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程理念习题

新课程理念习题

举报
开通vip

新课程理念习题新课程理念习题 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 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 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答:小王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 上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合,他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忽视了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 小王一味模仿特级教师,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内 在的个人魅...

新课程理念习题
新课程理念习题 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 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 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答:小王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 上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合,他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忽视了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 小王一味模仿特级教师,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内 在的个人魅力。 小王注重了模仿,忽视了自己的教学反思。 2.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 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 “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谁也听不清谁在说 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此时玩耍的„„小组合作只有学 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鼓励一下!”其余鼓起掌来。 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 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热热闹闹。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 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 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新理念p263-265) 答:(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 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 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 学监控能力;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 ?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 采纳 。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 ?如按能力实施分组教学,要不断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位置,以便随时更动。 ?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在实施奖励时,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因学生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社会阶 层、男性和女性等而有不同的对待。 ?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自己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检视,随时 修正。 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动。 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不仅在课堂教学中, 还要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 的培养。 (五)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空,确保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 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 教育目标。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记忆、理解、运用、处理和加工信息 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交*、渗透与融合。设立相应的综合课程,通过综合课程的开 设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多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 (七)开设创新课程 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育教 学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各具特色,并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 中应让学生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的体验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和启迪。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 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人际关系等 方面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 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 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 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 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 A、 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 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 9、班级教学产生于(D) A、 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 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 A、 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 A、 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 A、 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 A、 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 A、 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 二、判断 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 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 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F 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 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F 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F 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F 9、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T 10、个别教学也叫做个别化教学。F 11、作为教学形式的学生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生的任意学和自己学。F 12、教学方式包括:教师和学生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T 13、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是相对立的。F 14、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教学目标。T 15、新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有 所下降。F 16、电化教育与新课程相结合的根本总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起辅助作用。F 17、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F 18、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以综合课取代分科课程。F 19、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是条好经验。F 20、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摒弃过去过于注重的终结性评价。F 三、简答 1、 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 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 当代强调课程综合化的原因何在? 答:课程的综合化,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新知识观适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来源;2)社会的新发展、新问题要求课程走向综合化;3)学生的认知发展也需要课程的综合化。 3、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1)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2)其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同时,重视自身科 研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具有指导学生 进行研究的能力;3)再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增强合作意识,实行专业之间各学科教 师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4、 简要说明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答:发展性评价有其丰富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使创 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要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 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一转向多向;7)关注发展过程。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意义? 答:(1)更新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绝不仅是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手 段,它将导致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甚至教育体制的革命。在这诸多变化中,教学观念是重 中之重。主要表现为:打破传统的师生主从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2)变革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双向、多向、异步、同步传输等众多特点。把它应 用于教学中,可以有利于教师实践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3)补充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流动更新速度很快,这可 以弥补固定课程的不足。 (4)扩大教学规模。现代教育技术使传统的学校围墙不复存在,使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家 庭,走向信息技术存在的任何地方。 (5)形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师生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教 学氛围;还可以使师生交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而使教学产生显著的功效。 四、论述 6、 广义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答:?从校内到校外——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利用;?从实验验证到实验 探究——关注开放实验室和“随手取材”的探究性实验室建设;?从课本到多媒体及网络信 息资源——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从物到人——关注教师、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 联系实际说明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7、 联系实际说明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p5-7) 答:1)由专制走向民主;2)由封闭走向开放;3)由专家走向教师;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 导的教学观。 (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 (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 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 B.? ? C.?? D.???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 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 观点有 (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 )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 )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 利用网络资源 (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 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 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 “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 五、分析说明题( 共27分 )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 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 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 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 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 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出很 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 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 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 样的影响?(16分) 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考核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 8.? 9.? 10.? 11.? 12.?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2.A 3.B 4.A 5.C 6.B 7. C 8. 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BC 2.ABCD 3.ACD 4.ABD 5.ACD 6.ABCD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 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 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 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 3.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 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 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 方法。(5分) 言之有理即给分。(4) 2.“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 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 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分)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1“”“ ” 2 3 4“ ” “ ” 5“” “ ” 6 7 8 “ ” 9“ ” 10 11 12 13 14 7 1 2 3 4“” 5 (15)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 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 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得 分 评阅人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 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 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 是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 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得 分 评阅人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 革。 (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 (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 主。 (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 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 准。 (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 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 (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 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 质。 (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 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 标。 (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 求了。 (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 程。 (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 生积极地举手回 答。 ( ) 得 分 评阅人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得 分 评阅人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 异”的理解。 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课堂、书本 4、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综合课程 5、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教学、评估、考试命题 8、甄别与选拔 9、开发者 10、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 11、B 12、A 13、C 14、A 15、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请参考答案要点酌情打分。 26、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 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 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 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7、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 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 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 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28、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 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 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 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 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 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教育、——教育和——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为主;从 小学至高中设置——。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不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 行——、——和——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 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 它们是(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 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 A、 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 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 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 之、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将试行学分制管理。( ) 3、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质上是科技类活动课程。 ( ) 4、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了具体 的规定。 ( ) 5、这次课程改革保留了原有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称。 ( ) 6、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 7、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 ) 8、评价改革;不等同寸: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9、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10、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就是校本课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 2、简述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 3、简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l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5、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6、简述考试的改革重点。 五、论述题(每题?分,共20分) 1:试论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新课程,卜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答案: 1、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幼儿教育、义务 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4、知识、技能、能力、态度 5、实践能力 6、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7、国家、地方、学校 8、 二、1、ABCD 2 ABCD 3 CD 4 ABC 5 ABD 6 ABD 7ABCD 8CD 9ACD 10 ABCD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叙事的一般特征,它有背景、 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方式和结果。包含着大量的理论成分和现实因素,具有很高的 讨论和研究价值。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的具体情境和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特定 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与效果,包含着特有的教学理念、具体的处理方式,反映的是教 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1、在事件中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 法解决的事件),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理念和方法。 2、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干 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能促进个人内省)。 3、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包含特有的教学理念具体的处理方式。 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 1、分享实际的教学经验 2、提供某种教学研究的资源 3、提出问题,要求各方面来诊断和支持 4、对已经进行的教学进行反思,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等 案例的基本构成: (1)叙述型 (2)片断型 (3)比较型 (4)图表型 (5)绘画型 1、叙述型 在作文中,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 动“对号入座”。如C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应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 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2、片断型 《琥珀》(苏教版)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部分后,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学习的体 会和收获。 教学过程如下: 师:请大家说说,读了这一段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师,读了这一段,我发现课文中的矛盾,课文前面写“太阳暖暖地照着”,文章 后面却写“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师: (没有想到学生没说读懂么,反而抛出一个预想不到的问题) 师:你能边读边想,不错! 师:对呀,这样写是不是矛盾?(转向全体学生)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小 组讨论讨论。(学生又一次读书,展开讨论,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 3、比较型 一天,有两个班都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 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 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 的同学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 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 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 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 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4、漫画型 (1)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认识。 (2) 该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1、整体阅读、提取信息 2、针对信息、正确判断 3、联系理论、对号入座 4、针对信息、具体分析 5、语言表述、全面准确 案例1: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 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 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 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 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一)、整体阅读、提取信息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 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应给高分.不少学生 高兴地说:“以前,我的作文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 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有关评价方面的 (二)、针对信息、正确判断 思考: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该教师的做法丰富了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三)、联系理论、对号入座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 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 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3、评价内容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 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4、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 特性。 5、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 和可操作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 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 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 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 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 性评价的内涵。 ?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关注评价的主体性 ?体现了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三)、针对要点,具体分析 1、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 该教师的评价体现了评价分层化,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以不同的 评分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该教师利用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 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向更的目标奋斗,达到这种效果, 归功于老师采用的“按不同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和标准” 评价学生的方法. 3、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该教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老师这种方法的 激励下,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使评价进入学生的进程之中。 4、关注评价的主体性 这位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 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语言表述、全面准确 在上述教例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做丰富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表明了发展方向和趋势。首先,该教师重视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促使学生不断进 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次,该教师注重了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第三,该教师潜移默化将 形成性评价与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学习的进程之中。第四,突出了主体性。 案例1分析 (一)分析方法 1、整体阅读、提取信息 2、抓住信息、正确判断 3、针对要点、具体分析 [联系理论、对号入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分析教学案例主要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理论也是重要依据 4、语言表述、全面准确 新课程新理念之一: 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 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 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 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 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案例2: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 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 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 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 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案例2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 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 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 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 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 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 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 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3: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 —“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 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 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 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 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 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 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 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 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3分析: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 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 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 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 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 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 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 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4: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 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 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 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 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案例4分析 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 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 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 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 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 一锅煮”的做法。 案例5: 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 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 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 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 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 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 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 课程理念的? 案例5分析: 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 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 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6: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 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 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 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案例6分析: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 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 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 成独特个性。 ?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 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之二: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 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 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首要特征 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 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 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 2、独立性——核心特征 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了特殊的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 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和欲望。 对待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性,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即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从教到 学”的转化过程,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 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独特性——重要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方式,即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 性的体现。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 间。 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 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4、体验性——突出特征 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表现为: 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 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 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讲,就是要把 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5、问题性——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1)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 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 (2)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 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 习方式的精神实质。 案例7: 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 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学生讨论猜测若 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 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 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4、延伸:教师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 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 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5、教师从上述书写材料的不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让学生分析“纸”的字形构成、推测 “纸” 字的来历,进而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 6、屏幕播放专题片:纸的生产原理和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生产工艺,亲 身感知历史。 7、教师提问:当公元3—4世纪中国人广泛使用纸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用什么材 料进行书写?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和“造纸术的外传时间表”并看屏幕上“造纸术的外 传路线图”。讨论:“中国造纸术的外传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生推选代表讲述在课 外上网搜集的有关网页资料。 8、做一做:课后各小组用书上介绍的方法进行造纸试验,并进行评比展示。 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这些新 课程的理念。 案例7分析: 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例如“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 “‘纸’ 字的来历” 、“其他国家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设计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各种材料上书写、上网搜 集有关纸的材料、做一做造纸试验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 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 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8: 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张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 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 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 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 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 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 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迈出了 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案例8分析: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 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 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致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 生活实际才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 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案例9: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 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 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 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A B D C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 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A B D C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 影响? 案例9分析: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 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 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 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 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 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 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案例10: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 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 结论。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10分析: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 知识的接受者。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 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 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 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 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 想象,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 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案例11: 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 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老 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促进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 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 在上述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展会有什么差异? 案例11分析: 第一种教学方式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 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 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 减,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 性缺失。 第二种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的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 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 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 神。通过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 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 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 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 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3、评价内容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4、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 展的独特性。 5、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 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 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 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 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案例12: 该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案例12分析: 1、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 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2、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 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和方法; 3、从评价主体看,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 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4、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5、从评价重心看,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 程度,没有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我认为,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改革评价学生的方式: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 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作为 收集学生发展的证据, 教师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想 意识的不断提高; 3、把量化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 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 4、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 减轻学生压力。 案例13: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 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 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 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 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 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 我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 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 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案例13分析: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 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 不到很好的发挥。 案例14: 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 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 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 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 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 高的有关材料。 案例15: 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 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 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 行? 案例14分析: 优点: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 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 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 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 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新课程新理念之四: 新课程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而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 途径,将有助于教师增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案例15: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 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 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2007年试题) 案例15分析: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 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 ?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 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 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 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 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 ?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 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 长。 案例16: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认识。 案例16分析: “扁舟求鱼”的漫画提醒我们一个人不进行反思就会愚蠢错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 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 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 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 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于他人的反馈,来不断提高分析自 身教学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否则就会像漫画中的人一样让自己主观自设的错误而 引起错误的行为。 案例17: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6)班《蚂蚁和蝈蝈》的教学接近尾声。屏幕上打出一组量词练习 一( )蚂蚁 一( )甲虫 孩子们小手如林,应答如流。 “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在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刹那,6岁的小男孩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 “嘘——”年轻的董老师伸出食指示意,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好孩子!能说说理由吗?”董老师眼含笑,嘴含情,轻抚小男孩的头。 小男孩满怀自信地说:“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里都是这样说的。” “没错!”董老师带头鼓掌,“诗人也是这么说的”。 接着,董老师神采飞扬地背了一首诗,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是香港诗人西西写 的,名字叫《可不可以说》: “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 一只葱/-----可不可以说/一朵雨 一束雪花 一瓶银河/------可不可以说/一头训导主任 一匹将军 一尾皇帝?” “孩子们,你们说可不可以?” 孩子们听了,又是哄堂大笑。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一张脸上,开到 每个人的心里。 答:好,该老师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开关。当一生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 时,该老师只“嘘—”一声,没有对错评价,只是引导大家一起进入了更深层的 思考;当该生说出理由时,教师不看重结果,只是肯定了思考方法,激励学生再 阅读。 该片断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 的评价。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忙着肯首表扬,而是引导回顾思考的过程,使 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让全体同学共享。面对异类答案,尊重差异,肯定思维过 程中的价值因素,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过程,充许异步达标。课堂即时评 价并不等于马上评价,教师耐心等待,延缓评价。教师的基本姿态是接纳,即不 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而是表示非常乐意倾听。不至于简单评判“对”或“错”, 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与思考,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这样, 每一次评价的过程才会丰满,才有一定的意义和份量。 案例18: “测验的时候,有一道题是作文。我看不大懂题目的要求,很想举手问老师,可 我不敢,怕老师骂我。老师经常说,要学会审题,考试的时候她是一句话都不会 说的,就像毕业考试一样严格,这样考出来的分数才真实。我只好猜了猜,凭自 己的感觉做了作文。结果我还是理解错了,作文被扣了25分!我真觉得冤枉, 我不是不会写啊,只不过是走题了!我前面的基础部分不是考得很好么?如果考 试没有作文就好了,或者不懂能问也行呀!” A教师认为:案例中的老师,在平时考试的时候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是对的,因为 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应考环境,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将要经历的毕业考试, 所以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是不能问的。 B教师认为:评价应该重结果,更应该重过程,学生学习水平的真实,比分数的 真实更重要。所以平时考试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 A、B两位教师的观点,你是如何思考的?请阐述之。 答:我赞同B教师的看法。我们认为考试是另一种学习。对待考试,我们同样应 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应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帮助个体建立 自信,寻找改进问题的办法。A教师的做法有背于新课改精神,过于看重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它很难体现出感性积累、情感体验等许多更为本质的信 息。 案例19: 老师,请看看我的闪光点 老师: 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 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得更好,你的好动,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老师希 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 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时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 做得慢,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 我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老师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笛声吧!刚开 始学吹的一年里,我的水平很糟糕。我每天一有空就练,终于有一天,美妙的音 乐从笛孔中飘了出来,我成功啦!我不但会吹老师教过的曲子,也会吹老师没有 教过的曲子,同学们都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吹这么多曲子?”我说:“因为 我多练,所以就熟能生巧了。”我现在的水平在班级中是数一数二的,我从一只 “丑小鸭”变成了一只“小天鹅”。 老师,您一定还记得我写的小诗《我的妈妈》吧! “我的妈妈是老师,学生一批又一批。” 那是有一次,您要我们写一篇《龙年畅想》的作文,我写了这首小诗交给您。因 为我的妈妈是老师,她常常把没批完的作业和考卷带到家里,批到很晚才睡觉。 我觉得妈妈很辛苦,希望她和我们一样“减负”,我就写了这首小诗。您读完后, 在班级里表扬了我,还叫全班每人都写一首《龙年小诗》,班级里涌起写诗的热 潮;您把写得好的诗贴在墙上,我的诗被贴在了第一页,您知道,我心里有多么 自豪啊! 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 做“糖纸人”„„ 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 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像成人一样的小学生。 答:该案例中的评价,是传统评价,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 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这样使学生成了失败者,不能够获得鼓励, 不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严重背离了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2、评价内容片 面:忽视学生的发展。3、评价方法单一:重量化,轻质性。4、评价对象:地位 被动,评价双方关系紧张对立:民主很少,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问价值,尤 其忽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与的价值。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 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鉴于此,我们应引起反思;加强学习,努力吸取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构建能够 调动教学双方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促进教学双方发挥自身潜质的评价体系和方 法。其具有人文精神,着眼于终身教育,立足于经济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评价 主体与客观的统一。其应体现“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激励性”等。 案例20: 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课始老师出示春姑娘的神秘礼物袋,告诉孩 子们,找到春天的小朋友,春姑娘都有神秘礼物送出。孩子说春天,凡是说得有 特点,想得独特,态度自信,善于倾听,积极补充的,都可获得一件春姑娘的礼 物——聪明伶俐的小燕子、粉红的海棠花、一片树叶、一朵月季、一只蝴蝶、一 只蜜蜂„„(都是用彩色纸剪的)。 答:这样的评价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给孩子美好的遐想,既激发了学生表 达与交流的欲望,又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还再一次凸现春天景物的特点,可谓 自然贴切,生动有效。 案例21: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 为我书读得多,想象力也不错,敢于说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一考试,老师就看不 上我了。她常常教训我,考试的时候不要自作聪明,要写自己有把握的答案。遇 到什么“默写自己喜欢的成语啦、段落啦、古诗啦,选做一个作文题呀”之类可 以自由选择的题目,就要写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会出错。有几篇课文, 老师还规定我们统一背哪段,都是字少的,说如果要考默写就默它,不会失分。 有一次默写成语吧,我默的都是课外书上来的,我读的课外书是我们班上最多的, 但多了一些错别字,结果一个错别字扣0.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成语等于白写,结果只考了84.5分。别小看这0.5分,多了它,我的等第就是优了。老师还把我批评了一通,说这又不是上课,要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还说我不听话, 不懂考试的技巧,考这个分数是对我的惩罚!我真的想不通,净默书上默烂的成 语,有什么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我心里真委屈。” 请对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为予以分析。 答:该教师评价内容片面,注重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结果,忽 视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丧失了学 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知识本位使教学评价误入歧途,导致高分低能,呆读 死记,而且教师过分注重与分数相关的考试技巧,抹杀了个体潜能,忽视了学生 的发展。第二,教师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 识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折射出来的思维,尤其更要关注学生创 新、探究、合作、实践、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在多角度中审视关注学生作业与 考试中飞扬的个性及成功的体验。因此,新一轮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鼓励个性发 展,对学生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次评价策略,让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原有 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 案例22: 课堂上正在讨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已做了回答,教师也许不满意,又叫另一名 学生回答。教师未料到这位学生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马上训斥道:“这么简单 的问题都不懂,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牛!坐下。”学生练习时,笔者身旁的一 位学生,拿出一份课外练习题向这位教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这种题你不必 考虑,这是重点班学生做的题”。 答:本例中的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忽视了发展性评价的三个主要功能:检 测诊断功能:“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的系统调查。”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检 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调节反馈功能:“评价最 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主要关心的是用评价来改进教与学”。 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的真实情况,帮助他在未来的 教学中调整、补充、反省或改进。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以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并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或压力的体验,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自觉。展示激励功能:良好的行为与成果,一经得到确认,将激发更强 大的潜能。在多元评价理念的引导下,评价活动实际上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 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每一位被评价者的努力和成绩,个性与独特之处,都同 样被鼓励与关注。 原因是这未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 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胜,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等。为此评价就把优异的成绩 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一般或者较低的成绩。这样,无形之中评价就 变成了一种甄别的过程。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 案例23: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答:这位教师的做法错。从以上四个造句,看出这个学生的表达很具个性,思维 活跃,想象丰富。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体现为“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多元性体现在全面评价。 根据人类智能多元构成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发展的需求,多元评价主张“多 一把评价尺子,多一批优秀人才。”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 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多元化评价,无疑能给更多的学生的 发展创设新平台。教育家底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 励、唤醒、鼓舞。所以,我认为这位学生的独特和个性,应受到鼓励和关注。 案例24: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 会想些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 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 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 我再给你们找去。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 如果你是课堂上的这位老师,你该怎么评价这位男生的表现? 答:如果我是那位教师,对于这位学生活跃的思维,富有创造的激情,一定会说: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心理学家加德纳说过:每个人 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所 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在他们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在评价时,我 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的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应有“宽容”、“先 接受”的意识,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只 乌鸦说这番话的原因好吗?”再次激起众多学生的关注,最后得出:一、这只乌 鸦不知悔改,不可取。二、这只乌鸦心理素质较强,在困难、失意、失败面前报 有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这倒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我相信,这样的评价方 法,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七.记述一个引起你思考的发生在你身边的评价案例,说一说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2007年试题)。 答:一次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正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联系指导,突然班里 传来一声口哨声,我忍不住问:这是谁发出的声音?教师里顿时静得出奇,学生 面面相嘘。48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我继而做出这样的评价:“我想发出这 种声音的哪个同学肯定是无意的,我相信咱们班没有哪个同学想故意破坏课堂纪 律来影响大家,希望以后注意一下!”然后继续上课。 2009 1、如何在你的教案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 2、如果你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指出你的错误,你会怎么做? 面试以说课为主,10分钟说课,5分钟面谈。事先有30min的准备时间 2008323 1 如果有位老师向你抱怨学校领导分配不公平,你会怎么处理? 2 如果你在上课,突然有两个学生打架 ,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3 你面对这次招聘所具有的优势? 各个学校不同的综合能力,分析时事,有学科知识,还有问你一些问题 1、 作为一个新老师,你会如何向老教师请教呢? 要点:(1)争取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学到相关的教学方法; (2)多让老教师去听你讲课,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积极主动的向老教师请教学科上的知识,注意态度端正 2、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在玩手机,你会怎么处理? 要点:(1)首先没收手机,继续上课; (2)课后单独找该学生谈话,对他进行教育; (3)通知家长。 3、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你作为组织者,你会怎么做? 要点:(1)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方案; (2)开展动员大会,将你的方案告知学生,并提出注意事项等等; (3)活动过程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 (4)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感言等等; (5)总结此次活动,并向领导汇报。 4、作为班主任,如果你们班的各科成绩都比其他班低,你会怎么处理? 要点:(1)找各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 (2)研究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情况,找个别典型的学生进行谈话教育等; (3)在全班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互助、一帮一、奖惩制度等。 5、如果你发现学生早恋,你会怎么处理? 要点:(1)单独找该学生谈话,对其进行教育,如:早恋的利害关系等;注意语气! (2)通知家长,将情况告知家长; (3)关心该学生,有必要是跟踪学生。 6、对于“女生要留短发”这一制度有何看法? 要点:(1)认同,因为外表美不如心灵美; (2)不认同,没有必要,学生的自由。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理念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的是 [ B ] A.教学理论 B.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方法 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 A ] A.学生发展为本 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 D.民主化 3.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要做到 [ D ] A.变“传话”为“对话” B.变“书中学”为“做中学” C.变“教书” 为“铸魂” D.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4.下面关于课程内容包含的主要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材料信息 ?结构信息 ?方法信息 ?知识信息 A.??? B.??? C.??? D.???? 5.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环境属于 [ C ] A.图像情境 B.生活情境 C.实在情景 D.符号情境 6.在课程内容的情感性处理中,配录像画面朗读课文是 [ D ] A.发掘情感 B.诱导情感 C.赋予情感 D.展示情感 7.下面关于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大体包括的类型,错误的是 [ C ] A.实践活动 B.符号活动 C.学习活动 D.综合活动 8.下面关于从哪些方面入手运用成就策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创造成功机会 ?学会赏识学生 ?利用优势转移 ?提供替代经验 A.??? B.??? C.??? D.???? 9.“增强教学的审美情趣” 属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 D ] A.目标策略 B.成就策略 C.情境策略 D.变化策略 10.在教材呈现策略中,“温故而知新”属于 [ C ] A.问题研究策略 B.活动展示策略 C.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策略 D.素材处理策略 11.下面属于置疑问难的意义的是 [ B ] A.创设冲突情境 B.引发思维活动 C.启动定向思考 D.鼓励发散思维 12.“遵循感知规律,研究媒体的特征”属于 [ B ] A.演示策略的意义 B.运用演示策略的基本要求 C.演示策略的操作要义 D.演示策略的功能 13.“相机引导”属于学生学习方式指导中的 [ C ] A.自主学习的指导 B.合作学习的指导 C.探究学习的指 D.体验学习的指导 14.下面的叙述中属于体验的途径的是 [ A ] ?感知 ?活动 ?经历 ?提炼 A.??? B.??? C.??? D.???? 15.在学法指导的方式中,点拨式属于 [ B ] A.直接型指导 B.渗透型指导 C.个别型指导 D.自悟型指导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并改正错误。 1.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化。 ( × )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2.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实施观。 ( ×) 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态观。 3.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做 中学策略。 ( ×) 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操作化策略。 4.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的一种 教学活动方式。 ( ?) 5.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素材”。 (×) 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的教学观念。 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以下教学观念:?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 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 ?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 2.简述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 ?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我的口袋里装了一个人。我说课文中写错了,志愿军是 不能叫做亲人的。) ?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卷入”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要注意眼前的学生任务; 第二,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第三,学生有自己决定自己进 度快慢的选择自由;第四,学生愿意被“卷入”。(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参与活动、促 进思考。) 3.简述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 ?了解学生实际;?调适自我心态;?研究讲授的内容;?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每 种要义要给予适当说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 1.结合实际,谈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怎样运用调节策略。 ?倡导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节后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保持在最佳状 态。)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关注他,这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 厚望,能改变学生的“自我”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业成效。 ?调控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可表现为三 种:一是以教师设身处境地理解学生为特征的“支持型气氛”;二是以学生提心吊胆地提防某种打击 为特征的“防卫型气氛”;三是以师生相互反对为特征的“对抗型气氛”。积极的、师生相互理解与 支持的气氛,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致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性探索。 ?讲究强化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 力量的方式。强化主要包括外部的奖赏作用。赞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的,如奖金、奖品等; 一种是精神的,如表扬、鼓励、赞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赞许乃至奖励的各种强化手 段,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要善于把褒贬巧妙地结合起来,还要善于使比赛、竞争之类的活动产生激 励的正效用。 ?控制焦虑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造一种宽松的、激励学生进步与努力的环境,减少各种过激 反应,控制考试、竞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因焦虑带来的心理偏异的产生。 (在每种做法中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即可。)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二)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关于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错误的是 [ C ] A.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B.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 C.促进学生的发展 D.采用易于为学生觉知的方式 2.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要做到 [ D ] A.变“传话”为“对话” B.变“书中学”为“做中学” C.变“教书” 为“铸魂” D.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3.下面关于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的做法,正确的是 [ B ] ?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 ?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 ?化知识为智慧 ?展现获得结论的过程 A.??? B.??? C.??? D.???? 4.“进行尝试探索、倡导主动涉与”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 [ A ] A.预热化策略 B.生活化策略 C.问题化策略 D.结构化策略 5.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借影视想像是 [ B ] A.富集课程资源 B.获取替代经验 C.促使感同身受 D.提供学习诱因 6.在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中,讲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名人的故事是 [ A ] A.发掘情感 B.诱导情感 C.赋予情感 D.展示情感 7.在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方式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 [ D ] A.开放课堂 B.在参与中学 C.综合学习 D.探索研究 8.“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属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 C ] A.目标策略 B.成就策略 C.情境策略 D.变化策略 9.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 [ C ] A.知识载体 B.话题 C.文化中介 D.谈资 10.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以蔽之:采用 [ D ] A.组织学生的表象 B.联系学生的经验 C.推动学生的参与 D.启发式 11.“接触真实问题”属于 [ C ] A.置疑问难的意义 B.置疑问难策略的基本要求 C.置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 D.置疑问难的功能 12.下面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错误的是 [ D ] A.学习方式的指导 B.具体学法的指导 C.练习作业的指导 D.记忆方法的指导 13.全员互动合作是合作学习的 [ D ] A.基本动力 B.根本目标 C.基本品质 D.基本动力 14.下面关于“学法”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完成课业的方法 B.智力活动的方法 C.矫正的方法 D.调控学习活动的方法 1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班规属于 [ B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并改正错误。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教学方式。 ( ×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课程功能。 2.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 × ) 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3.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促使感同身受。 ( × ) 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运用模拟情境。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策略因素。 ( ×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 5.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 (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实施在以下一些基本要求:?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 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 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应促进教学相长;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要充分利用 课程资源。 2.简述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 ?促进者的角色;?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者的角色;?合作者的角色;?反思者的角色。 3.简述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 ?明晰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 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 ?“解放”学生。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想像、抒发创意、释放潜能。 ?具体要求。学习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要求, 引导他们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 ?巧妙提示。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在巧妙的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 要言不烦地点到为止。 ?循序渐进。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提供的各种可能,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 自主学习的技能,增强信心,勇于践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目的性:就 交往目的来说,教学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获得的发展,是由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具有互为主体性:就交往主体来说,学生 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 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具有“规定”性:就交往内容来说,其主题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范” 意义的,因此,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具有计划性:就交往的结构来说,这 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展开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现师生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 授无知的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 仅是一个讲解者;?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实现对话要求师 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哈泰帕把互动分为“水平互动”和“垂直互动”,“水平互动”是年龄特征、 知识经验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常采用小组讨论、相互教学等形式,它可 以使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和发现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有差异的见解,促进“节约思维”、深入思考与反观自 身而获得创见。“垂直性互动”是指儿童同成人、教师或高手之间的一种互动,它是在教师传递社会文化 的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参与,“认知学徒制”、作为“脚手架”的互动,都属于这类互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必须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由交流合作而推动的 积极深入思考中,才能实现。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理解的基本涵义是: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处地、共同体验、宽容悦纳。 从理解的意义上讲,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也是一 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 (在每种观点中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即可。)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自学考试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资料 前言 1. 对课程标准和大纲的研究是小学数学 课程研究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1) 2.从大纲到标准,反映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 P2) ?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小学数学教学改 革的步伐更加坚定;?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富有价值。 3.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至少包括哪些方面?(P1) 第一,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第二,努力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特点;第三,创 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 第一章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国家正式颁发并实施了7个教学大纲。(P2) 2.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3月,国家正式颁发并实施了8个教学大纲(2000年3月颁布了新《大纲》)。(P3) 3.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按照现代的学制、课程的概念来确定,应开始于1904年清政府实施“癸卯学制”之时。(P1) 4.新《大纲》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哪些修改?(P3~P4) 第一,删减较复杂的、应用价值不大的内容(如:删去“带分数的四则运算”,将珠算作为一种计算工具介绍,不要求用珠算计算);第二,降低部分内容的要求(如:笔算加减法由原来“以三、四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改为“以三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等);第三,增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的内容;第四,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实践活动)。 5.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P4)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6.为什么要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什么)?(P6~P7) ?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 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 技术的发展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特别是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 拓展,数学已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教育本身的发展:我国正在进入一个教育普及的时代, 从面向少数精英的教育变为面向大众的教育;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观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 中小学数学教育在课程上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 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 运算的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 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 方式、学习评价上都需要进行改善。 7.我国数学教育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绩是什么?(P6) 中小学学生学习勤奋,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 8.我国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什么?(P6) 一是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二是实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初步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 9.简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概况。(P7~P11) ?研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于2001年上半年正式出版,为开展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修订现行《大纲》,新《大纲》于2000年3月出版,新《大纲》对改善小学数 学教学工作,更好地体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具有重大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新一轮教材体系改革系统工程中,确立的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基础 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力求思想性、科学性 与趣味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体现时代精神;?教材开发要体现多样性、先进性;?教材应体现 开放性的特点;?教材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放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的影片。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2001年7月30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在辽 宁省大连市召开。课改实验的原则“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实验教材已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实验;2005年秋季,中小学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 都将进入新课程。 10.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P8) ?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按照九年一贯制原则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课 程结构上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得到了应 有的关注,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技能。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原来的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 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评估的要求。原来的评价方法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现在强 调的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求评估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改进考查结果的报告形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1.简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P13) ?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强调数学的作用;?数学学习内容与方式;?数 学教学;?评价改革;?现代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1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是(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P13) 13.《标准》设立的四个目标领域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内容部 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P13) 14.与现行《大纲》相比,《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呈现进行了哪些改革?(P14) ?第一,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第二,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三,提倡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第四,内容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 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5.在《标准》的理念下应进行哪些教学创新(哪些转变)?(P14)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 新;数学课堂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 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 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 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 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第二章※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理念与目标的结比分析 1.《大纲》分成前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各 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五个部分。《标准》则分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 议四个部分。在内容目标方面,《大纲》是分年级呈现的,而《标准》是以学段形式呈现的。(P28) 2. 2000年新《大纲》中的课程理念有哪些?(P28~P30) 《大纲》中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在前言和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表达的。在前言部分,《大纲》 说明了两个问题:? 关于数学的作用;?关于小学数学的学科地位。 在“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大纲》的文本中阐明了以下几个理念(简称:“一加强三重视 一结合一改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科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3.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P30) 4.《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哪些?(P30~P3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以下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这将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人人 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数学课程要努力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 都能获得成功,课程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于数学的作用。《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 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 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 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数学对人类社 会的巨大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的意义的和富有 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 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学习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是《标准》的核心思想 之一,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内容展开的基本模式是: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与教师角色。《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 理念阐明了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 的转变,要把教学看作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 引导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教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 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 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标准》强调了以 下两个方面:?要全面地评价学生;?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标准》阐明的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 进行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 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手段;?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具有重要意义。 5.小学数学至少应有哪些特点?(P32~P33) 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第二,学生应该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数学;第三,要通过数 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6.《大纲》中的“三大能力”、“三大目的”各是什么?(P43) “三大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 “三大目标”:第一条是关于基础知识方面的;第二条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第三条是知于思想品德 教育方面的。 7.《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P43) 8.《大纲》目标存在的弊端有哪些?(P50)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成为数学学习目标的主体;?课程目标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数学能力发展不全面;?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对个性品质的关注。 9.《标准》中四大目标领域体现的哪些改革动向?(P50~P53) ?强调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努力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适度加宽数学课程;?设立了过程的目标,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的目标体系 充分考虑了计算器(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标准》的目标体系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弹性。
本文档为【新课程理念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4KB
软件:Word
页数:9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