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举报
开通vip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时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作出过努力。中国人民更是为香港的回归作出了不懈努力。 早在鸦片战争,英军强占香港之后,中国的爱国群众和官员就强烈提出了收复香港的主张。香港居民立即表示反对英军的侵略行径。据历史资料记载:“香港绅民以不愿为夷,联名控诸抚院。”内地爱国官员、乡绅也行动起来。当时林则徐被革职尚留在广东,他对英军侵占香港岛“闻而发指,劝怡良(广东巡抚)实奏”。1841年2月21日,东莞籍士绅邓淳在郡学召集会议,拟定呈文说:“伪示横悖已甚,宜加痛剿。”他们结队前往督府请愿。邓淳等还联名上书怡良,指出丢失香港的严重后患,表达了“白叟黄童,群思敌忾,耕氓贩竖,共切同仇”的心情。 1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清朝政府也主张收复香港。但是,由于清朝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接连失利,清朝封建统治者非但不能“收复香港,以伸国威”,在强敌的淫威下,只有退让妥协,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先是被迫正式割让香港岛,继之被迫割让九龙,最后又被迫同意租借“新界”。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分割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不平等条约,并作了不同程度的收回领土主权的努力。 但弱国无外交,在积贫日甚的旧中国,腐败的政府收复香港等失地的要求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在新中国日益发展和强大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目前我们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我们相信,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只要我们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一个中国原则不仅体现在祖国大陆方面的一贯态度中,也见之于台湾当局“国统纲领”等文告中。在台湾的政策宣誓之中,明白地写有:“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解放台湾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被迫搁置。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多次提 2 出愿意同台湾当局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55年4月15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图经缅甸,和陈毅一起同吴努总理会谈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问题时就指出,中国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战争是内战的继续,过去没有现在也不允许外来干涉。如果美军撤退,我们是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只要蒋介石同意中国的和平和统一,同意和平解放台湾,并派代表来北京谈判,我相信即使蒋介石本人中国人民也会宽恕他。但是蒋介石集团必须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不能自称代表中国。在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又在同一些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中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法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9月,毛泽东对外宾说:我们要同他(指蒋介石)恢复友好合作的关系。我们过去合作过两回,为什么不能合作三回呢,10月,毛泽东又说:如果台湾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一个协议公布。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周恩来更具体地说:蒋介石、蒋经国都可以在中央政府、人大或政协中安排嘛~ 1959年毛泽东又说,“我们并不想一下子把台湾等地拿下来,可以把它们放在蒋介石的手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关系。金门、马祖可以不拿,并不想为此而打仗。”“我们反 对‘两个中国’,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我们有一致之处,有共同点。” 根据毛泽东的思想,1963年初,周恩来进一步把解决台湾问题概括为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 “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当时台湾每年财政赤字约8亿美元),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从缓,待时机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毛泽东曾说,只要台湾当局能守住台湾,不使之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对台政策和对台关系。“一纲四目”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台湾后,在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蒋系势力为主的台湾当局确已心动,多次强调不会搞“两个中国”,并加强了打击“台独”的力度。和平解放台湾本已出现曙光,可惜后因“文化大革命”和“左”的思潮干扰而中断了。但直到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仍主张“力争和平解放台湾。” 在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3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1984年,邓小平阐释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必须统一于中国之下,中国政府对于三个地区的主权不可动摇。“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与中国政府举行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9月24日下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就坚定不移地指出:“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己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台湾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3)“一国两制”的目的是和平统一,以和平手段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国两制”的目的是和平统一,以和平手段为主,所称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作为不得已情况下的补充手段提出来的,它是针对台独势力的,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和平统一。十六大报告指出: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 4 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规定:“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1)“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方式 因为“一国两制”采用和平统一的方式,充分尊重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也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所以,“一国两制”以新语言、新视野,为中国和平统一提供了一个从现实出发的最佳选择。也是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繁荣稳定的可靠保证。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只能有和平与非和平两种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接受。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希望的香港。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邓小平还指出:“十亿人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这就明确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目的,就是和平统一和维护港澳台的长期繁荣稳定。 (2)“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从来没有过的新词汇,但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有关国家调和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应放在第一位这些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创造性运用。 (3)“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它更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国际上首倡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一国两制”则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就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又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要建设现代化的富强国家,需要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也包括资本主义对我有用的东西。香港等地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们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市场体系,对市场体制的运用有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邓小平提出,要搞一个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的办法,让大陆的社会主义与香港、台湾的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在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这“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5 (4)“一国两制”也可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借鉴 开罗大学政经学院希勒里院长曾称赞说:“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问题,是中国外交的胜利,也是和平方式解决地区问题和国际争端的胜利。”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1997年6月为中央电视台《香港问题》节目集册出版作序时也指出:“香港原有的制度不变,不仅尊重了广大香港同胞的意愿,也照顾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在香港的利益,同时也使香港继续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和窗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于民、于国、于世界都有利。所以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被称为是世界范围内解决同类问题的典范。”这真是“一国两制,中外推崇;一代伟人,神州增辉。”正是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我们已经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谈判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1)1979年3月底,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后中国政府把解决香港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1979年3月底,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麦理浩的此次来访,是为了传(转)达英国政府希望与中国政府接触的意向,探询中国政府对1997年后香港地位的态度。邓小平在会见麦理浩时,明确地拒绝了他提出的在1997年6月后延续“新界”租期的建议。邓小平说:我们历来认为,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即使到了1997年政治解决香港问题时,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就是说,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不会伤害投资人的利益,请投资者放心。这次谈话后,中国政府把解决香港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1982年4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希思问:我记得1974年5月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时,你也在座,我们讨论了香港问题。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说,反正要到 1997年,还早哪,还是让年轻人去管吧。现在离1997年只有15年时间了,你是如何考虑在这个期间处理香港问题的,因为很多人都要在香港投资,怎样才能使投资者不担心呢,邓小平回答说:香港的主权是中国的,新界的租借,香港的割让,是过去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现在实际上是废除条约的问题。如果中国到那时不把香港收回来,我们这些人谁也交不了账。 (2)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中国访问,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 1982年9月22日,在西方政坛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中国访问,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阐明了三个问题)。针对她提出的所谓“三个条约有效论”以及区别对待新界与港九地区的要求,邓小平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1997年中国将收回包括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在这个前提下,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保持香港的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后,在中国政府管辖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撒切尔夫人又说:如果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邓小平针锋相对地说:我的看法是小的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在15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 (3)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6 从1982年起,中英两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开始了历时两年的反复交涉和谈判。由于中国政府在主权问题上坚持毫不让步的立场,英国在1983年7月第二阶段会谈开始后不再坚持三个旧条约,但又提出所谓 “以主权换治权”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以便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1983年9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希思时说:英国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希望不要再在治权问题上纠缠,不要搞成中国单方面发表声明收回香港。在香港问题上,希望撒切尔夫人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不会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此后,中英双方几经磋商,反复较量,谈判逐步有所进展。经过艰苦的谈判,中英两国终于在1984年9月达成协议,草签了 《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将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同时保持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4)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并经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的过渡时期。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负责基本法的起草工作。邓小平对此非常重视。他在1987年会见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我们的„一国两制?能不能够真正成功,要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里面。这个基本法还要为澳门、台湾作出一个范例。所以,这个基本法很重要。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这样一个法,这是一个新的事物。” 1990年,经过近五年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并经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邓小平称赞它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邓小平曾经说过:“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l997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就在香港回归前夕,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他虽然没有能实现到香港去看看的愿望,但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将永垂史册。 (5)《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产生 在中英就解决香港问题开始谈判后,澳门回归祖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开始积极有序地进行。1985年5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举行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葡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四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1988年9月,由48人(其中澳门各界人士19人)组成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8年5月,由100人(其中澳门各界人士60人)组成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准备工作进人实际操作的阶段。1999年4月,由200名澳门永久性居民组成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成立。5月15日,推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及其意义: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注下,飘扬在香港上空达150年之久的米字旗被迫降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标 7 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及其意义: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将回到祖国怀抱。这是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回归祖国,将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指导下,澳门回归后在新的世纪里继续保持了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 (3)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依然保持了繁荣稳定: 香港回归后保持了健全的法制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并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香港利用成熟的自由经济体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香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保持了世界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同样,澳门回归后,有了祖国大陆作为坚强后顿,澳门了保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舞照跳、马照跑、赌照开”等原有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澳门的经济活动和投资利益依法受到保护;澳门居民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澳门原有的特殊行业依然继续运行。 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依然保持了繁荣稳定,更进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方式。 8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面对内外环境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特别是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精髓,提出了现阶段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总书记代表中央所作报告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业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第一, 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了一个中国原 则。 第二, 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第三, 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第四, 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 经济文 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 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 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 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在“台独”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台海局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做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论述、新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人民期盼和平,国家需要稳定。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作出正确的历史性抉择。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9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这四点意见在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基础上,继承了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核心内容:强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强调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针对台海关系的新动向,这四点意见也着重体现了以下对台政策的新趋向: 一是将台湾问题上升到关系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高度上来。 胡锦涛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十三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这个提法可以说彻底打消了“台独”分子对“渐进台独”所抱的幻想,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警告“台独”分子,台湾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退缩,做出任何让步的。 二是以最大的诚意、结成最广泛的战线,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愿意与包括民进党当局在内的任何人举行会谈。欢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并愿意“对任何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意见和建议”做出正面回应。阐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这一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既往不咎的宽阔胸怀。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对于任何人、任何势力,只要其从现在起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发展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都愿意与之展开对话。同时进一步提出“也愿意在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寻求接触、交往的新途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最大诚意,愿意接受台湾方面提出的任何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意见和建议,愿意寻求任何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促进两岸官方或民众之间的交流往来,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铺平道路。 这些意见对“台独”势力起到了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也使民进党内一些并不赞同“台独”的人士放下包袱,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入到反对“台独”势力的阵营中;同时使台湾人民及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对维护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抱的最大的诚意和决心。 三是充分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10 胡锦涛的讲话从战略高度认识与评价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要“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强调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四个“只要”原则:“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全篇讲话充满了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意,将祖国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同胞情、同胞爱,充分地展现在台湾民众的面前,对化解某些台湾民众心理上对大陆的对立情绪、加深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亲情、扩大“反独统一”阵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少数“台独”分子长期蒙骗台湾民众、鼓吹“台独”的一个有力反击。 正如中外媒体所普遍认为的,胡锦涛的四点意见的最大特征就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它以一系列刚柔并济、灵活多变的政策取得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及话语权,因此也被普遍认为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 这一系列新思维、新政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动性。确立目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二是灵活性。不拘泥于旧有观念与传统手法,采取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手段反对“台独”,加强台湾民众与大陆的联系。 三是务实性。从一件件小事人手,从台湾民众的实际利益与需求出发,一点点培养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与亲切感,从根本上杜绝“台独”思想的生存土壤。 胡锦涛的这篇重要讲话,从两岸关系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对台工作的新思路,在这一讲话的指引下,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以促进两岸交流、打击“台独”势力为目标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开始实施: 首先,在法理方面,2005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出台了《反分裂国家法》。从战略层面看,《反分裂国家法》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一次精密部署,是先发制人、化被动为主动之举;从法律层面看,《反分裂国家法》将“台独”问题的界定从政策层面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对什么是分裂、什么是“台独”划出了一条明确的法律底线。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法律基础上建构完成对台政策,在法律基础上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其次,在政治方面,促成了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相继来大陆访问,进一步缓和了两岸气氛,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胡锦涛与连战、宋楚瑜会见所取得的诸多重要共识,强化了两岸三党在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共同政治基础,就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议题达成诸多一致,表明了携手推动两岸更密切的互动的态度。2005年7月,在“七七事变”68周年之际,新党主席郁慕明又率团访问大陆,调动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历史记忆与情感。连、宋、郁回祖国大陆访问在台湾民众及国际社会中引起极大的轰动,打破了台湾政坛长期存在的“红色恐惧”,为两岸政党交流打开了大门,为未来可能进行的两岸政党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台湾在野政党的破冰之旅及其所取得的众多成果赢得了岛内民众的广泛支持,使得陈水扁进退失据,成为对“台独”势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再次,在两岸民间经贸文化互动方面,大陆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的态度,出台了多项有利于稳定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交流的政策措施。包括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人境手续;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湾进行观光旅游;实行在大陆就学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向台湾民众赠送一对大熊 11 猫;举办大型论坛,邀请台湾百余名基层县市议员与大陆地方人大代表一起进行交流;单方面宣布对台湾15种水果实行零关税,并在通关检疫、产地认证及购销渠道等方面采取变通办法,以便让台湾果农早得实惠;推出300亿元人民币开发性贷款,以支持在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把台湾纳入中国区域发展规划;举行一系列大型活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这一系列举措,便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得到加深,让普通台湾民众感受到那份来自祖国大陆的真挚关心与善意,使他们中一部分人过去因误导和历史原因而产生的对大陆的误解甚至敌意大幅下降,“台独”宣传失去了过去的“魔力”。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为推动两岸更多、更深入、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并为最终促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篇讲话,有效地起到了争取台湾民众,促进两岸之间政党、文化、经贸交流,分化瓦解“台独”势力的作用,为未来举行和平谈判、促进祖国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台独”势力不会轻易放弃分裂活动,尽管两岸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坚信,在这四点意见的指导下,两岸关系终将揭开一个广泛交流、双赢发展的新篇章。 本章思考题: 1?“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是什么, 5?你对目前台海局势如何看待,祖国统一能实现吗, 本章阅读文献: 1?周恩来《关于香港问题》,《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355页。 2?毛泽东《关于台湾问题》,《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78,38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35页。 4?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5页,第30,31页,第352页,第362页。 5?《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12
本文档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