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举报
开通vip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表外业务的泛滥和高风险成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很快,理财产品、代客衍生产品、国际结算等表外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是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表外业务的内涵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中的 “ 表 ” 指 “ ,的是资产负债表,之所以称其为 表 外 ” 是由于这些业务按照传统的会计...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表外业务的泛滥和高风险成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很快,理财产品、代客衍生产品、国际结算等表外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是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一、表外业务的内涵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中的 “ 表 ” 指 “ ,的是资产负债表,之所以称其为 表 外 ” 是由于这些业务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核算。由于会计与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不同,表外业务的定义和范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一)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的定义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及结算、代理等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二)人民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定义  2000 年 11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 “ 商 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 1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  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 (三)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区别  , 根据 2001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 不 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这一表述与表外业务的定义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所涵盖的业务类别不同。人民银行规定,中间业务涵盖的业务类别不仅包含属于表外业务范围的担保、承诺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类交易,还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托管、咨询等银行完全不承担资金损失的手续费类业务。  通过对国内外表外业务定义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广义表外业务的内容基本一致,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即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狭义的表外业务。而中间业务不仅包括有可能转换为表内资产、负债的表外业务,还包括银行不承担资金损失的手续费类业务。本文提到的表外业务区别于银行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中间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二、表外业务快速兴起的原因  (一)避险需要  (二)规避监管  (三)市场竞争  (四)利润追求  2 (五)国内  三、表外业务的特点及风险特征    四、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表外业务的认识误区    五、加强表外业务的思考和 建议 关于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建议给教师的建议PDF智慧城市建议书pdf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下载税则修订调整建议表下载       二、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背景及原因 表外业务是社会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表外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基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其中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更引人注目,表外业务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之一。 1、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融资方式的变化。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而通过商业银行实现的间接融资规模日趋缩小,商业银行传统生存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迫使商业银行在表外从事大量非传统银行业务,如从事有价证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由于直接融资活动的扩大,各种长短期有价证券在发行、转让及债权债务的结算等环节上的违约风险不断加大,从而客观上产生了大量信 3用担保的需求,这也促成了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信用担保等表外业务的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及金融自由化。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带来了全球性货币金融活动的自由化。由于浮动汇率、浮动利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和固定利率,导致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经济主体,日益受利率、汇率波动的影响,经营活动的风险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尤为严重。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作为新兴风险管理手段的以期货、期权和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3、避免金融资本管制。1988 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应达到 8的要求。为了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又不减少银行的盈利,西方商业银行便注重发展风险系数小、盈利性较高的资产业务。同时,将业务的重心转向表外业务和其他各种综合服务业务,并通过表外业务将原有的高风险资产转换为低风险、无风险和流动性强的资产。 4、科技进步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提供物质基础。80 年代以来,电信、信息处理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长足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表外业务的发展。电信的全球化创造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促进了表外业务规模经济化,取得了巨大的规模效益。信息处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有可能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新的更为复杂的表外业务金融工具,并进行新的风险管理和减少表外业务成本,增强表外业务的竞争实力。 4 (一)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外因 1.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变化剧烈 以美元-黄金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制度,客观上为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1971 年 8 月,美国财政部停止向外国官方机构出售黄金,揭开了全球浮动汇率的序幕。此后,汇率变化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微电子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成功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函数,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大提升,金融交易的技术成本急剧下降。1957 年存储容量为 100 万字节计算机的月租费为 10.56 万美元,到了 1979 年则只有 430 美元;每月计算 10 万次的费用则由 1958 年的 0.26 美元降至 1971 年的 0.01美元。 汇率风险的加剧,导致各类经济主体应对资金的跨国流动压力加大,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直接金融的发展。直接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与资金供给者建立联系,更为灵活地设定交易价格和期限。尤其是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能够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等方式直接进入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与此同时资金供给者,更倾向于从银行提取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中收益率更高的直接投资工具,“脱媒”现象日益明显。八十年代以来,融资的证券化趋势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82 年证券占资本市场的比例为 42,到 1986 年已高达 87。 2.商业银行的监管日益放松 金融竞争的加剧和交易结构的多元化,促使了监管的放松。管制的放松主要体现为放松价格管制、产品管制和地域管制。 5 首先,价格管制即对银行为获得资金而支付利息的管制放松。 (the depository1980 年,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0f1980DIDMCA)不仅统一了存款准备金制度,更主要的是废除了 Q 条例,解除对于商业银行利率上限的管制。1978 年,日本废止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对存款利率实行最高限额,推行规定最高限额的自由利率存款。 其次,产品管制即对银行和存款机构提供服务品种的业务管制放松。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实行严厉的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监管政策。除欧洲部分国家外,全球商业银行不得经营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和金融工具的丰富,加速了金融机构业务的交叉,促使了业务管制的放松。1981 年日本通过新银行法,明确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银行间业务可以交叉,并允许证券公司发放公共债券担保的贷款。1999 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规定金融持股公司可以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包括承销证券和保险、商业银行业务和不动产开发。 最 后 , 对 银 行 和 存 款 机 构 地 域 管 制 放 松 。 1994 年 美 国 的《riegle-neal 跨州银行业务和设立分支机构效率法》,敞开了跨州银行业务的大门,对于符合某些条件的银行持股公司,可在任何州收购银行。 3.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 管制的放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银行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以美国为例,由于很多非银行机构可以提供大量金融服务,导致20 世纪 80 年代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持续减少,过去金融服务主要由银行提供的格局,正被更有效率的专门从事投资工具、信用卡、商业 6信贷和消费信贷甚至其它小类别业务的金融机构代替。商业银行竞争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不断扩大,商业银行面对来自于其它机构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1980 年,美国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业中的资产占比为 34,1997 年这一比例降低为 24。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内因 除了外部因素的变化之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不断,表外业务应运而生。 1.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仅直接应用于自动化服务机具,比如 ATM 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还直接渗透入银行传统业务处理中的计算简单、复杂性强、核算数据量大的统计、记账、支票处理等活动,并进一步能够为资产、负债信息的深度处理提供支持,银行的信息化能力大大增强。 其次,银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基于海量的信息处理技术,银行能够更为快捷地接收到金融市场、客户的信息,能够实现对客户行为的模拟,可以更为便利的获得收益曲线、久期等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指标,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 最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尤为明显。80 年代以来,以 VaR 技术为代表的市场风险计量被普遍接受,Risk manager 等成熟的市场风险计量软件成功应用于市场交易业务管理中;以违约概率PD 模型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开始在银行信贷决策与分析中得到应用,个别领先银行能够初步提供债项损失率 LGD、预期损失 EL、非预期损失 UL;涵盖更多风险的经济资本 EC 工具开始得到应用。 2.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不断,表外业务应运而生 在内外部环境的全面改变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创造 7能力,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说创新活动始终贯穿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纵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史,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基本遵循了“资产业务的创新—负债业务的创新—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创新—表外业务的创新”的轨迹,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第一,资产管理及创新 最初的银行活动,集中于资产管理。即假定资金成本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最大化资产的收益。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尽可能扩张收息资产规模、增加收益水平较高的资产的占比和提高信贷的收益率。资产领域的创新,集中体现为近几十年来消费信贷、住宅贷款的迅猛发展,浮动利率信贷产品大行其道。 第二,负债管理及创新 利率管制的放松,加剧了银行资金成本和可获得性管理的难度,促使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银行从传统的资产管理阶段,过渡到开始注重负债管理的阶段。60 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开始利用各种存款工具,发行各类债务票据,来提高负债管理技术。以美国银行业为例,各类活期存款产品在 70 年代以来快速发展。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股金汇票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在突破各类管制的同时,为商业银行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并降低了资金成本。 第三,资产负债的组合管理及创新 随着银行业务品种多样化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银行的资产负债与经营管理的密切联系。比如,满足客户借款要求与筹措各类资金支持这些贷款紧密相关,因此人们开始从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角度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早期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分别管理银行业务账户 8(包括传统的存款、贷款和证券投资等产品)和交易账户(包括短期外汇、债券和衍生产品)的风险,以获得资本性收益为目标。 随着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利率和业务活动更加自由。银行能够更好地主动控制业务账户的资产和负债。基于此,银行开始向基于预测利率的基础上,包括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合并的广泛的风险管理,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合。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预测的利率走势和使用衍生工具,主动改变资产和/或负债的期限、利率等条件,实现风险收益的最大化。 第四,表外业务的创新 正如前文所述,利率管制的放松进一步缩减了银行的息差空间, “脱媒”现象的日益加剧单纯依靠资金价格工具的空间有限。同时,和直接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变了银行赖以存在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需求更为灵活和多元,需要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新突破。商业银行的盈利要求迫使其创新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网络优势的业务领域,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应运而生。 表外业务的发展能带来一定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给定技术的条件下,对于某一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下降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往往具有庞大的固定网络资源,进一步发展表外业务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表外业务的发展能带来一定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即当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 9济。银行提供贷款和存款的活动中,收集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丰富的专家智力资源,发展表外业务则更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和人力资源,从而可能比其他机构具有比较优势;同时,银行在存款和贷款之外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能够导致单位成本的降低。 综上,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客观上促使了表外业务的迅猛发展。1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特征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 表外业务涉及的产品,从最传统的贷款承诺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品种较多。从目前市场交易情况看,与传统的资产、负债等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的主要特点体现为以下方面: 1.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资金没有直接联系 银行的表内活动,都是与其它主体之间直接的债权债务交易:或者借入存款人的资金,按约定支付利息;或者向借款人提供资金,按约定收取利息。但是在从事表外业务活动中,首先并不直接运用自身的资金。纯粹的金融服务,从始至终都没有资金借贷关系的发生;对于承担一定风险的或有类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保函担保和承兑(有些国家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等,是为支持申请人而承担的或有责任。这种责任,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能转化为银行与申请人之 1 1987 年 2 月,在美国西北大学召开的一个关于“存款机构资产证券化和表外业务发展与风险”的研讨会上,将以上各种原因归结为一个模型: TRICK Rational Self Interest OBS Securitization 即:TRICK理性的自我利益表外业务发展证券化其中,TRICK 中的 T 代表技术Technology,R 代表管制Regulation,I 代表利率 C KInterest, 代表为竞争Competition, 代表资本充足率德语中资本的首写字母为 K。 10间实际的资金借贷关系。在国内,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申请人违约,银行不得不代替申请人向受益人支付约定的金额,形成实际上的垫款,即信贷关系成立。此时,银行与表外业务申请人的关系,由表外转为表内。但是,在此之前,无法明确是否会真的发生借贷关系。 2.表外业务具有更高的杠杆性,盈亏波动剧烈 金融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具有很高的杠杆性,可能诱发较高的投机性。相对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衍生金融交易具有以较少的资本金,支持较大名义交易金额的特点,例如金融期货交易,通常只要持有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做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交易,而保证金通常只占合约金额很小的比例。所以可以用小数目资金获得大收益,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如果预测失误,也会导致亏损的数目成倍放大,形成巨亏。这种交易结构,在为交易者提供避险工具的同时,也可能放大风险,从而使金融市场上的交易量变化剧烈;甚至,现行金融衍生市场中,金融衍生的投机功能远远大于避险功能,更使其风险大幅度提高。因此,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既存在着赚取巨额利润的可能性,同时也潜伏着巨额亏损的危险。 3.衍生产品类表外业务结构非常复杂 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标的资产或指数的价值。衍生产品交易的合约种类很多,包括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尽管从理论上讲,衍生产品能够被分解为期权合约、远期合约或者混合形式,但是由于金融工程技术的大量应用和金融交易的多元化,衍生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实际上很多复杂的衍生产品与其标的资产关系复杂,理论上的分解存在诸多的假设条件,现实中似乎很难同时满足,从而导致实际上衍生产品价格的波动很难合理的分解。美国金融海啸中,很多金融衍生产品过于复杂而几乎很少有人真 11正了解,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实际上对于其购买的衍生产品缺乏认知,风险的计量和有效管理更无从谈起了。 4.衍生产品类表外业务交易高度集中 由于表外业务尤其是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和高杠杆性,衍生产品合约在全球通过有组织的交易所或者通过场外交易的形式进行交易,且每笔交易数额巨大,因此对交易者的风险识别、计量、控制/缓释和监控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衍生产品的交易者主要是部分资本实力雄厚、经验老到的国际大型活跃银行。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衍生产品交易实际上出现了高度集中趋势。根据 30 人小组的估计,在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的 90都集中在前 7 大银行,证券业衍生产品的 87都集中在前 5 大证券公司;1991 年全球利率和外汇衍生产品的 56都集中于前 8 位的金融机构中。1996 年第四季度,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名义交易额达到 20 万亿美元,前 8大银行基本控制了市场,占据了银行衍生产品市场的 94、衍生交易收入的 81。 5.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低 由于属于表外业务,根据相关会计管制制度,信息披露往往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而是仅仅可能体现为附注;即使能够在附注中给予一定的体现,正如前文所述表外交易的复杂性特征,很多时候一个产品本身的说明书可能多达数千页,在篇幅受到限制的会计报告中,客观上难以充分、准确反映。这样,容易导致银行表外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无意”中隐藏了风险信息。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 复杂的业务特征和可能涉及众多种类的风险,加大了表外业务风险分析的难度。也正是基于表外业务的自身特点,尤其是典型案例, 12不难发现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明显。 1.市场风险:显得十分敏感 全世界各种债券发行便利(NIF)、备用信用证、信贷承诺和未使用透支安排的总承诺余额极大给银行的融资规划带来了新的重大风险。很多承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借贷人手中,还有许多承诺最有可能在其他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不肯满足借贷人要求时使用。因此,银行可能在市场难以满足其额外的融资要求之际面临突然的巨额提款。 银行所从事的大量表外业务面临利率风险。掉期、期权和远期合同等许多业务,可能是为表内利率提供保值,或者银行发现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或某一期货市场与另一市场之间出现了套利机会而购入的。尤其是掉期,它常常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做的。然而,有些交易则属于有意增大其净利率风险头寸。如果一家银行担任这些产品 ,它将导致其利率和信用风险的增大。的“造市商” 与利率风险相似,表外业务对银行的外汇风险具有重大的影响。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可以减少亦可以增大汇率变动风险。 由于其独特的风险分布特点和风险保值中的技术困难,由于期权引起的市场风险值得关注。期权中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其卖主和买主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买主在理论上可能获得的利润是无限的,但其潜在的损失仅限于已付的期权费;期权的买主如果不做对应保值的话,他可能蒙受的损失是无限的,.
本文档为【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