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举报
开通vip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不断推动党的建设的创新,努力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肩负起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重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性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精确把握。我们党在60年执政兴国的...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不断推动党的建设的创新,努力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肩负起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重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性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精确把握。我们党在60年执政兴国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能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领导人民一次次冲出困境走向胜利,就是因为能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论武装、制度建设、工作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心得。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就要做好科学理论武装工作。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尤其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科学理论学习,使领导干部在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走在前面,在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上走在前面,以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提升,带动全党理论水平的提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建设历来是党的自身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制度创新,也一直是困扰党的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要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到党的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 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努力使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领导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时代、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根据世情、国情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高度自觉,是党在执政观念上的历史性进步。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这次全会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全党同志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第一,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从国际环境看,当前最重要的新动向是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三个大”、“三个新”,这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这样的国际环境,要求全党同志切实提高战略思维、 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最深刻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模式。这样的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党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提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力。第二,党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的新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决定》重申了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对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呼唤着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呼唤着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基本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8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 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中央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任务。《决定》围绕这个任务,突出强调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以此为抓手带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必须做到“四真”,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所谓真学,就是要认真地学,扎实地学,系统地学,完整地学,反复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谓真懂,就是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而且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做到真懂。所谓真信,就是要在真学真懂的基础上,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不管世界社会主义遇到怎样的困难、挫折,都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所谓真用,就是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畅 观点、方法来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教育群众。学习必须致用,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并在实际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政治方向。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水平,重点就是要把握规律。什么叫科学化?简单地说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说到底是要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都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为前提的。 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社会运动的规律是蕴涵在社会实践之中的,需要人们通过观察社会运动轨迹去发现、去认识,这是一个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的过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执政党建设实践,通过纵向的、横向的比较,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不断认识掩盖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之后的事物本质,求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当前,我们要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过程中,自觉坚持和运用《决定》总结概括的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做到三个“以”。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要坚持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即《决定》总结的“六个坚持”,这些基本规律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以指导新的实践,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党的制度的科学化对于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决定》指出:“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就是我们所制定的各项制度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决定》从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高度,对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作出具体安排。在贯彻《决定》过程中,各地要确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没有科学的方法,不可能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寻找新的方法。如面对信息化,要研究如何运用信息网络,为党的建设服务。《决定》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等举措,这些都是新的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总之,要善于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服务。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科学化引入党的建设领域,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总结和反思党的建设经验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按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专门研究党的建设的中央全会。全会以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为主题,重点研究解决了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此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使我们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关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全会提出的分析判断发人深省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全会对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形势的分析判断非常及时,发人深省。1、世情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新考验。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增长,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这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党执政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从经济发展上来说是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比如对外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国内产业发展以及恶化贸易条件事件增多,特别是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和正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从意识形态上来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还会很激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其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西化、分化、丑化中国,险恶用心令人睹之不寒而栗,不可不防。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不健康甚至腐朽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无时不在侵蚀我们的肌体。既要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又要拒绝一切腐朽反动的东西,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考验。2、国情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但关键的一点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接踵而至,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逢“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必将面临新挑战。3、党情变 化给党的建设带来新困难。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来,由第一次代表大会时的6个党小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7600万名党员,无论是党员人数还是组织机构都得到了空前壮大。从数量上说,党员人数比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全国人口还要多,在世界22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也在第18位(美国人口普查局2009年初数据)。尽管各项数据表明,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无法否认的是,党员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带来管理难度的增大。二、提高基层基础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会提出的因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客观地指出了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6个方面问题,这6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基层基础建设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至少与基层基础建设有关。按照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要求,对照我县的基层基础建设实际,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的问题。1、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随着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形势,传统的以“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不利于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不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县虽然在农村基层进行了优化设置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但优化设置后村总支与下设支部的地位、职能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明确和规范,优化设置的“优势”不明显,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优化设置还没有真正起步, “两新”组织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党的组织设置还存在一定空白。 2、基层组织基础和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少数村班子文化偏低和年龄老化,自身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空壳村比例接近六分之一,且还有增加的趋势。70%左右的村存在债务负担,有的还很严重。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基础较差,一些村没有办公活动场所或者场所危旧狭小;办公经费紧张、党建专项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公共服务功能难以发挥,造成地方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3、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管理与科学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开展工作,在推动发展、教育管理党员特别是服务流动党员,关心爱护生活困难党员,教育转化不称职党员等工作上无能为力;在倡导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引导群众合理诉求,查民情、解民难、化民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观念不新,方法不多。 4、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农村党员的队伍结构不近合理, 55岁以上党员超过30%,党员老化现象严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80%,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党员“双带”能力弱,能人型、创业型党员严重不足。由于农村年轻党员和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越来越少,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还有个别的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信仰缺失,丧失党的先进性,现实表现差,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还不如一般群众。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在 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提高基层基础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组织制度创新为必要措施提高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在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着眼于解决制约基层基础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眼于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基层基础工作体制机制,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1、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落实《决定》提出的“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的新要求,按照“功能型”、“管理型”、“地域型”等几种模式,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优化设置的比例,做到符合条件的基层组织100%优化设置,打破组织设置行政化倾向,重点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引导建立专业协会(合作社),在协会(合作社)中建立“功能型”党组织,使基层组织设置更加符合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符合广大农村基层党员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抗御风险的能力。深入研究降低“门槛”组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方式方法,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优化设置,全面推进各领域的优化设置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围绕发挥村(社区)党总支在村(社区)级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社区)下设支部在各自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党组织的协助监督作用,事业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服务监督作用,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2、创新党 员教育培训机制。《决定》指出,“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化建设水平的基础性工程。要认真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要求,对未纳入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转业退伍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的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的思维和科学发展的方法开展工作。3、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建立注重实效的农村党员志愿服务机制,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主线,继续开展双链双推、双培双带、党员家庭服务点等主题实践活动,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建立农村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从构建“县办、乡承、村代”并进,审批、服务、便民并重,办理、公开、监管并举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入手,努力搭建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的新平台,严格规范便民服务流程,不断拓展便民服务领域,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要建立“县委全委会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选区党员、党员联系周边群众”的“三联系”制度,结合贯彻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努力丰富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4、创新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广泛凝聚“民智、民力、民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指导好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民间组织、经济中介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恳谈会制度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程序,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基层重要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村务大事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样干、不该怎样干,都由群众说了算,从程序上、制度上保障村民的决策权,真正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推动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要继续探索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与村民代表会议的村民决策、村委会的执行和管理构成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分离的完整的权力架构体系,将监督权充分赋予群众,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控”和“事中监管”,实现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三是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合理确定党务公开内容、形式和途径。 5、创新基层激励保障机制。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及自治区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嘎查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的具体工作措施,着力落实村班子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村干部和符合条件的离任干部报酬待遇保障制度,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切实解决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免除村干部后顾之忧。二是完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对村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三是完善村党员干部表彰激励机制。 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力表彰、推介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对“一高双强”型的党员、干部,积极推荐进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行列,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四是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认真抓好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加强配套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6、创新基层信息化建设机制。信息化是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科学化的重大举措。一是要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做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地方都有建设好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要加强对已建成站点和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站点发挥好组织广大党员开展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阵地作用。二是要开设基层党建网站,通过设立网上党校、组织生活、文明常识、科技示范等栏目,开展党员在线学习交流;通过设立部长信箱、党务动态等栏目,增强基层党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通过开展信息查询、接转组织关系等功能,为广大党员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三是不断拓展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载体平台。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大众传媒和通信工具,研究探索现代通信条件下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形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其中首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一部署,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用新思路来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一、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党建为先、助力发展”的基础意识1、提高 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打牢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凝练地概括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系统性部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党建工作的延伸,党员人数逐年增加;流动党员和“两新”组织党员队伍持续壮大;党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些都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坚持把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努力把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广大群众在内的一切力量团结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2、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党执政60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抓党的建设,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来开展党的建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年前各地召开的“两会”上,也都普遍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级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就是要通过解决影响和制约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努力。3、提高基 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基层党组织处在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能不能钝化矛盾、消除矛盾,直接取决于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从哪里来?最关键的就是要靠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因此,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在抓基层、强基础、管长远上下功夫,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战斗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勇争一流、敢于拼搏”的争先意识1、充分发扬敢于争先的精神。基层党组织要在新形势下创出党建工作品牌,打造出新特色,就必须始终树立勇争第一的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拼、争、抢”的勇气和胆识,自寻对手,自定目标,自加压力,不断确立更高的参照对象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敢想敢做,敢闯敢试,努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上拿奖牌、夺“红旗”。2、不断提升推动争先的本领。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经常性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面上的工作进展情况,摸清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所在,找准争先创优的突破口。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鲜活经验,并善于吸收成为创优争先 的有力举措,做到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3、大力营造促进争先的氛围。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工作合力,重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认真分析总结,选准角度,挖掘深度,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推介基层党建工作争先创优的特色做法,努力营造上级关注、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三、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攻坚克难、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1、在组织设置上求创新。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丰富的组织资源和坚实的执政基础。要按照有利于经济建设、有利于城乡统筹、有利于活动开展、有利于党员管理的原则,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优化组织设置,调整组织功能,形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格局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科学架构。以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为重点,大力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多种形式设置党组织,进一步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2、在党员管理上求创新。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凝聚力首先表现为对党员的凝聚力。在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注重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帮扶,切实帮助老党员、贫困党员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普通党员 列席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党委会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好党员的民主权利。3、在活动载体上求创新。特色的活动、鲜活的载体,直接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载体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既要保持生命力和延续性,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一方面,在巩固深化过去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立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党建活动新载体;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不断丰富本地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活动将基层党组织功能渗透到各个领域、辐射到广大群众中去,形成组织凝聚党员、党员凝聚群众的生动局面。 4、在工作机制上求创新。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一定三有”、“三有一化”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注重从各乡镇、各单位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非党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听取他们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认识和建议,客观分析,大胆探索,系统研究并归纳形成能够解决普遍性问题的制度。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予以修改,对欠缺的地方予以补充,确保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中共荆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准确把握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持和发展,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但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符合;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的领导干部宗旨观念不牢,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工作的激情和对群众的感情;有的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思路不宽、能力不强,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多;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生活腐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违纪违法案件频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少数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比较严重,落实不力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和省委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等重大机遇,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挑战,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推动荆州科学发展的重任和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新压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荆州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全市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我市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荆州实际,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把我市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必须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的建设同荆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推动荆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一)坚持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为龙头,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实行脱产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使全市党员干部比较系统、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发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社科联、大中专学校和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造的成功经验,深入持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反对知行不一、言行不一,自觉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发挥政策规章对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各项政策、规章和制度中,体现到各级党的组织生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 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向“10·24”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群体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用自己的行为和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三)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把创建活动纳入各级党组织整体工作规划,与评选先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结合起来,把学习作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增长本领、提升素质。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切实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等制度,推进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探索完善各种学习形式,加强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等,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深化学习的激励机制。 三、发 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建设 (一)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战略、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 章程 公司章程范本下载项目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公司章程下载 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把党的主张变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和谐。 (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务。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领导体制和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广泛吸纳民意,发挥咨询研究机构、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中的作用。全面推行农村“两会一制”和社区“党员议事”模式,提高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水平。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运用民主集中的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完善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办法,建立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做 好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风险评估,实施源头预防。 (三)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党代表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保证和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市、县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重点公开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实现党务公开常态化,以党务公开引领其他社会事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等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完善市、县党代表大会制度,改善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探索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建立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视察调研、提案提议、参与重大决策、推荐评议干部、联系党员群众、述职和接受评议等制度和方法,保证党代表履行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行使权利、发挥作用。建立党代表工作机构,继续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党代会发挥作用的途径。 (四)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换届“两推一选”。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和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逐步规范选举程序和方式,完善候选人介绍办法,加强选举人对候选人的有效监督。适当扩大差额选举范围和比例,优化党内选举投票方式,保障选举人充分表达真实意愿。严防严查拉票贿选和各种操纵干预选举行为。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维护选举结果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 (一)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把德放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首要位置,主要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中考察干部的德。坚持从事业出发选拔干部,大力选拔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选拔敢于开拓、善于创新、敢抓敢管、勇于负责的干部。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特别关注长期在困难较多地方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大力选拔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荐环节的改革,探索建立干部初始提名情况和推荐、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干部任用提名的规范化。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不同层级领导干部的德才考察内容,改进考察方式,扩大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参与人员范围,实行“二轮实名推荐”。充分运用巡视、审计、统计结果和部门考评结果,以平时考核、届中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前考察为重点,全面客观评价干部,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时间不长的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进行延伸考察。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拔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继续推进党政群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差额竞岗,扩大差额比例,继续做好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聘 任选任工作。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县以上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分层次、有计划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荆高校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作用,突出办好党校各类主体班次,继续推行干部教育培训“三分法”,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履职和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推进干部培训机构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坚持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大干部外出培训力度,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进修培养、挂职锻炼、业务交流、学术研讨等形式,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升干部依法办事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维护稳定和群众工作等方面能力。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增长见识。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突出抓好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重视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市直和县(市、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注重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势互补的合理结构,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四)构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研究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积极推进各类岗位用人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对关键岗位的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 重点监督。进一步研究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实行重点管理的措施办法。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掌握一批德才素质好的优秀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名单,实行跟踪培养。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积极解决干部实际困难和问题,注重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关于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相应待遇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和困难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改革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之间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加强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民意调查,完善党委选任干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实行重大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探索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上级组织部门派人列席下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会议试点。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形成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群众监督网络,加强干部监督信息综合运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五)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科学编制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好全市“百千万”人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两年内各县(市、区)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五、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积极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特点、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和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建立党组织,推广协会建支部、支部建基地的“双建”模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坚持社区规模调整和党组织调整同步进行,突出抓好经济开发区、新建居民区的党组织组建和城中村、城郊村党组织调整工作。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担任党建工作联络指导员。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二)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以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为总要求,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完善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功能,健全村级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场所议事决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组织 网络优势和教育培训功能,为农村党员干部搭建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及时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切实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档案管理。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信息库。坚持标准,拓宽视野,注重从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和其他经济能人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和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职,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管理,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以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为主,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力度,探索从农村(社区)干部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办法。切实解决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基层维稳综治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重点实施好入党培训和党员创业技能培训。实行党员目标责任制管理,健全落实党员社会责任考评、党性 定期分析评议等制度,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建立以教育转化后进党员为重点、组织处理不合格党员为手段的党员退出机制,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抓好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探索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内救助帮扶专项资金,实施党员“创业致富计划”,积极扶助基层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 (五)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以创党建示范区、创党建示范点、创党建示范岗活动为总抓手,推动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结对帮扶活动。深化“双建双带”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广“彭国珍服务队”、“雷锋互助社”和“居民说事”经验,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在机关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促进机关党组织在健全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作好表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围绕事业单位中心工作任务,开展紧扣时代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六)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引导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互助、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帮扶,采取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工作队进驻、机关干部下派等形式,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市、县、乡三级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推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松 滋经验”,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干部培训机制,促进城乡党员干部联动培训,不断缩小城乡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上的差别。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实行城乡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促进城乡人才交流互动。 六、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一)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工作的有效性,认真解决学风不浓、学习效果不佳、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力解决脱离群众、官僚主义、
本文档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9-02-13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