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递现象导论PPT课件

传递现象导论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传递现象导论PPT课件第1章传递现象导论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传递现象研究的是在物体内部和不同物体之间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规律(传递的机理和传递速率)。1.什么是动量传递?2.什么是热量传递?3.什么是质量传递?第一节课程概述传递现象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任何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物系,一定会有某些物理量由高强度区向低强度区转移。物理量朝平衡转移的过程即为传递过程。传递过程就是研究传递现象的发生机理及其传递规律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通过研究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发生的速率与传递推动力(速度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

传递现象导论PPT课件
第1章传递现象导论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传递现象研究的是在物体内部和不同物体之间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规律(传递的机理和传递速率)。1.什么是动量传递?2.什么是热量传递?3.什么是质量传递?第一节课程概述传递现象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任何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物系,一定会有某些物理量由高强度区向低强度区转移。物理量朝平衡转移的过程即为传递过程。传递过程就是研究传递现象的发生机理及其传递规律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通过研究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发生的速率与传递推动力(速度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或化学位梯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各种传递现象的内在规律,并由此确定各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速度、温度和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关系。传递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物系内部存在温度差、速度差、浓度差,即物系内部存在某种强度性质物理量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导致了物系处于一种热力学不平衡状态。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孤立体系都有自发朝平衡状态发生变化的趋势,使体系的物质和能量分布达到均一化,即自发地向熵增大的方向变化。由此可见,传递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支配,体系存在着自发向平衡状态发生变化的趋势。二、课程的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以前工艺过程20年代-60年代单元操作60年代以后传递现象三、课程的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了解各类传递过程的机理,寻找提高传递过程的速率提供方法;建立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为设备的改进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机理和传递规律,不但可以为化工过程提供数学模型,还可以从理论上计算传递过程的速率。这对于化工过程和设备的开发、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过程发生的速率角度对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进行综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还可以发现三类传递现象之间的类似性和本质上的一致性。对于学生的个人来讲,学好这门课的意义在于:这门课程是工科类考研专业课之一;学好这门课还是完成本专业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需要;学好这门课有助于争取更高的奖学金;学好这门课也是找个好工作的需要;学好这门课可能会使今后的日常工作得心应手。五、本课程在化学工程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科学化学反应动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六、本课程的应用领域由于传递现象无处不在,因此本课程不仅在工程领域,而且在日常生活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1.动量传递: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业生产中;2.热量传递: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业生产中;3.质量传递: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业生产中;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实例本课程可以解简单复杂烧开水射程天气预报核爆炸模拟五、本课程的特点与物理和数学关系密切,对物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引入的简化假设比较多。实践性强,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系统性强,各章节的内容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三种传递之间的类似性强。公式多且公式非常复杂。总之一句话,这门课程既有用,又很难!六、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与其它相关课程结合起来学习,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而不是公式的推导上。着重掌握各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中物理量的含义。注意利用“三传”的类似性来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前要认真预习。课上要仔细听讲,学会做笔记。课下要独立完成作业。七、本课程的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方法确定简化的物理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求解2.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因次分析的方法,根据π定理,利用无因次准数来描述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3.数值计算方法4.类比法第二节传递现象的物理机理及其数学描述传递现象的分类:分子传递和湍流(涡流)传递1.什么是分子传递?2.什么是湍流传递?一、分子传递的机理1、分子动量传递的机理是分子动量交换的结果2、分子热量传递的机理(1)气体导热的机理(2)液体导热的机理(3)固体导热的机理A、导体B、非导体2、分子传热机理(1)气体导热的机理: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3)液体导热的机理:很复杂。(2)固体导热的机理A、导体:自由电子运动。B、非导体:晶格的振动。氢(黄色)与氧(蓝色),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增加。气体导热导体导热导电固体有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在晶格之间像气体分子那样运动。自由电子的运动在导热中起着主要作用。非导体导热非导电固体:导热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3、分子质量传递的机理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的二、分子传递的数学描述(一)分子动量传递的数学描述速度梯度:速度沿距离的变化率。uF0xu=0yYdu平板间的流体剪应力与速度梯度uF0xu=0yYdy——牛顿粘性定律令τ为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即摩擦剪应力,单位为Pa,因τ的方向与推力F的方向相反,因此前面带“-”号引入比例系数μ,上式变为比例系数μ称为流体的动力粘度,简称粘度,单位Pa·s实测发现:τ也称为动量通量?通量的定义?τ的单位:为速度梯度,表示垂直于流动方向上流体速度的变化率。“-”表示剪应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或表示动量通量的方向与速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动量总是沿着速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那么如果令其中,ν称为动量扩散系数,也称为运动粘度流体的粘度:粘度是流体的物性常数之一,与流体所处的温度、压力、组成和状态有关。(1)粘度的单位SI单位制:Pa·s(N·s/m2)物理单位制:P(泊),达因·秒/厘米2cP(厘泊)换算关系:1cp=0.01P=10-3Pa·s=1mPa·s物理单位制:St换算关系:1St=1cm2/s=100cSt=10-4m2/s运动粘度SI单位制:m2/s动力粘度(2)粘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压力影响很小。②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压力影响很小。但在极高压力下,随压力增加有所增加;而在压力极低情况下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3)粘度的数据来源各种流体的粘度数据,主要由实验测得。在缺少粘度实验数据时,可按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估算粘度。对于压力不太高的气体,估算结果较准,对于液体则较差。(3)混合物的粘度对于分子不缔合的液体混合物可用下式计算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粘度,可用下式计算说明:不同流体的粘度差别很大。例如: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空气、水和甘油的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分别为:空气η=17.9×10-6Pa·s,ν=14.8×10-6m2/s水η=1.01×10-3Pa·s,ν=1.01×10-6m2/s甘油η=1.499Pa·s,ν=1.19×10-3m2/s流体类型①牛顿流体: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气体及大多数低分子量液体是牛顿型流体。②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a——表观粘度,非纯物性,是剪应力的函数。Ⅰ假塑性流体:表观粘度随速度梯度的增大而减小。常见的高分子溶液或溶体属于假塑性流体。Ⅱ胀塑性流体:表观粘度随速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淀粉、硅酸盐等悬浮液属于胀塑性流体。Ⅲ宾汉塑性流体:存在一个屈服应力τ0,当应力低于τ0时,流体不流动;当应力高于τ0时,流动与牛顿型流体一样。如纸浆、牙膏、污水泥浆等。Ⅳ触变性流体:表观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如油漆等。Ⅴ震凝性流体:表观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如石膏浆等。VI粘弹性流体:既有粘性,又有弹性,如高分子熔融体。非牛顿流体0du/dyτCBADA-牛顿流体;B-假塑性流体;C-宾汉塑性流体;D-胀塑性流体;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0du/dyτCBADA-牛顿流体;B-假塑性流体;C-宾汉塑性流体;D-胀塑性流体;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0tτ0τ依时性流体剪应力与应力作用时间的关系非依时性流体震凝性流体触变性流体(二)分子热量传递的数学描述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一维导热,热量通量可以用下式来表示“-”表示热量通量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热量总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为温度梯度q——热通量,单位λ——热导率,单位——傅立叶导热定律热导率1、热导率的定义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一般,金属的热导率最大,非金属固体次之,液体的较小,气体的最小。2、固体的热导率纯金属的热导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金属的热导率大都随纯度的增加而增大。非金属的建筑材料或绝热材料的热导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液体的热导率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热导率最大。除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小,纯液体的热导率比溶液的热导率大。3、气体的热导率气体的热导率很小,不利于导热,但有利于保温。气体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在相当大的压强范围内,气体的热导率随压强变化极小注意:在传热过程中,物体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可能不相同,因而热导率也不同,在工程计算中常取热导率的算术平均值。(三)分子质量传递的数学描述对于双组分物系,质量通量可以用下式来表示jA——扩散通量,单位DAB——扩散系数,单位“-”表示质量通量的方向与质量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质量传递总是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为质量浓度梯度——费克扩散定律气体A在气体B中(或B在A中)的扩散系数,可按马克斯韦尔—吉利兰(Maxwell-Gilliland)公式进行估算物质在液体中的散系数与组分的性质、温度、粘度以及浓度有关。对于很稀的非电解溶液,物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扩散系数的计算通常气体的分子扩散系数约为:10-5~10-4m2/s液体中的分子扩散系数约为:10-9~10-10m2/s固体中的分子扩散系数约为:10-10~10-15m2/s三、分子传递定律的通用表达式首先对三种传递的通量表达式进行分析1、动量通量的表达式其中,τ为动量通量;ν为动量扩散系数可视为动量浓度梯度所以,动量通量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为:(动量通量)=-(动量扩散系数)×(动量浓度梯度)2、热量通量的表达式可视为热量浓度梯度所以,热量通量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为:(热量通量)=-(热量扩散系数)×(热量浓度梯度)其中,称为热量扩散系数q为热量热通量3、质量通量的表达式所以,质量通量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为:jA——质量通量DAB——质量扩散系数为质量浓度梯度(扩散通量)=-(扩散系数)×(浓度梯度)由此可见,三种传递的物理量的通量可以用统一的公式来描述,即(质量通量)=-(质量扩散系数)×(质量浓度梯度)这种方程也称为现象方程四、湍流传递(涡流传递)规律涡流传递是由漩涡的混合作用引起的,由于漩涡的运动方式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相似,因此它们可以用相似的定律来描述。例如,对于涡流动量传递,其通量可以表示为:其中,τε为涡流剪应力,或称为雷诺应力,单位为Paε为涡流粘度,单位为qε为涡流热量通量,单位为涡流热量传递通量可表示为εH为涡流热扩散系数,单位为涡流质量通量可表示为其中,为组分A的涡流质量扩散通量,单位为涡流质量扩散系数,单位对于兼有分子传递和涡流传递的过程,其通量为二者的叠加,此时通量的表达式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五、不同传递现象之间的准数关联由于“三传”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采用某种准数将不同的传递现象关联起来。这种准数即为不同传递线性定律中传递系数之比。例如,关联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准数为普兰德准数,其定义为关联动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准数为施密特准数,其定义为关联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准数为路易斯准数,其定义为
本文档为【传递现象导论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3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熊猫图文
公司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等。用户至上,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ppt
大小:91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1-11-04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