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

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

举报
开通vip

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 天津地铁建设工程 常见风险事故预防及处理指南 1. 目的 为了有效开展地铁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预防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工作,确保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置工程和环境突发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过分析总结大量其他城市及天津市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突发事故处理方法,并经过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研讨,现将部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汇总成为本参考指南,供参与天津市地铁建设的各管理方及施工方参考,以实现上述目的 2.基坑开挖工程 2.1 基坑围护结构...

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
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 天津地铁建设工程 常见风险事故预防及处理指南 1. 目的 为了有效开展地铁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预防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工作,确保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置工程和环境突发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过分析总结大量其他城市及天津市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突发事故处理方法,并经过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研讨,现将部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汇总成为本参考指南,供参与天津市地铁建设的各管理方及施工方参考,以实现上述目的 2.基坑开挖工程 2.1 基坑围护结构管涌 2.1.1 预防措施 a)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的垂直度,避免开叉。 b)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严格控制刷壁质量,保证刷壁次数,确保刷壁效果。 c)混凝土浇注时必须连续,避免出现堵管、导管拔空等现象,及时清除绕流混凝土。 d)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墙趾注浆,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 e)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做详细记录,建立质量问题台账。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取专项措施进行处理。 f)基坑开挖中,先撑后挖,防止围护结构出现大的变形,造成地连墙接缝渗漏。 g)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及建筑物与基坑之间,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基坑施工对其的影响,或采取高压旋喷桩对地下连续墙缝进行止水处理。 h)加强施工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管理。 i)基坑开挖期间,24小时值班,及时对地下连续墙质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1.2抢险措施 a)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 b)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c)会同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 d)查清漏点后,参照指南第5条进行处理,并在基坑漏点附近增设临时支撑,根据情况复加轴力。 e)当漏砂严重封堵无效,有可能导致周围环境破坏时,用土方、砂或混凝土等材料回填基坑。 f)对周围建筑物、管线和道路进行监控,当变形较大时,采取双液注浆措施,对流失的土体填充。 2.2 基坑土体纵向滑坡 2.2.1 预防措施 a)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b)采取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降水效果。 c)暴雨来临之前所有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 第1页 d)基坑需要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必要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 e)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 f)紧贴基坑四周设置挡水墙,防止积水向坑内渗流。 2.2.2 抢险措施 a)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 b)通知相关管线单位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c)会同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 d)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如果不能补强支撑,则立即组织对坡脚处进行回填。 e)对坡顶进行卸载,尽量减少动载,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2.2.3 基坑支撑失稳 a)预防措施 ?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对支撑的观察,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侧弯或下沉的先兆,发现情况迅速采取加固或补撑措施。 ?认真分析基坑各种监测数据有无异常。 ?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 ?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要求架设、施加预应力等。对安装传感器的支撑,要有特殊措施进行保护。 ?要根据立柱桩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防止支撑因立柱桩的沉降或上抬而造成偏心,影响支撑受力。 b)抢险措施 ?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会同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 ?如果基坑未坍塌,在变形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支撑变形原因,防止造成失稳。 ?如果基坑已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后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2.2.4 基坑坑底隆起 a)预防措施 ?基坑周边防止超载,地基加固、井点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要求施工。 ?开挖前对围护结构可能渗漏的部位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 b)抢险措施 ?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 ?一旦发现坑底隆起,应立即停止开挖,及时回灌水或回填土,回灌水可从附近消防栓或供水管道中取水。 2.2.5 基坑坑底突涌 a)预防措施 ?合理布设井点,为防止井点坏损,布设一定数量的预备井点。 第2页 ?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承压水水位观测和控制。 b)抢险措施 ?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会同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 ?及时回灌水或回填土(以粘性土为佳),回灌水可从附近消防栓或供水管道中取水。 ?加强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察。 ?在采取降水措施的同时,寻找涌水源,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处理方法参见本指南第5 条。 ?对用SMW和搅拌桩作围护的基坑,慎用双液浆,一定要对注浆压力有严格控制,防止压力过 大破坏围护结构。 2.2.6 冷冻施工中冷冻管内突涌 a)预防措施 ?孔口管安装后,应逐一进行检查,必须确保孔口管安装牢靠。 ?地质条件很差时可对地层进行预注浆。 b)抢险措施: ?当孔口装置脱落时,立即在冻结管上加焊挡环,用夯管锤或钻机将孔口管顶紧。 ?利用钻孔孔口管上的预留注浆孔, 间隔式注浆。以单液浆为主,最后用双液浆封堵。 2.2.7 冷冻施工中冷冻孔温度回升 a)预防措施 ?预配两路供电电源,预留备用冷冻机及相关配件。 ?盐水正常循环前应进行管路试压和渗漏检测。 ?安装各类计量和检测仪表,并预留备件。 ?做好隧道通风,特别是制冷系统区域的通风。 ?制定和实施检查和监督体制,做好记录和巡查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冻结管的打压工作。 ?在隧道管片内铺设冷冻板和保温层,确保冻土帷幕不存在薄弱环节。 ?做好前期各类障碍物和建筑物调查,避免冰冻附近区域存在高热源释放物体。 b)抢险措施 ?及时启用备用电源和冷冻机,更换各类检测仪表和损坏部件。 ?必要时在适当位置补设冻结管。 2.2.8 冷冻施工过程中地面隆起 a)预防措施 ?预先做好地面预加固等措施。 ?合理布设应力释放孔,合理控制冰冻范围。 ?加强各类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及时掌握和传递监测信息。 b)抢险措施 ?根据情况及时补充应力释放孔。 ?将积极冰冻调整为维持冰冻,待情况稳定再继续积极冰冻。 2.2.9 冷冻施工结束后地面沉降。 a)预防措施 ?预先做好地面预加固等措施,加强施工监测和校核工作。 第3页 ?根据融沉特性,采取正确合理的补压浆措施。 ?补充合理的注浆量。 b)抢险措施 ?增加注浆量,调整注浆深度,并结合监测情况采取地面跟踪注浆等措施。 ?对地面或建筑物采取补加固措施。 3 盾构隧道工程 3.1 盾构始发与到达突发险情 3.1.1 预防措施 a)对盾构始发、到达端头加固设计方法、范围与可行性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可实施性和安全性。 b)对围护结构、洞门结构、防水措施、端头加固效果、始发(接受)架和反力架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复核。 c)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土压、总推力和刀盘扭矩,加强周边建筑物沉降、相邻管线沉降、地面沉降监测。 d)对始发、接收区域周围重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基础型式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对始发、接收区域周围重要管线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 3.1.2 抢险措施 a)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洞门漏水、漏砂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像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事故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b)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在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地面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由技术负责人召开简短的技术会议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临时排水、注水、封堵、注浆等)。 c)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应急措施对事故进行救援,并在施工过程中严密关注事故的发展趋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沟通并根据现场情况对应急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d)救援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关应急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e)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控,尤其是重要管线和重要地面建(构)筑物,弄清相关产权单位的联系方式,当险情扩大时要立即与产权单位联系。 f)救援过程中要及时与应急救援物资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3.2 隧道进水风险 3.2.1 预防措施 a)加强对区间盾构隧道周边地质资料和环境资料的掌握,特别是上水管、污水管(井)的分布、管径、压力、埋深及其相关地层条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污水管(井)大部分存在漏水现象,要特别关注。 b)临近河、湖边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c)对灾害性天气情况及时、持续了解及其发展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准备措施。 3.2.2 抢险措施 a)根据历史最高水位记录,设置必要的防水结构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b)采用水泵进行抽水,保证隧道内进水不至于产生大的安全风险事故。 c)在隧道洞口附近设置沙袋和水泥袋止水措施,防止水从洞口进入隧道内部。 第4页 3.3 盾构内进水风险 3.3.1 预防措施 a)加强对区间盾构隧道周边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环境资料的掌握。 b)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对盾尾铰结和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补损坏的铰结密封、盾构密封和更换损坏的盾尾密封刷。 c)盾构施工过程中调整好盾构姿态,防止盾构铰结处漏水、漏砂,一旦出现盾构铰结处漏水、漏砂现象,及时启动盾尾铰结紧急密封并进行相关处理; d)严格控制盾构总推力,防止推力过大,顶裂管片引起进水事故。 e)严格控制盾构推进速度,确保推进速度与同步注浆相适应,在水+沙+压力共存的地层推进时,防止管片错台过大导致止水橡胶条密封失效,引起管片间漏水、漏砂。 3.3.2 抢险措施 a)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漏水、漏砂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像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事故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b)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在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设备资料的基础上,由技术负责人召开简短的技术会议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如打开盾尾铰结紧急密封、临时排水、封堵、注浆等)。 c)施工人员根据应急措施对事故进行救援,并在施工过程中紧密关注事故的发展趋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根据现场情况对应急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d)救援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关应急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e)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控,尤其是加强对盾构所处地面重要管线和重要建(构)筑物的监测,弄清相关产权单位的联系方式,当险情扩大时要马上与产权单位联系。 3.4 盾构推进中建(构)筑物、管线变性过大 3.4.1 预防措施 a)施工前对建筑物、管线进行调查,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固措施。 b)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 c)确保盾前土体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保持进出土顺畅。 d)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 e)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 f)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 g)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3.4.2 抢险措施 a)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的进一步变形。 b)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c)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局等),并及时撤离建筑物内人员及贵重物品,疏散周边人员。 d)管线内渗漏物对周边环境有害的,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e)如果是铁路线变形过大,立即联系铁路管理部门,加强对轨道的监测,并对局部已产生的变形,由铁路维修人员及时进行修整;协助铁路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第5页 3.5 区间联络通道渗漏(地面加固) 3.5.1 预防措施 a)加固土体范围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并得以有效落实。 b)对搅拌桩垂直度进行控制,确保搅拌桩体均匀;钻芯取样不但要有代表性,并避免对以后旁通及泵房施工造成危害,芯孔用水泥浆液回填。 c)注意微承压水和承压水对施工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状况,对承压水的水位进行仔细、认真的观测和控制。 d)重点加强对管片壁后环形通道封闭的控制。 e)严格控制开挖步距,及时做好支撑体系。 f)安全门应有足够强度,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气密试验,承受0.3Mpa压力无明显变形,门缝装有胶皮密封,门上安装水平探孔和注浆阀门。 g)开挖面附近备足抢修物资(如聚氨酯、沙包、水泥、棉花胎等)。 h)预先埋设降低承压水的井管。 i)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 j)开挖前进行超前探水,确认无地下水时方可开挖。 k)采用水平注浆的方法进行止水补加固。 3.5.2 抢险措施 a)先用棉被封堵漏点,用土方及砂袋等材料回填覆压。 b)当渗漏严重且封堵无效时,关闭安全防护门,焊好安全防护门门缝,并用型钢或方木加固。通过安全门上的预留注浆阀门向旁通道内注聚氨酯或双液浆,封堵渗漏点,填充土体孔隙。 c)当渗漏速度较快或其它原因造成安全防护门未能及时关闭或门缝封闭不严时,在地面向加固体底部或开挖面渗水处注入聚氨酯,及时封堵隧道内的渗漏部位。 d)启动预先埋设的井管降承压水。 e)对隧道变形严重的部位,采用圆木或丝杠千斤顶搭设“米”字型支撑,纵向用钢管联成一体,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f)渗漏无法封堵,隧道出现严重变形,可能危及周边环境时,采取隧道内回灌水的措施。 g)对联络通道地面附近的建筑物、管线和道路加强监测,当变形较大时,采取双液跟踪注浆措施,调整变形速率,对流失的土体进行填充。 3.6 区间联络通道渗漏(冷冻加固) 3.6.1 预防措施 a)预配二路供电电源,预留备用冷冻机及相关配件,并使冷冻机处于待机状态。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切换,使备用冷冻机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b)冰冻范围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冰冻管布置位置和深度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 c)在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冷冻机正常工作,确保维持冻结效进果。 d)及时检测测量导向设备,并定时进行复核。 e)严格控制开挖步距,及时做好支撑体系。 f)配置应急门。应急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施工要求。应急门在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气密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g)开挖工作面附近备足足够的抢修物资(如聚氨酯、沙包、水泥、棉花胎等)。 h)开挖前先进行探水,确保无地下水流出后方可进行开挖。 3.6.2 抢险措施 第6页 a)加大冰冻力度和范围,可采用液氮进行强制冻结,及时支撑。 b)立即用双快水泥、木板堆砌封堵漏水点,迅速在漏水点周围堆积起5至10层的水泥袋,用木板加固水泥堆。危险时,停止施工,撤离施工人员,并关闭应急门,用聚氨酯、砂土或气压等进行回填。 c)继续冻结并加强监测,待冻土帷幕扩展及强度达到预计要求时,放掉压缩空气,确认冻土帷幕稳定后才打开防护门继续掘进。 4 其它风险事故 4.1 火灾事故 4.1.1 预防措施 a)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违章处罚力度,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力度和验证。 b)加强动火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及操作规程教育。 c)禁火区域设置醒目标识,做好动火区域环境选择,清除易燃物品。 d)按照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设置合格的危险品仓库并将危险品入库。 e)按要求做好避雷、接地等装置并加强检查。 f)严禁在盾构机工作面内吸烟。 4.1.2 抢险措施 a)一旦发生突发火灾或相关的灾害性事故,项目经理部必须在第一时间报“119”火警;15分钟内向现场业主单位负责人和公司值班室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按事故性质、损失大小、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b)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c)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人员撤离火场时,应用湿毛巾、湿手帕等捂住口、鼻,并尽量保持弯腰、匍匐等低姿势迅速离开。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对轻度烧伤人员及时进行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烧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医院。 d)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燃气公司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e)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火灾发生时间、地点、部位、原因、火场危险物质、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f)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灭火、防毒等)。 g)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 h)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火灾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 i)灭火方法: ——发生电气火灾,应立即切断起火部位的电源(由电工控制电源或根据灭火抢险需要敷设电气线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如有人员触电,应用绝缘棒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救援人员切不可直接接触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发生气体(乙炔气、液化气、煤气等)火灾,应立即关闭气源,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第7页 器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的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发生液体(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油漆及溶剂等)火灾,使用泡沫、砂土、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发生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使用水、泡沫、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衣服着火者,应立即卧倒,在地上慢慢打滚或立即脱去衣服,切勿直立奔跑,呼喊以助长燃烧引起的呼吸道烧伤。救援人员可用水、衣、被等帮助灭火,切不可用手扑火。 4.2 区间隧道有害气体中毒 4.2.1 预防措施 有害气体预防采用送气方式,隧道内通风采用大功率、高性能风机,用风管送风至开挖面,送风有效距离大于2000米,以确保远距离通风的要求。加强隧道内空气质量检测,超过安全标准立即启动 应急预案 办公室装修施工应急预案 下载公司关于消防应急预案火灾的应急预案防汛防洪应急预案施工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 气体浓度检测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指标 测试仪器 1 氧 气 19.5, 氧气测试仪 2 硫化氢 10PPM 硫化氢测试仪 3 甲 烷 1, 测爆仪 34 一氧化碳 30mg/m 一氧化碳测试仪 35 氮氧化物 50mg/m 氮氧化物测试仪 4.2.2 中毒症状 a)硫化氢(H2S): 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000mg,m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b)甲烷(CH4) 接触高浓度天然气后可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疾病过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低浓度天然气者可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c)一氧化碳 (CO) 主要有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恶心 、呕吐、无力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心率快、烦躁、步态不稳、短暂昏迷;重患者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d)氮氧化物 (NOX) 吸入气体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6,7小时 第8页 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消退后2 周左右出现迟发性阴塞性细支气管炎而发生咳嗽、进行性胸闷、呼吸窘迫及紫绀。 4.2.3 抢险措施 a)急性中毒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对密切接触者观察24,72小时。肺水肿发生时给去泡沫剂如消泡净,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如可按病情轻重程度, 给地塞米松10,60mg/日, 分次给药, 待病情好转后即减量。 b)一旦发现有害气体中毒,应立即安排工作人员沿既定通道紧急疏散,同时将隧道内直流风机开启,做好通风工作,稀释有害气体浓度。 c)被抢救人员以就近医院救治为原则,同时送专科及特色医院,本预案提供急救特色医院清单,以备急用。 d)根据灾情制定现场紧急措施,立即在现场布置警戒线,并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5 基坑施工常见管涌处理方法 5.1 地下连续墙缝(洞)渗流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地下连续墙缝(洞)出现渗流现象,不具有明显水压力,可以注聚氨脂进行封堵,或对地下连续墙面进行剔凿清理,然后用堵漏灵或快硬水泥封堵。 5.2 地下连续墙缝(洞)轻微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地下连续墙缝(洞)出现轻微管涌,具有较明显的水压力,可以用以下图示方法处理: 地下连续墙 漏水点 导流管 封堵材料 处理步骤: a)剔凿清理漏水点(满足设置导流管和粘连封堵材料即可)。 b)插设导流管。 c)涂抹封堵材料(堵漏灵、快硬水泥)。 d)封堵导流管。 e)在地下连续墙外侧注浆处理或在地下连续墙内侧漏水点下方水平注浆处理。 5.3 地下连续墙缝(洞)严重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地下连续墙缝(洞)出现严重管涌,具有明显水压力。 第9页 地下连续墙 封边材料 膨胀螺栓 漏水点 阀门 导流钢管 封堵钢板 这种情况,用第二种方法封堵有难度,可采用以下图示方法处理: 5.3.1 处理步骤: a)如地下连续墙面有较明显突出不平现象,简单进行剔凿处理。 b)把预先加工好的封堵钢板贴置于地下连续墙面上,漏水点与导流钢管正对,水流通畅。 c)打入膨胀螺栓,使封堵钢板固定牢固。 d)用棉沙拌合油脂材料(粘状油脂)作为封边材料,用扁状钢钎沿封堵钢板四周缝隙打入,使 封堵钢板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缝隙填充密实,然后用堵漏灵或快硬水泥封堵钢板周边。 e)关闭阀门。 f)在地下连续墙外侧注浆处理,或在地下连续墙内侧漏水点下方1米左右位置处水平注浆处理。 5.3.2 注意事项: a)基坑开挖前需加工好封堵钢板(具体做法如图示),作为抢险设备备用。 b)抢险物资材料应包括:棉沙、油脂、铁锤、扁状钢针、电钻、膨胀螺栓、堵漏灵。 c)封堵钢板与导流钢管焊接,导流钢管前端应设置阀门。封堵钢板四角位置提前打眼,以备固 定膨胀螺栓。封堵钢板以800mm×800mm为宜,不宜过大,以免过重不宜操作。 5.4 开挖面阴角部位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地下连续墙与开挖土体的阴角部位出现管涌,可用以下图示方法处理: 5.4.1 处理步骤 a)插入导流管,导流管尽量与地下连续墙漏水点接触紧密。 b)用袋装水泥筑第一道围堰,同时筑第二道围堰。 袋装水泥 密闭材料,混凝土或双液浆,第二道围堰 第一道围堰第二道围堰盖板漏水点 阀门碎石阀门漏水点导流管 碎石导流管第一道围堰 第10页 剖面图 平面图 c)在第一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填入碎石,然后用木板加盖,再在盖板上用袋装水 泥覆压。 d)在第二道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空仓内浇筑混凝土,边浇混凝土边灌入水玻璃,使之快速 凝固;或灌入水泥浆液,边灌水泥浆液边灌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 e)关闭阀门。 f)在地下连续墙外侧注浆处理。 5.4.2 注意事项 a)导流管要提前加工好,作为抢险物资备用。管径不宜小于Φ100,且要加装阀门。 b)此方法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则用土方或混凝土大量覆压封闭。 c)第一道围堰内的碎石要认真填满,起到滤砂作用。 5.5 开挖面管涌处理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开挖面因钻探孔密封不好或开挖面局部疏松出现管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处理: 5.5.1处理方法一 管涌点 导流管盖板 回填土方 围 堰导流管 管涌点 剖面图平面图 处理步骤: a)设置导流管。 b)用袋装水泥筑围堰。 c)在围堰内填入碎石,在围堰上用木板加盖。 d)回填土方形成操作平台。 e)对地基进行注浆处理。 注意事项: a)盖板要有足够强度,承受上部注浆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b)围堰内要填满碎石,一方面承受上部荷载,另一方面要起到滤砂作用。 5.5.2处理方法二 如突涌现象十分严重,水量很大,可以用大量混凝土或土方覆压回填基坑。 第11页
本文档为【基坑盾构联络通道施工常见风险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