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举报
开通vip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 主要内容 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法律法规 四、环境污染治理 五、环境标志 二、ISO14000系列标准 六、做一个环保员工 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 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恩格斯 一、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2、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4、 国际社会的环保行动 3、 我国...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 主要内容 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法律法规 四、环境污染治理 五、环境标志 二、ISO14000系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六、做一个环保员工 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 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恩格斯 一、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2、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4、 国际社会的环保行动 3、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5、 推行ISO14000可能的收益 回目录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 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产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不注意保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十大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极大的危害性。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 年 12 月 1-5 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发生气温逆转和大雾,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煤烟粉尘、SO2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 60 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 年 10 月 26-31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地处河谷)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 26-30 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与金属化合物尘粒相互作用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弥漫全镇。致使镇上居民咳嗽、眼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发病者6000余人,占全镇总人口 43%,死亡 20 人。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 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全市 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 1600 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 50 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咽喉炎、头痛等症状,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百里外郊区的蔬菜由绿变褐,农作物、水果减产,数万顷森林有四分之一干枯而死。 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 12 月 5-8 日英国伦敦市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人们出现胸闷、咳嗽、喉痛、气短等,四天中死亡 4000多人,此后两周又死亡8000多人。原因是居民冬季燃煤取暖,由于含硫量过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在金属颗粒物作用下生成SO2、硫酸、硫酸盐,附着在烟尘上侵入肺部所致。伦敦一时成为“死亡之都”。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四日哮喘事件,1961 年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钴、锰、钛等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许多居民患上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967 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至1972 年哮喘病患者达 817 人,其中共有36人严重哮喘死亡。 米糠油事件,1968 年 3 月日本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造成居民食用后中毒,出现眼皮浮肿、多汗、全身红丘疹,重症者恶心呕吐、肝功能衰退、肌肉疼痛,患病者迅速超过 5000 人,实际受害者约 13000 人, 16 人死亡。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水俣病事件,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 体,甲基汞在鱼体内高浓度富集,人食毒鱼后受害,1972 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一带汞中毒者 283 人,其中 60 人死亡。 富山事件,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1963 年至 1979 年 3 月共有患者 130 人,其中死亡 81 人。 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博帕尔毒气事件,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 回目录 当今世界环境现状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海洋污染、植被减少、酸雨、噪音、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水资源污染与枯竭、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及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废弃物堆积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1>.1 大气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主因: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和铅 *大气污染来源:能源使用、车辆排放和工业生产 *大气污染危害: 1 、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 2 、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3 、危害人类健康(全世界每年有 30 — 70 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 万儿童患慢性喉炎, 400 — 700 万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2 气候变暖 *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甲烷(CH4)、氮氧化物(NOx)、臭氧(O3)、氯氟烷烃(CFC3) *化石燃料(石油/煤等)大量消耗、森林毁坏——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全球气候变暖 * 1960 , 1995 年间大气中CO2浓度增长了 3 倍,从 8 万亿吨增至 24 万亿吨 *预计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4.5度,海平面上升20,140cm *温度带迁移,洪涝灾害,卡特里娜飓风摧毁新奥尔良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3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照射 *1984 年南级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消耗物质(ODS):氯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主要 来自制冷剂、发泡剂、哈龙灭火器、汽车尾气等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紫外线过度照射) 1 、皮肤癌患者年增 30 万,白内障患者年增170 万 2 、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 3 、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受破坏 4 、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4 水资源危机 *两个方面——供水不足,淡水资源短缺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 ——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药化肥污染 ——发展中国家约 95 ,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受污染的水体 溶解氧水平过低,重金属含量高,大肠杆菌含量高 ——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 10 亿人患病,全球每年 300 万儿童因腹泻死 亡,全球 2 亿人成为血吸虫病患者 ——太湖出现了富营养化,近海赤潮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5 酸雨蔓延 *酸雨——硫和氮的氧化物与水蒸汽结合,在高空形成高腐 蚀性的硫酸和硝酸,沉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 Ph , 5.6 ) *世界三大酸雨区——北美、欧洲、中国西南和华南 *酸雨的危害: 1 、农作物减产(土壤酸碱度失调,土地退化) 2 、建筑物腐蚀 3 、树木枯萎 4 、湖泊酸化 5 、鱼类死亡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6 森林锐减 *森林的主要功能—— 1 、供给氧气; 2 、吸收二氧化碳; 3 、调节气候; 4 、保持水土; 5 、 动植物栖息地; 6 、提供木材 * 全球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4000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每年下降1, * 森林消失的原因——农业开垦、生产木材、用作燃料 * 森林减少的危害—— l 、涵养水源功能破坏 2 、物种减少 3 、水土流失,洪涝灾害 4 、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温室效应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7 海洋污染严重 *污染来源——污水排放,大气污染物沉降、石油泄漏、 工业废物、放射性物质 * 1990 一 1991 年,全球海洋污染物入海量分别为: 1 、石油 354 万吨,年; 2 、船舶的塑料容器 63 ( 9 万个,天; 3 、渔船的塑料渔网等 15(2 万个,天; 4 、放射性物质 9 万吨,年; 5 、危险化学废物 10 万吨,年; 6 、河流淤泥废物 93 万吨,年 * 近海区的氮、磷增加 50 一 200 ,,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赤潮频繁发生 (1991 年中国 38 起),破坏红树林、珊瑚和海草,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8 土地沙漠化 *全球每年有 600 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相当一个斯里兰卡,经济损失每年约为 423 亿美元 *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湿地 50 亿公顷,其中三分之二 33 亿公顷遭到荒漠 化威胁 * 荒漠化的原因是: 1 、过度垦殖; 2 、过度放牧; 3 、毁坏森林; 4 、灌溉不善。 *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 ——土地荒漠化,沙进人退,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9 生物多样性减少 * 物种多样性减少:世界植物10, ,15,处于濒危状态,近百年兽类减少 150 种 * 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 森林、草原、湿地、水生生境遭受破坏 * 遗传多样性减少。 * 后果—— 1 、破坏生态平衡; 2 、影响人类食物来源; 3 、影响疾病治疗(人类 60 ,药品来源为野生植物); 4 、影响生产原料供给。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NO.10 固体废物污染蔓延 *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和城市垃圾 *危险废物:发达国家每 10 亿美元 GDP 产生 5000 吨危险废物 *城市垃圾:东京每天产生 3000 万公斤,纽约 1400 万公斤,巴黎 900 万公斤,北京 1200 万公斤 *固体及危险废物危害是: 1 、污染大气; 2 、污染土壤; 3 、污染水源; 4 、垃圾传播疾病; 5 、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回目录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一)大气污染日益加剧 全国 500 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 1 ,。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名列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中。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 1800 万吨,已超过美国目前水平( 1600 万吨)。酸雨区面积急剧扩大,已占国土面积 29 ,,由西南、华南蔓延至华中、华东、东北。 (二)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全国废水年排放量 360 亿吨,城市生活污水 80 — 90 ,未经处理即排入江河。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城市河段十有八九水质超标,污染最重的河流是淮河、辽河、海河。污染最重的湖泊是滇池、巢湖、南四湖。全国有七、八亿人饮用污染超标水。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三)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全国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约 6(2 亿吨,累计堆存量 60 亿吨,占地 30 多万亩。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 1(46 亿吨,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堆积,其中 有害有毒废物约占 5 ,,安全处置率低下,危害很大。 (四)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全国三分之二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环境中,城市交通噪声大部分超过 70 分贝限值,生活噪声大部分超过 55 分贝限值,成为城市一大公害。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五)水土流失难以遏制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7 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 179 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 188 万平方公里。全国三分之一耕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每年流失土壤 50 亿吨,相当于损失氮磷钾肥 4000 万吨。 (六)荒漠化不断扩展 全国沙漠、戈壁、荒漠面积 153 万平方公里,等于一个新疆。每年有 2100 平方公里土地沦为沙漠,相当于减少两个香港。草地沙化、碱化严重,90,的草地在退化。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七)濒危物种生境缩小 熊猫、华南虎、白鳍豚、金丝猴、朱鹮等野生动物分布区缩小,顺数量骤减。朱鹮约为 51 只,大熊猫仅存数百只,华南虎近于绝迹野外。近 50 年来约有 200 种高等植物灭绝, 400 种野主动物频临危境。 ( 八)水资源呈现短缺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华北、胶东、辽中南、西北地区 已严重缺水。我国 500 多个城市有 300 多个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 40 多个。全国每年因缺水致使粮食减产 50 多亿斤,工业产值损失近 1000 亿元。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 (九)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我国以占全球 7 ,的耕地养活占全球 22 ,的人口。全国人均耕地仅为 1(2 亩,为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全国每年净减耕地 500 万亩,相当于减少 50 亿斤粮食。每年灾害毁损耕地 200 万亩,遭受污染土地 1000 万公顷,损失粮食 120 亿公斤。 (十)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我国全国人均森林面积 0(11 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5 ,,可供采伐的成、过熟林只够采伐 7 — 8 年;到 2000 年木材缺口 1 亿立方米 。 回目录 只有一个地球! 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万人罢工罢课罢市,游行集会呼吁保护地球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为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1973年 118个国家协订《华盛顿公约》 1975年 联合国国际环境教育计划 1987年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 议程》等 ?? ?? ?? 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指导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境管理行动 ISO14000标准的产生 1977 年 德国“蓝色天使” 计划 1991年 国际商会(ICC)发布《可持续发展商务宪 章》,提出环境管理16项原则 1992年 英国BSI推出BS7750 《环境管理体系规定》 1992年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环境管理纲要 1993年 ISO成立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1993年 欧共体颁布《环境管理审核准则》 (EMAS) 1996年 ISO14000首批五个标准颁布 2004年 ISO14001、14004修订后颁布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境管理行动 ISO14000标准的产生 回目录 推行ISO14000可能的收益 1) 有助于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增强竞争力 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许多大公司要求其供应商必须通过ISO14001认证。通过认证有助于满足客户要求,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ISO14001认证 推行ISO14000可能的收益 2)有助于企业守法、达标,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ISO14000要求企业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改善公司废水、废气、噪声等排放状况,排放不达标的应积极治理。 推行ISO14000可能的收益 3)有助于节能降耗,改善公司环境状况 ISO14000要求完善公司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节约水、电等资源与能源。 推行ISO14000可能的收益 4)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 可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使所有员工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做一个保护环境的新型员工。 回目录 二、 ISO14000系列标准 2、 ISO14001:2004标准内容 1、 标准的原则、结构、特点 回目录 3、体系建立的步骤 4、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关键点 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 ISO14000系列标准应不增加并消除贸易壁垒 ISO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各国对内对外认证、注册等 ISO14000系列标准必须摒弃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 ISO14000标准遵循的准则 弹性的准则 允许发展中国家有一段规定的时间使他们的产品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逐 步达到ISO14000系列标准的要求,以示在环境问题上与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有所 区别 应用对象主要定位在中、小型组织 ISO14000系列标准标准号分配 ISO14000系列标准总体架构 ISO14000的特点 以市场驱动为前提 标准的预防性 广泛适用性 自愿性原则 标准的灵活性 顺应世界经济的主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现状 ISO14001 :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4 :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ISO14015 :2001 《现场和组织的环境评价(EASO)》 ISO14020 :2000 《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 ISO14021 :1999 《环境标志和声明,自我环境声明(?型环境标志 )》 ISO14024 :1999 《环境标志和声明,?型环境标志— 原则和程序》 ISO14031 :1999 《环境表现评价,指南》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现状(续) ISO14040 :1997 《生命周期分析,原则和指南》 ISO14041 :1998 《生命周期分析,目标和范围界定与清单分析》 ISO14042 :2000 《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ISO14043 :2001 《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解释》 ISO14050 :2002 《环境管理—术语》 ISO19011 :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G 64 :1997 《产品标准中环境因素导则》 回目录 2、ISO14001:2004标准内容 ? 新特点 ? 术语 ? 标准条款 ? 小结 回目录 ISO14001:2004 标准新特点 1、对适用的环境法律要求及其它环境要求的符合性,新版标准非常关注守 法,将其作为组织实施环境内外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评判组织体系运行善的基本条 件之一。 体现在标准4.2、4.3.2、4.3.3、4.5.2、4.6条款当中 2、关注组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后所应产生的外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 就是组织对相关方、分包方等的管理和施加影响。 体现在新标准4.3.1、4.2.2和4.4.6条款当中 ISO14001:2004 标准新特点 3、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 体现在新标准4.2、4.3.3、4.4.7条款当中 ISO14001:2004 标准新特点 回目录 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 品,或它们的组合。 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 19000,2000,3.6.2] 注:此术语在GB/T 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 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程序procedure 程序一般应具备以下6要素(5W和1H) : Who—由谁做; What—做什么; Where—在哪做; When—什么时候做; Why—为什么要做; How—如何做。 记录record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 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3.15) 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8) 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 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 的改进。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3.16)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组织(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1),并管 理其环境因素(3.6)。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3.16) 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3.16) 对其环境因素(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 、环境指标(3.12) 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 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3.16) 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 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 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回目录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检查与纠正措施 监测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 预防措施 记录控制 内部审核 环境方针 策划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目标、指标和方案 实施与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与响应 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图 EMS PDCA循环 环境方针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 管理评审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能力、培训与意识 信息交流 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监测和测量 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记录控制 内部审核 PLAN ACT DO CHECK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 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 保其: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 可为公众所获取。 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制定 适合于性质、规模、活动的影响、产品、服务 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 目标和指标框架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传达到全体员工,和为公司工作的人员 可为公众所获取 环境方针的内容 两个不可缺少的承诺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方针适合性质举例 松下万宝环境方针:为保护地球臭氧层,我们将作出不懈努力。 南屯煤矿环境方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矿井可持续发展,有效地实施 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预防和治理。 济南化纤环境方针:实施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宝钢环境方针 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 不断减轻环境负荷, 建设世界一流清洁工厂, 为改善地球生态作贡献。 污染预防 持续改进 框架的理解 松下万宝环境方针:为保护地球臭氧层, 我们将作出不懈努力。 环境目标:减少R22的排放 环境指标:实验用R22全部收集 杭州松下环境方针:努力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 环境目标:降低电能消耗 环境指标:单台产品电耗降低5%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 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 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环境因素的分类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其他 环境因素识别考虑的方面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八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地排放;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管理; 对社区的影响 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 物料衡算 产品生命周期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 查阅文件和记录 专家咨询 工艺流程分析 活动、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影响示例(1) 活动/产品/服务 环境因素 实际和潜在的环境影响 活动:矿物燃料锅炉运行 锅炉运行 消耗燃油 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的排放 空气污染 对当地居民呼吸的影响 酸雨对地表水的影响 地球升温与气候变化 排放热水 水质变化(如水温变化) 锅炉燃料在地下贮罐中的储存 燃油渗入土地?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燃油的运输与传输 燃油意外流入污水排放系统? 地表水污染 有毒物质在植物中形成生物累积 活动:公路建设 暴雨中施工 流失的土壤、砂砾排入土地和水体 ?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局部土地的退化 额外流失 土壤腐蚀 水体污染 损坏湿地栖息环境 产品:锅炉 高效锅炉的设计 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燃料的消耗 ? 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 ? 在设计中,对非有害材料的考虑 在寿命结束期减少有害废物的产生 ? 减少对有害废物的填埋 ? 活动、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影响示例(2)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依据—— 环境影响的规模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发生的概率 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环境法律法规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设立并保持一个程序 建立一个获取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渠道 定期跟踪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 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方面的信息 建立适合组织特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清单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目标和指标 1( 根据其环境方针,考虑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等情况制定的。 2( 要体现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连续性。 3( 目标要具体,能量化的要量化,指标应是明确并可测量 4( 目标、指标是有层次的,涉及组织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岗位,是一个逐渐细化、分解的过程。 5(组织应定期评审环境目标,组织持续改进可见性的数据就是体现反映在每年不断更新的目标和指标上。 环境管理方案 2( 制定详定的行动计划、时间表及方法 3( 明确方案形成过程的评审和方案执行中的控制 4( 明确项目的文件记录方法 5(方案是动态的应定期予以修订以反映组织目标和指标变化情况 1( 规定各项管理的部门职责并明确指标的要求 杭州相良塑料有限公司2004年12月29日 2005年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预计资金:人民币5万元 总务 2005年5月 3.各部门员工节电意识培训、教育 各部门 每月 2.各部门用电尽量避开高峰和尖峰期; 环境管理 者代表 环境推进 委员会 设备 2005年12月 1.在A区大机器上增设变频器,减少电力消耗 电力消耗尚有节约空间 1.提高能源利用率,单位 产值达到16.0元/度电; 2. 2004年预计用电量 为4400000kwh 降低电力消耗 3 环委会 每月 3.环委会每月度对各部门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监督 总务 2005年3月 2.对公司各部门人员集中进行一次有关废弃物分类处理及相关意识的教育 培圳 环境管理 者代表 环境推进 委员会 各部门 2005年2月 1.各部门设专人负责本部门废弃物处理工作,并在部门内建立教育、沟通和 监督机制 各部门环保意识差,废弃物处理未严格按规定执行 废弃物处理准确率100% 确保废弃物正确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2 预计资金:人民币2.5万元 审核机构 2005年11月 4.第三方审核 体系推进及各部门 2005年10月 3.完成体系策划、设计、文件编制、体系试运行等换版工作 体系推进 2005年4月 2.组织相应人员进行新标准的培圳 环境管理 者代表 环境推进 委员会 高层领导 2005年2月 1.高层领导决策与准备 运行ISO14001:1996标准 顺利通过ISO14001:2004认证 完成ISO14001:2004版的换版工作 1 监督人 检查人 责任部门 完成时间 实施步骤与预计资金 管 理 方 案 现状及问题点 完成指标 环境目标 序号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 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关于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图 2( 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和提供必备资源 3( 应明确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4( 应明确与环境有关的管理、执行工作的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5( 明确的汇报途径和步骤 职责划分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职责规定不清或理解不清 培训和资源不充足 权限不明确或太小 某些员工职责过多或某些却没有 不一致的职责划分 环境管理者代表权限太小或被孤立 各部门、各经理间缺乏协调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和它的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1( 组织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人员素质确定培训的需求范围,制定和保持培训程序 2( 确定员工培训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 3( 评审培训方案与法规或组织要求和符合性 4( 针对岗位的不同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 5( 对培训活动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记录 6( 明确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方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培训 EMS培训要点 培训计划要点 培训的要求 员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 企业现有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要求 培训的时间和方式 预期的效果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 体系的: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答复。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交流它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 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1( 内部交流 体现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沟通协作上 2( 外部交流 体现在组织与相关方之间的交流,包含了对所有环境事件的处理及反馈。 3( 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4(要有相应的记录反映交流的效果 信息交流 相关方的交流 政府法规 消费者 公众意见 公司 员工 供方 投资者 信息交流的内容 组织 外部 组织简介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客户的要求 环境管理过程 市场环境需求的变化 环境表现评价 相关方的意见 需要改进和地方 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信息 独立验证的情况 4.4.4 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 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 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 径; d)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 的文件,包括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4) 按标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 描述各部门有关活动 详细作业文件 A 管理手册 B 程序 C 作业指导书,表格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可以是书面或电子形式 应充分描述EMS体系核心要求及其相互作用 给出查询文件的途径 标准未要求单独编写环境管理手册,也不主张采用复杂繁琐的文件系统 要求描述体系覆盖范围 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 件,应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 a) 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 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 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 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 予以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文件管理(4.4.5) 内部文件 外来文件 方针、目标 法律法规 手册 行业规范 管理方案 客户要求 程序 供应商的文件 作业指导书 记录表格 文件管理要求 查找方便 控制更改 定期评审 报废标识 授权批准 回收及时 发放适当 处置 有限使用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 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 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 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1( 组织应对确定的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 动建立相应的程序 2( 组织应对运行程序进行有效控制 3( 程序中应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4( 应对环境处理设备进行正常、有效的维护保养 5( 组织应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可能的程序文件 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 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 环境相关设备管理程序 能源管理程序 资源管理程序 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 清洁绿化管理程序 污染控制程序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组织应制定保持处理环境意外事件和潜在紧急情况的程序 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紧急状态以及发生紧急状态后如何处理 为保证程序运作的有效性要进行定期的验证 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程序的更改要予以记录 有关人员都应进行紧急事故响应的训练,以确何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因素及其控制 重大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因素 目标和指标 管理方案 运行控制 应急响应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 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对组织从事的活动的过程进监测 对活动的结果进行测量 ——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 ——组织强制的环境绩效 ——有关的运行控制 ——目标、指标实现程度 对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监测程序的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频次 监测内容 监测标准 4.5.2 合规性评价 4.5.2.1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 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 中所要求的评价一 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 c) 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 生; d)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查清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跟踪验证 修改原有的程序 记录 预防措施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4.5.4 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 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 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记录 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的文件化的程序 记录的种类 规范化 规定相应的存放年限 证实、可追溯性、预防和纠政措施 记录的种类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 相关的供方、承包方的信息 投诉记录 事故报告 培训记录 应急准备与响应信息 过程信息 重要环境因素信息 产品信息 审核结果 检查、维护与校准记录 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 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5.5 内部审核 EMS内审过程准备审核 确定审核目的和范围 文件预审 审核计划 组成审核组 准备工作文件 EMS内审过程:实施审核 首次会议 收集证据 审核发现 审核组沟通会议 末次会议 EMS内审过程:审核报告及跟踪 报告的准备 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分发 文件留存 跟踪 4.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 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 进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 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 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抱怨; c) 组织的环境绩效; d)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 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h)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做出的,和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4.6 管理评审(续) 1( 最高管理者主持 2( 定期举行 3( 目标:检查EMS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 注意事项: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考虑,相应地改变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 适宜性:环境管理体系对客观情况(法律、法规、市场、相关方的要求)的适应性 充分性:是否能充分的识别环境因素并加以控制,使组织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有效性:对方针的贯彻、目标指标的实施、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绩效的改善、员工环境意识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EMS的持续改进等的效果 管理评审的内容 1( 方针的适宜性,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2( 内部审核结果 3( 环境绩效 4( 变化的客观环境 5( 相关方的新的关注 回目录 ISO14001要素逻辑关系图 4.6 管理评审 4.2 环境方针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3 目标和指标 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 4.5.4 记录控制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5.1监测和测量 4.5.2合规性评价 4.5.5内部审核 4.4.4文件 4.4.5文件控制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ISO14001与ISO9001的联系 都是自愿采用的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 两个标准的管理模式相似-- PDCA循环 均要求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标准条款类似 适用范围、对象和目的不同 ISO9001针对组织的产品质量,通过影响和改进质量活动的过程和控制 点,达到提高组织产品质量管理的能力。ISO14001的对象是环境管理,其目的 是要通过对组织中环境因素的控制,实现环境绩效的不断改进。 服务对象不同 ISO9001对客户负责,将产品的正面发扬光大,满足顾客对质量的要求; ISO14001对全社 会负责,将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 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ISO14001与ISO9001的区别 ISO14001与ISO9001的区别 法律法规和政府的作用不同 ,在产品质量标准中除少数安全性标准外,许多标准都是非强制性标准;而 绝大数衡量组织环境行为的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管理 制度、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ISO9001标准是质量体系认证的根本依据;而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除符合ISO14001标准外,还必 须满足本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标准。 回目录 体系建立的步骤和要点 领导决策与准备 初始环境评审 体系策划与设计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体系运行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体系改进 认证 如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我们现在环境状况如何, 初始环境评审 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如何实现, 运行控制,记录、审核、管理评审 环境初始评审 1、目的: 了解组织的环境现状和环境管理现状 2、作用: 对EMS体系建立具有奠基作用 3、工作量: 占体系建立工作量的30,,40, 4、内容 ?明确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 ?基础数据收集 ?评审现有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及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调查以往环境事故/环保历程 ?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环境初始评审 5、步骤 ?初始环境评审的策划 ?实施评审 ?分析评价 ?编制初始环境评审报告 环境初始评审 6、策划 确定评审范围 组成评审组 现场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初始环境评审的计划 环境初始评审 识别环境因素 7、实施评审 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收集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收集相关方的信息 环境初始评审 ?收集并识别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收集并整理本组织评价法规符合性所必需的原始资料及图纸 ?收集本组织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及数据 ?评价本组织对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 环境初始评审 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 要包括组织的全部活动 要包括产品方面的有关环境法规 要注意收集有关环境的其他要求 应完成的资料包括: ?与本组织活动、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与本组织产品环境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环境法规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部门对应表。 环境初始评审 收集并整理必需的原始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 ?污水管网分布图 ?各废气排放位置分布图 ?平面消防疏散图 环境初始评审 收集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 ?化学品年消耗量统计表 ?危险品存储位置图及防护设施 ?各有害废气排放口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各废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置情况一览表 ?超标排污费、环境处罚费缴纳情况 ?环境事故情况调查表 ?环境表彰情况调查表 ?产品环境性能表 环境初始评审 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 ?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与标准的符合性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的评价 ?产品环境性能与标准的符合性 环境初始评审 8、分析评价 评价环境因素的优先顺序,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清单 环境初始评审 9、初评报告 评审目的、范围、组织概况 背景材料 背景数据评估 初评的重大环境信息概述 问题的发现及其结论 建立和完善环境方针和体系的建议 急需解决的优先项问题 环境初始评审 回目录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关键点 体系运行的核心是持续改进 体系实施的重点是污染预防 体系实施的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体系实施的关键是过程控制 体系实施的依据是程序的管理 体系建立的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 体系建立的基础是初始环境评审 体系实施的目标是持续改进 体系实施的保障是监督检查系统 体系运行的主线是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 目标和指标 4.3.3 记录 4.5.3 监测 4.5.1 环境因素 4.3.1 环境管理方案 4.3.4 信息交流 4.4.3 运行控制 4.4.6 应急准备与响应 4.4.7 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准绳 环境方针 4.3.1 目标指标 4.3.3 文件控制 4.4.5 检测与测量 4.5.1 培训、意识和能力 4.4.2 信息交流 4.4.3 EMS审核 4.5.4 管理评审 4.6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3.2 监督检查系统是体系运行的保障 监测与测量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管理评审 回目录 三、环境法律法规 1、环境保护法目的、特点、原则 2、我国主要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4、环境标准 5、其他要求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也叫环境法,是由国家、省、市制定或认可,或国际 间共同制定我国参加并认可的,强制执行的关于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 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是以国家意志出现的,是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 环境保护法目的、内容、任务 环境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和 其他公害,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保护资源和防止污染。 环境法的任务可概括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防 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环保法特点 综合性 较强的科学技术性 全球共同性和地域特殊性 广泛的社会性 环保法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污染者负担原则 环境权利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回目录 环境立法 环境立法: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它是由有立法权的人大和政府机关来制定 的 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各单行法;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局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省(区、直辖市)、地(市)、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 环境法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宪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 刑法 五项环境保护法:(专项法) 1、 大气污染防治法 2、 水污染防治法 3、 海洋环境保护法 4、 噪声污染防治法 5、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十项资源保护法: 1、森林法 2、草原法 3、煤炭法 4、矿产资源法 5、水法 6、渔业法 7、土地管理法 8、水土保护法 9、野生动物保护法 10、节约能源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共19项)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90多项) 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900多项) 环境标准(国际310项,行标15项,其中强制性标准76项)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共37项)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国际环境法规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它是调整国家间在全球性或区域性环境保护领域中行为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条约、协定、规章、制度、宣言及原则等。中国加入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公约,是中国承担环境保护义务朱承诺 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是立法的基础,是指导性、原则性法律规范,国内一切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都是在宪法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宪法相违背 宪法中涉及环境保护条款有第5、9、10、22、26条 环境保护法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单行法: 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气污染防治法》 资源保护法: 1、森林法 2、草原法 3、煤炭法 4、矿产资源法 5、水法 6、渔业法 7、土地管理法 8、水土保护法 9、野生动物保护法 10、节约能源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为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律和方针政策而制定、审批和发布的行政、命令、章程、条例和办法等法规性文件 ——国务院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局与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 布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和办法 ——国务院所属各部、委指定、颁布的行政规章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环境标准 环境管理制度 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法律化的环境管理制度,他是调整特定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系列环境法规范的特殊组成部分。 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律规范的行为者,应承担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后果 ——环境行政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环境刑事责任 国际环境保护法规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在国际环境领域中的行为关系的各种国际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本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我国际环境法的萌芽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前是国际环境法的初步成长期 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82年的内必罗会议是国际环境法的蓬勃发展期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又名地球首脑会议,在国际环境法方面取得的进展 内必罗会议后到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国际环境法的成熟期 国际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调整国家之间在开发、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防止和解决国际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国际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任务: 保护各国在国际环境领域和本国享有的权利 规定各国在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 协调各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动,避免污染和损害 规定了因不适当地开发利用和其他人为原因对别国环境造成的损害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的关系 主要区别 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立法方式不同 法律实施的途径不同 关系 国际环境法必须由缔约国通过国内环境法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才 能落实 国际环境法不能干预国内环境法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我国采用国际条约优先的原则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地球一体原则 防治污染和公害,保护和改善全球生活环境的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原则 自然资源共享原则,也称人类共同财产原则 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不得损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的原则 无过失责任原则 区域共同治理原则 加强协商、合作的原则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的3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保护臭氧层全权代表会议通过,我国于 1989年9月11日加入了这一公约 各缔约国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人类和环境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 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各缔约国应在能力范围内,通过有系统的观察、研究和资料交换以进行合作, 在采取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等方面进行合作 1987年9月16日通过,1990年6月27日进行了调整和修正。1991年6月19日进一步修正,我国于1991年6月13日加入了这一议定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 规定了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的限制进程 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分为控制物质和过渡性物质 四个附件:附件A控制物质:附件B控制物质:附件C过渡性物质;附件D含有附件A所列控制物质的产品清单 1989年3月22日在瑞士巴塞尔签定,我国于1990年3月22日签署了该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巴塞尔公约》是第一个旨在控制和管理有害废物越境及其处置的国际环境法规,其宗旨是加强世界各国在控制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方面的国际合作,对有害废物以无害环境的方式处理,保护全球和人类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并公布实施。《保护法》共6章47条 总则 定义、适用范围 明确了环境监督管理的机制 明确了环境标准的主体结构 确定了五项执行制度 对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法律规定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危害 对违反环保法所应负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做了规定 附则 总 则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 各级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则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贯彻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针 适用于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境的单位和个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实行的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制度 五项执行制度 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三同时”制度 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单位,征收排污费制度 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 对保护区排放污染物超标的单位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限期治理的制度 2000年4月29日九届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修订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共66条,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监督管理、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及法律责任 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于1996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八届二十二次常委会通过,共八章84条。主要内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八届十六次常委会通过,本法共有6章7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1996年5月15日八届十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做了重大修改,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水环境的监督管理 防止地表水污染 防止地下水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8月23日通过并公布。 1999年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洪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共10章9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总则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海洋生态保护 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防止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日起实施。本法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节能技术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国家关于节能的基本政策 关于节能管理的规定 关于合理使用能源的规定 关于节能技术进步的规定 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同年7月1日起施行,共6章3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水面滩涂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国家鼓励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合理巡排内水和近海捕捞业的发展 在务种水域中进行捕捞作业,必须向渔业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捕捞许可证,并遵守许可证的有磁规定 沿海滩涂、重要苗种基地和养殖场不得围垦 禁止围湖造田 禁止捕捞珍贵水生动物 1986年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共7章5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并按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有法律规定,防止环境污染 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来应当因地制宣地采取复是利用、植权势种草或其他利用 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登记制度: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实行审批发证制度 国家允许乡镇集体企来和个体开采国家指定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但必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草原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性于集体所有的草原除外 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 禁止一切破坏草原的行为 禁止在荒漠草原和沙化地区砍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 不得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 草原使用者用者进行少量开垦,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因过渡放牧造成草原沙漠化,退化、水土流失的草勘探使用者应调整放牧强度,补种牧草,恢复植被以及加强对人工草场的管理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7章5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法律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十分珍展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全面规划,加强管理和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 1988年11月8日颁布,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5章42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该法主要规定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年6月29日颁布,同日生效施行。该法共6章42条。制定该法的目的与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该法重要规定了预防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动态的监督预报以及相应法律责任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996年8月29日颁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8章81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的保护等。 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态环境。 该法主要规定了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与煤炭建设、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煤灰经营、煤矿矿区保护、监督检查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年1月21日通过、颁布。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53条 该法的水资源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开发利用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植被、种树种草、涵养水原、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保护和改善水质,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各用水单位应当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以及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和征收水资源费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1月1日起施行。共7章42条 森林资源属于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森林、林木、林地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利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中国的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严格控制林木消耗,建立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对违反法律规定,盗伐、滥伐、毁坏森林或其他林木,以及进行其他违法活动者,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直到刑事责任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通过并发布,对实现“九五”环保目标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质量责任制 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 坚决控制新污染 加快治理老污染 禁止转嫁废物污染 关于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增加环保投入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 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 总量指标内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 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淮河、太湖要实现水体变清;海河、辽河、滇池等地面水水质应有明显改善 认真解决区域环境 “九五”期间要重点保护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用水源 重点治理好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和滇池 重点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控制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加重的趋势 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防治废水、废气、度涉及噪声的污染 回目录 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老三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目的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适用范围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 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三同时”的管理程序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 应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其中落实防治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完工试车和试生产阶段 进行试生产时配套的环保设施应同时投入试运行 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峻工验收同时进行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为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项目,在工程兴建以前,对它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后,进行建设的制度 1988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了具体规定 适用范围: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征收排污费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对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依照国家和地方法律和标准的规定,实行排污征收费用的制度 “污染者负担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 对象: 范围: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个吾业单位,其他单位,只征收采暖锅炉烟尘排污费 ——向水体排污的单位均要缴纳排污费(水污染防治法),超标缴纳超标排污费 征收排污费的原则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略高于治理设施运行费用 超标排放同质等量污染物征收等价排污费 同一排污口超标排放多种污染因子,实行多因子迭加收费 对污染危害严重的污染因子收费从严,对一般污染因子收费从宽 收费标准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后,并不免除缴费者应当承担的治理污染、赔偿损失的责任和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 4、限期治理制度 对现已存在危害环境、并位于环境敏感区域的污染源,或位于非敏感区域,造成严重污染或潜在严重污染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强令期在规定的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制度 限期治理要达到浓度的总量达标 限期治理的期限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关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治理能力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其最长期不得超达3年 限期治理的基本原则 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坚持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原则 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有技术和资金保障 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治理的资金主要应由造成污染的企业自筹解决 限期治理的范围和重点 限期治理的范围 区域性限期治理 行业性限期治理 污染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的重点 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 位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鉴区、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区、城市上风向等区域,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 环境质量恶劣的区域或水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污染范围较广、污染危害较大的行业污染项目 其他如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企业升级遗留下来的污染源限期治理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接受监督管理的一项法律化制度 申报登记的内容包括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原料,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放地点、去向、方式、污染物防治措施等 排污申报的范围 现有的排污单位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申报登记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地点、排放 方式、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及强度、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固体废物的贮存或处置场所等需要作重大改变的,应在变更前履行变更申报手续 需要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提前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说明理由 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按作用分类: 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如排污许可证,海洋倾废许可证,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许可证等 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许可证,如林木采伐许可证,淦业捕捞许可证,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 只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实行了水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制度 内容: 排污申报登记 污染物总量规划分配 审核发证 不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限制条件的颁发《排放许可证》 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 发证后的监督管理 7、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污染物排放物总量控制制度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工作,准备全面推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已明确规定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是为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把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综合管理和控制,通过科学的定量化和规范化的考核来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 ?市长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负责,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 ?定量考核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回目录 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水、土壤环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 ?方法标准 (分析、测定、采样、试验、检验、生产、操作等) ?标准样品标准 ?基础标准(词汇、术语、图式、标准、原则等) 环境质量标准 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由国民基准的要求为基础,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允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按级别可分为: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水、大气、土壤、生物、噪声、辐射、振动、放射性物质等的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放环境的污染物质或各种有害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按环境要不比可划分为: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控制标准 从适用范围上又可分为:综合性、行业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是一种更严格的排污控制,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同时还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总量控制指标:对十二种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大气污染物指标(3个);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废水污染物指标(8个);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辐、六价铬;固体废弃物指标(1个);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控制总量目标:到200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八五”末水平,总体上不得突破 重点污染控制的地点和流域: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准河、海河、辽河流 域:太湖、滇池、巢湖。 水环境标准体系 水环境标准体系是系统科学和水环境标准的具体内容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水环境标准工作的实践全面规划、分类、分级、方工、统筹协调相互关系,明确其作用、功能、适用范围,并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结构和体系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规定了水域功能分类、标准值、水质评价、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和监测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适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依据地面水水域适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区、渔业用水区、游览娱乐用水和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 水质评价和要求 不得用瞬时一次监测值和全年平均值,按丰、平、枯水期使用本标准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总汞、砷、铅、六价铬、镉十项指标,丰、平、枯水期水期达标率应达到80% 排污口所在水域划定的混合区,不得影响鱼类回注重通道,及混合区外水域功能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适用于现有单位水志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峻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标准分三级 分年限:1997年12月31日前和1998年1月1日后 按行业规定了排水量及水重复利用率 一类污染物13项,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二类污染56项,在 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 一类污染物排放口设置设计量装置和永久标志 浓度按日均、水量按月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本标准分三类功能区、三级标准值 污染物项目:规定了10项污染物:二氧化硫、总县浮颗粒折、可吸入颗粒 物、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氟化物 为保护牲畜和蚕,以及农业和林业,对氟化物作出从严要求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按排气筒高茺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 相应的 监控浓度限值 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现有污染源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 位于一~三类区的污染源,分别执行一~三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 扩建污染源) 分年限:1997年1月1日前后(环评报告批准日)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其它规定 排气筒高茺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物5米以上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 凡不通过排气筒或进入排气系统而泄漏的,均为无组织排放,一般新污染源不应有无组织排放存在,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按表2规定从严控制 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污染源,其二氧化硫排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总量控制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炼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1997年1月1日起新、扩、改建的工业炉窑烟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 位于国和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的各种工业炉窑,二氧化硫的排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总量控制的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烟囱高度的规定: 1、各种工业炉窑的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15M 2、 1997年1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排放粉尘和有害污染物的工业炉窑,其烟最低允许高度除应执行1和3规定外,还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确定: 3、当烟或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除应执行1和2规定外,烟或排气筒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各种工业炉窑烟高度如果达不到1、2、3的任何一项规定时,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噪声控制环境标准 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根据不同目的,环境噪声标准可分为三种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控制在75-90分贝。适用于车间内劳动保护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应控制在55-70分贝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控制在35-50分贝 执行环境标准的检查程序和要点 查定要求执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用 有无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适用否, 有无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适用否, 是否执行国家综合排放标准,是否有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是否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组织有其他要求, 执行环境标准的检查程序和要点 弄清具体标准值和执法的界线 时间(标准执行时间和企业环评批准时间) 空间(功能区及重点污染物控制区) 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高度、位置等) 监测取样点(工艺和污染物类别) 污染物类别、容许排放浓度和容许排放量和其他要求 监测频率和达标频率 其他要求 其他要求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外经贸部、公安部等各部委 局根据国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的有关政策和具体的要求。如: 《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国 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局、机械工业部 1997.06.05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2000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外经贸部、公安部(环发 [1998]089号)见附件 产业政策 乡镇企业 河流湖泊水系 行业 禁止支持类 限制支持类 优先支持类 四、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定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 固体污染物及其防治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其它污染物及其防治 环境污染 定义: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 统的结论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期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 象 分类: 按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按产生原因—— 生产污染(工业、农业、交通)和生活污染 按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充物污染、噪声污染、 辐射污染 按影响范围——局部性、区域性、全球性污染 污染源和污染物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 对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按成因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和功能发生直接或 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按来源——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受污染要素——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 按污染物形态——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生成——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分子污染物 SO2 、 NOX 、CO 、 HCL、 CL2 、 O3(常温常压;气体) 苯、苯酚(常温常压:流体或固体易挥发) 粒子污染物(颗粒物) 0.01-100μm 降尘 粒径 ? 100μm (TSP) 飘尘 粒径 ? 10μm (PM10)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产生(1) 烟尘和粉尘(影响健康、能见度下降、太阳辐射损失) 烟尘:燃料燃烧如锅炉、造气炉、炼焦炉、烙化炉 粉尘:矿石等固体物料在破碎、筛分、碾磨加料、运输中产生 硫化物(酸雨) 二氧化硫、硫化氢、亚硫酸及硫酸盐微粒等形式,主要来源于含硫煤和石油 燃烧、石油炼制、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制造 碳氧化物 一氧化碳,有毒,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等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生物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产生(2) 氨氧化物N2O 、 NO 、 NO2 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工业窑炉等,也来 自生产、使用硝酸过程,如氨肥厂、有机中间体、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 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卤代化合物 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1211火器等 氟氯烷(氟里昂)破坏臭氧层 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和芳烃) 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和石油类的蒸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生产、燃油的 机动车 形成光化学烟雾,苯并芘致癌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酸雨 PH,5.6的降水,主要由SO2 、 NOX 产生 破坏森林、水生、土壤生态系统、腐蚀并损害人体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CO2、 CH4、 O3、 N2O、氯氟烃 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变化 臭氧层耗竭 氯氟烃化合物(氟利昂) 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除尘 机械除尘装置 重力沉降室 惯性力除尘装置 离心力除尘 洗涤式除尘 贮水式、加压水式、旋转式 对于粒度较小、危害较大的烟尘,应用电除尘和袋式除尘器较好 过滤除尘装置 袋式除尘器 投资上,湿式除尘器最大,旋风分离器最小 电除尘装置 一般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吸收法——H2S、HF、NO 吸附法——有机污染物、低浓度SO2和NOX 催化法——碳氢化合物、氨氧化物、有机废气 燃烧法——有机废气(含烃废气) 冷凝法——氯碱及炼金厂汞蒸汽回收 生物法——有机废气、臭气 膜分离法——合成氨回收氢、天然气净化 水体污染 水体一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的总称 水体做为水、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低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 或完整的综合自然体。 水污染——排入水体的污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 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应有的用途。 主要水污染物 重金属——汞、镉、铬、铅、锌、铜 非钨无机毒物一氰化物、氟化物、H2S 有机有毒物质——酚类化合物、有机农药、PCB 有机无毒物质——好氧有机物(BOD、COD、TOC) 植物营养物——氨、磷、钾、硫及其化合物 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酸、碱、无机盐 放射性物质 油污染 热污染 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寄生虫 废水处理技术 物理法 筛滤(截留) 沉淀(重力分离) 气浮 物理化学法 吸附法 反渗透法 渗析法 化学法 湿凝法 中和法 氧化还原法 电解法 化学沉淀法 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厌氧消化法 生物稳定塘 土地处理法 污水的三级处理 一级 去除呈悬浮状的固体性污染物,多为物理法,BOD去除率30% 二级 去除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多为生物法,BOD去除率90% 三级 去除悬浮物质、无机盐类和其他污染物质,常用方法有生物脱氨、混凝沉淀、 离子交换、反渗透等 固体废物及其类别 定义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 态废气物质 分类: 工业固体废弃物(冶金固废、化工废物、石油固废物、粮食食品工业废物) 矿业固体废物(废石和尾矿) 城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城建渣土、商业固废等) 农业固体废物 放射性固体废物(尾矿、核污染的仪器、污泥等) 危险固体废物特性 急性毒性 易燃性(闪点低于60度) 腐蚀性(浸出液PH?2或?12.5) 反应性: 不稳定、和水剧烈反应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能爆震或爆炸、常温常压 下易发生爆炸等 放射性 浸出毒性 固体废物的危害 侵占土地 污染土壤 污染水体 污染大气 影响环境卫生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基本思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系统 回收利用 开发大量消纳固体废物的实用技术 开发多品种、深加工的生产技术 分散回收、集中处理 减量化技术 焚烧技术 稳定化/固化技术 填埋处置技术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 压实技术 破碎技术 分选技术 固化处理 水泥固化 沥青固化 玻璃固化 自胶结固化 化学处理 热化学处理 焚烧 热解 湿式 氧化 生物处理 堆肥化 沼气化 废纤维素糖化技术 细菌浸出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海洋处置 海洋投弃 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 土地耕作处理 深井灌注处理 土地填埋处理 欧盟关于废物管理的策略 俗称“梯级概念” 优选级别 处理方法 经济影响 1 预防--避免产生废物 ++节约资源 2 再使用—再次使用于原有用途 +减少再投入 3 再循环—回收供其它用途 +材料回收 3a 再循环—有机转换 +可作肥料 (需氧、厌氧法) 或产生沼气 4 燃烧—回收能源 +能源回收 5 焚化—不能回收能源 -消耗能源 6 填埋 --占用土 地并产生污染 噪声及其分类 按振动的性质——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性噪声 按噪扬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污染特征 局部性 分散性 暂时性 噪声控制技术 声源控制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吸声降噪 隔声降噪 消声降噪 减振降 接受者的保护 土壤污染 来源: 水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固体废物污染型 危害: 主要通过农作物和食品间接对人体产生的,一般不易及时察觉和发现,具有 一定的滞后性 热污染 来源 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热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太阳辐射增强 地表状态改变,反射率发生变化 危害 间接和滞后,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然后以食物短缺、疫病流行等形式波及人 类 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污染源 天然的电磁污染源(雷电、火山、地震、太阳、黑子) 认为电磁污染源(电机、变压器、无线电广播) 危害 高频电磁场引起神经衰弱 微波引起眼睛的白内障和角膜损害以及破坏脑细胞和血细胞等 防治 产品设计、屏蔽、吸收 清洁生产 概念——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预防的以增加生态效 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 内容——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污染预防的优先顺序 在污染产生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物; 对未能消减的废物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 采取污染治理技术完成进入环境前的污染消减; 对残余的废物或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置、排放。 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 清洁的生产过程 原材料(包括能源)有效使用和替代 改革工艺和设备 改进运行操作管理 产品改革替代 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清洁的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产品的生态设计 回目录 环境标志 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全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 环境标志认证工作一般由政府授权给环保机构执行。环境标志能证明产品符合要求,故具证明性质;标志由商会、实业或其他团体申请注册,并对使用该证明的商品具有鉴定能力和保证责任,因此具有权威性;因其只对贴标产品具有证明性故有专证性;考虑环境标准的提高,标志每3-5年需重新认定,又具时限性;有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能太高,故还有比例限制性。通常列入环境标志的产品的类型为:节水节能型、可再生利用型、清洁工艺型、低污染型、可生物降解型、低能耗型。 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它表明商品在生产、使用及报废后处置的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的特点。有了环境标志,消费者就能知道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以便购买,同时也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开发对环境标志有益的产品。 环境标志制度发展迅速,从1978年德国首先实行环境标志制度开始至今已有30多个发达国家和1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这一制度,这一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环境标志 我国于1994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百种产品通过了环境标志认证。其中包括:海尔牌无氟电冰箱、百龙牌 镍氢充电电池等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标志这张“绿色通行证”,对于增加产品竞争力所起的得要作用。纷纷主动申请环境标志认证。随着“绿色消费”的蓬勃发展,今后我国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环境标志产品。 我国的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和10个环组成。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表示公众参与,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环境标志 香港环保标签 绿色之星 有机产品标志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台湾环保标章 台湾省水标章 能源之星 北欧白天鹅 欧盟花卉标志 德国蓝天使 中国I环境标志 奥地利 匈牙利 日本生态标章 加拿大 西班牙 克罗地亚 辛巴威 法国 泰国 捷克 环境标志 巴西 印度 德国绿点标记 瑞典专业雇员联盟 中国?型环境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中国节能产品标志 中国节水标志 中国?型环境标志 回收标志 韩国 美国 全球环保标章 美国SCS验证 新西兰 荷兰 荷兰 新加坡 瑞典 以色列 中国环境保护徽 (,)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说明地球只有一 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徽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球性的,它为全世界所关注。在当今时代,日益恶化的环境告诫人们: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中国环境保护徽 (,)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环境中。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的大气。 (,)下端ZHB为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这是环境保护徽。 (,)中国环境保护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建筑物上悬挂;可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科研单位及有关环境保护单位使用;可在各类环境保护会议上悬挂;可在各种环境保护报刊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喷涂于环境监测车、船及飞机上 国家节水标志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 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鼓励节水型产品、器具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全国节水办公室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一个月的征集期内,共收到设计方案1000多份,经专家评审和有关部门认定,确定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团委康永平所设计的图案为国家节水标志。 回目录 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用水管理 A)员工做到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B)临时停水时应关闭水龙头,防止突然来水造成的浪费。 C)发现用水设施损坏,要及时与总经办联系报修。 D) 总经办应经常检查用水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用电管理 A)在白天亮度良好的非工作区,应关闭照明灯。无人或暂无人的工作区应关闭照明灯。在亮度足够的前提下,工作区可关闭少量照明灯。 B) 加班时根据人数、区域的需要使用必要的照明。 C)室内空调按要求进行开启,空调开启时应关闭门窗,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用电管理——(续) D)总经办应经常检查各部门照明及空调使用情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E)总经办应定期检查用电设备,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过高的能量 消耗。 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 纸张的节约 A) 减少不必要的打印、复印。 B)尽可能双面利用纸张。 C)对一些记录、会议资料、统计表等尽量采用电子 方式传递。 D) 各部门用纸实施领用登记制度并进行年终统计。 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生产零件及辅助材料管理及不良品管理 A)强化工艺培训,在生产中节约和不浪费零件及辅 助材料。 B) 对不良品按要求放置收集,及时回收利用或处置。 发生火灾怎么办, 发生火灾后,发现者在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的前提下,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动用灭火器,以控制火灾蔓延。同时在场人员及时通知消防管理员和主管。在发现火灾事故无法控制时,应立即拨打“119”火警。 回目录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一、节水为荣,一水多用 不良的用水习惯是造成水危机的祸根之一。别小看那瞬间的流水,请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不要开着水龙头用长流水刷碗、洗衣,更不要任清水白白长流。要想方设法节约用水,让水重复使用,一水多用。发现水龙头滴漏,要及时维修。 二、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公民有享受清洁水的权利,也有维护水环境的义务。看到浪费和污染水源的现象,请及时制止或向有关部门举报。大家要自觉不到维系千万人生命的水源地游玩、游泳、捕鱼或划船,以免给水带来污染。为了保护我们生命的源泉,使河川湖泊长清,不要在河边、湖边倾倒垃圾,更不要向湖泊河流里丢弃废弃物。 三、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各种各样的化学洗涤用品是造成水污染的元凶之一。清洗餐具时尽量少用洗涤灵,因为大部分洗涤灵是化学产品,排入水体后会污染水体。要少用含磷洗衣粉,大量的含磷污水排入江河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殃及鱼虾。肥皂的原料来自于动植物的脂肪,易于生物降解,对水的污染较少。用肥皂洗衣物,不仅会减少污染,而且对你的健康有益。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四、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随手关灯尽人皆知。节电既是节能又是减少空气污染。节约一度电就会少消耗近400克煤当量的煤,少排放1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和30克左右的二氧化硫。注意节约用电,不开长明灯,少开空调,节用电器。也许你并不在意那一点电费,然而你一定希望用自己细小的行动去减缓地球变暖,阻止酸雨危害,防止大气污染。 五、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比起私人轿车来,也许公共交通车显得有些拥护和不便,但是如果大家在外出时,都能尽量乘坐公共交通车工具,就可以减少汽车的出行,既可以节约汽油,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缓解道路的堵塞。 六、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自行车是多种代步工具中最省能源的一种,它不需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又不会排放废气,也不像汽车那样需要大面积的停车场。你不用羡慕那些拥有私人轿车的人,骑自行车外出才是环保时尚。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七、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因此,一氧化碳的吸入,轻者使人眩晕,重者使脑细胞受到永久性的损伤。由于汽车尾气多排放在1(5米以下,因此儿童吸入的汽车尾气是成人的两倍。如果你经常开车,你应该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下点功夫:尽量避免急刹车,当汽车停驶状态时关掉引擎,自觉使用尾气净化装置等。 八、珍惜纸张,回收废纸 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的破坏,而且因生产纸张还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染江河湖泊。如果你浪费纸张就等于加入了砍伐森林的行列。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我们的森林资源和河流。充分利用纸张,回收废纸,就是节约森林资源。 九、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在现代都市生活,你可能时常会被各种噪声所烦恼。如果你受到工业企业、经营性娱乐场所或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噪声的危害,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可以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如果你的生活因居民装修房屋、家庭娱乐、高音喇叭或公共场所使用的音响设备产生的噪声的危害,你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投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噪声来自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调整自身的行为。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遵守行路、骑车的交通规则,主动礼让;养成轻开轻关、轻拿轻放和轻行轻走的生活习惯;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时,注意音量和时间的控制,不要打扰邻里的正常休息和生活;家里装修房屋时,注意施工时间安排,事先与邻里打好招呼;驾驶车辆,严格控制鸣笛,等等。 十一、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产品 “环境标志产品”是指无污染或低污染、低耗能、低噪声、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环境标志”,很多消费者愿意多付一部分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认准“环境标志产品”,你并不会多付多少钱,却把自己手中的钞票作为“选票”投给了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十二、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你一定听说过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今天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天空的确被捅了个洞,这就是臭氧层空洞。而我们平时使用的冰箱、空调等用品中的氟里昂正是元凶之一。我们能为保护臭氧层做些什么, 请选用无氟冰箱、不含氟的摩丝和空气清新剂,不使用含氟的发用摩丝、定型发胶、领洁净和空气清新剂等物品。 十三、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也许你喜欢包装精美的商品,但你是否想到,那些过度的包装是资源和金钱的双重浪费。很多国家已开始时兴减量无害的绿色包装,国际贸易也在倡导“让贸易披上绿装”。生产和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已是一种落伍,选择这种商品更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请走出过度包装的误区,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十四、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请你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比如说,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装冰箱里的食物,而尽量不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保鲜膜;使用可换芯的圆珠笔,不用一次性圆珠笔;外出购物自带购物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外出游玩时,自带水壶,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旅游或出差时,自带牙具等卫生用品,不使用旅馆的一次性牙具等。 十五、回收废塑料——开发再生资源 塑料制品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产生了令人头痛的后果。废塑料制品重量轻、体积大,若填埋需占用大量的土地,且难以降解;焚烧又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合适的办法是回收再利用。 我们不要随便丢弃废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可集中收集,通过有关渠道回收处置。这样既清除了“白色污染”,又再生了资源,可谓“一石两鸟”。其他各种废弃物,也应尽量回收利用。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十六、交换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会有一些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东西。你可曾想过通过交换或捐赠的办法,使它们在别人那里得到再利用。如果把这些物品送到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那就更是物尽其用了。我们不能超越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却可以通过重复使用来延长它们的寿命。 十七、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你可以留意一下,你身边有多少使用电池的电器。当你更换电池时,请选用环保电池,以减少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带来的污染。你可选购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这些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较少。充电电池不用频繁更换,对环境更为有利,使用太阳能电器就更好了。 十八、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近年来,一些有环保意识的人士拒绝参加有珍稀动物为菜肴的宴会,“罢席”之举时有发生。如果你被邀请参加有以珍稀动物为菜肴的宴席,可以事先声明并加以劝阻;如果要请客,不防亮出不吃野生动物的旗帜,以表明你的环保教养;如果你自己用餐,不去那些以野生动物为“特种风味”的饭店。 环保公民的行为规范 十九、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人类不过是大自然的一员,每一物种的生存都依赖于其他物种。人类需要与 其他物种沟通,动物需要人类的爱和责任。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善待动物:上动物园时,请尊重它们的安宁,不要恫吓或擅自投食;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时,请设法救护它们,并把它们送到有关的救护中心;你还可以参与各种保护濒危动物的活动。 二十、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当你去郊外游玩时,不要污染、破坏大自然环境。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垃圾量。如有垃圾则应投放到指定地点;在有分类垃圾箱的地方,要分类投放。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不随便采集标本,不污染水源。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外游玩,以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如果你能骑自行车郊游的话,就更符合环保潮流了。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休和滥伐森林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的提高能源 利用率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贫困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 、一个家庭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象,生命之网 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结 束 语 为了顺利推进ISO14001 EMS的导入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
本文档为【IS014001:2004 基础知识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4-30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