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学论文-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社会学论文-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举报
开通vip

社会学论文-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社会学论文-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作者:徐玮 董婷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以先赋地位为主的社会分层 模式逐渐被以自致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所取代,分层的标准多元化和人格化改变了传统的“世 袭”身份的保守倾向,特别是社会成员的权力、收入、声望和机会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受教 育程度,这使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充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文章重点分析了教 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教育公平;社会分层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和社会...

社会学论文-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社会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作者:徐玮 董婷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以先赋地位为主的社会分层 模式逐渐被以自致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所取代,分层的标准多元化和人格化改变了传统的“世 袭”身份的保守倾向,特别是社会成员的权力、收入、声望和机会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受教 育程度,这使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充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文章重点分析了教 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教育公平;社会分层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和社会分层 社会学认为,学习是人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 对于这样的“经历”,没有一个社会会任其自由发展。教育正是一个社会指导这样的学习经历 的正式设置[1]。也就是说,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被看成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 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同化作用、 社会革新和变迁。虽然在某些方面也促进社会变迁,但是从以上这些功能来看,教育这种制 度设置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现状,更多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一种保守的社会力量[2]。 与功能主义的观点不同,冲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手段,是传播主流意识和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一种 手段。冲突论者并不去确定教育在社会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目的,而是把教育看作是统治阶级 的工具,通过控制入学资格和训练出驯顺、守纪律的工人,使社会不平等永远存在下去[3]。冲突理论对传统的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也提出了批判,柯林斯认为:“‘在学成绩’与‘职业成 功’的关系,似乎主要是源于教育程度的证明价值,而不是这种教育程度本身可能表现的技 能。”“学校除了形成那些在上层社会中已占优势的文化方式外,对学习只有很少的影响;成 绩只是对中产阶层的报答和证明而已。”[4]柯林斯的《文凭社会》中体现出这样的一种观点: 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局限在那一张文凭之中,文凭并不代表它的持有者具备某种层次的技能水 平,仅仅表示了持有者接受了某种程度的教育,它是某种职业某种阶层的准入证明。 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一种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与结构的方法。所 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 种持久模式[5]。换句话说,社会分层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层次的 过程。 不同学者对社会阶层划分的依据不同。马克思按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来划分阶级 (阶层),资本主义存在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是统治阶级,而无产阶级则没 有生产资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这两个阶级的冲突[6]。韦伯则确定了财富、权力和声望这三个社会分层的关键因素。财富可以理解为经济地位,权力是政治 地位,而声望则是社会地位,这三个地位构成了划分社会阶层的“三位一体”的理论[7]。丹尼尔?贝尔则把职业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他写道:“在很大程度上,职业是划分社会阶级 与阶层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8] 不论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社会分层都 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有了分层也就意味着社会是存在不平等的,而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 社会分层就是制度化了的社会不平等体系。 二、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 说到教育与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教育是阶 级再生产的机制。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再生产》这部著作中,布迪厄令人信服地向人们 说明,隐藏在传授知识等众多正面功能背后,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在生产社会不平等并使之合 法化的方式,是现代社会中阶级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机制。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教育机构,家庭 背景的差异甚至对不同语言和生活方式的熟悉程度的差异,被转化成学校考试成绩的差别。 这样,教育就不断地将社会中已有的阶级结构复制出来[9]。布迪厄的阶级再生产理论强调 了教育对于阶级结构的维护和复制的作用,但是同样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了教育对社会流动起 着积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后天的教育是社会成员地位提升的自致性因素的主要方面,这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就有体现。自隋唐开始,中国出现了科举制度,为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 官员。众多的贫寒子弟通过考试的方式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科举制度成为促进社会流动 的一种重要机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也同样促进了社会流动,农民子弟通过高考制度读大 学,流动到城市,进而能进入较好的职业阶层,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以上两种观点表面上存在矛盾,但是又都有足够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孙立平把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界定为 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存在双重影响:“它一方面复制或再生产着原有的结构,另一方面又为这 种结构的变动和微调提供了渠道。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育会显示出它哪一方面的作用,则 取决于其他的种种因素。”[10] 笔者认为,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双向 的。教育制度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复制作用可以看作是原有社会结构在教育制度上打下的烙印; 而另一方面,教育也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合理分层提供动力。 社会分层和社会各阶层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尽管适当的社会分层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是人们追求社会平 等的理想自古至今没有变。在教育方面,平等则主要指教育公平,即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系统密不可分,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利益占有与 分配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流动来调整社会分层意义重大。 社会分层事实上的不合理会制约教育公平的实现,而教育的公平能促进社会流动,对实现合理 的社会分层起着平衡和调节作用。教育公平与社会合理分层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显而易见。 三、当前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的现状 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在达到法定年龄后, 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就目前来讲,教育领域的公平仅仅体现在法律上每个公民不 分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人人都享有相同的权利,而在现实社会中,教育现状是存 在许多不公平的。 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提升,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 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 倍、323倍。在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育不 公平的现状[11]。 我们把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点阶段、过程阶段、结果阶段, 教育不公平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表现: 首先是在教育的起点阶段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公 正,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由于受到遗传、环境、经济、性别、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远远未达到教育机会均等,一些适龄儿童并不能按时入学接受教育。在中小学和 大学,由于政策和区域条件的影响,教育机会严重不均等,这并不完全和社会发展程度成正 比。比如,以高考升学为例,越是发达地区,升学率越高,高考最低控制线成绩越低;在西 部欠发达地区,升学率低,高考最低控制线则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普遍实行入学考试制 度,入学考试也是接受新教育的一个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号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 可能正是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一个原则,会起到维护和延续教育的不公平。比如在 任何一个市,中考实行全市统一考试,但由于城乡存在着教育资源等的差别,分数面前的平 等却正是对城乡不同学生的不平等。而如上所说,高考制度就存在更加明显的不平等。 第 二是在教育的过程阶段。教育过程是个广泛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专业教育中的教育过程, 其主要内容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社会评价等方面,如果我们将其 看成一个系统的话,那么教育过程不平等则可分为系统内不平等和系统外不平等两个层次。 教育过程系统内不平等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如在师生的互动关系上,教师看重 强势学生群体的价值,忽视或否定弱势学生群体的价值等。教育过程系统外不平等,主要是 从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入手来分析,如教育资源投入分配不公,给重点学校、班和城市 学校投入多,给普通学校、普通班和农村学校投入少。在各地普遍存在着重点小学、重点中 学,另外众所周知的“211”、“985”工程,都是教育过程不平等的体现。 第三是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即“指没有使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学业上的成 功,得到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要求”[12]。实质上,教育结果公平还有学生个性的充 分发展和学业成就均等。教育结果公平只是指在宏观上是公平的,而在微观上是不公平的。 所谓宏观上的公平是指教育制度、教育背景等在面向全体社会或国民方面是公平的,但在落 实到某类人、某一学校等方面是不公平的。国家在制定教育制度时,充分考虑到了学校等方 面的意见,具体到微观层面上,仍呈现出不完全平等的现象。例如对于学校而言,国家虽强 调了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学校中却不完全相同, 如在高等教育中,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差距就很大,好在政府意识到此问题,及时出台了 《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规定不同类学校的教育公平问题。 作者:徐玮 董婷婷 四、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事实上,要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在现 实中,我们只能根据目前教育制度安排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力促 进教育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上文把教育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了 三个阶段的不公平状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教育的不公平最主要体现在起点和过程阶段。 教育起点阶段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上,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过程阶段的 不公平则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包括城乡之间和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 分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大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 早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世纪末要达到4%。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目标还没有 达到。教育应该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不应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而牺牲教育。为促进教育 发展,逐渐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应该加大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育的基 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将教育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逐步提高教育经费 支出比例,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 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支柱和血液,如果没有充足的 经费投入,那么我国的教育就谈不上什么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教育公平了。 2、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实行一定的倾斜性 我国过去实行的教育政策不但没有缩小之前己经存在的 教育差距,而且还起到扩大教育差距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战略 的提出,缩小教育差距、实行一定的倾斜性的教育政策应该提上日程。实行公共教育倾斜性 政策,就是要实现教育均衡,保障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教育发展,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少数 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发展教育,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修正过去以“城 市为中心”的政策取向,保证各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倾斜性的公共政策,首先要加强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资金投入总量,用于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质 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要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科学性,使中央财政转移支 付发挥切实作用,逐步消除经济带之间和经济带内部的教育投入上的差距。 3、继续推行和完善义务教育,并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义务教育的提出,本就是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 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要做的是使之更加完善,推行更加彻底。国家财政要加大对义务 教育的支持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完全免费化。 对于高考招生制度,首先要继续改 革现行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高校 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其次,在高校收费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方式,如根据 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状况来确定收取学费的时间和每次收取的数额,按学分收取学费,一个学 分有一定的收费标准,学生按自己所选学分数交纳学费,适当减免那些来自城市贫困家庭和 农村家庭学生的部分学费,同时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及绿色通道制度。 结语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越显重要。这一问题得不到切 实有效地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平衡发展, 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职责。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更 加积极的措施来推动和确保教育尽可能的公平。 [参考文献] [1][2][3][5][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9.p418,p419,p422,p239. [4][美]柯林斯著,刘慧珍等译.文凭社会[M].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p2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5. [7]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p23. [9]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0]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p9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翟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79.
本文档为【社会学论文-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