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

举报
开通vip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 青小说 {人性 陈惠琼 视域下的忏悔意识 张抗抗的忏悔意识是在知青视域下的一种忏 悔意识,这与作者的经历密切相关.作家的人生经 历了”红卫兵—知青—作家”的历程.张抗抗的l6 岁是在”文革”发生的那,年.因为父母的政治问 题,她被拒绝加入共青团;与同学混人大串联的队 伍,上北京参加红卫兵接见,回来就成为”红三司” 的一员,再是给《红卫兵报》投稿.l8岁的时候,因 为闲得无聊,就跟风进行”革命友谊”式的恋爱.l9...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 青小说 {人性 陈惠琼 视域下的忏悔意识 张抗抗的忏悔意识是在知青视域下的一种忏 悔意识,这与作者的经历密切相关.作家的人生经 历了”红卫兵—知青—作家”的历程.张抗抗的l6 岁是在”文革”发生的那,年.因为父母的政治问 题,她被拒绝加入共青团;与同学混人大串联的队 伍,上北京参加红卫兵接见,回来就成为”红三司” 的一员,再是给《红卫兵报》投稿.l8岁的时候,因 为闲得无聊,就跟风进行”革命友谊”式的恋爱.l9 岁的时候,母亲被隔离审查,张抗抗违拗家人的意 愿,下乡到北大荒,在黑龙江鹤立河农场劳动八年 期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 员等.22岁的时候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25 岁的时候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分界线》.2_29 岁的时候得以在黑龙江艺术学校学习编剧,继而 进入黑龙江作家协会,从此展开了作为,名作家 的人生.张抗抗是幸运的,她凭借着文学创作的天 赋,在”文革”期间发表小说,在”文革”结束后,又 能顺利地走上从事写作的道路,是老三届中少数 的成功者之一.人生经历决定了张抗抗的创作题 材多半来自于知青生活,她的忏悔论主要是针对 “青春无悔”论发出的.但作者没有把视野局限在 知青这一特定历史群体的身上,而是自觉地进行 自我突破,借知青题材反观人性的丑恶.因此确切 地说,张抗抗的忏悔意识是基于知青题材又超越 于知青题材,达至人类人性层面的一种忏悔意识, 具有普世的意义.张抗抗的创作指出,人最终要向 人的神性生命忏悔.她的忏悔意识大体可分为指 向他体的和指向自我的. 推卸责任:指向他体的忏悔 所谓指向他体的忏悔,指作者通过揭露知青 朋友们的人性恶,代替知青朋友们进行忏悔,这些 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把忏悔的责任推卸给时代,社 —— 谈张抗抗的li 知青小说l 会,但作者指出人性恶才是悲剧的根源.这一类的 作品,主要有20世纪80年代的《牡丹园》和20世纪 9弋的《沙暴》,《残忍》等. 从《牡丹园》可见出当时在”文革”结束后,知 青作家对历史,对人道主义的反思,局限在时代的 视野上,认为是时代致使人的悲剧.这也就是为什 么知青作家的忏悔意识,在高度和深度上无法与 巴金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忏悔意识相匹敌. 《沙暴》的创作素材来自于作者的丈夫.他是 北京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十年,陆续给作者讲 了许多内蒙古草原的故事.作者谈到:猎鹰的事 情都是真实的,知青由于无知,由于生产需要,以 . 及?文革?所激发的狂热的?破坏?欲,使得知青直 接参与了这场?浩劫?,老鹰的迅速减少引发老鼠 肆虐,这一生物链的断裂,促成草原沙化,后果是 极其令人痛心的.”乍者感到知青破坏生态平衡 是需要忏悔的.在《沙暴》中,作者为人物设置了一 系列的生存困境来突出信仰的失落.作者在一开 始就安排一场知青聚会,以其他知青的光鲜亮丽 反衬辛建生的寒酸:”所有的在宴席上就座的宾 客,几乎全是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惟独他一个,穿 着件半新不旧的涤卡面料夹克衫,邻座的人蹭着 他的衣袖时,衣服上就散发出一股灰尘的气息,连 他自己都能闻到.”?以现实的鲜明对比衬托辛建 生在物质生活上的落拓,从而为下文辛建生为改 善生活质量而再次猎鹰作伏笔.作者的伏笔是一 层层深入的.在知青聚会上,辛建生遇到了牧业队 的知青吴吞,由此展开了他们过去在宝力格牧场 上砍伐树木,猎鹰的回忆.辛建生为那些最辉煌的 回忆感到极其耻辱,他的良心是备受煎熬的,这是 辛建生的赎罪行为的基础.辛建生在回城后,直 为自己的猎鹰行为感到内疚,在与女儿收看”动物 文本阐释}I2010?05ij文艺评论59 世界”的时候无法心平气静,并且以放生鸽子作为 赎罪的方式.猎鹰虽然见证了辛建生的高超枪法, 曾经给他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但”面对死去的老 鹰那一双依然凶光毕露的眼睛,他却不能不惶恐 不悚然——硕大的老鹰绵软地倒在他的脚边,翅 膀四周黄黑色的羽毛血迹斑斑.而鹰的眼睛却一 直瞪着他,如它生前,一眨不眨.”?生命的悲苦凋 零触动了辛建生人性中隐存着的善,唤醒了他未 被完全泯灭的良知,警告他的破坏行为.佛说:”救 人—命胜造七级浮屠.”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 理,生命,若不藉着我,就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宗教尊重和珍视生命的存在.虽然宗教在”文革” 中遭到极大的压制和破坏,对生命的体悟依然能 在未完全泯灭良知的心灵中泛起微妙的善的情 感.所以辛建生无法抚平内心的罪恶感,并尝试做 出补偿和赎罪,这就有了后来辛建生放飞鸽子的 行为. 但他对生命的爱终究敌不过环境的巨大约 束——环境以强有力的双手把他推往罪恶的深 渊,一手是吴吞的执意”聘请”,一手是妻子的婉言 “请求”,前者以草原经济开发的名义把猎鹰的犯 罪行为合法化,后者以治病救人的名义给了他一 个心安理得的理由.在这个社会里,”一切智慧和 德I生必须转换成金钱才有实际价值.人已无善恶 之分,而只有成功和失败的区别.——他,能抗拒 到底吗?”乍者非常注重刻画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内心与环境的对立,精神与现实的对立.通过这一 系列的二元独立,提出”治疗救人和保护老鹰哪个 更重要”的命题.辛建生认为”保护动物是为了人, 救命当然也是为了人.为了眼前的人命,也许就只 好先挪用一下人类的根本利益了.毕竟人保护地 球只不过是保护自己的另一种方式.”乍者可谓 洞悉人类的辩证法:保护自己比保护地球为先,保 护人类比保护动物为先,眼前利益比长远利益为 先.这一”以人为本”的哲学观把人类的自私本质 暴露无遗.至此,张抗抗把知青与生态的对立上升 为人类与自然的对立,把知青的人陛恶上升到人 类的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追求和 享受以对生态的破坏作为代价,人类只图眼前的 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的根本利益,这一切都出自 人的自私自利.这篇小说还包含了另一对立:个人 与社会环境的对立.辛建生的赎罪心理被强大的 外在社会环境所压制甚至摧毁,他在外界力量的 60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2010?05』文本阐释 推动下,又朝草原出发了.这个社会流行着”宁可 等到将来去后悔,也不愿现在挽回”?的观念.由此 指向社会的整体罪恶,社会以其强大的意识形态 吞噬了个体中仅存的那丁点儿良知与悲悯情怀, 然而却又正是个体的无知和信仰的脆弱形成整个 社会的扭曲. 《沙暴》注重刻画人性中的自私,《残忍》注重 描写了人『生中的残忍.作者在访谈中说到: “残忍”已不仅仅是二十年前的一次意 外行为,而是人性中生而具有的欲念.知青 离开了农场,并不是”残忍”的终结;他们的 人生依然充满凶险,只是他们也许可以用 理性来抑制那些”残忍”的欲望罢了.这部 小说实际上也是”借用”了知青题材,试图 探讨”人”和人类共同的弱点.? 也许在”文革”中,连长对知青的残忍(剥夺知 青利益,欺辱女知青)是知青对连长残忍活埋的理 由,是”以暴制暴”的社会使知青变得残忍.但最根 本的依然在于人性中的残忍本质.社会正是由众 多的独立个体组成的,”文革”的大环境极大地释 放了人性的残忍,”文革”后市场经济使人在对物 质生活的追求中渐渐地迷失于残忍的无意识中. 马嵘和牛锛共同谋划实行活埋连长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牛锛 义气地独自承担了责任.20年后,马嵘因做生意J颐 路回到荒原上牛锛的葬身之地,他的所思所想暴 露他信仰价值的失落: 值么?我看不值.不怕你生气,如今想, 那真傻.为了一个女人,为了那个看不见摸 不着的正义,搭上一条命.你要是活着多 好,咱俩一块儿做生意,你下手狠,准保是 把好手,一赚一个准.房子汽车早都置下 了,夜夜卡拉oK娱乐城.想上哪上哪,世界 上有的是快活的地儿,要是有钱,什么样的 女人搞不到手呢?? 马嵘的人生价值观是以金钱为中心的,在马 嵘看来,为正义而搭上一条生命是不值得的,只有 赚钱才是值得的.出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马嵘庆 幸牛锛的死去,因为”生意场上,亲兄弟也明算账 呐,说翻脸就翻脸.自己若要想做手脚,牛锛抬手 就把f也灭了.”?出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马嵘幸亏 自己还活着,能够赚钱,能够逍遥,在离开墓地前 往签合同的路上,他觉得他已和牛锛两清,决定不 会再来.可见,社会并不是人性残忍的根源,而是 残忍作为人性的本质之一,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 会或隐或显地存在. 中篇小说《永不忏悔》讲述几个知青拒绝忏 悔,理由是他们把历史的责任和忏悔的责任推卸 给社会.这篇小说一再受到粗心读者的误读,被认 为是作者拒绝忏悔.这涉及到作者x,l-?宵节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表达,对人物的塑造刻画和读者的接受误读之间 的距离问题.作者塑造了几个知青人物和几个上 级形象,在不同的条件下,暴露批评了他们那些不 可示人的人性弱点和道德缺陷.包括:连长利用知 青的力量,把鱼干,豆油,面粉等物什全都归为已 有;知青慕东利用他在养蜂场工作的便利,想把蜂 王浆偷出寄回家;小廖利用教二曼拉手风琴的机 会,要挟并玷污了她;女指导员和男排长毁掉了女 知青香榧子的纯洁和前程.可是他们都不觉得自 己有过错,更不感到难过.在知青聚会上,大家都 对往事闭口不谈.”我”是小说中作者突出的对往 事依然耿耿于的人物,”我”说出一个万元户的 故事:从北大荒的农场调回山东后,把豆油等物什 分给村民,受到村民的赞颂,他置办了养鱼场,成 为了万元户.这个故事使聚会上的人沉默了起来, 他们猜测到这个万元户就是当年的连长,使他们 回想起过去的自己,并反观自身: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灵魂真正轻松过 吗?面对往昔,也许没有人能坦然自若.当 我们相聚时,每一双眼睛都有一个不那么 光彩的自己.只是谁都缄口不言罢了. 历史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起来 的. 谁有勇气问问自己?但即便是忏悔,又 有谁来充当接受我们忏悔的神父呢?? 对过去缄口不言不等于就能把责任都推卸给 历史.”又有谁来充当接受我们忏悔的神父”一句, 再次把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关系提出来:是环境的 约束致使个体的犯罪,还是个体的犯罪构成了社 会的约束?是社会酿造了个体的罪恶还是个体的 罪恶使社会变成罪魁祸首,使社会失去充当接受 忏悔的神父的资格?小说最后的几句话: 那个山东佬叫什么名字?居然有人问. 我想了好久.那名字似乎就在嘴边,却 怎么也记不起来.我的记性真是坏透了,而 且一点儿规律也没有. 来日遥遥.? 似乎失忆就能够把责任留给历史,继而把历 史尘封在失iZ中.正是个体选择了遗忘,才把自身 的责任卸给历史和社会,换得自身短暂的心灵安 宁,以为这样就能够活得轻松自在.也许一切由人 类所构成的社会本身就是罪孽重重的,但由神所 恩赐给人类的最高法则——真,善,美,是人类的 神I生生命之所在.”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 “人不可自欺.”?”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 罪.”???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乍者指出个 体对真善美坚守的艰难,个体要承担起责任,是 „日遥遥”的似乎看不到曙光.”义人多有苦难”,? 义人所承受的苦难正是来自于个体对善的坚守和 对恶的环境的反抗.人物把忏悔的责任推卸给社 会,以此换得自身的安宁. 不管是辛建生,马嵘,还是《永不忏悔》中的 “我”,个体为自己编织了种种虚妄的理由寻求释 放,但灵魂依然捆绑在黑暗的深渊. 问问自己:指向自我的忏悔 作者曾经在小说《永不忏悔》中问:”谁有勇气 问问自己?”她的半自传体小说《隐形伴侣》,是以 自身的部分经历为创作素材,探索人性的复杂.自 传体笔记《谁敢问问自己——我的人生笔记》,对 她在”文革”中的盲从愚昧行为进行了自我审问. 这是,种指向自我的忏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 忏晦的一种实践行为. 长篇小说《隐形伴侣》是张抗抗目前为止最喜 欢,也自认为是她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20 岁的肖潇这一形象带着作者的影子:有文学天赋, 追求真善美,喜欢童话,纯真幼稚,父亲过去是地 下党,母亲正在被隔离审查.肖潇在北大荒的经历 也相似于作者的经历:结婚,离婚,生子.作者没有 局限在对这一人物的平面刻画,而是侧重挖掘人 物心理的活动,吸收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用 性意识和梦来表达人物的压抑心理,描写了肖潇 从纯真到虚伪的转变过程.作者把笔墨主要集中 在肖潇,陈旭这一对夫妻身上,以他们之间的矛盾 为契机,深入探索人眭的复杂. 肖潇的转变是从被安排进政治文化室,实现 个人价值开始的.为了能够继续留在政治文化室, 肖潇选择与被视为懒惰,撒谎成性的丈夫陈旭离 婚.但陈旭是忠于他个人的价值观的,”我有七情 六欲,才叫个真的人.但是为了它,常常就得说几 文本阚释j2010?05.:文艺评论61 句另外一种假话……有些人你看他从来不撒谎, 一 颗心老早假假的了.”?”你干吗不问问,别人又 是怎么骗了我们!这个时代,这场运动,曾经对我 们说过几句实话?可是谁去质问他们,谴责他们 呢?”?”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世界里,只有用谎话,才 能得到人起码应该得到的尊重,你为什么不想想, 这样的社会,也配还报它坦白和真诚吗?”? 这就是陈旭的欺骗论,他似乎看透了这个时 代,这场运动的欺骗本质,他以欺骗的方式报复他 所受到的欺骗.他在物质上的欺骗行为,恰l合是他 在精神上真诚的表现.他看出了这个时代和这场 运动对人的七情六欲的压抑,说过这场运动是”变 相劳改”,是没有未来的.陈旭自认有才,想改变现 实,但是无能为力,于是采取自我放逐,以恶劣的 行为实现对现实的抵抗.他认为其他知青为了响 应下乡的号召变得虚伪,他不屑于成为他人眼中 的光荣榜样.他觉得只要能够忠诚于内心的想法, 能够满足他的七隋六欲,那么生活就是实在的.这 些言论和看法都是肖潇不能理解和宽宥的.肖潇 的价值观,是人不能有任何的欺骗行为,特别是不 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之上.但 肖潇后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她的”真诚”论是多 么的道貌岸然. 肖潇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不知不觉地成为时 代的传声筒,这很有点作者本人的影子.作者本人 在下乡期间当过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在政治 文化室工作过,其长篇小说《分界线》的写作就是 迎合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肖潇爱好文学创作, 听从领导的安排,从事通讯报道一类的工作.她的 报道《半截河农场七分场百日大变样》,受到了陈 旭的冷嘲热讽,却得到了余主任的表扬和郭春莓 的看重.郭春莓是作者塑造的典型劳动模范,也是 被异化了的人物形象.对知青运动的本质,数陈旭 和邹思竹看得比较清楚.对郭春莓这一被异化了 的劳动模范形象,肖潇由讨厌转变为钦佩支持.只 有邹思竹看出郭春莓的灵魂已被改造得无可救 药,也洞穿了肖潇的错误本质,指出她”错在还要 去宣传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 肖潇的批判稿《一条河堤,两条路线》的虚假 写作,惹来陈旭再度对她冷嘲热讽:”你向几千几 万个读者不负责任地描绘这种假象,重复这种谎 言,你还要受到表扬,重用,提拔……你是骗人有 功啊!”?这使肖潇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并且害怕 62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fi2010?05l文本阐释 陈旭知道她在扎根公开信上签名的事.至此,肖潇 为了现实利益,不惜做出欺骗他人,违背良知的行 为,她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与现实抗衡的意识和力 量,被现实诱引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异化之路.她 已经不是原来的她,”她知道自己再不会回到原来 的地方去了.? 肖潇这一形象之所以塑造得比较成功,是作 者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这是一个圆形 人物.肖潇的超我压抑了她的自我和本我,她屈从 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以时代的规范和理想压抑 了本我,也压抑了她内心的道德规范和理想.换言 之,她戴上了荣格所谓的”人格面具”.与陈旭的消 极抵抗,邹思竹的病症回避不同,她顺从了社会所 赋予的角色.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和满足个人利 益的实现,她在心理禁锢与现实的人性需求的自 我矛盾和自我斗争之间,最终也成为了被”异化” 的一员.共产主义原本是为了消灭私有财产,而在 努力消灭私有财产,只有公有财产的”文革”,人的 异化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肖潇这一形象的意义, 在于反思”人”如何在一个巨大的环境,社会体制 之中不由自主地走向虚伪和欺骗.肖潇的转变根 源是人性中的私心杂念,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为 了在日后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岂止肖潇,郭春莓, 余主任之流莫不如是.时代虽然以其强大的力量 教育革命青年放弃一切私心杂念,但显而易见,这 一 教育是失败的,人是不可能没有私心杂念的.人 的悲剧源于人f生之恶,又返归于人性之恶. 综上所述,我们暂且可总结出张抗抗人性视 域下的表达忏悔意识的写作模式:人与社会的对 立——人性恶(自私,丑恶,残忍)是悲剧的根 本—一人应该为自身忏悔.这种写作模式在作者 的其它创作中,还有《白罂粟》等.人与社会的对立 集中体现在人物个体与”文革”期间的社会的对 立,但作者在写于20世纪9O年代的《沙暴》,《残忍》, 告诉我们人性恶不只存在于”文革”中,”文革”只 是给人性恶提供了张扬肆虐的环境.辛建生和马 嵘虽然为”文革”中个人的残忍行为感到良心不 安,但在新时期的社会里,却能够通过种种合理化 了的借口使他们的良知继续被压抑.由此作者指 出了这样的问题:社会不是人类犯罪的根源,是人 性之恶致使了人类的悲剧,从而表明了作者的忏 悔立场,那就是人应该,也必须为自身忏悔.宗教 劝导世人从善,从真,劝导罪人悔过自新,佛教有 “礼佛大忏悔文”,天主教有”悔罪经”,教导罪人从 悔悟中获得新生. 如果说半自传体小说《隐形伴侣》中的肖潇这 一 形象,只带有作者的一半的影子,那么自传体笔 记《谁敢问问自己——我的人生笔记》就完全是作 者的亲身经历的再现.是为自身曾经的无知,愚 昧,盲目表达负疚的文字.从作者的亲身经历中, 我们可以得知,作者知青作品中的人物设计和情 节安排,是作者所非常熟悉的知青生活,其中有很 多是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2007年《谁敢问问自己——我的人生笔记》事 实上是1998年《大荒冰河》的修订版.此书记叙了 作者从1966年以来的经历,重点始终在”文革”时 期.在《自序》中,作者对”青春无悔”与”忏悔”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她不是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高唱 “青春无悔”,”但人们往往没有勇气否定自己,我 们曾激烈批评的都是别人的历史……我们不愿不 肯不忍也决不能承认自己的人生有一大块空白, 因为,我们不再有填补这空白的时间了.我们只能 以曾经有过的?荣耀?和?辉煌?,来支撑,慰藉那一 颗颗苦涩的心”.? 注意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我们”.作者 使用这一人称代词,用意应该有如下几点:一,老 三届是集体主义的一代.作者是老三届的—分子, 使用”我们”,者对老三届之 所以拒绝忏悔表达了理解:一,中华本就是一个缺 乏宗教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忏悔的遗传基因的,而 传统儒教也只是从伦理的角度主张省”身”而非省 “心”.这是从民族传统的角度予以理解.二,准确 揣测出老三届高唱”青春无悔”的心理原因.一方 面他们有着人性中为避免加重内心的不安而拒绝 自责的回避心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在上山下 乡运动中为国家付出过”辉煌的业绩”,为此他们 感到骄傲和慰藉.三,产生”青春无悔”的社会原 因.经历过”文革”的年代,即是经历过在政治压力 之下为”蒙混过关”被迫进行各种”悔过”,做出虚 假的”思想汇报”和”坦白交代”的年代,这样的社 会原因结合上延续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青春无 悔”似乎产生顿理成章.四,不符合中国国情.中 国没有”忏悔”意识生存的土壤,”到了上帝和?人? 都已经?死亡?的2l世纪,还有没有一种绝对的精 神原则,能够承担?忏悔???乍者x,-J-~提出质疑. 意识到”忏悔”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张抗抗于是提 出了这样的请求:”就让我们先来自我审视一番行 不行呢?就让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从头梳理一遍行 不行呢?”@ 接着在《自序》的后半部分,作者从对”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来支持”忏悔”的理由. 从”社会效益”来说,是红卫兵坚决支持”文革”的 发展,是红卫兵们把野蛮作风带到了”广阔天地” 中去,数千万”老三届”是红卫兵和知青中激进分 子的参与,使得”文革”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从 “经济效益”上说,知青下乡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加 剧了农村的矛盾,使农场严重亏损,烧荒伐木致使 如今三江平原的气候异常和部分土壤沙化.作者 从历史的”势利”眼光分析证明了老三届所谓的 “辉煌业绩”是虚妄的,他们的”青春无悔”的言论 是站不住脚的.”你作为那个集体中的一员,还能 有什么光荣可言?至少你不应为此感到那么由衷 的骄傲吧!”乍者认为老三届不能把责任推卸给 路线和政策,并指出正是无数的个体对路线和政 策的实施造成了时代的悲剧. 在《自序》之后,接下来,作者展开了”问问自 己”的实践过程.在《西湖红海洋》和《”文革”中的 杭州一中》等篇章中,作者写到杭州一中的红卫兵 们是如何把地主和地主婆鞭打,折磨至死,”这一 段历史惨案,后来不了了之,没听说有人对此事表 示过?忏悔?!”乍者的愤怒在于老三届只沉迷于 自我肯定或自哀自怜,却对曾经的错误和残忍只 字不提.红卫兵们恰除来自于平时表现不好,学习 成绩低劣的学生,他们借着”以革命的名义”,批斗 老师,同学,以”抄家”为名没收占有了大量的古董 字厕首饰,犯下了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却从不为 他们的暴行和私心杂念有所忏悔.作者虽然没有 犯下上述的罪行,但她至今仍为曾经的愚昧无知 感到后悔和内疚.她虽然没有机会成为正宗的红 文本阐释{;2010?05j;文艺评论63 卫兵,但却有成为红卫兵的虚荣心,所以才与同学 混进红卫兵的队伍上北京大串联,以接受国家主 席的接见为荣.她积极地申请加入共青团,申请加 入红卫兵,向《红卫兵报》投稿,跟随潮流寻找”革 命战友”,进行”革命友谊”式的恋爱……对”文革” 多少抱有新奇的感觉,并积极融入其中.如果不是 作者的母亲后来遭遇”隔离审查”,很难想象作者 会如何继续盲从下去.在回首这些往事的时候,作 者表达了她的自责和自我质问: 当外面的世界向你封锁了”造反”的机 会和可能,你内心深处造反的欲望却在蠢 蠢欲动;你为自己无反可造而痛苦不堪,为 自己的怯懦而羞愧.于是你决定以恋爱来 挽救自己,你在心底向全社会宣布——对 一 切世俗传统的”造反”,正在一个新的领 域内深入进行.那是你心里的秘密,确实使 你获得了极大的心理平衡.? 尽管有那么多可以为自己辩解的理 由,但若干年后,回想那段历史,我仍然痛 恨那个时期的自己——我无论如何也说不 出”青春无悔”这几个字.我悔恨痛心的事 太多了——在那个十六七岁的年龄,我为 什么那样地不懂装懂?……我为什么就不 能独立思考,而偏偏那么热衷于荣誉和”政 治生命”呢?”文革”是我一生中最缺乏良 知,道义,留下许多趋时避害,追风逐流的 种种”污点”的一段历史.◎ 这样的文字是反证那些要求张抗抗忏悔的人 最好的证明.类似这样的悔罪之词还有很多,在此 不再一一举例.在天主教,罪有大小之别,无论大 小,只要是犯罪了的,都应该忏悔.虽说张抗抗在 “文革”中并没有实质性地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她对自己的愚昧,无知,盲从行为感到不可原 谅,在书中进行扪心自问,这就以个人的实践行 为,回应了她在《无法抚慰的岁月》中的”扪心自 问”的提议.张抗抗这样的”扪心自问”也许带有一 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知青都和她有着 完全一致的经历,她的忏悔实践也许只能代表和 她有着共同经历的那部分知青.但我们不能对她 太苛求,因为相对于那些犯下了切实的令人发指 行为的”红卫兵”或知青来说,她的这种实践已经 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她已经在她力所能及的经历 和范围中,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64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2010?05』文本阐释 《我的人生笔记:谁敢问问自己》(《大荒冰 河》)和巴金《随想录》,季羡林《牛棚杂忆》相同的 是,它们在艺术修辞上采用了最朴实的章法,最朴 素的文字,最自然的描述.既可以说它们没有采用 任何艺术修辞,也可以说它们采用的是最大的艺 术修辞.庄子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看似没 有的存在,其实是最大的存在.曾经有香港的读者 质疑《随想录》的文学性,质疑巴金老人的作家性, 怀疑他的大师地位,他们觉得《随想录》写得太不 文学化了,简直就是用直白的文字堆积起来的话 语而已.因此,陈思和先生感到他们并没有真正读 懂《随想录》,他们只读到文字的表层意思,却没有 领会到巴金曲折,隐晦的手法,在看似直白的文字 背后,其实隐藏了深刻的言外之意.这样的直白而 深刻的语言修辞,在《牛棚杂忆》和《我的人生笔 记:谁敢问问自己》中同样存在着. 第三节向谁忏悔:指向人的神性生命 必须要指出对谁忏悔的问题,对张抗抗忏悔 意识的分析才算完整. 作为一种来源于知青生活,高于知青生活的 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作者把接受忏悔的对象 指向宗教中的神或上帝(天父).只有宗教中的神 或上帝(天父)才有资格聆听生发于人性的忏悔之 音.也即是说,《永阡悔》指的是”我”不愿意向有 罪的神父忏悔,此神父是上帝的权利执行者,是在 世的人,甚至是某政治系统的象征,具有象征的意 义.在此,被抛于世的此在与罪恶的社会再次构成 了对立的关系. 在19908~,张抗抗与加拿大教授梁丽芳有过 一 次对话,这次对话的大致内容被梁教授写进《从 红卫兵到作家》这本书中.张抗抗对梁的行为感到 很不满,原因在于梁未经张的同意和核对便出版 她们谈话的内容,并且对张的谈话内容有极大的 歪曲,把张的立场变成是拒绝忏悔,而忽略了张的 前提.前提就是:如果人人忏悔,全民忏悔一岂 不是替那些真正的罪人”分担”了责任,岂不是让 那些制造罪恶的人逃脱了应得的惩罚.因此,所谓 “永不忏悔”,指的是”我”不愿意向那些有罪的”神 父”忏悔. 至此,张抗抗的立场已经非常鲜明:愿意向宗 教信仰中至高的神,上帝(天父)忏悔,拒绝向制造 罪恶的和有罪的俗世”神父阡悔. 在中篇小说《永不忏悔》中,作者把山东万元 户的事迹跟忏悔的话题连在一起,不是没有深意 的.”文革”后发迹的山东万元户,其实是”文革”中 的农场里的连长.连长霸占了农场中的许多物资, 收受了知青的许多财物,他对知青极为刻薄,却在 回乡后把物资分给村民,受到村民们的充分肯定. “连长”的身份是双重的,他面对知青的时候,是连 长的身份,代表专制,压迫,剥削;他面对村民的时 候,是乡里,代表平等,分享,施予.”连长”的身份 具有象征的意义,他一方面是上级领导专制权力 的执行者,一方面充分利用权力对知青进行压迫, 剥削,把农场的物资据为已有,留下知青承受饥饿 和寒苦,使得知青为了解决自身温饱的问题不得 不做出偷盗之事.他是罪恶的制造者之一.知青犯 罪的背后,有更大更严重的犯罪者.这犯罪者,在 此时此地是面目狰狞的+彼时彼地却得享荣耀. “女指导员”,”排长”具有与”连长”同样的象征意 义.他们恣肆手中的权力,对底下的知青进行专制 性的统治,对知青的生命和尊严肆意踩踏.应该 说,他们是真正的制造罪恶的人. 为什么”红卫兵”是有罪的?毫无疑义,他们一 方面被各个地方的领导人赋予了合法的权力,专 制权力使他们的破坏欲和私欲得到极大的膨胀. 他们的罪孽,既上承专制的领导者,是专制制度的 执行者,又下对无辜者,是无辜生命的践踏者,扼 杀者.因此,他们的罪孽也是双重的. 不管是”红卫兵”也好,还是农场中的”指导 员”,”排长”,”连长”也好,他们在双重的罪孽之外, 还有与所有犯下大小罪行的人共同的罪孽,那就 是人性的罪孽.外在现实的罪行指向内在人性灵 魂的罪恶,而但凡犯下人性灵魂的罪孽的,都应该 向宗教中代表至高真理的神,上帝(天父)忏悔,因 为他们的神性生命被自身的人性恶污染了. 张抗抗在新世纪的中篇小说《去维多利亚》, 《请带我走》,相对于之前的作品,有了一些突破. 《去维多利亚》讲述的是两位老知青别后的相聚, 徐奋斗乘出国考察的机会,顺道去维多利亚探望 别后多年的老朋友夏至.夏至在维多利亚生活多 年,逐渐形成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为了培 养小女儿对小动物的感情,夏至养了两只农家鸡 给她做宠物.夏至对农家鸡情有独钟,徐奋斗也对 舟隋有独钟.然而两者对鸡的态度却显出国别的 差异来.徐奋斗爱鸡是因为鸡的美味能满足他的 食欲,其功用价值大于审美价值.夏至爱鸡是爱好 使然,鸡是生命,它能满足他的审美趣味.但鸡鸣 造成了声音污染,引起了邻居的抗议,几乎触犯了 当地的法律,于是只好把鸡进行处理.在如何处理 鸡的这个问题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被推向了极 致.徐奋斗从生存论出发,觉得养鸡就是为了吃, 最好的处理鸡的方式就是把它做成美食,极其怂 恿夏至宰鸡.但夏至却不赞成,认为那样太残忍, 会给小女儿幼年的心灵留下残酷的记忆,现在毕 竟不是当年的北大荒.徐奋斗觉得夏至矫情,夏 至认为徐奋斗残忍.他们各自代表了中西方文 化,其观念的差异显示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徐 奋斗的身上,依然留存着”文革”的时代精神:自 私,残暴.也许夏至在异国饲养鸡禽,未尝不含有 赎罪的成分. 《请带我走》也是,个有关两个知青别后多年 相聚的故事.杜仲在”文革”中冒险越境到苏联,一 去28年.越境一事连累到好友楚小溪,使她无辜地 遭受到隔离审查等惩罚,断送了预料中的美好前 程.但这一中断同时也给了楚小溪以新的视角看 待身边的人和事.28年后,归国的杜仲在机场找到 了即将起飞的楚小溪,向她道歉,请她原谅他当年 的无知莽撞.但因祸得福的楚小溪感谢杜仲拯救 了她,使她没有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没有成 为一件出色的工具,一个时代模特儿,一只笨拙学 舌的鹦鹉.杜仲在得到杜小溪的理解后,感到一种 精神上的放松,这体现了基督教中忏悔的本意: “本意为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后悔,或指一个人的 心灵和行为从某种懊悔,自责及失望的心态向满 足,坦然及和谐转变的过程.”?杜仲的罪过虽然是 无心之失,但在得知他伤害到别人后,内心的愧疚 使他必须道歉并得到原谅后才能打开心结,重新 投入生活.在”文革”中,许多人为了得到赏识,获 得出路,不惜刻意伤害他人,做出各种违背良知的 行为,这些人却没有出来道歉,而且认为这是时代 所需,是很自然的.西方人为犯错而道歉是习惯眭 的行为,中国人却没有这样的传统和习惯.在西方 文化中,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人永远是上帝的儿 女,人生来是有原罪的.为这原罪,人在尘世中必 须赎罪.上帝是人的良知的形象体现,是人忏悔和 赎罪的对象.在中国文化中,儒道合流,儒教尊人, 道教尊自然,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筛选和利用 后,留下来的传统是人是万物的主宰,统治者更是 主宰中的主宰者.中国人一切以统治者为上,没有 文本阐释l2010?05}文艺评论165 对生命的普遍珍视和怜陪,甚至会自轻自贱.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决定了对”罪”的定义 和在何种尺度上应该道歉的差异. 只有宗教中的”神”,上帝(天父),才有资格接 受人类的忏悔.神父本是上帝权利的执行者,但犯 罪了的神父就失去了代履接受阡悔的资格.在西 方文化的对照下,中国人有必要自觉地学习西方 的宗教文化,领悟忏悔的价值和必要性,学会为个 人的罪过勇于承担责任,并以实际行动做出补赎. 大多数中国AX,-J-待”文革”的态度与大多数日本人 对待大屠杀的态度是极相像的,不感觉到罪过,也 不会承担罪责.日本的”神权天授”思想和中国的 “天降权威”思想,使国家的最高领袖成为无辜的 象征,”天皇的无辜便是日本人的无辜”?”伟大领 袖的无辜成为全中国人民无辜的象征”@所以,经 历过”文革”的中国人,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无罪 的,尽管是犯罪了的也认为是无罪的.这个例子可 以从张抗抗的小说《白罂粟》中找到相关的形象. 《白罂粟》中一个知青偷窃了”二劳改”的钱财后还 杀害了他,丝毫不觉得自己在犯罪.他在被押送刑 场的路途中,一脸的漠然,既不感到罪过,更不感 到羞耻.这个知青之所以丧失了人性,时代和社会 是有一半责任的.至于时代和社会为什么负有一 半责任,这就又回到了犯罪了的神父的问题.假使 神父犯罪了,神父教育下的宗徒还会阡悔吗?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向神(天父)忏悔? 是什么力量赋予了神(天父)值得人类向他忏悔? 张抗抗所提出的向谁忏悔这一问题,有没有更深 层的意义? 现世中的神父是天父在人间的执行者,那么 天父又是谁呢?天父又是谁的执行者呢?天父代表 着至高的真理,他的神性使人类对他产生莫名的 敬畏之睛,这种敬畏之隋到底来自哪里?人为什么 要塑造神(天父)的形象? 一 切终必回归到人自身.一切出自于人,一切 又都回归于人.比神(天父)更抽象的,是神性,这 神性回归于人,即是人的伦理规则.一切是为了人 的伦理规则,是为了让人能约束自身,更和谐地生 存于世.敬畏神性,即敬畏人的伦理规则.人生存 于世界宇宙之中,包裹在大自然之中,人的伦理规 则也离不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两种敬畏之情 正是中国文学作品最缺少的,人物形象的行为都 是表现给别人看的,却忘了在头顶上徘徊的那个 66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2010?05文本阐释 公理.《牡丹亭》,((孑L雀东南飞》等作品中所表现的 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自由和爱情婚姻的压迫,对 女性生命的肆意践踏,这种对待生命的不平等就 体现了敬畏的缺失.这种缺失一直延续到现代社 会中,在”文革”中,这种缺失不仅体现在性别对立 中,而且体现在所有生命之中. 海德格尔认为诗是神思存在的活动,”写诗是 给神祗命名的基本活动……诗人的话语就是倾耳 听得神祗的暗示,再把它们传达给自己的民众.”@ 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站在神祗和民众之间,诗人只 有明了自己这样的地位,才能断定人是什么,人在 何处安置自己的此在,才能”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 地”. 充满才德的人类 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 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得到海德格尔的欣赏和经 典阐释.海德格尔认为这句诗意味着:”置身于神 祗的现在之中,进入一切存在物的亲近处?
本文档为【人性视域下的忏悔意识——谈张抗抗的知青小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7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