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举报
开通vip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全国I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ǘ)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ǖ)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ã) 白头偕老(xiã)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î) 2.(全国II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âng) 不掘不挠(ráo) 怆然(chuàn...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全国I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ǘ)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ǖ)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ã) 白头偕老(xiã)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î) 2.(全国II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âng) 不掘不挠(ráo) 怆然(chuàng) 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hâ) 病入膏肓(huāng)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gà)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î) 锲而不舍(qiâ) 3.(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sâ)听 B. 芯片 钩玄题要 豢(juàn)养 车载(zài)斗量 C. 转轨 众口铄金 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 D. 幅射 赋于重任 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 4.(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闷(mēn)热 镌(juān)刻 通缉(jí) 咸与(yù)维新 宁缺毋(wú)滥 B.生肖(xiāo) 克(kē)扣 梵(fàn)文 混(hún)水摸鱼 方枘(ruì)圆凿 C.嘈(cāo)杂 绷(běng)脸 订(dìng)正 歃(shà)血为盟 徇(xún)私舞弊 D.卓(zhuï)越 坍圮(pǐ) 拮据(jū) 自作(zuî)自受 桀(jiã)骜不驯 5.(辽宁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î)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6.(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仲(zhî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ï) 勒(lēi)紧 嚼(juã)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ï)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7.(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8.(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 B.信笺 歼灭 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 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 【解析】:A.删、膻、潸都读shān,籼读xiān;B.笺、歼、缄、间、都读jiān;C.飙、彪念biāo,鳔念biào,剽念piāo;D.血、谑读xuâ,噱、穴读xuã。 9.(江西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zī) 炮(pào)烙 栉(zhì)沐 锱(zì)铢必较 B.颔(hàn)首 亘(ɡân)古 不恤(zǔ) 否(fǒu)极泰来 C.歆(xìn)羡 下乘(chãnɡ) 隽(juàn)永 咸与(yǔ)维新 D.执拗(niù) 邂(xiâ)逅 忐(tǎn)忑 便(biàn)宜行事 【解析】:选D。A炮páo烙;B否pǐ极泰来;C咸与yù维新 10.(安徽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解析】:答案为B。读音分别为:zhēn、gǔ、xián。 A组的读音分别为:châ、yān、chēng/tang。 C组的读音分别为:mâi/juã、chì、chuî。 D组的读音分别为:huái、xuâ/xiâ、qiâ。 11.(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卓著(zhuō) 质量(zhǐ) 褒义词(bǎo) 因噎废食(yē) B.比较(jiào) 恫吓(hâ) 着重号(zhuï) 熠熠生辉(yì) C.处理(chù) 恪守(kâ) 瞭望哨(liáo) 刚愎自用(bì) D.供应(gōng) 参与(yǔ) 骨子里(gǔ) 装聋作哑(lïng) 12.(湖南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思忖cǔn 悄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ã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â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î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13.(四川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解析】:A.zhîng zhuï/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 C.gōng lún/guān bï D.xiâ/jiě shâ qū/qǔ 14.(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î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â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â 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解析】:D/切磋qiē 15.(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解析】: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 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îu/shū sâ/sài 1.(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2.(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 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 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 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 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 了先前的神采。 【解析】: 4.(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骛远 C.哂笑 自诩 告馨 倍道兼程 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解析】: A“诀巧”应为“诀窍”B“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D“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 篑” 5.(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6.(湖南卷)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 7.(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解析】:A/调剂 冥顽 B掂量 C砝码 D怦然 1.(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 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 雕 铺 呈 贴 B. 塑 铺 像 画 C. 塑 摆 像 贴 D. 雕 摆 呈 画 2.(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 境 。 ?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3.(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 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 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4.(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解析】: ?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 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中应选“以至”。“以至”有“一直 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 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 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 5.(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 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 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 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 和智慧。 6.(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 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 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 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 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 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解析】: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八字还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任凭:听凭;无论, 不管;即使。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1.(全国I卷)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 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 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 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 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2.(全国II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产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 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 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 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 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全国新课标卷,即宁夏海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相映成趣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 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B.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 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C.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尽其用,就可将家庭产生的垃圾 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 D.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丰富文化市 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法原味的本土文化。 4.(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 得利。 B.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 地步。 C. 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 忧天。 D. 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 不少人围观。 5.(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 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 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 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 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6.(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 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 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7.(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 班.真 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 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 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 左邻右舍请教。 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 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 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捉襟见肘) 【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 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 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 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 衣服破烂;?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9.(安徽卷)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 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 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 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 大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答案为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10.(湖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11.(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 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 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 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解析】: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 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12.(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 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 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 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 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解析】:B/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八字还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任凭:听凭;无 论,不管;即使。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13.(广东卷)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 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 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 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解析】: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 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 上显露出来。 1.(全国I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 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 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 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2.(全国II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 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 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 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3.(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 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B.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 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C.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 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 D.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 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4.(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水墨画的主要万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 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 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 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 救治不及而死亡。 D. 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 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5.(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际显示出 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 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 盲目跟风。 D.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 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6.(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 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 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 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 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7.(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 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 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 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8.(江苏卷)下列各句中.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 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 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 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 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9.(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 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 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 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 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解析】: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 保袋的客观需求”;C表述不周,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10.(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4)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 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解析】: 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D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 11.(安徽卷)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 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 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 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 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解析】:A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 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 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B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 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12.(湖北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 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13.(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 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 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 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 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14.(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 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 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 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解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C.“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语序不当,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D.“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成分残缺,应在“具备的”后加“素 质”。 15.(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 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 了过去。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 红旗。 【解析】: B 语意重复,句式结构不一致,去掉“树上”;C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首次”移到“抵达”之前。 16.(广东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 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 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 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 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一、(全国I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二、(全国II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 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 。(《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三、(全国新课标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诗经。氓》) (2)锦瑟无端五十弦, 。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3)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2)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3)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4)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 臾, 。 (苏试《前赤壁赋》)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许? , 。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二十四桥仍在,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答案】:?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只合把清浊分辨 五、(上海卷)默写(任选6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 (1)_ ,在昼犹昏;_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 。(苏洵《六国论》) (3) _ ,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 (4) _ ,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 (5)何时倚虚幌,_ 。(杜甫《月夜》) (6)潭中鱼可百许头,_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 。(《中庸》) 【答案】:(1)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2)如弃草芥。(3)草木有本心。(4)其人虽已没。(5)双照泪痕干。(6)皆若空游无所依。(7)知耻近乎勇。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粼粼, ,瓦缝参差, 。” ?李白在《 》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柳永在《 》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 , 。” 【答案】:?多于在瘐之粟粒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2)?谗谄之蔽明也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七、(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滕王阁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八、(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2)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知我者,谓我心忧; , 。(《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4)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不耻下问 惟有饮者留其名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善假于物也 似诉平生不得志 九、(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座中泣下谁最多? 。(自居易《琵琶行》)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6)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答案:(1)辩乎荣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 (4)江州司马青衫湿 (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十、(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个小题)(4分) ?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一、(江西卷)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 ,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者 是 。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李密《陈情表》)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 是: , ? (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 是: , ? 答案:(1)明清传奇王实甫(2)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3)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十二、(安徽卷) (1)学而不思则罔, 。 (2)谨痒序之教, (3)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屈原列传》) (4) ,池鱼思故渊。 (5)戎马关山北, 。 (6)千呼万唤始出来, 。 (7)寄蜉蝣于天地, 。 (8) ,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故其称物芳 (4)羁鸟恋旧林 (5)凭轩涕泗流 (6)犹抱琵琶半遮面 (7)渺沧海之一粟 (8)两情若是久长时 十三、(湖北卷)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 ”。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_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 巴 尔 扎克 用 总 标 题为《__________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 国生活。 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朝如青丝暮成雪?老病有孤舟?羡长江之无穷 (2)史铁生 (3)人间喜剧 十四、(湖南卷)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l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邹忌 , 。 ,窥镜,谓其妻日: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十五、(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盂子?梁惠王上》)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土地平旷,屋舍伊然,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阴阳割昏晓 决毗入归鸟 (2)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于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 十六、(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_______________,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发表的,后来又收入小说集《呐喊》中的著名中篇小说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余曰正则兮/仙之人兮列如麻/序八州而朝同列/亦足以畅叙幽情/华兹华斯/《阿Q正传》 十七、(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烟光凝而暮山紫。(五勃《腾王阁序》) (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叶子本是并肩密密地挨着, 。(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2)影人平羌江水流(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山围故国 周遭在(5)挟飞仙以遨游(6)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十八、(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 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六、(15分)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5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 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20、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 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 位 同 学 , 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畅 想 奥 运 的 主 题 班 会 。 “ ” 50 希 望 大 家 踊 跃 发 言 , 表 达 我 们 对 奥 运 会 的 祝 福 与 期 望 。 18.(1)“惠顾”改为“浏览” (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 (4)“洽谈”改为“联系” 19.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20.示例:奥运是体育的盛会,奥运是和平的盛会,奥运是人类文明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 那么,此时此刻我们有何感想呢?(曾良策) 六、(15分) 18.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 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 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19.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 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进一步地提高本刊的质量,更好有满 ? ? ? ? 足大家的阅读要求,现本刊拟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附在本期中,本刊希望广 ? ? ? ? 大读者认真地填写读者意见,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 ?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2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六、(15分) 18、(1)将“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3)“拜读”改为“看”;(4)“大作”改为“作品”。 19、 (1)???(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按前三处评分) (2)??(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两处按前两处评分) 20、内容贴切给2分,三句构成排比给2分,语意逐步加强给2分 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六、本大共2小题,共10分 21.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个字。(4分) 22.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 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6分)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7月29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 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中华人民 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日本(10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在1952年派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要求】根据需要提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4分)(略) 22.(6分)(略) 六、(12分) 22.在下文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 自花授粉物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 的论断就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 邓恩合著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 遗传学原理 中,因此竟然有人嘲笑袁隆平 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23.在下列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4 (1)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 。 (2)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应 ,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国大 会的权威。 (3)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已 ,令来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4)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 己最朴素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诠释得 。 24.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60字。(5分) 六、22. 23. 功亏一篑 越俎代庖 蔚然成风淋漓尽致 24. 示例: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 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1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 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 20.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 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 会让我们经历苦痛, ? 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 会升降。 ?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 这场 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 量 ?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18、(参考)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19、(参考)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20、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 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 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 六、(15分) 18.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 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 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审、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 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19.“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 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 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 沙皇问他为什么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20.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7分)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不少于80字。 六. 18示例一 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 示例二 淮河、巢湖治污提速 示例三 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19 (1)示例一 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示例二 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2)示例一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示例二 我为你演奏,您应该倾听。 20(略) 七、福建卷 五、(16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英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 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 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 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一般来说,当板块撕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 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 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 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 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 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1)从上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 、 。(3分) (2)阅读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克里斯为什么认为“可能”?为什么认为“最有意义”?(3 分) 答: 15.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2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 如? 。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 。 16.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阅 读下面图表,请你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宣传标语(16字以内)。(3分) 中国粮食产量情况 注:灰线为耕地面积,黑线为粮食产量。 答: 17.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 写一段开场白。(5分)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五、(16分) 14.(1)地壳失踪考察(调查) (2)“可能”:因为这还只是他的主观推测,有待于科学考察的验证。“最有意义”:因为通常的情况没有 发生,说明一定存在另外某种原因;而这“原因”正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切入口、关键处。 15.示例:?“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6.示例: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保护耕地,珍惜粮食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 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 17.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 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 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 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 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 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 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 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 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第一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第二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第三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23、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 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22.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 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 代。) 23.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 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 ? , ? , ?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 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 ? , ? , ? 。 ?结构全不用钉?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加工工艺精密 ?简洁而典雅 ?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 ?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2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现丰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 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 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名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 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总要 ?却是 ?更 ?但 ?随着 2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21.(3分)?????? 每答对两处给1分;答对一处不给分。依此类推。 22.(5分) ?(总要)夹上 ?(却是)白字连篇 ?(更)应该 ?(但)同时 ?(随着)中国 每插对一项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23.(6分) 内容贴切,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0.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 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 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 宛然闯人家里祝寿时候的慢头。 点评: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 求:?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像合理;?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22.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采用对偶 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4分) 上句: 下句: 20.(4分) 例: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21. (4分)答案示例: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 意思。 22(4分) 例: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 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 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 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不超过30个字)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4.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5.赞成者的理由: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反驳。言之成理 即可。 (9分) 20.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 不限,句意连贯)(4分) 山上有了小层,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答: 21.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 响。(不超过25个字)(5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 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 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 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 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 六、(9分) 20、(4分)略 21、(5分)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 六、(15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 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 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19.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 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5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20.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 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 位 同 学 , 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读 书 心 得 交 流 会 , 主 题 是 “ 读 书 了 ” 。 50 希 望 各 位 踊 跃 发 言 , 让 大 家 分 享 你 的 阅 读 心 得 。 18.(4分)(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欣赏”改为“高兴”。每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未修改或修改不当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应该根据合理情况酌情给分。 19.(5分)内容贴切给2分,比喻恰当给2分,两句之间形成对比给1分。 20、(6分)内容符合主题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有文采给2分。不足45个字或超过55个字,酌情扣分。 五、(12分) 16.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要求:参照下 列任一题目的结构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3分) ?《诚信为你带来幸运》 ?《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节俭使你安稳无忧》 ?《宽容让你成大器》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4分)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 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 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18.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 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5分) 奥运冠军刘璇 16、示例:美德让你一生受益 17、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18、略 六、(15分)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4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 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19.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 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20.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 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5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l5分) 18.(4分) 举例: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 19.(6分)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20.(5分) 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2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 ?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23.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4分)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 树根谦和地回答: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24.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5分)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 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 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论据: 六、(12分) 22.????? 23.示例: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24.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 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湖南卷无语言表达的主观题)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 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5.B 一、(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 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 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 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 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 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 演示北极倾料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 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 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 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 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 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 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 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今 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 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其余各项都是正确 的,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得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 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 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己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 容易携带。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犯了故意曲解的毛病,《周髀算经》是“传说出自周人”,并非肯定。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至四段信息得 知,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 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 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 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 各具其妙。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 推断。C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说浑象“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并不能推断出“不符合实际 天象”。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三、五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二、(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 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 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 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 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 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 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 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 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 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 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 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 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 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 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 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 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 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 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 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A项顾此失彼,“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民间已经开始了;B项断章取义, 是学术界的观点与实际不符;D项因果倒置,“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 C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B、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二段和第三短信息看 出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 推断。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 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三、(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 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 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 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 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 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 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 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 “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 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 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 “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 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 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 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 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 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 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 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 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 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 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 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 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 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四、(北京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职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 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 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 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 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 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 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 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 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 饲料带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 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 用。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 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4.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 A. “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 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 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 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 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 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 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 么?为什么?(4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可减少“白色污染”。(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五、(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 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 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 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 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 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 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 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 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 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 普遍性的问题。 ?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 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的文化想象,由于中 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 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今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 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 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 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 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 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 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墙黛瓦非常协调。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 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前者为欧洲古典 建筑,凝重、端庄、厚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 起,鳞次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派文 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上海最显著的标志。 ?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复古,不要创新,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个文 化底色和基调,这个底色和基调就是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这一思路,如国家馆 的“故宫红”色调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国家馆还是地区馆又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 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世博中国 馆的建设,将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 市地标。 1. 第?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 _ _ 。(2分) 答案:具体说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1分),彰显了城市的特色(1分)。 2. 第?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 _ 。(2 分) 答案: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1分)新地标(建筑或景观)(1分)。 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4.阅读第?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3分) 答: 答案:两者互相协调,城市新地标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答对一点得2分) 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80字左右)( 5分) 答: 答案:国家馆采用斗拱造型和“故宫红”色调等传统中国元素(2分,必须出现三点:国家馆、斗拱造型、“故宫红”色调。答出两点得1分),地区馆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1分,必须出现两点:地区馆、江南园林的理念)。整个设计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1分),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1分)。 六、(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从政治经济 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 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 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 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 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民,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 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 而绿色经济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诚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 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但绿 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 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 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 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5.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B.绿色经济围绕以最小资源耗费换取最大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使人与自然和谐。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规范在一定的轨道上,这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矛盾。 D.绿色经济的突出待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唯生态主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B.绿色经济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并不反对个人利益,它体现的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 义。 C.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改善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追求。 D.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且能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绿色经济涵盖并超越了“唯生态主义”和循 环经济。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即使是最低入的人也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B.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可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实现双赢。 D.绿色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公平的内容方面比循环经济更全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 在某地区,数百万亩的树木受吉普赛蛾幼早大规模侵扰而掉叶,这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在研究这些 虫害突发现象时,科学家发展受影响的树木将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笨酚,释放到叶子中,这些物质抑 制蛾幼虫的生长,并减少雌蛾产卵的数量。同时,苯酚还使蛾卵变小,从而抑制了来年蛾幼虫的生长,因 为卵的数量与蛾的个头大小直接相关,而蛾的个头又取决于它的幼虫时期获取营养的程度。因此,树木的 防御机制会对吉普赛蛾的生殖力产生 此外,吉普赛蛾也易于受到核酸多角体病毒即所谓萎蔫病毒的攻击,这种病毒在蛾幼虫突发的年份 是蛾幼虫的重要杀手。蛾幼早吞食了带有病毒(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质小球体中)的叶子,便患上萎蔫病, 而被摄入的蛋白质小球便溶化,释放出数以千计的病毒或病毒体,经过大约两周时间,繁殖至足够的数量, 填满蛾幼虫的整个体腔。蛾幼虫死去时,病毒体被释放出来,并被包裹在一个从蛾幼早的组织中合成的新 苯酚经常通过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因此,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同时摄入 病毒和树叶对蛾幼虫产生的影响。他们发展,含有大量苯酚的橡树叶,其病毒对蛾幼虫的杀伤力远远小于 苯酚含量较低的白杨树叶。一般而言,树叶中苯酚含量越高,病毒就越缺乏致命的杀伤力。因此,虽然苯 酚可抑制蛾幼虫生长,但正是这些苯酚也能使萎蔫病毒丧失能力,从而帮助蛾幼虫存活。橡树叶含有大量 苯酚,能为蛾幼虫提供一个安全兹护所,不受萎蔫病的影响;然而,在以白杨为主的树丛中,处于初级阶 深入研究表明,蛾幼虫对萎蔫病毒产生免疫,这与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的愈发严重的掉叶现象相关。 树木自身的防御反而提高了蛾幼虫受萎蔫病毒感染的阈值(临界值),致使蛾幼虫种群日趋密集,但与此 同时却不会变得更加易受病毒感染。由于这些原因,摄入苯酚给蛾幼虫带来的益处似乎超过了它们付出的 代价。 8.下列对苯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苯酚可使吉普赛蛾的生殖变弱,蛾卵变小,蛾幼虫的数量减少。 B.苯酚能抑制吉普赛蛾幼虫生长,而对吉普赛蛾的天敌萎蔫病毒杀伤力更大。 C.树木受到蛾幼虫侵扰时会释放出苯酚,苯酚能够改变幼虫蛋白质活性。 D.蛾虫病大量爆发的情况下,带有萎蔫病毒的树木释放过量的苯酚不如少量的好。 9.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产卵的雌蛾更容易感染萎蔫病,这使它们生产出的虫卵变小。 B.苯酚作用于蛾幼虫,使其对萎蔫病毒的免疫力增强,成活率提高。 C.树叶中苯酚浓度越高,越能够成功地保护树木免受吉普赛蛾虫病的侵扰。 D.被包裹在蛋白质小球体中的萎蔫病毒进入蛾幼虫体内之后能够大量繁殖。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蛾幼虫体内的萎蔫病毒的生存和繁殖依靠它所寄生的蛾幼虫中的蛋白质。 B.在白杨树丛初发吉普赛蛾虫病时,萎蔫病毒的抑制作用超过苯酚的抑制作用。 C.萎蔫病毒虽然对吉普赛蛾有致命杀伤力,但它们也无法影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 D.蛾幼虫吞食带有萎蔫病毒的叶子后,有可能种群日趋密集,且免疫力不会减弱。 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 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 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 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 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 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 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 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 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 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 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 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 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 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 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 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 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八、(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 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 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 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 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 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 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 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 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 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 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 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 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 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 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 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 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 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 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解析】:A中所述虽是原话,但不是“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的依据。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 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解析】:BCD三项都不是最准确。B中所言是图腾制度中的图腾标志,其他内涵没有涉及。C是对图腾制度的补充,没有触及“图腾制度”的根本。D的错误同C。只有A很准确地抓住了“图腾制度”的本 质性内容。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 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析】:A中“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在文章第二节中出现过,显然正确。但是“整个 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就错了。“图腾体系”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方面,但是还包括其他内 容,所以A错。C原文第四节中有“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而C句说“全都”,显然错误。而且,也没有因果关系。D尾节说的是“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 度所代替”,而D中说“但随即”,表述不一致。 九、(浙江卷)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 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 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 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 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 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 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 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 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 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 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 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 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 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 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 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的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而, 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 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 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 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 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7.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答非所问,问的是“特征”,答的是“原因”,据第一段文意可知特征有“三”,文中 分别用“首先”“ 其次”“再次”提领。 8.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解析】:D讲的是“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造成的结果,而非“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 9.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C.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解析】:纵观全文可知:B是本文说明的核心与重心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解析】: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 中事出无据。 十、(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 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 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 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 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 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 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 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 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 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 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 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 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 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 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6.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 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 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想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解析】:A“都是”错,原文中是“往往”。B“只用于”错,太绝对了。C“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错,原文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7.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 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 发生共鸣。 【解析】:关键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 往的境界。 C.无法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解析】:B项“‘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 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十一、(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 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温伯格指出,如 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 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 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 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 “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 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层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 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 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 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 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 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 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 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 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 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 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 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 500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 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 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 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 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 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5.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解析】: C,“普遍适用”,夸大其词。 6.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解析】: A项“走得更远”并不能说明是“发展了”。 B项说“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从 第五段中可以找到根据,但说他“通过试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是引申不当。C项“找到了”与文末“如果真是这样”不一致。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解析】: B。弦论主要理论根据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十二、(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 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 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 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 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 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 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 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 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 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 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 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 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 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 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 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 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 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 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 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 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 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 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 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 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 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 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 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 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 的美誉。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十三、(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 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 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 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 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 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 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 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 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 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 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 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 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 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 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 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 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 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 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 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 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 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 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 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 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十四、(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 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 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 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 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 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 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 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 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 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 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 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 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 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 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 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5.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解析】:B项讲的是煤的属性和储量,不属于原因,答非所问。 6.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 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生产出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解析】:C项中说的只是“煤变石油”的第二步,“煤变石油”还有第三步加工除去如十六烷值含 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后,它才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文中说“目前,我国的这种 “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可见可以生产出25%的石油。曲解原文。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 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 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 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 分之三。 【解析】:解析:A项“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间接液化技术就较为 有效的方法之一”,观点绝对化。B项强加因果,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文中说的是“由于我国对石油进 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 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 产量的增幅。”,曲解原文。D项“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说法错误,应是除去一些不 必要的成分损耗大约四分之三,不是自身损耗。偷换概念。 十五、(重庆卷)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 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 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 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 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 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 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 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 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 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 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 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 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种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整个DNA链上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其他三项都是生物钟调控的某些具体方面。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D项是生物钟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C项自由改变这一说法太夸大。 十六、(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 念的变迁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 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 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怀一下子点燃 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 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 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 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 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 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 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 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时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十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 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 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 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 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 的知”,都可用“A为B”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 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 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 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 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 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 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 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 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 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 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 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 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 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 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 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 立自足的境界。(本文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解析: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 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 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 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 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3分)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解析: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 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4分) 答案: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 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 了“诗的境界”。(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答案: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 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 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 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 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 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 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 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 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 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 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 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 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 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 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 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 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 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 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 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 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 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 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 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 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 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答案:“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 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 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答案:“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 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 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 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2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 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 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 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 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一、(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 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 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 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 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 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 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 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 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 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 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 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 廖刚传》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贼 喻:开导。 C.愿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解析】: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下 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 顺昌民以刚为命 B.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 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 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是欲置我何地耶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解析】: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 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 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 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 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 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解析】: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 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答案】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答案】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二、(全国II卷)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 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 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 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 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 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 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 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 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 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 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 “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解析】: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 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 一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解析】: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 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 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 A、C、D三项均不合题意。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 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 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 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 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解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答案】:(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答案】:(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三、(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 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郗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 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裹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顾亦 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 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 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住,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史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 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大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 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 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 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 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 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 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颇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宜之扣之烦,深思滞硝之罐 ?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 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 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同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同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同 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同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 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农,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答案: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的灭,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答案: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于所在的地方 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四、(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 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 1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 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2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 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 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 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 3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 4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 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1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2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3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4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6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136 B.245 C.124 D.356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 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 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 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五、(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 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 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 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答案:(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文:_ 答案:(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文:_ 答案: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_ 。(2分) 答案: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答:_ 答案:深明大义(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辞贵游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 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 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 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22.第?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答: _ 答案: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23.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1分) 答案:动 25.第?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 _ _ (2)_ _ 答案:(1)与山相知之乐(2分,答“恍然之乐”得1分)(2)家居之乐(1分)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 答:_ 答案:开头交待了“秋寻”的缘由(1分),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1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1分)。“秋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 六、(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 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 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 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 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 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 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 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 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 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 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何以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B) ?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 B. ??? C. ??? D. ???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 答案: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 答案: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 答案: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 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 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 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 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 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 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 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 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 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 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 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 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 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D)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 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 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 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 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答案: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答案: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译出大意给3分;“厉然”、“惶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八、(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 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 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 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 “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 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 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 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 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 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 “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 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 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 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 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解析】C中的“恶”是疑问词,“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 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作动,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中“值”是“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杀不宥”。D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中“大快朵颐”仍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表示目的。介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D)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移时,怀饼来食兄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 B、??? C、??? D、??? 【解析】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只表明“诚”的“孝友”。?是老师 叹“诚”的贤,?说的是“讷” 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合乎要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 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答案: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关键点:“无 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案:“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 砍自己的脖子。(关键点:“夫人”“为““何”) 九、(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 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 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 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 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 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 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 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 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 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 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 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 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B)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 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 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 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 来后,责备了他们。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答案: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答案: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答案: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十、(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 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 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 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 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 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 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 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 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 “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解析: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解析: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 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 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 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 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答案:(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答案:(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 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 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 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 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 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 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 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 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 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 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 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 (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 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 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 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 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 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 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 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 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 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 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 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 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 /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 附标点后的文段: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 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於邑(wūyâ,•乌叶):同“呜咽”,哭泣。 【参考译文】(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 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 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 己的弟弟聂政。 十一、(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 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 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 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 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劣:田界。?伍:五家相保 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解析:选C,意思是“钱财”。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解析:选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忧”。(A 成为病态,动词;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德,国家之基也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夫令名,德之舆也 A. ?? B. ?? C. ?? D. ?? 解析:选C (?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 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写子产从谏如流;?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 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 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 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 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解析:选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 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 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 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 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 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 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 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 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 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 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 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 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 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 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 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 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 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 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答案: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答案: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答案: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十二、(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 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刍 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 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 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林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 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 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 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厩刍:草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解析】:“计”应是“考虑、谋划”的意思,而“计策”是指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 的方法或策略。解释不够准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解析】: A项,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 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 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 词宾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 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 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 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 任用韩休的理由。 【解析】:C项,二人关系不和谐,韩休敢于当面指责萧嵩,宋璟认为韩休的这种做法是仁者的勇敢。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译文:(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 是心甘情愿的。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 受诏令。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城长安人。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 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 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 近东京、西京的州,马车、兵车(也可以翻译为皇帝的车马)到达后,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把税负 分摊到其他的州郡中去。中书令张说说:“免除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 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自己的意见,下面的官吏告诉他你这样做是违背了宰相的意思,韩休说:“(我作 为)刺史本来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终还是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调 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廷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廷的人,萧嵩赞颂韩休的志向和品行, 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万年尉 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 中有更大的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 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因为韩休恬淡平和,以为很容易控制他, 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业不能说服他。宋璟听说后说:“没 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博爱、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说 话没有不说彻底的。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 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 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 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 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 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 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州大都督的称 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十三、(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 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 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 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 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 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 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 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 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 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 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植:培植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 B.??? C.???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答案: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3分) (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3分) 答案: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4分) 答案: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 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 十四、(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 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 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颅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 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 甚日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 证。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 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日勿捕与购, ?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 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莱所,皆是,然后欢日:“公,神明也。”其治尤 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 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 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 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 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递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狴(bì):监狱。?簧(zã):竹席。?鞫(jū):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 用非常善于治 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 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 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 在家去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 因。(3 分) 答案: ?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颖有意同他保质了距离。?欧阳颖 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 十五、(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 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 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 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 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子 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 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 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 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 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 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 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 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 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解析:A项,完,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保全”。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兄年老,吾自往辩 ?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湜,宇仲持,居宫有政声 ?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他得官者复数人 A ??? B.??? C.??? D.??? 解析:组合题用排除法,排除?说的是湜的为官功绩,不属于“孝弟敦行”;再排除?说的是郑氏 愈显。也不属于“孝弟敦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源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 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 郑濂 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 乡王氏 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换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 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解析:“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命廷里 举孝弟敦行者”;“ 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 11.把第互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 行感应的结果。 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 各 1分,语句通顺2分。 十六、(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 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 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 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 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 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 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危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i): 8.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C.公曰:“以属狱。”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解析:B项,服:服役纳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 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答案: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翻译: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答案:倾尽钱财不够交纳赋税,竭尽全力不能完成徭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答案:轻视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身边的人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 十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 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 “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 ?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 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 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 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 ??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政席,尊残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了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 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赠:自作“赎”。?粪洒:扫除清洗。?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摈:道“傧”, 傧相。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载而与之俱妇 ?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而申乎知已 ?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 ?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秦亦不以城予赵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3分) 答案: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 答案:(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 己的走向,(就)走自己的路。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 答案: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 君任用,就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 十八、(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 ?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 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 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 ?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 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 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 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 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 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解析: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解析: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解析: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 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断句和翻译。(10分)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 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答案: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翻译: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 瞻。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 么呢? 【全国卷?】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 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 “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 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 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 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 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 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 闷之情。 【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 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 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 闲适的心情。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 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 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2、(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 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安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 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 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福建卷】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 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 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 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 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10.(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 者形象。 【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 8、(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 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 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 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湖北卷】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 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 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 的比较。(4分) 【答案】 14.(8分) ?(4分) ?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4分) ?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湖南卷】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 达之情。 【解析】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极重道义和感情的人。素称“诗 家天子”的王昌龄是李白的挚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而不屈己志。约于天宝八年,王昌 龄被贬到偏远瘴疠之地夜郎,李白闻讯后同情关注之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了这首一往情深的《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 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 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 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 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 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通过明净的语言,把他那种真挚的友情、焦急的关切等等予以高度的 概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 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 人的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 然的境界里。 【江苏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 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 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 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 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 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 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 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 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12、(8分)(1)(3分)?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 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 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 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 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个 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 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 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 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 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 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 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 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 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 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 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 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 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 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 的感情变化?(4分)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 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 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 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 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 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 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 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 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 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 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 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 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 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 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 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 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 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这首元散曲一般的选本都有一个题目《叹世》。叹世,即慨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类题材,往往 有愤世嫉俗之意。此曲则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 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 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 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 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 的铺垫。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 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 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 田园的痛苦心理。 元代散曲中,“叹世”这一题目,往往包含着感叹人生和赞美归隐两个内容。此曲正是如此。在前 四句中,重点是写人生短暂、世途崎岖。其表现手法是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似写 景,实则在于暗喻。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 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浙江卷】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 16.?屈原 白居易 ?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 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
本文档为【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1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