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14课)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14课)

举报
开通vip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14课)准备单元分工合作找证据【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是一年级下学期所要落实和强化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本单元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作铺垫。【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年龄小,喜欢游戏,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小组意识,但对于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普遍比较陌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对于小组分工后自己负责的任务大...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14课)
准备单元分工合作找证据【教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是一年级下学期所要落实和强化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本单元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作铺垫。【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年龄小,喜欢游戏,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小组意识,但对于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普遍比较陌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对于小组分工后自己负责的任务大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任务,小组分工还需要通过活动多次巩固。【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2.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分工合作找证据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分工合作找证据的过程。难点:小组分工完成任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分工合作范例视频、记录单;包含不同腿数的4个动物、8个动物、12个动物、20个动物、30个动物的挂图或用于投影的图片电子文档各2张。【教学过程】1.创设参观动物园情境引入:(1)(PPT1显示课题,执教者等信息;PPT2出示场景图及问题)不同动物的腿的数量不同。师:科学探究小组去参观动物园,他们发现不同动物的腿的数量不一样。有同学认为动物园里2条的动物多,有同学认为4条腿的动物多,也有同学认为6条腿的动物多。师:究竟谁的看法正确呢?怎样判断?有证据吗?(2)引出活动目标:观察,找证据。师: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证据。(板书:找证据)2.热身活动: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条腿。(1)(PPT2)依次出示8种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名称和腿的数量,重点数6条腿的动物,区别触角和腿,强调没有腿的动物。师;我们来看看会遇到哪些动物?我们遇到第一种动物是?它有几条腿?……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来数一数,七星瓢虫有几条腿?生:6条腿。师:头上的这两条是触角,不是腿。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的部分才叫腿。师:鱼有几条腿?生:(略)师:鱼没有腿。(2)按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师:我们一起来找证据,把这些动物分为三组统计一下,看看几条腿的动物最多。(板书:2条腿、4条腿、6条腿)师:2条腿的动物有……种,4条腿的动物有……种,6条的动物有……种,在这个动物园中,数量最多的是几条腿的动物?生:4条腿的动物。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科学闯关游戏,游戏中我们将去不同的动物园参观,看看是不是每个动物园都是4条腿的动物最多。3.游戏规则(PPT3)指导学生了解科学闯关游戏规则。师:参观前先请导游来跟我们讲解参观要求。(播放录音1:欢迎同学们来挑战科学闯关游戏!每一关游戏将参观一个动物园,参观时间为1分钟,当音乐响起参观开始,请你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条腿,并把统计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音乐停止后参观结束!记得把笔放在记录单上面,并坐端正哦!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4.闯关游戏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记录单,填写第一关记录单。先听完导游的解说,音乐响起游戏才正式开始。(1)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一关:出示4种动物简图,按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2组(2条腿、4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时间1分钟。(PPT4)播录音2:游戏第一关!欢迎同学们来到实验小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4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一关记录单。师:同学们在第一关所参观的动物园中,找到的证据是几条腿的动物最多?生:2条腿的多。师:我们一起来闯关找证据。游戏结束,全班齐答第一关游戏结果。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大家在游戏第一关中看到的动物,一起来找证据。(PPT5)回放第一关4种动物,统计2条腿、4条腿的动物有分别几种,每统计一种动物,在该图片上显示此动物的腿的数量。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给自己掌声。(2)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二关:出示8种动物简图,按照腿的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时间1分钟。(PPT6)播录音3:游戏第二关!欢迎同学们来到探究小镇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8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二关记录单。师:接下来我们来挑战第二关。认为2条腿的动物多的同学请举手,认为4条腿……生:(略)师:我们一起来闯关找证据。游戏结束,全班齐答第二关游戏结果。师:几条腿的动物多?生:2条腿的动物多。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大家在游戏第二关中看到的动物,一起来找证据。(PPT)回放第二关8种动物,统计2条腿、4条腿、6条腿的动物有分别几种,每统计一种动物,在该图片上显示此动物的腿的数量。师:在第二关中,我们找到的证据是4条腿的动物多。顺利通过的同学请给自己掌声!(3)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三关:出示12种动物简图,按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时间1分钟。(预设:第三关少数学生会闯关失败,在黑板上板书不同结果。)(PPT)播录音4:游戏第三关!欢迎同学们来到科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12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三关记录单。师:认为2条腿的动物多的同学请举手,认为4条腿……生:(略)师:我们一起来闯关找证据。游戏结束,请几位同学说说游戏结果。把不同答案写在黑板上。师:究竟谁的答案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回顾大家在游戏第三关中看到的动物,一起来找证据。(PPT)回放第三关12种动物,统计2条腿、4条腿、6条腿的动物有分别几种每统计一种动物,在该图片上显示此动物的腿的数量。师:在第三关中,4条腿的动物多。猜对了的同学请给自己掌声!师:刚才我们也有几位同学没有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关。难度更大了哦。(4)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四关。师:进入第四关,我们来听一听导游的解说。(播放录音6:游戏第四关!欢迎同学们来到大科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20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四关的记录单。)师:请翻到记录单的背面,进入第四关,看看谁能挑战成功。播音乐,学生填写第四关记录单。师:这一关难度有点大哦,谁来说一说?生:略。师:第四关找到的证据是几条腿的动物多?生:4条腿的动物多。师: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同学找到的答案不同。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闯关?生:分工合作就能快速找完。师:怎样分工合作呀?生:一个人数一种。师:哇!一个人数一种。同学们可以试试她的方法。看看这样找证据会不会更快。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场景?生:值日场景。师:我们平时值日搞卫生的场景。在这幅图中,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生:有人扫地、有人擦桌、有人擦黑板。师:这里有几个同学一起值日,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这个叫做分工,一起来完成任务,叫合作。师:刚才有同学说分工合作找证据会更快,我们来看看分工合作以后会不会比原来更快更准确。我们先来看看探究小组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播视频:小组分工合作范例)师:这是探究小组他们在科学课上的分工合作,我们再来回顾一遍。这位同学是在做什么?生:她是组长。负责填写记录单。师:哦,她是组长负责填写记录单,她在填写记录单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她负责做什么?生:分工。师:组长负责分工,比如说,安排哪位同学数2条腿的,哪位同学数4条腿的,哪位同学数6条腿的。师:再来看看这位同学负责做什么?生:数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师:那旁边这位男同学负责做什么?生:数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师:那这位女生负责?生:数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师:现在考验我们组长的时候到了,请你把组员的记录单收起来,然后从抽屉里面把小组的第四关记录单拿出来。完成的小组请坐端正,看看哪一组速度最快。师:我们也要像这个探究小组一样,进行分工合作,先来看看组长有没明白自己的任务。请8个小组的组长举手,组长来说一遍你们的任务。生:(组长)负责分工和填写记录单。师:最后,我们的记录单有谁来填写?生:组长。师:请你把结果小声的告诉组长,组长来填记录单。(5)重闯游戏第四关。师:我们先来听听导游的解说。(播放录音7:游戏第四关!欢迎同学们重返大科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还会遇到20种动物,有些动物跟你刚才在第四关所遇到的不一样哦!请小组合作,分工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四关记录单。)播音乐,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填写第四关记录单。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找到的答案。生:略。师:我们来看看,分工合作以后会不会比原来找到的更准确。一起来回顾一下。先数2条腿的。生:(略)师:哦!我们看到有很多小组正确。我们这几个小组的同学先给自己掌声。生:棒!棒!棒!我真棒!5.小结:分工合作找证据更快速更准确。师:我们来思考一下。谁来说说你的体会。生:(略)师:分工合作是制订计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用证据来说话,所以需要搜集证据。今天我们体验了分工合作找证据。在第四关我们找到的证据是4条腿的动物多。我们今天的科学课先上到这里,以后的科学课期待大家有更多的发现。【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分工合作找证据2条腿4条腿6条腿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第四关【教学反思】“认识动物,按腿的数量给动物分类”是一年级学生乐于参与,也能够完成的事情。教师以任务闯关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从最初的4种动物入手,学习认、数、说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技能基础,然后在更高层级的闯关活动中复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闯关的内容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学生准确数出动物的腿是进行科学闯关游戏的前提条件,在闯关游戏之前,部分学生对如何数、如何记、如何表达均不太清楚,会导致他们漫无目的地参与活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制订计划”是本单元要初步训练的探究要素,而体会“分工合作”的作用是计划组织的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是本课的单元探究目标之一,教材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试误”的环节,让学生体验没有分工合作的低效与易错,然后再体验分工合作后的高效和准确,通过明显的对比,知道科学探究离不开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并通过“举手”等形式强化巩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本身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教学设计作者: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小学杨茂杏)第一单元水与溶解教学案例水的特征【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问题驱动,从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中找出水,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探究、认识水的特征。初步认识研究计划,感受研究计划的作用,按一定顺序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进行细致观察。学生对观察的方法在上学期已经有了认识和体验,知道可以通过眼、鼻、耳、舌头、手等对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声音、触摸感等进行观察。但对于研究计划的接触还是第一次。本单元将用一个单元的内容指引学生对研究计划进行初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到研究计划对探究活动的帮助指导。本课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收集的材料,老师只要注意实验材料的卫生安全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了。【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2.认真阅读实验计划,按计划进行探究,初步体验探究计划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材料准备:5个透明瓶子(杯子)分别装上水、牛奶、盐水、醋、葡萄糖水,并标上编号(必须是干净可品尝的)【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出示五杯液体)同学们,这里有5个杯子,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其中只有一杯是水,你能找出来吗?生:可以。师:说说看,你根据什么来找?生:闻一下,没有味道的就是水。师:你说的是没有气味吧?我们用鼻子闻到的是气味,用舌头尝到的才是味道。你的方法很科学,我们就是要根据水的特征来判断。为了准确判断,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特征吧。二、制订计划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小组讨论讨论,我们“可以用观察水的”(也可以借助学生活动手册连一连,研究水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器官)生:讨论——汇报——交流师:老师把大家想到的整理出来,做成一个研究计划,这样就能让我们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也能保证观察更全面、细致、准确。(出示《“水的特征”研究计划》)。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那么谁有好办法呢?生: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远远地闻,这样就可以分辨了。(老师立即作出肯定,并说这种办法叫“扇闻法”)师: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允许用舌头品尝不明物体的,有时候能判断出来是什么物体却不能保证安全卫生,也不能用舌头品尝。所以用舌头品尝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一节课,老师会准备安全卫生的水给大家观察,同学们可以用舌头品尝,不过要注意卫生,品尝时要把水倒进自己的杯子里品尝,避免交叉污染观察的物品。三、观察师:(用干净的透明杯子给每个小组装一杯干净的温水)下面,请大家按这个计划表仔细、认真地观察水有哪些特征,每观察完一个,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小组观察,师巡视——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有的同学认为水是没有颜色的,也有的同学认为水的白色的。请你观察一下粉笔是什么颜色?(白色)和水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再请你观察一下牛奶的颜色(出示透明杯子装的牛奶),这是什么颜色?(白色)和水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那水应该是什么颜色?(没有颜色)(板书:没有颜色)师:大家都认为水是透明的。你是怎么观察到的?生:我们把手放到杯子后面,透过杯子和水,能看到手,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水是透明的。生:我们在水里放了一个笔盖,也能很清楚看到它,说明水是透明的。生:……师:对,纯水是透明的,加了其他东西的水就有可能不透明了。(板书:透明)师:对于水的气味和味道,大家都认为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板书: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这就是我们一起观察到的水的特征:(板书)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四、得出结论那么现在,你能分辨出来这5杯液体哪杯是水了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我们发现2号杯是白色的,4号是褐色的,肯定不是水,可是其他2个杯子都是没有颜色、透明的,还需要再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分辨出来哪杯是水。师:好的,那就请大家再闻一闻、尝一尝这4杯液体,把观察到的特征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生:(观察、记录)师:现在我们能找出哪杯是水了吗?生:1号、3号、5号都没有气味,但是3号是咸的,5号是甜的。所以符合水的全部特征的只有1号。师:你们太厉害了!这么难的难题都让你们解决了。小结:这节课,我们按“水的特征”研究计划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进行了观察,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我们也发现了按计划进行观察可以更全面、更细致、更具体哦。【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给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像科学一样进行探究,认识到了在探究前有研究计划,对探究活动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没有越俎代庖。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并在之后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感受学生的所想所做,考虑如何恰当地指导,遵循“不干涉”原则。对于探究教学而言,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又不能放手不管。【总结点评】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与突变。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早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一种活动,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是否把概念、规律讲清讲透讲活,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水和盐的故事【教学分析】本课通过《小红军巧送盐》的连环画阅读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计划探究小红军把盐“藏”起来的方法,仔细观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理解“溶解”的概念。这一课的能力培养要在上课认识研究计划的意义基础上,让学生按计划进行探究,每完成一步,打个“√”,进一步体验研究计划对实验的指导意义。之前学生的观察对象以静态的居多,缺少观察动态的物质变化的经验,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物质变化前后的对比,并仔细观察整个变化过程。食盐的颗粒比较小,观察起来不太方便,为了使溶解前后对比更明显,也可以考虑用稍粗的盐粒进行实验。但也需要注意,过粗的盐粒溶解时间会明显变长,所以具体使用什么样的盐建议做好课前试验。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于持续集中,食盐溶解也不是瞬间发生的,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引导。食盐溶解实验所需材料简单,只要烧杯、盐、水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溶解。(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烧杯、盐、水(2)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一、阅读提问师:同学们,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在解放战争时期,敌人限制红军买盐,为了能买到盐,并送过关,小红军想了巧妙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插图。想想看小红军把盐藏在哪里了?生:小红军好像是把盐到水里了,这样盐就会化到水里。生:我们看到小红军是穿着湿湿的衣服过关的,这衣服很可能就是浸泡了盐水。师:同学们都对小红军的妙计感到很好奇吧,好奇心是科学探究最好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盐能“化”到水里吗?三、制订计划师:我们还是按计划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更有条理。请大家阅读“把盐‘化’到水里”研究计划,说说看我们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生阅读、讨论)生:第一步是先倒一杯水,然后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进行观察。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生:倒水、倒盐的时候要小心,不能撒出杯子外面。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放进去的盐有变化了呢?生:要仔细观察,盯着看。生:盐倒进水里后会慢慢变少了,就是化在水里了。师:最好是只倒入一小勺很少的盐,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快更清楚地看到变化。留下来的盐,正好和水里的盐作对比,看看是不是真的变化了。四、实验师:我们领到材料后,按照计划表,每完成一步,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计划表上打勾。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观察,师巡视指导实验及记录。师:有的小组一不小心盐放得太多了,最后剩下一点盐一直在水里,可以再加点水试试。(实验结束)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观察到盐在水里是怎样变化的?生:盐先是慢慢变小、变少了,最后都不见了。师:盐是不见了还是看不见了?生:是看不见了。师:那盐去哪里了?生:化到水里了。五、得出结论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盐是怎么藏到水里的?生:盐是化在水里的。师:对,我们也把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解在水里看不见了。但并不所有的盐都能化在我们这一杯水里。盐多了,水也要更多。所以,准确地说:盐能化在一定量的水里。(板书:盐溶解在水里看不见了)现在你知道小红军是怎样把盐带过关的吗?生:把盐化在水里,再把衣服浸泡到盐水里面,穿着浸泡了盐水的衣服走过关的。师:真棒,你们和小红军一样聪明。想想看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盐能化在水里师:准确的说盐能化在一定量的水里。这种现象我们叫它做什么?生:溶解。师:你合格了!我们是怎样知道盐能溶解在水里的?生:做实验。师:我们是怎样做实验的?生:先倒一杯水,再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进行观察。师:也就是按我们的研究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的,对吧?研究计划让我们非常清楚实验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的实验也变得更容易。【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光有探究热情还不行,还需要老师恰当的指引,也不会使探究变得混乱无序。在本课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了问题-猜想-计划-实验-结论的完整探究实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引导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一年级要准备理解溶解的概念有较大难度。我们只要告诉学生,他们看到的类似盐这样“化”在水里看不见了的现象就是溶解就可以了。【总结点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恰当的引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在探究过程中忘了要探究什么,在表达时又不知道该表达什么或怎样表达。这些都需要老师慢慢引导,强化学生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加强观察指导,表达过程中如何做到语言简洁、正确、完整。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培养,同时要避免老师过渡指引,如何在引导过程中又能体现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3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教学分析】《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上一节课《水和盐的故事》的学习,学生对于“溶解”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探究、比较,从而知道有的物质(如盐、糖、味精)等容易被水溶解,有的物质(如食用油、沙子)不容易被水溶解。使学生对“溶解”这一概念的理解更丰富。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对观察与表达交流、按探究计划进行探究等科学技能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本课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继续按探究计划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培养学生重视收集客观事实进行表达交流,分辨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推测,不人云亦云,尊重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态度。教学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如白糖、味精等能溶解到水里,有的物质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到水里。经历“问题——猜想——计划——实验——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烧杯、味精、白糖、红糖、食用油、沙子、水,同时准备已放入味精、白糖、红糖、食用油、沙子的溶液各一杯。【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盐可以溶解在水里,谁能说说看,盐是怎么溶解到水里的?生:盐放进水里后,颗粒变得越来越小,盐也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全部消失了。师:盐消失不见了吗?去了哪里?生:溶解在水里了。师:对,盐均匀分布在水里了,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溶解。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吗?生……师:老师这里有味精、沙子、白糖、红糖、食用油,你认为哪些能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呢?生:……师:为什么你认为**能溶解在水里?为什么你认为**不能溶解在水里?二、制订计划师: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我还是一起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同样的,做实验时,我们要先有什么?生:计划。师:对了!有计划的研究可以保证我们实践有序、准确、科学。(出示“水能溶解哪些物质”研究计划,讲解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对比观察物质放入水前后的变化,要找到能物质能被水溶解的证据。三、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师:(拍手提醒)停止实验。同学们坐好,看老师这边。老师看到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夸奖组做的好)。我们先按PPT的提示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观察到的实验结果。(PPT出示:______放进水之前,是这样的:__________;放进水之后,最开始,我们看到_________,过一段时间后看到_____________,最后(现在)我们看到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它是______被溶解的。)师:(拍手叫停)大家的交流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都一样吗?谁愿意来说说看?生:味精放进水之前是白色的,一粒粒长条的,放进水之后,我们看到一粒粒长条慢慢变小了,过一段时间后看到有几粒味精已经化了,最后味精全部都化到水里看不见了。所以我认为味精是可以被溶解的。师:其他同学也都这样认为吗?(是的)那我们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板书味精能溶解)还有其他物质能被水溶解吗?生:白糖、红糖也可以。生:红糖不行,红糖放进水里后,水的颜色变了。师:我们来对比一下,红糖放进水之前是什么样的?生:赤褐色的粉末师:放进水里以后呢?生:粉末慢慢变少了,水的颜色变深了。师:现在还能看到粉末吗?生:看不到了。师:那红糖粉末去哪了?生:化到水里了。师:我们可以说也是均匀分布到水里了,但是红糖带有颜色,所以把水也染变色了。既然是均匀分布到水里,已经看不到粉末了,我们可说红糖被水溶解了吗?生:可以。师:(板书:白糖、红糖能溶解)还有哪些能溶解?生:沙子有一部分可以溶解,颗粒大的不能溶解。颗粒小的可以均匀分布到水里,水变浑浊了。生:不对,颗粒小的也不能溶解,等放一段时间后,颗粒小的又会沉到水底,水还会变清的。师:真的吗?你们现在再看看桌面上的沙子溶液,水比之前变清了吗?生:好像是变清了。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沙子、红糖溶液)。这是老师提前做好的沙子和红糖溶液,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生:沙子全部沉到水底了,水还是没有颜色、透明的;红糖没有沉到水底,水变了颜色了。师:对,有些颗粒比较小的物质不能溶解到水里,但是一开始可能会在水里漂浮,等放一段时间后又会全部沉到水底,我们认为这种物质是不能被水溶解的。有些物质像白糖,虽然会让水的变色,但放很长时间后,也不会沉在水底,还是均匀分布到水中的,我们说它是能被水溶解的。(板书:沙子不能溶解)那么食用油能被水溶解吗?生:不能,它始终浮在水上面。师:对,我们平时喝汤的时候也会发现,汤上面漂着一层油,油是不能溶解的(板书:油不能溶解)也请你完成《活动记录》四、得出结论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量,如食盐、味精、白糖、红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食用油等。如果我们在一杯水里放很多很多的味精、糖,全部都能被溶解吗?生:只能溶解一部分。师:对,准确的说,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并不是一点水能溶解很多的物质。我们要学会尽可能科学、准确得出结论。五、拓展活动:师:除了我们做实验的这些材料,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生:洗衣服里洗衣液溶解到水里了;打针时几种药溶解到一起了;煮菜时,盐溶解到菜里了……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溶解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你知道吗?空气也能溶解在水里呢!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本第13页的“阅读”材料。原来氧气也能溶解到水里啊!怪不得水里还有那么多的小动物呢!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几种能被水溶解和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回家以后,请你继续观察,看还能发现哪些能被水溶解和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下课。【教学反思】虽然在《水和盐的故事》中学生对溶解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认识还是比较表层的,停留在“看不见”、“消失了”这样的表象。当观察到红糖溶解后水也变色了,沙子倒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这样特殊的现象后,与他们的认知就发生了冲突,红糖后不见了,可是水变色算是看见还是看不见?水变浑浊了,沙子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这都需要老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充分交流,引导学生对现象深入思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教学中,老师从复习盐的溶解现象开始,有意让学生深入分析“盐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均匀分布在水里了,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了”,为后面判断红糖、沙子的溶解作了铺垫。实验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对比观察物质放入水前后的变化,要找到能物质能被水溶解的证据。”的提示,促使学生通过物质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对比判断是否溶解,也为自己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探究后的表达交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大胆质疑,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完整地说完一段话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教学设计了一个交流的样本,通过PPT呈现,要求学生按这个样本“填空”式交流,以此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准确、顺畅地进行表达交流。【总结点评】《小学科学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课堂实验教学中落实探究理念是科学学科改革的关键。溶解现象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要想真正弄清楚什么才是“溶解”还是不容易的。本课设计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既有与盐相似的白糖、味精,也有与前认知冲突的红糖、沙子,这些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有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益于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科学教学中,应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直观且更容易发现其差别所在。对于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第二单元植物“保育员”教学案例1.常见植物【教学分析】教材15页安排了美丽的植物世界,奇奇、妙妙、探探、究究四人在观察校园土壤里生长的植物。植物具有代表性,有高大的松树,松针像针一样;有美丽的桃花;有又大又美丽的牡丹花;有像狗尾巴一样的狗尾巴草。第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校园土壤里常见的植物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一年级学生对奇妙的植物世界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植物的观察往往是盲目的、无序的、随意的,所以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校园土壤里生长着的植物,并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激发学生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坚持观察校园土壤里生长着的植物,并说明它们的名称及特征。【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常见植物的挂图或常见植物的照片等。(2)活动场地:观察校园里的常见植物,需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安全,防止被植物枝杈划伤,被小动物蛰伤、咬伤,同时注意保护校园植被。【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交待注意事项。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展示了它们美丽的花草树木,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跟老师一起观察校园土壤里的植物吧!生:太好了,真棒!师:大家认识哪些植物呢?生:柳树、法国梧桐树……生:小草、小花(我不知道名字)……生:玉兰花、迎春花……生:麦苗、韭菜苗……生:蝴蝶、蜜蜂……(不对,那是动物。)师:对,大家认识的植物可真不少!除了蜜蜂、蝴蝶这些昆虫外,大家说的都是植物。那么植物和动物有一个简单的区分,就是植物的根是扎在土壤里的,不能随意搬家,大家清楚了吗?生:清楚了。师:老师提醒大家仔细观察,多多地记住植物的名字和它们的样子,回来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好。好不好?(好!)那我们怎么记住这么多植物的名字和它们的样子呢?生:画下来。生:背下来。生:把植物叶子带回来。师:小朋友们提供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棒!我们可以边观察边简单记录,可以画图。如果大家画不下来可以想想植物长得像什么?例如柳树舒展着长辫子,说明柳树的枝叶很长。那大家觉得到校园里观察植物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注意安全,不乱跑,不打闹。师:所以我们排队出去,组长维持纪律,不到低矮浓密的灌木丛中去,不乱跑不打闹,好好观察好吗?还要注意什么呢?生:不要任意摘花。生:不要踩坏了小草。师:还要注意保护花草树木,除非采少量夹在书里做标本。生:不要伤害小动物。师:对,保护小动物,例如蜜蜂、蝴蝶、蜗牛。……(2)观察校园土壤生长的植物。老师带领学生校园内观察植物,记植物的名字和样子,学生边观察边简单记录,可以画图记录,可记录在学生手册中,老师适时拍摄下常见植物的图片……(3)游戏活动:抢认植物。(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提前准备把拍摄下的常见植物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或把提前准备好的挂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抢认植物。)师:通过游戏,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植物朋友,你最喜欢哪几种植物朋友?它们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我认识了法国梧桐树很高,比我们所有人都高。师:松树、柳树也很高,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法国梧桐树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你觉得它长得像什么?生:法国梧桐树的叶子像手掌,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生:我发现上面还挂着一些圆圆的小果子。不知道能不能吃?生:柳树的枝条很长,它们都不一样。师:同学们观察得特别认真,都抓住了植物的主要特征。……(4)做活动手册的“连一连、填一填”和“给植物的各个部分涂上颜色”。(5)表达交流,交流辨认植物的方法。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征,得出结论我们一般通过叶、花、果实的特征来辨认植物。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乐意表达的合作意识。【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教会学生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定向、有知觉的活动。教师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要求,指导小学生细看、聆听……从而使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所观察的事物,做出正确的结论。【总结点评】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植物时给学生明确任务,认识几种植物,记住植物印象深刻的地方等等。因为到校园观察植物之前给学生明确的要求指引,所以保证了观察的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安全。2.“渴”坏的吊兰【教学分析】本课科学素养培养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观察地点由校园引到植物角,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问题:植物角的吊兰怎么发蔫了?引出猜想假设:吊兰可能跟人一样“渴”坏了。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计划组织,按计划观察定时定量浇水的吊兰和不浇水的吊兰的不同长势,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达成知识目标“植物需要水来维持生存和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从而达成科学探究目标。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教学目标】(1)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2)通过长期观察,照料植物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水来维持生存和生长。(3)激发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照料植物的积极性。【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校园植物角有长势正常的吊兰和快蔫了的吊兰;水壶、铲子等花草栽培工具。活动场地:校园植物角。【教学过程】激趣引入,回顾认识常见植物:小朋友们,我们植物角里的植物可真不少,通过上一课的认识常见植物的学习,你认识这些植物吗?生:凤仙花的花朵特别漂亮。(老师补充:对,花朵有粉红色的有玫红色的。)生:吊兰不开花但是叶子很长,也漂亮。(老师补充:吊兰也开花,有的开黄花,有的开白花,等它们开花了,我们仔细观察好吗?)……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生:有的吊兰蔫了?师: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猜想一下,吊兰为什么蔫了?生:吊兰是不是渴坏了?我口渴的时候就蔫了。生:是不是长虫子了?(教师补充:大家看看吊兰身上有虫子吗?没有,排除它长虫子的原因。)三、计划组织、做吊兰与水的对比试验。1、师:我们怎么救活这些吊兰呢?生:我们可以多浇水。生:我们给它们捉虫子……师:好,那么我们选两盆蔫的差不多的吊兰。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看看它们能不能救活好吗?生:好。师:观察吊兰可是个马拉松长跑赛,需要大家坚持观察,大家能做到吗?(能。)2、争当小园丁游戏。那现在我们来争当小园丁的游戏吧?看老师给大家制订的观察计划,每人选择自己的任务,在表中填上自己的名字。“植物和水”研究计划1号盆2号盆浇水次数每天1次不浇水浇水时间每天10点浇水量每次1勺组长探探浇水奇奇观察究究记录妙妙【设计思想】建议选择长势差不多的蔫的植物做实验,选取的植物最好是绿色不耐旱植物,可以很快见到实验结果的植物,例如吊兰。学生分小组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分组,做好计划和分工,让认真负责的组长负责给植物浇水,组织组员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学生根据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让学生明白做科学研究需要制订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观察植物的能力和其他孩子合作的能力。四、搜集事实证据,得出实验结论。这个观察过程可能延续一到二周,需要老师适时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通过搜集的证据,我们发现每天浇水的吊兰活过来了,但是不浇水的吊兰死去了。得出结论:吊兰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五、拓展活动:水养吊兰把吊兰的长得茁壮的吊兰用剪刀剪了下来,放在阳台上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几天后,会发现已经长出了一根根白色的跟根。而杯子里的水位会下降很多。这说明吊兰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教学反思】吊兰的生命力顽强,对比试验明显时往往需要2周以上的时间,所以引导和提醒学生按计划按时浇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吊兰喜水耐旱,但是给吊兰浇太多水容易烂根,最好每天浇一到两勺水,保持盆内土壤湿润不存水为好。【总结点评】在按照计划进行分组实验时,因为实验对象是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例如阳光、土壤、水分、肥料等等。我们研究的是植物和水的关系,所以需要控制变量的因素,保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水分这一个因素。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学生在浇水次数、浇水时间、浇水量需要计划好、控制好。必要时由老师来负责按时按量浇水,学生负责观察记录。选取的植物样本适量多些,保证实验的科学性。3.阳光和凤仙花【教学分析】本课科学素养培养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通过观察植物角的植物发现问题:为什么阳台的凤仙花绿绿的、粗粗的,而植物角的凤仙花却矮矮的、黄黄的?引入后面的猜想假设:植物角的凤仙花可能缺少阳光。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计划组织,按照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研究计划,进行对比试验。长时间观察阳台上的凤仙花和纸箱内的凤仙花的不同长势,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达成知识目标“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在本课学生的探究参与度增加,多了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发现。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教学目标】(1)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2)通过长期观察,照料植物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3)激发学生长期坚持观察、照料植物的积极性。【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长势差不多的凤仙花,阳台上有长势很好的凤仙花和在阴影中又瘦又黄的凤仙花;水壶、铲子等花草栽培工具,纸箱。(2)活动场地:校园植物角【教学过程】一、观察植物角,猜想假设:小朋友们,教室里真香啊!原来是美丽的凤仙花开花了。仔细观察,凤仙花开的花颜色有粉红色的,有玫红色的,真漂亮!哎,老师发现这些凤仙花长得不一样。大家发现了吗?生:有的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师:对啊,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假设。生:是不是又忘了浇水了?(生补充:值日生每天都浇。)师提醒:看看它们放的地方有什么不同?长得好的放在哪里?生:我发现长得好的都在阳台上,角落里太暗了,阳光照不到。(师补充:那是不是说明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我们像上一节课一样,做实验来验证一下吧?二、计划组织、做阳光和凤仙花的对比试验。1、师:我们选取长得都很好的同种类的凤仙花来做对比实验。这样更准确。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生:我们按时浇水。(对,跟上次实验一样。)生:我们把一盆凤仙花放阳台上,一盆放暗的地方。老师补充:为了试验更明显,我们把另一盆用纸箱罩上,让它住在完全黑暗的地方。注意纸箱上留两个孔,让凤仙花可以像我们一样呼吸。(老师操作)2、争当小园丁游戏。那现在我们来争当小园丁的游戏吧?看老师给大家制订的观察计划,每人选择自己的任务,在表中填上自己的名字。“植物和阳光”研究计划1号盆2号盆放置地点阳台上不透光的纸箱里浇水次数每天1次每天1次浇水时间每天10点每天10点浇水量每次1勺每次1勺组长探探……【设计思想】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分组,做好计划和分工,让认真负责的组长负责照料植物,组织组员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学生根据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的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选择长势差不多的植物做实验,选取的植物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最好是绿色喜阳植物,可以很快见到实验结果的植物。学生分小组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把一盆植物放在阳台,另一盆植物罩上纸箱放在阴影里。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科学研究需要制订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分工合作的道理。三、搜集事实证据,这个观察过程可能延续一到二周,需要老师适时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长时间观察阳台上的凤仙花和纸箱内的凤仙花的不同长势,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四、交流讨论:小朋友,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什么?五、补充资料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交叉生长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教学反思】选取的植物非常重要。植物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有的植物维持生存和生长需要阳光直射,放在阴影里会长势不好;有的植物维持生存和生长需要阳光但是需要散射的阳光,如长寿花、文竹,直射阳光会长势不好;有的植物喜阴,例如苔藓、蕨类植物,阳光直射太久会死亡。所以植物需要适量的阳光维持生存和生长。用凤仙花做对比试验往往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才会有明显的对比效果,所以引导和提醒学生按计划按时浇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凤仙花耐热不抗寒,但是把凤仙花放阳光下直射时间太长也容易晒死,所以中午太阳直射时需要把凤仙花遮阴,让阳光散射最好。做实验时最好不要选择花棚里刚拿出来的凤仙花做实验。【总结点评】在按照计划进行分组实验时,因为实验对象是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例如阳光、土壤、水分、肥料等等。我们研究的是植物和阳光的关系,所以需要控制变量的因素,保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阳光这一个因素。所以可以将一盆植物放在阳台上,另一盆植物放在阴影里并罩上纸箱。仍然按时按量浇水。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学生在浇水次数、浇水时间、浇水量需要计划好、控制好。必要时由老师来负责按时按量浇水,学生负责观察记录。选取的植物样本适量多些,保证实验的科学性。第三单元太阳与月亮教学案例1.太阳与我们【教学分析】教材围绕“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吗?”这一问题,设计了这样几个观察和体验活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地面和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塑料袋中的水,这些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以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到了向阳处和背阴处是不同的,从而建构太阳能够发光发热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形成“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和观察讨论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2)利用多种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增强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小组两顶太阳帽,两个塑料袋,水,秒表。(2)活动场地:在室外,选择有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方。【教学过程】(1)谜语激趣,聚焦问题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ppt展示):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你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生:太阳!师:非常正确,谜底就是太阳。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呢?生:太阳能够发光。生:太阳还能发热。(学生还可能会说出来其他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太阳的光,说明太阳能够发光。老师还有一个疑问(ppt展示):太阳真的能够发热吗?怎样证明太阳能发热呢?生思考后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ppt展示课题:太阳与我们),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方法,老师给大家做一下补充和总结,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证明太阳是否发热(ppt展示):1.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2.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3.同时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的两个塑料袋中的水,过一段时间,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此时,外面的阳光非常灿烂,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到室外,开始我们的实验吧!(2)亲身体验,寻找证据带领学生有序走到室外一处既有向阳处又有背阴处的开阔地方。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黑色塑料袋),同学们,这两个塑料袋中装有一样多的水,我们把这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10分钟后我们再来观察。把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用秒表计时。师:每组两顶太阳帽,大家都站在阳光下,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戴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注意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分组活动开始。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来到向阳和背阴交界处,开始下一个活动。师:请每个同学都用手摸一摸向阳处的地面和背阴处的地面,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生排队有序用手感觉。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来到放塑料袋的地方。师:(出示秒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分钟,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两个塑料袋里的水有什么不同。生排队有序用手感觉。活动结束,带领同学们回到教室。(3)总结拓展加深印象师:说一说你在刚才的活动中都有什么发现。生:不戴帽子很热,戴上帽子后不是那么晒了。生:向阳的地面热乎乎的,背阴的地面不那么热。生:向阳的塑料袋里面的水比背阴的塑料袋里的水温一点。师:通过这些活动,能证明太阳能够发热吗?生:能!师:我们刚才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你站在阳光下体验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戴不戴太阳帽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模一样;第二个实验是你用手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这实验中,除了向阳和背阴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模一样;第三个实验是用手感觉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水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向阳和背阴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模一样,比如都是黑色塑料袋,都是一样多的水,都放置了10分钟。像这样除了一个因素不同之外,其他的因素都一模一样的实验就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能让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不做对比实验,我们的结论还有说服力吗?生:没有!师:对比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搜集证据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对比实验这种方法。PPT显示总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片(PPT展示书26页图片),说一说,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师总结(PPT展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是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以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和体验到太阳能发光发热。组织要有序,才能节约时间;观察要带着目的,才能高效;实验方法要科学严谨,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带领学生及时总结才能明晰概念,加深印象。【总结点评】谜语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有序,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开展;及时带领学生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的能力和描述能力。(本课教学设计作者: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张桂兰)2.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分析】本节教材在承接上一节“太阳对人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这一问题,对此学生们基于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能够回答,但事实证据的意识较弱,教师需借助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和尝试严谨表达。本节课没有实验展示的环节,大多时间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和追问就尤为关键,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也要有预估。接龙游戏的设计是为了深化学生对“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提出问题——事实证据——结论”的思维习惯。【教学目标】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掌握运用多种形式搜集证据的能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等。(2)活动场地:接龙游戏活动需要比较大的空间,为了减少小组之间相互干扰,建议在学校礼堂、餐厅或体育馆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室外进行,可以根据学校条件灵活处理。【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讨论引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
本文档为【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14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3-03-1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