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9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9页)

举报
开通vip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9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篇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思考龙源期刊网.cn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思考作者:武进晔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12期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从1955年至1980年历经了20多年的时间。这是党和国家践行共产主义理念的一次朴素探索,这场运动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理性的分解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利弊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人将这场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1955年到1968,同时这一阶段里又分为前期和后期分界点为1958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9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篇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思考龙源期刊网.cn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思考作者:武进晔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12期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从1955年至1980年历经了20多年的时间。这是党和国家践行共产主义理念的一次朴素探索,这场运动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理性的分解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利弊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人将这场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1955年到1968,同时这一阶段里又分为前期和后期分界点为1958年年中。整个前期阶段经历了正面效应想负面效应的转变。第二阶段为1969年到1980年,这个阶段这场运动已经实质上转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显示意义和启示。关键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思考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过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不是“文革”的产物,也是“文革”的开始,从1955年至1980年,其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中间经历20多年的风雨,一直延续到1980年。1.11955年至1958年是它的开始和发展时期1955年9月毛泽东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建议包括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毕业生转到各地农村帮助他们参加农村的生产和工作。而在这之前,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必须做好动员组织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的社论,特别指出“新中国成立时间短,还不可能马上就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农村生产对于中、小学生容纳量是十分巨大的,现在的需要量很大,以后的需要量更大”。[2]此后不久,党中央又规定“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3]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农业化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村的实际情况需要有知识青年在农村协助生产。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这个时期的城市就业问题的紧迫,才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5年城市就业问题已经慢慢成为积弱。党和国家对旧政府遗留人员使用了包管政策。和平年代也使城市人口剧增,新生的劳动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国家单调落后的经济又不能在城市合理安排大量的无业待业人员。于是1956年1月23号国务院提出,城市物业人员,“除了能够在城市就业的以外,他们的就业途径,是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4]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日益明朗化,在强大的舆论宣传的感召下,许多知识青年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愿到农村、到边远山区去。篇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及其历史命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人们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经过10余年历史的沉淀,加之人们主观上的不懈反思,现在有条件对其主要方面作出评估和预测。在有些关于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文字所展示的知青生活画卷中,充斥着冲动与愚昧,野蛮与浑沌,悲怆与血泪,禁欲与纵欲,其间,充溢着浓重的悲观主义意味。无论撰文者的主观愿望如何,实际上,那些关于知青生活消极阴暗面描写、论述和渲染,已被个别用心良苦的人作为社会主义“黑暗”、党及其领袖“没干好事”的例证,同时亦影响着知青以及他们的后来人对我们社会、我们党和政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本人作为前知青,有必要对亲身经历过的那场运动做些也许是未必公允的评论和预测。一“文革”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总体上可谓是一场既悲且壮的活剧,是一次培养和造就一代反修防修新人的不成功的探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次不成功的尝试。1955—1965年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总的说来,起到子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工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方式上是得当的,尽管在其间受到“左”倾的思潮的某种程度的干扰,在某些具体工作环节上出了些偏差。1966年,国家的政治形势骤变,知青上山下乡本来具有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由于过分地突出了后者,知青上山下乡被融进了那场“文革”,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沿着自己正常的成长轨迹壮大起来,而是靠外部强制力量刺激起来,缺乏应有的社会基础。人们对它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当外部强制力量消失时,它的崩馈于一旦便是不可避免的了。说“文革”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项不成功的探索和尝试,理由如下:第一,上山下乡的主要既定目标没有实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使我们党对修正主义有了高度警惕,并绝不容此类事件在中国重演。为此,要造就千百万反修防修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实现这一目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号召城市知青投身“广阔天地”去锤炼一颗颗反修防修的红心,而实际上是事与愿违。知青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农民祖辈重复的劳作,生命完结之日才是毕业之时,初时的热忱和激情冷却下来。知青们体察到上山下乡运动同其母体“文革”一样,爆发突然,应有的准备远远不够。他们在学习和羡佩贫下中农吃苦耐劳品格的同时,也探知了他们当中某些人为私利而工于心计。知青们并不否认“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依然是至理名言。缩小以致消灭城乡之间、脑体之间的差别,是上山下乡运动使命之一。当知青们兴冲冲注销了城镇户口而失去了吃商品粮资格时,还没来得及沉思这对他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迎接他们的却是那样巨大的脑体差别和城乡差别。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要缩小这差别,远非红卫兵横扫“四旧”那样神速顺当。这需要他们这代人甚至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做出一辈子牺牲。他们中的大部分尚未具备这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林彪事件”爆发后,有的知青开始怀疑上山下乡的正确性,觉得自己充当了一种错误决策的试验品和牺牲品。他们无心独自担起反修防修而在农村劳作终生的殊荣,以为,他们这代人为缩小三大差别已奉献够多,因而提出“落实政策”即返城的要求。随着千百万知青的返城,这场运动的造就一代反修防修新人、缩小三大差别的目的便付之东流了。第二,从经济角度看,上山下乡运动得不偿失。“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约1700万人,没有安置在城市就业自然省下一大批费用,但在其他方面却花费了更多的费用。按照1973年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国家为每一位知青提供安置经费平均500—550元。按1700万人核算,国家共拨款100亿元。这仅是国家一级的直接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也拨出数额巨大的知青专款,知青所在地区也需要花不少钱。中国农村缺少的是劳动效率,多的是劳动力。知青到了农村,基本上被用作劳动力,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剩余的程度,同时,相应地减少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可以肯定,从经济角度讲,上山下乡运动是负效益。另外,在城市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之际,城市企事业用人只能从农村招于是形城乡劳动大对流的反常现象。10年间从农村招工进城约1300万人,这显然加剧了城市供应的紧张。当成千上万知青重返城市时,本是城市大家庭一员的知青反倒成了待业者。为解决这一尖锐矛盾,国家不得不动用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去消退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以安置待业的知青。这一举世罕见的中国城乡劳动力的大出大进与大进大出,造成了严重经济问题。第三,上山下乡运动给人们带来无法言尽的心理重负和精神损耗。上山下乡运动的背后,人们承受着政治高压。知青上山下乡的动机,表层高度一致,但深层次却千差万别。“文革”后期领导干部为当知青的子女“走后门”,办返城,固然不对,但从中透露出对上山下乡运动的不满。上山下乡子女们的状况成了广大家长最大的心病,加速了他们心身的衰老。在农村,知青们在领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乐趣后,逐渐领悟了自己要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多么沉重。在城市人面前,他们多疑而敏感,自卑感很重,承受着劳作之苦以外的另一种重压——文化贫困。他们的文化要求得不到起码的满足。知青公开提出返城的要求,并诉诸行动,确实从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认定了实现他们要求的可行性。各界人士对知青返城的要求给予理解与宽容,对上山下乡能否照以往的样子搞下去,表示怀疑和异议。第四,上山下乡运动的决策制定、具体政策的实施存有重大失误。上山下乡运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应有周密的论证。但在当时,人们则是更多地去制造和维持发起这场运动的政治氛围,去宣扬这场运动伟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上山下乡的“一锅烩、全锅端”政策,加之缺乏细致深入的说服动员工作相辅佐,大大超过了一般群众思想觉悟的实际水平。具体政策的反复多变,加剧了人们心态的不平衡。人们觉得,下乡与返城,留城都是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从而,上山下乡运动的正统性、严肃性受到了怀疑。第五,上山下乡运动后患极大,至今尚未消尽。大批知青涌回城市,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社会问题。安置待业知青成了头等重要的事。知青返城后,在住房、工作待遇、子女入托入学,继续学习、婚恋家庭、两地分居、工农兵大学生的待遇等问题上,解决起来颇为棘手。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当时间和力量。上山下乡的后患不仅涉及知青及其父母,而且对下一代也有着负作用。目前,“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年轻人中较难实现。这同他们对这场运动失误的认识不无关系。二如果从上述文字中得出上山下乡运动对知青澄有任何正效应的话,则不是笔者全部本意。当步入中年的知青叙述当年上山下乡给国家、个人带来的各种创伤时,直言不讳,毫无粉饰之辞;同时,他们也十分动情地记叙起那段经历将他们锤炼得深沉、练墩坚韧了,遇事不易冲动、偏激和随波逐流了,备加疼爱自己的祖国和热爱美好的生活了。首先,上山下乡使知青冷静地、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国情,尤其是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知青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驻到,中国城乡差别是多么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他们立志要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改变农村的现状,并为此抛洒了汗水,甚至有些人献出了生命。在奋斗中,他们清醒认识到,改变中国贫困面貌是如此之艰难,从而,他们对我党和政府在治国方面的失误,往往都能予以理解和谅解。他们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相当稳定的和可以充分信赖的群体。其次,知青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实践中逐渐聪明起来,深沉起来。在三大实践活动中,他们增长了见识,练就了本领,学会了思考;从农民乡亲们那儿学到了勤劳、纯朴、智慧、韧性和忍性。他们并不否认农民身上还沉淀着祖辈因袭下来的消极因素,同时也认识到,正是这些农民,才是维系中国社会生存的基石。尽管知青返城多年,仍同农民们保持着割不断的深情和联系。再次,上山下乡使知青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培养起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中国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他们对中国政治的变迁有着特殊的感受。上山下乡运动的流产,并没有使他们淡薄政治,而是以一种更深沉的目光观察中国政治。最后;知青在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三无庸讳言,知青自有知青的缺陷,而有的缺陷正源于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实事证明,像“文革’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不应再搞的,但这绝非意味着对上山下乡这一社会现象的一概否定。上山下乡并非是“文革”的产物,如果没有“文革”的发生,上山下乡仍会继续搞下去。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是应当堪续搞下去的,也是可以继续搞下去的。但这绝不是以往上山下乡的简单复制,必须在观念和具体措施上予以革新。城市知青的优势在于他们有现代知识和现代意识,农村、山区、边疆是需要这些。最适于发挥知青优势的岗位不能再是挥锄头、舞镰刀,而是把知青放到农业科技、教育、第二、第三产业等领域中,发挥其特长。在安置地点上,不一定把他们都安置到自然村。目前,我国逐步形成的农村小城镇,可以作为城市知青的主要安置点。投身社会实践,与工农相结合,这是新中国第一,二、三代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应当是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同样也应当是知识分子健康成长不能舍弃的道路。要告诫城市知青,千方百计地抵制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持久的忧郁感、痛苦感以至绝望感。鉴于当代城市知青思想水准的多层次和具体情况的多样化,需要制定灵活多样的上山下乡的具体政策,不可简单划一。对上山下乡的知青的待遇要从优从厚;上山下乡的时间长可至终生,短可至数年;上山下乡知青的子女教育要从优解决。只要政策适于知青的思想实际,并得到切实贯彻落实,新的时期条件下的知青上山下乡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另外,鉴于人们对“上山下乡”这一概念所抱有的逆反心理,可以换一种提法。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农村,山区、边疆对知青需求的状况;研究当代知青的价值取向、身心承受能力,使上山下乡的内容和形式顺应新时期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一大特征,中国农村中小城镇的逐步形成,是中国农村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由此,有人认为,如今再搞上山下乡,是对历史的反动,笔者认为,不能如此简单地看问题.农村中小城镇化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一过程的完成要经过很长的年月,这期间,需要众多的城市知青做出自己的贡献。没有中国墟市知青的参与和奉献,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别是无法最终消除的。中国知青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会为、并已经为新一代知青所继承。知青上山下乡会以某种新的名义、新的内容和形式缮续搞下去。这就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命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评价3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已成为历史,30年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成为了回忆。但是,这场在30年前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而且冲击了这2000多万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可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像一道狂飙,在中国历史的平面篇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底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底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关于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空前绝后的大运动对于当时甚至以后之中国的影响,我们须置身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去考量,撇开个人因素,以理性思维站在客观的角度多视角解析,才能真正理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本人主要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原因入手,浅析这一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一.知识青年山上下乡的原因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其发生及其延续,具有当时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政治上看,建国初期党内部政治不稳定,毛泽东个人农民出生,少年时期的经历使他骨子里饱含农民习气,对农民以及农村问题甚是着迷。他认为过去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世界观都是资产阶级的,不利于红色革命的延续,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彻底杜绝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并希望知识青年要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造就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同农工相结合。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他的思想极易被极左思潮利用,推波助澜,把愿不愿意山上下乡当做衡量一个青年人是否革命的重要标准,因此最后由一个简单的知识青年下放基层再教育问题演变为高度政治化的社会运动。其次从经济上看,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破坏了很多厂矿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全国各地的工厂、企业已是处于半瘫痪或瘫痪的状态,经济建设出现停滞,生产发展速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厂矿根本不可能招收新的工人,即使招收,那数目也是非常小的。于是,客观上要安置这些青年,就只能面向基层、面向边疆、面向农村。而农村土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知识青年到农村一来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二来可以支援农村的经济建设,所以当时选择知识青年山上下乡也有其深远考虑。二.知识青年山上下乡对中国的影响上面说到知识青年山上下乡运动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那么其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影响之深、之远,已随着历史的长河,深深烙印于那代经历过它的革命先辈们身上,或是悲壮、或是失落,也或是幸福,只有他们或许才说的清楚。如今,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了过去,中国的历史也已走到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设的年代。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寻访那失落的岁月,实质上实在寻找失落的精神,寻找奋斗的内驱力。到底这场运动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还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1.从社会角度看,首先,文革时期知识青年山上下乡并没有使国家甩掉剩余劳动力的承重包袱,相反的是加深了就业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从反面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山上下乡纯粹是为了解决城镇劳动力问题,安排缺乏整体的规划,形式单一,带有强烈的强迫性,运动过程中缺乏综合的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只是简单的把青年赶到农村就行了,并且运动期间有很多知识青年葬生于所插队的农村,导致国家大批的优秀分子流失,也由于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使得国家经济建设上出现人才断层,错过了发展经济的关键期。另外,文革以后知识青年大返城,留在当地的寥寥无几,国家不得不为其安排就业,给动乱后本来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增加压力。其次,文革时期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已不能满足农民的吃饭问题,知识青年的下放无疑给当地的农村、农民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压力,更多的人就需要更多的粮食以满足生理的需要,但粮食不增伴随而来的人口大增易加剧社会的不安,引起不可控的动乱。再次,农村恶劣的生活环境,很多知识青年由于生活上不能自给,不得不靠家里的帮助和补给,这给许多知识青年的家长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包袱,引起社会的不满。知识青年家长的不满情绪,以及以后返城知青的升学、就业、参军等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些方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国家或社会意味着灾难。但是,摒除表面上的因素,有一点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青年山上下乡至少支援了边疆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如沟壑纵横的云贵高原,很多落后地区是当时知青下乡在艰苦的环境下冒着生命的危险帮助开坑建设的。恶劣的环境也造就了一批刚毅卓杰、奋发进取的社会后备力量。因为他们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懂得珍惜并创造来之不易的进步实践果实。知青的到来某种程度上也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知识,给落后的封建地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2.从知青个体看,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给许多知识青年带来了人生的不幸。他们中的大多数本可以继续深造却被中断了学业,不仅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反而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无法继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将原来所学的知识荒废了,甚至在恢复高考后,有的因家庭背景、阶级成分的缘故有能力考却不能参加考试,最终被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淹没。另外被下放的知识青年大多年龄偏小,再加上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超负荷的劳动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知识青年还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努力拼搏最终改变了命运,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因为生活艰难、就业困难、升学无望等原因,生活的不如人意。如今文革的气息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很难说出它究竟给那个时代带去了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至少改变了一代人和国家的命运。篇四: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我下乡柏农45周年!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我下乡柏农45周年!2013-9-27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我下乡柏农45周年!1968年9月2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二弟去柏各庄农垦区务农了。当时我是1966年高中三年毕业,二弟也是1968年高中毕业。我父亲早我们之前去唐山地区柏各庄“五七干校”了......一晃45年过去了,往事还历历在目......我们不希望过那种穷折腾的日子了。寄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寄希望能尽快改变中国老百姓现在贫穷面貌,过上幸福、富裕美满的生活!寄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加过上幸福、富裕美满的生活!一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图片:小朋友歌手李春波原唱的《知识青年》歌曲的歌词,如下:大哥哥大姐姐/你们可怀念/轰轰烈烈的下乡上山/那时的饭比现在香噢我崇拜的青年/那个年代已过去这么多年多少次泪水打湿双眼/多少个梦还没有做完/噢,知识青年/噢,我崇拜的青年/噢,知识青年/噢,我崇拜的青年大哥哥我想请你请你抽根烟/大姐姐我真想吻吻你的脸是你们替我们受苦受累/是你们替我们下乡上山噢,知识青年/噢,我崇拜的青年/噢,知识青年/噢,我崇拜的青年噢,知识青年/噢,我崇拜的青年/噢,知识青年/噢,我崇拜的青年
本文档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9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友格文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5-22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