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举报
开通vip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开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给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的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样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开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给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的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样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研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给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努力开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什么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意义 ,一,什么是发展观和关于发展观的演变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结果。 几十年来~国际上对于发展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发展观念与战略到新型发展观念与战略的演变~并以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载入人类文明史册。随着20世纪4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有关发展的一系列比较明确、系统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才得以确立和形成~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的理论发展过程:,1,发展经济学引出的发展观——经济增长论。其基本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第一?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1 的重要标尺,发展规划是实现工业化和实行追赶战略的重要手段。,2,《增长的极限》表达的发展观——增长极限论。其中心论点是~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如果按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纳消化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增长极限论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人与客观世界相协调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论。其强调经济与政治、人与自然的协调~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组织、组织与经济的合作作为新的发展主题~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等内在条件为基础~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4,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其特点在于:一是体现了新的经济观~即在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的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也应该形成循环,二是体现了新的价值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利用科技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三是体现了新的生产观~即在生产中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四是体现了新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5,围绕选择、权利与福利的发展观——以自由看待发展的发展观。其主要观点是~经济不自由与基础设施缺乏、贫困、社会组织问题等密切相关。经济自由是发展的核心。一是因为它具有评价作用。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某种指标体系来加以评价和比较~而一个基本的指标就是人们所享有的经济自由是否充分。二是各种不同的自由权利在促进发展和增进人类自由方面具有功能性作用。个人选择和采取经济行为的权利及其可持续性~是发展的一个主要引擎。经济自由主要包括几种在 2 经济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的基本自由~即政治自由、公民权利、经济设施、社会机会、社会透明度和安全性。这几种基本自由被经济主体运用的结果~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人类自由的前提~也是发展的重要内涵。,6,面向后代与未来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其主要内容:一是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因此~承认各国的发展权十分重要。二是显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三是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资本~包括环境资本。保护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四是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 新的发展观在人类思想史上主要实现了三个大的转变。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总之~是逐步并着力解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总结人类发展经验时所归纳的五种‚不带来好运?的经济增长的转变。这五种增长~即:jobless,没有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ruthless,成果不能为社会共同分享的经济增长,、oiceless,没有发言权、没有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增长,、rootless,没 3 有文化根基的经济增长~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逐渐消失,以及utureless,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观大致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形成了三类不同的发展观:GDP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以前,?新发展观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科学发展观,新世纪,。 第一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GDP发展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经济学产生开始到二十世纪60年代~早期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较为简单、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并且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即GDP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数量的扩张?。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以工业化作为发展目标~片面追求GNP或GDP的增长。结果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人口爆炸、农业衰败、粮食不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许多经济社会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开始转变~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新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20年后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发展经济学开始修正对发展的看法。最先对‚增长即发展?的观点提出疑问的‚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尖锐地指出~片面追求增长使人类陷入困境~主张实行‚零增长?。随着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大爆发~环境污染和粮食短缺的加剧~许多发展经济学家都开始意识到~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发展的目的不只是收益最大化即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的内涵不单是经济增长~还有结构改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公平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学提出了新发展观~首先形成的是‚全面发展观?~即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和结构改善在内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生态全面 4 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由联合国提出和倡导的最有影响的新发展观。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发展。?从此~联合国不断召开国际会议~通过宣言~发表声明~在全世界大力提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可持续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的、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能够不断持续进行下去的发展观点。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联合国制定了人类发展指数,HDI,这个包括寿命、教育、收入分配的综合指标~还有学者提出了绿色GDP指标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但是~ 无论是全面发展观还是可持续发展观~都没有全面、系统、综合地说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自然也就没有形成完整、准确的科学发展观。 第三阶段即新世纪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前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和综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纠正了GDP发展观的错误~又克服了各种新发展观的不足~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正确的发展观。 ,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从中国来看~在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问题的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在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立即着手领导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自立自强~并掌握了若干尖端技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论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观点。但是在这一时期~虽然认识到社会主 5 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却在什么是发展上~把发展生产力主要看成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在怎样发展上~总的指导方针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政治挂帅~实际上把经济发展放在了次要的位臵~甚至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搞所谓‚穷过渡?~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战略~片面追求增长的高速度~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发展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邓小平领导实现拨乱反正之后~首先是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内矛盾的正确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强调一切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同时还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回答。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中国改革和发展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充分肯定了发展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对发展的认识~坚定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一是在发展的重要性上~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强调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发展的紧迫性。二是在发展的战略上~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新三步走?构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是在发展模式上~邓小平提出‚台阶式?发展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特征~江泽民提出利用世界先进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四是在发展的动力上~江泽民在坚持‚改革动力论?的基础上~拓宽了发展动力源~ 6 提出‚创新动力论?。改革是体制创新~创新是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在内的创新系统。五是在发展的目的上~从‚共同富裕?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全面发展?~并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更加全面、深刻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纠正了‚经济增长是硬道理?的偏差~强调要致力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随后又明确了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新升华。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构成了关于发展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发展中心论、发展目的论、发展整体论、发展协调论、发展动力论、发展和平论~等等~它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看发展~认为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居于中心地位~把发展观提到统领全局的高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抓住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本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性自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义。科学发展观借鉴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合理性成果~并完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理性超 7 越~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具有资本主义文明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本质上是资本的增殖。只有当资本的增殖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制约而缺乏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时~作为缓解矛盾的策略~才被迫扩大发展的内涵。从资本主义发展观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和壮大。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世界上杀出一条血路~将给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提供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也证明社会主义的成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手段和发展的目标~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超越~中国正在走的发展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后发大国兴起从未走过的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意义。 3、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可以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是管一时的、一般的、局部的~而是管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形成共识~但是一些同志对发展的片面性理解也已经形成~出现了一种相当普遍的错误的政绩观~一些人甚至完全忘记了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目的~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涉及我们的发展还能不能继续下去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在新世纪里我们党究竟要领导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全党确立一种符合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正确的发展观~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保证科学发展观处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地位~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加以关注~都需要认真解决。但是~解决所有这一切问题的基础~还是要靠发展~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否定发展~而是鼓励发展~是使‚硬道理?更硬~使第一要务的地位更加巩固。‚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广义的发展~不仅是指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还包括人的发展。因此~胡锦涛同志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把握第一要义~落实第一要务~最终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目的性。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最重要的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始终把 9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不仅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解决了‚靠谁发展?的问题~而且也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解决了‚为谁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就是改善民生。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充分阐述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社会稳定六大任务~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深刻而生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协同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实现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诸多的环节和方面~其中哪一个环节和方面薄弱或者出问题~都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是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要求。实现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发展要有活力~资源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不仅要考虑到代内公平~也要着眼于代际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 10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整体性。统筹兼顾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正确处理全局性重大关系的重要方法~做到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不仅扩大了统筹兼顾的重点范围~使之覆盖了利益关系的统筹、国内国际关系的统筹~而且进一步突出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最根本的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从而要求全面与重点相统一。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科学发展观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 树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理念~就要求工会必须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要使发展符合规律性、具有时代性、体现人本性。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牢牢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 11 的第一要务的理念~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一切根本问题的根本和基础~充分认识到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作为党和国家来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是全局~是大局。工会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服从和服务于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为工会如何更好地把握主题、服务主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我国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保护稳定~都是为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维护职工利益来说~发展是对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代表和维护,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渴望。工会如何通过自己卓有成效地工作~积极协助党政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群众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认真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自始至终都行使在又好又快的正确轨道上~是工会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又一重大课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工会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而是一切人~它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的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等等。以人为本的根本着眼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以人的发展状态作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标志。人的全面发展包涵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全面?:第一~全面满足人的需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 12 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以及人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等,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不仅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第三~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互为条件~互为前题~缺一不可。人的需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要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全面发挥人的才能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生态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工会组织坚持以职工为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就要解决工会‚为谁服务?的问题~即工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就要解决‚靠谁服务?的问题~即推动工会工作的主体是什么,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就要解决‚服务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问题~即检验工会工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思维和挑战。 树立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就要求工会必须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着力点~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系统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全面发展在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各子系统协调共进~在于一切实践主客体因素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于通过‚五个统筹?以达到总体和谐,而可持续发展则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于通过环保经济和循环经济使自然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和永续利用。可见~无论是全面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其实践的本质皆在于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创造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组成的超大系统。作为描述、概括这一超大系统的‚社会?范畴~有广义和狭 13 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狭义上的‚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特指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状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针对违背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盲目追求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弊端而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实行全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工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就必须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作着力点~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这就要求工会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和工作原则~绝不能以牺牲职工的正当民主权利和应得利益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企业‚改制?,绝不能以不给职工涨工资、上保险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企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经济效益?,绝不能以牺牲或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宽松环境?。为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将通过行使五项基本权利来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行使参与权~代表职工参与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协商,二是行使谈判权~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和有关部门就职工权益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平等协商,三是行使缔约权~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和有关单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四是行使监督权~对用人单位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和政策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五是行使调处权~代表职工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是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挑战。 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念~就要求工会必须按照科学的维权方法运作~统筹职工队伍自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系统回答了‚总揽发展?的方法问题。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表明党以科学的方法形态把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实践本质。概言之~‚第一要义?是讲科学发展观的普遍本质~‚核心?是讲科学发展观 14 的本体论、实践论、价值论的基础~而‚基本要求?是讲科学发展观的特殊本质规定~‚根本方法?作为实践方法~则是讲以科学的方法形态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实践本质~自觉的能动的创建社会主义的和谐实践模式~并在实践中使其达到科学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念~就要求工会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维权的方法~统筹工人阶级自身发展。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工队伍状况不同~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决定了工会维权工作内容的复杂性、维权领域的广泛性、维权对象的多层次性和职工维权需求的多样性。工会坚持统筹兼顾理念~必须解决好统筹工人阶级内部协调发展问题~必须解决好统筹职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协调发展问题~必须解决好统筹国有、改制和非公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职工的权益协调发展问题。这些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增强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可以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是管一时的、一般的、局部的~而是管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对于工会来说~能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是关系着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会和如何建设工会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求得实效上下功夫。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上~在服务科学发展的职能定位、在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工会的思路上~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素质上~在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上~逐一进行审视和反思~看一看哪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哪些不符合~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切 15 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意识、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的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尤其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工会工作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各种不断创新、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在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作为工会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解放思想的任务更重。在建国初期~工会工作经历了至今老同志还记忆尤新的黄金时代。然而~由于我们在发展问题上指导思想的偏差~片面强调工会与党政关系的一致性~批判李立三、赖若愚所谓的‚经济主义?、‚工团主义?~造成工会脱离群众~工作组织元气大伤。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工会理论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1,明确提出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1988年~中国工会十一大明确了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简称为建设、参与、维护、教育。这是对长期以来受极‚左?思想束缚的中国工会的一次拨乱反正~也是对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理论总结。,2,确立工会工作总体思路。1994年~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确立了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这就是:‚以贯彻实施《工会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带动工会各项工作~推动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明确提出‚维护是工会的基础职责?、‚工会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主要手段是维护?等。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提出~回答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工会‚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3,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是我们党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论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16 还是第一次。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就进一步明确了作为劳动者代表的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问题~也就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在每一次工会理论的创新中~都始终贯彻着解放思想。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同样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会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的特征~是在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基础上~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精神状态的改造。解放思想的体现~是创造性实践。‚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解放思想的根本标准和目的~是‚真正解决问题?。思想是解放还是僵化~解放得‚够?还是‚不够?、‚对?还是‚不对?~只能坚持实践标准~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维权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必须坚持和谐共赢。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需要形成和谐思维方式。首先~不能用绝对化的观点来看待对立面。一切对立面双方必有其一致和共同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不可能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对对立面也应该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既要看到对立面相克的一面~又要看到对立面相宜的一面~从对立面中汲取有利成分~壮大自己。第二~促进对立面的结合~发掘新的力量源泉。既然对立面双方有相互一致的共同方面~它们就可以相互结合,既然对立面双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那么~它们之间的结合就有可能迸发出比对立面斗争更大的力量和作用。第三~以尽可能小的代价~ 17 实现对立面的双赢。对立面的结合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对立面的共存和双赢。当今世界~人们的交往增多~活动空间增大~彼此协调、选择和实现共同利益的机会和余地空前地增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双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双赢的发展模式~风险最小~成功的几率最大。劳资关系主体双方~一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管理者~另一方是劳动力所有者~所以~在同一关系中各自有着各自的权利利益~各自追求各自的权利利益~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有时甚至是根本的矛盾。但在劳资关系这一统一体中~大家有着共同的利益:生产效率~而且各自权利利益的有效实现要以生产效率为基础,同时~只有当主体双方意识、承认各自不同的权利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各自的权利利益。如此~资方必须承认及不侵犯劳方的权利利益~劳动者是独立的劳动力产权主体~具有独立人格~是独立、自主、自由的人~劳动者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比如工资、福利、剩余、良好的工作环境等。资方通过‚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管理等途径建立起和谐的劳资关系。劳方也必须承认资方的权利利益~并承担自己的劳动义务~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积极劳动~并通过工人代表或工会等集体组织~通过集体谈判、协商、对话等制度性方式来表达、反映自己的要求、不同的意见~与企业进行正常沟通。总之~在劳资关系内~对劳方有直接影响的事务~劳方有相当发言权~劳资双方沟通渠道保持通畅~在正常组织制度内进行矛盾的妥协、化解~劳资双方彼此间相互尊重、忍让、协商、协调、合作~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企业文化~双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谋民利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问题历来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改善的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在民生问题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而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8 中~‚劳有所得?居于中心地位和关键环节。然则~恰恰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出现了问题。存在‚四过大?和‚一低一慢?问题:‚四过大?~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其中行业间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趋势。‚一低一慢?是指普遍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状况。从全国来看~2002年至2004年的三年中~我国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企业工资分配‚利润挤占工资?严重~我国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2003年我国劳动分配率,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为57.6%~2005年则降为41.4%~两年之内下降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资本分配的比重提高~达到了1/3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职工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与企业效益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呈现出‚低、慢、大、欠、挤?问题。‚低?指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慢?指部分行业和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大?指企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欠?指企业欠薪久清不止~前清后欠。‚挤?指部分企业为了完成利润指标或增长利润~而人为地挤占人工成本。作为工会组织~我们除了协助党政做好改善其他民生问题的同时~必须把解决职工收入分配问题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核心~其主要方式就是积极推动企业工资共决、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三个机制建设~而这三个机制中尤其以企业工资谈判、共决之抓手。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其他问题才能逐步改善、进而加以解决~否则其他问题则会越背越重~成为民生之难。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诸生产要素~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是劳动和资本两大要素。劳动作为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如果不能参与收益分配~则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开启和激活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研究劳动要素 19 参与收益分配~不仅要重视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现生产成本的科学合理配臵~更要重视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实现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都能按贡献大小享有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所得权、支配权、所有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才能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劳动者真正本以为劳动成果支配的主人~进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推进生产力解决和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由保障劳动者生产必需到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实现由‚无产?到‚有产?的转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表明~劳动加人力资本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始终高于资本的利润收入。以美国为例~二十世纪以来~它们的工资收入与资本收入之比一直为3:1。并不是美国的资本所有者不想多拿钱。倒是他们更懂得~只有占社会大多数的劳动者工资收入~足以使他们形成较高的实际需求~才能带动整个社会消费量增长~反过来才能刺激生产~最终才能真正保证他们的资本~长期稳定地获得收益。 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改革是动力~创新是灵魂。只有改革创新~一个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改革创新~一个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改革创新~一个组织才能永葆先进性。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工会既要敢于和善于组织职工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上迈出新的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工会组织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和新问题。近30年来~工会自身改革创新的力度明显不够~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人们普遍认为工会不作为、不适应的根本症结所在。一是工会组织不适应。随 20 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的不断变化~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人数急剧增长~要按要求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但按传统的方式又明显不适应~尤其是那些小型分散的企业~组建工会相当困难~即使我们有了一些新的探索~但并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有些事情虽然已经看准了~但却无法实施。二是工会体制不适应。目前工会组织体制庞大、管理松散、运行不畅、工作无序。各级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并未完全体现代表制和联合制的原则~从工作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上不能很好地代表和反映基层工会和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关系不顺~职责不清~工作不协调~产业工会在内容上与地方工会并没有多大~没有特点与特色。其根本原因是改革意识与思路不清楚~致使产业工会这支重要力量难以发挥作用。三是维权机制不适应。对工会维权机制的探索~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些维权制约保证机制上却未能突破~不免流于形式和口号。如职代会迄今没有新的条例~仍在按老本本操守。集体合同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撑~至今效用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过是一纸空文。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虽也提出~但落实和作用并未尽如人意。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因缺乏有效规则~权责不到位~基本处于低效率甚至零效率运行状态。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同样缺少有效规范~由于某种显而易见的非对称状态~在涉及职工利益方面的重要决策~工会常常失去主动权。再加上一些工会组织职能错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内部民主生活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工会组织在社会上地位不高~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不强~甚至处于边缘化状态。尽管这里有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性推进不够的问题~有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工会在改革创新方面明显落后于整个经济社会改革创新的步伐。最根本的原因是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模式~工会干部在思想上是保守大于创新~缺乏与进俱进的精神~在思想认识上过分强调工会组织的政治属性~而淡化为职工服务的维权属性。如果说在五十年代工会很难维权是我们党在发展问 21 题上指导思想的偏差的话~那么~倡导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果我们工会仍然不能高举维权的旗臶~不能改革创新~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了。任何改革创新都需要勇气和魄力~因此~坚持改革创新~对于我们工会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道需要长久破解的命题~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须臾放弃。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我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把工会工作纳入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和主流机制~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观~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按照职工意愿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变为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工人阶级从组织工会到建立政党是一个伟大进步~当工人阶级内部产生了两个组织以后~在处理党与工会的关系问题上~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工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工会运动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会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联合~工会的特点在于群众性。它是工人阶级群众的最广泛的和最容易接受的组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几乎包括了全部的工人阶级分子。工会作为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其成员中有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中间分子、后进分子~他们的利益要求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质,另一方面又具有广泛性、局限性和分散性。因此~纯粹的工会运动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先进阶级的思想体系。而党的特点在于它的先进性。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由少数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它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只有这样的党~才能依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认识、改造世界~去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工人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理论~制定工人阶级解放的道路和 22 路线。只有这样的党~才能指明工会运动的方向~引导工人运动走上自觉斗争的道路。因此~工会只有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代表~更好地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党对工会的领导是工会自身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树立正确的方向观~就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一起来~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只有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也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之所在,同时~工会在主动接受党的领导的同时~只有放开、放手、放胆地按照职工意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把党的主张和方针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工会工作的全过程。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就是要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变为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特色之一~是中国工会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政治条件~更是中国工会的政治优势。党的领导与工会独立自主工作的辩证关系包括四个基本点。其一~党必须坚持对工会的领导,其二~工会必须自觉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其三~工会必须坚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独立自主地地活动,其四~党必须保障和支持工会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独立自主地活动。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其基本原则是‚原则问题把关~具体工作放手~加强不包办~支持不干预?。为了更好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工会独立自主工作的关系~在政治体制的构架内~应该让各级地方工会主要负责人进同级党委常委~工会接受党的领导的过程~也是工会组织源头参与的过程~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也会变为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在建国初期~工会的领导干部~一般能够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这同当时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同级党委的相应负责人有关。其他国家的工会领导人与政党领导人也经常交叉任职。 工会工作的独立自主是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是根据职工意愿来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独立自主地并不是从党的领导下独立出来~或者说使工会 23 独立于党~而是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独立自主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工会在政治上接受党的领导~在组织上则是一个独立的群众组织~而不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工会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系统~有自己的组织方式、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不是党的一个组织~不是党的群众工作部~更不是行政的一个部门~不是行政的福利科,其二~在工作上要适应群众组织的性质特点~与党组织工作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工会工作内容要以广大会员的觉悟程度和愿望为出发点~在工作方法上要以民主讨论、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等自下而上的方式为原则。工会只有按照群众组织的特点去开展工作~才可能调动和组织起广大的工人阶级群众。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实际上一个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一致的。因为‚上?是代表百姓的~执政党是代表百姓的~对上负责在本质上是对下负责。离开了对下负责~对上负责有什么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时~一般来说比较好处理,但当出现矛盾时~往往相当痛苦~往往取上舍下。这也是我们工会工作职工认可度低的原因之一。在对上负责的同时~我们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对下负责~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工会只有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工会只有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体现出党对工会的领导成效。 二是要把握准确的定位观~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统一起来~旗臶鲜明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发展是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第一要义也就是工会的第一要务~工会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第一要务来思考、来把握、来开展。但是~究竟工会怎么服务好第一要务~工会服务第一要务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全国各行各业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第一要务~但其手段是不同的。公 24 安主要是通过维护好社会治安~给百姓以社会安全来服从服务第一要务,医务主要是通过维护预防和治疗疾病给百姓以健康~来服从服务第一要务,教育主要通过教书育人给百姓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来服从服从第一要义。工会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手段是维护。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并不是游离于经济建设中心~游离于科学发展之外~恰恰相反~它是工会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于科学发展中心所选择的正确角度~即是对大局的服从服务~又是从工会实际出发~把大局的要求具体化。 工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履行基本职责~二者是完全一致的~是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团体~工会组织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要素。工会工作围绕‚大局‚、‚要务?、‚中心?~就是要胸怀、立足和服务这个全局~通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眼于保护、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主动协助党政~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本职岗位上创造性地劳动和更好地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上来。每个组织都有其本质的属性。如果没有维护~工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党领导的工会不能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客观上就在为‚第二工会?的出现创造条件。这是一个相当重大而严肃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据统计~2007年全国市,地,以上总工会共接待职工来访39.28万人次、22.9万批次~处理职工来信3.57万件~接听处理职工维权热线来电12.8万人次~职工来信、来访、来电总量同比有所上升~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串联增加~重访率较高。境外敌对势力利用职工‚维权?问题加紧向我渗透。引起职工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很多~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醒我们~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还不到位。对工会工作如果职工不认可~只有领导认可是没有用的。什么叫维护大局,什么叫忠诚党的事业,什么叫工会服从服务第一要务,其实~就两句话:‚立 25 足全局~忠于职守?~不立足全局~忠于职守将失去方向,不忠于职守~服务全局就是一句空话。从全社会来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忠于职守?不够~是‚守土失责?。因此~工会要把握准确的定位观~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统一起来~旗臶鲜明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全面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把依靠主力军、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结合起来~并在政治安排、权益维护、舆论宣传上加以体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决不是巧合~或者是故作姿态~二者之间有着必须联系。从本质上讲~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和精髓~党的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是紧密相连、永不分割的。因为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密切联系群众~必须首先联系本阶级的群众~党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基础~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考验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进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物质财富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是最革命、最有觉悟的阶级~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弘扬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当然~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有团结、带动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的历史责任。因此~依靠工人阶级和依靠人民群众是完全一致的。 26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要把依靠主力军、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结合起来~推动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融入到经济社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在政治安排、权益维护和舆论宣传上加以体现。要增加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的比例~增加政协委员中工会界委员的比例和工会工作者在政协工会界委员中的人数。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融入党政工作的大格局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机制之中~把工会组建融入到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中~把职代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融入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融入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具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把工资集体协商融入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中~把工会维权、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纳入人大依法治市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大体系中~把帮扶工作、送温暖工程融入到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道保障线中~把职工素质工程融入到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体系中。要大力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其一~党的力量在群众~而群众的力量在组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作为‚当权的、统治的、执政的阶级?,列宁语,的群众组织~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几乎包括了工人阶级的全体。通过工会~把先进的、中间的、后进的职工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开展活动~参政议政~并维护其合法权益~这无疑会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人阶级的归属感~提高工人阶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对党的向心力。其二~工会在保持和发展党与本阶级群众的方面~有着突出特点和优势。工会以实现党的纲领、路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从全国到基层~工会有独立的健全的组织系统~有一支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干部队伍和一支宏大的生活在群众之中的积极分子队伍,工会有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和传统~有适合群众特点的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有群众活动也似地~与职工群众保 27 持着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广泛联系。其三~工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民主渠道。通过这个民主渠道~只可以把职工群众的意见、要求、情绪、愿望反映到党和政府中来~使党和政府准确地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膊~作为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依据,通过这个民主渠道~也可以把党和政府政策措施贯彻到职工群众中去~化作他们的自觉行动,通过这个渠道~还可以对各级干部进行监督~使他们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总之~工会是党的事业整个机器上不可缺少的‚链条?和‚传动装臵?。工会工作的好坏影响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落实~影响着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也影响着党的领导能否顺利进行。 四是要构筑共赢的和谐观~抓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健全维权机制~在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上发挥一方主体的作用~推动构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在于缓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日益显著的利益冲突~避免弱势群体利益受到损害~基本前提是社会各阶层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普通劳动者在社会中始终仍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弱势不仅表现在经济利益获取上的劣势~而且表现在他们的利益表达渠道狭窄。工会的出现正是劳动者强化自身力量的需要。工会作为劳动者群体利益的代表~它反映劳动者的呼声与要求~代表他们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他们争取应得的利益。 其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在企业一级~双方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和集体合同解决~在集体合同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超出企业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可以更多地发挥区域性工会和行业性工会组织去协商~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来解决。属于产业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产业级三方协调机制来解决~调整产业内部劳动关系,属于全国性的问题~政府可以组织工会和企业方的代表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研究解决经济发展和劳动关系领域的重大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合作。 28 其二~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要建立职工的诉求表达机制~就必须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企业一级~可以通过职代会来解决有关职工权益的诉求表达。有关宏观方面的问题~工会可以通过其在党委、人大、政协中的常委、委员或代表团组等高端表达机制~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呼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让劳动者的声音变为强音~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重视职工的利益,通过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等政策推动机制~建立对话平台~加强对国家政策的宏观参与以及对法律、政策实施的监督。 其三~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没有矛盾~而是能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从世界各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看~绝大多数劳动争议是通过调解在企业一级得以解决的。这样可以及时消除劳动关系领域中的矛盾~防止争议上行和激化。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落实劳动争议调解‚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完善现有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明确调解的法律效力~提升调解的权威性。对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不了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可建立劳动法院、同时在劳动法院设立仲裁机构~实行自愿仲裁和‚两审终审制?的制度模式。 其四~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就是要将职工所得的利益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不仅保障职工已经得到的利益~也要保障属于职工应有却未得到的合法利益。此处的‚利益?不仅指经济上的利益~应当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上的各种利益。前者的重点在于保障人们生存权的制度,后者主要包括完善职工各种民主权利~保障职工享有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以及职工应当享有的精神文化和社会权益~防止职工权利‚空洞化的倾向?。而对于上述三种以对等谈判、集体合同制度为核心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诉求表达机制和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为主体的矛盾调处制度~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保障~形成协商、共决、 29 调处三位一体的权益保障机制。当前~要尽快制定有关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法律建设~把协调劳动关系纳入依法规范的渠道 五是强化维权的整体观~把维护产业工人群体、困难职工群体的利益与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多元需求统一起来~统筹兼顾、整合各种利益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作为工会工作主体的职工队伍~其总量、内部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职工队伍的多元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受利益关系调整、单位经济效益、素质与资源占有、收入与家庭境况、城乡体制分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职工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职工队伍已经形成了金领、白领、灰领、蓝领~在岗、下岗、失业~管理层、技术层、劳务层~公务员、科技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困难职工、特困职工等不同的利益群体~职工的身份已经由企业人变为社会人~部分职工由单一的劳动者变为劳动者和资产所有者。由于各种群体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改革的受益程度不同~思想道德和文化技术素质不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对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认知~对自身发展的诉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适应这一变化~调整工会工作思路~转变工会工作方式~把维护困难职工群体、产业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与满足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收入等强势职工群体的多元需求~统一于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其一~统筹职工队伍内部协调发展。当代工人阶级是一个包括产业工人、知识分子、经营管理者和机关干部等在内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分布在各种所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在这一整体中~无论职业声望高低、无论强势弱势、无论收入多少、无论创造价值大小~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都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成员~都是党的阶级基础的组成部分~都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对象~都应该把他们纳入工会组织的视线范围~决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面对新形势下工人阶级各个不同利益群 30 体之间的内部矛盾~工会要善于总结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维护大局~整合各种社会关系。既要维护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又要维护突出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既要恰当照顾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又要突出其不同的维权重点,既要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协调配合~又要有利于保持工人阶级的整体先进性,既要有利于提高不同群体的整体素质~又要让不同群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其二~统筹职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是相互统一的~也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应当享有的生产活动、劳动报酬、财产所有、物质利益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它关系人的生计和生存质量~是最根本的权益,政治权益主要包括应当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表达政治意愿和见解等方面的民主权利和利益,文化权益主要包括应当享有的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社会权利主要包括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经济权益是基础~政治权益是保证~文化权益是支撑~社会权益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统筹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实际与特点~突出重点~有所侧重。 其三~统筹国有、改制和非公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职工的权益。目前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在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中~劳动关系也不一样。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还是以计划经济特征的劳动关系为主要模式,在已经或正在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即混合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正在由计划经济特征向市场化过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关系完全市场化。工会在这三种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别:在机关事业单位 31 和国有企业中~国家法律保证与行政干预力度较大~劳动者的经济权益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要协调好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者与一般干部职工、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普通职工的利益差异~更加关注普通职工的利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白领?阶层群体将迅速扩大~作为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教科文卫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更加活跃~职工的政治权益和文化权益的需求更加强烈~而其政治文化权益的维护应当成为重点。在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劳动关系向市场化过渡~处于急剧变动时期~工会应全过程密切关注劳动关系的变化~维权职工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尤其是要关注下岗、协保、退养等不在岗的人员的社会权益~做好其社会保障问题的衔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关系完全市场化~工会应重点维护处于弱势的职工的基本劳动权和保障经济利益、改善劳动条件以及提高福利待遇上。尤其要指出的~农民工作为新加入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其弱势地位更加显现~一定要下大气力保证其‚劳有其得?、‚工有其安?、‚住有其居?、‚子有其教?、‚弱有其尊?、‚社会保障有其依?。 六是要发展时代的先进观~把维权职工合法权益与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纵观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是以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塑造出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而登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历史舞台的~特别是以其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身份~引领中国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正像一位工人运动的领袖所言:历史不全因为我们是无产阶级就自然而然地让我们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只有掌握整个人类的文明才能做到这一点。新的时空、新的方位、新的形势下~对我国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新挑战。中国工人阶级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新世纪新阶级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地主动地提高与之相应的新的素质和能力~以新的时代先进性来证明自己~才能担当起历史 32 赋予的义不容辞的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重任。 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就要直面我们面临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形成~作为劳动者应以怎样的观念和能力参与社会经济的配臵,知识经济兴起和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中国加入统一的世界经济竞争~工人阶级怎样体现自己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怎样提升自己的经济主导作用,我国工人阶级的数量、来源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大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涌进工人队伍~在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的同时~怎样使他们形成统一的阶级意识~成为自觉的工人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战略目标~我国产业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通偏低~初中以下者占了71%~特别是优秀技术工人十分短缺~仅占4%~远不能适应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形势需要~甚至已成为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些课题的出现与存在~是互相关联、彼此影响的~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发展的契机。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要把思想道德素质和经济素质的提升统一起来。思想道德建设和提升~是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方向保证~经济素质的增强提高~是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能量~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才能变为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现实物质力量。 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要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构筑培养具有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体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以此作为精神支柱~引领职工群众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是改进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统一职工群众的思想~又要反映社会多元化的现实~反映不同阶层的要求和呼声。要研究互联网时代思想宣传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让各种社会成员都能在舆论宣 33 传中得到思想上的认同。三是要加强对社会心态的研究。做好社会心态的研究~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心态的稳定程度~在社会心态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西方国家民意调查比较发达~其功能之一是帮助社会管理者获得某种民心民意的信号~作为调整和决定政策的依据和参考。四是要树立和谐的社会观。其一~要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其二~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其三~要自觉形成和谐思维。把现代经济的双赢理念引入劳动关系协调之中~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要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要增强工会组织在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和经营管理人员群体、公务员群体等强势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推进这些群体总量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二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知识型、智能型职工在整个职工队伍中的比例。三是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核心技能和经济收入~完善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制度和等级评定标准~健全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晋升制度~形成技术工人的梯次结构。四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加速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当前特别要强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批量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富有实效、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工作。要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企业工资总额的1.5%的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并随着GDP增长适当增加比例~保证主要用于一线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要不断增强广大在岗职工以及下岗和转岗职工的市场竞争能力。五是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实行输出地政府、输入地政府和用人单位的联运机制~共同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34 七是要立足牢固的基础观~努力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任何政党都有阶级性~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有着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建企业越来越多~工会组织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受到严峻的挑战。职工这块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组织出现空白~就会为敌对势力提供了实施分化图谋的阵地,如果我们不作或者甚作为~就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树立牢固的基础观~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把职工群众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必须改变工会组建模式~依靠职工建工会。从沃尔玛建会可以看出~不能依靠资方去建会~而是发动职工、教育职工、依靠职工去建会。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形成‚职工自觉建会~企业支持建会~上级工会帮助指导建会~党政和社会各方面依法推进建会?建会格局~通过‚自下而上?要求建会和‚自上而下?指导建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真正保障职工的结社自由~努力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实现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和职工的两个全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必须完善工会组织体制~创新工会组织体系。其一~按照双重管理~各有侧重、职权明确、各负其责的要求~理顺各级工会的关系。在完善和改进中央、省、市、县总工会对基层‚代表、指导、服务?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以乡镇,街道,工会为龙头~村,社区,、种类经济区工会为中间层~企业工会为基础的乡镇,街道,、村,社区,、 35 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尽管解决‚小三级?工会的经费困难问题。其二~要重视和强化产业工会的作用。市场经济长期条件下~国家经济政策更多体现为产业政策~产业内的职工利益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和需求。要按照利益主体明晰化、会员组合职业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产业工会的设臵~理顺地方与产业工会的关系~给产业工会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强化产业工会对企业工会的维权领导~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以产业工会带动和提升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其三~创新中小型非公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便于上级工会介入~便于企业工会和摆脱工会对企业的原则~设计和规划企业工会的组织形式~建立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代行基层工会的职能~以增强工会力量~提高工作效能。四是理顺企业集团内部工会组织关系。要适应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推行‚总部经济?的模式~适应其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的变化~建立集团工会联合会~以便下属企业工会参与企业集团的决策。企业集团的分公司和子公司~要建立工会分会和工会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地方工会与集团公司工会双重领导。 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必须转变工会活动方式~增强工会的吸引力。要坚持建会数量和建会质量并重的原则~做好建会与会员入会的协同管理工作~严防企业建会后~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只是少数管理人员入会~多数职工被排除在工会之外~‚有工会、会员少?~职工入会率低的‚门面工会?现象。要坚持依靠会员办工会~按照会员的愿意和要求~创新活动载体~充分考虑会员的参与性、内容的实用性、企业的接受性和社会的影响性。要大力培训工会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吸引会员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工会工作。要通过开展会员优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多为会员办一些在职工中有影响的实事、好事~提高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职工自愿入会的积极性。 八是要坚定动态的开放观~把推进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进 36 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工会组织都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使广大工人都感到工会确实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工人信得过的、能替工人说话和办事的组织~是不会对工人说瞎话、拿工人的会费做官当老爷、替少数人谋私利的组织。工会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它本身就必须是民主的模范。?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当前做好工会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推进群众化。工会与党不同~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会则不同~除了包括先进分子外~中间分子、后进分子也可以入会~工会无权嫌弃他们或抛弃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员。工会与政府不同。政府是权力机关、行政部门~可以向人民群众发号施令。而工会只能按大多数会员意志办事~靠说服、疏导、启发的方法做工作~而无权向群众发号施令。这就要求工会一定要树立群众观点~从把会员利益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要自始至终把会员作为推动工作的主体~依靠会员开展工作,解决‚靠谁服务?的问题,要把会员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最终标准~就要解决‚服务的标准?问题。其一~要建立工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会务公开?机制。这对工会这个群众组织来说~是最起码的要求~是会员群众的权利~是各级工会的义务。工会的一切重大事务都必须向会员群众公开~并应该定期向会员群众或会员代表汇报工作~并公开相关事项,建立民主决策的机制。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未经过民主程序造成决策失误给职工带来损失~会员群众有权提出质询,建立民主参与的机制。工会工作必须面向基层~面向广大职工~工会活动必须保证大多数职工愿意参加~能够参加。未听取职工群众和下级工会意见的工作~职工群众和下级工会有权不参加并提出批评意见。要建立民主监督的机制。工会 37 领导人必须每年向选举自己的会员群众或会员代表述职~接受民主评议~评议的结果必须公开。其二~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工会工作职工群众评价制度和社会评价制度。要建立会员群众评价制度。工会工作开展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会员群众~这是最权威、最真实、最有效的评价。无论是一级工会还是工会的单项工作~都必须由会员来评价。根据全员评价的结果来评定工会工作的优劣成效。对于工会领导机关来说~自下而上的包括基层工会在内的下级工会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工会工作社会评价制度。这是工会走出自我循环重要的环节。社会评价与被评价者没有利害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工会工作的实际效果~真实反映工会的社会影响程度。当然~社会评价的范围要根据一级工会的工作范围来确定~基层工会可以建立街道、乡镇范围的社会评价机制。 推进民主化。要有系统地推进基层工会改革~稳步推进工会民主化进程。‚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工会必须接受党的领导。但对‚党管干部?原则要全面理解~不能机械地理解~机械地执行。‚党管干部?原则应该根据工会群众组织属性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和党政部门应该有所区别~在做法和程序上有所调整。其一~改革侯选人提名办法。即候选人的提名办法不能沿袭过去的‚推荐?、‚委派?、‚内定?等各式~而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通过自下而上的程序~由会员或会员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党委对集中后的候选人进行审查考核~提出同意的候选人名单~名额应大于当选人。此名单再交会员群众讨论后成为正式候选人名单。其二~直接选举问题。改变先选委员~然后召开委员会会议选举工会主席、副主席、常委的做法~实行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对候选人来说~这是一种压力~能够强化对选举人负责的意识~强化为职工说话办事的意识。这种办法当然能得到职工拥护~选举不是摆样子~体现出职工意志~体现出职工群众能够真正当家作主。对直选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 38 强化领导权和主导权意识~把好政治关。要严格基层工会组建审批制度~防止一些非公企业由行政负责人或经营者近亲属担任工会主席的问题~也要防止一些外商企业用‚福利会?取代工会的现象~坚持遏制‚独立工会?的产生。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搞直选~不是风险很大吗,其实~真正解决‚独立工会‚的产生~正是 需要推进工会的民主化进程~真正选举出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得到职工群众真心实意拥护的工会主席~不给他们以可乘之机。其三~建立好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制~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进行会员代表实行常任制和任期制试点~对工会领导人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体现出会员群众在工会组织中的主体性。其四~改革干部管理制度。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领导人~无论是干部或工人都一律予以承认~实行任期责任制~完善工会主席权益保护机制。也可以试行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垂直管理~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其五~在基层工会改革的基础上推行‚联合制?、‚代表制?试点。所谓‚联合制?、‚代表制?~也就是各级工会的领导机构由所属的基层工会或下级工会的代表联合组成~上级工会应该是下级工会的代表者和联合体。横向联合和纵向代表的工会组织体制~有着区别传统体制的明显优点。首先~组织上实现以基层工会为主体~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由于联合会是群众性的自愿联合~就使工会从高度集中的‚行政化?转向自愿联合的‚民办?。其次~体现了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则。有利于破除工会内部的等级观念和权力观念~变过去下级围绕上级转为上级为下级服务的新局面。 推进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维权是工会维权的主要方法。工会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参与立法与政策制定的工作~要强化参与立法机制~精心研究工会的对策~研究要体现宏观性、连续性、专业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工会应在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推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首先是以《劳动法》为龙头的职工劳动 39 权益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出台《集体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其次以《参与法》、《监督法》、《管理法》等为主体的工会组织职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法律体系~尽快修订《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再次是以《工会法》为龙头的工会组织活动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工会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会干部相关权益的保障机制。尤其是上述法律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刚性和操作性上下功夫。最后是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以及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执法检查、监督、追究和整改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为国家劳动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应从自身监督性质出发~建立大监督机制~即健全完善工会特色的监督机制~建立工会与立法、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监督机制~强化舆论监督。在监督形式上实行独立监督、联合监督、参与监督和舆论监督。在工作制度方面建立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统计分析和信息交流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等。在内容上重点对劳动合同的订立情况、集合合同的落实情况、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伤亡事故、职业病处理规定情况等进行监督。 推进社会化。一些工会干部思考问题的视野窄~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大~立足自身有余~借助资源不足~习惯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能力干多少活?~工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低~习惯于工会自身的‚内循环?~不善于借助党政的领导资源和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会能量的释放和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工会工作的效能和效果。工会工作仅仅立足于工会自身的努力、局限于工会自身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快推进工会工作的社会化进程。要深刻认识工会内部循环系统是基础~社会大循环系统是保障~在夯实工会自身工作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和借助社会资源~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形成工会内部与外部两个循环系统的有机融合和有效 40 对接。只要我们善于将可为工会所借助的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吸纳、运用到工会工作中来~工会工作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其一~要加强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工会必须打破自我循环的圈子~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帮助研究解决职工的社会问题~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其二~要研究工会社会形象的塑造。要系统研究、整体设计、精心塑造工会的社会形象。要充分考虑每一项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打造工会品牌~不断扩大积极影响~弱化消除负面影响。要加强与大众传媒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三~推行工会干部职业化试点。可以参照军队中文职人员的做法~把工会干部分成一般干部和专业人员两部分~专业人员包括律师、教师、翻译、工程师、劳动安全专家、宣传专家、社会学家、统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根据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确定相应专业级别~领取相应报酬。他们的报酬与社会上同类型同等级专业人员大体持平。专业人员不参加其他一般干部的职务升迁~没有行政级别~只有专业级别。对他们的管理和考核同一般干部分开。这样就能逐渐形成一支职业化的工会自己的专业工作者队伍~从而整体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九、要确立务实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自上而下评判与自下而上评判统一起来,建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发展观与政绩观是一体的~也可以说政绩观是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观的延伸和深化,发展观决定政绩观~发展观对政绩观具有导向和定位作用~政绩观对发展观有重大反作用~政绩观的正确与否对发展观的落实与效果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其基本职责~这是工会组织确立政绩观的出发点、客观依据和判断标准~是工会政绩观的灵魂。工会的政绩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职工群众为本位~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效果为核心~在推动经济、社会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中有作为、有地位~使工会工作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各级党委信任、各级行政认可支持、尤 41 其是广大职工群众满意的社会组织。 完善目标责任体系。目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位~是充分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工会不管产供销~身上没有硬指标?的状况~在工作中必须把握定性推动与定量推动的关系~根据各级组织承担的主要任务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分步推进计划~并通过制定责任制、签署责任书等形式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进而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具体的压力传递机制。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和每个基层工会都要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把每一项工作目标分解成若干责任指数~具体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的身上。必须明确~各级工会一把手是整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会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是自己分管工作领域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工会干部是自己具体岗位分工的第一责任人。在一把手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按照各自承担的目标责任~深入抓好落实。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组织健全与制度规范的统一~机制完善和发挥作用的统一~国家、企业要求与职工需求的统一~党政肯定与职工满意的统一四条原则~体现组织起来、发挥作用、切实维权~围绕工会的各项任务~把素质工程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率、职代会召开率和提案落实率、工资谈判协商率、集体合同的签约和履约率、事故隐患的消除率、劳动关系矛盾的化解率、群众突发事件的控制率~对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的知情率、帮扶率以及建家活动、‚双爱双评?活动的影响和实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工会、工会职能部门和工会干部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激励约束体系。以党的各项干部政策和相关条例为依据~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统一~做到激励有力、约束有序~使工会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工会干部奋发有为。当前其要点是:政策落实和法律保障工会干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权益~维护职工权益与维护工会干部权益同步,提高各级工 42 会干部配备层次~各级工会主席进入同级党委常委并享受相应的各项待遇,荣誉称号与物质奖励并重~培养、深造与推荐、选拔并举~对业绩突出、职工拥护的工会干部要大胆使用~在成就工会事业的同时成就工会干部,建立工会干部的保障基金~在工会干部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生活困难时给予资助~解除其后顾之忧,落实上级工会的代行职能制度~使下级工会干部在履行维护职责时无力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在受到打击报复时给予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对基层工会以所在单位为主、社会招聘为辅直接竞选、选举工会主席~激励和压力并存,对不会做又不愿做工会工作~缺乏创新精神~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党政不认可~特别是职工不满意的工会干部~要合法程序及时调整。 十是要创新特色的道路观~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起来~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反映职工意愿。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加快转移~世界经济广泛交融~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更加融入世界。来自国外的思想~以更大的力度涤荡着中国的历史积淀~更多的人类文明的成果进入中国。当然~中国也更容易受到世界风潮的侵蚀。每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职工在国家的政治地位不同~工会表达职工意愿~维护职工权益的方式不同~工会的社会职能和组织形式也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创新特色的道路观~科学认识中国工会所处的国内外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把握科学方位~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起来~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反映职工意愿。 正确认识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不是国际劳工运动的一部分~但它在全球范围内工会人士力争保护工人权利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它是联合国 43 负责劳工问题的专门机构~并在法律上通过了国际必须尊重的基本的劳工权利。国际自由工联宣称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社会化的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国际劳工组织的管辖范围延伸到世界上更广泛的工作问题。它关心的问题包括保护工作中的基本权利和原则~为获得体面的工作而创造条件~加强诸如养老金保险计划的社会保护~加强‚社会伙伴?,政府、雇主联合会和工会――之间的对话。国际劳工组织是由180个会员国组成~并以一种‚三方性?的方式在运作~其管理权被三个社会伙伴所分享。具体由国际劳工大会来执行~休会期间由理事会来负责。理事会由包括28位政府代表、14位雇主代表和14位工会代表。理事会中的工会代表由国际自由工联、世界劳联和非洲工会统一组织联合列出名单选举产生。国际劳工局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设秘书处和所有活动的联络处~它受理事会的监督并接受局长的领导。国际劳工组织最初和最重要的活动是制定和规划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标准采用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国际劳工公约是国际性条约~须经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批准。建议书系无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自1919年成立以来~已经制定了187项公约和198项建议书。其中8项公约已经被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认定为人类的基本权利。8个公约对于工作中的基本人权至关重要~要求本组织各成员国全部予以批准和实施。这些公约成为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公约~包括结社自由、废除强迫劳动、平等和消除童工劳动等方面。另有4个对于劳动制度和政策至关重要的公约被称为优先公约~包括三方协商、劳动监察和劳动政策几个方面。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劳工组织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工会应正确认识国际劳工组织~参与国际劳工组织的事务~主动应对~灵活应变~吸收经验~趋利避害~为我服务。 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 44 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欧美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作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包括社会责任)~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成衣业和制鞋业所发动‚反血汗工厂运动?。在劳工和人权组织等NGO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知名品牌公司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后演变为 ‚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又称‚企业行动规范运动?或‚工厂守则运动?~企业生产守则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但这种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生产守则有着明显的商业目的~而且其实施状况也无法得到社会的监督。在劳工组织、人权组织等NGO组织的推动下~生产守则运动由跨国公司‚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逐步转变为‚社会约束?的‚外部生产守则?。到2000年~全球共有246个生产守则~其中除118个是由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外~其余皆是由商贸协会或多边组织或国际机构制定的所谓‚社会约束?的生产守则。这些生产守则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其中较为著名是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简称SAI,发起并联合欧美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设计了社会责任8000,SA8000,标准和认证体系。中国商务部对它的定义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管理标准体系。SAI顾问委员会有28个成员~14个来自美国~其中一个是SAI的会长~来自亚太地区的成员只有一人。然而~28人中只有22人有表决权,6人只有在正常成员缺席时才有表决权,~而美国的14人都有表决权。因此~可以说SA8000是一个控制在美国手中的国家劳工标准。对于SA8000一方面~对劳动者维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有可能利用这一标准~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大力 45 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制定并推行符合国际惯例~又切合中国实际状况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正确认识实现体面劳动。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给人人以‚体面的劳动?的新概念。所谓‚体面的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将基本劳工标准以及恰当的报酬、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融入其中~作为检验‚全球化的试金石?。 为了保证‚体面劳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施行了《体面劳动议程》~旨在各国各地区实现‚体面劳动议程?的4项战略目标:一是促进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二是为所有人创造更广泛的、体面的就业机会,三是为所有人提供广泛而有效的社会保护,四是加强三方性原则和社会对话。?体面劳动原则提出后受到国际劳工组织三方成员的普遍认同。体面工作的原则具有普遍性~而其所包含的内容在各国具有不同特点~实施战略必须适合各国具体情况。中国工会应该在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工会的交流~主动应对国际工会运动出现的新情况、新概念、新趋势~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平等对话、求同存异~推动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 46 47
本文档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