 灯台树、红瑞木 乔木或灌木,枝紫红色或鲜红色,单叶全缘 20 无患子科 栾树、文冠果 落叶乔木,树冠球形,羽状复叶互生 21 芸香科 黄檗 落叶乔木,高达22米,树冠广阔,秋季叶变黄色 22 柽柳科 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枝细长而下垂且带紫色,叶披针形 23 虎耳草科 山梅花、太平花、东陵八仙花、香茶蔗、大花溲疏等 多为落叶灌木,高2—3米,花多白色或黄色 (2)、工业用地内部附属绿地植物配置建议:一类工业基本无干扰和污染,植物配置可参照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进行选择;二、三类工业分别对环境有一定或严重污染,因此以选择抗逆性强、吸收有害气体及烟尘能力强、有效降低噪音污染的乡土植物为主。规划分别针对对有害气体的吸收、烟尘的吸收和降低噪音进行植物配置建议。 表格 5‑27社棠工业新城工业用地内部附属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序号 有害物质 树种 1 二氧化硫 侧柏、圆柏、龙柏、大叶黄杨、银杏、核桃、垂柳、加杨、臭椿、榆树、刺槐、悬铃木、合欢、槐树、玉兰、桑树、紫穗槐、紫薇等 2 氟化氢 大叶黄杨、梨树、苹果、葡萄、桃树、桑树、加杨、垂柳等 3 氯气 刺槐、悬铃木、桃树、水杉、桑树等 4 臭氧 刺槐、悬铃木、连翘、银杏等 5 烟尘 加杨、旱柳、榆树、刺槐、桑树、臭椿等 6 噪音 毛白杨纯林带、雪松和圆柏混交林带 (3)行道树主要选择抗性强、树冠大、发芽早、落叶迟、寿命长、病虫害少、养护管理方便的植物 表格 5‑28 社棠工业新城行道树植物配置建议表 序号 科属 植物种类 形态特征 1 豆科/槐属 国槐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冠圆形,羽状复叶,小叶全缘,花浅黄绿色 2 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法桐 落叶乔木,高20—30米,树冠阔钟形,单叶互生,叶缘有齿牙,多数坚果聚合呈球形,3—6球成一串 3 玄参科/泡桐属 毛泡桐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冠圆锥形,单叶对生,全缘,花冠钟形,鲜紫色或蓝紫色 4 无患子科/栾树属 栾树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冠圆球形,一至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又粗齿或深裂,花金黄色 5 杨柳科/柳属 旱柳 落叶乔木,高达18米,树冠卵圆形,叶披针形互生 6 胡桃科/枫杨属 枫杨 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冠宽广,羽状复叶,小叶有锯齿 7 椴树科/ 椴树属 糠椴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整齐并呈广卵形,单叶互生,花黄色而芳香 8 木樨科/白蜡树属 白蜡树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冠卵圆形,羽状复叶对生,小叶具齿 (3)、防护绿地选择根系发达、易成活、抗污染能力强、吸附烟尘能力强的植物种为主。 表格 5‑29 社棠工业新城防护绿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序号 科属 植物种类 形态特征 1 杨柳科 毛白杨、新疆杨、旱柳等 落叶乔木,单叶互生 2 豆科 国槐、刺槐、锦鸡儿等 乔木或灌木,羽状复叶,花序多为总状、穗状获头状,花为蝶形或假蝶形 3 桦木科 赤杨、毛赤杨、坚桦、风桦、黑桦、千斤榆、榛、毛榛等 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花序穗状或柔荑状 4 苦木科 臭椿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达30米,树冠半球形,羽状复叶微臭,秋季红果 5 柽柳科 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枝细长而下垂且带紫色,叶披针形 (4)、生态林地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乡土植物为主。 表格 5‑30社棠工业新城生态林地植物配置建议表 序号 科属 植物种类 形态特征 1 松科 油松、华山松、黑松、桧柏、冷杉、云杉、青扦、落叶松、红松等 常绿或落叶乔木,有树脂,叶针状或呈扁平条形,球果木质或纸质 2 柏科 侧柏、圆柏、桧柏、杜松、铺地柏等 常绿乔木及直立或匍匐灌木,叶鳞片状或刺状,球果木质或革质 3 豆科 国槐、刺槐、锦鸡儿、胡枝子 乔木或灌木,羽状复叶,花序多为总状、穗状获头状,花为蝶形或假蝶形 4 山毛榉科 辽东栎、槲栎、蒙古栎、栓皮栎等 落叶乔木,树冠广卵形,单叶互生,侧脉羽状,坚果包被于球状木质“壳斗” 5 桑科 桑树、龙爪桑、鸡桑等 落叶乔木或灌木,树形较粗糙,单叶互生,有锯齿或缺裂,圆柱形聚花果(桑椹) 6 木樨科 白蜡树、水曲柳 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羽状复叶对生 7 蔷薇科 苹果、山荆子、风箱果、山楂等 灌木或小乔木 8 胡颓子科 沙棘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有刺,叶线形互生,果球形成橘红色 9 茄科 枸杞 落叶灌木,高1米,枝细长,单叶互生,花单生紫色,浆果红色 5.5.5.5 工业新城绿地园林植物选择管理建议 (1)、开展工业新城树木普查,为园林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工业新城园林植物规划,保证植物选择的稳定性。 (3)、加强科研,提高植物选择的质量。 (4)、抓好苗木生产,为植物选择提供物质基础。 5.6 地块适建性规定 为了适应工业新城建设开发的多样性要求,考虑到发展中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使本规划具有适应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按照建设项目与地块规划用途“兼容”(允许设置)、“有条件兼容”(有条件允许设置)和“冲突”(不允许设置)三种情况做出规定,以利于在规划实施中根据实际需求,在不影响整体功能前提下,操作执行(见附录一)。 5.7 地价等级 5.7.1 地价划分依据 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业新城土地的经济效益,充分认识到土地级差的存在是必要的。在工业新城开发中保证土地级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工业新城土地的高效使用。土地级差产生的原因是多种的,例如,不同的区位条件,周边环境,设施条件,以及不同用地功能对区位的敏感程度等,其中,区位条件和不同用地功能对区位的敏感程度,这两个因素对地价的影响最大。 本规划中,对地价等级进行划分的依据主要有土地开发现状、区位条件、用地敏感度(用地性质)。 (1)、由于城市土地再开发的成本往往高于土地的首次开发(非城市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成本,因此,规划范围内已建设用地价格往往高于新开发用地价格。 (2)、用地距离工业新城区域中心的远近—即区位条件,是影响地价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将由靠近工业新城区域中心向远离中心递减。 (3)、由于不同用地功能的土地产出本身存在差异,如商业用地要高于居住用地,因此在区位条件类似的情况下,用地性质也对土地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开发强度高的土地价格高于开发强度低的,土地收益高的高于土地收益低的。 此外,交通可达性、周边环境等也列入考虑因素之内。 5.7.2 地价等级构成 根据地价划分依据,对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进行了等级划分(不包括广场、绿地、停车场以及市政设施等),共分为3类,从一类向三类逐步递减。 一类:组成两个“发展极”的用地,是规划范围内地价最高的用地。 二类:北区和中区除两个“发展极”以外的用地,是规划范围内地价中等的用地,南区西部工业用地也为规划范围内地价中等的用地。 三类:规划范围内离中心距离最远的用地,主要是南区东部工业用地,是规划范围内地价最低的用地。 5.8 建设开发时序和开发模式 5.8.1 建设开发时序 5.8.1.1 开发时序 详细规划建设周期较短,一般要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中完成,结合天水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际情况,除了已开发建设的用地之外,待开发土地建设时序分为2个阶段: (1)、近期阶段(2008-2015年) (2)、远期阶段(2016-2020年) 5.8.1.2 分期建设项目框架 (1)、近期:以“双极”建设为主,首先发展交通优势地块,完善道路干道系统和其它基础设施,以公共设施集中区为重点,逐步开发周边用地。 (2)、远期:以中区东部和南区北部为主,建设重点为道路网次干道和支路以及公共设施的完善。 5.8.2 建设开发模式 社棠工业新城总体发展思路为“项目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发展”,开发模式为交通型发展和服务型发展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即以“双极”建设为核心,以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为项目落户打下良好的基础。 5.9 分图则地块划分体系 为了提供方便土地控制、出让和管理的技术依据和支持,根据控制性规划的要求,规划对工业新城土地按照区位、性质、规模等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最终按照分图则的形式,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为每一个地块提供指导性和规定性的技术指标。 5.9.1 划分依据和原则 (1)、按照土地所处的区位和周围道路状况,为了方便规划管理,首先将街区用地按照较大地块划分。 (2)、性质单一的用地一般划分为单独的地块。 (3)、尊重地块现有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4)、考虑大型工业用地性质的特殊性,为满足其工艺流程,在不影响工业新城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用地地块划分的规模。 5.9.2 地块划分等级 根据以上原则,共划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 (1)、大地块 首先将用地划分为A、B、C、D、E、F、G、H 8个大地块。 (2)、中等地块 在8个大地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A-1、A-2等若干个中等地块,每一张分图则文件包含一个中等地块。 (3)、小地块 在中等地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成最终的小地块,每一个中等地块包含若干小地块。每一个小地块的指标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可对小地块进行再次分割和合并,分割或者合并后的地块指标可参照《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 城市设计导引 6.1 设计原则 (1)、强调空间整体形象的塑造,统一协调道路、区域、边缘、节点、地标等城市空间要素的组织关联,形成有序、和谐、高效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空间景观框架体系。 (2)、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与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现状的自然条件,结合用地布局形成工业新城的景观轴线。 (3)、保持和发展工业新城文化特色,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场所感和归属感,创建生态型的工业新城。 (4)、以人为本,创造宜人尺度的公共活动环境和居民引以为豪的心理环境。 6.2 设计框架 6.2.1 整体空间结构 社棠工业新城规划在空间结构上塑造张弛有度、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打造具有现代风格新型工业新城空间。总体空间框架在“以路为骨、以水为脉、以山为屏、点绿成睛” 的规划理念指导下,确定为两个景观中心,一条“L”形自然景观带,三条人文景观轴线,三面山体绿色屏障和多个景观节点。 6.2.2 景观要素及控制要求 6.2.2.1 景观中心 两个景观中心指庙山公园自然景观中心和“科技孵化极”人文景观中心。 (1)、庙山公园位于庙山,属山体公园,现状植被条件较好,规划将其作为工业新城区级公园,扩大规模,围绕现状寺庙进行建设。在景点处理、植物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体现自然景观。 (2)、“科技孵化极”位于中区西部,是市区由进入工业新城的门户,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在此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现代工业新城形象,体现人文景观元素。 6.2.2.2 景观带 牛头河与渭河作为围绕和穿越工业新城的天然水域,形成一条“L”形自然景观带,极大丰富了工业新城的景观内涵,同时也为整个工业新城带来了生机。河道是优越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同时也是展现自然生态景观的主要载体,因此滨河景观带的建设,应充分体现工业新城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原则。 6.2.2.3 景观轴线 三条人文景观轴线分别指东、西大街和社中102#路,两纵一横轴线,承载工业新城主要的人文景观元素。道路两测建筑物高度应与道路形成较宽敞的透视空间,形成进退有序、高低错落的线形开敞空间,注意行人视点中近景和远景的关系,留出足够的空间视线廊道,保证眺望南北两山、渭河河谷的空间通透感。  6.2.2.4 绿色屏障 社棠工业新城三面环山,为工业新城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是工业新城主要自然景观之一,同时也可作为休闲旅游设施开发的载体。规划应在加强山体绿化的基础上,逐步开发旅游设施,形成一定区域内的旅游休闲胜地,为工业新城带来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6.2.2.5 景观节点控制要求 节点控制重点为道路交叉口和小型绿地空间。道路交叉口节点范围内的建筑限高可以比相邻街坊适当提高,并有选择的留出开放空间,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为以后的发展留出余地。小型绿地空间周边建筑界面须延续街道整体风格,并在高度上适当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规划景观节点分为建筑、交通、绿化景观节点。 (1)、建筑景观节点 用地性质的不同决定建筑形式的不同,同时形成不同的建筑景观,建筑景观节点主要指公共服务中心、广场、景观轴线交叉口及末端形成的节点。控制范围内要形成良好和谐的空间环境,建筑与建筑有所呼应,并发挥绿化的点缀作用。 (2)、交通景观节点 城市干道交叉口、立交桥及交通性广场节点,控制范围包括以道路中线交叉点为圆心,半径60~100米以内区域。控制范围内要形成整体统一的空间环境,同时融合建筑、绿化景观。 (3)、绿化景观节点 沿牛头河和渭河形成的景观带,局部形成绿化景观节点,体现工业新城街头绿地设计理念。控制范围内要形成和谐统一的绿化空间,发挥点状绿化的作用。 6.3 建筑设计引导 6.3.1 建筑尺度、体量 (1)、建筑物的整体尺度应依照控制性规划有关要求执行,以保证正常的土地开发秩序,并应协调建筑物群体空间形态。 (2)、根据建筑物在同一平面的总面宽和最大对角线的尺度范围,建筑基本体量分为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三种。工业新城建筑应以大、中尺度建筑为主,小尺度建筑为辅。 6.3.2 建筑形式 (1)、建筑风格应与各片区风格定位相统一,应体现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特点。 (2)、标志性建筑的建筑形式应突出强化其个性特征,一般建筑在相邻地块之间应具有相似性。 (3)、不允许建筑随意退让,以保障街道空间界面的完整与连续。 6.3.3 外墙材料 (1)、除标志性建筑外,一般建筑主体外墙装修材料应与毗邻建筑相协调。 (2)、工业、仓储建筑外墙材料以彩钢板为主。 (3)、其他建筑外墙材料原则上不作限制。 (4)、鼓励使用新技术与新材料。 6.3.4 建筑色彩 (1)、工业、仓储建筑色彩以灰、白两色为主。 (2)、其他建筑总体基调应以暖色调为主,大面积墙面应为明度适中、彩度适中的色调。 6.4 道路景观设计引导 6.4.1 规划城市主干道 以承担工业新城货运及公共性交通为主,规划红线宽度36~50米之间,道路断面以三幅路为主,红线外侧建筑后退红线应至少8米以上。沿街建筑界面应高低错落,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栽植行道树。 6.4.2 规划城市次干道 以承担小区域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道路,规划红线宽度24~30米不等,道路断面以三幅路为主,红线外侧建筑后退红线应至少5米以上。道路立面须具有连续性,道路空间以近人尺度为主,应加强对广告牌、地上杆线、行道树等第二轮廓线的处理。 6.4.3 支路 以承担工业新城短线客货运交通主要功能的道路,规划红线宽度10~18米不等,断面形式为单幅路,车行道、人行道间种植行道树,植树穴用镂空预制砼盖板覆盖。统一进行人行道路面铺装设计,车道可用沥青铺筑。沿街建筑应有适当退界,尤其道路交叉口应增加退界,以形成良好的行车视距。 6.4.4 道路交叉口 (1)、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视距,不得有树林或其他设施遮挡交通视线。 (2)、为保证安全,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宜明显区别于其他铺砌图案。 (3)、交叉口的绿化布置要强化方向感,设计成简单的几何形状。 (4)、用来引导组织交通的地面线或图案必须根据交通组织要求设计,绿化和照明必须符合交通安全的需要。 (5)、支路交叉口的设计应力求简洁,为保持城区交叉口一致宜选用特别的铺装材料和图案,并能反映“宜人”尺度。 6.4.5 人行道 (1)、人行道是最主要的步行系统组成部分。人行道与车行道应有高差或绿化明确分割。 (2)、道路交叉口应设明确的人行横道线和交通信号灯,交通干道的交叉口应尽量采用平交。 (3)、沿街建筑除某些特殊类型如办公机构及某些市政设施外,车辆出口尽量避免与人行道相交。 6.5 街道设施设计引导 街道设施是指设于街道上的街灯、交通标志、路牌、消防栓、邮政信箱、电话亭、垃圾箱等设施。 (1)、交通标志应结合路灯杆,设置在悬壁框架内,框架应留有适当余地,以便可增减标志数量。 (2)、垃圾箱应独立设置在人流密集处,形式应简洁、易清洗。 (3)、公用电话亭的形式应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避免使用鲜艳的或高明度的颜色。公用电话亭的设置应达到一定密度,主要街道,建议每隔50米设一处;一般干道100米设一处。 (4)、邮政信箱的位置在不影响行人交通的前提下,宜布置在交叉口附近与人流必经处。综合服务区应选用外形简洁、体现现代造型特点的邮政信箱,工业、仓储区用统一标准的邮政信箱。 6.6 户外广告设施设计引导 6.6.1 控制区划分 规划对社棠工业新城户外广告设置按照不同地区的功能要求分为控设区、集中展示区和一般地区。 (1)、控设区 庙山公园、区级以上行政办公社会团体单位、各类学校等周围200米,渭河滨河路。 (2)、集中展示区 主要指集中的商业繁华区,社中102#路沿线。  (3)、一般地区 控设区、集中展示区以外的地区。 6.6.2 设置规定 6.6.2.1 控设区 (1)、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物、构筑物上严格控制设置户外广告。 (2)、住有居民的楼房上严格控制设置户外广告。 (3)、在市政公共设施和交通工具上严格控制设置户外广告。 6.6.2.2 集中展示区 (1)、使用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的广告媒体,增强精品意识,注意动与静的有机结合。 (2)、力求“展示区”的整体效果,使户外广告与工业新城灯光夜景达到和谐统一。 6.6.2.3 一般地区 可设置户外广告设施,但须遵守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要求。 6.6.3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要求 户外广告设施分为落地式(落地的柱式等及单独放置的实物造型和电子显示屏、牌等)和附着式(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结合)。 6.6.3.1 落地式 (1)、设置间距:30平方米以上的广告原则上不得小于300米,30平方米~5平方米的广告不得小于150米,5平方米以下的广告不得小于50米(广告集中展示区的广告媒体设置间距可以适当掌握)。在道路路口范围内应严格控制,确需设置的应结合周围环境统一考虑; (2)、不得延伸到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以内的空间; (3)、不得设置跨路的框架式广告设施; (4)、不得在现状和规划城市绿地或在影响现状绿化效果的区域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 (5)、不得影响市政、交通设施、残疾人设施的使用,不得破坏城市景观; (6)、应与灯光和夜景照明相结合; (7)、不得设置在快、慢行车道的隔离带内。 6.6.3.2 附着式 (1)、禁止在市级重要公共建筑上设置广告设施,重要公共建筑包括:图书馆、学校、体育场馆等; (2)、在平顶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上设置广告设施:在6米以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广告设施的高度不超过1.5米;在6米—12米以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广告设施的高度不超过2米;在12米以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广告设施的高度不超过3米;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上设置广告设施的,广告设施的外沿不得超过1.5米,并需与建筑物或构筑物协调。 (3)、坡屋顶、屋顶造型独特的建筑物顶部不得设置广告设施; (4)、在公交候车亭设置广告设施不得有碍乘客观看站牌,不得影响人流交通的顺畅,应符合占路等管理规定; (5)、不得在现状和规划城市绿地或影响现状绿化效果的区域内设置广告设施; (6)、不得影响市政、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得破坏城市景观,影响残疾人设施的使用; (7)、户外广告设施应与灯光和夜景照明相结合。 6.6.4 其他要求 (1)、与建筑物、构筑物结合的附着式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应尽可能由具有建筑设计资质的设计部门结合建筑整体布局和立面要求进行设计。 (2)、应由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 (3)、使用的建筑工程材料按照市、区有关要求选择;并符合生态、环保、结构、经济、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4)、户外广告设置者对户外广告设施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对户外广告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保证其牢固安全,整洁美观,字体规范完整,夜间照明和显亮设施功能完好。因户外广告画面污损、字体残缺、灯光显示不完整、户外广告牌空置等影响市容市貌的,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6.7 夜景规划 6.7.1 规划准则 (1)、通过对道路、节点和标志性建(构)筑物等设施夜间亮化的合理、有机组织,形成规模和序列,达到美化城市夜景观的目的。 (2)、道路两侧的商业建筑、文化娱乐建筑等需要进行重点夜间亮化、彩化。 (3)、夜景观规划应该有目的、有层次、分区域进行。 6.7.2 规划布局 社棠工业新城夜景观主要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全方位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按照不同用地功能原则,可划分为综合区、居住区和工业新城三种亮化区域,东、西、北大街和社中102#路四条主要亮化轴线和若干个亮化节点。 6.7.2.1 区域亮化 按照亮化等级,亮化区域又可分为光彩区、亮化区和控制区。光彩区是城市夜景中亮化等级最高的区域,主要包括城市重要地段、商业中心区等。光彩区通过亮化与彩化的结合,明确亮化中心,突出夜景中的重要区域。控制区是对亮化进行适当控制的区域,包括一般控制区和严格控制区,控制区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着重强调控制光污染,保持人的私密空间。 (1)、综合区亮化:综合区功能复杂,人流车流会聚,属于工业新城夜景综合区。在满足基本照明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亮化与彩化的结合,着重体现区域内最重要的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在原有的亮化基础上,增设广告灯箱,增加公益广告,加强绿化装饰照明。同时应该注意控制区域内人居住和休息地段的照明度。 (2)、居住区亮化:居住区除了公共设施集中地段需要加强亮化之外,大多属于亮化控制区。在满足照明以及绿化装饰等需要的前提下,应该严格控制过度光污染。 (3)、工业新城亮化:工业新城除道路亮化外,按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亮化。 6.7.2.2 线形亮化 线形亮化主要是指东、西、北大街和社中102#路沿线亮化,亮化等级属于亮化区。道路亮化以路灯为基础,结合广告亮化和沿路装饰灯具的安装、以及沿街点缀亮化的建筑物、节点等。可在局部道路安装泛光灯照亮,道路上方拉软管灯,营造良好的道路夜间景观。 6.7.2.3 点状亮化 点状亮化主要是指沿街标志物和节点亮化。 社棠工业新城标志物主要是指中区“科技孵化极”,可以在标志物顶部安装探照灯,同时用软管灯勾出轮廓。 节点亮化主要指城市干道交叉口和街头绿地等地段,可以通过亮化与彩化相结合的办法,对一段道路进行整体亮化。主要手段有安装装饰性灯具;安装泛光灯、低杆灯,结合灯箱广告;建设小型夜景灯光雕塑等,以取得良好效果。 表格 6‑1社棠工业新城建筑物立面照明的推荐照度值 墙面材料 反射率 周围环境条件 明亮的 暗的 很暗的 推荐平均照度(LX) 明 明亮的大理石、白色或奶油色瓷砖、白色粉刷 70-80 200 100 50 中 混凝土、着淡色油漆、明亮的灰色或褐黄色灰石、褐黄色面砖 45-70 250 150 100 灰 灰色石灰石、砂岩、普通黄褐色砖 20-45 350 200 125 暗 普通红砖、褐色砂岩、黑色或灰色砖 10-20 550 250 150 表格 6‑2 社棠工业新城在建筑物主体上安装投光灯和照明器间隔推荐值 建筑物高度 照明器光束类型 照明器伸出建筑物1.0米 照明器伸出建筑物0.75米 安装间隔(米) 安装间隔(米) 25 狭光束 0.6-0.7 0.5-0.6 20 狭光束或中光束 0.6-0.7 0.6-0.7 15 狭光束或中光束 0.7-1.2 0.6-0.9 10 狭、中、宽均可 0.7-1.2 0.7-1.2 7 市政设施规划 7.1 给水工程规划 7.1.1 给水工程水源 规划区生活、生产、消防用水由位于规划区内的自来水厂提供。 7.1.2 给水规划 7.1.2.1 规划依据 《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45-95) 7.1.2.2 规划原则 (1)、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满足工业新城用水需求。 (2)、加强工业新城集中统一供水,使工业新城水资源得到统一调配和合理使用。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同时在用水方面推广应用节水工具及设备,并提倡推广中水回用的原则。 (4)、加强工业新城水源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建设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办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并设立明显标志,以确保水源安全。 (5)、依照规划路网和用地性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布置配水管网及其供水构筑物。 7.1.2.3 用水量预测 规划采取单位用地指标法预测总用水量如下表。 表格 7‑1社棠工业新城用水量预测表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用水量指标 (万m³(k㎡·d)) 用地面积(k㎡) 用水量(万m³) R 居住用地 0.8 1.0722 0.8578 C 公共设施用地   46.92 4.55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0.5 0.0476 0.0238 商贸金融用地 0.5 0.2549 0.1275 体育、文化娱乐用地 0.5 0.0385 0.0193 教育用地 1 0.0363 0.0363 医疗、修疗养用地 1 0.0752 0.0752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0.8 0.0167 0.0134 M 工业用地   3.6266 3.8697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1.2 0.8343 1.0012 二类工业用地 2 1.5024 3.0048 三类工业用地 3 1.2899 3.8697 W 仓储用地 0.2 0.3567 0.0713 T 对外交通用地 0.3 0.1582 0.0475 S 道路广场用地 0.2 2.2478 0.4496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25 0.2620 0.0655 C 绿地 0.1 2.0846 0.2085 D 特殊用地 0.5 0.0291 0.0146 合计   10.3064 9.8857 经计算社棠工业新城日生活用水量为9.89万m³/ 日。用水量表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按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6万m3/ k㎡·d,总建设面积为10.31 k㎡,总用水量为6.18万m³/d,与工业新城用地的单位用水量9.89万m³/d校核得用水量为8.04万m³/d。日变化系数取1.4,即工业新城要求的水厂最高日供水量为11.25 万m³/d。 7.1.2.4 管网布置 采用分质供水方式:生活、消防用水采用一套配水管网,绿化、工业用水采用另一套配水管网。为保证用水安全、可靠,水厂两根出水管与市政供水管网相接。中心区及供水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区供水管形成环状管网,周边地区、用水量小且供水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地区为节省投资可采用枝状管网。给水管网的布置根据远期的用水规模来定,可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分期建设,同时要考虑现状的给水管网,对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管网进行改造。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对给水干管进行管网平差,确定干管管径,给水管径DN160~DN400。 室外消火栓按不小于120米间隔沿道路、人行道布置。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或地下式设置,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明显标志,且设置在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按10~15L/s计算。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用阀门分成若干段,每段内的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并应在节点处设置阀门。消防管径不得小于100mm。管道内流速一般情况为1~1.5m/s,消防时为1.5~2.5m/s。 给水管管材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热熔连接。在给水管网明显起伏,易积聚空气的管段,在该段的峰点设自动排气阀。 7.2 排水工程规划 7.2.1 规划依据 《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2.2 规划原则 (1)、贯彻“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造福人民”的方针; (2)、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分区治理”的原则,将区内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至渭河。 (4)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划分排水分区。 7.2.3 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供水量的70%计,最高日污水量为7.87万立方米/日。 7.2.4 污水管网规划 沿规划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线管道,工业用地的污水进行初期处理后排入工业新城污水管道,其它用地类型的污水就近排入工业新城污水管道;排水方式以自流为主,最小管径DN300,最小坡度i0.003~0.01,最大设计充满度0.55~0.75。管道在穿越主要河道或埋深较大(大于5米)时,设置污水提升泵房,泵房每座占地约500~1000平方米。 污水汇集、集中,沿工业新城道路排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后方可就近排放至渭河。 7.2.5 雨水规划 7.2.5.1 雨水量计算 暴雨强度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采用:i=37.104+33.385lgTE/(t+18.431)1.131(毫米/分钟) 雨水量 Q=ΨFQ计算。 F-排水系统面积(公顷) P-重现期2年 Ψ-径流系数0.5~0.6 7.2.5.2 雨水排放原则 (1)雨水排放采用“高水高排、就近排放”的原则。 (2)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划分排水分区。 7.2.5.3 管网布置 依据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原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工业新城自然地形状况和河流分布走向,布置城区雨水管网。在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雨水、污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排水管管径DN300~DN800。雨水、污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密封圈承插连接,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排,管道在车行道下埋设,要求管顶覆土厚度≧0.8米,冰冻线以下。管壁粗糙系数n=0.009,工作压力P=1.0Mpa,排污水时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管道与检查井采用柔性接口,检查井底板基础与管道基础平缓顺接。管道应敷设在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直线段大于30m和交叉处及拐弯处需设排水检查井。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 不同管径的管道连接时,设置检查井。检查井设在管道转弯处和连接支管处,管径或坡度的改变处和跌水处,直线管道上,当管径在DN200~400mm范围内,检查井的最大间距为30m。管径为250~4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4.0m。管道转弯处不得设置跌水井。 7.2.6 污水处理厂选址 ① 污水处理厂选址基本要求 a、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规划区的污水汇入厂内。 b、污水处理厂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须能满足构筑物的要求,地形宜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污水自流。 c、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城市常年最大多风向的下风带,并与城市居住区边缘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地带。 d、污水处理厂不宜设在雨季容易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带;要为城市发展和污水处理厂本身发展留有足够的备用用地。 e、靠近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地段。 f、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②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结合本区土地利用条件,规划拟建的污水处理厂位于中区东北角、渭河下游,项目具体设计前应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估。 ③ 污水处理厂规模按供水量的70%计算日处理水量,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中的二级污水处理用地指标估算,污水处理厂占地约4.12公顷,按远景规模预留。 ④ 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二类工业排出的生产废水,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标准后,才能排入渭河。 ⑤ 建议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设再生水厂,实现污水再生利用,再生水汇入工业用水取水管,达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环保现代化产业工业新城的标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还可以作为景观用水。 7.2.7 给排水系统与抗震 坚持遵循“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给水排水管道应避免穿越地震缝,若必须穿越时,应在两侧各装设一个柔性接头,在遭遇到相当地震烈度的地震后,对管网震害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尽量避免造成次生灾害,并便于抢修和迅速恢复使用。 7.3 电力工程规划 7.3.1 规划依据 (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4)、《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3.2 负荷预测 规划期内,综合考虑本次规划确定的社棠工业新城规模、用地性质、负荷类型等情况,充分考虑工业新城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提高,采用“负荷密度法”预测工业新城规划期内用电负荷。 表格 7‑2社棠工业新城用电负荷预测表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负荷密度(千瓦/公顷) 负荷(千瓦) 1 行政办公用地 4.76 180 856.8 2 商业用地 13.15 120 1578 3 旅馆业用地 3.34 150 501 4 市场用地 8.99 120 1078.8 5 文化娱乐、体育用地 3.85 150 577.5 6 医疗卫生用地 7.52 200 1504 7 教育科研用地 3.63 200 726 8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1.67 100 167 9 军事用地 2.91 200 582 10 公共绿地 153.27 20 3065.4 11 工业用地 362.67 200 72534 12 居住用地 107.22 250 26805 13 道路广场用地 224.78 20 4495.6 14 对外交通用地 15.82 30 475 1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6.2 150 3930 16 仓储用地 35.67 150 5350.5 17 总负荷 124227 7.3.3 供电规划 规划区域尽量保持原有供电线路不变,只进行局部电网调整,增大电网供电量,发展电网自动化工程的原则进行改造与规划。 随着工业新城用电量的逐年增大,在规划区域拟建一座330KV变电站。同时,按照规划确定的线路,调整电网布局,增加10KV线路出线回路,形成双回路供电,以提高工业新城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 随着电网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新城电网发展及用电越来越高的可靠性要求,应不断发展工业新城电网的自动化工程,建立完整的配电网数据管理,以充分发挥自动化工程在电网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分析、用户负荷监控等方面的作用,使电网自动化达到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功能,运行计划模拟的优化功能,运行分析和维护管理功能,用户负荷监控和故障报修功能,进一步提高社棠工业新城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提高供电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规划区域共拟建8座10KV开闭所,每个开闭所的容量为1500KVA—2000KVA。 7.3.4 线路规划 根据规划区内的负荷分布,在规划期内,新建的配电线路应按照规划确定的道路设置,改建原有线路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线路逐步纳入规划道路内。同时,工业新城10KV线路应按照电力线路的布置原则(电力线路布置在东西向道路的北侧人行道,南北向道路的东侧人行道)合理布线,减少电力线路与电信线路的交叉,并且在主干道上10KV线路采用地下缆沟(或排管)敷设,逐步使工业新城线路走向、负荷分布趋于经济、合理。 7.4 信息工程规划 7.4.1 邮政网点规划 完善邮政服务,加快邮件和邮运的处理转运能力,社棠工业新城规划设置邮政网点3处。 7.4.2 通信工程规划 7.4.2.1 市话量预测 表格 7‑3社棠工业新城电话容量预测表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电话指标 电话需求量(部) 1 居住用地 107.22 118 300平方米/门 3933 2 办公用地 4.76 9.0 25平方米/门 3600 3 商业金融用地 25.49 68.82 35平方米/门 19663 4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18.34 27.51 60平方米/门 4585 5 对外交通设施 15.82 / 20部/ha 316 6 市政公用设施 26.2 16.0 200平方米/门 800 7 工业用地 362.67 362.67 1000平方米/门 3627 8 仓储用地 35.67 35.67 200平方米/门 1784 9 特殊用地 2.91 / 30部/ha 87 10 公用电话 4万人 / 5部/千人 200 11 合计 38595 7.4.2.2 通信管道规划 (1)、通信工程应按照通信管道布置在东西向道路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的布线原则合理布线,严格遵照《市内电话线工程设计规划》YO18—85,从而减少电力系统对通信线路的干扰,提高通话质量。 (2)、规划通信管道容量应能满足各类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包括电信、有线电视、移动和联通通信等需求。 (3)、通信管道采用PVC管群,规划电信管断面:12孔、6孔,埋深需符合要求。 (4)、根据原邮电部《关于本地电话网发展和建设若干规定》及《甘肃省通信管理条例》关于通信设施和社棠镇工业新城规划必须同步进行的要求,社棠镇工业新城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将通话线路建设纳入统建配套范围内统一建设。按照地下管线和新扩建街道同步实施的规定,对社棠工业新城电缆信道进行规划,电缆信道按照规划的走向,定位于人行道上原通讯线路的位置,部分直埋电缆线应在公共建筑的边缘地带,公共绿地等部位进行敷设。走廊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6—92》R20.2.2条规定因地具体确定。 7.5 供热工程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及本次控规确定的工业新城布局、用地性质等情况,社棠工业新城共分为三个供热区,分别为Ⅰ区、Ⅱ区、Ⅲ区三个供热区。 Ⅰ区设一座锅炉房,Ⅱ区和Ⅲ区敷设供热管网,由工业生产余热供给热量。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采用天水地区气象资料 a、地理纬度:东经105°45′,北纬34°35′,海拔1131.7m。 b、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 c、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 d、室外风速:冬季:1.2m/s,夏季1.1m/s 表格 7‑4社棠工业新城热负荷预测表 供热类型 采暖指标 (W/㎡) 容积率 供热区面积(ha) 采暖面积(万㎡) 热负荷10³(KW) 总计热负荷 (MW) 居住 36 1.1 107.22 117.94 42.46 259.92 公建 55 1.8 73.12 131.62 72.39 工业 40 1.0 362.67 362.67 145.07 根据上表得出,社棠工业新城规划总热负荷为259.92W。 室外管网采用支状布置,地沟敷设,采用不锈钢管。 7.6 燃气工程规划 7.6.1 用气量预测 规划期内社棠工业新城形成以天燃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的供气系统。 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及《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天然气输配工程规划制定的供气标准,人均综合标准为165立方米/人.年。则社棠工业新城居民天燃气年用气量预测为660万立方米。 7.6.2 燃气规划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天水市目前燃气使用状况,近期提高石油液化气普及率,满足居民用气需求。改造北道焦化厂为气源厂,供气范围包括整个工业新城,管网以枝状管网布置。同时近期采用LNG供气模式,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公司作为城市主要气源,远期使用陕北气源,由宝鸡至天水市的长输管线供气。 7.7 环卫设施规划 7.7.1 生活垃圾量预测 按人均日产垃圾量1.0kg/人·日计算。社棠工业新城人口为4万人,固体废弃物产量为40吨/日,年产垃圾1.46万吨。 7.7.2 工业垃圾收运处理规划 7.7.2.1 存在的问题 (1)、工业垃圾回收利用等级较低,未能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 (2)、危险固废集中处理率较低。 (3)、工业垃圾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企业未按环保要求将垃圾运到指定的地方,偷扔在附近农田或空地,严重污染了环境。 7.7.2.2 工业垃圾收运处理原则 (1)、工业垃圾应从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全面控制,以“3C”既清洁生产(Clean)、循环再生(Cycle)和污染控制(Control)为工业垃圾基本治理方式。 (2)、普通工业垃圾由工厂自行收运或委托清运公司负责收运,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有害工业垃圾由市环保局指定危险固废处理中心负责收运处理。 7.7.2.3 普通工业垃圾收运处理规划 (1)、普通工业垃圾分类收集规划 规划期内,工业垃圾将实行全面分类收集。工业垃圾分类方式应与生活垃圾分类方式相协调,以便和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拟将工业垃圾分为可回收工业垃圾、不可回收工业垃圾和有害工业垃圾等。 (2)、普通工业垃圾处理规划 社棠工业新城将采取材料回收、生物处理、和卫生填埋相结合的综合方式处理普通工业垃圾。不可回收工业垃圾由生物处理厂或填埋场处理;可回收工业垃圾由废品回收系统进行回收;有毒有害工业垃圾由环保局负责处理。 7.7.3 环卫设施规划 7.7.3.1 中型垃圾转运站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本次详细规划用地布局,社棠工业新城在南区设置一处中型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每座占地面积200~400m2,建筑面积150~250m2,服务半径达到不超过800米的要求,日转运能力30~40t。 7.7.3.2 小型垃圾转运站 按0.7-1平方公里的半径设置14座小型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米。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占地面积不小与40平方米。 7.7.3.3 公共厕所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社棠工业新城的实际情况,工业新城共设置公共厕所31座。 设置原则为在人流密集区和商业闹市区沿街300—500米设置一处,一般地段公厕间距应在800—1000米。其他公共厕所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旧区成片改造地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m2/座。 7.7.3.4 废物箱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工业新城街道两侧和路口、居住区人流密集地区。商业街设置间距25-50米,一般道路80-100米,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按100米左右间隔设置。车站、广场、体育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合理设置。 7.7.4 垃圾填埋场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种类垃圾不同处理的办法,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水平。对于建筑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工业垃圾通过分类进行处理,根据工业企业间的协作情况,提高工业新城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处理后的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厂,进行统一填埋处理。 规划在社棠东侧离社棠镇约5公里处的荒山干沟布置一处垃圾填埋厂,垃圾清运路线经过310国道。 7.8 综合防灾规划 7.8.1 消防规划 规划按照接到报警5分钟后,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的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约为4~7km2,则在社棠工业新城设消防站2处。消防栓的设计按照间距小于或等于120米设计。 7.8.2 防洪规划 7.8.2.1 防洪规划标准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渭河社棠工业新城段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的标准设置,牛头河按20年一遇标准设置。渭河、牛头河经过社棠工业新城,分别在河流两边按标准设防洪堤。同时加强对工业新城周边山体滑坡地段监测,提高工业新城泥石流防灾设施标准,工业新城重要地段按50年一遇的标准设置,一般地区按20年一遇标准设置。 7.8.2.2 防洪规划措施 (1)、全面整理河道,拆除违章建筑,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2)、对上游水库进行全面的维修,并进行抗震测算,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工程应进行加固。 (3)、加强周围山体的综合治理工程,加大绿化造林面积,防止因暴雨而引发泥石流威胁社棠工业新城。 (4)、防洪工程要按防洪标准设计,暂时不能到位的,要打好基础。 (5)、完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 7.8.3 抗震规划 7.8.3.1 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一般建筑物抗震8度设防,建设疏散通道和疏散场地,抗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米,避震疏散场地按人均2平方米的标准进行配置。 7.8.3.2 规划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防救结合”的方针,以工程抗震为主,已建成区为主,全面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把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7.8.3.3 规划目标 逐步提高社棠工业新城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业新城在遭到基本烈度8度地震影响时,要害系统不致遭受严重破坏,重要部门能正常运行或尽快恢复运行,人民生活基本正常。 7.8.3.4 抗震规划 (1)、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农田、果林等空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疏散半径在1~1.5公里以内。 (2)、避震疏散通道 以工业新城主干道为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主要求援通道,震后应保证15m宽度,次干道作为次要疏散救援通道。各级疏散救援通道需保证震后7米以上宽度,道路中心线至建筑红线距离一般应大于建筑高度的一半。 (3)、城市生命线工程 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按九度抗震设防。 (4)、防止次生灾害 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单位,一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一方面逐步进行抗震加固,河堤按有关抗震规范进行设计、加固。加强地震火灾源的消防措施,如汽油库,液化气站等。另外,平时注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震时避免混乱。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以免指挥不当加重灾害程度。 (5)、工程抗震 对现状抗震能力差的各类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新建工程必须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设计抗震烈度达到8度,主要道路、桥梁、医疗单位、市级机关等建筑按九度抗震设防。 7.8.4 人防规划 7.8.4.1 规划目标 贯彻“长期准备,平战结合,重点建设”的方针,建设完善的城镇防护体系和人防工程体系,提高城镇防护抗毁能力,保存战争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重点布局在工业新城中心以及居住区。 7.8.4.2 规划标准 以战时留城人口约占社棠工业新城总人口的30%—40%计算,按人均1平方米的人防面积标准,则规划区所需人防工程面积为1.2-1.6万平方米。 7.8.4.3 人防规划 充分利用人防工程的有效资源,发挥抗震避难,防御衍生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等多重功能。 (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布局坚持人员掩蔽工程按与人口密度成正比配置和专用工程均匀配置、合理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达到地下吃、住、行、医、穿、用等设施配套,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要求,提高工业新城总体防护能力、战时生存能力和战后恢复能力。达到国家人防规定的人均1平方米掩蔽面积的要求,保障城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完善道路系统,工业新城干道应多环相连、纵横贯通。各类建筑应按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并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结合小区开发、高层建筑及大型建筑的建设,修建防空地下室,战时作为人员掩蔽工程;新建居住区按建筑面积2-3%修人防工程,对已竣工未按规定修建地下室的建筑,应按其总建筑面积的2-3%进行补建。 (3)、加强指挥、通信警报建设,逐步建成无线电遥控警报网、有线和移动通信网。按照国家标准增设警报设施,使工业新城警报覆盖率达95%以上。 (4)、规划一定数量的地下通道,平时作地下商业街或过街道,战时用作疏散人口抢险抢修救护用。结合工业新城建设情况,修建人员掩护工程,对地下商业街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为人员掩蔽工程。 (5)、政府要使新建居住区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人防工程,并尽可能弥补工业新城空间功能的不足,以利于平时的充分利用。要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进行主动防灾,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 (6)、人防工程结合中去开发、和北区改造,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建设。 (7)、重要经济目标的规划和建设应当征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同级军事机关的意见。对应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项目,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消防等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 8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8.1 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指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具体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兼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土地使用的分类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各地块详细的用地性质按照地块指标控制表的规定执行。 各类建设工程应遵循土地使用性质相容与相斥的关系进行安排,做到互不干扰,各得其所。各地块土地使用兼容性按照地块适建范围规定表(附表一)的规定执行。凡表中未列入的建设工程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1)、用地性质是指城市用地按照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用途类型,如工业、仓储、商业、绿地等。各地块详细用地性质按照地块指标控制表的规定执行。 (2)、用地兼容性是指城市用地性质与建筑性质的适建性。本规划规定了每个地块的使用性质,在某些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允许建设,对用地及环境没有干扰影响;而另一些性质的建筑在特定情况下才被允许建设。这种特性称为用地的兼容性。各地块的用地兼容性按照地块适建范围规定表的规定执行。 (3)、用地排斥性是指在某一种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不允许被建设,称为用地排斥性。各地块的用地排斥性按照地块适建范围规定表的规定执行。 (4)、用地边界是指用以界定和区分相邻地块使用的界线,通常由道路红线、地块界线及山体、湖泊、江海等自然界线组成。各地块的用地界线参照地块控制指标图执行。 (5)、用地面积又称为建筑基地面积或地块面积。指由道路红线和地块界线围合而成的面的水平投影面积,是规划地块细划后用地性质明确的地块。各地块的用地面积见地块指标控制表。 8.2 地块使用权出让原则及相应要求 地块出让的使用年限为50-70年,具体由市政府统一规定,使用期限截止后,必须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支付续金后方可继续使用。 由于编制规划时,出让方对受让方的土地使用要求及用地规模为未知数,由此,实际操作时会涉及土地界线及路网微量调整,但规划要求工业新城的规划结构不能变,在调整时必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工业新城内14m及14m以上的道路不得被出让,出让地块界线只能到道路红线,此类道路的建设与维护由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负责。 (2)、工业新城道路相对灵活,如遇大企业、用地规模较大的单位,则将支路作为其内部道路使用,内部路段线型允许其作适当修改,但与外界道路的接口不得改变,内部道路不论其宽度如何,均由企业或开发商负责建设。 (3)、在各地块建设时,建设单位和开发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添必要的支路,但其道路宽度宜小于14m。地块界线可根据出让情况适当灵活机动,对于用地性质相同的地块界线允许缩小、移动或者相邻地块合并出让,但规划要求的各项规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不得改动。在相邻地块交界处可根据实际可能性增加支路,增加的道路路宽为4-8m,道路用地面积应从享用该道路的地块中划出,此支路两侧地块靠该道路的建筑必须作相应后退,如增加的支路大致为东西向,则各后退3m以上(如相邻地块为居住用地,则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准,相邻地块为工业用地,以满足消防间距要求为准),如果大致方向为南北向,则各后退2m以上。 8.3 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按照建设用地所能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对土地开发做出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其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1)、容积率是指某一地块上指定性质建筑面积数值和地块面积的比值。直观的反映了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FAR=Sa/S,其中FAR~容积率,Sa~该地块上的建筑面积总和,S~该地块土地面积)。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的1/8不计;半地下室在地面以上部分不超过1米不计。在计算地块面积时,地块面积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正式划定的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和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绿线内的面积不得计入。各地块的规划容积率依照地块指标控制表中规定执行。开发者对该地块的开发强度不得超过该地块容积率指标要求。 (2)、在规划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项目,容积率应严格依照地块指标控制表(附表三)中容积率规定执行。该容积率为所划地块的最高容积率,任何开发建设不得超过该地块容积率指标要求。当地块开发需要划分为小地块时,应首先保证大地块开发总量不突破本规划指标的情况下再进行分配。 (3)、现有建筑的地块容积率已经超过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4)、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建筑投影面积与地块总面积的比值,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规划控制上线。 (5)、地块建设中建筑密度只能等于或者小于地块指标控制表(附表三)中关于建筑密度的规定值。 (6)、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低层居住建筑为500平方米;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1000平方米;高层居住建筑为2000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以上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防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部门可予核准建设: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7)、建筑基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成片开发地区的建筑总容量不得超过个地块的容量之和;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的规定适当调整。 表格 8‑1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建筑基地类型 建筑容量指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居住建筑 多层 28 1.1 一般办公建筑 多层 35 1.8 商业建筑 多层 60 2.7 市场建筑 多层 40 1.2 文体娱乐建筑 多层 40 1.5 工业建筑 低层 35 1.0 仓储建筑 低层 35 1.0 公共绿地 按照建设部《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 (8)、《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规定的指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9)、对未列入《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的科研机构、中小学校、体育场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10)、建筑基地面积小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的地块面积时,其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按所在地块的相应指标的规定执行;其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所在地块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折减10%~25%。具体按照《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执行。 表格 8‑2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 折减率(J)(%) 小于、等于1000 25 大于1000、小于、等于2000 22 大于2000、小于、等于3000 20 大于3000、小于、等于4000 18 大于4000、小于、等于5000 16 大于5000、小于、等于6000 14 大于6000、小于、等于7000 12 大于7000、小于、等于15000 10 大于15000、小于、等于17000 11 大于17000、小于、等于19000 12 大于19000、小于、等于21000 13 大于21000、小于、等于23000 14 大于23000、小于、等于25000 15 大于25000、小于、等于26000 16 大于26000、小于、等于27000 17 大于27000、小于、等于28000 18 大于28000、小于、等于29000 19 大于29000、小于、等于30000 20 (11)、在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广场、绿地等公共使用的开放空间,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以及视线走廊高度控制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每提供1平方米的有效空间的开放空间,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定,允许增加建筑面积1~2平方米,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建筑面积的20%。 A、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 B、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6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C、在广场、绿地中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D、建设竣工后,应设置相应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后由建设单位代行管理; E、常年开放,和基地其它空间相对独立,且不改变使用性质。 (12)、绿地率是指规划用地中绿化用地(即用于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园苑、水面等的用地)面积与该建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的比值。包括绿地铺装地面、土路及水面等。 本规划范围内各地块绿地率指标按照下表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不得低于地块指标控制表中绿地率指标的规定值。 表格 8‑3 社棠工业新城规划用地绿地率指标控制表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绿地率(%) R2 二类居住用地 ≥30 C1 行政办公用地 ≥20 C2 商业金融用地 ≥15 C3、C4、C5 文教体卫用地 ≥20 M1、M2、M3、W1 工业仓储用地 ≥25 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在体育、医疗卫生用地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在其它类别用地应不少于5%。 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1/3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沿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算。 8.4 建筑建造控制 8.4.1 建筑高度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积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顶建筑:自室外地面算至屋檐顶。 (3)、烟囱、屋脊装饰、避雷针、旗杆、风向器等突出在屋面的附属设施不计入建筑高度。 (4)、楼梯间、望台、屋顶窗、水箱、电梯井、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的1/8时,不计入建筑高度。 8.4.2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 (1)、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S)。 (2)、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A≤L(W+S)。(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 (3)、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建筑物直接临接或其面前道路临接广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广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1/2宽度计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8.4.3 建筑间距 (1)、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物的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坡度大于45度的坡屋顶建筑,其建筑间距是指自屋脊线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线至北侧建筑的外墙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2)、规划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城区各类建筑间距的控制标准。建筑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下表的规定,居住建筑日照应符合大寒日满窗日照不小于3小时的标准。 表格 8‑4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间距控制 类别 建筑高度 主要朝向间距 次要朝向间距 居住建筑 低层(H﹤10m) 1.5H 0.5H,且大于4m 多、中高层(10m≤H﹤24m) 1.5H 0.5H,且大于8m 非居住建筑 低层(H﹤10m) 消防间距,且大于6m 消防间距,且大于6m 多、中高层(10m≤H﹤24m) 大于13m 消防间距,且大于6m 工业建筑 低层(H﹤10m) 消防间距,且大于6m 消防间距,且大于6m (3)、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间距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下同],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以内(不含45度),下同],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的1.4倍。 ②、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南北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东西向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的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6m;山墙宽度大于16m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4)、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①、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②、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筑高度的1.2倍。 ③、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窄处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5)、对旧区改造,拆迁量大时,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建造的多、低层居住建筑,其间距按上述规定执行确有困难的,老城区改造可适当降低标准。 (6)、住宅建筑在布置时朝向偏离正南向,可采用下表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表格 8‑5 社棠工业新城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 0º—15º 15º—30º 30º—40º 45º—60º ≥60º 折减系数 1.0L 0.9 L 0.8 L 0.9 L 0.95 L 注:表中方位为正南(0º)偏东、偏西的方位角。L为规划中确定的标准日照间距。 (7)、多层居住建筑底层有商店或其他非居住用房的,其间距计算不得扣除底层高度。 (8)、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居住建筑山墙多居室窗户的,其山墙间距采用居住建筑相关规定控制。 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文教卫生建筑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在镇区旧区进行改建的,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9)、非居住建筑(上一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为18m。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为13m。 ②、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m。 ③、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m。 ④、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6m。 ⑤、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8.4.4 建筑物退让控制 (1)、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处必须符合消防、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节的规定。 (2)、建筑物退让用地红线 沿建筑基地边界的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距离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①、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下表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表格 8‑6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物退让控制 建筑类别 建筑朝向 居住建筑 非居住建筑 建筑物高度的倍数 最小距离(m) 建筑物高度的倍数 最小距离(m) 主要朝向 低层 0.8 6 / 4 多层 0.8 9 / 6 高层 0.25 12 0.2 12 次要朝向 低层 0.4 3 / 4 多层 0.4 4 / 4 高层 0.2 12 / 6.5 ②、界外是居住建筑的,除须符合离界距离的规定外,须同时符合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 ③、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按非居住建筑的离界距离控制。 ④、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最小值为3m。 (3)、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①、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的建筑,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按下表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格 8‑7 社棠工业新城建筑物退后道路红线距离规定一览表 城市干道30m≤L 城市干道20m18m 10m 8m 5m 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8m,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③、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应满足下列公式,并同时满足第一款的要求:S = H / 1.5 – W S为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H为建筑高度;W为相邻道路的红线宽度,同时满足裙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为6m。 ④、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6m,高层建筑不得小于8m,均有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⑤、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⑥、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 ⑦、沿城市道路两侧的货运装卸泊位应后退道路规划红线。 ⑧、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规定如下: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1—10KV为10m;35—110KV为18m;154—330KV为25m。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向外两侧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不小于1m。 8.5 交通指标控制 (1)、规划中在规定的地点设置的公共停车场(库)用地,除按该地块规定用途使用外不得作为它用。 (2)、道路出入口分机动车出入口和主要人流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除了进出机动车外,还有非机动车和人流进出。机动车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城市干道与干道相交,距离交叉口40~6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红线宽度30米以下的道路相交,距离交叉口30米以内限制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地块内部红线宽度在12米以上的道路,机动车开口须退交叉口12米以上。较大人流量公共建筑如农贸市场、体育馆等布置在干道交叉口附近时必须采取措施,人流、车流出入口距离交叉口不小于50米。 (3)、各类用地需按其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库)。 (4)、机动车停车场不宜设在干道交叉口附近,且距离交叉口大于50米。机动车停车位大于50个时,出入口大于等于2个;停车位大于500个时,出入口大于等于3个。出入口间距应大于15米。 (5)、自行车停车场应设置在支路上。自行车停车位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少于2个;停车位超过1500个时,应分成1000~1500个一组,每组有一对出入口。 附录一 规划地块适建性规定表 序号 用地类别 建设项目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 设施用地 U 绿地 第一类 R1 第二类 R2 商贸办公 C1、C2 科教文卫 C3-C6 G1 G2 1 多层居住建筑 × √ × ○ × × × 2 单身宿舍 × ○ × √ ○ × × 3 居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机构) √ √ × √ × × × 4 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 ○ √ √ √ × × × 5 居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 ○ √ √ √ × × × 6 居住区体育设施 √ √ × √ × × ○ 7 居住区医疗卫生设施 √ √ × √ × × × 8 居住区市政公用设施 √ √ √ √ √ × ○ 9 居住区行政管理设施 √ √ ○ √ ○ × × 10 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 × √ ○ ○ × × × 11 小型农贸市场 × √ × × × × ○ 12 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 × ○ √ ○ × × × 13 一般旅馆 × ○ √ ○ × × × 14 商住办公楼 × √ √ ○ × × × 15 科研设计机构 × ○ ○ √ × × × 16 对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的工厂 × ○ × ○ ○ × × 17 对环境有轻度干扰、污染的工厂 × × × × ○ × × 18 对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的工厂 × × × × × × × 19 普通储运仓库 × × × × ○ × × 20 社会停车场、库 × ○ √ ○ √ × ○ 21 加油站 × ○ ○ ○ √ × ○ 22 客运公司站场 × × × × √ × × 23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 × × × ○ × ○ 注:×不允许设置;Ο有条件允许设置;√允许设置。 附录二 名词解释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析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 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SWOT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问题全面,是一种系统思维,而且可以把对问是的“诊断”和“开处方”紧密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楚,便于检验。 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尔·鲁克斯和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等人建立的。什么是发展极呢?谭崇望先生对发展极的定义是:它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恰似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极的正面作用: 在经济发展之初,将有限的资源撒向各地,形成零星的“孤岛经济”,肯定延缓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而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某些区域,再通过这些区域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反而能够加速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发展极对整个区域的正面影响,即扩散效应。 1、对欠发达地区产品需求的增长。当发展极的经济增长减速时,整个经济需求增长不会减速。这时市场需求增长中的较大分额转向欠发达地区产品和资源,从而拉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2、产业梯度空间转移。 3、技术创新的扩散和示范效应。 4、资本的扩散。当发展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投资的经济空间减小,于是资本自动向外流动,促进了资本流入地的发展。 5、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扩散。 可见发展极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重点发展沿海经济特区的原因,也是现在欠发达省份大都选取一个地区重点发展的原因。 发展极增长的条件 1、必须有创新的能力。创新不仅能使一个企业发展壮大,而且能通过其影响而产生一批追随、模仿创新企业的新企业,即“增长企业”,从而有可能形成“增长中心”。 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只有大量的人口、企业聚集才能形成规模经济。 3、需要适宜的发展环境。 发展极的负面作用 但是,发展极的作用并不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它对整个区域也有负面作用,即回波效应。 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其结果是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力受到削弱,增长更慢,区域差距拉大,并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放慢。具体说来: 1、劳动力和人才的转移,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从落后地区流向相对发达的发展极。 2、资本的转移。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最大化,投资与发展极能够获得比其他地区更高的利润。资本的转移包括直接投资的转移、储蓄的转移(商业银行将从落后地区吸收的储蓄贷款给发展极内企业)、价格的转移(落后地区生产的初级产品和发展极生产的制造业产品形成剪刀差)、财政的转移(财政对发展极更多的支持)。 3、技术的转移; 4、贸易条件有利于发展极而不利于落后地区。 附录三 参考文献及网站 01、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6 02、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天水市人民政府,2006-2007 03、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天水市人民政府,2006 04、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天水市人民政府,2008 05、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水市国资委网站,2006 06、天水市2007-2010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天水市国资委网站,2007 07、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思考,天水市统计局,2007 08、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源部,2004 09、利用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卜晓燕,2007 10、循环经济的推进器:科技创新,汪恩华 李宗植 陈其霆,2007 11、"十一五"间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郑新立,2005 12、相关网站(建设部网站;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甘肃省政府信息网;甘肃省工程建设信息网;天水市政府门户网;天水在线;天水市国资委网站;天水市规划局网站;部分城市规划学术网站等) 附录四 规划图纸目录 编号 名称 1 区位图 2 土地利用现状图 3 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 4 规划结构图 5 土地利用规划图 6 道路系统规划图 7 竖向规划图 8 交通设施规划图(广场、停车场、加油站、客运站、地下通道) 9 公共交通规划图(公交站点、公交枢纽) 10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 11 居住区分级分布图 12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图 13 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管理设施规划图 14 商业设施规划图 15 绿地系统分析图 16 绿线控制规划图 17 城市设计导引图 18 市政设施布局规划图 19 给水工程规划图 20 排水工程规划图 21 电力工程规划图 22 信息工程规划图 23 供热工程规划图 24 燃气工程规划图 25 环卫设施规划图 26 综合防灾规划图 27 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 28 建筑密度分区规划图 29 地价等级分区规划图 30 开发时序规划图 31 地块划分图 32 规划平面示意图 33 平面意向图(一) 34 平面意向图(二) 35 平面意向图(三) � SWOT分析是一种广为应用的竞争分析与战略选择的方法,运用SWOT法对工业区进行分析与产业选择,就是将与工业区发展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发展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尔·鲁克斯和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等人建立的。发展极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恰似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PAGE 65
本文档为【规划资料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14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76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