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六章学校管理ppt课件

第十六章学校管理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第十六章学校管理ppt课件教育学课桌椅wenku1第十六章学校管理第一节第三节第二节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一节学校管理概述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一、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于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的一般规律或共行职能方面,有成为一般属性或只能属性。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学...

第十六章学校管理ppt课件
教育学课桌椅wenku1第十六章学校管理第一节第三节第二节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一节学校管理概述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一、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于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的一般规律或共行职能方面,有成为一般属性或只能属性。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学校管理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一意志和一定社会制度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过程。人是学校管理的两重性质,做到科学的取众家之长,发展自我,突出特色。学校管理是介于教育科学体系与管理科学体系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同时是两个学科体系的分支。(一)学校管理以育人为中心,具有教育性(二)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服务性(三)学校管理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具有文化性:主要是学校文化,指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等。(四)学校管理是对校内外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具有创造性二、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一)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就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的人。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校的管理者。(二)学校管理对象学校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三)学校管理手段学校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组织机构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非行政组织机构。行政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等。学校的非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团队、工会、妇联、学生会等团体组织。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机构主要是教导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教研组、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学校组织机构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全体成员日常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重要保证。学校规章制度一般包括:学校的领导制度教育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学生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三、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稳中各种管理关系的体系和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的体系和制度,规定学校由谁决策和组织实施;二是指学校组织机构的体系和制度,规定学校设置什么机构,各机构的职、责、权范围及相互关系等。(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1、校务委员会制(1949—1952)建国初期,大中小学一般实行校务委员会制。因为学校多是从旧政权手中接管过来的,新政权还来不及培养出自己的学校管理者,于是由进步的教职员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管理机构,管理学校各方面的事务。这种体制有利于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工作气氛和谐,但容易产生极端民主,工作无人负责的现象。2、校长责任制(1952—1957)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这种体制的实行,既是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向苏联模式学习的结果。这种体制由于实行专职专责,不仅工作效率高,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而且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校管理工作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教育黄金时期。但是这种体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难以避免校长独断专行的现象。3、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7—1963) 1956至1957年间,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应当领导和监督本单位的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根据这一精神,学校开始组建党支部并发挥其领导作用。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大批优秀的校长横遭厄运,校长责任制受到批判,被戴上了独裁专断和反对党的领导两顶大帽。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规定“一切教育行政机关和一切学校,应该受党委的领导。”从此,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实行党委(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虽然有效地防止了校长独裁专断现象的产生,但是在学校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而且主张“外行就是要领导内行”,严重地影响了校长的作用和行政功能的发挥。加之这一时期出现的批判白专道路和违背教育规律的狂热教育改革运动,使学校教育质量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滑坡。4、校长负责制(1963--1966) 1963年3月,中央在总结了50年代中后期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后,制定了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学校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富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中央文件并没有明确指出所实行新体制的名称,但是,根据文件的表述不难看出,它实际上就是校长负责制。既然实行校长负责制,为什么不直接在文件中道明呢?其中显然有难言之隐。一方面,一长制是向苏联学来的,当时中苏关系破裂,直接恢复校长责任制显然不符合的政治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央对50年代中后期的行为进行了检讨和纠正,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极左思想进行彻底清算,强加给校长责任制头上的两顶大帽并没有摘除。而实践证明,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最有效的学校领导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只好隐其名而行其实了。校长负责制的实行,尽管校长们心有余悸,不敢真正全面负起管理学校的责任,而且实行的时间很短,但是,由于这种体制符合学校管理规律,既注重发挥校长全面负责的作用,又注意了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虽然只实行了三年,学校教育面貌大改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教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这期间毕业的高中生被称为“老三届”,“老三届”如今已成为高质量学生的代名词。5、革命委员会制(1966—1978)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党政机构全部瘫痪,校长的职位被取消。先是造反派夺权,后来工宣队、贫宣队、军宣队管理学校,最后成立革命委员会,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由于革命委员会实行的时间较长,故以其作为这一时期学校领导体制的代表。革命委员会制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学校领导体制,一方面它取消了校长职位,同时也踢开了党组织,另一方面,它既不是中央政府颁布实行的,也不是普通民众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产物。这种不伦不类的体制不仅带来管理上的混乱,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混乱,这一时期教育质量是有史以来最低的。6、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1985)  1978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关于学校领导体制,条例规定“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这种体制对结束文化大革命给学校造成的混乱局面,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轨,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的先天不足,也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一方面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现象严重,校长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校长和书记之间、校长和副校长之间矛盾多,内耗大,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7、校长负责制(1985——)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实施不久,少数理论工作者就开始呼吁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大潮推动下,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始了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决定中提出改革学校领导体制,要求“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对学校党组织的职能和要求重新作了规定。这一体制与此前两次实行的同类体制相比,其不同之处一是重视咨询审议作用和特别强调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强调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理论上分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完善的学校领导体制,试行之初就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某些观念的滞后、改革不到位、内外部条件不配套、理论指导的某些失误等等原因,校长负责制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整体效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二)20世纪80年代之后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1校长负责制的提出1985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员工办好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等学校,党委要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和其他学校,党的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文件第二次提到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2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3实施校长负责制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校长的权力与责任(2)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3)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的职权:A听取、讨论校长工作报告,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代会应对学校的年度计划、发展与基建规划、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财经情况、教职工队伍建设和教书育人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需要听取有关行政部门负责人的情况通报。B审议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提交校长决定。C决定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学校福利费管理使用原则和办法;其它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D评议、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校行政主要干部任命,应听取教代会代表组长的意见;校党政主要干部在任职期间,教代会代表对他们进行评议1次;校教代会和代表组可以对校、系、部门主要干部进行表扬、批评,必要时可以建议上级机关给予嘉奖、晋升,或予以处分、免职。第二节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是行为先导。一、学校管理目标(一)学校管理目标的概念与意义学校管理目标是指学校管理主体对管理活动的要求和期望,也就是通过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状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结果。1导向作用: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发展方向。2激励作用:目标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推动他们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3调控作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管理目标调节和统一着学校各方面的力量。4评价作用:目标是人们的预期结果,是衡量活动质量的标准和尺度。(二)学校管理的目标定位现代学校管理的目标定位:发挥学校效能,促进学生发展。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三)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要求1保持各种目标的协调一致学校管理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学校管理者的目标与被管理者的目标2建立高效率的管理组织系统3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队伍4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二、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科学的管理原则,为实现学校管理的预定目标,对学校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管理的客观程序。(一)基本环节学校管理有预期目标、运行机制和管理结果,包含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学校管理过程环节1   计划 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计划是全校人员的行动纲领,是管理过程后继环节的依据。计划有下列各种:学校工作计划(学年的或学期的)、部门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共青团工作计划。2   实施 实施就是将计划变为行动。没有实施环节,再好的计划决策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实施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计划是全员的责任,各机构各成员都必须按计划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完成规定的任务3  检查 检查是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期获得良好效果的措施。检查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工作人员的劳绩进行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改进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检查,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没有检查就没有指导、没有调控,没有计划的修订和管理缺陷的弥补。检查种类有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自上而下的检查和自下而上的检查;互相检查和自我检查。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听课、观察、谈话、资料分析、参加会议、听取汇报、质量评估等。4   总结 学校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是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把工作的主要经验加以总结,以便得到推广,并从缺陷和失误中取得教训,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认识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和自觉性。所以做好总结,对于搞好学校管理有重要意义。(二)相互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渐进、首尾相连计划统帅着管理全过程;实施是计划的执行;检查是对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验;总结则是对计划、实施、检查的总体分析及其改进建议。学校管理过程滚动循环向前发展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一、教学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则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一)教学思想管理(二)教学组织管理一是加强教导处的建设,二是领导好教研组工作。(三)教学质量管理二、教师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一)教师管理的性质注重对教师的关怀、管理与服务(二)教师管理的内容选拔:资格控制、编制控制、录用控制任用:因事择人、扬长避短、新老搭配、立足全局培养:学习和进修制度考评: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业务能力(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教育教学工作的数量、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个人进修的成绩)。(三)教师管理的发展趋势1逐步实现职务聘任制;2趋向科学化、人性化和服务化3注重发挥教师组织的效应。三、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管理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管理、偶发事件的非常规管理、课堂常规管理、学生健康的管理、学生组织的管理、学生的课外活动管理(二)学生管理的要求1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学生进行依法管理2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四、总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一)总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生活管理校产管理环境管理(二)总管管理的要求坚持服务性把教学服务放首位坚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原则第四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法治化人性化自主化住处化一、学校管理法治化依法治校就是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一方面,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第一,转变管理职能,切实依法行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第三,推进民主建设,完美民主监督。第四,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素质。第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第六,完美保持机制,维护学生权益。二、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是一种依靠人、通过人、为了人、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即: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三、学校管理校本化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如财政、人事、课程与教学等方面有自主权。(强调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运用分权、授权、协作等组织行为学原理和技术。而传统学校管理强调等级制度、权威和集权,是自上而下的外控式管理)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第二,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第三,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参与者影参响与支有权决定的配有权监督程力有权讨论度愈知道详情愈小不参与高四、学校管理信息化信息社会学校的新特点:学校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学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自主化。管理信息化:一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上来以提高管理实效。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由过去的“人——人”管理、“人——物”管理转变为“人——机”管理,即注重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管理信息化有利之处:改进学校业务流程,减轻工作劳力,提高效率;便于信息交流和传递,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参考阅读书目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英)托尼·布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我国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近代】(1868一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补编修。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移居香港,后病卒于香港。其主要教育思想为:(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3)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4)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还支持“勤工俭学”和“工学互助”活动。其著作辑有《蔡元培全集》。陈独秀【近代】(1879—1942)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18年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12月,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曾试图改革当时的教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创始人之一,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1924年著文主张收回教育权,支持教会学校学生的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被撤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出党。著作辑为《独秀文存》胡适【近代】(1891—1962)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在上海梅溪学堂、澄忠学堂和中国公学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自称“受杜威先生实验主义哲学的绝大影响”,实用主义是他“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他一生参加学术活动的领域较广泛,在哲学、文学、历史和教育等方面,均有专门论著。教育方面,他提倡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要求学生“安心求学”,埋头于“读书救国”,反对学生参加革命运动。同时竭力宣传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对高等教育的建设和规划特别重视,认为高等教育是国家学术研究的中心。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和《胡适文存》等。李大钊【近代】(1889—192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刨始人之一。热情歌颂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192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这期间还直接领导新潮社、北京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他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先驱者。认为要使中国社会得到彻底改造,光靠教育的努力不行,“只有铲除国内的督军制和国外资本主义这二重障碍”,教育才能振兴。他提出了劳动教育问题,要求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均等机会。他还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知识阶级与劳工级打成一气”。其著作合编为《李大钊文集》。粱启超【近代】(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早年曾应科举,中举人。。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后远游美、澳,至辛亥革命后才回国。在日本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在东京办大同学校,在神户办同文学校。在宣传西学方面起了思想肩蒙作用。1905年后坚持立宪保皇,政治上日趋保守落伍。1920年后,专门从事讲学和著述。任清华研究院导师,并兼任南开等几所大学教授。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名著在此期间问世。在大学讲学时,传播资产阶级的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的理论,以及治学方法论,培养了一批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学者,并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整理上作出了成绩。其教育主张主要有:(1)教育救国。认为国家的强弱以教育为转移,“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并注意到教育应着重提高国民的素质。(2)变科举、兴学校。认为:“八股取士,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行之千年,使学者坠聪塞明,不识古今,不知五洲,其弊皆由于此”。中国欲求富强,进行改革,其根本之途在于从实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入手。他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设计了国民教育制度体系、在“兴学校”的主张中,特别重视“政治学院”、“师范学校”和“女子学堂”的开设。(3)改革课程内容。认为学校应设西学,包括西政、西艺、西文。在西政与西艺之间,又要本着先政(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后艺(科学与技术),以政为本,以艺为用的原则。他在《西学书目表》中详述具体西学内容。(4)改良教学法。认为旧的教学法“导之个以其道,抚之不以其术”,必须彻底改革。对西方的优秀教学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王国维【近代】(1877—1927)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曾留学日本,归国后1903年起先后担任通州和苏州师范学堂心理学、伦理学教习。1922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1925年受聘为清华研究院教授。较早介绍西方哲学、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思想方面,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多方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力主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并重。认为教育应以道德为中心。较早提出美育应列为学校的正式科目的见解。其教育主张主要有:(1)大学要办成研究学术的场所;(2)大学应承担培养年轻一代理论学术人才的责任;学术应自由和独立等。(3)重视师资的培养,强调必须办好高等教育,以充实中学的师资;办好中学及师范教育,以充实小学的师资。其著述甚丰,涉猎教育、哲学、文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诸方面,主要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所译日本花铣三郎著作《教育世界》,为中国第一部介绍的外国教育学。章炳麟【近代】(1869—193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一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利益服务,通过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志土。认为革命是开通民智的最好方法。在爱国学社时,常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历史事实为教材,激发学生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热情。反对清廷尊孔读经的教育宗旨,认为“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完全是为了“便其南面之术,愚民之计”。主张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认为道德主要是靠社会熏染,而不是靠讲解。智育也不专在读书。其著作收入《章氏丛书》,今编为《章太炎全集》。陈望道【现代】(1891一1977)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浙江义乌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辞海》主编。为第一至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常务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其教育思想:(1)强调正确掌握语文工具,创立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体系,首创中国修辞学体系。(2)以“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为民主办学纲领,引导青年有胆有识,好学力行。(3)强调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研究,自由讨论,以利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提高。(4)强调高等学校师生建立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学风,首创复旦大学新闻系,开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新闻系之先河。著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文法简论》、《因明学》,译文有《艺术简论》、《艺术社会学》、《苏俄文艺理论》等。后辑为四卷本《陈望道文集》。成仿吾【现代】(1897—1984)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学家。湖南新化人。1910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参与发起创造社,宣传革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著译科学丛书。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党的教育方针及师资培养、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多有论述,强调“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其他部门的现代化”。论述辑为《成仿吾教育文选》。译有《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多篇。范文澜【现代】(1893—1969),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字仲云,号芸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三所所长、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九届中央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编、《文心雕龙讲疏》、《群经概论》、《中国经学史的演变》、《唐代佛教》等,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历史研究应当厚今薄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多篇。梁思成【现代】(1901一1972)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北京市第一至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其教育思想:(1)理工与人文结合,知识要博而精;(2)设计与实施并重,培养富有创造力之实用人才、以毕生精力培养大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等,论著辑为《梁思成文集》。马寅初【现代】(1882一1982)中国近现代经济学家、教育家。浙江乘县人。1906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留学美国耶鲁大学,191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为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58年发表《新人口论》,遭批判。1979年9月恢复名誉,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毕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青年,提出应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使他们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有高尚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初步的办事能力。著有《马寅初演讲集》、《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等。吴玉章【现代】(1878—196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字学家。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至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工会首届主席,在长期革命教育实践中,倡导根据文字的科学化、国际化和大众化原则,推行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利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广普通话,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同时主张:(1)高等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机械搬用外国经验。(2)建立多种学制、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从速培养经济建设管理人才,尤其要关怀工农学员的成长。(3)脑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要善于总结革命历史经验,教育后辈青年继承革命传统;同时提倡青年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少年儿童要培养和发展才能,认真钻研科学。著有《中国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中国新文字的文法》、《辛亥革命》、《吴玉章回忆录》等,论述辑为《吴玉章文集》。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本文档为【第十六章学校管理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1-03-15
浏览量: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