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举报
开通vip

【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三角洲 前缘与前三角洲 第18卷第2期台湾海峡v.18,N..2 陈峰———————一 ?.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张培辉一王海鹏叶燕贻一郑志凤 —歪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loo5) **(福建省航道局,福州,350002) 摘要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彤成与演蛮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 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囡及演变.研 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

【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三角洲 前缘与前三角洲 第18卷第2期台湾海峡v.18,N..2 陈峰———————一 ?.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张培辉一王海鹏叶燕贻一郑志凤 —歪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loo5) **(福建省航道局,福州,350002) 摘要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彤成与演蛮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 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囡及演变.研 究结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一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 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 受到人类I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I程提供科学理 论依据拳文为其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及演变. 董詈书鼍角洲丝唑一,牡丁\多-f竹中国图书分类号P7?7.12,一fJ,l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及其亚地貌单元(参见"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 变水下三角洲平原Ij一文中的图1)的特征及演变分述如下: l三角洲前缘 三角洲前缘是挟沙河水进入受水盆地,河水与海水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在这里,河流 与盆地过程相互作用时,沉积物分散开.分流河口处水动力条件的急剧变化引起注 入水流的扩 展和减速,因此水流的能量减小,从而使沉积物负载沉积下来.盆地作用或者是参与沉积物的 分散和最终的沉积作用,或者对由注入水流分散直接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和再分布】三角 洲前缘的亚地貌单元一般包括汉遭河床,河口沙嘴,汉河口沙坝,汉道间浅滩和前缘斜坡. 闽江13水下三角洲前缘乃是闽江水下三角洲的主体闽江挟沙水流分别出长门窄口和潭 头后,水面突然开阔,含沙水流沿海面扩散开,流速迅速降低,部分泥沙于岸边浅水区和汉河13 沉积下来,形成河口沙嘴和汉河口沙坝,部分泥沙在东北向风浪,海流作用下,形成沿岸泥沙流 南下,部分细粒物质可向东扩散到外沙以外. 闽江13水下三角洲前缘河,海作用剧烈,坡度较缓,水下地形变化大,滩,槽明显,沉积物类 型多样,结构复杂,生物埋藏群具有海陆过渡相的特点0].其亚地貌单元的成因及特征分述如 下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垒资助项目(D97010号).睬峰,男,1942年5月出生,正研级高级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 奉文于199B年3月i8日收到. 2期陈峰等: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1.1汉道河床 南支浮岐汉河出潭头后,分流河道延伸到水下时,河槽展宽,至梅花水面宽达skin,河床 变浅,分汉,流速降低,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以多汉人海的梅花水道和分布于梅花人海主汉道两 侧的搜河口沙坝,北侧为佛手沙,南侧为鳝鱼沙;而北支长门汉河出金牌门蛱谷后,分成乌猪, 熨斗,川石和壶江四汉入海,则主要是受口门外的粗芦,川石,壶江各岩岛分割所致,与一般冲 积河口分汉机理相异. 在上述五条人海汉道中,川石水道为人海于道,也是人海航道.据浅地层和旁侧声纳资料 显示的河床地貌特征为:长门窄口一南,北龟岛之间为冲刷深槽,最大水深可达40m,床底发育 大型圆滑沙渡,波长100m,渡高4,6m.水下礁群出露,范围较大,但园水深较大,未能碍航,显 示强劲底流冲刷特征;南龟岛一乌猪水道分流口河段为均匀倾斜的深槽边坡,水探由30m左 右变为10m左右,沙波的渡高亦变小.往东至熨斗水道分流口,床底呈缓渡状起伏,两组沙波 叠加,反映了两种不同类型,周期不同的水动力对该段河底地形的影响;在玉霞山灯附近,河底 出露一片范围约80mX100m的礁群,显示基岩岬角逼I陆航道,冲刷加强的特征长门一川石 岛河段,河床表层沉积物为粗砂,中粗砂夹粘土质粉砂? 1.2河口沙嘴 在闽江口各汉道出口,都发育有良好的向海伸长的沙嘴,系由径流和落潮流搬运的物质沉 积而成.闽江口河口沙嘴自北向南依次为:乌猪抄嘴,粗芦沙嘴,壶江沙嘴,琅岐沙嘴和梅花沙 嘴.乌猪沙嘴位于鸟猪水道北岸,自乌猪港由西向东延伸长达10kin,主要由细沙,中细沙组 成;粗芦沙嘴位于鸟猪水道南岸粗芦岛北边,由东北角的邱旦山向海伸入,主要由细沙和沙一粉 砂一粘土组成}壶江沙嘴位于壶江岛东南侧,呈NW—SE向延伸,长约2km,宽约lkm,尖端朝 海,形似瘦三角形,指示水动力以落潮流为主.主要由细沙和粘土质粉沙组成;琅岐沙嘴分布于 琅歧岛东侧,由西向东突出,主要由细沙和粉沙质粘土组成;梅花沙嘴则位于梅花镇东北侧海 域,呈SW—NE向伸展,主要由中细沙和细沙组成. 1.3汉河口沙坝 潮成汉河口沙坝是位于汉河口,与岸线大致垂直的一种新月形的沙质浅滩,它是三角洲沉 积的最迅速部分.短源河流的汊河口沙坝沉积物一般较粗.闽江口汊河口沙坝主要包括:发育 在川石水道北侧的铁板沙,腰子沙浅滩,呈东,西向旋曲状伸展,长约10kin.浅地层和旁侧声纳 资料显示其海底地形呈缓波状起伏,沙波和缓,规模小0,主要由中沙和中细沙组成;发育在川 石水道和梅花主汉道之问的佛手沙,亦呈东一西向蛇曲状延伸,长8km,组成物质也以中沙和中 细沙为主;发育在梅花主汉遭以南的鳝鱼沙,呈SW—NE向晨布,长达12kin,由中细沙组成. 1962年至1978年期间,河口泥沙淤积迅速,汉河口抄坝面积迅速扩大.如川石岛东侧的 铁板抄,原为四个小沙滩,面积和还不足0.5kmz,至1978年面积约11km.;琅岐岛东面的佛手 沙,原为与琅蚊沙嘴相分离的三个沙滩,面积10.5km,至1978年面积为20kin.佛手沙前缘 是梅花浅滩最不稳定的地段,其撒涨或退缩是川石水道和佛手抄水势相互抗衡的结果;浮岐河 口的鳝鱼沙,原为两个沙滩,面积和仅9.25kin,至1978年面积增为18.5km.总体而 盲,1978 一——————r——————一一 ?福港管理设计室.福州港航道第二期整浩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科研成果(摘要)i亡嫡.198s 台湾海峡l8卷 年河口沙坝面积比l962年的净增了约38.5kin,为1962年面积的1.42倍. 对于潮控型三角洲而言,水下三角洲前缘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从分流河口呈放射状分布,位 于汉河口沙坝之外,与岸线垂直的大量潮流沙脊,如伊里安岛巴布亚湾内的三角洲"'.但在 不同的环境因素作用下,虽同为潮控三角洲,其特点亦不尽相同.对闽江口水下三角洲而言,虽 然闽江口潮差大,潮流亦较强,但在汉河口沙坝之外潮流沙脊不甚发育,仅见零星分布且规模 很小.这可能与闽江为丰水少沙水系,上游供沙不丰有关. 1.4汉道间浅滩 汊道间浅滩主要分布在汊河口沙坝尾部或投道间的滞流地带.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的 汊道间浅滩自长门向口外主要为:乌猪洲,马祖印浅滩,以及发育在航道上的内沙浅滩和外沙 浅滩.上述发育在入海航道中的内沙浅滩和外沙浅滩,由于水深较浅,常威胁着大吨位船舶的 进出. 乌猪洲位于长门一壶江岛河段内,呈NW—SE向长条状延伸圆江北支长门汉河出金牌门 后,首先向乌猪水道分流,然后受到南龟岛,壶江岛的阻挡,被分隔为南北两水遭,南水道为壶 江水道,北水道为主流川石水道.由于南龟岛与壶江岛对潮流都有阻流作用,因此 在两岛之间 为涨落潮缓流区,泥沙落淤形成浅滩,并逐渐发展成出嚣水面的乌猪沙洲 马祖印浅滩位于长门一玉霞山灯河段抛石封锁线附近,浅滩具有"洪淤枯冲的变化规律. 马租印航段作为封锁线是从1939年秋开始的,当时为防日舰驶入,沉船抛石至大潮高潮面下 约lm,1940年完成封锁工程,日军占领后复炸开缺口打通封锁线通航. 马祖印河段的河床呈两端窄,中部宽的平面形态,长门窄口宽仅350m,玉霞山灯一草屿灯 河宽1000m,中部的乌猪口下缘河宽2000m,封锁线附近河宽l500m.出长门窄口的落潮流 和通过玉霞山灯一草屿灯断面的涨潮流都要在放宽的河段上扩散,流速降低,易于淤积出浅 但是6O年代以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因为当时浅滩水深都超过7.0m这主要是因为马祖印河 段上端受长门窄口,下端受玉霞山灯一草屿灯两节点,中部受乌猪洲的约束,主泓变化范围较 小,一般在200m左右的宽度内摆动,多年来河势相对稳定,主流冲刷力强,对维护航槽起了重 要作用.但60年代以后,主泓有北偏的趋势,这与南龟岛一乌猪洲心滩的不断淤浅及北龟岛北 侧华秋山滩嘴的冲刷有关.7O年代初,北侧华秋山滩嘴被切割,通道北侧边界遭破坏,导致主 流出南北龟后向北偏离.在封锬线附近,从1960~l985年累积北偏约150m,随之浅滩水深恶 化,特别是70年代以后,严重碍航,最小水深仅3.9m. 对于马祖印封锁线这一特定的河段来讲,河势的变化对浅滩水深的影响极为敏感.浅滩段 的航槽夹在南北封锁线之间,缺口宽度仅200m,其中北封锁线靖都伸入主槽,突出 于5m等深 线之外,南封锁线则基本是在水深不足5m的河床上.由于出长门后落潮主流北偏,动力轴线 不是指向封锁线的缺口,而是指向北封锁线的南部,行近的主流受阻后分为两股:一股向东北 绕过封锁线与北岸之间的通道下泄,这股水流所经之处冲出了深潭和串沟另一股水流则循封 锁线缺口通过航槽下泄,两股水流在北封锁线下游汇集后形成局都缓流淤积区.落潮流受北封 锁线阻隔消耗了部分能量,水流分汉后叉进一步削弱了进入主槽的水流动力条件,降低了水流 0幅建省地质矿产局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5万福州,璃头,马尾,长乐四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练调区域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1987 2期陈峰等:闽江口水下三角_洲的形成与演变I.三角洲前缘与ff-$~?143. 的冲剧力.因此,近年来导致马祖印封锁线水深恶化,航槽浅滩严重淤浅的主要原因是北龟岛 北侧华秋沙嘴被切割后主流北摆及北封锁线北端的缺口分流造成的?. 内沙浅滩位于川石岛芭蕉尾附近,主流川石水道在玉霞山灯处河宽约100Om,平均水深 约10m;至川石岛一壶江岛处河宽展至1500m,平均水深减至5.5m;主流在川石岛口门附近 存在上,下两个深槽,上深槽主要受落潮优势流控制,为一落潮槽,全潮平均为净向下输沙而无 上溯泥沙;下深槽的涨落潮作用均裉强烈,具有涨,落潮槽的性质.在上下深槽之间的过渡段上 存在一段水深不足5m的浅滩区,即内沙浅滩.浅地层和旁侧声纳资料显示内沙顶部海底地形 平缓,但在向两侧深槽过渡段,海底不时出现NE--NNE走向的较大型沙波,陡坡倾向SE,波 高约1.5m,波长约40~50m~.由于在上述浅滩段内还存在一处芭蕉尾局部冲刷坑,因此,内 沙浅滩并不连续,局部冲刷坑以上称为内沙上浅滩,以下则称为内沙下浅滩.内沙上浅滩水深 比下浅滩为深,浅滩长度也较短.内沙浅滩的组成物质较粗,为中粗沙和中沙,分选好一较好, 但内沙下浅滩床沙组成中,夹有部分粉沙和淤泥,说明内沙上,下浅滩的形成机制有所区别 内沙浅滩的成因有以下几点:(1)川石主流的分流和扩散.川石主流过玉霞山灯后,河宽增 大,水流扩散,流速降低,泥沙发生淤积.此外,熨斗水道分流也削弱了川石主流的挟沙能力,加 重了浅滩的淤积;(2)盐淡水混合:闽江口虽为强潮河口,但洪季盐淡水分层现象十分明显,形 成盐水楔,在滞流点附近流速最小,来自上下游两个方向的泥沙均在此汇集,再加上悬浮泥沙 的絮凝作用,在内沙浅滩区往往形成高含沙区,有利于泥沙落淤;(3)涨落潮流路分离:闽江口 涨潮流向270.,在芭蕉尾附近主流偏北,落潮流向11O.,120.,在芭蕉尾附近主流靠南.涨落潮 动力轴线在口门一带严重分离,在内沙浅滩处形成缓流区,有利于泥沙落淤;(4)两汉会潮:根 据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由落潮转为涨潮时,支汉熨斗水道先涨,涨潮流进入川石水道后分为两 股:一股沿主流上溯,另一股则随主流下泄.此时川石主流才开始转涨,下泄和上涨的两股水流 在内沙浅滩范围内交会,交会历时约1,2h,流速降低,有助于泥沙在浅滩淤积;(5) 铁板沙泥 沙归槽:铁板沙是主流出口门后向北扩散的产物,其南缘紧贴航道主槽.在东北向强风作用下, 部分泥沙易于被波浪掀起并就近淤积在航槽内,成为内沙浅滩淤沙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川石水道的分流和扩散,盐淡水混合,涨落潮流路分离,熨斗水道和jj1石水道会 潮历时长以及铁板泥沙归槽等都与内沙的形成和冲淤变化有关,而主导因素是川石水道的分 流.1983一O9,1984—09从川石岛芭蕉尾沿铁板沙南缘修建导流堤,长2530m,顶高程+3.5m. 筑堤后,内沙下浅滩出现局部冲刷,铁板沙本身也普遍淤高0.2,0.Cam,说明归槽沙对内沙下 浅滩的淤积确有影响,导流堤的修筑起到了限制铁板沙归槽的作用.但是,导堤的修建使到达 内沙的潮水滞后,川石与熨斗两水遭的会潮历时也相应延长,或许与筑堤后内沙上浅滩的淤浅 有关. 外沙浅滩是闽江入海航道最后一个浅滩,水深<一5m,横亘于川石岛口门以外15kin的 敞海.据浅地层和旁侧声纳资料,其顶部海底地形呈不规则缓坡状起伏,沙波不发育,但在向前 缘斜坡过渡的海底,则发育波长数百米的大型抄垅0.其组成物质为中细沙和中沙,分选较好. 外沙河段主流的北边界是铁板沙,南边界是梅花水道口外堆积体的前缘.J【I石主流在口门附近 0变通部水运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设计琬.福卅港航道第二期整稿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8. 圆福建省准航管理设计室.福:}}I港航道第二期整治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科研成果(摘要)汇编.1988. 台湾海峡 本具有向南流动的惯性,但是由于受到梅花水道口外堆积体(如佛手沙等)的阻挡,从卫片上看 还受到梅花水道落潮流的顶托.川石主流从308.,108.的SE方向急转为265.,85.的NE方 向,即JII石主流靠其惯性导引水流朝向东南,而梅花水道落潮流及其水下堆积体则迫使主流朝 向东北.主流在转向过程中发展成为微弯河型,铁板沙稳居北侧的凸岸,不断激涨下延;梅花水 道口外堆积体则处于南侧的凹岸,该沙体的前缘既挤压川石主流,也受到川石主流的冲刷,多 年来冲冲淤淤,构成川石主流南侧边界的不稳定性.介于铁板沙与梅花水道口外堆积体前缘之 间的川石主槽,其一5m深槽线至外秒沙体前开始分汉,在主槽的端部.存在着一个水深>lOm 的局部深槽.据浅地层和旁侧声纳资料,其水椿变化大,约l1,13m,为沙设发育之凹路,表层 为粘土质沉积物所覆盖,局部地段形成泥坎或散状分布,两侧沉积层理向凹陷中心倾斜,显示 沉积物由两侧向深槽堆积的趋势.外沙河段一5m下深槽因受铁板沙及梅花水道堆积体的约 束,上部狭长,下部呈喇叭状向外扩展,外沙堆积体即位于喇叭口处. 外沙浅滩是经梅花水道合流和铁板沙过滩水流分流后川石水道远端泥沙扩散的产物,目 前,外沙仍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水流的扩散,形成的季节则主要 在洪季.上游来沙随落潮流至内沙浅滩处部分落淤,其余泥沙因水流动力在局部深槽处得到加 强而继续下行一段距离,此后主流脱离南北两侧沙体的约束而扩散,其中部分泥沙 在低流速区 落淤,形成外沙浅滩,部分进入浅海水下岸坡区.在这个过程中,梅花水道一方面向主流掺入了 部分泥沙.为外沙堆积体提供了沙源;另一方面也为主流增添了流量,提高主流的落潮流速,对 维护一5m入海航道起了积极作用. 入海航槽在通过外沙堆积体时,历史上流路多变,没有固定的深槽.从近5Oa变化看,1934 年主流在外沙的北侧,即北槽,单汉人海;1967年又在南侧冲出南槽,南,北汉并存,外沙居中 成为心滩;1983年北槽激堵南槽单i叉入海{1986年南搪萎缩,中槽即将冲开;据198708实灏j 资料,中槽出口处落潮平均流速达o.82rn/s,表明这里已是冲刷区.自芭蕉尾导流堤建成以来, 外沙浅滩最醒目的变化是中槽的快速发展,5ra等深线向海约推进了2km.因此,芭蕉尾导流 堤不仅与内沙上,下段的冲淤变化有关,而且与近几年来外沙中槽的冲刷状态相关,朝着强化 川石水道的方向发展.据闽江口悬浮泥沙的卫星影像遥感分析,芭蕉尾导流堤施工前(1976一 Ol一01),川石水道北去的铁板沙过滩水流比较通畅,泛状流和羽状流柬井存.建堤后(1987—07, 053,流路受阻,北去的过滩水流只能从导流堤与坝顶以及坝顶之间的滩洼处通过丽有所减弱, 流束作明显的羽状.这样,芭蕉尾导流堤弱化铁板沙过滩水流,限制铁板沙归槽,促进铁板沙的 普遍淤高.其束水攻沙作用,不但作用于内沙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中低水位时川石水道北去 鹄过滩水谎的减弱和归槽东去千流的增强,对外沙摊榷构成冲.另一方面,金钱行 沙iI1{丁坝 提高了长门水道和川石水道的分流比,相应的佛手沙潮水对川石干流的顶托作用有所减弱;同 时,川石水势的加强足以遏制佛手抄前缘低滩的发展,有利于合成落潮流对外沙中槽的冲剧 (1987,07—0S)c. 1.5前缘斜坡 闽江流域来沙经潮流作用的总效应是泥沙向口外海滨的扩散,而波浪的向陆建设作用与 0福建省港航管理设计室.福州港航道第二期整治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科研成果(摘要)汇编.1988. 圆文通都水运规捌设计院.福州港航道第二期整治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 2期陈峰等: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 之抗衡,形成外沙浅滩前缘呈南北向延布的斜坡,即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 据浅地层和旁侧声纳资料显示,闽江13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由水深lore迅速增加至 15m,海底坡度变陡形成明显坡折?,整体呈弧形向海突出,滩槽不明显,沉积物较细,主要由粉 沙质粘土和粘土质粉沙组成,分选差.随着河I=I的进积作用,该坡面缓慢地向东推移,对比闽江 口海图资料结果表明:近百年来闽江口水下三角洲lore等深线向东移了2o0,300m~;而西侧 则是外沙滩槽交互的多变部位.由于科氏力效应,以及泥沙在风海流和沿岸流作用下向南输 移,使得前缘斜坡由底负载沉积物组成的地貌体具有向东南倾斜的特征. 2前三角洲 闽江13前三角洲位于前缘斜坡之外,环绕三角洲但在主要汉道之外,呈向海突出 的弧形窄 带,海底地形平坦,其组成物质以悬浮负载的细粒泥质沉积物为主,主要为粘土质粉沙和粉沙 质粘土,分选差.其与三角洲前缘的界线位于以沙质沉积为主转变为以泥质沉积为主的地方; 与浅海水下岸坡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悬浮泥质沉积区呈渐变关系,二者分界线不甚清楚,只能从 微体化石组台,矿物及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加以区别. 我国许多河流三角洲,其前三角洲之外常为大陆架残留沙,即由泥质突变为沙质,二者的 界线比较清楚,如长江,滦河等.当前三角洲和陆架均以泥质为主,由沉积物的岩性难以区分 时,则可由微体化石组合来判断[.前三角洲微体化石出现陆相和滨海相属种,而浅海水下岸 坡区则以浅海相属种为主.此外,闽江I=I浅海水下岸坡沉积物以SiO含量特低.而MgO,CaO 和有机质含量高为特征 3结论 由于闽江近代河口是冰后期海进后形成的构造成因断陷河口港湾,且闽江为短源中小型 山溪性河流,属丰水少沙水系.因此,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亚地貌单元的形成,发育及特征更 主要地是受控于地质构造背景,而河流输沙,河口过程和潮汐作用则退居次要地位;三角洲前 缘亚地貌单元的形成,发育和特征则既受控于构造背景,又与河流输沙,河口过程和潮汐作用 密切相关.此外,波浪和近海水系的作用对三角洲前缘斜坡底形的塑造和沉积物的输移也有一 定的影响.同时,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 到人类活动 的影响;而前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则主要是河流输沙,潮流,波浪和近海水系综合作用的结果.统 观全文(参见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I.与I.),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闽江口作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东亚中小型强潮河口,其水下三角洲的类型可定为构造 一 潮控型三角洲. (2)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各基本地貌组成单元及其亚单元的成因较复杂,与一般潮成三角洲 的最大区别在于分流河道,汉道河床的形成主要是受控于口门外的岩岛地貌,与一般j中积河口 分汉机理相异. (3)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较复杂,与典型潮成三角洲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其水下 三角洲平原地貌单调且三角洲前缘潮流沙脊不发育. ?福建省浩航管理设计室.福州港航道第二期整楮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科研成果(摘要)汇编.1988 @变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福州港航道第二期整楮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8 ? 146?台青海峡18卷 (4)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和演变不仅是内,外营力地质作用的结果,近期人类工 程活动亦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峰,张培辉,王海鹏等.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I.水下三角洲平原.台湾海峡,1999.18(1):1 , 5 2[英]里丁HG主编.沉积环境和相.北京:科学出版杜,1985.127~178 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闽江口组.闽江河口区动力地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杜,1989.1,14.34,72,l27, l52 4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229~231 5任明达,王乃粱编.现代沉积环境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27,138 6窦亚伟,钟哲民t陈峰等.闽江口拦门沙悬浮泥抄动态的遥感分析.台湾海 峡,1992,11(1):8,13 7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1994.513~540 8陈峰.王海腊.郑志风等.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I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 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台湾海峡,1998,17(4):396~401 Formationandevolutionofunderwaterdelta inMinjiangEstuary 111.Underwaterdeltafrontandfore—delta ChenFeng,ZhangPeihui'tWangHaipeng,YeYanyiandZhengZhifeng (ThirdInslituteOceanography,SOA,Xiaraen.361005) -(FujianNavigationChannelBureau.Fuzhou,350002)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sthegeo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riginandevolutionofthe underwaterdeltaofMinjiangEstuary,basedontheanalysisofenvironmentfactorsthatcon— troloraffectitsformation.ThestudiedresultsindicatedthattheunderwaterdeltaofMin— j[angEstuarycar/beelassificatedasatectonic—tidaldelta.Itsgeomorphologiealcharacteris — ticsandoriginaresamedwiththoseoftypicaltidaldeltainasense,butwithlargerdiffer ences.Inaddition,itsrecentgeomorphologicalformationandevolutionaresignificantlya[- leeredbyhumanengineeringactions.Theseconclusionscan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the syntheticalharnessingprojectofshippingchannelintheMinjiangEstuary.Thispaperisthe thirdpartoftheseries,whichmainlydiscussesthegeomorphologiealcharacteristicsand evolutionoftheunderwaterdeltafrontandfore—deltaintheMinjiangEstuary. KEYWORDSUnderwaterdeltafront,fore—delta,geomorpho1ogicalcharacteristics, M[njiangEstuary.
本文档为【【doc】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2-16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