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蒙古族全史作业

蒙古族全史作业

举报
开通vip

蒙古族全史作业蒙古族全史作业《蒙古族全史》教育卷读后感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可解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于唐代;蒙古族一般还被称为“马背民族”。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剌、蔑儿乞、斡亦剌、克烈、汪古诸部...

蒙古族全史作业
蒙古族全史作业《蒙古族全史》教育卷读后感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可解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于唐代;蒙古族一般还被称为“马背民族”。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剌、蔑儿乞、斡亦剌、克烈、汪古诸部等。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经过多次征战终于完成了蒙古地区诸部的统一大业。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贵族及诸那颜(官员)在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立了“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从此,蒙古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群雄林立、互相争伐的局面得以结束,近百个大小不一各有名号的诸部都统一在大蒙古国的旌纛之下,按照统一的法律和军事行政机构组合起来。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的《内蒙古历史文化经典文库》中的重要著作,《蒙古族全史》教育卷,全面讲述了从蒙古兴起前的北方游牧民族,即匈奴、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等的教育,然后讨论了蒙古民族统一前至蒙古帝国时期的教育,研究了元、明和北元,及清代的蒙古族教育。《蒙古族全史》教育卷的作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王风雷,据其介绍,由于这部著作注重原始资料、原始案和原始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不受制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学科,综合了历史文化等诸多学科,充分挖掘了蒙古族教育的内涵。这部著作研究并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蒙古族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宗教习俗等教育的同时,也比较客观地复原了大漠南北、青海、新疆及境外蒙古族教育状况。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彻底的了解一个地方,那么当地的历史是一定要了解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把去当地历史作为学习的第一站。只有在充分了解其历史渊源和人文风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后面的游览起到很好的作用。蒙古统治者为培养为其效力的统治人才,极注重贵族子弟的教育。据《元史》卷81《选举志》记载,窝阔台汗始定中原,即议建学校、设科取士,并于太宗六年(1234年),设国子总教及提举官,命贵臣子弟入学受业。忽必烈于中统二年(1262年)始命置诸路学校官,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晦,务使成材,以备选用。至元六年(1269年),置诸路蒙古字学。至元八年(1271年),始下诏立京师蒙古国子学校,教习诸生,于随朝蒙古、汉人百官及怯薛戴官员,选子弟俊秀者入学。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该校所设生员百人,蒙古五十人,色目二十人,汉人三十人。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诏内外兴举学校;至元元年(1335年),成立蒙古国子监(《元史》卷38《顺帝纪》)。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确定师资技术职称,属朝廷一级任命的曰教授,礼部、行省及宣慰司任命的曰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级行政区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散府之上、中州设教授一员,下州设学正一员,县级行政区设教谕一员,书院设山长一员。在中央设有蒙古司业、蒙古博士、助教、教授、学正等学官;在诸路设有蒙古学正、蒙古字学教授,或设蒙古提举学校官,掌管教学事宜(《蒙古族简史》)。学校所用教材,初以蒙文译写《通鉴节要》颁行各路(《元史》卷81《选举志》)。后又以《帝范》、《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蒙文译本或节要本为教材。后又补充《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以灌输儒学思想。此外,也兼习算术。蒙古统治者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凡诸生进修者,务使成材,并屡次颁令整治学校。如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命有司割地,给诸路蒙古学生员饩廪(《元史》卷81《选举志》)。并免杂役,还免费提供学习用具和饮食,学成之后,量授官职。自京学及州县学以及书院,凡生徒之肆业于是者,守令举荐之,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往往人材辈出矣(同上)。当时,就学者人数有限。世祖年间,国子学没有一定员数。延佑二年(1315年),定为官给廪膳者100名,其中蒙古人50名,色目人20名,汉人30名。后增为150名。入学者都是随朝蒙古、汉人百官及怯薛戴官员的子弟;只是在诸路蒙古字学,除诸路府官子弟外,招收部分民间俊秀者入学(苏天爵《滋溪文稿》)。这些学校培养出了几批蒙古族的杰出性人才,如每次乡试所取的举人中和会试所取的进士中,都有蒙古族人。其中如护都沓尔、忽都达尔、泰普化、八剌、阿察赤、笃列图、拜住、普颜布花、阿鲁辉帖木儿、朵列图、买住、赫德溥化等,都是进士及第者当中的佼佼者(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发行版)。国子监师儒之职,有才德者,不拘品级,虽布衣亦选用。可见,元代最高统治者,对直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的国子学,常常是亲自过问的。元代仿唐、宋之制,设国子监,除在京师设置国子学外,还在京师建置了以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蒙古国子学以亦斯替非文(即波斯文)进行教学的回回国子学由此看来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王风雷教授的学术专著《蒙古族全史教育卷》,2013年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经过三十年的潜心研究才奉献出来的一部全方位聚焦蒙古族教育发展历程的巨著。王教授以时间为序,系统地回顾了蒙古族教育史,并从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民国时期其他地区、民国时期蒙古族其他领域和在已经研究过的领域四个方面对蒙古族教育史进行了展望。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讲,这部专著最大限度地关注了蒙古文化,但同时也尽可能地吸收了汉文化、色目文化、藏文化、满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全方位挖掘了蒙古族教育的宝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启迪。从作者治学的角度讲,这部专著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对引文出处的标注,都到了十分精准的程度,不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彰显了作者严谨的治学风范,为后学树立了一个学习的范式。就本课题的难度系数而言,这部专著的写作如同大海捞针,是在上下数千年史料的基础上锻造出来的,其难度不难想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者是知难而上,而且凭着一种执着的精神,三十年如一日练就了这部精品力作。就学术影响而言,这部专著不仅对蒙古史研究,而且对中国教育史研究,乃至于对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应该说,这部专著弥补了学术上的一个空白,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上过王老师的课你就会明白,老师讲课认真,思路清晰。王教授很巧妙的把这个脉络很好的贯通起来,给人一种很清澈的感觉,我们也能很好的吸取它的精髓所在。
本文档为【蒙古族全史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7-2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