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新变(1)

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新变(1)

举报
开通vip

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新变(1)论90年代以来美国恐怖电影的颓废性(一)——正向价值缺失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价值缺失成为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价值缺失有三大表现。第一,主题内涵缺失。主题的碎片化与放弃中心思想构建导致主题内涵缺失,进而致使价值内涵无所依附。第二,情节因果链条断裂:一是情节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断裂,二是是情节线索构成的情节过程与结尾没有内在逻辑关联。情节因果链条断裂导致价值推导的逻辑中轴断裂,价值意识不能凝聚。第三,屏蔽正向价值:以娱乐、赏析的态度描写杀戮与死亡和让承载正向价值的人物死亡或逆变,舍弃正向的价值判断...

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新变(1)
论90年代以来美国恐怖电影的颓废性(一)——正向价值缺失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价值缺失成为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性的重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之一。价值缺失有三大表现。第一,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内涵缺失。主题的碎片化与放弃中心思想构建导致主题内涵缺失,进而致使价值内涵无所依附。第二,情节因果链条断裂:一是情节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断裂,二是是情节线索构成的情节过程与结尾没有内在逻辑关联。情节因果链条断裂导致价值推导的逻辑中轴断裂,价值意识不能凝聚。第三,屏蔽正向价值:以娱乐、赏析的态度描写杀戮与死亡和让承载正向价值的人物死亡或逆变,舍弃正向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思维。制片商的利润追求与受众的官能刺激需求是导致价值空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恐怖片正向价值颓废价值思维 “正向价值”,在本文中是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观念、行为、精神、风气、文化等;出于表述方便,有时简称“价值”。①颓废,在此是指以放弃理想追求、淡化价值表达、背离传统审美情趣、追求感官刺激为主要表征的艺术风格。美国的恐怖片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②美国恐怖片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浓郁的娱乐文化色彩,进入60年代之后,成为消费性大众文化的核心部分,但“经典恐怖片”时期的恐怖片并非没有价值负载——美国学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的著作《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 部恐怖电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列举的美国恐怖片大多有着比较集中的主题意蕴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在大众文化勃兴的语境中,美国恐怖片开始现出颓废色彩,其价值内涵开始发生变化。7、80年代是美国恐怖电影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7、80年代也是美国恐怖片的颓废色彩日趋鲜明的时代,价值淡化是“颓废”的主要表现之一。所谓价值淡化是指作品的精神内涵稀薄、价值立场的模糊、价值评判的稀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恐怖片出现了价值缺失的现象:许多影片精神内涵空虚,价值判断缺失。③笔者认为,进入90 年代之后,美国恐怖片的价值空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题内涵缺失 主题内涵不等于价值内涵,但作品的主题内涵是价值内涵的承载体,主题内涵的缺失必然导致价值内涵无所依附,从而导致作品价值内涵缺失。从美学角度看,美国90年代以来恐怖片主题内涵缺失有两大表现。 一是主题的碎片化。主题,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在作品的构建重心偏移、票房价值追求等因素的作用下,许多作品淡化主题建构,以致作品缺少思想中轴。在《饥饿游戏1》(The Hunger Games,2012年)中,十六岁少女凯妮丝自愿代替在“抽签日”被抽中的妹妹参加死亡游戏,在猎杀游戏中与“队友”互让生存机会,这些局部情节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体现了一定的正向价值追求,但这些的正向价值意识被血腥的杀戮情节所覆盖,因为作品的构建重心是猎杀游戏,因此,影片的价值建构被恐怖叙事所淹没。在“电锯惊魂”系列中,观众看到的是人物的相互防范与相互残杀,虽然人物在算计之中显露出淳朴、良心,在实施杀戮、残害之前尚存一丝善念,但这些闪光点无序地散落在作品中,并不凝结为主题内涵或组成分支主题,这些闪光点仅仅是编导追求恐怖效果的衍生物。因此,这些影片中没有以价值追求为旨归的主题重心。在“惊声尖叫”、“鬼娃”、“致命弯道”等系列巨制中,在《1303大厦》(Apartment 1303,2013年)、《灵动:鬼影实录3》(Paranormal Activity 3,2011年)等形形色色的“灵异”题材影片中,人物总是接二连三地惨死,随着最后一名受害人倒下或幸存者侥幸逃脱,故事讲述戛然而止。连环的杀戮并不关联作品的中心意蕴建构,自然也不存在相关的价值逻辑,因此,在戏剧的大幕落下之际,观众仅仅是抚摸狂跳的心脏,而不是驻足于价值逻辑层面而“掩卷反思”。这些作品只注意制造恐吓,并不在意表述什么。主题的碎片化与制片人的主观动机密切相关:尽管许多导演和主演声明自己的“艺术追求”与高尚的创作动机,但事实上是商业追求已经屏蔽了大多数作品得精神追求,而放弃精神追求的主要后果是放弃作品主题内涵的建构。 二是放弃中心思想构建。在恐怖质素凝聚、喜剧追求等因素的作用下,90年代以来的许多作品完全放弃了中心思想构建。在《致命玩笑》(Joy Ride,2001)中,被激怒的卡车司机先内尔后虐杀几人,并驾驶车体巨大、马达震耳的卡车疯狂追杀挑起事端的刘易斯兄弟,观众看到的是惨不忍睹的血腥场面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猎杀,故事以内尔的毁灭而告终,作品的全部内容是展示一个杀人狂的疯狂报复。在《暗房》(Darkroom,2013年)中,寻找就业机会的米歇尔被骗进豪宅,作品通过米歇尔的视角展示了精神病兄妹对一个个年青女性的折磨与杀戮,叙事随着满身血污的米歇尔的出逃而结束,作品仅仅展示了血腥恐怖的肉体摧残与虐 杀。与此类似,“死神来了”系列中的多部作品也仅仅是展示被列入名单死亡的年轻人的横死及幸存者如何设法打乱死神的猎杀计划。上述作品表明一个事实:影片制作人的全部兴趣制造恐怖,而没有任何价值构建的欲望,④因此,上述影片根本没有留下任何价值想象的入口,不存在价值想象的空间,也因此,作品的价值内涵空缺。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有些制片商在恐吓上翻新出奇,另辟蹊径:在“立意”上逆反常情常理或习惯价值思维。例如,《孤儿怨》(Orphan, 2009年)之类影片逆反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心,同时也逆反弱者的无助、孱弱等特征,让孤苦无助的孤儿成为残害收养家庭的恶魔。这类作品颠覆了社会的正向价值思维习惯及正向价值判断,这种颠覆是美国恐怖片颓废的特殊表现。 近年,制片商与观众似乎达成一种默契:制片商根据观众的娱乐诉求制造恐吓或刺激,观众购买恐吓或刺激,而主题、思想之类关联价值营建的东西则不在双方的契约规定之列。制片商的利润追求与受众的娱乐需要决定了恐怖片的发展走向,同时也决定了恐怖片的“颓废”程度。——刺激,再刺激,成为当下美国恐怖片基本运作方式及颓废的主要表现,正如《惊声尖叫3》(Scream 3,2000)的片尾曲所唱:“尖叫尖叫再尖叫,用你血红的右手把脸罩。” 二、情节因果链条断裂 众所周知,感性的艺术联想基于理性的逻辑框架,而逻辑框架主要体现为作品情节链背后的因果关联。因果关联是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基本叙事方式与文本整体建构形式。尽管我们不能拿“现实主义”来衡量当代恐怖片,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许多美国恐怖片中,仍然存在因果关联。例如,《芝加哥打鬼》(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1985)之类恐怖片的荒诞情节之间仍然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就是这种逻辑关联承载了作者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立场——最后军方使用新式火炮摧毁包括墓地在内20平方公里区域,致使4000人死亡,这一荒诞结局具有深刻的讽喻意味。《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年)的活人与僵尸搏斗的过程似乎荒诞不经,但这一荒诞过程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与文化隐喻,电影史学家罗宾·伍德(Robin Wood)给予这一作品高度评价。“猛鬼街”系列以娱乐为主,但与拍摄于90年代的“猛鬼街”比较,拍摄于80年代的《猛鬼街2》(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等影片更注重情节之间的逻辑关联。90年代以来的美国恐怖片的情节因果链条断裂有两种表 现。 一是情节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断裂:虽然众多情节构成故事线索,但情节与情节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因而整个情节线只有表层的感性事件关联,而不存在深层的逻辑建构。例如,在“惊声尖叫”、“致命弯道”等系列影片中,无辜者一个接一个地被杀,观众看到的是杀戮者的兴奋与惬意,而看不到杀戮与杀戮之间的逻辑关联,也体会不到这些连环杀戮有何深意。在“死神来了”系列中,前一个人的横死与后一个人横祸的唯一牵连被死神列入了死亡名单,除此再无深意。 二是是情节线索构成的情节过程与结果或结尾没有内在逻辑关联。这一表现又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结尾但没有逻辑归结点。例如,在《致命弯道5》(Wrong Turn 5,)中,来西弗吉尼亚小镇参加万圣节舞会的大学生四人先后被杀,小镇女警官的助手也被山地人设法一一虐杀,女警官被山地人擒获,她在火海中的哀号与山地人得意的笑声形成对比,最后山地人带着同类驾车撤退,被刺瞎双眼的女大学生自投罗网,影片的叙述到此结束。这是一种没有结尾的结尾,因为十来人被杀光仅是杀戮过程的结束,而不是故事的结尾。——如果山地人杀戮的目的是救走同类,那么根据作品对山地人的智力与杀人技巧的渲染,他们完全有能力突袭警局救出同类并快速撤退,而不必杀害突围报信的酒鬼与五名无辜的大学生,因此,同类最后被救并非逻辑归结层面的结尾。逻辑归结的缺失,使作为过程的“因”没有与之对应的“果”,作品的整体叙事失去意蕴结晶的“晶核”。这种情节模式在“死神来了”、“非礼勿视”、“尸骨无存”、“猛鬼街”、“惊声尖叫”、“灵动:鬼影实录”等系列影片中普遍存在,观众看完这些影片后的往往产生一种茫然:杀完了,死光了,这部作品写了什么?另一种情况是有事理层面的结尾,但情节线索与结尾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进入90年代之后。美国恐怖片的结尾出现明显的“反逻辑”倾向:情节链在结尾处“断裂”,结局朝向其他方向发展,以致叙事的因果逻辑推导终止。例如,在“鬼娃”系列的第六部作品《鬼娃的诅咒》(Curse of Chucky,2013年)中,鬼娃恰吉杀死保姆吉尔、芭波夫妇,杀伤下肢瘫痪的妮卡,但最后接受法律审判的是受害者妮卡,而恰吉又开始新一轮肆虐;在《尸骨无存3:零号病人》(Cabin Fever: Patient Zero,2014)的结尾出现情节大逆转:被作为病毒实验材料的“零号病人”波特突然有受害者变为施暴者,杀死另外两名幸存者后占有病毒研究成果。这种类型的结尾也导致 因果链条断裂。 很明显,无论是有结尾而没有逻辑归结点,还是情节线索与结尾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都会导致情节隐含的逻辑推导与逻辑判断的终止。情节因果链条断裂对影片价值内涵构成的主要影响是:因为作为价值推导的基础的逻辑线索断裂,价值判断无法展开,价值意识不能凝聚,所以作品的价值内涵缺失。 对于90年代以来的美国恐怖片而言,情节因果链条的断裂既是导致恐怖片颓废的原因,又是美国恐怖片趋于颓废的表现之一。从总体上看,是编导与受众的颓废审美追求导致影片情节因果链条的断裂:如果编导迎合观众娱乐需求,将愉悦作为作品建构的终极宗旨,那么,作品的内在的逻辑建构必然被舍弃,颓废在所难免。 三、屏蔽正向价值 在法律、道德、伦理等层面评判是非判、表达褒贬、选择价值立场,是建构作品正向价值内涵的主要途径之一。进入90年代之后,屏蔽正向价值成为美国恐怖电影叙事的一种趋势。屏蔽正向价值有两大表现: 一是以娱乐、赏析的态度描写杀戮与死亡。 杀戮或横死是恐怖片的恐怖构成的主要质素,猎杀与逃命、破解死亡诅咒是恐怖叙事的核心内容。进入90年代之后,许多影片在法律、道德、伦理等层面放弃对杀戮与暴力的评判,以欣赏愉悦的态度描写暴力与死亡。 渲染杀戮的狂欢,鲜明地展示了编导对待死亡的态度。在“致命弯道”系列中,与电击、火烧、锤击、刀削、锯解、机械绞裂等残暴行为相伴的总是食人家族的狞笑或快意的呼喊,在“鬼娃”系列中,鬼娃恰吉的杀戮大多伴以欢快的笑声;在“惊声尖叫”系列中,沉默的猎杀者带着面具,但影片制作者通过杀戮者的种种肢体语言渲染了猎杀的惬意,如把利刃插进被害者的躯体时的张扬与洒脱,把利刃插进躯体之后的沉醉痴迷等。以娱乐、赏析的态度描写杀戮与死亡的另一典型表现是:杀戮与横死的游戏化。在90年代以来的许多作品中,凶杀与施暴被直接设计成游戏。在《13骇人游戏》(13 Sins,2014年)、《电锯惊魂1》(Saw,2004年)、《七宗罪》(Seven,1995)等独立影片和“死神来了”等系列片中,凶杀与身体戕害被设计成生死赌博或血腥的死亡游戏。例如,《13骇人游戏》的全部情节就是一个完成13项任务的游戏,而“游戏规则”的最后规定是 要求参赛者杀死一名亲人;在《电锯惊魂》中,受害者被施暴人设计成拯救者与被拯救者,拯救者只有完成种种血腥的“游戏动作”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如用钢钳拔掉自己的牙齿,用铁钩穿透胸大肌后悬挂于空中;在系列片“死神来了”中,受害者经常被迫回答施暴人的“测试题”,而答案的正误决定另一受害人的生死。当然,更多的影片采用了更灵活自由的方式。在“致命弯道”、“惊声尖叫”等系列片中,血腥的杀戮有时被设计成追杀与逃亡的“猫捉老鼠”游戏,“死神来了”等系列片则通过包袱、圈套、悬念叙事技巧将电影文本接受变为编剧与观众的智力互动游戏。 在上述作品中,无辜者接二连三地被猎杀,或者遭受惨不忍睹的身体摧残,而杀戮者或施暴者总能顺利躲过法律制裁,因此,捕杀或施暴成为一种没有任何风险的娱乐,生命的毁灭变为可供欣赏的风景,而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法律的威慑、社会的伦理道德则在杀戮娱乐与暴力游戏中荡然无存。显然,由于构建黑色幽默、追求喜剧效果等方面的原因,编导回避对犯罪与邪恶的谴责批判,以娱乐、赏析的态度对待杀戮与施暴,而以娱乐、赏析的态度对待杀戮与施暴,则意味着对正向价值立场的舍弃。 二是让承载正向价值的人物死亡或逆变。 在90年代之前的恐怖片中,灾祸劫难的幸存者往往是正义、良心、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价值建构的立脚点,但在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美国恐怖片中,幸存者最后难逃一死。在《致命弯道3》(Wrong Turn:Left for Dead,2009年)中,萨拉与其女伴凭着智慧、勇气与合作最后从食人魔手中逃脱,当二人庆幸自己活着、乘坐机动雪橇在雪原上飞驰时,一道围栏的铁丝挂飞了二人的头颅。《非礼勿视2》(See No Evil 2,2014年)中的终极化妆师艾米正直大度,有理想有追求,其男友赛斯与她志同道合。在艾米生日的之际,她的朋友们前来庆贺,连杀9人的凶手雅克布·古德奈特在停尸房“复活”,将艾米的朋友们一一杀死,艾米与赛斯凭着机智、勇敢击垮恶魔,得以逃脱。但就在二人互相扶持,打开殡仪馆的最后一道门时,艾米被透过板壁的利器杀死,随后逃出殡仪馆报警的赛斯又落入杀人狂手中。作为正义、良心、智慧化身的幸存者的死亡,不仅是对“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叙事传统的逆反,而且还是对正义、良心、智慧等正向价值的颠覆,是对价值思考的阻断。承载正向价值的人物的逆变,主要表现为追求正义 的人物最后走向自己价值追求的反面。在《午夜食人列车》(The Midnight Meat Train,2008)中,摄影师出于社会责任感与良心而追踪杀人恶魔维尼琼斯,其女友因为爱情与正义也参加了冒险追踪,他们发现了包括警察在内吃人群体,并与之进行殊死搏斗。摄影师手刃恶魔屠夫,但其女友被列车长挖心而死。按照既定情节逻辑推进,摄影师应该继续与这个罪恶的地下犯罪集团斗争,但影片的结尾暗示:素食的摄影师开始吃肉,而且很可能成为新一任屠夫,代替维尼琼斯向地铁“餐车”提供食材。在《别害怕黑暗》(Don't Be Afraid of the Dark,2011年)中,年轻的继母凯姆为了保护家人与地下室暗洞内的妖精斗争,但最后被妖精们拖进地道,成为妖精群的一员, 策划 活动策划ppt下载游戏策划下载民宿策划下载游戏策划shu下载英文歌曲大赛策划免费下载 捕杀家人。在《血寡妇》(Blood Widow,2014年)中,劳瑞·苏利文是有勇有谋的唯一幸存者,但最后还是被“血寡妇”虐杀。这些作品带给观众的是价值失望。 显然,在上述作品中,喜剧效果追求与逆向审美(颓废审美)驱使制片人切断了习惯审美思维的逻辑链条,从而屏蔽了正向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思维。 主题内涵缺失、情节因果链条断裂、屏蔽正向价值,必然会导致价值空缺,而价值空缺,既是导致恐怖片颓废的关键因素,又是颓废的具体表现。90年代以来的美国恐怖电影挣脱精神价值的束缚,不断进行道德、伦理层面的突围,尽量满足受众的官能享受与官能刺激需求,在颓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余论 毋庸赘言,90年代以来美国恐怖电影的价值空缺及其所致的颓废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讨论这一问题时,我们不可忽视下面几点: 第一,进入90年代之后,并非所有的恐怖片都有价值空缺特征。美国的电影分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编导的审美定位或受众群体选择,直接影响着恐怖片的价值内涵构建及其“颓废”程度。例如,《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1994年)是以“恐吓”为主的影片,但“不失优雅”,肯定了人的良知⑤;同是僵尸题材,与《僵尸海狸》(Zombeavers,2014年)一味渲染血腥恐怖不同,《生死僵尸世界大战》(Army of the Damned,2013年)、《我的僵尸女友》(Life After Beth,2014)等影片控制胴体裸露程度,对血腥、性爱、毒品吸食等场面等进行有分寸的把握或过滤,对社会责任感、良知等进行了肯定,有着比较鲜明的价值立场。 第二,部分有着明显颓废色彩的恐怖片也有一定的正向价值内涵。例如,《七宗罪》、《电锯惊魂1》等渲染血腥杀戮的影片展现了种种社会阴暗,《13骇人游戏》等具有明显颓废倾向的影片展示了人性的缺陷,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判定这些颓废色彩明显的恐怖片的颓废性。 第三,具有恐怖色彩的电视片不能作为恐怖电影颓废演进的共时参照。在美国,电视片与电影片有着不同的分级制度,前者要接受更严格的文化审查,所以,同是僵尸题材,《僵尸国度》(Z Nation,2014)、《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 2010-2011)等恐怖电视连续剧有着与《僵尸海狸》等恐怖电影不同的价值建构与“纯净度”。因此,如果我们对二者进行简单横向比较,就会对当代美国恐怖片的“颓废”程度做出误判。 最后,价值空缺现象在90年代之前开始萌发。《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1974)、《鬼玩人》(The Evil Dead,1981年)等在7、80年代上映的作品与90年代价值空缺的作品在本质上没有明显差别。这一现象表明:在“颓废”程度上,虽然两个时代恐怖片的差异体现在“质”(作品价值内涵的丰薄)和“量”(价值空缺作品所占比例大小)两个方面,但“量”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两个时代恐怖片的颓废差异。 文献与注释 1、“价值”的定义之一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立足于这一定义,人们将价值分为正向价值、负向价值、零价值。 2、人们一般认为,于1910年上映的《弗兰肯斯坦》是美国恐怖电影的开山之作,这部长度只有12分钟的黑白片是美国恐怖电影制作的起点。 3、有学者认为美国恐怖电影密切关联现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见刘莉:《美国恐怖电影的文化价值浅析》,《电影文学》2100年第9期。) 4、王聪认为《死神来了》等恐怖片“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当下西方社会普遍蔓延的现代忧患意识”,展示了“科技理性对人文环境的异化”,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学者以本土的思维习惯理解西方电影,给人郢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燕说的感觉。(王聪:《解读当下欧美恐怖电影中的现代忧患意识——以<死神来了>和<我是传奇>为例>》,《大舞台》2012年第2期。) 5、张嘉乙:《不失优雅的恐怖片——<夜访吸血鬼>》,《家庭影院技术》1998年第1期。
本文档为【美国恐怖电影颓废新变(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12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