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举报
开通vip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 ---------------------------------------------------------------范文最新推荐------------------------------------------------------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与《史记》重合战国——汉武帝的部分。在这部书里...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范文最新推荐------------------------------------------------------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与《史记》重合战国——汉武帝的部分。在这部书里,编者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资治通鉴》读后感 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1、司马光论“德”和“才” (读《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威烈王)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1 / 8 ---------------------------------------------------------------范文最新推荐------------------------------------------------------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人才的类型: 才德全尽----圣人 才德兼亡----愚人 德胜才------君子 才胜德------小人 取人方法: 得不到圣人、君子,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原因: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 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 2 / 8 ---------------------------------------------------------------范文最新推荐------------------------------------------------------ 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结论: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试为举一例:近代汪精卫号称国民党第一才子,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大汉奸。 2、令人敬佩的刺客----豫让 (读《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威烈王)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却被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给灭掉了,领地被瓜分了,使他顿失依傍。赵襄子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梳妆打扮。智伯是我的知已,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自己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想给智伯报仇。第一次行刺,豫让挟匕首,趴在厕所里,赵襄子上厕所感到胆战心惊,让人一查,发现了豫让。赵襄子的手下想杀了他,但是 3 / 8 ---------------------------------------------------------------范文最新推荐------------------------------------------------------ 赵襄子不让,他说“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最后把他放走了。 但是豫让不死心,还想报仇。他先自残“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连老婆都认不出他来。但是朋友认识他,给他出了个主意“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但这个人是个直心眼子,他说:“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过了不久豫让躲在赵襄子将要出行的桥下想行刺,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而且说:桥下人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手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土报之。”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豫让拔出剑来,仰天大呼,跃起刺衣,说,“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的志士仁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遇难而悲泣。 4 / 8 ---------------------------------------------------------------范文最新推荐------------------------------------------------------ 为什么要说豫让令人敬佩呢?就因为他所说的这句话“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豫让行刺赵襄子,舍死忘生,备尝艰辛,虽未成功,却用生命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重视他,尊重他,给了他尊严,所以,他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使他虽死犹生,虽败犹荣。 “在昔有豫让,他是义侠儿。”这是我国当代史学界和文学界的泰斗郭沫若先生,对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侠士、刺客豫让的中肯评价。 个人私下里揣测,豫让是知道自己报不了仇的,他所以要报仇,不过是求个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连他的朋友都说以豫让的才华,如果肯给赵襄子出力,一定会获得宠幸,但忠臣不事二主,豫让是决不想要这个坏名声的。所以他进行了两次失败的行刺,最终自刎了,结果写历史的人是非给他在历史上写一笔不可了。所谓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豫让是死而无憾了。 3、残忍薄行的战神吴起 (读《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威烈王) 《资治通鉴》中对名将吴起的记载是按照年代来的,而《史记》中吴起列传却是把他的全部事情写在一起。这就 5 / 8 ---------------------------------------------------------------范文最新推荐------------------------------------------------------ 是两本史书的区别。我对吴起这 个人总结 关于高中教师个人总结个人总结模板员工个人总结大二学年个人总结小学英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是:残忍、好名、名将、爱兵亲民。或者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点:好名、名将。因为其残忍和爱兵亲民都是为他的好名服务的,名将是他的结果。 吴起是卫国人,《史记》中称他是“家累千金”,却破家游仕,曾经做过曾子的学生,母亲死了却不回去奔丧,因为他跟自己母亲说“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儒家很讲“孝”的,所以“曾参绝之”。这是他一开始做的两件残忍的事情:破家、不奔丧。 吴起到鲁国当官,齐人伐鲁,鲁人想让他为将,但是吴起娶的是齐国的女人,鲁国人怀疑他对鲁国的忠诚度,结果吴起怎么做呢,他杀妻求将,大破齐师。这是他做的第三件残忍的事情。后来鲁国容不下他,他又跑到魏国,反正就是要当官。魏文侯用了他,结果他“击秦,拔五城”、“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 他的爱兵亲民,可以引用一个故事说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可见也是一种残忍,对人施以小恩,却让人为他卖命。 6 / 8 ---------------------------------------------------------------范文最新推荐------------------------------------------------------ 最后在此引用一段吴起的精彩言论作为结束:武侯(魏文侯的儿子)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4、取人之所长-----不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读《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威烈王) 故事: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古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对别人,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对自己同样也要扬长避短。 5、求实 (读《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威烈王)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 7 / 8 ---------------------------------------------------------------范文最新推荐------------------------------------------------------ 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现在能这样明察事实真象的领导很少了,人们已经普遍缺乏求实精神。当官的喜欢听下属的好话和对自己的孝敬,所以自己的管理不能“大治”,亦不能强于天下。 8 / 8
本文档为【资治通鉴读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