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选题模板

单选题模板

举报
开通vip

单选题模板Sheet1 编号 标题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 标准答案 难度 所属章节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个体微小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结构简单 D 1 绪论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细菌 真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B 1 绪论 3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螺旋体 放线菌 真菌 细菌 立克次体 C 1 绪论 4 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 衣原体 支原体 病毒 立克次体 D 1 绪论 5 下述微生物除了哪种以外...

单选题模板
Sheet1 编号 标题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答案 难度 所属章节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个体微小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结构简单 D 1 绪论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细菌 真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B 1 绪论 3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螺旋体 放线菌 真菌 细菌 立克次体 C 1 绪论 4 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 衣原体 支原体 病毒 立克次体 D 1 绪论 5 下述微生物除了哪种以外,均属于原核细胞型 病毒 放线菌 衣原体 细菌 支原体 A 1 绪论 6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真菌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A 1 绪论 7 外科手术衣服、敷料、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常采用 紫外线照射 流通蒸汽法 煮沸法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E 1 第一章 8 血清、抗生素、抗毒素等液体物质的除菌应采用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 过滤除菌 超声波杀菌 D 1 第一章 9 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干烤 焚烧 高压蒸汽灭菌 紫外线杀菌 过滤除菌 C 2 第一章 10 干烤灭菌的最适温度和时间是 160~170℃2h 100℃30min 121.3℃15min 80~100℃2h 60~70℃2h A 2 第一章 11 杀菌效果最好的酒精浓度为 50%~60% 70%~75%  80%~85% 90%~95% 纯酒精 B 2 第一章 12 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 紫外线可破坏细菌DNA的构型 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所以对人体无损害 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一般用低压的水银蒸汽灯作紫外线杀菌 C 3 第一章 13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 200nm 220nm 245nm  265nm 280nm D 3 第一章 14 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是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通常的压力为1.05kg/cm2(1.03×105Pa) 通常温度为151.3℃ E 1 第一章 15 关于湿热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是最常用的灭菌法 在相同温度下,湿热杀菌效果比干热好 在湿热状态下,菌体可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 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 蒸汽有潜热存在 D 2 第一章 16 将牛奶加热71.7℃15~30s的目的是 抑制牛奶中的杂菌 防止微生物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杀灭牛奶中的病原微生物 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 使牛奶不含活菌 C 3 第一章 17 各概念中,含义相同的是哪一对 消毒—灭菌 无菌—无菌操作 毒血症—病毒血症 病原菌—致病菌 带菌者—带菌状态 D 3 第一章 18 生理盐水灭菌用 紫外线照射 高压蒸汽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滤过除菌 焚烧 A 4 第一章 19 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灭菌可采用 煮沸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以上都不对 C 1 第一章 20 滤菌器不能除去 支原体 真菌 螺旋体 细菌 以上都不对 A 5 第一章 21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入血,但并不在血中繁殖,属于哪一类型的感染 菌血病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A 4 第一章 2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设施包括 生物安全柜、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呼吸防护用具 个人防护用具、生物安全柜 个人防护用具、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防护鞋 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呼吸防护面具、防护鞋 防护服、呼吸防护用具 B 2 第一章 23 生物恐怖是使用什么作为侵袭手段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和毒素 外毒素和内毒素 致病性微生物和毒素 毒素和非正常微生物 以上均不对 C 4 第一章 24 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覆盖,由()倾倒消毒剂 中心向外围 上向下 下向上 外围向中心 以上均不对 A 5 第一章 25 关于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包装下列选项不对的是 内层容器应密闭,防水,防渗漏 第一层包装贴指示内容物的标签 第二层包装为吸水性材料,当内容物泄露时,吸收溢出的液体 第三层包装保护第二层包装免受物理性损伤 正确的是A、B、C E 1 第一章 26 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 病毒 真菌 细菌 支原体 以上均是 C 1 第一章 27 介苗的制备是利用 形态变异 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菌落变异 耐药性变异 C 1 第二章 28 关于细菌变异的意义,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形态变异-诊断 耐药性变异-治疗 毒力变异-预防 遗传型变异-基因工程  菌落变异-治疗 E 1 第二章 29 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质粒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 质粒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质粒可以丢失 质粒是细菌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结构 某些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有关 D 1 第二章 30 关于L型细菌的特性,下述错误的是 对青霉素不敏感 抗原结构发生改变 呈高度多形性 革兰染色均为阴性 培养时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 E 1 第二章 31 H-O变异属于 毒力变异 菌落变异 鞭毛变异 形态变异 耐药性变异 C 1 第二章 32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的遗传性状称为 转导 转化 接合 突变 溶原性转换 B 1 第二章 33 溶原性转换 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 由性菌毛介导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 由R质粒参与 D 1 第二章 34 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 转导 转化 接合 突变 溶原性转换 E 2 第二章 35 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的过程称为 接合 转化 转导 溶原性转换 质粒转移 C 2 第二章 36 细菌的性菌毛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化学成份为多糖 是接合时必要的结构 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 E 2 第二章 37 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中的过程称为 转导 转化 接合 突变 溶原性转换 D 2 第二章 38 耐药性质粒是 Col质粒 F质粒 Vi质粒 ST质粒 R质粒 E 2 第二章 39 毒力质粒是 Col质粒 F质粒 Vi质粒 ST质粒 R质粒 C 2 第二章 40 编码大肠菌素的质粒是 Col质粒 F质粒 Vi质粒 ST质粒 R质粒 A 2 第二章 41 编码耐热性肠毒素的质粒是 Col质粒 F质粒 Vi质粒 ST质粒 R质粒 B 1 第二章 42 编码性菌毛的质粒是 Col质粒  F质粒 Vi质粒 ST质粒 R质粒 B 1 第二章 43 S-R变异属于 形态结构变异 菌落变异 毒力变异 鞭毛变异 耐药性变异 B 1 第二章 44 细菌L型属于 形态结构变异 菌落变异 毒力变异 鞭毛变异 耐药性变异 A 1 第二章 45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是 荚膜 菌毛 血浆凝固酶  芽胞 透明质酸酶 D 5 第二章 46 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鞭毛 普通菌毛 荚膜 性菌毛 芽胞 B 5 第二章 47 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菌毛 荚膜 M蛋白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E 5 第二章 48 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H抗原 肽聚糖 O抗原 荚膜多糖 脂多糖 E 5 第二章 49 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 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 侵袭力和毒素 分解代谢产物 侵入机体的途径 C 5 第二章 50 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食物中毒 发热 休克 DIC  白细胞反应 A 5 第二章 51 关于内毒素,错误的是 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其化学成份是脂多糖 性质稳定、耐热 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B 5 第二章 52 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 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化学成份是蛋白质 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C 1 第二章 53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破伤风痉挛毒素 霍乱肠毒素 白喉外毒素 肉毒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D 1 第二章 54 抗毒素是 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 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 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 B和C B 1 第二章 55 类毒素是 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抗原性的物质 C 1 第二章 56 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与生俱来,人皆有之 对某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C 4 第二章 57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补体 溶菌酶 抗生素 乙型溶素 白细胞素 C 4 第二章 58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的物质有 外毒素 内毒素 类毒素 A+B A+C E 4 第二章 59 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多见于革兰阴性菌产生 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可制成类毒素 耐热 D 4 第二章 60 下述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荚膜 菌毛 脂多糖 异染颗粒 磷壁酸 D 4 第二章 61 与LPS作用无关的是 发热反应 休克 DIC 骨骼肌痉挛 白细胞反应 D 4 第二章 62 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脓毒血症 败血症 毒血症 隐性感染 菌血症 C 4 第二章 63 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破伤风梭菌 白喉杆菌 肉毒梭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D 1 第二章 64 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液以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病毒血症 D 1 第二章 65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肉毒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梭菌 沙门菌 D 1 第二章 66 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不在血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 毒血症 脓毒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病毒血症 C 1 第二章 67 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是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A 1 第三章 68 属于微需氧菌的是 霍乱弧菌 结核杆菌 幽门螺杆菌 脆弱类杆菌 大肠杆菌 C 1 第三章 69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二分裂 孢子生殖 复制 有丝分裂 配子生殖 A 1 第三章 70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 菌丝 菌团 菌苔 菌落 菌膜 D 1 第三章 71 与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外毒素 内毒素 侵袭性酶  热原质 细菌素 E 1 第三章 72 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物质是 色素 毒素 热原质  抗毒素 维生素 D 1 第三章 73 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特异性多糖  脂多糖 核心多糖 核心多糖和脂多糖 类脂A B 3 第三章 74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的PH值为 8.0~9.0 7.6~8.0 6.9~7.1 7.2~7.6 6.0~6.8 D 3 第三章 75 热原质的成份是 蛋白质 类脂 多糖 脂多糖 脂蛋白 D 3 第三章 76 大多数致病菌最适宜的温度是 28℃ 32℃  35℃  37℃ 39℃ D 3 第三章 77 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大肠杆菌 链球菌 脑膜炎球菌 结核杆菌 变形杆菌 D 3 第三章 78 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的细菌生长繁殖期是 稳定晚期 迟缓期 稳定期 对数期  衰亡期 D 3 第三章 79 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 大多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高压蒸汽灭菌可被破坏 吸附剂及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D 3 第三章 80 吲哚试验是测定细菌分解 葡萄糖 乳糖 色氨酸  胱氨酸 吲哚 C 1 第三章 81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是 水 碳源、氮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 以上都是 E 1 第三章 82 厌氧培养基 肉膏汤 血琼脂平板 糖发酵管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E 1 第三章 83 基础培养基 肉膏汤 血琼脂平板 糖发酵管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A 1 第三章 84 营养培养基 肉膏汤 血琼脂平板 糖发酵管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B 1 第三章 85 鉴别培养基 肉膏汤 血琼脂平板 糖发酵管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C 1 第三章 86 选择培养基 肉膏汤 血琼脂平板 糖发酵管 SS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D 1 第三章 87 属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细菌是 军团杆菌 布氏杆菌 双歧杆菌 分枝杆菌 志贺菌 C 1 第三章 88 造成菌群失调的原因是 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正常菌群与其他微生物的接触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 环境因素明显改变正常菌群的耐药性 D 1 第三章 89 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C 2 第三章 90 正常情况下,下述何处是无菌的 口腔 肠道 皮肤 泌尿道 血液 E 2 第三章 91 细菌存在于 水中 空气 土壤 人和动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以上都有 E 2 第三章 92 证明细菌具有鞭毛结构的常用方法是 革兰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普通琼脂培养法 液体培养法 半固体培养法 E 2 第三章 93 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 形态不同 营养需要不同 生理功能不同 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致病性不同 D 2 第三章 94 细菌学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染色方法是 抗酸性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 暗视野墨汁染色法 美兰单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E 2 第三章 95 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单染法 复染法 不染色 革兰氏染色 姬姆萨染色 C 2 第三章 96 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结晶紫初染 卢戈氏碘液复染 95%酒精脱色 酸性复红复杂 涂片、固定 C 1 第三章 97 不染色标本直接镜检,可观察到细菌的 大小 结构 颜色 菌毛 动力 E 1 第三章 98 在观察有折光力的微生物或细胞时,应用何种显微镜 普通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倒置显微镜 照像显微镜 C 1 第三章 99 革兰染色中结晶紫溶液起什么作用 初染剂 复染剂 脱色剂 媒染剂 固定剂 A 1 第三章 100 革兰氏染色中卢戈氏碘液起何作用 初染剂 复染剂 脱色剂 媒染剂 固定剂 D 1 第三章 101 芽胞、鞭毛、荚膜及异染颗粒等的染色需用什么染色法 美兰染色 革兰氏染色 抗酸染色 特殊染色 复红染色 D 1 第三章 102 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 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涂片—固定—干燥—染色 C 1 第三章 103 哪一种显微镜主要用于未染色的活菌的检查 普通光学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倒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B 1 第三章 104 革兰染色法可用于 鉴别细菌 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细菌的分类 解释发病机制 以上均可 E 1 第三章 105 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须用何种显微镜 普通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倒置显微镜 照像显微镜 B 1 第三章 106 采用悬滴法检查不染色标本时在显微镜下若看见细菌在液体中能定向地从一处泳到另一处,这称为 分子运动 布朗运动 真正运动 分子运动与布朗运动 分子运动或布朗运动 C 1 第三章 107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最合适的亮度是 很强 稍强 减弱 稍弱 缩小光圈亮度 A 1 第三章 108 显微镜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口径是 100×1.0 50×1.25 100×1.25 100×0.25 40×1.25 C 3 第三章 109 鞭毛染色是属于什么染色法 单染法 复红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 特殊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D 3 第三章 110 荚膜染色方法较多,但都属于什么方法染色 单染法 复红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 特殊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D 3 第三章 111 染色标本时第一步是涂片,一般方法是 在载玻上直接将菌苔涂上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苔在盐水中均匀涂布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镏水,涂布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涂布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菌苔就在火焰上烤干 B 3 第三章 112 一般检查细菌形态最常用的是 荧光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D 3 第三章 113 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 相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A 3 第三章 114 美兰属于哪一类染料 酸性染料 弱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 中性染料 复合染料 C 3 第三章 115 检验培养基质量的基本项目包括 无菌检验 效果试验 培养基的颜色 培养基外观 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 E 1 第三章 116 “菌落”是指 在细胞培养基中形成的空斑 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多种细菌在培养基上混合生长形成的团块 一个细菌细胞 由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团 E 1 第三章 117 不属于厌氧培养基的是 血琼脂平板 中国兰培养基 肉培养基 SS培养基 以上四项均是 E 1 第三章 118 进行半固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不需要 酒精灯 培养基 菌种 接种环 接种针 D 1 第三章 119 SS中的鉴别用糖为 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蔗糖 以上均不是 C 1 第三章 120 中国蓝属于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 D 1 第三章 121 有关细菌培养基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固体培养基中的琼含量为2%~3% 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含量为0.2%~0.5% 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观察细菌的动力用半固体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为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C 1 第三章 122 用比色管法调整培养基酸碱度时,使用的指示剂是哪一类 刚果红PH3.5-4.5 甲基红PH4.4-4.6 溴麝香草酚兰PH6.0-7.6 酚酞PH8.2-10 溴麝香草酚兰PH1.2-2.8 C 1 第三章 123 在调整培养基酸碱度时,常用比色管法进行,比色管常用于检测培养基PH值时指示剂是 麝香草酚兰 刚果红 甲基红 溴麝香草酚兰或酚红 酚酞 D 1 第三章 124 细菌生长繁殖中所需营养物质,其中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碳源 氮源 无机盐类 维生素类 生长因素类 A 5 第三章 125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调整培养基的PH值,而调整PH值时要考虑到高压后PH值有所改变,其变化是 PH升高0.1-0.2 PH升高0.2-0.3 PH降低0.1-0.2 PH降低0.2-0.3 PH降低0.3-0.4 C 5 第三章 126 细菌生长繁殖中需营养物质,其中的铵盐、硝酸盐、蛋白胨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碳源 氮源 无机盐类 维生素类 生长因素类 B 5 第三章 127 K-B法药敏试验时,纸片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20mm 13mm 32mm 15mm 24mm E 5 第四章 128 药敏试验K-B法接种菌液的浓度为 1.0×103CFU/ml 1.5×104CFU/ml 1.5×105CFU/ml 1.0×106CFU/ml 1.5×108CFU/ml E 5 第四章 129 90mm直径的平板最多可贴几张纸片 3张 4张 5张 6张 7张 C 5 第四章 130 药敏试验细菌的培养时间一般为 16~18h 6~8h 8~16h 24~48h 3~6h A 5 第四章 131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是 对1μg苯唑西林的抑菌圈直径≤10m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30μg头孢西丁纸片抑菌圈直径≤25m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1μg苯唑西林的抑菌圈直径≤30mm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对30μg头孢西丁纸片抑菌圈直径≤40mm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对1μg苯唑西林的抑菌圈直径≤50m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A 1 第四章 132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是 对30μ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20mm 对30μ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14mm 对30μ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25mm 对30μ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30mm 对30μ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35mm B 1 第四章 133 药敏试验K-B法的影响因素是 菌龄 纸片含药量 培养基质量 接种菌量 以上均是 E 1 第四章 134 检测靛基质的实验又称 甲基红试验 尿素酶试验 糖发酵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吲哚试验 E 1 第四章 135 靛基质试验主要是测定细菌分解蛋白胨中的 胱氨酸 鸟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D 1 第四章 136 下列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的是 糖发酵试验 外斐反应 V—P试验 靛基质试验 甲基红试验 B 4 第四章 137 VP实验需用到 95%酒精 40%氢氧化钾 浓盐酸 浓硫酸 ONPG液 B 4 第四章 138 枸椽酸盐试验阳性结果颜色是 红色 黄色 黑色 紫色 深兰色 E 4 第四章 139 克氏双糖铁中的指示剂为 酚红 中性红 中国蓝 溴麝香草酚兰 酸性复红 A 4 第四章 140 H2S试验中细菌分解的是 色氨酸 赖氨酸 胱氨酸 组氨酸 丝氨酸 C 4 第四章 141 甲基红试验用的培养基应是 蛋白胨水 葡萄糖蛋白胨水 肉汤 半固体 碱性蛋白胨水 B 4 第四章 142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支原体 放线菌 衣原体 细菌 以上都不是 E 4 第四章 143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主要是 单细胞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在人工培养基能上生长 有细胞壁 对抗生素敏感 B 1 第四章 144 青霉素的发现者 LouisPasteur JosephLister RobertKoch Fleming Edwardjenner D 1 第四章 145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个体微小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结构简单 D 1 第四章 146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螺旋体 放线菌 真菌 细菌 立克次体 C 3 第四章 147 青霉素杀菌机理是 破坏细胞膜 破坏肽聚糖 抑制肽聚糖合成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的DNA合成 D 3 第四章 148 关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正确的说法是 可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减少或延迟耐药菌的出现 可提高疗效 不用于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用于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D 3 第四章 149 耐药性监测中,ORSA是 耐青霉素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E 3 第四章 150 耐药性监测中,MRSA是 耐青霉素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 3 第四章 151 广谱青霉素分为 天然青霉素、耐青霉素酶青霉素、氨基组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氨基组青霉素、羧基组青霉素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羧基组青霉素、脲基组青霉素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脲基组青霉素 脲基组青霉素、羧基组青霉素、氨基组青霉素 E 3 第四章 15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青霉素与PBP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发挥抑菌和杀菌效果 对于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效果: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可逆结合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阳性球菌有一定活性 C 3 第四章 15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对需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四环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林可酰胺类主要作用革兰阳性菌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革兰阳性杆菌 利奈唑胺用于治疗由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糖肽类抗菌药主要有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A 1 第四章 154 下列抗菌药是大环内酯类的有 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庆大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链霉素 亚胺培南、红霉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 A 1 第四章 155 下列抗菌药是喹诺酮类的有 氧氟沙星、地贝卡星 萘啶酸、诺氟沙星 氟罗沙星、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克拉维酸 罗美沙星、舒巴坦 B 1 第四章 156 下列是细菌产生可引起药物灭活的酶是 水解酶、钝化酶、解旋酶 钝化酶、修饰酶、拓扑异构酶 解旋酶、拓扑异构酶、水解酶 水解酶、钝化酶、修饰酶 拓扑异构酶、修饰酶、解旋酶 D 1 第四章 157 纸片琼脂扩散法不能用于测定下列哪种细菌的药敏试验 屎肠球菌 阴沟肠杆菌 洋葱假单胞菌 鸟分枝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D 1 第四章 158 下列哪种情况无需进行联合药敏试验 对单一抗菌药物不敏感 对某抗菌药仅轻度敏感,该药有毒性不能大量应用 某抗菌药大量使用,但在血中无法达到有效浓度 延长耐药菌株的产生 对某抗菌药敏感 E 1 第四章 159 关于E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采用内含干化、稳定、浓度由高至低呈指数梯度分布的抗菌药物的塑料试条 90mm平板通常能放2、3根试条 可直接定量测出药物的MIC 孵育后可围绕试条形成椭圆形抑菌圈 140mm平板内可放6根试条 B 1 第四章 160 药敏试验筛选耐甲氧西林青霉素葡萄球菌(MRS),其筛选率最高的方法 试管稀释法 微量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 肉汤稀释法 C 1 第四章 161 不能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的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 葡萄球菌属细菌 不动杆菌 厌氧菌 假单胞菌属 D 2 第四章 162 2岁男孩,诊断为败血症,血培养鉴定为B群链球菌,患者青霉素过敏,下列哪些药敏试验是必要的 该菌对青霉素的敏感试验 该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试验 该菌对红霉素的敏感试验 该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试验 该菌对头孢他定的敏感试验 C 2 第四章 163 14岁男孩,确诊为心内膜炎,血培养出肠球菌,如做联合药敏试验,下列哪组药物的组合选择是错误的 青霉素G和庆大霉素 青霉素G和万古霉素 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 青霉素G和红霉素 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 D 2 第四章 164 下列哪项对药敏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培养基琼脂含量为2.5% 培养基pH为7.3 培养基的厚度为6mn 孵育温度为30oC 接种细菌后放置20分钟后贴药敏纸片 B 2 第四章 165 下列哪种细菌的药敏试验应孵育在CO2环境中 大肠埃希菌 产酸克雷伯菌 淋病奈瑟菌 铜绿假单胞茵 鲍曼不动杆菌 C 2 第四章 166 关于稀释法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母液叙述正确的是 用滤纸过滤除菌 用多孔玻璃滤器除菌 少量室温保存 用滤膜过滤除菌 -100C长期保存 D 2 第四章 167 关于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错误的说法是 制备琼脂平板时抗菌药物与液体琼脂比例为1:9 融化的琼脂经1210C高压灭菌15分钟 高压后琼脂置水浴平衡置40~450C后加入抗菌药物 测试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敏感性时在琼脂中加入2%NaCL(W/V) 测试肠球菌的敏感性时加入5%(V/V)羊血 D 2 第四章 168 E试验与纸片琼脂扩散法的不同之处是 接种菌准备 平板接种 测出药物的MIC 孵育时间 孵育温度 C 1 第四章 169 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下列哪项改变会使抑菌环变小 Mg2+和Ca2+含量过低 Mg2+和Ca2+含量过高 胸腺嘧啶核苷和胸腺嘧啶含量过高 胸腺嘧啶核苷和胸腺嘧啶含量过低 pH过低 B 1 第四章 170 普通斜面培养保藏菌种一般多久传代一次 1~2个月 3~6个月 1~2周 1年 2年 B 1 第五章 171 实验室短期保藏菌种可用哪种方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干燥保藏法 液状石蜡保藏法 定期移植保藏法 E 1 第五章 172 保藏的菌种每移种几代需作一次鉴定 1代 2代 3代 4代 5代 C 1 第五章 173 玻片凝集试验常用于下列哪种细菌的分型鉴定 伤寒沙门菌 霍乱弧菌 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以上均可 E 1 第五章 174 血浆凝固酶用于下列哪种细菌的鉴定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C 1 第五章 175 下列哪种细菌荚膜肿胀试验为阳性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结核分枝杆菌 脑膜炎奈瑟菌 A 1 第五章 176 进行细菌的分群常用 多价血清 单价血清 因子血清 小牛血清 人血浆 A 1 第五章 177 下列哪种试验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载体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 D 1 第五章 178 质量保证的重点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质量保证的重点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检验前程序又叫分析前期 检验申请信息应包括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病房和床号 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时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麦康凯培养基常用流感嗜血杆菌做质控菌种 E 1 第五章 17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不经常使用试剂可在每次使用前进行质控 经常使用的染色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等质控可每周一次 抗血清质控可每周一次 氧化酶试剂、触酶试剂在每天使用前以阳性菌株进行质控 各种试剂日常质控频率不尽相同 C 1 第五章 180 下列常用培养基的质控菌种搭配正确的是 XLD——鼠伤寒沙门菌 巧克力平板——大肠埃希菌 麦康凯平板——肺炎链球菌 中国蓝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平板——宋内志贺菌 A 2 第五章 18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实验室制定的微生物检验活动涉及的所有文件 连续细胞传代时定期检测支原体污染情况 自制培养基,没批号产品无需进行无菌试验和性能验证 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专业设备有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鉴定、培养系统 检验后的标本和培养基等感染性废弃物最好在实验室内消毒或去污染 C 2 第五章 182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脂多糖 粘肽 磷壁酸 D 2 第六章 183 测量细菌的单位是 cm mm um nm km C 2 第六章 184 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以上都不是 B 2 第六章 185 直接参与细菌致病的结构是 芽胞 鞭毛 菌毛 质粒 中介体 C 2 第六章 186 G-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中不包括 外膜  磷壁酸   脂多糖   肽聚糖  脂蛋白 B 2 第六章 187 G-菌相比,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较疏松   无磷壁酸    有脂多糖 有脂蛋白 肽聚糖含量多 E 1 第六章 188 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细胞壁  荚膜    芽胞   鞭毛 菌毛 B 1 第六章 189 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芽胞 外膜 鞭毛  核糖体 细胞壁 A 1 第六章 190 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 质粒 异染颗粒 中介体 芽胞 荚膜 E 1 第六章 191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破坏细胞膜   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B 1 第六章 192 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荚膜   菌毛   粘附因子   透明质酸酶  芽胞 E 4 第六章 193 细菌芽胞所特有并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化学成份是 核酸   粘肽   磷脂  多糖   吡啶二羧酸 E 4 第六章 194 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 细胞膜上   细胞壁上  细胞质中  肽聚糖层   磷壁酸上 B 4 第六章 195 革兰阴性细菌对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 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细胞壁含脂多糖多   细胞壁含糖量少 细胞壁含肽聚糖少,在肽聚糖层外还有外膜  细胞壁含有脂类A D 4 第六章 196 L-型细菌是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细胞膜缺损的细菌   缺乏质粒的细菌    缺乏核质的细菌    以上都不是 A 4 第六章 197 下列哪种不是革兰染色的试剂 结晶紫   石炭酸复红  95%酒精 美蓝溶液 卢戈碘液 D 4 第六章 198 荚膜形成的条件为 只在人体内形成   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 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   在机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 在厌氧环境条件下形成 D 4 第六章 199 肺炎球菌具有 芽胞 鞭毛 荚膜 异染颗粒 菌毛 C 1 第六章 200 白喉杆菌具有 芽胞 鞭毛 荚膜 异染颗粒 菌毛 D 1 第六章 201 痢疾杆菌具有 芽胞 鞭毛 荚膜 异染颗粒 菌毛 E 1 第六章 202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细菌,称为 界 门 纲 株 目 D 1 第六章 203 下列有关细菌的命名说法错误的是 细菌种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 中文译名的属名放在前面 有两个拉丁字组成 前一字为属名 后一字为种名 B 1 第六章 204 下列有关细菌菌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该菌的不同菌株 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的性状必须完全相同 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 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 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B 3 第六章 205 在我国,引起菌痢最主要的原因是 福氏志贺氏菌 宋内氏志加氏菌 A+B 鲍氏志加氏菌 以上都不是 C 3 第六章 206 临床上取病人痰标本后,应 立即温箱干燥后,送实验室 置于4°C生理盐水中保存 立即送实验室检测 置于增菌液中保存 室温过夜 C 3 第六章 207 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A 3 第六章 208 霍乱弧菌经人工培养传代后,显徽镜下观察是 杆状 球形 椭圆形 弧形 纤丝状 A 3 第六章 209 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 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每5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E 3 第六章 210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紫外线的穿透作用 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紫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 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E 3 第六章 211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现卷发状菌的细菌是 炭疽芽胞杆菌 肉毒梭菌 脆弱杆 棒状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A 1 第六章 212 在菌落周围出现很窄的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很可能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B 1 第六章 213 下列哪项不符合葡萄球菌的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革兰染色阳性 多数耐盐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触酶试验阴性 E 1 第七章 214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时,菌落周围常出现的溶血环是 α溶血 β溶血 γ溶血 δ溶血 ε溶血 B 1 第七章 215 致病性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出现的溶血现象是 α溶血 β溶血 γ溶血 δ溶血 ε溶血 B 1 第七章 216 肺炎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出现的溶血现象与甲型链球菌相似,它们都是 α溶血 β溶血 γ溶血 δ溶血 ε溶血 A 1 第七章 217 在血平板上无溶血环的细菌很可能是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肠球菌 D 1 第七章 218 与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性不符的是 菌体如咖啡豆样,呈双排列 革兰染色阴性 有荚膜、有菌毛 有鞭毛,能运动 在患者脑脊液中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D 1 第七章 219 能用于脑膜炎奈瑟菌培养的培养基是 血琼脂平板 巧克力平板 卵黄双抗平板 普通琼脂平板 A、B、C都可以 E 1 第七章 220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是 菌落有金黄色色素 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血浆凝固酶阳性 分解甘露醇 以上都是 E 1 第七章 221 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A 1 第七章 222 链球菌可以产生的侵袭性的酶类是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BCD都是 E 1 第七章 223 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鉴别意义的试验是 optochin 菊糖发酵 胆汁溶菌 杆菌肽 触酶 D 1 第七章 224 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鉴别试验是 色素 葡萄糖发酵 溶血现象 甘露醇发酵 新生霉素药敏试验 E 1 第七章 225 荚膜肿胀试验可用于哪种细菌的快速诊断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C 5 第七章 226 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中,属于菌群失调症的是 皮肤软组织感染 败血症、脓毒血症 支气管炎、肺炎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E 5 第七章 227 与SPA有关的免疫学试验是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反向间接凝集试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E 5 第七章 228 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耐盐性强 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不易产生耐药性,抵抗力强 革兰阳性菌 D 5 第七章 229 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杀白细胞素 溶血毒素 肠毒素 血浆凝固酶 红疹毒素 C 5 第七章 230 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胆汁溶解试验阳性,最可能是哪种细菌 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绿脓杆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肺炎链球 E 5 第七章 231 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 葡萄球菌 淋球菌 脑膜炎球菌 伤寒杆菌 链球菌 B 5 第七章 232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下述那种最为接近 A群链球菌 B群链球菌 C群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以上都不是 A 1 第七章 233 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属于 溶血反应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血凝抑制反应 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E 1 第七章 234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内毒素 外毒素 荚膜 菌毛 侵袭性酶 C 1 第七章 235 关于淋球菌,下列错误的是 Gˉ肾性双球菌 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通过性接触传播 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 耐干燥,抵抗能力强 E 1 第七章 236 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产褥热 风湿热 猩红热 波浪热 以上都不是 B 1 第七章 237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分20个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 A群 B群 C群 D群 E群 A 1 第七章 238 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病菌是 葡萄球菌 衣原体 大肠杆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 1 第七章 239 病原菌鉴定的过程不包括 直接涂片 菌落性状 生化反应 血清学凝集 电镜观察 E 1 第七章 240 细菌培养时不需要二氧化碳的是 化脓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A 2 第七章 241 有关细菌培养基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蛋白胨水为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肉膏汤为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血琼脂平板为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为用已知化学组份营养物质配制的培养基 糖发酵管为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C 2 第七章 242 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铁锈色,应考虑下列何种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绿脓杆菌 链球菌 A 2 第七章 243 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黄色、粘稠,应考虑下列何种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绿脓杆菌 链球菌 B 2 第七章 244 病原菌检验的一般程序不包括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生化鉴定 血清学鉴定 电镜观察 E 2 第七章 245 观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典型形态,选择哪一种培养基可得理想结果 普通琼脂平板  普通肉汤 血琼脂平板 血清肉汤 巧克力平板 C 2 第七章 246 对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本采送,哪一种是错误的 低温  保温  防干燥  快速 防光线 A 2 第七章 247 肺炎链球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下列何种疾病 脓胸 大叶性肺炎 肺纤维化 肺结节 支气管炎 B 1 第七章 248 下列何种药物不用于临床上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 青霉素 四环素 林可霉素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 D 1 第七章 249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常选用 吲哚试验 尿素分解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 H2S试验 胆汁溶解试验 C 1 第八章 250 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方法是 尿液培养分离伤寒杆菌 血液培养分离伤寒杆菌 粪便培养分离伤寒杆菌 血清作肥达试验 胆汁作肥达试验 B 1 第八章 251 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痢疾志贺菌 B群志贺菌Y变种 B 1 第八章 252 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 菊糖发酵试验 尿素分解试验 胆汁溶解试验 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E 2 第八章 253 属于强选择培养基的是 血琼脂平板 中国蓝培养基 疱肉培养基 SS培养基 肉汤培养基 D 2 第八章 254 SS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是 酚红 中性红 酸性复红 伊红 美蓝 B 2 第八章 255 肠杆菌的特点错误的是 为革兰阴性杆菌 生化反应活跃 触酶试验阳性 氧化酶试验阳性 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D 2 第八章 256 以下临床标本细菌检验通常需要先增菌的是 脑脊液 尿 粪便 痰 鼻咽拭子 A 2 第八章 257 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通常是 O凝集价≥1:40,H凝集价≥1:40 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 O凝集价≥1:40,H凝集价≥1:160 O凝集价≥1:160,H凝集价≥1:80 O凝集价≥1:80,H凝集价≥1:80 B 2 第八章 258 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  革兰阴性杆菌 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 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 抗原构造复杂,均有H、O抗原 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 D 2 第八章 259 枸椽酸盐试验阳性结果颜色是 红色 黄色 黑色 紫色 深兰色 E 1 第八章 260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常选用 吲哚试验 尿素分解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 H2S试验 胆汁溶解试验 C 1 第八章 261 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方法是 尿液培养分离伤寒杆菌 血液培养分离伤寒杆菌 粪便培养分离伤寒杆菌 血清作肥达试验 胆汁作肥达试验 B 1 第八章 262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应依赖 形态、染色性 菌落特性 生化反应 血清学凝集 以上均需要 E 1 第八章 263 下述没有动力的肠道杆菌是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志贺菌 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 C 1 第八章 264 在KIA中,底黄斜红,无气泡,无H2S,最可能的细菌是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志贺菌 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 C 1 第八章 265 能够分解尿素的肠杆菌是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志贺菌 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 D 1 第八章 266 产气肠杆菌IMViC的结果是 ——++ —+—+ ++—— +—+— +——+ A 1 第八章 267 在SS平板上形成无色,细小、透明或半透明菌落的细菌有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 变形杆菌 志贺菌 以上都是 E 1 第八章 268 V-P实验需到用到 95%氢氧化钾 40%氢氧化钾 60%氢氧化钾 20%氢氧化钾 5%氢氧化钾 B 1 第八章 269 靛基质试验主要是测定细菌分解蛋白胨中的 胱氨酸 鸟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 D 1 第八章 270 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凝集反应,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 间接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协同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C 1 第八章 271 尿素培养基接种变形杆菌试验阳性,其颜色变化是 由红色变黄色 无色变为黄色 黄色变无色 橙红色变黄色 橙黄色变红色 E 1 第八章 272 下列能分解乳糖的细菌是 大肠埃希菌 变形杆菌 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 猪霍乱沙门菌 A 1 第八章 273 检查哪种细菌指数可判断水、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大肠菌群 E 1 第八章 274 下列不属于肠杆菌科细菌的是 双歧杆菌 变形杆菌 大肠埃希菌 痢疾志贺菌 沙门菌 A 1 第八章 275 痢疾志贺菌致病首要因素是 菌毛 肠毒素 细菌素 酶类 内毒素 A 1 第八章 276 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 C 1 第八章 277 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M抗原 H抗原 O抗原 K抗原 Vi抗原 A 1 第八章 278 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 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生成甲醇、甲醛 生成有机酸 以上全部 B 1 第八章 279 HIV有关的研究应至少在下列哪级实验室进行 BSL-1 BSL-2 BSL-3 BSL-4 以上均可 C 3 第八章 280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不包括哪项 配制记录 外观检查 无菌测试 培养基的用途 无菌试验 D 3 第八章 281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检测常用下列哪种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 D 3 第八章 282 生物安全柜在放置时应与墙面至少保持多少距离 10cm 20cm 30cm 40cm 50cm C 3 第八章 283 常可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 白喉杆菌 破伤风梭菌 铜绿假单胞菌菌 百日咳鲍特菌 肉毒梭菌 C 3 第九章 284 下列细菌中一般不引起菌血症的是 军团菌 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百日咳鲍特菌 大肠埃希菌 D 3 第九章 285 关于铜绿假单胞菌,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产生水溶性色素 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 革兰阴性杆菌 营养要求不高 多引起原发感染 E 3 第九章 286 下列以菌毛作为致病因素的细菌中,不包括 百日咳鲍特菌 淋球菌 放线菌 铜绿假单胞菌 EHEC C 1 第九章 287 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是 专性厌氧 具有周鞭毛的革兰阴性菌 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菌液呈蓝绿色 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只引起创伤感染,较少引起败血症 C 1 第九章 288 对铜绿假单胞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菌体一端有鞭毛 氧化酶试验阳性 可产生脂溶性色素 抵抗力强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通过接触引起医源性传播 C 1 第九章 289 下列细菌中属条件致病菌的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伤寒沙门菌 霍乱弧菌 铜绿假单胞菌 结核分枝杆菌 D 1 第九章 290 下列毒素和酶中,不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是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蛋白分解酶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红疹毒素 E 1 第九章 291 男,59岁,Ⅲ度烧伤,创面分泌物呈黄绿色,有甜腥味,在焦痂创面上出现虫咬样斑点,应考虑引起创面感染的细菌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脑膜炎黄杆菌 C 4 第九章 292 女,22岁,住院一周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细菌检查结果为: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和动力均为阴性,应考虑引起这一感染的细菌是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莫拉菌 产碱杆菌 黄杆菌 B 4 第九章 29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生化反应是 氧化酶试验阳性,缓慢氧化葡萄糖,DNA酶阳性 氧化酶试验阳性,水解七叶苷,液化明胶 氧化酶试验阴性,缓慢氧化葡萄糖,DNA酶阳性 氧化酶试验阴性,缓慢氧化葡萄糖,产生吲哚 氧化酶试验刚性,产生吲哚,DNA酶阳性 C 4 第九章 294 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征中“三阴”是指 DNA酶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动力阴性 氧化酶试验阴性.动力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动力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DNA酶阴性 氧化酶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DNA酶阴性 氧化酶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凝固酶阴性 B 4 第九章 295 产碱杆菌的生化反应特征是 分解葡萄糖 分解乳糖 分解麦芽糖 分解蔗糖 不分解糖类 E 4 第九章 296 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特性有 在血平板上产生清晰的β-溶血环 42oC生长 在血平板上菌落较小 产生色素 形成边缘不整齐的菌落 B 4 第九章 297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的细菌是 铜绿假单胞菌 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斯氏假单胞菌 B 4 第九章 298 在肉汤中培养24小时成均匀浑浊,表面形成菌膜,管底形成沉淀,在含蛋白胨的肉汤中产氨的细菌为 产碱杆菌属细菌 不动杆菌属细菌 黄杆菌属细菌 莫拉菌属细菌 军团菌 A 1 第九章 299 黄杆菌属细菌与假单胞菌属细菌的区别在于 色素产生 氧化酶试验 触酶试验 动力 需氧菌 D 1 第九章 300 常用于分离军团菌的培养基是 NYC NA GC TCBS BCYE E 1 第九章 301 下列哪项试验不能区分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动力试验 42℃生长试验 硝还试验 L、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西蒙枸橼酸盐试验 D 1 第九章 302 铜绿假单胞菌在Mac上,48小时后菌落中心常呈 黄色 黑色 灰褐色 蓝色 棕绿色 E 1 第九章 303 铜绿假单胞菌在液体培养基中 底部沉淀 胶冻状生长 成均匀混浊状 表面形成菌膜 链状生长 D 1 第九章 304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产碱杆菌属的特点 在含蛋白胨的肉汤中产氨 氧化酶阳性 触酶阳性 O/F试验呈发酵型 脲酶阴性 D 1 第九章 305 可在6.5%高盐培养基上生长的假单胞菌是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斯氏假单胞菌 产碱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C 1 第九章 306 关于铜绿假单胞菌,下列哪一项正确 革兰阳性杆菌 产生脂溶性色素 只有H抗原 NA上可生长 一端有单鞭毛 E 1 第九章 307 关于莫拉菌属,下列哪一项正确 革兰阴性球杆菌 营养要求低 在SS上生长 触酶阴性 吲哚试验阳性 A 1 第九章 308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是 肺炎患者 烧伤患者 肿瘤患者 菌群失调症患者 腹膜炎患者 B 1 第九章 309 军团菌的分离培养基是 SS培养基 血琼脂培养基 麦康凯培养基 半胱氨酸一铁培养基 罗-琴培养基 D 1 第九章 310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不动杆菌属的特点 营养要求高 专性需氧菌 氧化酶阴性 无动力 不发酵蔗糖 A 1 第九章 311 在4℃及42℃均不能生长的是 铜绿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斯氏假单胞菌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恶臭假单胞菌 E 1 第九章 312 不能用于鉴别斯氏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是 42℃生长试验 硝还试验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硝酸盐产气试验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E 1 第九章 313 与流感嗜血杆菌相比,杜克氏嗜血杆菌培养时具有何种不同特征 只需要X因子 只需要V因子 不需要X因子 菌落周围具有β溶血环 在细胞内生长 A 1 第十章 314 下列细菌中,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是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脆弱类杆菌 放线菌 痤疮丙酸杆菌 C 1 第十章 315 下列细菌中,用血清学诊断方法能确诊病人所患疾病的是 A群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布鲁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 C 1 第十章 316 分离布鲁菌阳性率最高的患者标本是 血液 粪便 尿液 痰 骨髓 A 1 第十章 3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后疾病有脑膜炎、鼻咽炎、关节炎、心包炎等 嗜血杆菌属有时呈双球形或短丝状或多形性 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有“卫星现象”出现 鲍特菌属感染后标本采集有咳碟法和鼻咽拭子法 布鲁菌是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 E 1 第十章 318 下列关于巴斯德菌属错误的是 常引起肺部感染、支气管炎、菌血症等 为引起动物感染的病原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 触酶和氧化酶阴性 采用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血平板培养可形成白色不溶血小菌落 D 1 第十章 319 霍乱弧菌的生长特点是 专性厌氧 最适生长温度25℃ 能在高pH环境生长 营养要求高 需高盐 C 1 第十一章 320 下列哪个不是副溶血性弧菌的特点 G-杆菌,呈多形性 40g/L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厌氧环境生长良好 碱性环境能生长 营养要求高 C 5 第十一章 321 下列哪种细菌只能在微氧环境下生长 霍乱弧菌 气单胞菌 邻单胞菌 幽门螺杆菌 假单胞菌 D 5 第十一章 322 下列那种细菌在42℃能生长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空肠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 气单胞菌 C 5 第十一章 323 庆大霉素培养基,适用于培养何种细菌 鼠疫杆菌 布鲁氏菌 霍乱弧菌 白喉杆菌 奈瑟氏菌 C 5 第十一章 324 对于可疑霍乱感染者,在粪便中霍乱弧菌含量较少时,为增加分离灵敏度,需要对标本进行增菌。取粪便进行碱胨水增菌时,在37℃培养一般至少培养多少小时 2-3h 4-6h 6-8h 12h 16h C 5 第十一章 325 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ELTor生物型抵抗力强,因能形成芽胞 革兰染色阴性 D 5 第十一章 326 关于ElTor生物型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所致疾病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两者感染后,机体免疫力有强弱之别 两者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人类是唯一易感者 传染源均为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均为污染水源或经摄入食物 A 5 第十一章 327 0139群霍乱弧菌与01群霍乱弧菌的不同之处 形态染色性 产生肠毒素 病人以成人多见 在TCBS培养基呈黄色菌落 所致临床表现 A 1 第十一章 328 02~0138群霍乱弧菌常引起的疾病是 霍乱 副霍乱 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浅部创伤感染 C 1 第十一章 329 下列试验中鉴定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 神奈川现象 血凝试验 50%溶血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 A 1 第十一章 330 下列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该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食品传播 预防措施是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可通过神奈川试验判断菌株的致病性 该菌感染仅致食物中毒 E 1 第十一章 331 关于霍乱弧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到小肠后进人肠上皮细胞内繁殖,造成肠粘膜损伤 该菌可产生肠毒素 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人类是其唯一的易感者 该菌主要经口感染 A 1 第十一章 332 对幽门螺杆菌性状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是微需氧菌 37℃、25℃、42℃均生长 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致病菌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阳性 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B 1 第十一章 333 弯曲菌生化反应的特点是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糖类 液化明胶分解尿素 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均阳性 氧化酶试验阳性 E 1 第十一章 334 鉴定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定居于胃粘膜层中 产生大量脲酶,分解尿素为氨 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胃液涂片镜检 B 1 第十一章 335 幽门螺杆菌的哪项生物学性状与空肠弯曲菌相同 氧化酶试验阳性 42℃生长 不分解马尿酸盐 脲酶试验阳性 菌体一端有多根鞭毛 A 1 第十一章 336 快速尿素酶试验用于下列哪种病原体检测 痢疾志贺菌 EHEC(0157:H7) 霍乱弧菌(0139) 幽门螺杆菌 结肠炎耶氏菌 D 1 第十一章 337 下列哪种病原菌,粪便标本应进行直接检查 大肠埃希菌 痢疾杆菌 结肠炎耶氏菌 沙门菌 弯曲菌 E 1 第十一章 338 首选下列哪种方法用于粪便标本中霍乱弧菌动力检查 半固体穿刺法 压滴法 悬滴法 暗视野荧光法 毛细管法 C 4 第十一章 339 在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葡萄球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 结核分枝杆菌 厌氧菌 B 4 第十一章 340 霍乱的快速诊断常用 免疫荧光菌球法 环状沉淀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 霍乱红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A 4 第十一章 341 霍乱首例病人的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疫情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是因该病 为烈性传染病 病死率极高 无理想治疗方法 无有效预防措施 以上都不是 A 4 第十一章 342 幽门螺杆菌培养时,最常用的标本 胃粘膜活检组织 血液 大便 尿液 痰 A 4 第十一章 343 关于空肠弯曲菌的培养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微需氧菌 最适生长环境是5%O2、85%N210%CO2 最适生长温度为32oC 营养要求高 初分离时出现两种菌落 C 4 第十一章 344 霍乱病人的典型大便呈 水样 果酱样 脓血样 米泔水样 消化不良的恶臭便 D 4 第十一章 345 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和EI-Tor弧菌的区别是 形态 革兰染色 霍乱红试验 血清凝集试验 鸡红细胞凝集试验 E 1 第十一章 346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有嗜盐性 耐碱不耐酸 耐酸不耐碱 革兰阴性弧形或杆状 极端单鞭毛,运动活泼 C 1 第十一章 347 关于霍乱,不正确的是 属于烈性传染病 经口传播 病愈后,有些人长期带菌 病后可获得短暂的免疫力 免疫力主要是SIgA的作用 D 1 第十一章 348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鞭毛 菌毛 肠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C 3 第十一章 349 用于霍乱弧菌培养的培养基是 碱性蛋白胨水 碱性琼脂平板 庆大霉素平板 TCBS 以上都可 E 3 第十一章 350 霍乱弧菌的鉴定,需要的是 镜下形态、染色性 镜下的动力 生化反应 血清学凝集 以上都要 E 3 第十一章 351 霍乱弧菌的致病机理是 细菌对肠壁有侵袭性 肠毒素直接破坏肠上皮细胞 内毒素致病 肠毒素作用于肠上皮细胞腺苷酸环化酶 细菌引起超敏反应 D 3 第十一章 352 与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不符的是 革兰阴性杆状或弧状 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存在沿岸的海水或海产品中 嗜盐,在无盐培养基中也可生长 经口感染,引起食物中毒 D 3 第十一章 353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是 芽胞呈鼓槌状 有异染颗粒 排列呈竹节状 G-有鞭毛 G+有荚膜 B 3 第十二章 354 白喉棒状杆菌具有下列哪种特性时才能引起毒血症 重型 溶原性 多形性 异染颗粒 鼻咽部寄生 B 3 第十二章 355 能抑制敏感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细菌毒素为 白喉毒素 肉毒毒素 霍乱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红疹毒素 A 1 第十二章 356 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常用的培养基为 罗氏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吕氏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沙氏培养基 C 1 第十二章 357 锡克试验结果为迟发迟退,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 有免疫力,无变态反应 无免疫力,无变态反应 有免疫力,有变态反应 无免疫力,有变态反应 无法判断 A 1 第十二章 358 白喉的易感者为 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1~5岁儿童 孕妇 青年 60岁以上者 B 1 第十二章 359 测定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的免疫力可在前臂皮内注射 白喉毒素 白喉类毒素 加热灭活的白喉毒素 加热灭活的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抗毒素 A 1 第十二章 360 白喉棒状杆菌的异染颗粒,通过哪种染色可观察到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阿尔伯特染色 镀银染色 黑斯染色 C 1 第十二章 361 确定白喉棒状杆菌是否产毒素的依据是 菌体排列及异染颗粒 在亚碲酸钾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特点 Elek平板毒力试验 锡克试验 生化反应 C 1 第十二章 362 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白喉棒状杆菌毒力,描述不正确的是 常用动物为豚鼠 一般选用两只,一只试验.另一只对照 腹腔注射白喉抗毒素 皮内注射待检菌培养液 试验后动物不致死 B 1 第十二章 363 白喉棒状杆菌经下列哪种染色方法菌体被染为蓝绿色,异染颗粒呈蓝黑色 美蓝染色 革兰染色 阿尔伯特染色 抗酸染色 奈瑟染色 C 2 第十二章 364 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常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 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墓 中国蓝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B 2 第十二章 365 男,2岁,因呼吸困难就诊。查体发现:口腔粘膜上散在白色斑点及白色假膜样物。经细菌学检查发现,感染细菌经Albert染色,有明显的异染颗粒。此病人应考虑为 流感 口腔病毒感染 白喉 气管炎 肺炎 C 2 第十二章 366 白喉棒状杆菌的生化反应中正确的是 不分解葡萄糖 不分解乳糖 不分解麦芽糖 不分解果糖 不分解半乳糖 B 2 第十二章 367 对于白喉棒状杆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致病因素为白喉外毒素 可引起人类白喉 可致气管、支气管假膜 可存在于患者的鼻咽腔中 为革兰阴性杆菌 E 2 第十二章 36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白喉病后获终身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白喉棒状杆菌能还原碲盐为有色元素碲 锡克试验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棒状杆菌是否有免疫力的皮肤试验 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后可引起局部炎症和毒血症 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白喉毒素 A 2 第十二章 369 能产生绿色色素和特殊生姜气味的细菌是 大肠埃希菌 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 枸橼酸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E 2 第十二章 370 人工培养需要加入X因子、V因子的细菌是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布鲁氏菌 百日咳鲍特菌 弯曲菌 A 1 第十二章 371 关于军团菌错误的是 革兰阴性,但不易着色 营养要求高 触媒和氧化酶阳性 脲酶阳性 属微需氧菌 E 1 第十二章 372 培养分离军团菌可用 血平板 罗氏培养基 碱性平板 沙保培养基 含活性炭、酵母浸膏琼脂(BCYE) E 1 第十二章 373 对军团杆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广泛存在于各种水环境中 可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 对外界抵抗力差 是引起医源性肺炎的常见病原 治疗首选红霉素 C 1 第十二章 374 绿脓杆菌的特性是 专性需氧 革兰阴性,具周鞭毛 生长可产生绿色色素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通常可引起创伤感染 D 2 第十二章 375 百日咳鲍特均的分离培养应该使用 鲍-金(B-G)培养基 巧克力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 罗氏培养基 亚碲酸钾培养基 A 2 第十二章 376 百日咳鲍特菌阳性生化反应是 乳糖发酵 液化明胶 H2S试验 吲哚试验 氧化酶试验 E 2 第十二章 377 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感染的疾病是 布氏菌病 结核病 伤寒 破伤风 肉毒中毒 A 2 第十二章 378 布氏菌分离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是 血液 粪便 尿液 痰 骨髓 E 2 第十二章 379 细胞内寄生菌是 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杆菌 伤寒沙门菌 布氏杆菌 以上均是 E 2 第十二章 380 与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有关的细菌是 空肠弯曲菌 变形杆菌 胎儿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 D 2 第十二章 381 非发酵菌的分群依据为 氧化酶试验 O/F试验 动力 麦康凯平板上生长情况 以上均是 B 1 第十二章 382 不动杆菌的特性中,错误的是 氧化酶阳性 触酶阳性 不发酵糖类 没有动力 分布广泛,常引起院内感染 A 1 第十二章 383 可作为幽门螺杆菌重要鉴定依据的是 菌体细长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 有单或双端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对氧要求苛刻,为微需氧菌 不分解糖类 具丰富的尿素酶,尿素酶试验强阳性 E 1 第十二章 384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现卷发状菌的细菌是 炭疽芽胞杆菌 肉毒梭菌 脆弱杆菌 棒状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A 1 第十三章 385 对于炭疽芽胞杆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只能引起食草动物患炭疽病 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阴性杆菌 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在所有培养墓中均形成荚膜 不易形成芽胞 C 1 第十三章 386 鉴别炭疽芽胞杆菌和其他芽胞杆菌的试验是 氧化酶试验 触酶试验 O/F试验 串珠试验 DNA酶试验 D 1 第十三章 387 产单核李斯特菌经革兰染色,哪项是正确的 幼龄菌呈阳性 幼龄菌呈阴性 陈旧培养物,幼龄菌均呈阳性 陈旧培养物,幼龄菌均呈阴性 陈旧培养物呈阳性 A 1 第十三章 388 男,45岁,牧区工作,不慎右臂划伤,经一天左右局部出现小痂,继而形成水疱、脓痂,最后中心形成灰色坏死焦痂,此种临床类型的炭疽应考虑为 骨炭疽 皮肤炭疽 肺炭疽 肠炭疽 炭疽性脑膜炎 B 5 第十三章 389 炭疽芽胞杆菌的生化反应中正确的是 迟缓液化明胶,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如倒松树状 不分解葡萄糖 分解乳糖 产生靛基质 产生H2S A 5 第十三章 390 产单核李斯特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出现 沉淀生长 浑浊生长 表面形成菌膜 产生色素 倒伞形生长 E 5 第十三章 391 产单核李斯特菌在羊血琼脂上 有狭窄的β溶血环 有狭窄的α溶血环 无溶血现象 放置过夜后溶血环消失 有宽阔的α溶血环 A 5 第十三章 39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条件传染病 荚膜和炭疽毒素是炭疽芽孢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 炭疽毒素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免疫原性 炭疽芽孢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由于形成长链而呈絮状沉淀生长 炭疽芽孢杆菌的生化实验:卵磷脂酶弱阳性、触酶阴性 E 5 第十三章 393 下列关于蜡样芽孢杆菌说法错误的是 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 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高 卵磷脂酶阳性 在卵黄琼脂上生长迅速,有乳光反应 革兰阳性大杆菌,菌体两端较钝圆,多数呈链状排列 B 5 第十三章 394 可用于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为 PPD SPA BCG IFN ASO A 5 第十四章 395 下列哪项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特性不符 专性需氧 有毒株菌落呈光滑型 18~24h分裂一代 液体培养基中呈表面菌膜生长 在含有蛋黄、甘油、马铃薯、孔雀绿等的培养基上生长 B 1 第十四章 396 接种卡介苗的最适对象是 OT试验阳性儿童 OT试验阴性儿童 OT试验阳性成人 OT试验阴性,细胞免疫缺陷者 以上均不可 B 1 第十四章 397 结核病的免疫特点是 天然免疫 以体液免疫为主 带菌免疫 不能通过人工自动免疫获得 以上均不对 C 1 第十四章 398 关于接种BCG,正确的是 接种BCG后,应做OT试验检查其效果 接种BCG不能预防麻风 凡OT试验阴性,都应接种BCG 接种BCG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以上均不对 C 1 第十四章 399 结核病特异性预防应用 抗毒素 活疫苗 死疫苗 抗菌血清 以上均不是 B 1 第十四章 400 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有关的物质是 细菌的细胞壁 内毒素 外毒素 索状因子 分枝菌酸 D 1 第十四章 401 鉴别尿中致病性与非致病性抗酸菌的染色法是 革兰染色法 萋尼抗酸染色法 镀银染色法 潘本汉抗酸染色法 金胺“O”染色法 D 1 第十四章 402 下列属于抗酸菌的细菌有 痢疾志贺菌 霍乱弧菌 结核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 炭疽芽胞杆菌 C 1 第十四章 403 肺结核病人痰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Gram’s染色法 美蓝染色法 镀银染色法 齐—尼染色法 墨汁染色法 D 1 第十四章 404 卡介苗是 抗原性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经甲醛处理的牛型结核杆菌 保留抗原性的减毒牛结核杆菌 保留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 以上都不是 C 4 第十四章 405 下列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为R型菌落的有 百日咳鲍特菌 白喉棒状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军团菌 流感嗜血杆菌 C 4 第十四章 406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 芽胞 荚膜 异染颗粒 鞭毛 菌毛 B 4 第十四章 407 结核杆菌为抗酸菌,培养时最适pH为 5以下 5.5 6.5 7.2 8.4 C 4 第十四章 408 关于放线菌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 为G+抗酸性丝状菌 与龋齿的形成有关 对常用抗生素敏感 C 4 第十四章 409 关于诺卡菌属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为G+抗酸性丝状菌 严格厌氧菌 能形成气生菌丝 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 是足菌肿的病原菌 D 4 第十四章 410 通常需要培养3-4周才能见到生长的细菌是 军团菌 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杆菌 空肠弯曲菌 百日咳鲍特菌 B 4 第十四章 411 结核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后呈红色是因为 所用的石炭酸浓度过高,不易被脱色 结核分枝杆菌合脂质较多,盐酸酒精不易使之脱色 脱色所用盐酸酒精为酸性,不易使结核分枝杆菌脱色 美蓝不能用于染细菌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糖多,不易被酒精脱色 B 1 第十四章 412 目前广泛用于麻风分枝杆菌研究的动物模型是 大白鼠 小白鼠 恒河猴 犰狳 豚鼠 D 1 第十四章 413 星形奴卡菌属于下述哪种微生物 革兰阳性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抗酸分枝菌 真菌 诺卡菌属 E 1 第十四章 414 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能产生一种粘性很强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6—去氧太洛糖 荚膜 普通菌毛 顶端结构 鞭毛 A 1 第十四章 415 放线菌生长时,对气体的要求是 专性需氧 专性厌氧 需加30%CO2 微需氧或厌氧 兼性厌氧 D 1 第十四章 416 压片镜检可见到呈菊花状菌丝的是 放线菌 真菌 奴卡菌 链丝菌 链霉菌 A 1 第十四章 417 放线菌引起外伤性创伤感染,标本检查应首选 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直接显微镜检查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C 1 第十四章 418 女,25岁,有肺结核病史。主诉:发热的同时有乏力、纳差、消瘦、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腹壁柔软。腹部超声波检查发现不规则的液平,胃肠钡餐x线检查及腹部平面有肠梗阻、肠粘连、散在钙化点等征象。腹腔液实验室检查发现抗酸杆菌。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细菌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阑尾炎 肠伤寒 肠道肿瘤 B 1 第十四章 419 下列细菌中一般不采用革兰染色法的是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结核分枝杆菌 草绿色链球菌 D 1 第十四章 420 伤口内发现“硫磺颗粒”,提示感染菌为 白色念珠菌 衣氏放线菌 新型隐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曲霉菌 B 1 第十四章 421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 细胞免疫 带菌免疫 I变态反应 Ⅱ变态反应 体液免疫 B 1 第十四章 422 通常用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为 卡—布培养基 改良罗—琴培养基 TCBS培养基 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 B 1 第十四章 423 疑为结核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至少应观察多久才可弃去 2天 5天 15天 4周 8周 E 2 第十四章 424 体外培养时营养要求特殊的细菌是 霍乱弧菌 痢疾志贺曲 伤寒沙门菌 变形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E 2 第十四章 425 下列哪种细菌可引起人类结核病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堪萨斯分枝杆菌 瘰疬分枝杆菌 鸟—胞内分枝杆菌 溃疡分枝杆菌 A 2 第十四章 426 关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的叙述错误的是 标本直接或集菌后涂片、干燥固定 石炭酸复红加热染色5分钟水洗 3%盐酸酒精脱色水洗 吕氏美蓝复染1—2分钟水诜 其结果红色为抗酸阴性,蓝色为抗酸阳性 E 2 第十四章 427 下列细菌中,引起菌痢症状最轻的是 痢疾志贺氏菌 福氏志贺氏菌 鲍氏志加氏菌 宋内氏志贺氏菌 以上都不对 D 2 第十四章 428 “汹涌发酵”试验是用于鉴别 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炭疽杆菌 艰难梭菌 C 2 第十五章 429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胞杆菌 A 2 第十五章 430 下列细菌不形成芽胞的是 破伤风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 艰难梭菌 炭疽芽胞杆菌 肉毒梭菌 B 1 第十五章 431 下列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结核分枝杆菌 E 1 第十五章 432 下列哪种细菌不产生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 艰难梭菌 放线菌 霍乱弧菌 D 1 第十五章 433 当一工人因铁钉深刺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首先应考虑给予注射 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破伤风减毒疫苗 破伤风灭活疫苗 B 3 第十五章 434 关于产气荚膜梭菌哪项是错误的 为革兰阳性粗大梭菌 病变组织水肿、触之有“捻发音” 培养时有“汹涌发酵”现象 不引起食物中毒 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D 3 第十五章 435 具有鞭毛的微生物有 幽门弯曲菌 炭疽芽胞杆菌 放线菌 钩端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A 3 第十五章 436 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临床标本阳性分离率最高的是 脆弱类杆菌 双歧杆菌 丙酸杆菌 梭状杆菌 消化链球菌 A 3 第十五章 437 具有双溶血现象的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乙型链球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炭疽芽胞杆菌 D 3 第十五章 438 下列哪些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神经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 霍乱弧菌 肉毒梭菌 痢疾志贺菌 D 3 第十五章 439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大肠埃希菌 无芽胞厌氧菌 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变形杆菌 B 3 第十五章 440 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 子宫腔 尿道 肠道 阴道 上呼吸道 E 1 第十五章 441 注射TAT的目的是 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菌 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以上均可 B 1 第十五章 442 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枯草芽胞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 百日咳鲍特菌 产气荚膜梭菌 流感嗜血杆菌 D 1 第十五章 443 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主要经消化道吸收 细菌裂解后释放 D 1 第十五章 444 治疗气性坏疽可使用 高压氧舱 注射TAT 口服利福平 肌肉注射链霉素 静脉点滴庆大霉素 A 1 第十五章 445 肉毒梭菌是下列何种疾病的病原体 TSST 食物中毒 伪膜性肠炎 毒血症 败血症 B 1 第十五章 446 不需要在CO2环境中就能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牛布鲁菌 羊布鲁菌 E 1 第十五章 447 专性厌氧的细菌是 微球菌 破伤风梭菌 肺炎球菌 肠球菌 脑膜炎球菌 B 1 第十五章 448 关于破伤风梭菌毒力试验,错误的是 常用动物为小白鼠 接种方法为肌肉注射 毒力试验阳性者,出现无力、麻痹、甚至死亡 保护性试验作为毒力试验的对照 保护性试验阳性,证明注射液中破伤风毒素的存在 C 1 第十五章 449 形态细长、梭形或鼓槌状,有芽胞,有周鞭毛的厌氧菌是 脆弱类杆菌 产黑素类杆菌 具核类杆菌 破伤风梭菌 乳酸杆菌 D 1 第十五章 450 男,60岁,主诉:食入肉类制品后腹痛、腹胀、水样腹泻,无恶心呕吐。粪便标本厌氧培养,见血琼脂平板上出现双层溶血环,卵磷脂酶和Nagler试验阳性,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首先考虑的是 痢疾杆菌 伤寒沙门菌 产气荚膜梭菌 霍乱弧菌 病毒 C 3 第十五章 451 艰难梭菌选择培养基是 KVLB血平板 BBE平板 兔血平板 CCFA培养基 VS培养基 D 3 第十五章 452 对破伤风梭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革兰阳性杆菌 有芽胞 有周鞭毛 有荚膜 可产生外毒素 D 3 第十五章 453 对于肉毒梭菌,描述错误的是 严格厌氧 引起人类疾病的肉毒梭菌以A、B型最常见 细菌耐热,煮沸数小时仍存活 可在胃液中24小时不被破坏 阳性杆菌 C 3 第十五章 454 厌氧培养时,厌氧环境的微生物质量控制需要下列哪类细菌 专性厌氧菌 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嗜二氧化碳菌 B 3 第十五章 455 无芽胞厌氧菌在37℃厌氧培养2—3天,如无菌生长,一般应继续培养 3天 1周 2周 3周 1个月 B 3 第十五章 456 能够人工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是 梅毒螺旋体 雅司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 奋森螺旋体 C 3 第十六章 457 显微镜凝集试验是哪种病原体感染时常用的—种血清学试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立克次体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E 1 第十六章 458 钩端螺旋体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 18℃ 20℃ 25℃ 28℃ 35℃ D 1 第十六章 459 奋森螺旋体最常见所致疾病是 梅毒 咽峡炎 皮肤感染 猫抓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 B 1 第十六章 460 螺旋体抗原试验用的抗原是 密螺旋体抗原 非密螺旋体抗原 牛心肌脂质 病变组织 致敏红细胞 C 1 第十六章 461 可直接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运动的病原体是 螺旋体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病毒 A 1 第十六章 462 下列微生物染色方法正确的是 新生隐球菌——革兰染色 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 立克次体——碘液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Giemsa染色 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 B 1 第十六章 463 能最早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的试验为 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 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捕获ELISA法 A 1 第十六章 464 引起莱姆病的主要病原体是 伯氏疏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雅司螺旋体 A 1 第十六章 465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的家禽和鼠类 可引起钩体血症 致病物质包括ELS、溶血素和CTF 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D 1 第十六章 466 培养钩端螺旋体常用的培养基是 SS培养基 Korthof培养基 Sabouraud培养基 细胞培养 鸡胚卵黄囊接种 B 1 第十六章 467 梅毒传染性最强的病程是 潜伏期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恢复期 B 1 第十六章 468 密螺旋体属的共同特点是 螺旋细密而不规则 螺旋细密而规则 两端或一端弯曲成钩状 螺旋少而规则 螺旋少而不规则 B 2 第十六章 469 与梅毒螺旋体特征不符合的是 螺旋致密而规律,两端尖直 用普通染料不易着色 有与细菌相同的外鞭毛 用人工培养基培养不能生长 抵抗力弱,加热50℃5min即死亡 C 2 第十六章 470 检查梅毒螺旋体最好采集的标本是 血标本 淋巴液 下疳渗出液 梅毒疹渗出液 局部淋巴结抽取液 C 2 第十六章 471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引起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 梅毒螺旋体 HIV 沙眼衣原体 雅司螺旋体 E 2 第十六章 472 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反应使用的抗原是 非致病性螺旋体 变形杆菌OXK株 梅毒螺旋体 绵羊红细胞 牛心肌类脂质 E 2 第十六章 473 Ⅰ期梅毒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心血管梅毒 外阴表面溃疡,有浆液性渗出 梅毒血清学阴性 硬下疳 不洁性交 A 2 第十六章 474 可辅助诊断钩端螺旋体的试验是 MHA-TP试验 RPR试验 FTA-ABS试验 VDRL试验 MAT试验 E 2 第十六章 475 检查梅毒螺旋体可用 镀银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Albert染色法 墨汁染色法 A 1 第十六章 476 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为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细菌 B 1 第十七章 477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 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流感病毒 肺炎衣原体 C 1 第十七章 478 支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在于 专性细胞内寄生 培养基需高渗环境 形态表现出多样性 无细胞壁结构 对抗生素敏感 B 1 第十七章 479 支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能营独立生活 能通过滤菌器 胞膜中含大量胆固醇 致病时一般不侵入血流 营养要求高,在提供血液、胆固醇的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B 1 第十七章 480 诊断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为 青霉素串珠试验 显微镜凝集试验 VDRL试验 冷凝集试验 以上均可 D 1 第十七章 481 可以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的微生物为 狂犬病毒 衣原体 支原体 乙肝病毒 立克次体 C 1 第十七章 482 下列可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为 支原体 布鲁菌 白色念珠菌 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A 1 第十七章 483 辅助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方法为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冷凝集试验 串珠试验 荧光球试验 C 1 第十七章 484 支原体的特性,错误的是 不易被染色 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无固定形态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 D 1 第十七章 485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作用主要是 内毒素 外毒素 荚膜抗吞噬 吸附于细胞受体破坏粘膜细胞 入侵粘膜细胞,繁殖后溶解细胞 D 1 第十七章 486 能形成极小菌落的T株指的是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穿透支原体 D 1 第十七章 487 实验室诊断肺炎支原体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ELISA检测血清中P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从痰中分离培养 PCR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 检测反应素 基因探针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 A 1 第十七章 488 “荷包蛋”样菌落是哪种微生物的培养特性 细菌 螺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真菌 C 1 第十七章 489 脲酶试验阳性的支原体是 肺炎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发酵支原体 C 1 第十七章 490 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有 无细胞壁 多形态性 能通过细菌滤器 有独特的生活周期 细胞膜中固醇含量高 D 1 第十七章 491 关于支原体与细菌,叙述错误的是 有细胞壁 含有两种核酸 含有核糖体 能在人工培养及生长 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 A 1 第十七章 492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细菌 病毒 衣原体 立克次体 支原体 E 1 第十七章 493 支原体与衣原体不同的是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没有细胞壁 属于原核细胞微生物 以二分裂法繁殖 对抗生素敏感 B 1 第十七章 494 支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对抗生素敏感 有两种核酸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个体微小,能通过滤菌器 细胞膜中含有大量胆固醇 D 1 第十七章 495 支原体可引起 百日咳 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食物中毒 腹泻 B 1 第十七章 496 培养支原体最必须的成分是 蛋白质 胆固醇 葡萄糖 磷脂 维生素B1 B 2 第十七章 497 不是支原体特点的是 不耐寒 对结晶紫有抵抗力 不耐干燥 不耐热 对碱和醋酸铊有抵抗力 A 2 第十七章 498 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原体具有感染性 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 始体较原体大 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 衣原体有发育周期,需要8h E 2 第十八章 499 衣原体不能引起的疾病是 性病淋巴肉芽肿 急性肠炎 沙眼 泌尿生殖系感染 包涵体结膜炎 B 2 第十八章 500 衣原体不同于支原体的特点是 能通过细菌滤器 革兰染色阴性 二分裂方式繁殖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不含有肽聚糖成分 D 2 第十八章 501 衣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细胞壁骨架不同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性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有特殊的衣壳 仅有一种核酸 B 2 第十八章 502 下列微生物除哪种外都可引起性传播疾病 钩端螺旋体 支原体 淋球菌 衣原体 梅毒螺旋体 A 2 第十八章 503 可引起新生儿脓漏眼的微生物为 脑膜炎球菌 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淋病奈瑟菌 E 1 第十八章 504 衣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严格细胞内寄生 以二分裂法增殖,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有核糖体 对抗生素敏感 B 1 第十八章 505 在衣原体的发育周期中,有感染性的是 原体 始体 中间体 核糖体 包涵体 A 1 第十八章 506 脲酶阳性的支原体是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通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体 解脲脲原体 E 1 第十八章 507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常见病原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埃立克次体 钩端螺旋体 肺炎支原体 A 1 第十八章 508 检查衣原体宜用哪种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 瑞氏染色 Giemsa染色 Gimenez染色 抗酸染色 C 1 第十八章 509 下列与冠心病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立克次体 B 1 第十八章 510 外一斐反应是用来检测 立克次体抗原 立克次体抗体 变形杆菌抗原 变形杆菌抗体 沙门菌抗体 B 1 第十八章 511 菌落很小,需放大才能观察到,因此被称为T株的支原体是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通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E 1 第十八章 512 下列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螺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真菌 细菌L型 C 1 第十八章 513 关于衣原体原体、始体的特点,下列那种说法不正确 发育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原体和始体 原体是衣原体的胞外存在形式,具有高度的感染性 始体是衣原体胞外存在形式,不能在胞外存活,无感染性 原体有细胞壁,始体无细胞壁 原体、始体染色性相同 E 1 第十八章 514 衣原体微生物学检查不包括哪项 接种BA 眼穹隆及眼结膜刮片找胞浆内包涵体 细胞培养 鸡胚培养 动物接种 A 2 第十八章 515 衣原体缺乏主动侵人宿主细胞的能力,为促进衣原体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可采取一些措施,但不包括下列哪项 接种物离心 X线照射 加入抗代谢物质 反复冻融 接种前先用DEAE葡聚糖处理宿主细胞 D 2 第十八章 516 沙眼衣原体接种鸡胚,下列何种情况可报阴性结果 鸡胚初代培养13天,仍存活 卵黄囊涂片未发现原体、始体、包涵体 血清学阴性 连传2代,鸡胚仍存活 连传3代,鸡胚仍存活 E 2 第十八章 517 下列哪些是衣原体与病毒的共同特点 无细胞壁 对抗生素不敏感 专性细胞内寄生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含DNA和RNA两类核酸 C 2 第十八章 518 沙眼的病原体是 细菌 病毒 支原体 衣原体 真菌 D 2 第十八章 519 下列哪种衣原体对人不致病 肺炎衣原体 人型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家畜衣原体 以上都不对 D 2 第十八章 520 衣原体包涵体的主要成分是 原体 始体 原体、始体的混合体 吞噬大量衣原体的巨噬细胞 感染了衣原体的宿主细胞融合体 B 2 第十八章 521 沙眼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应采集的标本是 眼脓性分泌物 泪液 血液 睑结膜刮片 眼房水 D 1 第十八章 522 关于衣原体直接镜检下列哪项正确 标本通常采用革兰染色或姬姆萨(Giemsa)染色 原体、始体染色性相同 若能见较多上皮细胞,虽无包涵体发现亦有诊断意义 眼结膜等上皮细胞内发现典型包涵体对沙眼衣原体感染有诊断价值 检出包涵体对急性、严重的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D 1 第十八章 523 卢戈碘染色能鉴别哪种衣原体与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家畜衣原体 不能鉴别 B 1 第十八章 524 在衣原体的生活周期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原体 始体 包涵体 中间体 拟核 A 1 第十八章 525 有关衣原体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现已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繁殖成功 衣原体的细胞壁缺乏肽聚精,故对抗生素不敏感 以原体和始体的状态存在,其中始体有感染性 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有独立的酶系统 D 1 第十八章 526 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是 沙眼衣原体 钩端螺旋体 立克次体 鹦鹉热衣原体 梅毒螺旋体雅司亚种 A 1 第十八章 527 新生儿眼结膜内检出包涵体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弓形虫感染 先天性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 疱疹 沙眼衣原体感染 E 1 第十八章 528 衣原体生活周期中具有感染性的阶段是 细胞内原体 细胞外原体 网状体 细胞内始体 细胞内包涵体 B 1 第十八章 529 衣原体与病毒的不同点是 形成包涵体 专营细胞内寄生 无独立能量系统 能通过滤菌器 对抗生素敏感 E 1 第十八章 530 衣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含两种核酸(DNA和RNA) 二分裂法增殖 专营细胞内寄生 有细胞结构 对抗生素敏感 C 1 第十八章 531 关于衣原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有细胞结构 以二分裂法增殖 有独立酶系统 专营细胞内寄生 对抗生素敏感 C 1 第十八章 532 衣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能分裂繁殖 无细胞壁 以DNA为遗传物质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 D 1 第十八章 533 下列哪种感染与衣原体有关 Q热 鹦鹉热 肠炎 脑膜炎 斑疹伤寒 B 1 第十八章 534 衣原体诊断不包括下列哪项 直接镜检查包涵体 免疫荧光 PCR 冷凝集试验 MIF D 1 第十八章 535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蜱 蚊 鼠蚤 恙螨 鼠虱 C 1 第十九章 536 立克次体与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对抗生素不敏感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无细胞壁和细胞膜 专性细胞内寄生 必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 D 1 第十九章 537 以人虱为传播媒介的微生物为 布鲁菌 普氏立克次体 鹦鹉热衣原体 钩端螺旋体 鼠疫杆菌 B 1 第十九章 538 可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试验为 链球菌MG株凝集试验 VDRL试验 Weil-Felixtest OT试验 ASO试验 C 2 第十九章 539 下列疾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的是 沙眼 流行性斑疹伤寒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梅毒 脲原体泌尿系感染 B 2 第十九章 540 立克次体与细菌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有细胞壁、核糖体 有DNA、RNA两种核酸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二分裂法繁殖 可造成自然疫源性疾病 C 2 第十九章 541 立克次体与病毒的不同点为 必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只能在宿主细胞浆中繁殖 仅引起局限于某一脏器的感染 可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中增殖 含有DNA及RNA E 2 第十九章 542 外斐反应,OX19阳性,OXK阴性,可能的诊断是 流行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 Q热 甲型副伤寒 战壕热 B 2 第十九章 543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细菌是 痢疾志贺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 D 2 第十九章 544 贝纳柯克斯体所致的疾病是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 Q热 战壕热 D 2 第十九章 545 五日热是由下列哪一位立克次体引起的 普氏立克次体 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战壕热立克次体 康氏立克次体 小蛛立克次体 B 1 第十九章 546 秘鲁疣是由下列哪一种克次体引起的 普氏立克次体 杆菌样巴通体 战壕热立克次体 汉赛巴克次体 小蛛克次体  B 1 第十九章 547 48.立克次体病发病3周内的抗体主要是IgM,晚期恢复期则为 IgA IgD IgG IgM IgE C 1 第十九章 548 分离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最好的方法是 血琼脂平板 鲍金培养基 199培养基 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雄性豚鼠腹腔接种 E 1 第十九章 549 外斐反应:OX19阳性,OXk阴性,可能的诊断是 恙虫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 Q热 甲型副伤寒 乙型副伤寒 B 1 第十九章 550 外一斐反应是用来检测 立克次体抗原 立克次体抗体 变形杆菌抗原 变形杆菌抗体 沙门菌抗体 B 1 第十九章 551 分离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最常用的标本是 血液 尿液 痰液 组织标本 粪便 A 1 第十九章 552 常用来接种立克次体的是 小鼠 豚鼠 家兔 猫 鸡胚 B 1 第十九章 553 动物接种分离斑疹伤寒病原体时,常选择 雄性豚鼠腹腔接种 雄性豚鼠颅内接种 雄性豚鼠鼻腔接种 雄性家兔腹腔接种 雄性小鼠颅内接种 A 1 第十九章 554 下列哪项不是立克次体的特性 所有立克次体均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光镜下多形态,革兰阳性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对抗生素敏感 A 1 第十九章 555 下列哪项是立克次体与病毒的共同特点 专性细胞内寄生 含DNA和RNA两类核酸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 能通过除菌滤器 A 1 第十九章 556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是 普氏立克次体 莫氏立克次体 埃立克次体 汉塞巴通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A 1 第十九章 557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是 普氏立克次体 莫氏立克次体 埃立克次体 汉塞巴通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B 1 第十九章 558 外一斐反应的原理是 交叉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毒素抗毒素中和反应 间接凝集 协同凝集 A 2 第十九章 559 “猫抓病”的病原是 普氏立克次体 莫氏立克次体 埃立克次体 汉塞巴通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D 2 第十九章 560 诊断埃立克次体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直接涂片镜检 PCR ELISA 分离培养 IFA B 2 第十九章 561 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菌毛 外毒素 内毒素 立克次体死后释放的毒素样物质 立克次体产生的胞外酶 D 2 第十九章 562 斑疹伤寒早期常用来检测的标本是 血液 尿液 痰液 脑脊液 组织活检标本 A 2 第十九章 563 下列有关立克次体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外一斐反应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阳性可确诊 IFA需用抗原少,群特异性,能区分Ig类别 ELISA适于大批及微量标本的检测 IHA敏感性高,只在感染活动期才能检出 LA对晚期及恢复期血清不敏感 A 2 第十九章 564 易使外-斐试验呈现假阳性的疾病是 伤寒 变形杆菌感染 肺炎 痢疾 沙眼 B 2 第十九章 565 立克次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细胞内寄生 核酸类型 繁殖方式 形态结构 对抗生素敏感 A 1 第十九章 566 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媒介昆虫是 人虱 鼠蚤 螨 蝉 蚊 B 1 第十九章 567 关于外-斐试验,错误的是 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阳性结果呈现凝集反应 检测的是立克次体抗原 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试验 试验材料之一为变形杆菌菌体抗原 C 1 第十九章 568 真菌区别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具有高度分化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等不同形态 有多种增殖方式 对抗生素不敏感 细胞壁中无肽聚糖 A 1 第二十章 569 具有假菌丝的真菌是 白色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组织胞浆菌 表皮癣菌 黄曲霉菌 A 1 第二十章 570 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抵抗不良环境 进行繁殖 侵入宿主细胞 引起炎症反应 引起变态反应 B 1 第二十章 571 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的繁殖方式为 二分裂 复制 接合 菌丝断裂 出芽 E 1 第二十章 572 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时,常用一下哪种物质处理标本 氯化银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甘油 抗生素 B 1 第二十章 573 真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是 新型隐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曲霉菌 毛霉菌 球孢子菌 B 1 第二十章 574 检验新型隐球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 抗酸染色 革兰染色 墨汁染色 镀银染色 Giemsa染色 D 1 第二十章 575 新型隐球菌的致病物质是 毒素 酶类 侵袭力 荚膜 抗敏反应 D 1 第二十章 576 皮肤癣真菌的治疗特点是 对抗生素不敏感 口服有效 易复发 可治愈 易过敏 C 1 第二十章 577 能引起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新型隐球菌 黄曲霉菌 组织胞浆菌 表皮癣菌 白念珠 E 1 第二十章 578 黄曲菌可引起 癣病 食物中毒 慢性脑膜炎 鹅口疮 急性脑膜炎 B 1 第二十章 579 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细胞壁 细胞核 线粒体 内质网 叶绿素 E 1 第二十章 580 双相型真菌在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的培养温度是 25℃ 28℃ 35℃ 37℃ 41℃ D 1 第二十章 581 多细胞真菌都能产生的孢子是 芽生孢子 厚膜孢子 关节孢子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E 1 第二十章 582 不属于条件性真菌的是 白色假丝酵母菌 曲霉菌 毛霉菌 皮肤癣菌 新型隐球菌 D 1 第二十章 583 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 革兰染色后镜检 墨汁负染后镜检 血清学检查 生化反应检查 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 E 1 第二十章 584 白色假丝酵母菌形成的孢子是 芽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关节孢子 有性孢子 A 1 第二十章 585 关于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为酵母型菌 墨汁负染后可见肥厚的荚膜 在25℃和37℃均能生长 可产生芽生孢子 可形成假菌丝 E 1 第二十章 586 浅部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 28℃ 30~32℃ 32~25℃ 37℃ 以上均不妥 A 1 第二十章 587 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时,常用以下哪种物质处理标本 氯化银 明矾 甘油 氢氧化钾 抗生素 D 1 第二十章 588 最适温度不是37℃的病原微生物 大肠埃希菌 结核分枝杆菌 浅部真菌 痢疾志贺菌 霍乱弧菌 C 1 第二十章 589 为调整菌群严重失调,应使用 益生素 抗生素 维生素 纤维素 营养素 A 1 第二十章 590 真菌分类到 纲 目 科 属 种 D 1 第二十章 591 在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中有诊断意义的真菌孢子是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厚膜孢子 关节孢子 芽生孢子 E 1 第二十一章 592 白假丝酵母菌产生厚膜孢子的培养基是 SDA培养基 SS培养基 玉米粉培养基 L-J培养基 麦康凯培养基 C 1 第二十一章 593 皮肤廯菌引起的最常见的廯是 头廯 体廯 足廯 手廯 甲廯 C 1 第二十一章 594 预防廯的发生的最好办法是 接种疫苗 注射抗真菌抗体 应用抗真菌淋巴细胞 注射细胞因子 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 E 1 第二十一章 595 非致病性着色真菌与致病性着色真菌的主要区别是 腐生性 37℃生长性 自然界分布性 菌体形态 菌落形态 B 1 第二十一章 596 多发生于农业劳动人群、园艺师和森林警察的真菌病是 廯 汗斑 孢子丝菌病 着色真菌病 念珠菌病 C 1 第二十一章 597 引起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絮状表皮鲜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口腔链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口腔螺旋体 D 1 第二十一章 598 引起花斑廯的主要病原菌是 絮状表皮鲜菌 红色毛廯菌 须毛廯菌 秕糠马拉廯菌 着色廯菌 D 1 第二十一章 599 皮肤廯菌侵犯部位仅限于表皮、毛发和指甲,与下列那种特性有关 嗜脂肪酸 嗜干燥 嗜角质蛋白 嗜油脂 嗜潮湿 C 1 第二十一章 600 我国从患者皮肤分离的廯菌以哪一种为最多 絮状表皮廯菌 紫色毛廯菌 须毛廯菌 许兰毛廯菌 红色毛廯菌 E 1 第二十一章 601 关于皮肤廯菌的致病特点,错误的是 一种皮肤廯菌可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同一部位感染也可由不同皮肤廯菌引起 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 引起的真菌病最多 常侵犯角质蛋白丰富的部位 C 1 第二十一章 602 不能侵害指甲的皮肤廯菌是 红色毛廯菌 须毛廯菌 絮状表皮鲜菌 小孢子廯菌属 紫色毛廯菌 D 1 第二十一章 603 表皮廯菌属不能引起哪种廯病 毛发廯 体廯 甲廯 足廯 手廯 A 1 第二十一章 604 关于皮肤廯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皮肤廯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征 为多细胞真菌 可在沙保弱培养基上生长 形成大分生孢子 一种皮肤廯菌只引起一种病变 E 1 第二十一章 605 血清学诊断在下列哪种真菌感染中有应用价值 白假丝酵母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申克孢子丝菌 新生隐球菌 曲霉 D 1 第二十二章 606 关于新生隐球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菌体单细胞,外包厚荚膜 标本可直接用墨汁负染色后镜检 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 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假菌丝 常引起慢性脑膜炎 D 1 第二十二章 607 下列微生物染色法哪一组不妥 新生隐球菌——革兰染色 钩端螺旋体—一镀银染色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立克次体——吉姆萨染色 皮肤丝状菌——棉蓝染色 A 1 第二十二章 608 下列哪组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毛癣菌、荚膜组织胞浆菌 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立克次体 曲霉、卡氏肺孢菌、小孢子癣菌 毛霉菌、絮状表皮癣菌,梅毒螺旋体 申克孢子丝菌、淋病奈瑟菌、卡氏枝孢霉 C 1 第二十二章 609 关于白假丝酵母菌,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酵母样菌落 在营养丰富培养基上长出菌丝 属于单细胞条件致病性真菌 是婴幼儿鹅口疮的病原体 C 1 第二十二章 610 男,26岁,因持续高热入院2周,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接受化疔1周。现患者口腔内有白色膜状物,最可能的感染的病原菌是 变异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厌氧菌感染 白喉棒状杆菌 B 1 第二十二章 611 引起食物霉变的主要真菌是 黄曲霉 毛霉 申克孢子丝菌 白假丝酵母菌 新生隐球菌 B 1 第二十二章 612 新生隐球菌通过产生何种孢子进行繁殖 芽生孢子 厚膜孢子 分生孢子 关节孢子 孢子囊孢子 A 1 第二十二章 613 检查新生隐球菌感染常用 革兰染色法 抗酸染色 镀银染色 墨汁负染色法 Giemsa染色法 D 1 第二十二章 614 目前认为能诱发肝癌的真菌素是 灰黄霉素 T-2毒素 展青霉素 黄褐霉素 黄曲霉毒素 E 1 第二十二章 615 哪种真菌感染可引起“农民肺” 曲霉 卡氏肺孢菌 毛霉 新生隐球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A 1 第二十二章 616 黄曲霉素主要损害的器官是 心脏 肝脏 肾脏 肺 脾脏 B 1 第二十二章 617 下列哪种感染方式往往是病毒所特有的 急性感染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隐性感染 D 1 第二十三章 618 麻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 慢发病毒感染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隐性感染 A 1 第二十三章 619 水痘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带状疱疹属于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隐性感染 D 1 第二十三章 620 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 氯仿 乙醚 酚类 甲醛 过氧化氢 D 1 第二十三章 621 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直接杀伤病毒 阻止病毒的吸附 阻止病毒核酸的转录 阻止病毒脱壳 阻止蛋白合成 B 1 第二十三章 622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 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直接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直接抑制病毒的释放 阻碍病毒的吸附 使病毒成熟受阻 A 1 第二十三章 623 对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起主要作用的是 干扰素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补体系统 C 1 第二十三章 624 在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IgG IgM IgA sIgA IgE D 1 第二十三章 625 下列哪种物质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IgG IgM IgA sIgA IgE B 1 第二十三章 626 双份血清的IgG有几倍以上增高才有临床意义 2倍 3倍 4倍 5倍 8倍 C 1 第二十三章 62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病毒表面的蛋白 病毒的衣壳 细胞表面的受体 病毒包膜 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C 1 第二十三章 628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往往无病毒血症 甲肝病毒 乙肝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乙脑病毒 麻疹病毒 A 1 第二十三章 629 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糖蛋白 可由病毒及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生 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 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 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 C 1 第二十三章 630 制备人类病毒疫苗最好选用 原代细胞 次代细胞 人胚二倍体细胞 传代细胞 器官培养 C 1 第二十三章 631 下列哪种方法分离培养病毒最简单、经济,也最有前途 动物接种 鸡胚接种 组织块培养 器官培养 细胞培养 E 1 第二十三章 632 下列哪项不能代表病毒在细胞内增殖 细胞病变效应 红细胞吸附 细胞代谢的改变 干扰现象 细胞培养液浑浊 E 1 第二十三章 633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 病毒种类 病毒毒力 病毒抗原性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机体免疫力 D 1 第二十三章 634 HIV感染诊断的确证实验是 核酸分子杂交 Westernblot PCR ELISA 补体结合试验 B 1 第二十三章 635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不能通过采集咽拭子进行检测 流感病毒 轮状病毒 腺病毒 风疹病毒 麻疹病毒 B 1 第二十三章 636 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通常选用 卵黄囊接种 羊膜腔接种 尿囊腔接种 胚体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B 1 第二十三章 637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核内包涵体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病毒 腺病毒 狂犬病毒 巨细胞病毒 D 1 第二十三章 638 病毒体的基本结构为 核心 衣壳 包膜 核衣壳 核酸 D 1 第二十三章 639 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具有感染性 包括核衣壳结构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E 1 第二十三章 640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成熟及释放 结合、复制、成熟及释放 A 2 第二十三章 641 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成分是 染色体 衣壳 壳粒 核酸 包膜 D 2 第二十三章 642 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吸附 脱壳 扩散 复制 释放 C 2 第二十三章 643 CPE于普通光镜下可见 染色质边移 膜蛋白被病毒编码蛋白取代 细胞变圆、脱落 膜通透性增加 核仁结构发生变化 C 2 第二十三章 644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状结构称 包涵体 蚀斑 空斑 极体 异染颗粒 A 2 第二十三章 645 病毒条件性突变株产生的原因是 病毒基因组突变 病毒基因交叉复活 病毒基因重组 病毒间互补作用 病毒间的加强作用 A 2 第二十三章 646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诱导干扰素产生 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中和病毒毒素 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C 2 第二十三章 647 关于病毒包涵体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是病毒导致细胞融合的产物 是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产物 是病毒在细胞单层上形成的空斑 有些是病毒颗粒的聚集体 是病毒一种变异形式 D 1 第二十三章 648 病毒的特征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非细胞结构 只含一种核酸 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二分裂法繁殖 对干扰素敏感 D 1 第二十三章 649 运送可疑乙脑死亡者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最好将标本存放在 生理盐水中 5%葡萄糖盐水中 50%葡萄糖水中 50%甘油缓冲盐水中 肉汤中 D 1 第二十三章 650 确定病毒有无包膜的试验为 血凝血抑试验 中和试验 乙醚耐受试验 核酸酶试验 包涵体产生试验 C 1 第二十三章 651 光镜下可 看见所有病毒 看不见病毒 看见大小约30毫微米的病毒 看见大小约300毫微米的病毒 看见有包膜的病毒 D 1 第二十三章 652 包涵体检查在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中有重要意义 流感病毒 巨细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EB病毒 副流感病毒 B 1 第二十三章 653 送检分离病毒标本的最佳温度为 37℃ 4℃ -20℃ -70℃ 25℃ B 1 第二十三章 654 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冻存时加入的保护剂为 叠氮钠 硝酸甘油 二甲基亚砜 对氨基苯甲醛 丁二酮 C 2 第二十三章 655 疑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血液标本应接种下列哪种实验动物 大鼠 黑线姬鼠 豚鼠 家兔 大白鼠 B 2 第二十三章 656 从患者的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最好接种于 人胚羊膜细胞 小鼠腹腔 鸡胚羊膜腔 鸡胚尿囊腔 鸡胚卵黄囊 C 2 第二十三章 657 以下技术用于病毒抗原检测,除外是 细胞培养 免疫荧光 酶免疫 发光免疫分析 免疫层析 A 2 第二十三章 658 以下是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传代细胞系,除外是 WI—38 HeLa Hep—2 Vero FL A 2 第二十三章 659 流感的病原体是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病毒 鼻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脑膜炎病毒 B 2 第二十四章 660 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 一条完整的单负股RNA 分段的单负股RNA 分段的双股RNA 完整的双股DNA 分段的单股DNA B 2 第二十四章 661 划分流感病毒亚型是依据 核蛋白抗原 M蛋白抗原 HA和NA 核酸类型 培养特性 C 1 第二十四章 662 流感病毒分型是依据 基质蛋白 核蛋白和M蛋白 HA和NA 核酸类型 培养特性 B 1 第二十四章 663 从流感病人的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最好将标本接种于 小鼠腹腔 鸡胚羊膜腔 鸡胚尿囊腔 人胚羊膜细胞 Hela细胞 B 1 第二十四章 664 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测指标通常是 CPE 红细胞凝集或吸附试验 蚀斑测定 干扰现象 包涵体 B 1 第二十四章 665 下列哪组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风疹病毒、鼻病毒、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 腮腺炎病毒、乙肝病毒、流感病毒 C 1 第二十四章 666 易在鸡胚尿囊腔中生长的病毒为 流感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疱疹病毒 腺病毒 A 1 第二十四章 667 某患者血清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凝血作用,说明 患者血清中有抑制凝血酶的物质 患者血清中有溶血素 患者血清中有血凝素酶 患者血清中有抗血凝素抗体 病毒表面有红细胞抗原 D 1 第二十四章 668 属于正黏病毒科的是 甲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腺病毒 A 1 第二十四章 669 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主要为 鼻病毒 腺病毒 冠状病毒 呼肠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A 1 第二十四章 670 抗流感免疫主要依靠 抗核蛋白抗体 抗血凝素抗体 抗NA IL-2 干扰素 B 1 第二十四章 671 最适于培养人类腺病毒的细胞为 原代人胚肾细胞 鸡胚细胞 猴胚肾细胞 狗胚肝细胞 Vero细胞 A 2 第二十四章 672 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的依据为 RN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HA抗原性的不同 NA抗原性的不同 HA与NA含量的不同 病毒的培养特性 A 2 第二十四章 673 疑为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几倍增高即可认为是冠状病毒感染 2倍或以上 4倍或以上 8倍或以上 16倍或以上 32倍或以上 B 2 第二十四章 674 能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为 麻疹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 冠状病毒 A 2 第二十四章 675 检测患者血清抗腺病毒抗体试验目前一般常选用 ELISA IF HI NT WB A 2 第二十四章 676 历史上引起数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毒为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鼻病毒 A 2 第二十四章 677 疑为流感患者的标本,若48小时内不能接种分离,则应 0℃低温冻存 25℃保存 4℃保存 -70℃低温冻存 -196℃低温冻存 D 2 第二十四章 678 核心为单负链RNA的病毒是 副流感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冠状病毒 呼肠病毒 A 1 第二十四章 679 检测血清中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目前最常用的试验为 中和试验 血凝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荧光抗体染色 EIA E 1 第二十四章 680 不适于检测流感病毒的标本为 鼻腔洗液 鼻拭子 咽喉拭子 含漱液 胸水 E 3 第二十四章 681 关于麻疹病毒的抵抗力错误的是 对紫外线敏感 对酸不稳定 对乙醚敏感 耐寒、耐干燥 对丙酮耐受 E 3 第二十四章 682 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错误的是 对多种动物敏感 大多数动物感染后无症状 可引起典型的CPE 抵抗力最强的RNA病毒 主要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 D 3 第二十四章 683 对于疑为风疹病毒感染的孕妇,下述哪种检测手段下正确 检测胎儿绒毛膜中有无风疹病毒抗原 抽取羊水进行病毒分离 检测母亲血液中抗风疹病毒IgM抗体 检测胎儿血液中抗风疹病毒IgM抗体 检测胎儿血液中抗风疹病毒IgG抗体 E 3 第二十四章 684 关于腮腺炎病毒,下述错误的是 有包膜 可经飞沫传播 只有一个血清型 只侵犯腮腺 为RNA病毒 D 3 第二十四章 685 关于流感病毒血凝素错误的是 病毒表面抗原 可引起红细胞凝集 具有膜融合活性 抗原性稳定 其特异性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D 3 第二十四章 686 关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错误的是 病毒表面抗原 为脂蛋白 抗原性不稳定 可促进病毒的释放和扩散 抗NA抗体具有中和病毒作用 E 1 第二十四章 687 流感病毒表面NA和HA数量之比为 5∶1 1∶1 1∶5 2∶1 1∶2 C 1 第二十四章 688 分离培养冠状病毒最适温度为 33~35℃ 4-~10℃ 25~30℃ 35~45℃ 10~25℃ A 1 第二十四章 689 引起小儿麻痹的病原体是 脊髓灰质炎病毒 螺旋体 腺病毒 衣原体 轮状病毒 A 1 第二十五章 690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核酸为单链负股RNA 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在污水或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感染机体后不形成二次病毒血症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仍需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对象主要是青壮年 B 1 第二十五章 691 临床上不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 甲型肝炎病毒 麻疹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人类轮状病毒 埃可病毒 B 4 第二十五章 692 下列不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有 无菌性脑膜炎 小儿麻痹症 手足口病 无菌性腹泻 乙型肝炎 E 4 第二十五章 693 不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ECHO病毒 柯萨奇病毒 轮状病毒 疱疹病毒 D 4 第二十五章 694 可从粪便排出的病毒有 HIV 脊髓灰质炎病毒 麻疹病毒 乙肝病毒 乙脑病毒 B 4 第二十五章 695 能耐受脂溶剂的病毒为 流感、副流感病毒 风疹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 C 4 第二十五章 696 用于分离柯萨奇病毒常接种下列哪种动物 小鼠 乳鼠 家兔 豚鼠 猴 B 4 第二十五章 697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消除了脊髓灰质炎,我国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尚未流行 正在消除 部分消除 基本消除 已经消除 E 1 第二十五章 698 下列何种病原微生物不能引起肺炎 新型肠道病毒68型 肺炎支原体 新型肠道病毒69型 葡萄球菌 链球菌 C 1 第二十五章 699 关于柯萨奇病毒说法错误的是 DNA病毒 耐酸 对热敏感 能抵抗pH3O 0.3%甲醛可迅速灭活 A 1 第二十五章 700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微生物学特性不包括 对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对干燥敏感 对酸敏感 甲醛可灭活 D 1 第二十五章 701 测埃可病毒下列哪种标本不需进行预处理 粪便标本 直肠试子 咽试子 CsF 活检组织标本 D 1 第二十五章 702 柯萨奇病毒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是 查核酸 查抗原 分离培养 血清学试验 中和试验 C 1 第二十五章 703 能区分临床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病毒的检测方法为 PCR株特异性检测法 PCR组特异性检测法 PCR通用检测法 ELASA IF试验 B 5 第二十五章 704 Sabin疫苗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几个血清型混合制成 2个 3个 4个 5个 6个 B 5 第二十五章 705 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性抗原集中在 VPl VP2 VP3 VP4 VP6 A 5 第二十五章 706 埃可病毒具有下列哪种微生物学特性 DNA病毒 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有包膜 螺旋对称 B 5 第二十五章 707 肠道病毒70型可引起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脑膜炎 脑膜脑炎 心肌炎 胰腺炎 A 5 第二十五章 708 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冠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 轮状病毒 腺病毒 C 5 第二十五章 709 下列试验哪种是检测柯萨奇病毒的确证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 HI试验 CF试验 ELISA试验 免疫印迹试 E 1 第二十五章 710 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单正链RNA 单负链RNA 双链RNA 双链DNA 单链DNA A 1 第二十五章 711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 脑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终板 C 1 第二十五章 71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主要侵入途径是 血液传播 破损皮肤或黏膜 呼吸道传播 神经传播 消化道传播 E 1 第二十五章 713 轮状病毒的靶细胞是 轮状病毒 腺病毒 埃可病毒 星状病毒 小圆形结构化病毒 C 1 第二十五章 714 关于杯状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无包膜单正链RNA病毒 流行季节主要为冬季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是非细菌性肠胃炎暴发流行的最重要病原体 D 1 第二十五章 715 肠道病毒核酸类型是 单正链RNA 单负链RNA 双链RNA 双链DNA 单链DNA A 1 第二十五章 716 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 EB病毒 乙脑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麻疹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1 第二十五章 717 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C 1 第二十五章 718 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呼吸道 消化道 蚊虫叮咬 血液和血制品 母婴传播 B 1 第二十五章 719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方法是 口服 皮内接种 皮下接种 静脉接种 肌肉接种 A 1 第二十五章 720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常采集进行检测 痰 粪便 咽试子 血液 尿液 B 2 第二十五章 721 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轮状病毒 腺病毒 麻疹病毒 C 2 第二十五章 722 检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通常是 CPE 红细胞凝集或吸附试验 蚀斑测定 干扰现象 包涵体 B 2 第二十五章 723 显徽镜下观察抗酸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典型形态是 紫色栅栏状排列的杆菌 红色略带弯曲的细长杆菌 红色粗大杆菌 红色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紫色细长杆菌 B 2 第二十五章 724 通常需要培养3-4周才能见到生长的细菌是 军团菌 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杆菌 空肠弯曲菌 百日咳鲍特菌 B 2 第二十五章 725 双糖铁培养基属于 基础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B 2 第二十五章 726 哪种创伤最适宜引起的破伤风梭菌感染 深度刺伤或战伤 膝肘部大面积擦伤 因搔痒挠破的伤痕 被猫抓破的伤口 被树枝刮破表皮 A 2 第二十五章 727 初次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必须有 含5%新鲜红血球的培养基 5%-10%的CO2气体环境 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含万古霉毒和多粘菌毒的培养基 B 2 第二十五章 728 从疑为淋病的女性患者以棉试子取样作细菌培养,最佳的取样部位是 阴道口 肛门 尿道口 宫颈内 宫颈口 D 2 第二十五章 729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或清除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但对消毒剂的要求是 必须杀死含有芽胞的细菌 能够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即可 使微生物毒力失活 使微生物酶系统失活 抑制微生物生长 B 2 第二十五章 730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微生物称灭菌其中包括 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病毒等 只包括病原微生物 只包括非病原微生物 只包括病原微生物繁殖体 只是灭活微生物体内某些活性物质 A 2 第二十五章 731 革兰氏染色结果判定G+应为 红色 紫色 兰色 黄色 白色 B 1 第二十五章 732 革兰氏染色结果判定G-应为 红色 紫色 兰色 黄色 白色 A 1 第二十五章 733 庆大霉素培养基,适用于培养何种细菌 鼠疫杆菌 布鲁氏菌 霍乱弧菌 白喉杆菌 奈瑟氏菌 C 1 第二十五章 734 突然起病,畏冷发热,体温常在38°C以上,同时或一天以后出现腹痛、腹泻,每日大便十余次。精神、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其最可能为 急性菌痢普通型 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急性菌痢中毒型 慢性菌痢迁延型 A 1 第二十五章 735 在进行免疫血清学方法诊断病人时,常用的Ag-Ab反应影响因素有多种,温度是其中之一,当反应温度适当增高时,Ag-Ab会出反应 增快 不变 停止 减慢 解离 A 3 第二十五章 736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和湿热灭菌两类,并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较干热要强这是因为 可迅速提高温度 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迅速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促进糖类分解 使细菌迅速失活 B 3 第二十五章 737 高压蒸汽灭菌效果除去与高压时间、温度(压力)消毒物品的包装和布放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与灭菌器内冷气排除有关,当高压灭菌时,压力升至多少,彻底排除冷气后,再至所需压力,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0.1kg/cm2 0.2kg/cm2 0.3kg/cm2 0.4kg/cm2 0.5kg/cm2 D 3 第二十五章 738 对于可疑霍乱感染者,在粪便中霍乱弧菌含量较少时,为增加分离灵敏度,需要对标本进行增菌。取粪便进行碱胨水增菌时,在37℃培养一般至少培养多少个小时 2-3h 4-6h 6-8h 12h 16h C 3 第二十五章 739 抗酸染色的结果判定 菌体着兰色为抗酸菌 菌体着红色为抗酸菌 菌体着绿色为抗酸菌 菌体着黄色为抗酸 菌体无色为抗酸菌 B 3 第二十五章 740 颗粒型细菌抗原(死或活菌)在哪种反应中采用 沉淀反应 琼脂扩散 中和试验 凝集试验 对流电泳 D 3 第二十五章 741 专性厌氧的细菌是 微球菌 破伤风梭菌 肺炎球菌 肠球菌 脑膜炎球菌 B 3 第二十五章 742 福建温氏新恙螨的体色是 红色 绿色 灰色 紫色 黑色 A 3 第二十五章 743 耐药性监测中,ORSA是 耐青霉素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E 3 第二十五章 744 耐药性监测中,MRSA是 耐青霉素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 1 第二十五章 745 目前,下列何种细菌引起的肺炎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中居于首位 肺炎链球菌 军团菌 支原体 衣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A 1 第二十五章 746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时,菌落周围常出现溶血环,此现象称为 α溶血 β溶血 γ溶血 δ溶血 ε溶血 B 1 第二十五章 747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对人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 α溶血 β溶血 γ溶血 δ溶血 ε溶血 A 1 第二十五章 748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血液接触 蚊虫叮咬 性接触 B 1 第二十六章 749 关于HA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 经粪-口传播 只有一个血清型 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病后免疫力牢固 D 1 第二十六章 750 HA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 形态 大小 结构 对热的抵抗力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 D 1 第二十六章 751 HA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 感染后1周内 发病2周后 发病前后2周内 恢复期 发病后1个月 C 1 第二十六章 752 可作为甲肝急性感染指标的是 HAV-IgG HAV-IgM HAV-IgE A+B 以上都可以 B 1 第二十六章 753 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HAV的是 乙醚 加热60C,1小时  PH=3 氯仿 加热100C,5分钟 E 1 第二十六章 754 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单股RNA 双股RNA 双股线状DNA 双股环状DNA 单股DNA D 1 第二十六章 755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消化道传播 血液、血制品传播 蚊虫叮咬 呼吸道传播 直接接触 B 1 第二十六章 756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脊髓灰质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乙脑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流感病毒 B 1 第二十六章 757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血中测出HBsAg 血中测出抗-HBs 血中测出HBcAg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血中测出抗-HBe A 1 第二十六章 758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 HAV HBV HIV EBV HSV-2 B 1 第二十六章 759 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 煮沸100C,30分钟 高压蒸汽121℃,20分钟 O.5%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 70%乙醇浸泡,30~60分钟 5%次氯酸钠,60~120分钟 D 1 第二十六章 760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核酸为双股线状DNA 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 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性预防 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 E 1 第二十六章 761 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D 1 第二十六章 762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 A 1 第二十六章 763 关于乙肝病毒e抗原,下列哪项不正确 是传染性高的指标 具有抗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是体内有HBV复制的指标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 E 1 第二十六章 764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   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 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A 1 第二十六章 765 关于HBsAg,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我国无症状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 少数无症状携带者肝脏有病理改变 是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 其相应抗体出现表示传染性强 E 1 第二十六章 766 关于HBeAg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由HBVDNA的preC和C基因编码 相应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是机体有HBV复制的指标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在人体血清中,不能与抗-HBc同时出现 B 1 第二十六章 767 与HBV致病机制无关的是 HBV体内增殖抑制CTL的活性 HBV的preC基因易变异 Ⅰ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C 1 第二十六章 768 关于丁型肝炎病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是一种缺陷病毒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其感染常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其抗原性弱,通常机体不产生相应抗体 E 1 第二十六章 769 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粪-口途径 呼吸道传播 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C 1 第二十六章 770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HBsAg检测阳性 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无症状携带者 HBeAg阳性者 抗-HBs阳性者 E 1 第二十六章 771 乙肝病毒感染不引起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症肝炎 肝豆状核变形 肝细胞癌 D 1 第二十六章 772 关于肝炎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甲型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有致胎儿畸形危险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细胞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戊型肝炎在新疆发生过一次大流行 D 1 第二十六章 773 丁肝病毒的增殖必须有下列哪种病毒的存在 甲肝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EB病毒 戊肝病毒 B 1 第二十六章 774 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接种疫苗 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查 注射丙种球蛋白 注射干扰素 C 1 第二十六章 775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均为RNA型病毒 均需要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完成其病毒复制 均主要为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 均可有慢性携带者 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B 1 第二十六章 776 关于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人感染HEV后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成人中多见临床型 HEV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同为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且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潜伏期为10天~60天,多数患者于发病后6周即好转并痊愈,不发展成为慢性肝炎 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病人粪便排毒量最大,粪便中HEV检出率最高 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可高达10%~20%,但病死率高低与其患戊肝时妊娠期的早晚无关 E 1 第二十六章 777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不包括 HBV TTV HDV HEV HCV D 1 第二十六章 778 甲型肝炎病毒归属于 嗜肝DNA病毒科 嗜肝RNA病毒 肠道病毒72型 嵌杯病毒科 病毒科 C 1 第二十六章 779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呼吸道 消化道 血液 蚊虫叮咬 性接触 B 1 第二十六章 780 HBV的核酸类型是 单正股RNA 单负股RNA 双股分节段DNA 双股环状DNA 双股RNA D 1 第二十六章 781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呼吸道 消化道 血液 蚊虫叮咬 直接接触 C 1 第二十六章 782 下列病毒中对热抵抗力最强的是 脊髓灰质炎病毒 乙肝病毒 乙脑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流感病毒 B 2 第二十六章 783 对HBV最敏感的动物是 幼猪 黑猩猩 家兔 豚鼠 鸭 B 2 第二十六章 784 诊断甲型肝炎在感染早期最实用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是 免疫电镜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ELISA中抗HAVIgM 粪便标本分离培养 PCR血液中HAVRNA 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B 2 第二十六章 785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 RNA病毒 肠道病毒72型 疱疹病毒 嗜肝DNA病毒 巨细胞病毒 D 2 第二十六章 786 某病人血清HbsAg(+)、HbeAg(+),则说明该病人 无传染性 正转向恢复 曾感染过乙肝病毒 对HBV具有免疫力 具有很大传染性 E 2 第二十六章 787 某病人食欲不振,乏力,血清学检查:抗HAVIgG(+),HbsAg(+),抗HBcIgM(+)。可诊断为 甲肝 急性乙肝 乙肝合并甲肝 甲肝合并乙肝 丙肝 B 2 第二十六章 788 可灭活HBV的常用方法和条件,错误的是 121℃高压灭菌20分钟 160℃干燥1分钟 100%煮沸>2分钟 0.5%过氧乙酸直接处理 3%漂白粉溶液直接处理 B 2 第二十六章 789 对HAV敏感的细胞,错误的是 人胚肾细胞 传代猴肾细胞 人成纤维细胞 原代非洲猴肾细胞 小鼠肝癌细胞 E 2 第二十六章 790 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HBsAg 抗-HBsAg HBeAg 抗-HBe 抗-HBc A 2 第二十六章 791 对乙醚敏感的肝炎病毒是 HAV HBV HCV HDV HEV C 2 第二十六章 792 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标志物是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c HBV-DNA D 2 第二十六章 793 下列关于T1N,说法错误的是 TTV虽可表现为-过性感染、但持续性感染多见 肝TTVDNA滴度比血液高10~100倍 TTD为DNA病毒 TTV可通过输血、使用血制品感染 TTV含有包膜 E 2 第二十六章 794 关于HEV微生物特性,不正确的是 HEV为二十面体,球形颗粒,表面不规则 HEV无包膜 HEV为正单链RNA病毒 HEV较稳定,4℃或~20℃以下不易被破坏 Mg2+和Mn2+的存在,对HEV完整性有一定保护作用 D 1 第二十六章 795 关于HCV基因型检测方法,不正确的是 核苷酸序列分析分型法 型非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型法 遗传树分型法 DNA-酶免疫分型法 B 1 第二十六章 796 不属HBV感染周期的是 感染性病毒颗粒感染肝细胞,将核衣壳释放进入细胞质 病毒DNA基因组进入细胞核,并转变或共价闭合DNA 前基因组RNA与2种基因产物相互作用,形成未成熟含RNA核衣壳 病毒以新合成负链DNA为 模板 个人简介word模板免费下载关于员工迟到处罚通告模板康奈尔office模板下载康奈尔 笔记本 模板 下载软件方案模板免费下载 ,复制互补DNA 病毒基因组RNA通过膜通道进入细胞质中 E 1 第二十六章 797 关于丁型肝炎,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单股RNA病毒 病毒外壳为HBsAg 病毒的复制需要HBV帮助 病毒所编码的抗原HDAg可诱生IgG和IgM抗体 上述抗体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者无传染性 E 1 第二十六章 798 关于甲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错误的是 大便分离出HAV表示现症感染 大便检出HAV抗原表示现症感染 抗-HAV阳性即可诊断为现症感染 抗-HAVIgM阳性即诊断为现症感染 抗-HAVIgM阳性基本上可排除甲型肝炎 C 1 第二十六章 799 我国各类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A 1 第二十六章 800 关于临床上常见单项抗-HBc阳性的常见情况,错误的是 既往感染,抗-HBs滴度低,测不出 低水平病毒携带HBsAg检测不出 核心窗口期,HBsAg、HBeAg消失抗-HBc尚未出现 抗-HBc假阳性 以上都不是 E 1 第二十六章 80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AV颗粒为圆球型,直径27~32mm,无包膜 呈螺旋型对称 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存在 实心颗粒为成熟的病毒颗粒 实心颗粒是不完整的病毒颗粒 B 1 第二十六章 802 最易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是 HAV HBV HCV HDV HEV C 1 第二十六章 803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不包括 HAV HBV HCV HDV HEV E 1 第二十六章 804 对甲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病毒体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病毒不能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传代 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患者粪便及血液均有传染性 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IgM 一般不转为慢性 B 1 第二十六章 805 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HBeAg HBcAg A 1 第二十六章 806 HGV感染常合并感染的是 HCV、HBV HAV、HIV HEV、HBV HDV、HBC HCV、HEV A 1 第二十六章 807 检测HDV-RNA常用的方法是 RTP-CR 免疫组化染色 WR RTA ELIZA A 1 第二十六章 808 HD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 血清HDVRNA 肝组织HDAg 血清HDAg 肝组织HDVRNA 抗-HDIgM B 1 第二十六章 809 根据与HBV感染的关系,HDV感染可分为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同步感染和重叠感染 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单一感染和重叠感染 隐匿感染和重症感染 B 1 第二十六章 810 HCV抗体检测确认试验,常采用的方法是 RT-PCR dDNA ELISA SIA 分子杂交 D 1 第二十六章 811 HCV-RNA检测和定量分析,首选标本是 血清 无菌血清 血浆 粪便标本 抗凝血 B 1 第二十六章 812 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输血 其他注射途径 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非注射途径 性接触 粪口途径 C 1 第二十六章 813 急性和慢性乙肝中,HBV标志物存在模式相同的是 HBsAg 抗HBc-IgM 抗HBc总抗体 抗HBc总抗体 抗HBs C 1 第二十六章 814 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 慢性肝炎患者 携带者 慢性患者和携带者 E 1 第二十六章 815 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以竞争法为基本原理是 HBsAg HBeAg 抗-HBs 抗HBc-IgM 抗-HBc E 2 第二十六章 816 如果需要在5天后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一般无菌操作,无需特殊处理 应于采样后24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 应于采样后24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并存放2~8℃ 应于采样后24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并将其冻存 加入抗凝剂 D 2 第二十六章 817 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HBV颗粒是 Dane颗粒 小球型颗粒 管型颗粒 实心颗粒 核糖核蛋白体 A 2 第二十六章 818 HBV感染患者,血液中可见到 空心颗粒、实心颗粒、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Dane颗粒 核蛋白体、包膜、Dane颗粒 空心颗粒、实心颗粒、核蛋白体 以上都不是 B 2 第二十六章 819 鉴别各型病毒性肝炎最可靠方法,是根据 发病季节 患者年龄 发病方式 临床症状 病原性或血清学检查结果 E 2 第二十六章 820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输血和血制品 其他注射途径 性接触 日常生活接触 母婴垂直传播 A 2 第二十六章 821 HDV和HBV同时感染,临床表现为 急性肝炎 急性重症型肝炎 亚急性重症型肝炎 慢性迁延型肝炎 慢性活动型肝炎 A 2 第二十六章 822 HDV为缺陷病毒,病毒外壳为 HBsAg HBeAg HBcAg HDAg HBV-DNAP A 2 第二十六章 823 检验HBV-DNA的最常用方法是 ELISA 放射免疫技术 PCR 金免疫技术 以上都不是 C 2 第二十六章 824 单纯疱疹病毒属于 α疱疹病毒亚科 β疱疹病毒亚科 γ疱疹病毒亚科 慢病毒亚科 泡沬病毒亚科 A 2 第二十七章 825 疱疹病毒不包括 HSV VZV CMV HBV EBV D 2 第二十七章 826 下列病毒中可以引起潜伏感染的是 麻疹病毒 疱疹病毒 风疹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B 2 第二十七章 827 HSV-1主要潜伏部位是 口唇皮肤 唾液腺 脊髓后根神经节 骶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E 1 第二十七章 828 目前认为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病毒是 鼻病毒 HSV EBV CMV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1 第二十七章 829 VZV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水痘好发于儿童 带状疱疹好发于成人 水痘带状疱疹是一个病毒 带状疱疹疼痛明显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七章 830 下列哪种抗原是EBV结构抗原 核抗原 晚期抗原 衣壳抗原 包膜抗原 潜伏膜蛋白 B 1 第二十七章 831 关于HCMV感染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感染率高,发病率高 感染率高,发病率低 不能垂直感染 对优生无影响 女性低于男性 B 1 第二十七章 832 HCMV感染后大都表现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畸形 肝炎 无临床症状 间质性肺炎 D 1 第二十七章 833 用于HCMV的检测是 病毒颗粒 病毒包涵体 病毒抗原 病毒抗体 病毒核酸 D 1 第二十七章 834 CMV主要传播是 呼吸道 母婴垂直 密切接触 性接触 输注 C 1 第二十七章 835 疱疹病毒的核酸是 RNA DNA RNA和DNA RNA或DNA RNA和/或DNA B 1 第二十七章 836 带状疱疹临床诊断一般是 临床症状及皮疹 检测抗原 检测抗体 分离培养 核酸检测 A 1 第二十七章 837 在疱疹病毒中最易通过临床症状,体征明确诊断的是 HHV-1 HHV-2 HHV-3 HHV-4 HHV-5 C 1 第二十七章 838 对于HSV的微生物检验下列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 核酸检测 分离培养 双分抗体检测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七章 839 HSV培养标本采集 血液 尿液 皮损组织 水疱液 分泌物 D 1 第二十七章 840 HSV主要潜伏在 乳汁 唾液 感觉神经节 运动神经节 生殖器 C 1 第二十七章 841 HSV-2主要通过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输注传播 传播 昆虫媒介 D 1 第二十七章 842 HSV-1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 全身皮肤 生殖道 口腔和唇交界处 角膜 呼吸道 C 1 第二十七章 843 关于疱疹病毒的特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病毒呈球形,二十面立体对称 能在人二倍体细胞增殖,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 有些潜伏感染 可先天性感染 以上都是 E 2 第二十七章 844 CMV排出途径 尿液 唾液 精液 乳汁和宫颈分泌物 以上都是 E 2 第二十七章 845 检测EBV感染最常用的方法 检测包涵体 核酸检测 检测抗体 病毒分离 以上都不是 C 2 第二十七章 846 关于疱疹病毒下列描述哪项是对的 增殖感染 潜伏感染 整合感染 先天性感染 以上都是 E 2 第二十七章 847 不能在二倍体细胞增殖的是 HSV VZV CMV EBV 以上都不是 D 2 第二十七章 848 EBV主要通过传播 呼吸道 唾液 接触 性传播 输注 B 2 第二十七章 849 单纯疱疹病毒属于 α疱疹病毒亚科 β疱疹病毒亚科 γ疱疹病毒亚科 慢病毒亚科 泡沫病毒亚科 A 2 第二十七章 850 疱疹病毒不包括 HSV VZV CMV HBV EBV D 2 第二十七章 851 下列病毒中可以引起潜伏感染的是 麻疹病毒 疱疹病毒 风疹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B 2 第二十七章 852 HSV-1主要潜伏部位是 口唇皮肤 唾液腺 脊髓后根神经节 骶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E 2 第二十七章 853 目前认为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病毒是 鼻病毒 HSV EBV CMV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2 第二十七章 85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损害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白细胞和精细胞 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A 2 第二十七章 855 哪种病毒感染时,中和抗体不能起到主要保护作用 脊髓灰质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麻疹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流感病毒 B 1 第二十七章 856 肾移植患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是 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汉坦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 1 第二十七章 857 巨细胞病毒常引起 唇疱疹 带状疱疹 Kaposi肉瘤 先天性畸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 1 第二十七章 858 与Kaposi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的病原体是 人乳头瘤病毒 EB病毒 人疱疹病毒8型 卡氏肺囊菌 艾滋病病毒 C 1 第二十七章 859 病毒的测量单位是 微米(um) 厘米(cm) 毫米(mm) 纳米(nm) 分米(dm) D 1 第二十七章 860 下列哪项结构是病毒体 核衣壳 衣壳 壳粒 包膜 刺突 A 1 第二十七章 861 病毒的人工培养的方法是 组织培养 动物接种 鸡胚培养 以上都是 以上都不是 D 1 第二十七章 862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 核酸、包膜 衣壳、包膜 核酸、包膜和刺突 衣壳和核酸 核衣壳和包膜 D 1 第二十七章 863 病毒增殖、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质粒的核酸 衣壳蛋白 病毒核酸 包膜糖蛋白 脂多糖 C 1 第二十七章 864 病毒的复制方式是 二分裂 原体、始体 孢子、菌丝 自我复制 有丝分裂 D 1 第二十七章 865 病毒与衣原体的相同点是 无细胞结构 活细胞内寄生 只含1种核酸 对抗生素敏感 以复制方式增殖 B 1 第二十七章 866 病毒的早期蛋白是指 衣壳蛋白 膜蛋白 RNA/DNA多聚酶 核蛋白 基质蛋白 C 1 第二十七章 867 有包膜的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 胞饮 直接穿入 吞噬 膜融合 裂解细胞膜 D 1 第二十七章 868 保存病毒株的最佳温度是 -70℃ -20℃ 4℃ 室温 37℃ A 1 第二十七章 869 缺陷病毒本质上是指 包膜刺突缺损 衣壳缺损 基因组缺损 复制周期不全 病毒酶缺损 C 1 第二十七章 870 就结构与组成来说,病毒是一类 体积最小的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 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微生物 D 1 第二十七章 871 病毒的核酸是 DNA RNA DNA或RNA DNA和RNA tRNA C 1 第二十七章 872 现认为仅含有蛋白成分、不含核酸的传染颗粒是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粒 缺陷病毒 小DNA病毒 C 1 第二十七章 873 关于病毒的特性,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以复制方式增殖 只有1种核酸 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 A 3 第二十七章 874 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细菌强的主要原因是 只有一种核酸 大多有包膜 缺乏酶类 有衣壳保护 带正电荷 D 3 第二十七章 875 下列哪种病毒在60℃30min不能被灭活 麻疹病毒 轮状病毒 乙肝病毒 EB病毒 以上都不可以 A 3 第二十七章 876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征是 具有感染性 独特的繁殖方式 体积微小 细胞内寄生 以上都是 C 3 第二十七章 877 判断某病毒是否有包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超速离心 细胞病变 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对温度的抗性 对石炭酸的敏感性 B 3 第二十七章 878 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dsDNA dsRNA (-)ssRNA (+)ssRNA ssDNA C 3 第二十七章 879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流感病毒 流感杆菌 鼻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脑膜炎球菌 A 3 第二十七章 880 人类流感病毒分几型 1 2 3 4 5 C 3 第二十七章 881 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是 核蛋白抗原 M蛋白抗原 HA和NA 核酸类型 培养特性 C 3 第二十七章 882 流感病毒的核酸是 双股RNA 单股负链RNA 双股DNA 单股正链RNA 单股负链DNA B 1 第二十七章 883 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核蛋白和M蛋白 基质蛋白 RNP C 1 第二十七章 884 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是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麻疹病毒 D 1 第二十七章 885 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鼻病毒 腺病毒 麻疹病毒 D 1 第二十七章 886 病毒与衣原体的相同点是 无细胞结构 活细胞内寄生 只含1种核酸 对抗生素敏感 以复制方式增殖 B 1 第二十七章 887 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是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 E 1 第二十七章 888 SSPE的病原体是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 E 1 第二十七章 889 分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最好将死者脑组织匀浆接种于 幼鼠脑内 幼鼠腹腔 小鼠肌肉 小鼠皮下 小鼠尾静脉 A 1 第二十八章 890 典型登革热为 发热 全身中毒症状 皮疹 出血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891 关于森林脑炎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惟一传染源 蜱是传播媒介 有地区化 有季节性 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A 1 第二十八章 892 关于黄病毒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 外层为脂质包膜 包膜上有血凝素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893 登革热最好接种在 蚊 蜱 乳鼠 猴 猩猩 A 1 第二十八章 894 登革病毒传播主要是 库蚊 伊蚊 蜱 硬蜱 以上都是 B 1 第二十八章 895 乙脑抗体检测 特异性IgM 血凝抑制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反向血凝抑制试验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896 乙脑病毒形态结构 病毒颗粒为球形 单股正链RNA 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 有包膜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897 乙脑病毒微生物特性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 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抗原性稳定 病后免疫力持久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898 乙脑病毒主要侵犯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 D 3 第二十八章 899 乙脑主要流行季节为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蚊增殖多季节 E 3 第二十八章 900 乙脑病毒主要扩散宿主或储存宿主是 蚊 病人 幼猪 蜱 螨 C 3 第二十八章 901 森林脑炎的病毒传播是通过 伊蚊 蜱 库蚊 外伤 以上都是 B 3 第二十八章 902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多死于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C 3 第二十八章 903 出血热病毒培养细胞出现 无病变 有病变 细胞融合 细胞生长减慢 以上都不是 A 1 第二十八章 904 关于新疆出血热以下描述哪项正确 自然疫源性病变 有严格的地区性 有明显的季节性 硬蜱是传媒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905 新疆出血热的微生物检验有 病毒分离 ELISA测抗体 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 荧光检测法测血凝抗体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906 汉坦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是哪顼正确 病毒分离 抗原检查 核酸检查 抗体检测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907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测出特异性IgM有诊断意义 抗体效价≥4倍可确诊 无隐性感染 医院交叉感染 病毒分离鉴定可确诊 D 4 第二十八章 908 汉坦病毒的微生物特性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病毒颗粒呈球形 有包膜 表面有刺突 可凝集红细胞 双股负链RNA D 4 第二十八章 909 HFRSV传播是 呼吸道 消化道 密切接触 试验带毒动物 以上都是 E 1 第二十八章 910 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蚊子 鼠类 苍蝇 人蚤 蜱 A 1 第二十九章 911 乙脑的病原体是 森林脑炎病毒 脑膜炎奈瑟菌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新型隐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C 1 第二十九章 912 乙脑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 传染源 中间宿主 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D 4 第二十九章 913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 防蚊灭文 易感人群普遍接种疫苗 幼猪接种疫苗 隔离病人 使用抗病毒制剂 A 1 第二十九章 914 对人类致病的逆转录病毒,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均含逆转录酶 均可引起肿瘤 均侵犯CD4阳性细胞 经输血注射传染 均侵犯CD8阳性细胞 E 2 第二十九章 915 尖锐湿疣可由哪种病毒感染引起 水痘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麻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B 2 第二十九章 916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登革病毒 汉坦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 埃博拉病毒 刚果出血热病毒 B 2 第二十九章 917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鼠 按蚊 库蚊 蜱 伊蚊 E 2 第二十九章 918 生殖器疱疹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 人疱疹病毒1型 人疱疹病毒2型 人疱疹病毒3型 人疱疹病毒4型 人疱疹病毒5型 B 2 第二十九章 919 HSV-1常潜伏的部位是 三叉神经节 脊髓后跟神经节 骶神经节 肋间神经节 脊髓前角细胞 A 2 第二十九章 920 目前认为与鼻烟癌发病有关的病毒是 鼻病毒 EB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麻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B 2 第二十九章 921 EB病毒主要侵犯的细胞是 CD4阳性细胞 红细胞 T细胞 单核细胞 B细胞 E 2 第二十九章 922 能垂直传播的病毒不包括 HBV CMV HIV HPV HAV E 5 第二十九章 923 逆转录病毒含有 一种依赖RNA的DNA多聚酶 一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一种依赖DNA的DNA多聚酶 一种脱氧胸腺嘧啶激酶 一种核苷酸磷酸水解酶 A 1 第二十九章 924 HIV病毒选择性侵犯的细胞是 CD4+细胞 CD8+细胞 B细胞 T细胞 巨噬细胞 A 1 第二十九章 925 HIV具有与CD4分子受体结合的结构是 核蛋白 衣壳 内膜 包膜 刺突 E 1 第二十九章 926 能用于确切证实HIV感染的实验方法是 病毒中和试验 ELISA 免疫印迹试验 火箭电泳 免疫荧光法 C 1 第二十九章 927 HIV的传播方式不包括 性接触传播 输血传播 垂直传播 使用血制品 食品、餐具传播 E 1 第二十九章 928 防治艾滋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应除外 广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性 切断传播途径 对可疑者进行检查,确诊后治疗 对高危人群服用广谱抗生素 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 D 1 第二十九章 929 成年男性,体检发现血液中HIV抗体阳性。其最具传染性的物质是 尿液  粪便   唾液    血液     汗液 D 1 第二十九章 930 狂犬病典型的症状是 昏迷  恐水  腹泻     咳嗽     胆小 B 1 第二十九章 931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 HSV-2 HSV-1 VZV HPV CMV C 1 第二十九章 932 下列哪些活动不会传播艾滋病 输血 蚊虫叮咬 性接触 共用牙刷 器官移植 B 1 第二十九章 933 带有反转录酶的病毒有 人类免役缺陷病毒 EB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流感病毒 A 1 第二十九章 934 HIV的核酸类型是 单股DNA 双股DNA 单正股RNA 双正股RNA 双负股RNA D 1 第二十九章 935 AIDS的病原体是 人类白血病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 泡沫病毒 缺陷型病毒 B 1 第二十九章 936 HIV侵犯的主要细胞是 T细胞 CD4+细胞 CD8+细胞 B细胞 T细胞和B细胞 B 5 第二十九章 937 HIV中特异性最高的蛋白是 包膜糖蛋白(gp120) 包膜糖蛋白(gp41) 核衣壳蛋白(p7) 内膜蛋白(p17) 衣壳蛋白(p24) E 1 第二十九章 938 区分HIV与其它反转录病毒的特异性蛋白是 核衣壳蛋白(p7) 衣壳蛋白(p24) 包膜糖蛋白(gp120) 包膜糖蛋白(gp41) 内膜蛋白(p17) C 1 第二十九章 939 HIV最易发生变异的部位是 核衣壳 衣壳 包膜糖蛋白 内膜 核酸 C 1 第二十九章 940 HIV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直接杀伤CD4+细胞 形成包涵体损伤细胞 引起细胞融合而损伤细胞 细胞表达病毒抗原而遭到免疫攻击 病毒基因整合引起持续感染 B 1 第二十九章 941 HIV感染的确诊试验包括 ELISA IFA RIA Westernblot RIP D 1 第二十九章 942 HIV基因组合从5′末端至3′末依次为 LTR、env、pol、gag、LTR LTR、gag、pol、env、LTR LTR、LTR、env、pol、gag gag、pol、env、LTR、LTR LTR、pol、gag、env、LTR B 5 第二十九章 943 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和Ⅱ型(HTLV-I、Ⅱ)分类是属于 RNA肿瘤病毒亚科 呼肠病毒科 双RNA病毒科 正黏病毒科 冠状病毒科 A 1 第二十九章 944 HIV抗体检测中出现假阴性常见于 血清中含有HLA 血清中含有抗核抗体 血清56℃加热后 晚期病人 病人血清中含疟原虫抗体 D 1 第二十九章 945 HIV细胞培养时,出现的最明显的细胞病变是 细胞溶解 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细胞肿大 出现包涵体 培养液pH改变 B 1 第二十九章 946 HIV感染的早期检测的是 P24抗体 gpl20抗体 P55抗体 P64抗体 P24抗原 E 1 第二十九章 947 HIV初次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P24抗体 gpl20抗体 gp41抗体 P64抗体 P31抗体 A 1 第二十九章 948 HIV在下列哪项条件下可保持活性7天 56℃30分钟 20~30℃ 0.1%漂白粉 70%乙醇 0.3%H2O2 B 1 第二十九章 949 HTLV-I与HTLV-Ⅱ基因组同源性近 0.9 0.8 0.6 0.5 0.4 D 1 第二十九章 950 HIVgag蛋白裂解产物中特异性最强的是 P55 P17 P24 P9 P7 C 1 第二十九章 951 HTLV在电镜下呈 螺旋形 杆状 球状 球杆状 丝状 C 2 第二十九章 952 HIV感染和致病主要是 使CD4T细胞数量与功能受损 CD8相对增多 CD4/CD8倒置 MΦ活化功能降低 对NK的诱导功能降低 A 3 第二十九章 953 不属于HIV损伤CD4T细胞机制的是 病毒出芽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干扰细胞正常生活合成活性 介导细胞融合产生大量多核巨细胞使CIMT细胞死亡 介导ADCC作用破坏CD4T细胞 B细胞多克隆活化,出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E 4 第二十九章 954 AIDS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输入HIV污染的血制品 性接触传播 吸毒 移植被HIV污染的组织器官 母婴传播 B 1 第二十九章 955 HIV主要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侵犯的细胞主要是 B淋巴细胞 NK细胞 CD8细胞 CD4细胞 APC细胞 D 1 第二十九章 956 在病毒的分类上,HIV属 RNA肿瘤病毒亚科 D型逆转录病毒属 慢病毒亚科慢病毒属 泡沫病毒亚科 泡沫病毒属 C 1 第二十九章 957 ICTV将AIDS病原体统一命名为 淋巴腺病综合征相关病毒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Ⅱ型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 艾滋病相关病毒 人免疫缺陷病毒 E 1 第二十九章 958 属于跨膜糖蛋白的是 gpl60 gpl40 gpl20 gpl00 gp4l E 1 第二十九章 959 不属于AIDS发病机制的是 直接或间接损伤CD4T细胞 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诱导细胞凋亡 干扰抑癌基因产物的功能 导致CD8T细胞丧失抗病毒活性 D 1 第二十九章 960 不是HIV逃逸免疫作用的机制为 CD4T细胞受损,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无抗原”状态 病毒包膜糖蛋白区段的高变性 诱导各种免疫细胞凋亡 急性感染期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抗原量 E 1 第二十九章 961 不属于P24抗原检测应用范围的是 HIV感染早期诊断 细胞培养中HIV测定 HIV变异程度依据 抗HIV药物疗效检测 HIV感染者病情发展的动态观察 E 1 第二十九章 962 不属于HTLV致病机制的是 引起T淋巴细胞增生 引起T淋巴细胞转化 引起T淋巴细胞癌变 影响T淋巴细胞正常免疫功能 侵犯深部组织,形成肉芽肿 A 1 第二十九章 963 HTLV-I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目前在下述哪个地方发现有少数病例 我国某些沿海县市 日本西南部 加勒比海地区 南美洲东北部 非洲的一些地区 A 1 第二十九章 964 患者出现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等自限性症状时属于 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期 潜伏期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艾滋病 A 1 第二十九章 965 狂犬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温血动物,但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下列哪一种 带病毒蝙蝠 带病毒野生动物 带病毒犬 带病毒啮齿动物 带病毒家畜 C 1 第三十章 966 狂犬病毒属于下列哪一个科的病毒 弹状病毒科 丝状病毒科 正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 腺病毒科 A 1 第三十章 967 不能灭活病毒的条件是 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物质 pH<4 7<pH<10 40℃4小时 D 1 第三十章 968 狂犬病毒在分类上属于 弹状病毒科 丝状病毒科 杯状病毒科 星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科 A 2 第三十章 969 尖锐湿疣发生部位在男性少见的是 阴囊 冠状沟 龟头 尿道口 阴茎体 A 1 第三十章 970 不属于狂犬病毒编码的蛋白是 N蛋白 G蛋白 M1和M2蛋白 F蛋白 L蛋白 D 1 第三十章 971 关于理化因素对朊粒的影响,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 抵抗力很强 比芽孢耐热 不被蛋白酶K降解 不被核酸酶降解 可被核苷酸修饰剂降解 E 1 第三十章 972 下列动物中尚未见报道有狂犬病毒传播的是 狗 猫 狼 蝙蝠 猪 E 1 第三十章 973 狂犬病毒外形呈 球形 杆状 子弹状 球杆状 螺旋状 C 1 第三十章 974 狂犬病患者抗体检测国内多采用 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快速免疫荧光试验 C 1 第三十章 975 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中 呼吸道传播疾病 消化道传播疾病 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性传播疾病 以上都不是 D 1 第三十章 976 细小病毒属的代表种为 细小DNA病毒B19 HIV 小鼠细小病毒 腺联病毒2型 人细小病毒B19 C 1 第三十章 977 依赖性病毒属的代表种为 细小DNA病毒B19 HIV 小鼠细小病毒 腺联病毒2型 人细小病毒B19 D 1 第三十章 978 红病毒属代表种为 细小DNA病毒B19 HIV 小鼠细小病毒 腺联病毒2型 人细小病毒B19 E 2 第三十章 979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编码产物中和细胞p53结合的是 E5 E6 E7 L1 L2 B 1 第三十章 980 克雅病可分为几型 2型 3型 4型 5型 6型 B 1 第三十章 981 目前认为不含核酸,仅含有蛋白成分的病原体有 拟病毒 缺陷病毒 类病毒 朊粒 小DNA病毒 D 1 第三十章 982 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是 HAV HBV 朊粒 HPV HEV C 1 第三十章 983 目前认为人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 库鲁病和克雅病 羊瘙病和库鲁病 疯牛病和克雅病 羊瘙病和克雅病 疯牛病 A 2 第三十章 984 对朊粒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个体微小,不含核酸 仅含蛋白成分 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 可引起消化道肿瘤为其特征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海绵状脑病为特征 D 1 第三十章 985 对克雅病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潜伏期可达几十年 开始可出现精神和感觉方面的症状 晚期出现肌肉痉挛,并有痴呆 患者常见于50岁以上 患者多为妇女和儿童 E 1 第三十章 986 不含蛋白,仅有单股共价闭合环状RNA的病毒称为 朊粒 类病毒 小RNA病毒 缺陷病毒 植物病毒 B 1 第三十章 987 常见的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 羊瘙病和库鲁病 羊瘙病和疯牛病 库鲁病 克雅病 疯牛病和克雅病 B 2 第三十章 988 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PrP基因序列检测可诊断 神经病理检查为主 遗传型朊粒感染性疾病 传染型、家族遗传型和散发型三型 散发型 传染性和家族遗传型两型 B 1 第三十章 989 克雅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神经病理检查为主 遗传型朊粒感染性疾病 传染型、家族遗传型和散发型三型 散发型 传染性和家族遗传型两型 D 1 第三十章 990 诊断朊粒感染的手段目前仍以 神经病理检查为主 遗传型朊粒感染性疾病 传染型、家族遗传型和散发型三型 散发型 传染性和家族遗传型两型 A 2 第三十章 991 克雅病的分型为 神经病理检查为主 遗传型朊粒感染性疾病 传染型、家族遗传型和散发型三型 散发型 传染性和家族遗传型两型 C 1 第三十章 992 南非蜱传斑点热是由下列哪一种立克次体引起的 普氏立克次体  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战壕热立克次体 康氏立克次体  小蛛立克次体 D 1 第三十章 993 抗原表位是 半抗原  超抗原  抗原决定基  细胞表面抗原  TD抗原  C 1 第三十章 994 影响放射免疫测定的主要因素为  抗原的纯度  抗血清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结合的和游离的放射性物质的分离 相关器材的精确性  以上都是  E 1 第三十章 995 α溶血素是一种 内毒素  外毒素  蛋白  脂类  荚膜成分  B 1 第三十章 99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牙孢的结构  A 2 第三十章 997 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毒为因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能产生外毒素  能产生内毒素  能产生溶血素  具有荚膜结构  能产生胞外酶 D 2 第三十章 998 下列关于军团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具有荚膜结构  C 2 第三十章 999 下列关于军团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军团菌在一般的培养基上可生长 马尿酸水解试验阴性  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 对青霉素敏感  对头孢类药物敏感  C 1 第三十章 1000 关于登革热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核心为单负链RNA 核心外无包膜 属于黄病毒科 对超声波,紫外线不敏感 对乙醚,氯仿不敏感 C 2 第三十章Sheet2 Sheet3
本文档为【单选题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xj7584
暂无简介~
格式:xls
大小:295KB
软件:Excel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7-07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