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九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举报
开通vip

九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九 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实习地区地理环境的了解 1)九宫山地理位置特征 2)九宫山地质构造基础 3)九宫山地形地貌特点 4)九宫山地区气候特点 5)九宫山土壤类型及性状 6)九宫山地区水文简况 7)九宫山地区植被状况 2.九宫山地区地质地貌调查 1)九宫山的地层及岩性 2)九宫山v形谷的形成及发育 3)九宫山岩石的风化及解理的形成 4)九宫山斜坡重力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成演化 5)九宫山流水地貌发育状况及其表现 6)九宫山花岗岩的形成、物质...

九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九 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实习地区地理环境的了解 1)九宫山地理位置特征 2)九宫山地质构造基础 3)九宫山地形地貌特点 4)九宫山地区气候特点 5)九宫山土壤类型及性状 6)九宫山地区水文简况 7)九宫山地区植被状况 2.九宫山地区地质地貌调查 1)九宫山的地层及岩性 2)九宫山v形谷的形成及发育 3)九宫山岩石的风化及解理的形成 4)九宫山斜坡重力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成演化 5)九宫山流水地貌发育状况及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6)九宫山花岗岩的形成、物质组成、产状 7)物质学上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其在九宫山的表现 1)野外进行岩石识别的方法及步骤 2)九宫山云中湖区的珍惜保护树种特征 3)九宫山云中湖区常见的园林绿化与观赏树种及其特征 4)地质罗盘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如何用其定向、测岩层产状? 5)火成岩的产状类型及其在九宫山的表现 6)野外如何区分方解石和石英矿? 7)九宫山地区的水系流域特征 8)九宫山地区的植被演替垂直地带性特征 9)九宫山地区断层三角面的成因分析 10)九宫山地区石灰岩的分布地段、产状、特性 11)闯王陵风景区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实习意义 1、野外实习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 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的领略地理科学精神。 2、在专业素养方面,学生能掌握野外实习工作的程序、实习路线和实习点的选择以及 实习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野外判别方向。 3、在综合素质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与人共处,磨练意 志,培养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习惯,我们应该重视每一次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二、实习内容 Ⅰ、实习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一)九宫山地理位置 九宫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南部地区,南面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西与崇阳县相交,北与通山县的横石潭镇相连,东与通山县的太平山林场相接,属幕阜山系九宫山脉中断。地理位置为东经114°23′35″—114°43′24″,北纬29°19′27″—29°26′52″,海拔高度117–1656.7米。鄂南第一峰老鸦尖海拔1657.7米,为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最高点. (二)九宫山地质构造基础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沉积碳酸盐和碎屑岩及侏罗纪侵入的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脉石英等,三大类岩石汇一园,是一本天然岩石学教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地层分布较全,出露较好。从元古界至志留系均有出露,岩性类型齐全,既有岩浆岩的侵入体,又有变质岩系和沉积岩系,但以元古界板溪群的变质岩系和侏罗世末的花岗岩侵入体出露面积最广。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典型完整的地层及构造剖面,九宫山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结合部,园区内的南华系-留系地层剖面,晋宁运动及印志之-燕山期推覆构造和滑覆构造等构造剖面都反映了扬子板块南缘的演化历史,是研究扬子板和华南板块拼接关系和构造演化的关键所在。另外,中晚侏罗世形成的花岗岩和变质岩侵入解除关系反映了中生代深部地壳重熔和岩浆侵入事件,在中国东部和濒太平洋区域均具有重要对比意义。 九宫山保护区内地质构造为幕阜山复背斜背翼与通山复向斜南翼相交接的构造地段,区内代表性褶皱构造有:幕阜山复背斜、北翼九宫山背斜、莲花巷倒转背斜、大坪里倒转背斜、代表性断裂构造有:富家山逆断层、上程正断层、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平行相间排列,并分布有一系列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无论是褶皱展布,还是断裂组合均反映了近南北向东西向引张的力学机制。 (三)九宫山的地形地貌特点 山高谷深,坡陡谷狭,岭谷相间,平行排列是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总的地貌特征。 ①地貌发育特征 1)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影响显 著,地貌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2)岩性对地貌发育有重要影响,岩性不同,地貌形态、组合亦不同。 3)新构造运动抬升强烈。 4)在新构造强烈抬升下,经受冰川、流水、风化等外力作用的破坏,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山地貌景观。 5)冰川地貌,流水地貌分布明显。 ②地貌特征 1)层状地貌,各有特色 本区处于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址发展历史不尽相同,具有从多种多样的岩性,岩性不同,加上新构造运动掀斜式抬升, 地貌类型在空间上呈现自南向北有规律地展布的特征。依次是中山、 地貌、丘陵,整个地势逐级下降好似阶梯、层状地貌十分显著。 2)岭谷相间,平行排列 本区属于长江支流富水水系,发源于九宫山北坡的河流都是富水的支流,基本上呈南北向,垂直于构造线方向,为横谷类型。自 东向西具有岭谷相间的地貌特征—高耸的山岭与深深下凹的山谷相 间排列。 3)谷底重叠,分外分明 南北向河谷,在裂点上下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但它们却都谷中有谷,小谷套大谷的现象,一上一下极为明显。裂点以 上是小冰川“U”谷套在大冰川“U”谷之中的冰川套谷,列点一下 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峡谷(“V”型谷)套在冰川“U”谷之中的谷中谷, 即裂点一下的冰川“U”谷被流水作用造成狭窄的“V”型谷。 ③九宫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⑴冰蚀地貌 A.冰窖和冰斗九宫山冰窖“U”谷源头比较清晰的是毛田冰窖。九 宫山冰斗沿分水岭分布,悬挂在山坡或谷坡上,按海拔高度大概分 为1400米左右与1000米左右两级,前者如陶姚洞冰斗,后者如大 仰山东坡冰斗。 B.冰川“U”谷和悬谷九宫山冰川“U”谷是最主要的冰蚀地貌类型, 形态十分典型,尤以海拔900–1000米左右裂点以上最为清晰。如 铜鼓包冰川“U”谷、一级电站冰川“U”谷、太阳山岭冰川“U” 谷等。 C.冰盆、冰坎和冰阶九宫山冰盆主演分布在山上,主要有龙塘冰盆 和一级电站冰盆。 D.角峰和刃脊九宫山分水岭地带很多山峰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 山峰林立,尖峰指天,俊秀挺拔,为典型冰川角锋。 E.盘谷高湖之北谢家、石圈是两个典型盘谷,它们分别由太阳山岭 冰川“U”谷、老鸦尖冰川“U”谷的冰川直达山麓掘蚀作用形成的, 东西两侧为低山所环绕,向出口处收敛,成为肚大口小的椭圆形凹 地。 F.鼻山尾界牌所在的河谷方向有东南向西北伸展,整个形状酷似鼻 尾山。 ⑵冰碛地貌 A.终绩堤主要分布在界牌和中程畈谷地中。 B.冰蚀阶地高湖明显有两级冰蚀阶地。 C.冰水扇高湖扇形地由冰水沙砾石堆积物组成,似冰水扇。 第二级阶地比第一级阶地高100米,以震旦系页岩为基座,其上有 冰川漂砾。 ⑶第四纪冰川堆积物 A.冰碛物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深红色冰川泥砾、褐黄色冰川泥砾、 黄色冰川泥砾、浅黄色冰川泥砾。其中深红色冰川泥砾仅见于船埠 和墩背之北罗源保;褐黄色冰川泥砾分布不广,以墩背九宫山七级 电站最为典型;黄色冰川泥砾在山麓地带除西港谷地外,其他谷地 均有分布;但黄色冰川泥砾仅见于山上。山麓地带还有巨大漂砾分 布,以九宫山五级电站难免山坡漂砾最为典型,漂砾星罗棋布。 B.冰水沉积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冰水沉积物在高湖有着广泛的分 布。高湖冰水扇由冰水砂砾组成,砾石主要成分以花岗岩为主,磨 圆度较好。 (四)九宫山地区气候特点 1.气候特征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多变,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全年雨量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长,雨热同期,多暴雨。此外,具有较为显著的山地气候特征。 ⑴春季(3月25日–5月26日) 春季区内气旋和锋面活动频繁,气温的季内变化大。本区春季逐日平 均气温,低山河谷地区由10.5℃上升到20.4℃,中山由6.7℃上升至 16.6℃。常有连续阴雨和大风天气,气温回升慢,阴雨绵绵,并经常 产生倒春寒现象。春季雨日为全年最多季节。 ⑵夏季(5月27日–9月14日) 本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雨量集中,雨热同期。6月份为本区梅雨集 中期,降水连续时间长,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均较大,多暴雨山洪,7 月份雨季结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天气炎热,日照充足,8月中下旬 常有伏旱发生。逐月平均气温为22.1–26.8℃,月平均最高极端气温为 33.2℃(7月),季平均降水量为720㎜. ⑶秋季(9月15日–11月14日) 本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温明显,秋高气爽,降水量少。9月份气温 下降迅速,低山河谷地区日平均气温23.1℃,中山地日平均气温为 16.7℃(九宫镇);11月份下旬日平均气温,低山河谷为11.0℃,中 山地平均气温为4.7℃.平均季降水量为280㎜. ⑷冬季(11月15 日–3月24日) 本区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空气干燥、寒冷,降水稀少。低山河 谷地区季平均气温低于8℃,1月平均气温为3.5℃;中山地季平均气 温低于2℃,1月平均气温为-2.9℃,1月最低气温达-20℃。冬季降 水最少。 2.气候要素 ⑴日照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日照时数偏少,且中高山地区的日照时数及辐射量低于低山河谷地区,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600小时,平均日照率为30%~47%. ⑵气温 A.平均气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有南向北逐渐增加,年平均气 温地区差异大,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右。8.8℃逐渐增加至16.7℃:同一山体,通常南坡比北坡温度高2-7℃;不同地形区的年平均气温亦有明显差异。 B.气温的日变化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全年各月平均日较差均在10℃左右, 中的山地偏高,7、8、9、10个月的平均日较差为:10.1℃.10.2℃、9.9℃、 11.0℃。 C.极端气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内各地由于海拔不同,极端气温区域差异 较大。历年极端最高气温通羊镇为40.5℃,九宫镇为33.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通羊镇-13.3℃,九宫镇为-18.9℃。 D.积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平常年份积温低于平原河谷地区,日平均气温 稳定通过10℃、15℃、20℃的初日随海拔增高推迟,海拔高度平均每上升100米,初日推迟3-4天;终日则随海拔升高而提前,海拔每升高100 米,终日提前4天左右。 E.无霜期山地海拔高度平均每升高100米,无霜期一般缩短5-6天。 ⑶降水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降水量自南向北呈逐步递减趋势。区域内年均降水总量1400-2000㎜(1957-1985年),1973年降水总量达2199.8㎜,为 历年降水最高年,同年6月23日,日降水225.9㎜为历年降水最高日。 不同地区因环境条件的差异,在降水强度和降水次数上有明显区别。 A.降水量年变化本区降水量年变化表现为春夏多,秋冬少。春季降 水量占全年降水总的36﹪,夏季占37﹪,秋季占14﹪,冬季占13 ﹪。降水量最为集中的是5月、6月,最少在1月、12月。 B.一日最大降水量历年日最大降水量,境内各地均大于 100㎜。 C.降水日数区内年均降水日数为150-199天,各地因地形条件不同 而有所差别。 D.降雪初终期及积雪深度区内年均降雪期为90天,初雪日12月13 日前后,终雪日3月11日前后。初雪日通常中山早、低山迟,终雪 日则低山早、中山迟。 ⑷湿度和蒸发 A.湿度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形条件的地区及同一地区不 同季节相对湿度不一。高山、峡谷湿度大,平地湿度小;春夏湿 度大,冬季次之,秋季小。 B.蒸发量通羊镇年均蒸发量1363㎜,年内各月的蒸发量以7月 份最大,为212㎜,一月份最小为46.2㎜.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比 通羊镇年均蒸发量略小。 ⑸雾和风 A.雾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雾日多,高山的雾日比低山多。 B.风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冬半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夏季主导风向 为偏南风。区内全年多为静凤或偏东风。区内平均风速小,但平 地、山口及山顶风力较大。 ⑴气象灾害 ⑴干旱本区干旱多发生在六至九月份,干旱的特点表现为大旱小旱, 年年有旱,夏旱、伏旱、秋伏连旱,年际交替出现,干旱次数频繁。 ⑵洪涝本区多暴雨发生造成洪涝灾害(多发生在6月中、下旬)。 ⑶低温冻害本区通常每年有三次低温天气出现,即春寒、五月寒、秋 分寒。春寒年平均为5.3次,五月寒,5月上旬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 于18℃的几率为5年两遇,5月中旬连续5天低于20℃的几率为3年 一遇。 ⑷风雹、冰凌本区风灾主要有两种,即寒潮打风和雷雨大风。冰凌, 常出现与本区的中低山区,平均8年一遇。冰雹,出现于春秋两季, 尤以4-6月午后常见,本区降雹以南部山区出现最多。 (五)九宫山土壤类型及性状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所属土壤地理分区为江南红壤、黄壤、水稻土区。土壤分受各种成土条件的综合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受经纬度变化的影响,土壤分布呈 水平地带性;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土壤分布成垂直地带性;受水文、地质和地形条 件变化影响,则表现为地域性。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表、湖北省土壤普查分类表,以及根据通山县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按湖北省土壤分类暂行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7274853806_0可分为5 个土类,8个亚类,18个土属。 Ⅰ红壤 Ⅰ-1棕红壤 Ⅰ-1-1第四纪黏土类棕红壤 Ⅰ-1-2泥质盐类棕红壤 Ⅰ-1-3碳酸盐类棕红壤 Ⅰ-1-4酸性结晶盐类棕红壤 Ⅰ-2黄红壌 Ⅰ-2-1泥质盐类黄红壤 Ⅰ-2-2碳酸盐类黄红壤 Ⅰ-2-3酸性结晶盐类黄红壤 Ⅰ-3红壤性土 (六)宫山地区水九文简况 A.径流量夏季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冬季干冷,径流量小。 B.含沙量区域内植被覆盖良好,含沙量小。 C.水能河流自山地发育,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为主,同时有地下水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 (七)九宫山地区植被状况。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度地区,自然植被保存良好。由于水热条件充裕,其植物种类丰富,指标类型多样。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植被为主,尤其是以落叶混交林占相当大的面积。草丛不甚发达,主要在溪边、林缘零星分布,在山顶成斑块状分布。 九宫山的基带原始植被属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带,因地处该带北缘,植被成分具有由中亚热带过度的特征,故有较多的落叶阔叶成分,境内水热条件随着高度变化较大差别,由低向高顺序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 九宫山区北坡森林植被垂直带谱: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低山丘陵。为九宫山区原始值被基带,在海拔230米以下的村落,有以苦槠为有时种的“风水林”。散生片林主要代表群落有苦槠林、樟树林、甜槠林,林中生长的种类,带有青冈栎红脉吊樟,长叶石栎,冬青厚皮香,青栲。多脉青冈,油茶黄连木,中华石楠。黄檀、石岩枫、柞木树、白木俞、稠李、盐肤木、枫香等,在海拔1000——1200米,有小面积交让木,厚皮香,包石栎等为优势种组成的单优群落,低山丘陵内有较大面积的马尾松和南竹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杉木林,多为人工栽培,呈小块片林分布,也有在松、竹和阔叶林中混生。 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400米之间的低山和中山地带。在海拔1000米以上,群落中落叶树种的比重大,针叶树种以马尾松,台湾松分布最广,与阔叶树混交组成针阔叶混交林,在金家田——老鸦尖垂直线分布在海拔190米以下,在马尾松林分布线上的针叶林全部被台湾松代替。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分布于老鸦尖海拔1500米以上直到山顶尖部,老鸦尖顶部的小面积范围内属孤山之顶,因地势高寒,强风和云雾等因素, 很多阔叶林树种出现矮化现象。 Ⅱ九宫山地区地质地貌调查 ㈠九宫山的地层及岩性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地层分布较全,出露较好。从元古界至志留系均有出露,岩 性类型齐全,既有岩浆岩的侵入体,又有变质岩系和沉积岩系,但以元古界板 溪群的变质岩系和侏罗世末的花岗岩侵入体出露面积最广。 1)元古界地层主要为晚期冒地槽阶段的沙泥质复理石建造,变质较深,岩 性复杂。本区元古界地层由下部的伊山组和上部的梅组构成,主要特征是 一套宾海相页岩、砂岩和砾岩,含黑云母、十字石、石榴子石、滑石、绢 云母,总厚度为3800米。 2)震旦系地层分布不广,出露少,分下统南沱组,中统陡山沱组和上统灯 影组,其中下统南沱组含一套并积层,成灰绿色,灰黄色,含石英砂砾, 花岗岩砾,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约61米。 3)寒武系地层出露点多,分布较广,由下统观音塘组,中统杨柳岗组和上 统畈上组构成,主要特征是以浅海相碳酸岩和碎屑沉积为主,地层层理、 节理发育,以灰岩、页岩、白云岩为主构成九宫山背斜北翼基底,形成低 山地形,总厚度1200米。 4)奥陶系地层出露较广,由下统留咀桥组,中上统研瓦山组和五峰组构成, 主要特征是以浅海相碳酸岩和碎屑岩沉积为主,有硅质页岩、泥质页岩、 灰岩、白云岩,总厚度735米。 5)志留系地层分布较广、出露齐全,区内有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西坑组 出露,主要特征以浅海相碳酸盐类沉积、碎屑沉积为主。包括粉沙质页岩、 页岩、岩质页岩、硅质、炭质岩夹细砂岩,总厚度约1150米。 6)侏罗系地层为岩浆侵入体,该岩浆体侵入元古界板溪群地层中,呈岩基 产出并构成九宫山山体核心,面积81平方千米,该侵入体内部相以中粗粒 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外部过渡相以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为主,其 边缘相以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7)第四季本区第四季主要为坡积物、倒石堆及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㈡九宫山“V”型谷的形成与发育 河流作用主要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侵蚀主要发生 在河流上游,河流搬运在途中,河流沉积在下游。河流下蚀作用以中上 游较强,形成“V”型谷,河流测蚀作用以中下游较强,形成槽形谷。在 河谷发育初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而九宫山 是咸宁地区河流的上游源头,正是这种河流下切作用导致九宫山地区的 水系上游多“V”型谷。 ㈢九宫山岩石的风化及解理的形成 ㈣九宫山斜披重力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成演化 ㈤九宫山流水地貌发育状况及其表现 ㈥九宫山花岗岩的形成、物质组成、产状 ㈦地质学上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其在九宫山的表现 ㈧野外进行岩石识别的方法及步骤 ㈨九宫山云中湖的珍稀保护树种及其特征 ㈩九宫山云中湖区常见的园林绿化与观赏树种及其特征 (十一)地质罗盘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如何用其定向、测岩层产状? 1)结构 地质罗盘仪的外形有长方形、方形和八边形。主要构件有:磁针、顶针、制 动器、方位刻度盘、水准气泡、倾斜仪(桃形针)、底盘等。方位刻度盘刻度 从0°-360°,按逆时针方位刻制,东与西位置和实际相反。刻度盘上的N 表示北(为0°),E表示东(为90°),s表示南(为180°),w表示西(为 270°)。方位刻度盘的内圈有倾角刻度盘,刻度盘上与东西线(E-W)一致的 为0°,与西北线(S-N)一致的为90°。 2)功能 1.测量方向 2.在地图上定点 3.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3)使用方法 1.测量方向用罗盘测量任一目标的方向时,永远以0°(即N方向)对准 目标,使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读磁针北端所指方位刻度盘上的数字,即为所 测目标的方位角。纪录时除记方位角直外,还要冠以所处象限民称,如SW230°, 其中230°是方位角,SW是象限称呼。 2.在地图上定点 a)利用地形地物:如果所在地点地面有明显地形地物标志(如房屋、 塔、山头、三角架、桥梁、河沟或道路拐弯处等),可利用该点的标 志物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 b)利用交会法:如果所在地点地面附近无明显地形地物标志,则可以 利用罗盘仪测定不在同一方位上的2-3个目标物的方位角,然后在 地形图上通过所测的2-3个目标物作出2-3条方位线,其交点即为所 求地点。这种方法称为交会法,其中以三点交会法更准确。 3.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a)测量走向:将罗盘的长边与岩层面贴触,如罗盘无长边,则取与南 北方向平行的边与层面贴触,并使罗盘放水平(水准气泡居中),此 时罗盘长边(或S-N)与岩层的交线即为走向线,磁针(无论南针或 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b)测量倾向:把罗盘的N极指向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同时使罗盘的 短边(或与东西方向平行的边)与层面贴触,气泡居中,罗盘放水 平,此时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c)测量倾角:将罗盘长边或与南北方向平行的边与走向垂直,并贴紧 层面,此时桃形指针在倾角刻度盘上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角。 (十二)火成岩的产状类型及其在九宫山的表现 (十三)野外如何区分方解石和石英矿? (十四)九宫山地区的水系流域特征 (十五)九宫山地区的植被演替及其垂直地带性规律 植被的分布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从大范围看,气候条件是主导因素,尤其是水热条件不仅影响群落的组成、结构、外貌,而且随着水热条件的变化,植被的分布以及水热条件的变化也相应发生变化。 九宫山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南北、东西水平跨度小,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其植被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上。由低向高顺序出现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300米之间的低山和中山地带;落叶阔叶林带在海拔1300-1500米之间形成一个较狭长的分布地带;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直到山顶尖部。 (十六)九宫山断层三角面的成因分析 (十七)九宫山石灰岩的分布地段、产状、特性? (十八)闯王陵风景区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本文档为【九宫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3-31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