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1)

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1)

举报
开通vip

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1)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作者:刘德如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5期【摘要】“警告”是警察除特例外使用武器的前置程序,而《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却没有对“警告”进行明确,故学界对其有争议,警察用枪实践也产生了疑惑。第九条“警告”实质是指“口头警告”,而“鸣枪”是“使用武器”的一种方式。【关键词】使用武器;警告;口头警告使用武器前警告是“指人民警察对犯罪嫌疑人发出的要求其停止暴力侵害或停止逃跑的告知和警示”[1]。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却没有对“警告”概念进行...

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1)
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作者:刘德如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5期【摘要】“警告”是警察除特例外使用武器的前置程序,而《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却没有对“警告”进行明确,故学界对其有争议,警察用枪实践也产生了疑惑。第九条“警告”实质是指“口头警告”,而“鸣枪”是“使用武器”的一种方式。【关键词】使用武器;警告;口头警告使用武器前警告是“指人民警察对犯罪嫌疑人发出的要求其停止暴力侵害或停止逃跑的告知和警示”[1]。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却没有对“警告”概念进行明确,在学术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也给警察使用武器带来疑惑,不利于警察依法履行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给第九条的“警告”进行明确,为警察合法使用武器提供理论支持。由于警察身份的广泛性,本文中探讨以公安机关警察为主;在执法活动中使用武器一般以枪支为主,故本文里论及武器时,武器与枪支作通用理解。一、当前国内对警告的认识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警告分为口头警告和鸣枪警告两种。如,《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释义》中认为,“警告的方式可以是发出的口令,也可以是鸣枪警告”[2]。《警察执法战斗法律法规教程》中表述为,“警告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警告……;也可以是鸣枪警告,海上追捕还可以鸣炮警告,或使用灯光信号、旗语进行警告”[1],等等。这种理解也得到了公安机关的认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第三十一条第五项规定:犯罪行为人在公安民警口头警告或者鸣枪警告后继续实施暴力行为的,可以对其使用武器。而“我国行政法学者余凌云教授认为这里的警告应当理解为口头警告”[3]。二、警告实质是指“口头警告”“警告”是仅指“口头警告”,还是包括“鸣枪警告”呢?其实这个问题解的关键是判明“鸣枪”是属于“警告”,还是属于“使用武器”?按照一些学者的理解,使用武器“仅是指对目标开枪射击”[4],这就将“鸣枪”列入了“警告”之列。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实质是一种职业思维定式的默认。根据学者研究,究其历史原因,“鸣枪”的目的是“为‘放响’以便呼应民众或者其他巡警加以围捕”[5],而后逐渐在警察使用武器的实践中将其演变作为警告方式,并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且这种做法没有受到立法者的反对,成为了一种实质的默许。但是,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及默许并不能成为“鸣枪”作为警告方式的理由,因为:(一)“鸣枪”并不能达到“警告”的效果,难以满足使用武器的合法性要求使用武器是警察权行使的最严厉的手段,可以“不经法庭审判,剥夺人的生命”,所以需要法律进行严格的规制。立法将“警告”作为“使用武器”前置程序,就是对警察使用武器权的一种规制。“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应有之义是,警察向犯罪嫌疑人发出一个清晰地表明了以上两层涵义的警示,而犯罪嫌疑人不服从的情况后,才可以使用武器(特例除外)。那么,发出一个清晰表明涵义的警告,是警察使用武器合法与否的一个重要程序性条件。而“鸣枪”“有时甚至与威慑射击、吸引注意之射击混淆不清,如果不伴以清晰的言辞告诫,在有的情况下相对人很难清楚地了解其真正的内容”[6]。以“鸣枪”作为警告方式来使用,显然不能满足使用武器的合法性要求。(二)将“鸣枪”作为警告方式使用,没有贯彻使用武器的原则要求使用武器必须遵循“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则。而在实践中,“鸣枪警告”常见的是造成无辜人员伤亡的结果,显然与使用武器的原则要求相悖。如,2010年3月27日,广西某县警方出警遭围攻,鸣枪误中一人身亡①;2012年7月25日,逃犯旅馆拒捕,厦门民警鸣枪示警,子弹打穿两道门误伤住户②,等等。这些案件发生的场所多是犯罪嫌疑人与无辜人员混杂之处,本来警察应该慎重使用武器,但将“鸣枪”作为警告方式认定,隐性助长了警察使用“鸣枪”的偏好,加上用枪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不到位,对开枪的情形判断不准,且面临着“开枪之前是警察、开枪之后是罪犯”的心理压力等多重因素左右,警察在严重紧迫情形之下,很自然会选择“鸣枪警告”,以此来回避“可能因不当开枪被追责”的危险,其结果却是造成“无辜人员伤亡”的悲剧频发,尽管这是警察所不愿意看到的。而“鸣枪”归位于“使用武器”,警察在紧迫情形下“口头警告”无效后,在使用武器上方式有了更为充分的选择:有条件就使用“鸣枪”辅助“口头警告”,无条件就“击伤(毙)”。这样既凸显了警告的程序地位,又贯彻了使用武器的原则性要求,还保障了警察使用武器时行使自由裁量的权利,实现了对警察使用武器权进行规制和保障的有效结合。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将“鸣枪”回归“使用武器”之列,第九条的“警告”实质是“口头警告”。三、提高“口头警告”效果的对策(一)“口头警告”必须“判明”后发出只有在判明符合使用武器情形后,才能发出“口头”警告。如果草率发出,有损“警告”的法律权威,还可能造成犯罪嫌疑人对警察使用武器的误判,使警告失去作为前置程序的作用。(二)必须发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口头警告”公安机关要把“警用手枪的射击训练从靶场上解放出来,做到与实战对抗紧密结合”[7],将“口头警告”表达作为警察用枪训练专门培训内容,确保警察发出规范明确的警告。(三)通过行政解释将“口头警告”进行明确在目前还没有对《条例》上升到法律层次修改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行政解释的方式,将第九条的“警告”明确为“口头警告”,以保证警察规范使用“警告”,同时彰显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注释:①2010年3月27日凌晨1时许,该市凤山县发生一起警察处警受阻,遭到歹徒持刀围攻,警察鸣枪警告,意外造成楼上一名围观居民受伤事件,伤者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载于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3-27/2193700.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4年1月3日.②2012年7月25日,厦门民警在旅馆追逃中,逃犯拿出辣椒水向民警脸上喷射,警察在楼道内鸣枪示意,谁知子弹竟穿门而过,击中不远处房间内一14岁女孩小王.载于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shms/2012-07-26/892267.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4年1月3日.参考文献:[1]李建国主编.警察执法战斗法律法规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王学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释义[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3]韩增辉.简论警察开枪预警之法律程序[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4):12-16.[4]李华忠.中国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定要件及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J].政法学刊,2012,29(1):14-20.[5]谢川豫,岳耀垒.警察开枪前之警告方式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6-130.[6]刘扬.关于第九条的反思[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5):84-86.[7]石子坚.警察开枪的困扰及其解决途径之探讨[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32-34.
本文档为【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警告”的分析(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0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