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举报
开通vip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2012年10月19日 目 录 1 第一章 总论 1 1.1 任务的由来 1.2编制依据 1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5 1.5方案技术路线 5 第二章 矿区概况 7 2.1 区域自然条件 7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8 8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0 第三章 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10 3.1历史沿革 10 3.2项目组成 3.3生产现状 11 第四章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13 ...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态恢复治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012年10月19日 目 录 1 第一章 总论 1 1.1 任务的由来 1.2编制依据 1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5 1.5方案技术路线 5 第二章 矿区概况 7 2.1 区域自然条件 7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8 8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0 第三章 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10 3.1历史沿革 10 3.2项目组成 3.3生产现状 11 第四章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13 4.1调查方法概述 13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14 4.3矿区环境污染调查及评价 17 4.4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18 第五章 目标与指标体系 18 5.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总体目标 18 第六章 主要任务 19 6.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主要任务 19 第七章 重点治理工程及投资估算 20 7.1矿区植被恢复工程 20 7.2采矿、选矿工业场地绿化工程 26 7.3临时性边坡治理工程 27 30 7.4运输道路硬化、绿化工程 7.5矿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31 7.6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33 第八章 方案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36 8.1生态环境效益 36 8.2经济效益 36 8.3 社会效益 37 第九章 保障措施 38 9.1领导保证 38 9.2矿区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建设 38 9.3资金保障 38 第一章 总论 1.1 任务的由来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南陵县内,行政区划隶属于南陵县工山镇管辖,开采矿种为铜、铁矿,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推进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科学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使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为了贯彻安徽省环保厅制定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组织人员编制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人员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矿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对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的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进行识别和对生态环境预测的基础上,编制了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1.2编制依据 1.2.1任务依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2)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发[1998]253号) (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4)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 (7)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07]3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1.2.2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年4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86年6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8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纲要》 (2)《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发[2006]158号) 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技术标准》(SL190-96)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 (6)《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 (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QZ/T0240) (9)《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 (10)《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l) (1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1.2.5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工程概算及其他费用定额编制办法》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 (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 水总【2003】67号文) (4)《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文) (5)《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矿业开采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现场调查,查阅技术资料,核实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归纳分析;科学设定指标体系,按阶段明确主要恢复治理任务,按时期排定重点工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企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的矿区环境。 1.3.2基本原则 (1)坚持“不欠新帐,渐还旧帐”的原则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立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生产中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逐步解决已有生态环境问题。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根据矿山生产情况,对新建矿山,应突出预防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内容;对生产历史长的矿山,突出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逐步对矿山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3)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针对目前已存在和今后可预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技术和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建设施工的装备和水平的实际,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相关标准提高,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因素,使方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坚持“规划协调”的原则 方案制定中标准的设定,方案中生态保护、恢复治理等重点工程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及其它规划相衔接,并统筹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的协调性。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本方案编制范围包括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选矿厂及受活动影响的区域,主要包括扬尘污染、废弃土石侵占土地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全矿的水土保持、滑坡、植被、土壤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按照实施方案编制要求,规划期限为2013年~2017年,近期为2013年,中期为2014~2017年。 1.5方案技术路线 方案技术路线见图1-1所示。 图1-1 方案实施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矿区概况 2.1 区域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南陵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南陵县城西17公里处,行政区域隶属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管辖。其中小工山铜矿及选厂位于工山镇高岭村,戴腰山铜矿位于工山镇大工村境内。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S320省道相连,东可达南陵县城与G318国道路连接,交通方便。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º10'36",北纬30º55'14"。 地理位置与交通见附图1所示。 2.1.2气象气候 南陵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全县平均气温15.8"C,年平均日照时间1935.4小时,日照率约为43.7%,年平均无霜期236天,年平均降水量1402.6毫米。历年平均湿度为82%。县内平原、丘陵、低山地貌俱全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南陵县水热条件优越,利于动、植物繁衍栖息,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颇优,全县林业用地36567公顷,用材林以松、栎类、檀树南、榆树、枫香、樟树、泡桐、臭椿等为主;经济林有油桐、油茶、乌柏、茶叶、桑树等。药用植物主要有丹皮、明党参、桔梗、绞股兰、元胡、沙参、何首乌、马兜铃、射干、天冬、龙胆草、夏枯草、半夏、前胡、白术、丹参、紫苏等 。地下蕴藏丰富的铁、铜、白云石、大理石、煤、水泥灰岩、矿泉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2.1.3地表水 南陵县境内有青弋江、漳河两大干流。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一些零星的小水塘,无大的水体,矿区处于坡地,十分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形地貌 南陵县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的控制;沉积了寒武系至中三迭统,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相沉积。经过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和数度沧桑巨变,形成目前南陵地貌景观和山川大势。南陵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低山海拔多为400-500米,其中大工山海拔558米,为县境内最高山,丘陵海拔为100-250米。 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含水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及部分石炭系上统地层,花岗闪长岩、矽卡岩为矿体的间接或直接顶底板,均为相对隔水层。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2.2.3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矽卡岩,以块状构造为主,岩石稳定性良好,抗压强度高。本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工山镇位于皖南山区腹地,距离南陵县城8公里,紧邻中国铜都——铜陵,距芜湖市46公里,辖18个村委会,5.76万人。 2.3.2社会经济概况 工山镇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储量较大、品位较高。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钼、石灰石、方解石等。 工山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4200公顷,适宜种植多种经济农作物,主要有优质 米、油料、棉花等,山场面积5500公顷,森林覆盖率30%,主要有杉木、外松、稀有珍贵树种楠木,境内拥有芜湖市最大淡水库-石峰水库。在农业特色产业上,尤其为千亩烟草基地、经果林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 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矿区开采影响范围内无重点保护文物、自然风景区和特殊环境敏感目标。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没有自然保护区。 2.3.4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矿周围主要为农村,因此,评价区环境功能类型属于GB3095-1996二类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2)地表水 矿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III类标准。 (3)地下水 矿区周围为乡村居住环境,因此,地下水环境功能为III类区,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 (4)噪声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规定,本矿工业场地周围为农村,因此,评价区工业场地环境噪声为I类区,执行I级标准。 第三章 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3.1历史沿革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由铜陵金九矿业集团公司于2003年投资组建成立,公司总部位于南陵县工山镇境内。公司目前固定资产投入近两亿元,年销售收入五千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为主营铜、铁矿开采、洗选。 3.2项目组成 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范围包括矿山和选厂,其中矿山由工业广场、炸药库、矿山道路、矿石堆放场地、废石场、等组成。选厂由主厂房、破碎车间、精矿场、尾矿库、等组成。 3.2.2环保工程 (1)矿山扬尘 装卸矿石、废弃土石等产生扬尘点喷雾洒水、道路定期洒水,减少扬尘、矿山汽车、挖掘机、装载机司机均在驾驶室中作业,与粉尘接触机会少。 (2)尾矿库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位于工山镇高岭村内,初期坝高10m,顶宽5m,长300m。坝面标高+76m,内外坡1:2.5。 选矿厂尾矿产生量约为40万t/a。 (3)废弃土石 废弃土石集中排放,废石场下部设有拦石坝,废石场周边设置警戒标志,排放时采取洒水、喷雾等措施降尘。 (4)废水排放 本工程采矿用水使用岩隙水,利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岩隙水,将其收集于矿井水仓内,用泵打入矿区设置的200m3高位水池内处理后,供采矿生产、除尘、空压机冷却补充用水等,废水排放量为1.95m3/d,处理后用于矿区绿化、防尘。 生活污水产生量0.14 m3/h,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等,处理达标后用于地面防尘和绿化。 3.3生产现状 3.3.1井田境界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铜、铁矿,开采方式为井 下开采。井田面积为0.2166km2。其中小工山铜矿为0.1078km2,戴腰山铜矿为0.1088km2。 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截止2012年12月31日,矿区保有122b资源储量为96.28万t,其中小工山矿区内保有资源储量为40.08万t,戴腰山矿区保有资源量56.20万t。 依据资源储量、生产规模与服务年限相匹配的原则,按照省非煤整办文件要求:矿山开采设计生产能力各为5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为12年。 3.3.3生产工艺 (1)开采方式和开采工艺 矿区为低山丘陵,矿体埋藏地下,露天开采剥采比大,采用露天开采明显不合理,确定实施井下开采。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实行半机械化开采。地面矿石进入矿仓内经破碎后由放矿漏斗直接放入运矿汽车装运下山。 (2)选矿厂生产工艺 矿石运到选矿厂原料场堆存,由装载机给入PE750×1060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破碎,出料粒度为80~0mm,通过溜槽自然流入PYD2200圆锥破碎机进行中细破,出料粒度‹20mm,经皮带输送入料仓,通过给矿机和给矿皮带给入Ф2700×3600格子型球磨机进行第一段磨矿,排出的矿浆经Ф1500高堰式螺旋分级机分级,分级机返砂回第一段球磨机,溢流进入Ф1200×2400永磁筒式磁选机(半逆流)进行粗选,尾矿排出,粗选出的精矿浆进入Ф1500沉没式螺旋分级机分级,分级机溢流进入二段精选,返砂进入Ф2200×7000溢流型球磨机再磨。二段精选后的精矿进入ZKS1632型高频细筛,筛上部分返回二段球磨机重磨,筛下部分成为合格粒级产品,流经磁团聚后,给入真空过滤机进行脱水,精矿饼由皮带送入精矿场内堆放。尾矿浆集中进入尾矿沉淀 池沉淀处理后进尾矿库进行澄清沉淀处理。 第四章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4.1调查方法概述 4.1.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和选厂,划定的境界范围及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区域。 4.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矿区生态环境现状、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矿区环境治理现状。其中,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如下: (1)矿区土地、植被占用和破坏情况,矿业活动对土地(植被)资源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废液排放等; (2)矿山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及噪声污染等造成的矿区环境污染。包括调查生活污水的产生、处理、利用;矿区专用道路、废石场等污染源排放及治理情况调查;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情况、占地情况及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点调查:采掘区涉及范围、废石堆放场、不稳定边坡、运输路线等为铝土矿开采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的区域。 (3)矿山地质灾害,矿业开发影响和改变着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引发地质灾害. 4.1.3调查方法 (1)技术路线 ①资料收集:收集矿区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矿山地质环境等资料并加以分析,为下一阶段的野外实地调查作准备。 ②野外实地调查和现场勘察:研究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摸清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③数据资料分析整理。 ④咨询当地专家。主要是与地方环保部门、环境保护专家进行会谈,确定适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案。 (2)工作方法 ①全面收集矿山及周围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资料;与矿山环境相关的农林环境资料;区域生产力布局,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区的分布;区位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 ②查明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③查明矿体赋存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及开采影响范围。 ④查明矿区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及其对矿业活动的影响;查明矿山活动将引发、加剧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和选厂山多坡广,植被资源丰富,四周自然植被为茂密的竹林、杉木林。 4.2.2土壤侵蚀现状 土壤侵蚀表现为三种形式:风蚀、水蚀和重力蚀。本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水力侵蚀是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产生的,一般包括三个发展阶段:溅蚀、面蚀和沟蚀,溅蚀是水力侵蚀的开端,是雨滴击打地面引起的土粒移动。在溅蚀的基础上,干地表径流冲刷引起表层土壤的剥蚀现象称为面蚀。雨水在地表的进一步汇集,形成顺坡向的冲刷沟,初为浅沟,再为切沟,冲沟等,则为沟蚀。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荒山荒坡。重力侵蚀的类型有岩坡移动、坍塌等,由于冲沟发育,切割强烈,主要为重力侵蚀。水土流失会带走大量肥沃的表土,使土壤中的腐殖质、矿质元素大量流失、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矿业活动使原有地表植被遭到部分破坏,地面裸露,堆放的弃土体较疏松,据统计,截止2012年9月,矿区占地面积约0.12km2,,废石产生量约0.7万m3,废弃物堆高8-20m;这些废弃物的,增大了矿区侵蚀模数(尤其是在雨季,雨水带入河中的泥沙量急剧增加)。此外,必须注意道路两侧的水土保持,道路两侧的水土流失影响路基,直接影响道路两侧的生态环境。 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和选厂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石。对于选厂产生的尾矿,现尾矿库可满足生产需要。 (1)废弃土石、尾矿特征分析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开采时产生的剥离废弃土石不含特殊有害物质,可按照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尾矿库产生的尾矿是在一次磁选和二次磁选过程中所排出的尾矿浆经过沉淀后的排出物,不含特殊有害物质,可按照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 (2)废弃物排放至废石场对周围生态景观的影响 废弃土石排放对生态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固废的堆存占用土地,影响区域景观、改变土地原有功能等方面,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其产生量、场地的选择及处置方式等。本矿区废石场选用矿区的山坡堆场,并及时运往周边用于维修公路等用途。不存在侵占农田问题。 (3)废弃土石风蚀起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废弃土石风蚀起尘量与其易风蚀成分、起尘风速、堆场地形及固废堆存防尘措施有直接关系。按照易风化类型考虑,固体废弃物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如下: 对于固体废物堆场扬尘,根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废石堆场扬尘的风洞模拟试验资料,其起尘风速为4.8m/s,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本区风速绝大部分在0~3m/s之间,由此可以看出,扬尘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一般不大,当具备起尘风速条件时,排土场会对周围局部地区形成影响,类比相似条件下的扬尘影响预测,其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约0.02km以内,本矿区四周均为山场,对周边不构成扬尘污染。 (4)固体废弃物堆放对土地利用及地表植被的影响 由于本矿区废石场选用矿区的山坡堆场,所以,不会对矿区土地利用和地表植被构成影响。 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本矿区自然条件下山体处于稳定状态,尚未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区共有临时性不稳定边坡3处,分别位于戴腰山铜矿2处和小工山铜矿1处。 4.2.6矿山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矿山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废弃的废土石堆放不规范,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 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是临时性边坡防护问题。 4.3矿区环境污染调查及评价 4.3.1矿区环保装备及运行状况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没有锅炉等设备;采用井下开采,涉及矿井水问题,井下大部分排水经处理后用于矿山生产、绿化等,仅有少量水外排,外排水采取沉淀、过虑处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装载机、自卸汽车等,由于矿区距离居民点较远,不需要采取降噪措施,所以,目前该矿区所有环保装备基本满足现行环保要求。 4.3.2矿区环境空气质量 矿区处于偏远山区,周围居民分布较少,矿区周围约1km范围内无居民,附近无其他工业企业分布,现场调查时,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大气环境敏感性较小。 矿区生产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为运输扬尘和汽车尾气,大气污染影响主要为面源污染和线源污染,影响范围主要为矿区近距离范围及运输道路沿线范围。 4.3.3矿区水环境现状 (1)地表水现状 南陵县铜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周围地表水体为一些零星分布的小水塘,目前水质良好。 (2)地下水现状 根据矿区水文资料,矿区地下水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以HCO3-CA型水为主PH值6.0-8.4,属弱酸性-弱碱性。 (3)矿区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选矿工序配备有相应的循环池和尾矿水沉淀池,生产用水全部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产生量少。 采矿区井下大部分排水经处理后用于矿山生产、绿化等。 4.3.4固体废弃物现状 矿山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废弃土石、尾矿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其中,废弃土石排放量为2万t/a,处置方式为运至废石场安全堆放。尾矿产生量为14万t/a,堆放于尾矿库。生活垃圾年产生量3.9t/a,处置方式为卫生填埋。 4.3.5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扬尘污染。 4.4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4.4.1矿山开采对矿区地表植被的影响预测 开采及原料产品贮运过程中扬尘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粒径大于1µm的颗粒物在扩散的过程中可自然沉降,附着于植物叶片上,阻塞植物的呼吸孔,有碍作物生长。 第五章 目标与指标体系 5.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总体目标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矿区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矿区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矿区废弃土石安全处置,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矿区植被覆盖率稳步增长,矿区绿化率逐步提高;矿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矿区重点生态功能基本稳定,绿化率逐步提高;绿化面积显著增加;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到2013年底矿区植被覆盖率60%,运矿专用道路硬化、绿化率85%,选矿工业场地绿化率65%,不稳定边坡治理率95%,矿区生态环境监控范围覆盖率100%。 第六章 主要任务 6.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主要任务 (1) 破坏土地复恳任务: (2) 选矿工业场地绿化任务: (3)临时性边坡治理任务: (4)运输道路绿化任务: (5)废石场、尾矿库治理任务: 第七章 重点治理工程及投资估算 7.1矿区植被恢复工程 7.1.1采掘区土地复垦工艺 (1)土地复垦工艺 ①复垦利用类型应与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②复垦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有可靠保证; ③用于覆盖的材料应无毒无害,废弃物如含有害成分应事先进行处置,必要时应设置隔离层后再复垦; ④应充分利用原有表土作为顶部覆盖层,覆盖后的表层应规范、平整,覆盖层的容重应满足复垦利用标准; ⑤排水设施和防洪标准符合当地要求; ⑥有控制水土流失和控制大气与水体污染措施; ⑦复垦区道路交通布置合理。 (2)复垦后土地用于草地的生态恢复通则 ①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②有培肥措施,有试种记录; ③牧草作物无不良生长反应,有持续生长能力; ④三年后复垦区单位面积经济学产量不低于当地中等产量水平。 (3)复垦后土地用于林地的生态恢复通则 ①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乡土树种和抗逆性能好的树种; ②实行乔、灌、草套种混播; ③三年后所植树木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郁闭度30%以上。 7.1.2整地 针对整地中出现的问题,从工程角度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基底构筑工艺、主体构筑工艺、平台构筑工艺、排洪渠构筑工艺等。 (1)基底构筑 基底地表地质层大部分为沙壤土,其厚度一般约8~15m,基底的土体承载能力决定着基底排土场的稳定性,又决定于土体的含水量。土体含水量低,则土体强度高,稳定承载力强。故基底构筑的核心就是形成“疏水型”的基底,确保基底地面的排水通畅。 主要措施有: ①基底原有的地面排水系统仍要保持基本排水通畅,这就要求在基底,尤其是沟壑充填高钙、低钠、难风化的大石块,利用排水系统加强复垦后土地基底疏水、导水和排泄; ②复垦后土地的基底层不能存在松软土层问题,但局部光滑的基底,应进行爆破处理,增加其粗糙度,必要时基底设置基柱,临时挡墙及抗滑桩等。 ③基底平整每充填0.3~0.5m高度,夯实一次,使夯实土体的干容重达1.4t/m3以上,同时修整地坎和蓄水坝。 (2)主体构筑 主体构筑是指以基底构筑完成后至表土覆土前的空间范围,一般按照扇形推进,主要措施有: ①在满足地表厚层覆土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岩土混排工艺,在排弃过程中,细颗粒的黄土可部分充填到岩块缝裂隙中,增加单位空间的岩土容量,减轻非均匀沉降程度; ②逐层堆垫逐层压实,尽可能减轻后期的非均与沉降; ③对于坡度变化较大区域的主体构筑,采用台阶式主体构筑,即采用分层高度为3m的平台,然后再覆表土; ④复垦区台阶与道路交接处为严重压实路面,渗滤低,属不透水层,且有一定的向外倾斜坡度,在此处废弃路面上排弃岩土时,应选择难风化、粗粒级的岩石; ⑤做好主体构筑周围的排水系统,防止在主体构筑过程中内部就已浸过多水分。 (3)平台构筑 基底构筑和主体构筑过程是地貌重塑过程,而平台构筑过程实际是人工进行土体再造,形成复垦种植层的过程,故平台构筑工艺的实质就是覆盖什么样的土层最合适,如何覆盖最有效的问题。 (4)边坡构筑 按照复垦要求,覆土厚度一般在50~100cm之间,但是,如果平台边坡也按照此要求,雨季来临时,特别是暴雨期,发生“剥皮”的几率最大。故在平台构筑边坡非常必要。平台边坡构筑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根据当地地形特征,利用现有的自然斜坡,在其上修筑高约50~60cm的挡水墙,阻止平台径流汇入边坡,杜绝切沟和冲沟的发生。 (5)排水渠系构筑工艺 矿区虽然干旱少雨,但还是应按照该地区最大暴雨量设计排水渠系,以 确保复垦后耕地、林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复垦初期存在着严重的非均匀性沉降,短期内不适宜修筑硬化渠系,根据复垦后耕地、林地的松散稳定程度,设置临时性非硬化排水渠系,主要采用易修复的非刚性材料修筑土渠、石砾沟、宽浅干砌渠、土袋等,排泄暴雨时局部地表径流。 7.1.3林地复垦技术措施 (1)林地树种的选择 根据矿区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首选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耐瘠薄、抗干旱,生物量大、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高的优良乡土树种。其次考虑选择病虫害少、吸收有害气体能力强、滞滤粉尘、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的抗污染树种。结合矿区实际情况绿化林带选择香樟、杉木。 (2)苗木选择规格要求 以本地苗源为主,尤其是香樟、杉木树种栽植苗木的选择,必须考虑树木原生长条件应和定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使移植后的土壤性质、温度、光照等条件应和该树的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立地条件相符。 选择树形端正、生长健康、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可承受枝条和根部适当修剪的苗木;苗木规格、大小以规划要求为主要标准,只能提高选择标准,不能降低选择标准;土球完整。基本无裸出土球的根系;裸根树主根无劈裂,根系基本完整,无损伤、切口平整。 苗木选择规格要求:苗木要求主干通直,主侧枝分明,全冠型或低干型树应保留主枝顶梢,树型要饱满,匀称。 (3)技术措施 由于矿区造林立地条件较差、土层瘠薄、干旱缺水。采用常规的造林办法往往成活率不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汲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在造林前开展林地地面整理,对立地条件不好或土层瘠薄的地方必须深挖换土,熟土回填。 根据实际地形,按设计选择山杨,有株行距的按株行距定栽植点;没有株行距的,进行自然栽植,根据地面的基本情况,随意确定栽植,单位面积内达到规定的栽植株数要求。 开穴深度、宽度大于苗木根幅和根长,香樟、杉木木栽植穴为:穴径0.6m、穴深0.5m。 坡面栽植苗木时,栽植穴沿等高线整成鱼鳞坑式,上、下呈“品”字型排列,穴长径0.8m、短径0.5m、坑深0.3m,外缘半环形,土埂高0.2~0.3m,穴距按栽植要求密度进行排列。做到穴内无水冲后的塌陷或洞穴,表土疏松细腻、基本无石块、瓦砾等杂物。 贫瘠土壤应施基肥,优先使用农家肥,在农家肥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由10%的有机肥、20%的化肥、70%的表土均匀拌和而成的混合肥料。肥料施用方法,每穴用量,以占填穴体积的1/3~1/4为宜,环施和浅翻表土施用量因树木大小而定。 栽植时现将苗木扶正扶植,裸根苗的根系舒展、深浅适宜,覆土时先填表土湿土,后填新土干土,分层覆土,分层踏实,最后一层覆虚土。带土球的苗木,栽植时要去除塑料包装,保证土球完整,无破碎;裸根苗栽植时要粘泥浆。苗木放在栽植穴的中央,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栽植后浇透水,并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灌、及时培土、扶正。 (5)管理措施 矿区绿化林带抚育管理大致可分为松土、除草、割灌、施肥、灌溉、幼树管理和幼林保护等。矿区由于造林的立地条件恶劣,其栽植后的成活保养和保存保养的任务是相当大的,因此一定要做好绿化造林管护工作。 栽植后必须灌一次透水,之后依条件浇水。常规做法是:栽植后必须连续灌三次透水,之后视情况适时灌水。第一次连续灌水后,要及时封穴,即将灌足水的树盘撒上细面土封住,以免蒸发和土表开裂透风。水灌完后应作一次检查,由于踩不实树身会歪斜,要注意扶正,树盘被冲坏时要修正。 每年在植物病虫害易发季节要勤观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树种配置时要尽量不载或少栽易发生虫害植物,同时要定期用一定浓度的农药喷洒,预防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并观察其发展情况,绝不能任其蔓延。 7.1.4投资估算 矿区植被恢复工程投资估算详见表7-2所示。 表7-2 矿区植被恢复工程投资估算一览表 项目 工程或费用名称 (包含人工费) 单位 工程量 单价/元 投资额/万元 草地 废弃土石 m3 6000 1.2 肥料 kg 500 0.15 草籽 kg 60 0.2 林地 整地、挖穴 亩 12 5 废弃土石 m3 3000 0.7 肥料 kg 100 0.03 杉木 株 800 1.6 简易排水系统 m 1100 0.3 浇水 0.3 总 计 9.94 7.1.5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随着矿区各种绿化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植被覆盖率,生态功能逐步趋于良好,矿区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不低于60%,植被恢复后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矿山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7.2采矿、选矿工业场地绿化工程 7.2.1工程背景 工业场地主要包括工业广场、矿石堆场、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等,总占地面积21000m²,所有设施按其功能布置在采区附近工程地质良好地段,前期基建已形成,能够满足需要。 根据对矿区地质灾害现状的调查和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预测,对矿区工业场地进行绿化,以期最大限度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7.2.2工程方案设计 采矿、选矿工业场地绿化工程包括工业广场、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等区域的绿化,矿石堆场周边的绿化和工业场地周边防护林带。 (1)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场区道路等区域的绿化 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等区域是矿区职工工作、生活的主要区域,因此要把扩大绿地面积和增加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绿色成片,景色突出,营造出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 该区绿化应以美化环境为主,种植绿篱、草坪等,道路的绿化以种植行道树为主,选择防火树,形成厂区道路的绿化带。该区可绿化面积约1160m2。 (2)工业场地周边防护林带的设计 在工业场地周边营造防护林,树种选择香樟、防火树,间距为2m×2m,绿化带总面积3000m2。 7.2.3投资估算 (1)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场区道路等区域绿化工程的投资估算 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场区道路等区域绿化面积约1160m2,每平米绿化面积按100元估算,大约需要11.6万元。 (2)矿石堆场周边绿化工程的投资估算 矿石堆场长约260m,宽约50m,在其周围种植一排株距2m的防护隔离带,绿化树种选择香樟或防火树,隔离带总长度570m,共需香樟或防火树285株,考虑5%苗木死亡率,需要香樟或防火树300株,每株香樟或防火树按30元(包括人工费、运费等)估算,大约需要0.9万元。 (3)工业场地周边防护林带的投资估算 工业场地周边防护林带宽4m,香樟或防火树的间距为4m,绿化带总面积约3000m2。共需香樟或防火树750株,考虑5%的苗木死亡率,共需香樟或防火树800株,每株香樟或防火树30元估算(包括人工费、运费等),大约需要2.4万元。 采矿、选矿工业场地绿化工程共需要14.9万元。 7.2.4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随着矿区工业场地绿化面积的逐步增加,矿区职工生存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该项目标预计在2013年完成。 7.3临时性边坡治理工程 7.3.1工程背景 不稳定边坡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根据现场调查,确定矿区不稳定边坡治理的主要任务为“修筑挡水墙+边坡绿化”,通过种植乔、灌、草,增强边坡的蓄水保土能力。矿区不稳定边坡,长约140m,高约18m,总面积约2520m2。 7.3.2工程方案设计 (1)修筑挡水墙,阻止平台径流汇入边坡,杜绝切沟和冲沟的发生,挡水墙一般模式见图7-2所示。挡水墙设计如下: ①设计的墙轴线和现场定位,确定挡水墙的顶底面标高。砌筑前应测量放样,施工时应用样板控制,并经常复核验证,以保持线形完整,砌体平整。 ②应对开挖基槽检验,是否达到稳定的持力层位,基槽开挖深度及宽度均要满足要求。 ③选择挡水墙的石料 石料质量、砂浆强度及墙体尺寸要求如下:石料的强度及块径应符合要求,其强度应在M30以上,块径应大于30cm,无风化石;砂浆强度M7.5~M10,砂浆应饱满;墙体尺寸应达到设计要求。 ④设计挡水墙的泄水孔,一般采用Φ60~Φ80PVC管,外倾5%,泄水孔间隙2m,上下交错排列,使泄水孔与坡脚排水渠系连接。 (2)坡脚堆放大石块,拦截坡面下移泥沙,保护坡脚排水渠系; (3)坡面不覆厚层黄土,而是土石混堆后立即种植,或者薄层覆土作为备用土,种植时覆土沿坡逐坑下移覆土后立即种植,遇到局部砂、页岩的坡,可客土种植,如图7-2和7-3。 图7-4 薄层覆土沿坡逐坑下移回填法 图7-5 石砾坡客土种植法 7.3.3投资估算 表7-3选厂边坡防护工程投资估算一览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包括人工费用) 单位 工程量 单价 投资额/万元 一 I类费用 10.83 1 土方 m3 300 30元/m3 0.9 2 修筑挡水墙 m2 2520 40元/ m2 10.08 3 香樟或防火树 棵 150 20元/株 0.3 4 草籽 kg 3.6 30元/kg 0.01 二 II类费用 1.32 1 设计费用 I类费用×8% 0.87 2 建设单位管理费 I类费用×2% 0.22 3 工程质量监督监理费 I类费用×2.1% 0.23 三 I+II类费用 12.15 四 基本预备费 (I+II类费用)×8% 0.97 工程总投资 13.57 7.3.4预期目标与可达性分析 随着边坡绿化树种的种植,植被覆盖率的逐步增加,使地质灾害发生率降到最小,在2013年方案期内实现各阶段目标。 7.4运输道路硬化、绿化工程 7.4.1工程背景 主要运输道路现状如下: 现有1.8km主要运输道路为土质路面,大风天气路面起尘量较大,主要靠洒水、喷雾降尘。 7.4.2硬化工程方案设计 改造1.8km长的现有场内外道路与矿区周边国道相连接,运输道路设计为半永久道路,路面长约1800m,宽约5m,路面为泥结砂石路面。 7.4.3绿化工程方案设计 在改造的1.8km长的运输道路两侧各种植一行防护隔离带,绿化树种选择香樟或防火树,株距4m,需要香樟或防火树900株。 7.4.4投资估算 表7-4运输道路硬化、绿化工程投资估算一览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包括人工费) 单位 工程量 单价 投资额/万元 一 I类费用 4.56 1 土方 m3 500 30元/m3 1.5 2 场内外运输道路硬化 km 1.8 0.2万元/km 0.36 4 香樟或防火树 株 900 30元/棵 2.7 二 II类费用 0.62 1 设计费用 I类费用×8% 0.3 2 建设单位管理费 I类费用×2% 0.15 3 工程质量监督监理费 I类费用×2.1% 0.17 三 I+II类费用 3.4 四 基本预备费 (I+II类费用)×8% 0.4 五 铺底流动资金 3 工程总投资 8.58 7.4.5预期目标和可达性分析 为了改善矿区空气质量,减少交通粉尘的产生,硬化主要运输道路,增建绿化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硬化、绿化主要运输道路可以实现方案期内的目标,预计在2014年底完成。 7.5矿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7.5.1矿区生态环境监控机构建设 (1)监控机构建设方案设计 生态环境监控机构建设工程主要为矿山建设常规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购置一定的监测设备,培训2~3名监测技术人员。 购置的设备有:大气采样分析仪、COD检测仪、BOD检测仪等。 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为:常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生态环境的风险识别能力、生态环境监控结果的整理和网上上报能力等。 (2)监控机构的工作制度 矿山生态环境监控专门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人工巡检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监控结果要及时整理汇总,并按照省局的有关要求,将监控结果上报上级环保主管部门。 在每年年底配合环保局做好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年度审核工作。并且,矿区生态环境监控机构要具备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3)监控内容 重点监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工程的实施进展和质量。 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独立或配合县级生态环境监控专业人员进行如下内容的监测:三废污染情况,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水土流失情况,植被生存状态、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地表沉陷情况,滑坡等地质灾害情况等。 除采取安全开采措施外,对可能形成滑坡的斜坡及古滑坡也可以采取工程防治措施,如设置抗滑挡土墙、削坡与减载等。 7.5.2矿区生态环境年审、季报制度建设 每季度组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对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出具报告,上报环境主管部门。 每年底组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对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组织填写《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自审表》,编制《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自审报告》,并组织人员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年审工作。 7.6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7.6.1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的建设背景 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即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而且在生态意义上也是健康的。生态安全本质是要求自然资源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稳定、协调、有序和永久利用。因此,不管个人、群落,还是区域和国家的安全,都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的挑战。保持区域及全球性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 生态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态风险,另一个是生态脆弱性。生态风险表征了环境压力造成危害的概率和后果,相对来说它更多地考虑了突发事件的危害,对危害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安全的核心,通过脆弱性分析和评价,可以知道生态安全的威胁因子有哪些,他们是怎样起作用的以及人类可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够积极有效地保障生态安全。因此,生态安全的科学本质是通过脆弱性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善脆弱性,降低风险。 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矿产资源掠夺式开采、粗放式管理和经营的传统开发模式,对矿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使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数量大大降低或丧失,进而威胁到了矿区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使矿区成为人与环境矛盾最尖锐的生态区域之一。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矿区在开发之前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若没有强有力的人类活动介入(矿产资源开发),自然环境系统依靠自身内在机制能保持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矿产资源开发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矿区地域上集中与集聚,将割裂生态系统内部既存的联系,影响系统内部的输入、输出平衡关系,给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对矿区而言,生态安全,是矿区致力于安全生产、文化生活繁荣的基础和载体;没有生态安全,矿区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受到威胁,安全生产和文化生活也就无从谈起。分析矿区生态安全,建立矿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就成为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7.6.2 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内容 为了保证矿区的生态安全,使矿区具备生态环境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需要进行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矿区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高矿区公众素质和矿区居民的生态安全意识。由矿区生态环境监控机构组织编制本矿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包括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等。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应该包括:采掘区地质环境、水环境、矿区土壤污染、污染物排放、生物安全指标(指地表植被覆盖和物种保护等)、生态难民等。 (2)建立和完善矿区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和保障系统 建立和完善矿区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和保障系统,这是维护矿区生态安全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及应急处理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二是生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启动程序的建设。 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生态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矿区范围内的、突发性的、难以预料的、对矿区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程度破坏的事件。这类事件往往都加重了矿区生态环境风险,恶化了矿区生态环境、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只有这类事件才可以按照程序启动生态安全应急资金。 (3)生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资金及管理制度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资金的日常预留与管理。二是生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资金使用及监控。 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安全应急资金是公司自筹资金,所以,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安全应急资金的预留储备,是公司财务处计划2万元用于矿区突发性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如果当年没有使用该项费用,则留到下一年备用。 方案期共5年,总共需要10万元作为生态安全应急资金。 第八章 方案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该规划方案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政策,符合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的全面规划,通过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实施,可以恢复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不论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分析,都具有巨大的效益。从效益和投资上分析,所有项目都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对今后促进南陵铜铁矿业公司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1生态环境效益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全面实施后,矿区植被面积大幅度增加,可有效的吸滞粉尘,净化空气,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还可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水份蒸发,改善土地利用状况。总之,通过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矿区的污染被减小,矿区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促进了整个矿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融洽和协调,使得矿区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为矿区和周边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8.2经济效益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后,在改善提高矿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区固体废物排放、地质灾害等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节省大笔的排污费和地质灾害治理费。 (2)从源头上杜绝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5)矿区防护林带、边坡、开采区防护林带等成林后,通过砍伐再植更换,可以得到一定的林木资源。 8.3 社会效益 8.3.1有助于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整体良性循环 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不仅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创造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还能为员工的健康服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整体良性循环。 8.3.2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南陵铜铁矿业公司5年规划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国家带来一定的利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的经济活跃与发展。 8.3.3安排在籍人员劳动就业,为社会安定做贡献 南陵铜铁矿业公司5年规划工程建成投产后,不仅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部分待岗人员及周边农村闲置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第九章 保障措施 9.1领导保证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本方案,保证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立以县政府为中心,各级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系。南陵铜铁矿业公司成立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2013~2017年期间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的生态治理及建设工程。 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是,认真研究方案建设项目,并组织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工作,审核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解决工程所需资金来源渠道,监督工程实施和资金使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对工程实施进行考核、总结和表彰。 将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矿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内容逐项分解,下达到各有关部门,落实到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跟踪考核制,使方案切实得到实施。 9.2矿区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建设 9.2.1县、镇政府监督 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主要监督工作由县环保局负责,镇及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助机构,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推动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9.2.2矿区自身监督 在矿区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将生态恢复治理作为工作重点,提高职工环保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将生态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9.3资金保障 南陵铜铁矿业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总投资需要 56.9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 矿区生态环境调查 矿区生态环境目标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明确主要任务 确定重点工程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编制方案 运输道路硬化工程 临时性边坡治理工程 选矿工业场地绿化工程 矿区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运输道路绿化工程 矿防风抑尘工程 矿区植被恢复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I I XLVIII
本文档为【生态恢复治理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191KB
软件:Word
页数:4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2-01
浏览量: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