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弹塑性力学ch5-part1-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

应用弹塑性力学ch5-part1-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

举报
开通vip

应用弹塑性力学ch5-part1-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Ch5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part-15.1简单桁架的弹塑性分析(b)如图所示为三杆对称桁架,假定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设桁架所受的铅垂力为F作用.各杆截面积均为A,中间杆2的长度为.若用分别表示杆1、杆2和杆3的内力,求出各杆的应力和应变。由静力平衡,得各杆的应力为(5.1)式(5.13)代人(5.12)得(5.2)若以分别表示杠1、2、3的伸长,则在小变形情况下,有式中:表示节点A的位移。各杆中的应变为(5.3)因此,有变形协调关系(5.4)几何关系1、弹性阶段——弹性解和弹性极限荷载当荷载P足够小时,各杆应力都...

应用弹塑性力学ch5-part1-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
Ch5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part-15.1简单桁架的弹塑性分析(b)如图所示为三杆对称桁架,假定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设桁架所受的铅垂力为F作用.各杆截面积均为A,中间杆2的长度为.若用分别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杆1、杆2和杆3的内力,求出各杆的应力和应变。由静力平衡,得各杆的应力为(5.1)式(5.13)代人(5.12)得(5.2)若以分别表示杠1、2、3的伸长,则在小变形情况下,有式中:表示节点A的位移。各杆中的应变为(5.3)因此,有变形协调关系(5.4)几何关系1、弹性阶段——弹性解和弹性极限荷载当荷载P足够小时,各杆应力都小于屈服应力,整个桁架处于弹性阶段。由虎克定律有(5.5)联立式(5.2)、(5.3)和(5.5)并求解,得(5.6)由式(5.6)可见,当P增加时,杆2将首先屈服。显然,当时,桁架开始初始屈服,由式(5.6)可求得桁架初始屈服时对应的荷载值称为弹性极限载荷,它是桁架采用弹性理论设计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5.7)应用的表达式,可以将(5.6)改写成(5.8)弹性解弹性解代入本构关系(5.5),得(5.9)再把式(5.9)代入几何关系(5.3),得节点A的位移为(5.10)令式(5.10),可得节A的位移为(5.11)弹性极限位移2.弹塑性阶段——弹塑性解和塑性极限荷载当杆2发生初始屈服时,由于其他两杆尚未屈服,可继续加载。当时,这时桁架进入弹塑性阶段。由于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杆2的应力不能提高(变形可以增加),即有将式(5.12)代入平衡关系(5.2),得(5.12)(5.13)桁架的塑性变形当杠2屈服时,处于所谓的塑性流动阶段,对单独的2杆理论上可以发生任意伸长,但由于在节点A处受到其他两根弹性杆的约束而不能任意伸长,此时桁架称为有约束塑性变形阶段。为求出杆2的应变和节点A处的位移,必须先用弹性关系求出杆1和3的应变。将式(5.12)代入本构关系,得(5.14)再将式(5.14)代入变形协调关系(5.4),得(5.15)(5.15)代入几何关系式(5.3),得到节点A的位移为(5.28)在杆2屈服后,随着荷载F的进一步增加,由于杆2中的应力不能再增加,增加的荷载由杆1和杆3分担。当时桁架的三根杆全部进入塑性流动状态。由式(5.13)有(5.17)式中:称为塑性极限荷载,相应的状态称为塑性极限状态。由于此时三杆均已屈服,变形不再受到任何约束,桁架进入无限制塑性变形阶段,结构丧失承载能力,所以,又表示桁架的极限承载能力。从式(5.17)可以发现,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无关,这表明,如果采用理想刚塑性模型,则求出的塑性极限荷载仍一样。这为结构的极限分析带来方便。将式(5.17)代入式(5.16),可得到桁架刚刚进入塑性极限状态时节点A的位移。(5.18)式中:称为塑性极限位移将式(5.7)和式(5.11)表示的弹性极限载荷和弹性极限位移与式(5.17)和式(5.18)表示的塑性极限载荷和塑性极限位移比较,得:(5.19)由(5.19)可见:这些数据说明,桁架的塑性极限荷载总比弹性极限荷载大,而塑性极限变形与弹性极限变形在同一数量级。因此,采用塑性分析更能发挥结构的潜力,尤其当桁架的超静定次数更高时,将提高更多。弹性解弹性解弹性极限解弹塑性解3.卸载——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若荷载增加到值()后卸载,由于卸载服从弹性规律,因此,如果在卸载过程中,桁架各杆不发生反向屈服,则我们可以假想在节点A施加一个大小与卸载时荷载的改变量相等的假想荷载,按弹性规律求得其引起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然后将卸载前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与之相减,就得到卸载后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设卸载时载荷变化量为,则由式(5.6)、式(5.8)和式(5.10)得(5.20)若将(5.21-1)式中:表示(5.21-1)确定的卸载前的应力量(式中的P用代替)。可见尽管外载荷已经完全卸除,但各杆中仍有应力,这种应力称为残余应力。同理,可求得各杆中的残余应变(5.21-2)节点A的残余变形为(5.21-3)注:1)从式(5.21-1)和式(5.21-2)可以发现,杆1,3内残余应力为拉应力,杆2中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但各杆的残余应变均大于零。原因是它们要满足如下的平衡关系与变形协调关系:2)对于超静定结构,当卸去外载后,残余应变不等于塑性应变,它包含有弹性应变(如杆1的应变)。只有静定结构卸载后的应变是塑性应变。5.1.3加载路径对桁架变形的影响考虑上一节的三杆桁架,现设桁架同时受铅直力P和水平力Q的作用。我们将P和Q按不同的加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施加在桁架上,讨论当荷载的最终数值一样,但加载路径不同对桁架变形的影响。1.加载方案1:比例加载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保持单调增加,直到桁架到达塑性极限状态,这种加载路径属于比例加载。l=hPQ桁架平衡关系为(5.27)这里取若以u,v分别表示节点A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则各杆的应变与节点位移之间有(几何关系):(5.28)由式(5.28),得变形协调关系(5.29)当P从零开始增加,而整个桁架处于弹性阶段,弹性本构关系(5.5)仍成立。联立方程(5.27)、(5.28)与(5.5)求解,得三杆内的应力可见,其中最大,是压应力。当时,杆1发生屈服,此时对应的荷载、应力和位移为(5.31)其中当P继续增加时,杆1保持不变,即杆2和杆3仍处于弹性状态。由平衡关系的增量形式,可解得杆2和杆3的应力增量(5.31)将它们代入本构关系(5.17),得到杆2和杆3的弹性应变增量(5.43)利用变形协调关系(5.40),进一步可得到杆1的塑性应变增量(5.44)将式(5.43)和式(5.44)代入几何关系(5.39),求得节点A的位移增量为杆2和杆3的应力增量与式(5.41)的应力值相加,得(5.45)从上式可以发现,当表明此时整个桁架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最终的荷载、应力和节点位移为2.加载方案2:非比例加载第二种加载路径是:先只加P使桁架达到极限荷载然后保持节点竖直位移不变,从零开始增加Q直到(5.46)当时,对应的各杆内的应力和节点位移为现保持v不变,也即,施加Q,则,由几何关系得到可见,此时杆1和杆3仍保持塑性状态,而杆2卸载,因而有(5.47)将上式代入平衡关系的增量形式,求得此时各杆内的应力为从上式可以看出,当时,同时有,表明此时桁架再次达到塑性极限,所以有,在第二种加载路径下最终的荷载、应力和节点位移为比较后可以发现,对于不同的加载路径,当最终的荷载值一样时,虽然所得到的应力是一样的(有些问题应力值也不相同),但应变和位移却不一样。(5.48)
本文档为【应用弹塑性力学ch5-part1-简单的弹塑性力学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0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5-11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