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举报
开通vip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薛在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学术界对流浪儿童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着重加强:解释流浪 儿童的宏观成因,探讨如何将”儿童优先”的原则落到实处,研究救助保护中心 的定位,加强对目前在街头流浪的儿童的研究以及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 评估研究,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儿童优先 一 ,流浪儿童的定义 流浪儿童是一个缺乏明...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薛在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学术界对流浪儿童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着重加强:解释流浪 儿童的宏观成因,探讨如何将”儿童优先”的原则落到实处,研究救助保护中心 的定位,加强对目前在街头流浪的儿童的研究以及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 评估研究,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儿童优先 一 ,流浪儿童的定义 流浪儿童是一个缺乏明确界定的概念.安怀世将流浪儿童界定为四类:(1)与家人分离后 独自生活的儿童;(2)与家人分离后与群体生活的儿童;(3)与家人同住,但在街头谋生的儿童; (4)与家人同住,但在街头游荡的儿童….我国对流浪儿童的官方定义是”18岁以下的离开家 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根据实际调查,笔 者认为,将流浪儿童的年龄界定为18岁以下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理由有三:(1)l6,18岁的 人在外居住,绝大多数为打工者,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并不需要救助;(2)少数因暂时 找不到工作而寻求救助者,也不会接受救助站帮助他们返家,在救助站内与较小年龄的孩子在 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欺负甚至误导其他孩子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3)我国《刑 法》所规定的儿童为不满14岁的人.鉴于此,笔者建议将流浪儿童的定义修正为”l6岁以下的 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的人”. 二,流浪儿童的规模,构成和特征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全世界现有流浪儿童的总数大概有8,000万至1亿.其 中,每年美国和俄国都分别达到了100万,意大利也有30万.据《亚洲的流浪儿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亚洲 的流浪儿童大约有2,500,3,000万.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 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的街童,实际人数可能远远超过30万.另据全国妇联有关人士的调查, 全国每年流浪儿童不少于20万人次,有关青少年工作专家的估计则是100万人左右.可见,不 同的部门和研究者对我国流浪儿童的规模估计有很大的差异,从l5万到100万不等.笔者认 为,导致上述数据不同的主要原因包括:(1)调查的时间:夏季外出流浪者要比冬季多,因此如 收稿日期:2009一O8—25 作者简介:薛在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社会【作. l7 果在夏季进行调查会得出更大的数据;流浪儿童呈增加趋势,因此较近的调查数据会更大; (2)流浪儿童的流动性;(3)流浪儿童的隐蔽性;(4)对流浪儿童的不同界定;(5)流浪儿童分布 的不均匀性. 对于流浪儿童的构成,大部分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多,来自农村的比来自城镇的多.在教 育程度上,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在年龄方面,大多数为8,15岁;在家庭背景方面,主 要来自低收入家庭,单亲或重组家庭,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流出地方面,主要为四川,河 南等人VI大省(区)和贵州,新疆等中西部省份. 关于流浪儿童的一般特征,张明锁经过访谈,认为流浪儿童的主流特征包括:绝大部分出身 于农民家庭;生活在农村;受教育程度差;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差.并发现 了流浪儿童自身的一些毛病,包括:善于说假话,已有一些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苗头,以及把说 脏话当作自己反击的手段.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流浪儿童身上往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特 征,但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他们,一方面,很多不良行为其实是在流浪生活中必需的谋生和自我保 护的手段,比如撒谎;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改变了流浪儿 童的生存环境,同时对他们加以辅导,每一个流浪儿童都有可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 三,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与分类 张明锁通过调查发现,儿童离家出走的原因包括:父亲或母亲去世,无人管;父母离婚,无人 管;父母管教太严,打骂自己;在家中受到歧视,精神压力大;其他原因(包括厌学,寻找外出打工 的父母,希望外出打工,父母吵架等).续西发特别分析了新疆儿童外出流浪的原因,包括: 不良家风,学校教育中的弊端和问题,拐卖(骗)儿童和教唆儿童犯罪恶势力的存在,现实生活 中存在的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接受到的正面教育 形成冲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多子女,儿童的好奇心等8个方面.王久安,张世峰,张齐安则 从经济,家庭,学校和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儿童流浪的原因.特雷里斯塔?L?斯尔瓦 从直接起因,潜在起因和根本起因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流浪儿童现象的起因.薛在兴从社会 排斥的角度认为,导致家庭排斥子女的原因可以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家庭内 部原因,后者则是社会外部原因. 从产生流浪儿童的原因人手对流浪儿童做出恰当的分类,对于开展救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 的基础意义.刘继同将流浪儿童区分为:(1)主要为打工赚钱外出的流浪儿童;(2)纯粹流浪动 机的儿童;(3)因暂时和偶然性因素离家出走的儿童;(4)因非本人意愿影响而流浪街头,失去 家庭温暖的儿童;(5)具有纯粹的流浪动机并且染有盗窃恶习的长期流浪儿童. 四,流浪儿童的基本需要及其流浪生活状况 对于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刘继同认为,首要特征是流浪儿童认识不到自己的基本需要. 他认为,流浪儿童的基本需要的核心是以衣食住行和基本医疗为内容的生存需要和以正常和谐 的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生活需要.另外,安全也是流浪儿童的基本需要,对流浪儿童而 言,他们流浪生活中牵扯和关注的安全范围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和住所安 全”.张明锁却发现,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已经从满足自己生存的基本的物质需求层次上升 到希望得到尊重,获得自由,有和大人或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社会地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已有研究对流浪儿童流浪生活状况的发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的谋生手 18 段.包括:乞讨,捡垃圾,捡拾剩饭菜,廉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张明锁发现,流浪中以乞讨为生 的少年儿童其实比例很小,年龄小一些的主要以捡废品为生,年龄大一点的主要靠给别人打零 工,也有一些外出时身上带有一部分钱,还有一部分靠小偷小摸?.(2)主要的生活环境.流 浪儿童主要的生活场所包括:城市商贸中心区和交通中心区,城乡结合地区,公共娱乐场所,城 市中心区和城郊地区个体和私营的商业,服务业企业.(3)流浪儿童的形象.几乎所有的研究 都发现,流浪儿童的个人形象和仪容面貌欠佳,许多流浪儿童还染上了各种恶习.另一方面,社 会往往过多或过重地看待流浪儿童群体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作用,并将他们”标签化”为问题儿 童和不受社会欢迎的人.有意思的是,流浪儿童也接受了社会对”流浪儿童”这个词贬义化的 建构,认为自己不是”流浪儿童”,而是”盲流”.(4)流浪儿童的人身安全.许多研究发现, 流浪儿童的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有的经常受到成年流浪者的欺负,有的在成年 人的逼迫和教唆下实施盗窃,诈骗等各种犯罪行为.有的流浪儿童甚至受到各种各样的人身伤 害.张明锁发现,66.3%的流浪儿童在流浪中受到欺负,55.6%的流浪儿童受到过歧视. (5)流浪儿童的卫生和健康状况.流浪儿童食宿不讲卫生,缺乏起码的卫生条件,同时享受不 到包括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免疫在内的医疗保障.但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城 市流浪儿比在乡下村庄里稳定家庭里的孩子要健康,生存率也更强.这也许是由于流浪儿童在 流浪生活中缺乏药物帮助而提高了自身的免疫能力,也许是由于上述研究判断健康与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过于单一.(6)流浪儿童的价值观和对待流浪的态度.王英梅,洛丁,孙丹秋在考察了越南的 流浪儿童后发现,这些流浪儿童完全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之外,对现实,对自身 存在的意义,对未来生活的出路等人生理想,追求都抱着悲观,消极甚至是偏激的态度,轻视生 命,而且既不懂得自重,也不懂得尊重他人?.张明锁发现,50.6%的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回 家,而愿意继续流浪或在外找份工作.同时,相当多的孩子也不愿意待在封闭性的救助中心里. 五,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至2000年,全国已建成127个专门为流浪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的救助保护中心.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各地在救助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存在着 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1)设施,经费和人员问题.经费不足,设施和场所有限以及专业人员不足是约束许多地 方有效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因材施教难和激励不足也是滞留儿 童救助难的重要成因.(2)社会尚未形成合力.王久安,张世峰,张齐安认为,由于单纯依靠民 政的力量,流浪儿童的家庭所存在的实际困难难以解决,安置工作不易落实.张齐安,杨海 宇提出,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流浪儿童在受救助期间不能够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薛在兴 则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提出要进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资源整合?.(3)流浪儿童的”出口”问 题.王久安,张世峰,张齐安指出,一些被家庭遗弃的流浪儿童因不能明确监护权又不能送进福 利院养育,长期生活在救助保护中心会影响中心的其他工作;另外,当地基础组织安置不到位, 往往导致流浪儿童送回家再次流浪的结果.冉崇谦等则认为,流浪儿童保护教育工作中最难办 的是流浪儿童的去向问题.除了一些不愿回家的顽童故意隐瞒家庭住址以外,还有一些年龄太 小的幼童以及一些弱智儿童说不清家庭住址和情况,更有一些严重残疾儿童联系不到家人?. 鞠青则具体分析了导致流浪儿童安置难的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流浪儿童的 统一信息网络;二是对困难家庭的干预措施非常有限19].(4)集体养护的缺陷和相关法律问 题.由于有些流浪儿童找不到”出口”,只能滞留在救助中心依靠集体养护.鞠青指出,集体养 l9 护会造成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作为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法律依据的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一般不超过10天.但在实际操作 中,这么短的时间内一般无法查清流浪儿童的家庭背景,更难以开展教育和矫治工作. (5)问题的成因.薛在兴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目标取向,救助中心的职能定位,救助的 价值判断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的深层次矛盾. 六,建议与对策 (一)政策法规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又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层面.学者们呼吁我国要尽快建 立和完善儿童福利制度与规划.比如,刘继同提出,决策者和福利服务提供者应该提升儿童福 利状况和儿童福利政策意识,尽快建立中国儿童福利制度与政策体系.(2)法律法规层面, 研究者普遍主张修改和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3)具体政策方面.王英梅, 洛丁,孙丹秋提出我国要健全困境儿童保护的相关政策,包括救助规划,社区预防,扶贫助困,社 会参与以及对机构的监督约束等.薛在兴提出,要建立多子女补助制度,建立并完善家庭早 期干预制度以及改革流浪儿童遣返制度,并改革教育制度,家庭收养制度,流浪儿童救助收养办 法等. (二)机构救助方面 1.关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定位问题 具体包括地位定位和职能定位两个方面.在地位定位方面,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流浪 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应该和救助站脱钩单独设立机构.在职能定位方面,救助中心在性质上存在 到底应该是临时救助机构还是长期救助机构(福利服务机构)的争论.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它 直接关系到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性质,也是前面所提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根源.笔者建 议,我们应该跳出短期还是长期的桎梏,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职能定位在转介机构上. 作为转介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包括:(1)搜寻并发现流浪儿童;(2)根据流浪儿童的需要为流浪 儿童寻找合适的去处;(3)在流浪儿童找到去处之前提供必要的服务.然后,将救助中心现有 的教育,培训等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福利服务机构,或者扩展原有的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 范围. 2.关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主体问题 王久安,张世峰,张齐安建议,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向救助保护中心捐善款.袁险峰 提出,内地必须改变仅仅依靠政府提供一个模式,一种类型,无差异的福利服务,鼓励和扶持社 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对国家兴办和社会兴办的福利机构公平对待.笔者也认为允 许并鼓励NGO等社会力量参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是必要的,但应该注意两点:(1)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的责任主体始终是政府;(2)政府应该加强并完善对非政府机构的监督与考核. 3.关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服务和管理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都提出要提高救助中心人员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特别强调专业社会工作者 的作用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意义.安怀世还具体提出,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用感性的 方法来照顾流浪儿童,并教育孩子学习如何改进人际关系及其他生活技能,为流浪儿童的回归 做准备.张齐安,杨海宇还提出,要抓紧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社会化和信息化建设.王英梅,洛 丁,孙丹秋提出,要注重流浪儿童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率.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管 理方面,目前大多数救助中心的资金采取的是按工作人员人数财政拨款的办法,这不利于调动 20 救助中心多接收孩子并保证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对此,袁险峰提出,要将对救助中心的拨款方 式改为政府供养经费跟对象走,由对象自主选择供养机构. 4.关于部门协作问题 王久安,张世峰,张齐安提出,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安怀世指出,每个 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整体,必须全面考虑个体的需要和权利,需要多部门合作. (三)预防和早期干预方面 1.家庭干预 具体包括早期干预和回归干预两个方面.在早期干预方面,对不能履行抚养,教育义务和 关心儿童发展的监护人,应该通过法律程序将被家庭或监护人恶意遗弃儿童的监护权转移到政 府举办的福利机构;加强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指导与管理,巩固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在回归于 预方面,为了防止流浪儿童回家后再次流浪,安怀世提出,要特别关注孩子回归家庭的过程,为 困难家庭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为无法在家庭中安全生活的孩子安排新家等.笔者认为, 家庭干预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对家庭私权与社会公权的认识.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更深 入的探讨. 2.社区干预 刘继同提出,要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和依托的综合服务队网络,以便及早,及时发现和接触到 流浪儿童.安怀世强调了扶贫,增强居民区的稳定性以及打击拐卖/拐骗犯罪的重要性.王泽 淮则认为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虐儿父母培训班等形式来教育家长,强化家庭 教育的管理职能.王英梅,洛丁,孙丹秋强调了基层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薛在兴提 出,要改变舆论方向,引导社区居民理解,包容和关怀社区内的流浪儿童. 3.学校教育 王泽淮提出,学校应将升学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对”双差生”,”厌学生”,”弃学生”尤其应 给予关爱.另外,保证《义务教育法》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对于防止儿童流浪具有重要的意义. 薛在兴则提出,我们应该放弃义务教育的”户籍原则”,改行”属地原则”. 七,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地方 总体来看,我国对流浪儿童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1.从宏观上解释流浪儿童的成因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人 们的自由度空前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功利化,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越来越明 显,婚姻家庭制度面临严峻的冲击,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对象仍然以城市就业人口为主,且调节 收入差距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些都是当前出现流浪儿童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的基本社会背景. 2.”儿童优先”的原则如何落到实处, 我国已经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并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儿童优先”的 原则,但这样一个原则怎样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方面落到实处却远非易事.比如,救助保护中 心在救助实践中发现,有些流浪儿童或者家庭非常贫困,或者长期地,经常地遭受家庭虐待.对 这样的孩子,显然留在中心比送回家更符合”儿童优先”的原则.但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它受到 救助保护中心救助能力的限制,更受到地区利益的约束.再比如,对于那些虐待孩子的家庭,进 21 行早期干预常常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行法律的极大约束.总之,在中国现实的情况下,如何 真正贯彻”儿童优先”的原则是一个需要着重加强研究的大问题. 3.救助保护中心的定位问题 研究者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涉猎,但研究还非常不深人.将救助保护中心定位为长期救助 机构,短期救助机构或者转介机构的理论依据分别是什么,具体可行性如何,都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另一方面,只靠救助保护中心的服务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整合社 会各方面的资源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 (二)更严谨的经验研究 已有的经验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要揭示流浪儿童更一般层面的信息,则需要加强对目 前在街头流浪的儿童的研究,当然,这更加困难,但得到的信息也许更有价值.另一方面,要加 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追踪研究,并加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评估研究. (三)更科学的实务研究 现在,不少救助保护中心发现,对孩子越好,孩子对中心的依赖性越强,越不愿意透露自己 真实的家庭联系方式,越难以将孩子送回家.中心感到很为难.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是否应该 对流浪儿童好的问题,而是如何对他们好的问题,是救助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的问题.救助 服 务不能简单地像溺爱子女一样去溺爱流浪儿童,而应该以回归家庭(不是简单的回家)为目标, 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当然,哪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以采用,如何采用,效果如 何,社会工作者队伍如何建立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载《社会福利》,2002年第1O期. [2]李春玲王大鸣:《中国处境困难儿童状况分析报告》,载《青年研究》,1998年第5期. [3][1O][13]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郑州市城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载《社会福利》,2002年第5期. [4][5][11][12]张明锁:《为什么流浪——关于郑州市流浪少年儿童的家访调查》,载《青年研究》,2002年第l2期. [6]续西发:《关于新疆少数民族流浪儿童问题》,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7][15]王久安张世峰张齐安《关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载《民政论坛》,1999年第4期. [8]特雷里斯塔?L?斯尔瓦:《提升最需要特殊照顾和保护的流浪儿的福利——一种综合政策和行动框架》,载《救助流浪儿 童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267页. [9][22]刘继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个案研究》,载《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 [14][23]王英梅洛丁孙丹秋:《越南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载《社会福利》,2004年第3期. [16]张齐安杨海宇:《中国流浪儿童状况和救助对策》,载《社会福利》,2002年第9期. [17][21]薛在兴:《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困难,困惑与思考》,载《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5期. [18]冉崇谦等:《达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调查》,载《社会福利》,2002年第l2期. [19][2O]鞠青:《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载《社会福利》,2004年第2期. [24]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载《青年研究》,2005年第lO期. [25]袁险峰《香港的社会福利和流浪儿童救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亡作系列考察报告之二》,载《社会福利》,2002年第 9期. [26]王泽淮:《社区建设与预防流浪儿童的产生》,载《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责任编辑:王俊华) 22
本文档为【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5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