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第二册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第二册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 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出示:14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 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 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 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 - 8 = 7 方法一:15 – 5 = 10 10 - 3 = 7 方法二:10 –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 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十几减6、5、4、3、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主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 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2 一算。 3、 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 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3 - 5 = 8 情景图 11-6=5 12-3=9 13-4=9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 小狗忘了5+8 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第四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5、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6、第六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三、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减法表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 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 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解决问题 1、做复习题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复习题第8题 2、(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做复习题第9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 于2个。 三、全课总结(略)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 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 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练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 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 先在小组里交流。 ? 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学生回答。这里老师 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 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 剪 重合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三角形。 ?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长方形。 ?师:你是怎样拼的, ? XX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 么图形,”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的操作。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间上。”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的认识,而且还拼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迫切想了解是什么图形,有了学习新知的需要。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 1 (1)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 (2) 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 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 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上去扁扁的,很可爱,。 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用小礼物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这礼物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形状的书签,在奖励时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形状,这样在奖励的同时又巩固了这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几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 四、实践活动 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 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拼贴图形这个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今天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 ( 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认识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资源: 1、配套教学光盘;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可是蓝猫把开启智慧列车的密码丢失了,不过不要紧,密码就藏在列车的车厢上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 2 —— 4 —— —— —— 10 —— 12 2、原来密码就是068,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智慧列车出发吧。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多媒体)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 3个十是三十 6个十是六十) (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 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 (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指名尝试板书100)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帮助小青蛙解决了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 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题 5、“想想做做”第8题 四、总结反思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1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 认识整十数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30 8个十是80 一个百是100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 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2,5,所以六0,20,50。 小辣椒:因为3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个, ?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 ,20,50 30,20,10 30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后记: 认识几十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6、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4、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5 “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对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五、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 板书: 认识几十几 24 34 43 2个十和4个一 3个十和4个一 4个十和3个一 合起来是24 合起来是34 合起来是43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想想做做”第1、2题 2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3,70 ?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 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后记: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 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1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板书: 练习五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 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 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4 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想想做做”第4题 2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挂图 53,56 46,38 100,98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并说说为什么。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多得多。”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想想做做”第2题: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想想做做”第3题: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这个篮球可能是多少3 钱,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板书: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挂图 34比38少一些 74比34多得多 38比34多些 34比74少得多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 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你是怎样想的, ?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第2题:把80、36、63、56、3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里。 ?,?,?,?,? 3、第5题: (1)出示题目:我校一年级有80人。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2)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认识“单数”、“双数”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三、全课总结(略) 板书: 练习六 ,37,56,63,80 36 教学后记: ,编制者:曹静芳, 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 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口算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1、先进行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的四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选择第一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横着比: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几十几减几 3、说说第二组的异同。 二、复习数的组成 1、第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第2题 (1)实物投影出示: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2)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3)集体交流。 3、第3题:数数填填 (1)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4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5题: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我们班有38个人去春游。 第一辆车 第二辆车 第三辆车 40座 30座 50座 2、第6题:一筐苹果有20个,猜猜一筐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3、第7题: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8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同桌游戏。 五、全课总结(略) 板书: 复习 ,编制者:曹静芳, 教学后记: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资源: 课件、每组一袋糖、一袋花生、一袋黄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看~(课件出示一只由“1,10”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小猴身上有哪些数,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数猴的闪亮登场,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气氛就此奠定基调:轻松、有趣。】 二、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如: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生活即学习”的意识。互猜年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复习了“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并进行估计策略的初步渗透。】 2、猜一猜 (1)糖和花生 ?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然后放回口袋。 ?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先猜一猜。(提示: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为什么猜花生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 ?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 ?小结: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 【让学生猜一猜、抓一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加深体验。】 (2)黄豆 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 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刚才,小朋友抓在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抓不同的实物猜数量?不同大小的手抓同样的实物猜数量?根据抓物体的数量猜可能抓到了什么,多种形式的“猜一猜”活动在无形中渗透了估计策略的培养。】 (4)桔子 ?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 ?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猜测不同大小桔子的瓣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自学锻炼估算意识和能力,估算能力需要生活积累。这是估计策略培养的进一步深,同时,又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小猴说的这些数中有些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但也有些数我们还不认识,当 很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小猴要对大家说:(课件:祝小朋友然还有很多 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十分健康,走进知识百花园,认识成千上万的数,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3)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23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4)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数后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利于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建立数感,有利于估计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认识的数到不认识的数,由学生有限的已知知识到无穷的知识世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自学地延伸到课外,课尾画上了一个意味深远的省略号。】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后记: 小数第二册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多媒体演示: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3个座位。”中客车:“我有30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 问: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30+3=3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 (板书:70+5=75)。 30相加(板书: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 2、“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列式解答。 共同交流。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难点: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 二、展开 1、猜一猜。 谈话: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提问: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子树是总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不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追问:23、5、28分别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 的思考过程。) (4)指导口答。 三、游戏活动 、师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12朵花,还剩3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1 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 四、实际应用 谈话: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花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发,并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延伸。 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教学后记: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以口算为主,通过比较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注意通过比较突出基本算法,也注意估算和口算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教学重点: 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口算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比一比 34+3 2+25 61+8 34+4 2+52 80+17 34+30 20+25 3+36 34+40 20+52 37+20 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4、独立完成计算。 5、交流答案。 二、先估一估,再计算 65+30 4+52 60+13 53+20 56+3 25+4 31+6 20+35 1、让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如:65+30得九十几 2、再让学生算一算。 3、交流估算与实算的差距。 三、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47+2?47+20 4+75?75+4 50+48?40+48 30+6?3+66 不计算,先估算一下,想想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看看应该怎么填。再交流反馈结果。 四、解决实际问题 小男孩说:我要借5本《数学故事》。阿姨说:你借走5本后还剩33本。小番茄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 、观察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1 2、试着解答问题,列式计算。 3、交流反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1。 (1)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述: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作为,已经坐了多少人, ?还有多少个作为空着, ?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师:同学们,45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师: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板书: 45 - 30 = 15 40 5 10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师: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3)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 (5)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6)指名交流算发。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45 - 3 = 42 40 5 2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学做小司机(游戏)。 2 方法: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三组题分别写在三辆汽车上,指名口算(当小司机)算对了把车开走。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主题图 主题图 45 – 30 = 15 45 – 3 = 42 40 5 40 5 10 2 (编制者 蒋凤娟 ,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60 85-70 93-50 39-8 67-6 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小青蛙跳远(游戏) 方法:做一棵苹果数,把以下各题分别写在每一个苹果上,指名口算,算对了,把苹果摘下,送给他。 48-40 59-40 75-40 64-40 86-40 97-40 48-4 59-4 75-4 64-4 86-4 97-4 2、“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6题:在?里填上“,”、“,”或“,”。 58-4?58-40 75-30?57-30 69-6?96-6 82-50?72-40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吗,(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图,要求学生说说看了图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醒学生别忘记口答) 5、“想想做做”第8题 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说说35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要怎么做, 学生列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进行口答。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完成示意图)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6=22(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 谈话: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6表 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教学后记: 练习八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吃蛋糕) 59-3 76-5 92-60 59-30 67-5 38-4 95-30 67-50 72-20 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 1、第2题(推木箱) 小狗推木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答。 2、第3题(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1)先指明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教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5、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图,提问:图中画了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5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 三、布置作业。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板书:40+30=70 3+1=4 70+4=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 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 +3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 “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 、 “想想做做”第5题: 5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 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教学资源: 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方法同上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猪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猪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 情境图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4-20=4 教学后记: 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 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第6题: 5 30+18 56-40 47-20 65-3 20+63 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 52+30 64+3 7+42 48-11 74-20 85-35 29-26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64+3 76+20 30+59 64-3 76-20 59-30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4、第3题:口算 46+20 3+54 69-8 77-60 10+78 95-70 55+2 48-6 34+50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5、第4题: 在?里填上“>”“<”或“=”。 87-30?87 2+26?26+2 52+40?52+4 4+35?3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7 99 41 50 - 26 -72 +48 +19 86 22 55 6 - 4 +33 -32 +62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二、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 47+2 34+54 79-65 48-3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 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 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 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 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3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布置课堂作业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 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教学挂图 1角=10分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 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 做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 (出示人民币) 二元 五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情趣导入。 (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提问: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2)加菲猫: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 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元钱的,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进行分工。 1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小叮当的话:谢谢大家,通过今天发生的事,使我懂得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好学好问,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倒,你们说对吗,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 四、实践作业 教学板书: 小小商店 教学挂图 ,编制者 蒋凤娟,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示卡片口算。(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 ) 20+10=( ) 6+5+30=( ) 4+9=( ) 20+13=( ) 9+3+40=( ) ,、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东、小刚和小芳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 24+9=( )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2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 24 + 6 = 30 ? 20 4 ?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 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试一试(补充) 38+2 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 4 + 9 = 33 20 4 13 (2)2 4 + 9 = 33 23 1 10 (3)2 4 + 9 = 33 3 21 30 (4)2 4 + 9 = 33 6 3 30 ,、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第2题:(1)学生独立做。(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补充题 (,)下面( )里可以填几,46 + ( )=5( ) (,)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 ( )= ( ) 五、总结揭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六、实践运用 现在一遇到一些问题,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解答。)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练习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导入新课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相关的练习课。(揭示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第1题 (1)独立口算,后集体交流订正。 (2)选择第一组题:讨论:第1题与第2、3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1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3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第2题 老师可以改动加上的一位数,进行多次练习,牢固掌握计算的方法。 3、第3题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数错在哪里,以后我们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地方, 4、第4题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经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已经放了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 5、第5题 先计算,后比较。 (1)每一组的下面一题与上面一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问:24+3和24+8为什么前一道题得二十几,后一道题得三十几, (3)师小结:在计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布置作业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练习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以及学生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第6题 先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然后再计算. 2、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第8题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什么意思,然后看图列式。 4、第9题 说出图意 然后列式 比较这2个看图列式的异同。 5、第10题 找规律填数 先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交流讨论。最后评讲。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实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红红、黄黄、蓝蓝又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贴出相应的图片、语言)红红说:“我有8张画片。”黄黄说:“我有33张画片。”蓝蓝说:“我有30张画片。” 问:谁会根据任意两句话,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针对学生回答,师贴出问题、写出算式。 黄黄比蓝蓝多多少张, 33-30 蓝蓝比红红多多少张, 30-8 黄黄比红红多多少张, 33-8 这三个式子中哪一个计算内外们已经学过了,(33-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口算(板书课题:口算)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操作过程(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 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过程中,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是,注意操作与算理紧密结合)。 8 = 22 把30分成20和10, 30 - 20 10 10减8得2, 2 20减2得22 讨论:为什么减出的2要与20合起来, 第二层次:尝试练习,阶段小结。 “试一试”:50-6=( ),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中前两踢:70-4 40-9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明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小结: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第三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3-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33 – 8= 25 把33分成20和13, 20 13 13减8得5, a) 20加5得25。 33 – 8 = 25 把33分乘3和10, 23 10 10减8得2, 2 23加2得25。 33 – 8 = 25 把8分乘3和5, 3 5 33减3得30, 30 30减5得25。 讨论:为什么每次都要把减出的数与两一个数合起来, 每人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说一说计算过程。 第四层次:尝试练习,及时巩固。 “试一试”:46 – 9 =( ),学生独立边说边做,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后两题:62 – 5 53 – 6 要求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边做边说过程,指明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三、全课总结,促进建构 师说:学到这儿,想想看你又学到了一个什么新本领,小组内试说,指名说。 重点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在以后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多曾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题:“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竖着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实物投影上集体校对。(选一题或错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四小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各组下面三小题时,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题。) 表扬全对学生。 2、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有关心妈妈、关心他人的意识。 3、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踢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 4、引申题:老师今年32岁,你几岁,悄悄地说给同桌听。那老师比你大几岁, 5、课外活动: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非常多,带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一定能解决许多问题。课后,如果哪位同学找到了这类问题,并把它解决了来说给老师听,老师把智慧星奖给你们。到星期五,比一比谁得到的智慧星多,你将得到老师的一分小礼物。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练习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练习十一1: 43-3= 70-5= 24-8= 43-5= 70-7= 34-8= 43-9= 70-9= 36-8=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每组3题的计算过程。 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 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一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十一4。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4、练习十一8。 (1)出示第4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小女孩有8张邮票,小男孩有31张邮票,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三、练习总结 让学生谈练习收获。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练习十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82到83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83一9,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设计 1(练习十一第11题: 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1) 第1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 第2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 第3组的两道题呢 2(练习十一第12题: 填表比较 3(练习十一第八13题: (1)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七第15题: (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 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怎样算,(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 五、质疑。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及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例1挂图 师:图上画的十什么 ,谁来说说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34+16 师:很好。那34+16=多少,你可以怎样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1)摆小棒。 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和16合起来是多少, 师:最下面的这一捆是哪里来的, 师:通过摆小棒,34+16等于多少, (2)算珠。 师:先怎么拨,再怎么拨, 师:观察一下个位上的算珠,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位上有十颗珠子) 师:个位上满了十颗珠子怎么办呢,(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通过拨算珠,34+16等于多少, (3)列竖式。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 生说,师板书。 3 4 + 1 6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 课件出示竖式。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课件出示 ”)。3和1是哪一位,(课件出示“十”) “个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生答。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师强调: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1要写的小一些,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试一试。 6 5 + 2 8 ? ? 师:这题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草稿本上试一试。再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算一算。 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 师总结:遇到了进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3,十位上6+2+1=9,65+28=93。 2、课件(豌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吗,)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看, 师总结:(1)要注意数位对齐, (2)做好进位符号,个位上的数要写正确。 (3)计算要仔细。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2) (3)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进位加。(板书课题:进位加) 板书设计: 进位加 3 4 6 5 + 11 6 + 21 8 5 0 9 3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力训练点 4、会用竖式正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5、通过抽象概括笔算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调动学生参与 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 说说图上画意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师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你能列算式吗,50-26 可以小朋友用小棒和计数器帮忙 全班交流 上台演示 如果用竖式该怎么做,让学生独立思考。 结合板书问,个位上0-6不够,怎么办, 强调:在减十位上的数时,可别忘了先减去退去的1。 2、试一试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小组交流讨论:你能说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想想做做1 2 3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假日小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 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 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日里,你们小队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师:让我们来一起参加图中小朋友的假日小队活动。 仔细观察:有哪几个假日小队,分别给他们小队取个名。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娱演出小队; (2)摄影小队; (3)护绿小队; (4)收废电池小队。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这么多小队,你最想参加哪一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集体讨论其中一个小队。如:文娱演出小队。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5+3=18,口答(略) 、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列式:15-3=12,口答(略) 生2 师:小明想知道这次演出一共有多少个节目,主持人这么告诉她:“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节目吗, 生:列式19+4=23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第19个节目是指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 2、小朋友喜欢照相吗,我们的小摄影师正在给小朋友们拍照。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师:现在你想到些什么, 师: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人照一张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胶卷有36张,29+9=38,36张是不够的。 师板书29+9,36。 师:那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爱绿护绿已经成为小朋友的自觉行为。瞧,“护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共有35棵小树苗,浇了一些,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学生列式:35-8=27,口答。 4、还有三个女小朋友在干什么,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可以先给每个人取个名字,如穿红衣服的就叫小红,穿绿衣服的就叫小青,穿白衣服的就叫小白。)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红收了9节废电池。 小青收了35节废电池。 小白收了20节废电池。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列式回答。 全班交流,整理问题。 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小红和小青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红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青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6、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小清比小白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清比小红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红比小白少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 (4)三个人中谁收得最多,谁收得最少,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四个假日小队的活动,小朋友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真是不错~ 在我们自己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中,你也能像这样自己提出问题再来解决吗,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踢毽比赛、乒乓球赛、钓鱼游戏、点蜡烛游戏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决。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统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资源: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学生说一说)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一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讲述: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老师在你们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许多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然后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活动。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2)讲述:记录完了的小组讨论一下并选择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一 说是怎样记的吗?(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组讨论) 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法。 讲述: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谈话:把书翻到第95页,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里吗,(学生填表)看着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合理、新颖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各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2)请小组长介绍各组统计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表格里。 (3)提问:看着这些表格想说些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 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2、统计本地区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1)谈话:老师记录了我们这个地区今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帮老师统计一下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多少天吗? (2)教师用翻日历的形式,报出每天的天气,学生随机作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并填写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后在小组内互相校对,并讨论教材中提 出的问题。 [评:由于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的第1、3两题时,用排一排、数-数的方法比较方便,很可能不使用打"?"作记录的方法,所以补充了统计本地区四月份天气情况的练习,教师用随机出现的形式呈现每天的天气,以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方法作记录。]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统 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 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期末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 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比较合理、科学, 独立完成 5、出示第7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编制者 曹静洁,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期末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3)毽子有50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编制者 曹静洁,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小学数学第二册 小学数学第二册 期末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编制者 曹静洁,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期末复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第20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编制者 曹静洁, 教学后记:
本文档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