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举报
开通vip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王崇明陈卫娟杨春蚕黄敏莉温清华郑秀敏(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 任何一种教育都会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的改革最终必定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基础,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中心课程体系、结构、模式与内容不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要求。我校自2009年开始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王崇明陈卫娟杨春蚕黄敏莉温清华郑秀敏(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 任何一种教育都会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的改革最终必定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基础,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中心课程体系、结构、模式与内容不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要求。我校自2009年开始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把“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课程体系、结构、模式与内容作为学校重大和迫切的中心任务。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取得了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学校与企业共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机制.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工作机制,生产性实训等教学实施方式以及满足学习者个性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柔性化课程结构。这些做法和经验已被越来越多的职教一线教师接受,也受到了天津市职教界同行的认可与赞赏,显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和引领的作用。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传统产业正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变,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出现,社会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切实改变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加快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社会适应、动手操作和其他方面的潜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因此,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方面,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方面,明确了“两个加强”,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二、学校课程改革实践学校课程综合改革经历了从学科课程体系向特色课程体系过渡,是一个循序渐进、传承积累、不断深化的过程。学校的课程改革理念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由以学科知识取向为主导转为能力本位为主导;课程开发由以学科为基础转为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由课程开发的封闭性转为课程开发的多元参与;由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转为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改革由生搬硬套转为注重实践性、应用性。这次课程综合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基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能力观,并辅之以职业分析与工作任务及过程分析开发建设课程,较好地解决了以职业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问题,因而所开发和构建的是一种实践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同时,由于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媒介”,并通过任务的划分来设置、整合课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完成任务得以实现,从而使得课程的结构和实施更为科学合理。克服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改革两张皮的分离状态,凸现了课程改革的全局性、整体性、协调性。(一)课程开发流程通过多方调研,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通过归纳提炼得到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融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成长规律,归纳提炼形成课程,最后经过企业专家与职教专家论证完善确定。在新的课程中,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或发展迅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得到了体现。详情如图1所示。图1 课程开发流程(二)以“三贴近原则”开发“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而设立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应遵循“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三贴近原则”。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加工制造类课程体系对加工制造类专业,传统的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但它是一种基于知识储备而非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体系,不适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构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我们致力于构建与职业技术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课程体系,目前我校探索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岗位需求”的开发模式和“基于实务技能”的开发模式。实例一:“基于岗位需求”的开发模式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分析结果,坚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新的课程体系包含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三方面的内容。在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课程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架构图实例二:“基于实务技能”的开发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完善“以岗位需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选修课程,顶岗实习”。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淡化学科界限,对有内在联系的学科进行整合。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生产性实训,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图 3 课程体系框架图2.加工制造类课程的实施方式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既体现知识的综合性、通用性,又反映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强调做中学,把实训场所、实习企业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我校加工制造类课程的实施方式是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实施模式。例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课程,采用“校内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见图4),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良好效果。对“CAD、机械制图”等基本技能课程,在校内实训室教学;对“普钳、数车、普铣”等专业技能课程,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生产产品为载体,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对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图 4所示:图 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课程实施模式本校生产性实训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由校实训处与各部协作实施,实习老师具体组织与指导学生完成。具体流程如图5:图5生产性实训流程图(三)构建理论内容实务化、实务内容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为原则开发“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体系  在我校课程改革第二个阶段,我们就根据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学实践提出了“以案例、实务为主”的课程建设理念,强调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我们按照“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根据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际,形成了以“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的课程开发原则。目前,我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有两种开发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模式和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开发模式。实例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模式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主动适应电子商务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以培养从事电子商务企业网站建设、网络店铺运营、推广、网络营销的初、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坚持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坚持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等原则,与阿里巴巴天津分部等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围绕职业岗位群要求,调整课程内容,本着“应知、应会,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标整合文化基础课程;本着“精干、实用,为实训教学服务”的目标整合专业理论课程;本着“明确、能用,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标整合实训课程,构建“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包含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特色选修课程体系三方面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关注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增设了14门有关职业文化、职业素养的课程,占总学时的11.8%,课程体系架构如图6所示。图6课程体系架构图实例二: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开发模式实例二:基于“工作岗位分析”为基础开发岗位能力课程体系会计专业的职业范围包括:出纳、往来会计、成本费用会计、固定资产会计、税务会计、机电产品售后库存管理员、会计档案管理、收银员等。基于对其工作岗位的分析,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包含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三方面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关注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如图7所示。图7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四)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分为调研、归纳分析、确定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环境建设六个步骤,详情如图8所示。图 8 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图在学校总体“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学校与企业共营”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了HYPERLINK"http://tvet.org.cn/cms/admin/admin_publish.php?sId=17c9869b4b7c2c1dccbd024891e0263d&o=add&type=main&NodeID=78&IndexID="\l"_Toc238956494"“大赛引领、产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了“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实施了“虚拟仿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实施了“全程多维、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课程改革的成效我校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既是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中职教育需求、改变传统的封闭的学校课程观、使学校课程体系贴近社会和生产需求、拓展服务社会空间的必然之举。这种系统化的改革推进策略,使得我们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实践成果。1.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与项目化改造,形成了一批课程改革的固化成果目前,学校各专业均开发了具有中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60多门;建成了一批课程明确、课程内容相对稳定、课程信息完善的校级精品。10 部实训教学录相带;建立了一个多媒体资源库,多媒体课件500多个,多媒体视听资料100余件。已经使用校本教材10余部,与兄弟校共同编写了3部专业教材。2.诞生了一批在天津市及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名师课程改革促进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有4名教师赴国外培训,31%的专任教师参加国家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中5名国家级骨干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高海翔老师因培训成绩优秀被推选赴德国学习。学校有10%的专任教师为市劳动人事保障局技能鉴定机电类考评员,7%的专任教师成为全国技能大赛指导教师。2012年至2013年,黄敏莉、杨玉杰老师均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课程“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二等奖;2013年,王鑫、赵辉两位老师分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职业生涯规划”说课比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三等奖,刘智平老师多次受邀到外地国家级培训基地进行“空调制冷”项目讲学。3.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经济建设一线输送了近5000名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始终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也稳步提升,达到60%以上,稳定率达50%以上,毕业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毕业生工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许多毕业生在企业施展才华,10.3%的毕业生成为单位“技术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南洋工业学校毕业生“品德好,技能强,用得住”,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充分发挥了我校倡导的“拯救家庭,稳定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近几年来,以每年平均递增25%的企业与我校洽谈用人事宜。荣程钢铁、立林集团等津南区大型的企业,有超过15%的员工是我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我校毕业生遍布津南区约60%的企业、事业单位。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合作企业达到100多家。学校已经形成校级比赛——市级比赛——全国比赛的层层选拔格局,建立了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营造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氛围。在历年天津市技能大赛中我校共有219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到90%,其中18%的学生获得一等奖,2010年始学校连续三年取得团体总分第一。自2009年至2013年,学校有26名选手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名。4.学校荣誉2008-2013年我校连续六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比赛,办赛水平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和各代表队的充分肯定, 荣获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多次荣获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我市东丽区、武清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宁波、陕西、山西、甘肃等多地中职学校到我校学访。经过5年的课程改革,学校在校本教材的研发、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当然,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科学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还需继续探索,使课程改革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最大引擎。
本文档为【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rp275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03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