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

[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

举报
开通vip

[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一、【虞舜耕田】 虞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原文】 舜,姓姚,名重華。父瞽瞍頑,母握登賢而早喪。後母嚚,弟象傲,常謀害舜。舜孺慕號泣,如窮人之無所歸。負罪引慝,孝感動天。嘗耕於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帝堯聞之,妻以二女,歷試諸艱。天下大治,因禪焉。 大舜心中祇有父母,故不知其他,祇求可得父母之歡心,故始終不見父母不是處。人倫之變,至舜而極。然能盡愛敬之誠,則至頑如瞍,尚能底豫允若,況頑不如瞍者乎。 【白話解釋】 在遙遠的虞代,有一位孝子「舜」...

[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
[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一、【虞舜耕田】 虞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原文】 舜,姓姚,名重華。父瞽瞍頑,母握登賢而早喪。後母嚚,弟象傲,常謀害舜。舜孺慕號泣,如窮人之無所歸。負罪引慝,孝感動天。嘗耕於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帝堯聞之,妻以二女,歷試諸艱。天下大治,因禪焉。 大舜心中祇有父母,故不知其他,祇求可得父母之歡心,故始終不見父母不是處。人倫之變,至舜而極。然能盡愛敬之誠,則至頑如瞍,尚能底豫允若,況頑不如瞍者乎。 【白話解釋】 在遙遠的虞代,有一位孝子「舜」,姓姚,名重華。他的父親叫瞽瞍,既沒有知識,又喜歡胡作妄為。生母名叫握登,賢良有婦德,不幸早逝。而父親不辨是非,總是聽信後母的讒言,時常辱罵、虐待他。後母所生的弟弟名叫「象」,也對舜十分不友善,既傲慢又無禮。 他們時常設計要謀害舜。舜像窮苦伶仃無家可歸的孩子,會獨自呼號哭泣,認為是自己侍奉得不好,不得父母歡心。舜心中沒有怨天尤人,依然孝順父母,友愛弟弟。他這樣寬大的胸懷,孝順的行為,感動了上天。當他在歷山耕種時,有大象幫他耕田,有鳥兒幫他耘土、除草,靠著大家的努力,把歷山一帶開發成了良田,因此舜的孝行與名聲也漸漸流傳開來。當時堯帝得知舜的孝行後,就把自己的兩個女 兒嫁給他,並請他治理國家,還多次用艱難的事情,考驗舜辦事的能力。後來天下大治,堯帝就把王位讓給他。舜以「虞」為國號,後人稱為「虞舜」。 二、【仲由負米】 周 子路盡力,負米奉親。親沒仕楚,歎不及貧。 【原文】 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歎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李文耕謂,事親之事,承顏日短,報德思長。如仲氏子者,方樂負米之歡,旋抱銜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鍾鼎而徒然,子欲養而親不待,蓋千古有同慨也。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養之及時也乎。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位賢人,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小時候家裡貧困,天天吃的都是藜、藿一類不好的野菜。為了孝敬父母,讓父母能吃幾餐米飯,便要跋山涉水,走上百里的路程,背米回來奉養雙親。 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他就到南方遊歷,到楚國時,楚王敬慕他的學問人品就聘他作官。以後他出外時,跟隨的車馬有一百多輛,家中積存的米糧有一萬多鍾,食用不盡。坐的時候,不僅有柔軟舒適的墊子,而且還鋪放了好幾層;吃飯的時候,桌上擺滿了盛著菜餚的鼎。但他的心中卻不免感慨,如今自己有能力讓父母享福,但父母卻已不在人世了,不禁長嘆說道:「現在雖然富貴了,就是想過以前那種吃野菜,為父母到百里外背米回來的生活,也無法辦到了。這叫我怎麼不傷心呢,」 孔子知道了就說:「仲由奉侍父母,可以說是生前盡了力,死後盡到追思了。」 三、【閔損蘆衣】 周 孝哉閔子,衣蘆禦車。感父救母,千古令譽。 【原文】 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妻,生二子。母惡損,所生子衣綿絮,而衣損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後妻。損啟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視損如己子。 李文耕謂,閔子留母之語,淒然藹然,從肺腑中醞釀而出。雖使鐵石人聞之,亦為惻惻心動,何其天性之厚且純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氣,直從孝子一念懇惻中轉回,為子者其三復之。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位孝子,姓閔名損,字子騫。他幼年的時候,母親不幸早逝,父親又娶了繼母,繼母陸續生了兩個孩子。後母很厭惡閔損,冬天的時候,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穿的是厚暖的棉絮所做的衣裳,給閔損穿的衣裳,就隨便塞一些野地的蘆花,一點也不保暖。 有一天,父親叫閔損替他駕車,寒風吹襲著閔損單薄的身軀,身體都凍僵不聽使喚了,一個不小心,牽車的皮帶子掉落而勾破了外衣。他的父親剛開始很生氣,後來覺察兒子穿的棉衣裡竟然塞著蘆花,全身冷得瑟縮顫抖,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父親一怒之下,便想將繼母休掉,但仁厚的閔損卻對父親說:「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受寒,倘若把母親休了,我和兩個弟弟就都要孤單受凍了。」父親覺得閔損說得很對,也就算了。他的後母也很感動,感悟懊悔以前的行為,從此對待閔損就像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疼愛有加了。 四、【曾參養志】 周 曾子養志,請與有餘。母齧其指,負薪歸廬。 【原文】 曾參,字子輿,善養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父嗜羊棗,既沒,參不忍食。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齧指以悟之。參忽心痛,負薪歸。妻為母蒸梨,不熟,出之。過勝母,避其名不入。學於孔子,而傳《孝經》。 李文耕謂,凡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於功名者小,成立於道德者大。為子者欲學曾子之養志,必學曾子之志於道,悟徹一貫,三省其身。不然,雖多備酒肉,曲承歡笑,異於徒養口腹幾何。 【白話解釋】 周朝時有位曾參,字子輿。他奉養父母極為孝順,不僅能奉養父母之身,更能長養父母的志向。每逢吃飯的時候,必定有酒有肉。飯後將要收去的時候,一定問過他父親,這些剩餘下來的酒肉要送給誰。 他的父親平日喜歡吃羊棗子,後來父親死了,曾參就終身不再吃羊棗子。有一次他到山裡砍柴,不料家裡忽然有客人來了。他的母親十分著急,因為曾參不在家,而家裡又沒有錢,無法準備食物招待客人,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母親就用牙齒咬破自己的手指頭,希望兒子能覺悟到。曾參在山裡,忽然心裡就像小鹿亂撞的痛了一陣子,於是就急忙背了柴回到家裡。 有一次,他的妻子為母親蒸了一個梨子,沒有蒸得熟透,曾參就要把妻子休了趕出門。後來曾參到一處名叫勝母的地方,就因為這個名稱不好而不肯進入。曾參在孔子門下受學,孔子很看重他,傳了他一部《孝經》,內容共有十八章。 五、【老萊斑衣】 周 老萊七十,戲彩娛親。作嬰兒狀,爛漫天真。 【原文】 老萊子,姓萊,佚其名,楚人,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嘗著五綵斑斕之衣,為嬰兒狀,戲舞於親側。並在雙親前弄雛,欲親之喜。又嘗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稱老」一語,記禮者原自體貼入微。得萊子之斑衣弄雛,乃發揮盡致矣。以舜之孺慕,參之養志,合為一人。其真愛流溢處,令人神往不盡。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個人極為孝順,他姓萊,名字已不可考,只曉得他是楚國人氏,所以人們都稱他為「老萊子」。老萊子生性孝順,奉養父母,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凡是吃的喝的,總是選擇很甘甜很柔脆的食物,在言行上也總是想盡辦法使父母愉悅。 他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卻從不說自己年老,還常常穿著各種色彩鮮艷的衣服,故意裝作小孩子的模樣,在父母親身旁戲耍玩樂。並且在雙親面前戲弄小鳥,做出孩兒玩耍的樣子,要博得父母的歡喜。有時候,又挑了兩桶水到堂上來,故意跌倒在地上,那兩桶水也都倒翻了,衣服弄得水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子哇哇的啼哭聲音,來逗弄父母開心的哈哈大笑~ 六、【郯子鹿乳】 周 郯子親老,雙目皆瞽。入鹿群中,為取鹿乳。 【原文】 郯子,魯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順承親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內,取鹿乳以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應照曰,孝子事親,必養其心志,而不徒養其口體。鹿乳異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誠孝之心。發為機智,得乳歸奉,父母之心順,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謂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白話解釋】 在周朝時,有一個賢人,姓郯,是魯國人,名字已不可考,後人尊稱他為郯子。他的天性非常孝順,父母年紀老了,眼睛又有疾病,常常很想喝鹿乳,可是一時又不易得到。 郯子知道了父母的心意,就打定主意,身上披著鹿皮,假扮成鹿的模樣,走到深山中,混在群鹿裡面,以便取得鹿乳,回家奉養雙親。不料他正在取鹿乳時,遇到了打獵的人,獵人以為他是隻鹿,就準備要用弓箭射殺、捕捉他。郯子發現了,就趕快站起來,脫掉鹿皮,並把詳細的情形告訴他們,才免除了被射殺的危險。 七、【漢文嘗藥】 漢 漢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載侍疾,湯藥親嘗。 【原文】 文帝,姓劉,名恆,高祖第三子也,初封於外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養無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所用湯藥,必先親嘗之而後進。仁孝之名,聞於天下。 王應照謂,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曆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滿前,文帝貴為天子,以天下養,猶必躬盡子職。況平人父母,非子媳誰為服事乎。事親之道,自盡其心而已。 【白話解釋】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最初被封為「代王」。當時呂后娘家的勢力很大,造成政局不安,紛爭不斷。直到呂后死後,朝中大臣與劉氏宗族才聯手誅除了呂氏外戚的勢力,經由會商後,一致認為劉恆既賢能又孝順,於是恭迎他為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文帝」,「文景之治」就是他和兒子景帝所創立的漢朝盛世。 他雖然貴為帝王,但是侍奉生母薄太后,日日夜夜,從來不敢懈怠。有一次薄太后生病,足足病了有三年之久,文帝服侍母后的病,總是殷勤看護得很周到,連夜間睡覺的時候,都沒有好好閤過眼。甚至連衣帶也不敢解下。母親所吃的湯藥,他都要親自先嘗過,確定湯藥無毒,冷熱合宜後,才進到太后面前。他的仁孝名聲,因此傳遍了天下,沒有人不讚頌他。 八、【郭巨埋兒】 漢 郭巨埋兒,雷震兒活。天賜黃金,官不得奪。 【原文】 郭巨,字文舉。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巨因貧難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進食。一日子溺斃,妻惶泣。巨曰,毋驚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盍埋之。妻不敢違,遂掘坑三尺,雷震子甦,見黃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兒事,諸儒皆非之。得林縣人所傳,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之言。割慈忍愛,曲體母心者至矣。所以驚天地,泣鬼神,一釜黃金,得自悽愴之頃。而雷蘇其子,破涕為笑,孰謂皇天無眼耶。 【白話解釋】 東漢的時候,有個人名叫郭巨,字文舉,家裡非常貧困,還有個很幼小的兒子。郭巨的母親心疼小孫子,怕他吃不飽長不大,常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貧窮不能好好奉養母親,現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不知如何是好,於是總等著兒子外出玩耍的時候,再拿食物給母親吃。 有一天,兒子跌入水裡淹死了,妻子非常驚慌,大哭不止。郭巨說:「妳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是不能再得的,何不就把兒子埋了吧,」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丈夫,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時,忽然一聲霹靂巨響,把兒子震活了。並且發現地裡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寫著「天賜黃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奪,民不得取」,這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九、【江革負母】 漢 江革避難,負母保身。亂平貧苦,行傭供親。 【原文】 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世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欲劫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嘗稍缺。母終,哀泣廬墓,寢不除服。後舉孝廉,遷諫議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於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祇盡其心力,而造次顛沛,必於是耳。孔明鞠躬盡瘁,甯俞薄酖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爭光於日月也。 【白話解釋】 東漢時有一個叫江革的孝子,字次翁,從小就失去父親,而與母親相依為命。 當時,到處都有盜賊作亂,江革就背著母親到其他地方逃難。在路上,好幾次碰到盜賊,盜賊見他年輕力壯,就想捉他一起做強盜。江革每次總是哭泣地說:「我還有一位無人照料的老母親,我跟你們去了,誰來照顧她呢,」強盜聽了這番誠懇的告白,又見他這樣孝順,也就不忍心殺他們。 江革背著母親,一路逃難,後來居住在下邳這個地方。他窮得連衣服、鞋子都沒有,以至於裸著身體、光著腳。後來江革當傭工做苦力,賺些微薄工錢來供養母親。雖然家裡十分貧困,但凡是母親日常需要的東西,不論是吃的、穿的、用的卻一應俱全,沒有缺乏。後來他的母親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親的墳旁,連睡覺的時候,喪服也不脫掉。後來有人見到他的德行不錯,就推舉他為孝廉,最後做到了諫議大夫。 十、【蔡順拾椹】 漢 蔡順喪父,世亂歲荒。拾椹奉母,赤黑分筐。 【原文】 蔡順,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亂,拾桑椹,盛以異器。赤眉賊問其故,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之,贈牛米不受。母喪,未及葬,里中災,火逼其舍,順抱柩號哭,火遂越燒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順必圜塚泣呼。 姜書鑑曰,人子於丁艱之際,躬當大事,處常且難。不幸遇卒變,惟有出萬死一生之計耳。君仲母柩逼於火,抱而號哭,辟患不為,非天性激發乎。至諴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椹猶其餘事耳。 【白話解釋】 西漢末年,有個人名叫蔡順,從小就沒有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 當時,王莽篡位,天下大亂,年歲飢荒,到處都缺乏糧食,蔡順只好到野外撿拾桑樹的果子,供奉母親。有一次,他出去撿拾桑椹,遇到了「赤眉賊」,赤眉賊很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要用兩個器具來裝桑椹呢,這樣不是很麻煩嗎,」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椹成熟了,比較甜,是給母親吃的;紅色的還沒有成熟,味道比較酸,是給自己吃的,所以我才要分開裝~」盜賊憐憫他的孝心,受了感動,便送給他牛蹄和白米,讓他回去奉養母親,但蔡順不肯接受。 後來他母親死了,還沒有安葬,忽然那個地方發生火災,火勢直逼到他家裡來,蔡順抱住了母親的靈柩大哭,結果大火竟然越過蔡家,燒到別的地方去了。又因為母親生平最怕打雷的聲音,所以每逢有打雷的時候,蔡順必定繞著墳哭喊著,思念母親。 十一、【姜詩出婦】 漢 姜詩夫妻,孝奉甘旨。舍側湧泉,日躍雙鯉。 【原文】 姜詩事母孝,妻龐氏尤孝。母嗜魚膾,又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往汲之。值風歸遲,母渴,詩責遣之。妻寄止鄰舍,紡績市珍羞,使鄰母往遺,久之,姑遂召還。舍側忽湧泉,味如江水,每日躍出雙鯉,取以供膳。 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者也。故堂前得一孝婦,勝得一孝子。范書錄詩妻,旨深哉。其言赤眉賊經詩里,弛兵而過,曰「驚大孝不祥」。遺以米與肉,受而埋之。詩亦卓行君子也,泉魚之瑞,宜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人叫姜詩,對母親很孝順。他的妻子龐氏對婆婆的照顧,更是孝順,比起丈夫有過之而無不及。 姜詩的母親喜歡吃魚,又喜歡喝大江裡的水。可是江水離家有六、七里的路程,但是龐氏不怕勞苦,常常走很遠的路去挑水回來給婆婆喝。有一次,遇到了刮大風,回來晚了些,母親已經渴了,姜詩就斥責妻子,並把她趕出家門。 龐氏借住在鄰居家中,還用紡織得來的錢,買好的飯菜,請鄰居的母親送去給她婆婆吃。她的一番孝心感動了婆婆,過了很久,婆婆就叫媳婦回家。或許是姜詩夫婦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有一天在他們家的旁邊,忽然湧出了泉水,而泉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樣的甘甜。更奇特的是,每天有兩條鯉魚跳出來,他們就拿來做魚料理,供養母親。 十二、【黃香溫凊】 漢 黃香九歲,母喪父存。溫衾扇枕,奉侍晨昏。 【原文】 黃香,字文彊,江夏人。年九歲喪母,哀毀踰禮,鄉人稱其孝。家貧,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溫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極其誠,太守劉護表而異之。後舉孝廉,官至尚書令。 王應照謂,九齡幼童耳,以常情論,則扇枕溫衾諸事,猶是父母愛子之所為,若子於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彊,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齡人能恪供子職。凡老大而不知孝,與孝而不盡力者,胥愧死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孝子叫黃香,字文彊,是江夏人。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每天都非常思念母親,哀傷異常,鄉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無不稱讚他是個孝子。他的家裡很貧窮,任何勞苦的工作都親自去做,一心一意只想把父親服侍好,盡到為人子之道。 夏天天氣很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頭和床舖扇涼;冬天天氣寒冷,黃香就先睡進父親的棉被裡,用自己的身體使棉被溫暖,再請父親入睡。父親年老生病了,黃香的侍奉也格外的誠心。 江夏的太守劉護,非常讚美黃香的孝行,便奏請朝廷旌揚他的孝行。後來黃香舉了孝廉,官做到尚書令。 十三、【董永賣身】 漢 董永家貧,賣身葬親。天遣仙女,織縑完緡。 【原文】 董永,性至孝,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往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同至主家,令織縑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主大驚,聽永歸。至槐陰會所,婦辭永曰,吾織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訖凌空而去。 王應照謂,父死則葬,理之常也。孝子當貧乏無措時,賣身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償工之日,仙女忽逢,織縑一月,已清債累。此時賣身窮人,債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學之,於以知久停親柩者之罪大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叫董永的人,非常孝順。但是家裡很窮苦,父親去世後,沒有錢辦理喪葬,董永就賣身為奴,用賣得的錢來安葬父親。 葬了父親以後,就依約要去做工償債。走到半路上,忽然遇到了一個女子,這位女子說自願和董永結為夫妻,就一同到債主家裡去做工。債主嚴苛地命他要織好三百匹的紗羅布料,才能抵掉賣身的錢,才可以回家。哪裡曉得,董永得到了妻子的幫助,不到一個月工夫,就全部織完了。債主非常驚訝,但還是要讓董永離開。 他們走到了槐樹下(從前和妻子相會的地方),妻子就要辭別董永,並說道:「我是天上的織女,天帝被你的孝心感動,特地派我來幫助你。」說完話,就騰空而去了。 十四、【丁蘭刻木】 漢 丁蘭喪親,刻木奉養。張叔擊之,像亦悒怏。 【原文】 丁蘭,河內人,早喪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鄴人張叔假物,蘭妻卜筶,木像不許。叔醉詈木像,且擊之。蘭歸,見木像色不懌,詢知之,即奮擊張叔。吏至,捕蘭,木像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詔圖其形。 思親不見,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極思也。而思慕之誠,木亦通神,忽而不懌,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誠所致乎。至於為親像被擊,而奮擊張叔,只知有親,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在河內地方有個叫丁蘭的人,在他幼年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但是他常常思念父母,所以就用木頭雕刻成父母親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向雕像跪拜請安,如同父母還在世一樣。 有一天,從鄴這個地方來了一個叫張叔的人,要向丁家借東西。正巧丁蘭不在家,丁蘭的妻子就對著木像擲筊詢問,結果木像不允許。張叔趁著酒醉,就很生氣的大罵木像,並且還打了木像好幾下。 丁蘭回到家裡,看見木像的臉色,似乎很不高興的樣子。於是就問妻子,丁蘭知道事情的經過後,十分氣憤,認為這是對他父母的不敬,就很用力去打張叔。衙門裡的差人前來捉拿丁蘭,這時木像的眼睛竟然流下眼淚。地方官很敬佩他的孝心感通了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詔讓地方官員把丁蘭刻木孝親的事蹟畫成圖像,以廣傳揚。 十五、【陸績懷橘】 漢 陸績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原文】 陸績,字公紀,吳郡人。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交好。績六歲時,於九江見術,術出橘待之。績懷其三枚,及歸拜辭,橘墮地。術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情到真處,小節亦關至行,況六歲之兒,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談也。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白話解釋】 東漢末年,有個人叫陸績,字公紀,是吳郡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做過廬江知府,和袁術是好朋友。 陸績六歲的時候,曾和父親到九江去拜見袁術,袁術拿出許多橘子來招待他們。九江這個地方並不出產橘子,必須要從其他地方運來,所以橘子在當地是很貴重的東西,除了富有的人家,一般人是不容易吃到的。陸績就順手拿了三個橘子裝在袖子裡,等到告別的時候,向袁術拜謝,不料這三個橘子從袖子裡滾出來掉在地上。 袁術笑著說:「陸郎呀,你是來作客的,為什麼把橘子藏在袖子裡呢,」陸績雙膝跪在地上回答:「我的母親非常喜歡吃橘子,我想帶幾個回去給母親吃。」袁術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驚訝,因為他只不過是個六歲的小孩,就能有如此體貼孝敬母親的心,真是難能可貴~ 十六、【孟宗哭竹】 吳 東吳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筍生,母疾平復。 【原文】 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喪父,母老疾篤,思筍煮羹食。時冬節將至,筍尚未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癒,人皆以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飲食無味,偶思一物,宛似異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況老而病篤乎。無如時當冬月,筍從何來。宗之哭竹,非乞靈於竹也,而竹亦效靈。情到至處,不可以恆理測度者每如此。 【白話解釋】 三國時代,吳國有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是江夏地方人士。 他幼年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母親年紀大了,又病得很厲害,她很想吃鮮筍煮的羹湯。這時候冬至將要到了,筍還沒有生長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可想,就跑到竹林中,抱著竹子大哭。或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突然間,地裂開了,從地上長出了好幾枝筍子。孟宗就拿回家做了筍羹給母親吃,母親吃了新鮮的筍湯後,病居然就好了。大家都說,這是孟宗至孝感動天地。 十七、【王裒泣墓】 魏 王裒泣墓,為母畏雷。蓼莪廢讀,慨念哀哀。 【原文】 王裒,父儀,為晉文帝所殺,裒終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晉。母畏雷,每聞雷,即奔墓前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懼。嘗攀墓前柏樹號泣,淚著樹,樹為之枯。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必三復流涕,門人盡廢蓼莪篇。 李文耕曰,王偉元聞雷泣墓,事之如生,淚著樹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詩,宜其不能卒讀也。不能卒讀蓼莪,因而門人盡廢,情之剴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當日與之讀蓼莪而念劬勞。 【白話解釋】 三國時代,魏國有一個孝子,姓王名裒。他的父親名叫王儀,被晉文帝所殺,所以王裒終身不肯面西而坐,以示他不肯作晉朝的臣子。 他母親在世的時候,膽量很小,生平最怕打雷的聲音,後來母親去世了,他就把母親埋葬在山林裡安靜的地方。一碰到風雨打雷的天氣,王裒就不避風雨,立即奔跑到母親的墓前,一邊跪拜,一邊淚涔涔的哭著說:「兒子王裒在這裡陪伴母親,請母親安心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攀在墳前的柏樹上哭泣,眼淚落到樹上,柏樹竟然就枯死了。王裒讀《詩經》,每逢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這幾句話,一定流著眼淚,反反覆覆的讀誦。因此,他的學生為了避免老師觸景傷情,就廢去了《蓼莪》篇不讀了。 十八、【王祥剖冰】 晉 王祥至孝,繼母不恤。剖冰求魚,雙鯉躍出。 【原文】 王祥,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祥奉命愈謹。母嗜生魚,時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雀數十,飛入祥幕。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 李文耕謂,王休徵繼母之變,幾同井廩,所少者一傲弟耳。乃求鯉求雀守柰,至難輒易,誠孝格天,而母亦徐化,不又一底豫之瞽瞍乎。世有不能化其繼母者,特誠孝之未至耳。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孝子名叫王祥,在他年幼時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再婚娶了後母朱氏,但是繼母沒有仁慈心,也不喜歡王祥,甚至常常在父親面前說王祥的壞話,王祥不僅不記恨,反而侍奉繼母更加用心謹慎。 他的後母很喜歡吃新鮮的魚,但是冬天天氣嚴寒,河水都結冰了,怎?可能會有新鮮的魚呢,王祥便脫去衣服,赤著身體,想用體溫來融化堅冰,也許是孝心感動了上天,冰面忽然自行裂開了一個洞,從洞口跳出了兩尾鯉魚。王祥就拿回家裡,烹調給後母吃。 有一次,後母又想吃烤黃雀,忽然間就有數十隻黃雀,飛到王祥的帳幕裡來。他家裡有棵蘋果樹,結了果子,後母叫他看守著。每逢颳風下雨的時候,王祥就抱著樹哭,這些果子彷彿也有感應,竟然不會掉落下來。 十九、【吳猛飽蚊】 晉 吳猛八歲,家無床帷。恣蚊飽血,恐噬親肌。 【原文】 吳猛,字世雲,豫章分寧人。年八歲,事親至孝。家極貧寒,榻無帷帳,每當夏夜,任蚊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敢驅之,惟恐其去己而噬親也。後遇至人丁義,授以神方,屢著靈異。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孝子姓吳名猛,字世雲,豫章分寧地方的人(現在江西修水縣),年僅八歲,服侍父母非常孝順。因為家裡貧窮,所以床上沒有蚊帳。到了夏天夜晚的時候,蚊蟲很多,嗡嗡嗡的飛來飛去,叮在吳猛的身上,他任憑蚊蟲飽吸自己的血液,也不用手去驅趕牠們。在他幼小純真的心裡,認為只要讓蚊子吸飽了血,牠們就不會去叮咬他的父母,如果把牠們趕走,恐怕蚊子會去叮咬父母,所以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意趕走蚊子。 後來吳猛遇到了一位有法術的異人,名叫丁義,給了他一個神方,屢次都有靈異的表現。後來在宋朝政和年間,他被封為真人。 二十、【黔婁嘗糞】 南齊 黔婁為令,父病棄官。禮鬥祈代,嘗糞心寒。 【原文】 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人,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易病痢,始二日。醫者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憂之。每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喪過禮,廬於塚側。 李文耕曰,以心驚而知父疾,已見至孝冥感。而斷然棄官,毫無瞻顧。至嘗糞驗疾,籲辰祈代,則憂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為,總不可於世情中覓求見解。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期,齊國有一個孝子,姓庾名黔婁,字子貞,是新野地方人。他才剛被派到孱陵縣做縣官,上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頭撲撲的驚跳,額頭也直冒汗珠簌簌的流下來。他知道家裡一定有事發生了,就立刻辭去官職,趕回家中。 回到家中,果然父親庾易患了痢疾。但因為才病了兩天,醫生無法準確判斷病情,就對黔婁說:「如果想要知道你父親的病是否能好,只要嘗了病人糞便的味道就可以知道了。若味道是苦的,就很容易醫治,若是甜的就不容易醫治了。」 庾黔婁立刻把父親的糞便嘗了一嘗,不料味道是甜的,因此心裡很憂愁。每天到了晚上,他就跪著對北斗星叩頭禱告,請求上天能保佑他的父親,並且也願意以自己的生命,替代父親的死。後來父親死了,庾黔婁為父親辦完了喪禮,並且在墳旁搭了草舍守孝。 二十一、【壽昌棄官】 宋 壽昌離母,曆五十年。棄官尋覓,骨肉團圓。 【原文】 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壽昌屢求不獲。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還,行至同州得之,母年七十餘。壽昌乃迎歸,並迎其同母弟妹共居焉。 王應照謂,髫年別母,莫審行蹤,碌碌塵途,心常抱疚。縱富貴兼全,但念天下豈有無母之人,五十年來,腸一日而九迴矣。一旦棄官,入秦求訪,觀其與家人訣別之言,誠穿金石,宜其得以天倫重聚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人姓朱名壽昌,在他七歲的時候,生母劉氏受到嫡母的妒忌,把劉氏出嫁到別的地方。從此母子倆就隔絕兩地,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沒有相見。朱壽昌屢次訪求,可是總尋不著母親的下落。 在神宗皇帝的時候,朱壽昌已經五十多歲了,而且也做了官,但是他因為思念母親的緣故,就決定辭去官職,到陝西去尋找母親。和家人告別時對他們說:「我要出去尋找我的母親,如果找不到,就發誓不再回來了。」 他日行夜宿找尋了許多地方,當他在陝西省同州停留了幾天,果然機會湊巧遇到了母親,這個時候他的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朱壽昌便歡天喜地的把母親接回家中,並且又迎接了同母的弟妹,到家裡一同居住。 二十二、【庭堅滌穢】 宋 宋黃庭堅,官居太史。親滌溺器,不以為恥。 【原文】 黃庭堅,字魯直,一字山谷,又號雙井老人,洪州分寧人也。元祐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穢器,不使婢妾為之,未嘗一刻有缺子職。蘇東坡歎其詩,獨立萬物之表。 王應照謂,溺器之滌,自有婢妾為之。惟孝子不以官職之顯,失其子職之常。溺器且為親滌之,其他子職尚有不盡者乎。李文耕謂山谷所為,彷彿石建,皆樂供子職,不以貴顯閒其心者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大詩人,姓黃名庭堅,字魯直,別號山谷,又號「雙井老人」,洪州分寧縣人。在哲宗元祐年間做了太史的官職,他生性極為孝順,雖然做了大官,名揚天下,可是侍奉母親卻極盡誠心,總是不怕勞苦。每天晚上還親自為母親清洗大小便用的馬桶,他家裡僕人很多,卻從不叫他們去做,他無時無刻都在盡著為人子的責任。他是宋代四大文學家之一,蘇東坡稱讚黃庭堅的詩說:「獨立萬物之表」。 二十三、【李忠辟震】 元 李忠事母,地震山移。民廬盡毀,至孝獨遺。 【原文】 李忠,晉寧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八月,地大震,郇保山移。所過居民廬舍,皆摧壓傾圮。被壞房屋一萬八百區,人民壓死,不可勝數。惟將近忠家,分為二行,五十餘步復合,忠家獨全。 地震而至山移,大劫也,況被災之區,有一萬八百區乎。廬舍生命,所傷無算,惟至孝者所居無恙。歷觀孝子傳,辟疫、辟水、辟火、辟風、辟雷。竟至於辟地震山移,觀止矣,人亦何樂而不盡孝哉。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一個孝子,姓李名忠,晉寧地方人氏。他幼年時,父親就過世了,只剩下他與母親。李忠服侍母親,非常的孝順。 在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的時候,地方上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有一座郇保山發生大範圍的山體滑坡,震區內老百姓的房屋都倒塌了。一時間被破壞的房屋數目,竟有一萬零八百多個區域,死難的人數也數不清。 可是那座郇保山,說也奇怪,在山體滑坡到了將近李忠家的時候,忽然分做兩行。再過了五十幾步,又再度合攏了,整個災區只有李忠的家安然無羔。 二十四、【實夫拜虎】 明 實夫歸省,虎銜其衣。拜請畢養,竟得全歸。 【原文】 包實夫,事親盡孝,明經力學,館於太常里。歲暮歸省,途遇一虎,銜其衣,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請曰,將啗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餘,能容我畢養,吾苟存,終還汝啗。虎即舍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 孝既無災不可辟,更無物不可格。不論禽獸鱗蟲,草木花果,一切有情無情,均可由一片肫誠,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物類至於虎,兇暴已甚,而歷代孝子免於虎者,指不勝屈,於戲,奇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叫包實夫的孝子,服侍父母非常孝順。他鑽研經書的道理,刻苦學習,後來在太常里塾館裡教書。到了年底,包實夫要回家去看望父母,半路上忽然碰到了一隻老虎,銜住了他的衣服,把他拖到樹林裡才放下,老虎就蹲在包實夫的面前。 包實夫跪在老虎面前,一邊拜一邊請求說:「你要吃我嗎,這是我的命運註定的,我不恨你。但是我家裡還有七十多歲的老父老母,你可不可以允許我,讓我奉養我的父母終老,那時我還活在世上的話,我一定回來把自己送給你吃,你看可不可以,」老虎聽了包實夫這一番話之後,就離包實夫而去。後人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就給那個地方起了個名字,叫做拜虎岡。 截图24
本文档为【[优质文档]二十四孝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