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篇一 : 中国地理地貌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综观全境,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地貌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1、西高东低的地势: 最西端的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多米,祁连山为4000多米,秦岭山脉在2000---3000米之间,东面的华北平原仅200米左右,西高东低的地势十分明显。 2、三级阶梯: 我...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 篇一 : 中国地理地貌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综观全境,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地貌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1、西高东低的地势: 最西端的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多米,祁连山为4000多米,秦岭山脉在2000---3000米之间,东面的华北平原仅200米左右,西高东低的地势十分明显。 2、三级阶梯: 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的趋势并不是连续均匀的变化,而是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由两组山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明显的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级:位于昆仑山—祁连山—岷山—横断山一线以南以西。第一级阶梯由高原,高大的山脉和宽谷组成。 第二级:由青藏高原往北向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之间,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盆地组成,中间也分布着一系列的高大山地。 第三级: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阶梯。这一级阶梯地势低平,主要以辽阔的平原、起伏和缓的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3、地理意义: 1)、对气候的影响:阶梯状分布是地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东部地区季风影响的强度和范围。同时抑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地区差异。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 自西向东滚滚流,使青藏高原成为大河的发源地,影响了河流的分布。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动态地貌在我国均有大面积分布。五大基本类型中,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33,和26,;其次是盆地,占19,;丘陵和平原占的比例都较少,分别为10,和12,。 此外,在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中,还发育众多特殊的地貌类型,这些地貌成因各不相同,属于成因地貌。如: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红层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三、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 1、山地面积广: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5种常态地貌中,山地面积在国土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地势高差悬殊: 地势起伏显著,地区间海拔高程差别大也是我国地貌的特色。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使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3、地理意义: 1)、我国的山地具有多旋回的地质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代的地壳运动中有大量的火成岩体侵入,形成极其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 2)、山地的垂直高度制约着热量、水分的再分配,从而对生物有深刻的影响,形成自然景观垂直带谱,它与水平地带性犬牙交错,使我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更加复杂化。 3)、高山和极高山冰雪储水量成为旱区宝贵的水资源。 4)、山地往往导致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而成为区域分异的明显界限。 5)、山地多,高差大,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是弊多利少。山地坡度大,土层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温度低,生长季节短,不利于农林牧业;山区交通不便利,影响其开发程度;由于平地少,使耕地相当缺乏。 四、山脉定向排列,地形分布呈网格状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南北走向的山脉: 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脉。 2、东西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长1500千米,南北宽约250—300千米。中间的一列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西部为昆仑山,中部为秦岭,东延到淮阳山。最南的一列是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6?之间。 3、北西走向的山脉: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在西段也为北西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这些山脉大都山势高峻,气候严寒,普遍有现代冰川发育。 4、北东走向的山脉: 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东列与外列。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为台湾山脉。这三列山脉与李四光地质力学中华夏系的三列隆起带相吻合。 地理意义:上述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 格,镶嵌于这些网格中的分别是高原、盆地、平原和海盆,从而构成我国地貌网格状分布的格局。 五、影响我国地貌的因素----地质构造 我国现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和地貌类型分布格局,是在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地表组成物质、人类活动因素。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密不可分。在构造学说里主要有: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多旋回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 1、板块学说: 我国处于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分别是: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在板块学说里认为,板块的内部稳定,而边缘的活动性强,而中国在三大板块的边缘,所以形成了地表很复杂的地貌景观。 2、构造多旋回学说稳定区:地台和准地台-----形成中国大陆的陆核。 中朝准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台。 3、活动地区: 有两大主要的活动地槽区:天山—内蒙—兴安地槽,昆仑—秦岭地槽。在晚古生代的晚石炭纪,发生了海西运动,由于两大地槽的活动,使得三大地台连成一体,构成了中国大陆的骨架。 4、地质力学: 用力学的原理来研究地壳运动和地壳构造的一门边缘科学。要点:构造形迹、构造体系、动力机制。在中国表现最明显的是纬向构造体系和扭动的新华夏构造体系。 六、影响我国地貌的因素----气候 在地貌形成发育过程中,外营力也占重要地位。尤以气候的作用更为鲜明,不仅表现出现代气候对地貌的深刻影响,而且也遗留有古气候条件下的地貌痕迹。最主要的是 1、两大因子,三大作用: 降水与气温;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搬运和堆积作用的 过程与强度。 2、地域差异: 1)、东部地区: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降水丰沛,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占绝对优势。由于东部地区地域广阔,温度状况的南北差异大,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营力的活动方式和强度也存在南北的变化。 北部:秦岭-淮河以北,降水相对较少,水流的侵蚀作用微弱,虽然是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机械风化作用较强。 南部:秦岭—淮河以南,湿热的环境,使得流水作用、化学风化作用都较强。所以形成了喀斯特地貌、红色的风化壳和丹霞地貌等。 另外,东部海岸地带,由于海水作用的不同,形成了侵蚀海岸与堆积海岸等海岸地貌。 2)、西北内陆地区: 水分很少,而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干燥剥蚀和风化作用较强,机械风化较化学风化作用强。形成各种沙丘、戈壁、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3)、青藏高原地区:高寒干燥的气候环境,机械风化作用强。 高原内部:干燥剥蚀作用占主导地位,风蚀、风积地貌也很发育。 藏北高原:高寒低温的环境,冻土、冰川地貌发育。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临近印度洋,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多,流水地貌发育。多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在高山顶部,仍以冰川、冰缘作用为主。 七、影响我国地貌的因素----地表组成物质 组成物质不同,其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也就不同,在一定的外营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 1、岩浆岩: 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花岗岩: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多为侵入岩,经抬升,形成高峻山地。 玄武岩:多为喷出岩。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常构成阶梯状的熔岩台地。此外还分布着火山锥、火口湖、熔岩垄岗等多种火山地貌。 2、沉积岩: 各类沉积岩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4,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态。 1)、红层地貌: 在长江以南地区,从白垩纪直至现在,气候湿热,故在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坚硬而层厚的砾岩、砂 砾岩,因流水沿裂缝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形;而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因流水侵蚀而形成比较低缓的红色丘陵,构成了江南独具一格的红层地貌。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2)、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古生代碳酸盐岩深厚质纯,再加上湿热的气候,形成了峰林、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类型。 3)、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堆积,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厚度可达数百米。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3、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经过温度、压力等的变化,经过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四个过程而形成。由于物质的质地、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在水热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八、影响我国地貌的因素----人类活动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对地貌的影响较为深刻。我国国土面积中除了约占19,的沙质荒漠、戈壁、寒漠、永久积雪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外,其余81,均为城市、工矿、交通、农、林、牧、渔的用地或可利用土地,受人类影响巨大。篇二 : 中国地貌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7 CHAPTER 2 中国地貌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景观千姿百态。板块学说 我国处于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分别是: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在板块学说里认为,板块的内部稳定,而边缘的活动性强,而中国在三大板块的边缘,所以形成了地表很复杂的地貌景观。 9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0 构造多旋回学说 1、稳定区:地台和准地台-----形成中国大陆的陆核。,, 中朝准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台。 2、活动地区:有两大主要的活动地槽区:天山—内蒙—兴安地槽,昆仑—秦岭地槽。在晚古生代的晚石炭纪,发生了海西运动,由于两大地槽的活动,使得三大地台连成一体,构成了中国大陆的骨架。 地质力学 用力学的原理来研究地壳运动和地壳构造的一门边缘科学。要点:构造形迹、构造体系、动力机制。在中国表现最明显的是纬向构造体系和扭动的新华夏构造体系。 二、气候因素 在地貌形成发育过程中,外营力也占重要地位。尤以气候的作用更为鲜明,不仅表现出 现代气候对地貌的深刻影响,而且也遗留有古气候条件下的地貌痕迹。最主要的是 两大因子,三大作用 降水与气温;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 地域差异。 1、东部地区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降水丰沛,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占绝对优势。由于东部地区地域广阔,温度状况的南北差异大,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营力的活动方式和强度也存在南北的变化。 北部:秦岭-淮河以北,降水相对较少,水流的侵蚀作用微弱,虽然是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机械风化作用较强。 南部:秦岭—淮河以南,湿热的环境,使得流水作用、化学风化作用都较强。所以形成了喀斯特地貌、红色的风化壳和丹霞地貌等。 另外,东部海岸地带,由于海水作用的不同,形成了侵蚀海岸与堆积海岸等海岸地貌。 2、西北内陆地区 水分很少,而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干燥剥蚀和风化作用较强,机械风化较化学风化作用强。形成各种沙丘、戈壁、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3、青藏高原地区 高寒干燥的气候环境,机械风化作用强。 高原内部:干燥剥蚀作用占主导地位,风蚀、风积地貌也很发育。 10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1 藏北高原:高寒低温的环境,冻土、冰川地貌发育。等。是我国内外流域、季风与非季风、农牧的分界线。 2、昆仑山、秦岭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到四川盆地的边缘。全长2500公里。它的南侧为藏北高原,北侧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山体南北极不对称,北侧高出盆地4000多米,而南侧仅高出高原500—1500米。成为镶嵌在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山脉。它与海西运动中形成雏形,喜山运动中随着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有“亚洲的脊柱”之称。主峰公格尔峰7719米。走向形成两个弯曲。分为三支:北支,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中支,阿尔格山—巴颜咯拉山;南支,可可西里山。三支山脉中间,有盆地和冲积、湖积平原分布,水草丰美,是发展牧业的良好场所。 秦岭: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西高东低,主峰是太白山,高3767米。在 12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3 燕山运动中和喜山运动中,以断块活动为主,形成汾、渭地堑。,]秦岭最突出的特点是北仰南倾。北坡断崖高耸,高出渭河谷地2500—3000米,山势雄伟,南坡绵长和缓,海拔逐渐降低。 3:南岭 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个北东向山岭,故又称五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西起广西西北,经湖南、江西南部至广东省北部。东西绵延1400千米。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 4:贺兰山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 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境内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约350公里。由于断层的影响,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5、六盘山 六盘山,又叫陇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长240余公里,南北走向,海拔2500米左右。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是陕北黄土高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也是渭河和泾河的分水岭。 6、横断山脉 东起邛崃山,西到高黎贡山,位于四川盆地,藏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横断山,是一系列南北向的山脉总称。因阻隔东西交通,所以叫横断山。为高山裂谷带,由于断裂和河流下切,形成紧密的高山峡谷平行排列的地形。在地理上叫“西南纵谷”。“二山之间必有一水,二水之间夹一山。” 横断山脉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由5000米下降到4000米,最高峰为大雪山的贡嘎山7556米。这里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非常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7、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大兴安岭:它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全长1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100-1400米,主峰黄岗梁2029米。大兴安岭是松辽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重要分界。是古老的褶皱断块山,经过长期侵蚀,山顶浑圆,大兴安岭东坡较陡,呈阶梯状向松嫩平原倾 13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4 斜,西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东坡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水较多,西坡却较干旱,成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贮量占全国的一半。大兴安岭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约为62,。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树长到60多米,树干仍然笔直。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 巫山:由坚硬的石灰岩和砂页岩组成,被长江切穿,形成三峡。峡谷为石灰岩,宽谷为砂页岩。 雪峰山:北起洞庭湖边,南到湘桂两省边界。长35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主峰苏宝顶1934米。南陡,山被长江支流切割,形成低山丘陵。 8、长白山、武夷山 长白山:北起三江平原,南到辽东半岛。长达1000多公里。是中朝两国的天然界山。主峰白头山,2691米。长白山地是古老的褶皱山,经火山活动与河流切割而成。在历次构造中均有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与熔岩喷出。白头山即为一休眠火山。山顶有火山口积水成湖,称天池。 武夷山:江西和福建的分界处。是赣江和闽江的分水岭。长550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85米。J—R的红色岩层,一般称红色岩系。形成了红层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9、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位于台湾岛中部和南部,由四列北东平行山脉组成。自东向西分别是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这些山脉都是新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年轻山脉。山势雄伟高峻。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有60多座,其中超过3500米的山峰有22座。在世界海岛上也是罕见的。最高峰玉山,达3997米,为我国华东第一高峰。山脉间有纵向的大断层,其间分布着许多湖泊和山间盆地,最著名的是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日月潭,面积达900多平方公里。 10、阿尔泰山 14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5 蒙语“金子”的意思。民谚云“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因其盛产黄金,故名。阿尔泰山跨中、俄、哈、蒙四国,长2000余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 我过境内长500多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在中、俄、蒙国界上。阿尔泰山最初形成于海西运动中,经理了夷平和堆积过程,最后达到准平原阶段。喜马拉雅运动以来,被夷平的阿尔泰断块隆起,成为现代高山,属地垒式断块山地。山势由西北到东南降低。东南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由于它处于北冰洋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森林密布,环境好。 11、祁连山 位于青海与甘肃的交界处,长1000公里,海拔4000米,主峰:疏勒南山团结峰,6305米。是我国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的分界。山体高大雄伟,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发育有3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年出水量72.6亿立方米,成为河西走廊绿洲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源区。祁连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以南,所以又名为南山。 12、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系。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绵亘于中国和印度、不丹、尼泊尔、锡金之间。西起帕米尔,东到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为世界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它拥有8000米以上高峰10座,7000米以上高峰40多座。其中,位于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女神第三。清康熙五十六年《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 二、主要高原 1、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高大年轻是“高山的故乡,大河的源地“。北起昆仑山,南达喜马拉雅山,西至国境,东接四川盆地、滇北高原,东南分界于横断山脉。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2、云贵高原 我国西南部,哀牢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广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区。海拔1000—2000米左右。边缘地区500米以下。为我国第四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 3、黄土高原 15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6 位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北起长城,南到秦岭山地,东面是太行山,西面是祁连山。,]以吕梁山、六盘山分为三个部分。平均海拔1000—2000米,面积40万平方公里。黄土厚度在100—200米。 4、内蒙古高原 中国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海西运动后,地盘硬化,逐渐稳定下来,到中生代侏罗纪时是一稳定的剥蚀时期,形成内蒙古准平原,燕山运动都发生挠曲变形,在下降的盆地中产生堆积。新生代抬升为高原。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河流切割轻微,因而高原面宽整平坦。 最主要的特征是坦荡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主要是低缓的丘陵和宽浅的盆地。“他拉”是广场之意思。如:二连他拉。另一个特征是气候干燥,风沙地貌发育。 三、主要盆地 1、塔里木盆地 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又叫南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矿产发育。 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 大体呈菱形。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内陆盆地。自然景色分成4个环状: ?盆地边缘砾石带山足戈壁滩,是由古代暴流洪积扇群组成,微向盆地中心倾斜,坡度一般6?,8?,宽度10,30千米,厚度千米以上,表面由2,3米厚砾层组成,水均渗入地下,地面草木不生。 ?盆地边缘绿洲带,河流出山之后,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沙泥沉积,形成扇状平原,现有疏勒、莎车、阿克苏、和田和库车等大小绿洲100多个。绿洲灌溉农业发达,盛产小麦、玉 16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7 米、水稻和棉花等。[)河道迁移,绿洲也会迁移。 ?盆地中部沙漠带,即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2.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沙漠面积的47,,为世界上第二大沙漠。 ?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湖盆区,大部由盐壳组成,范围曾有多次 变动,多风蚀雅丹地形。 2、准噶尔盆地 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半封闭的内陆型盆地。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面向大西洋和北冰洋。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较,其外营力尽管仍以风力剥蚀作用为主,但由于降水较多,蒸发量较少,主要发育固定,半固定的沙丘。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 3、柴达木盆地 被称为“聚宝盆” 青海省北部,日月山以西,阿尔金山以东,祁连山以南,中昆仑山以北。平均海拔在3000—2600米左右。面积20万平方公里。柴达木在蒙语中意为“盐泽”。是典型的断陷构造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陆盆地。盆地中矿产资源丰富:石棉、铅、锌、石油、食盐、钾、石膏等。盐湖多,有100多个,盐的储量在6000亿吨左右。著名的盐湖为:察尔汗,有250亿吨,在此建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4、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云贵高原和秦岭大巴山之间,为典型的构造盆地。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沉积了广泛的紫红色砂页岩,被称为红色岩系。所以,四川盆地又有“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可根据特征的不同分为三个部分: 四、主要平原 平原地势低平、坦荡,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构成第三级阶梯面,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和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东西向和北东向山地的控制下,平原被分割成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外,东南沿海也有滨海平原,最大的是珠江。在内陆腹地也有一 17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貌 18 些海拔较高的平原,如:成都、渭河,河套平原等。(] 1、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燕山之间。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海拔200米以下。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遥望,平畴沃野,麦浪如波,一派辽阔大平原的景象。 东北部是三江平原。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2、华北平原 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是新生代的巨大凹陷盆地,目前,形成地表的决定营力不是内力作用下的构造下陷,而 是黄河、海河和淮和强烈的泥沙沉寂作用。并且黄河是建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宜昌以东,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沃野千里,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五、主要丘陵 1、胶辽丘陵 主要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久经流水切割,地形低缓破碎。这里气候条件适中,为温带水果的著名产区。 2、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丘陵分布最广泛、集中。 江南丘陵:南岭以北,长江以南。 闽浙丘陵:武夷山以东,闽浙境内。花岗岩分布广,多奇峰峭壁。 两广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 18
本文档为【[中国地貌]中国地理地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