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防震减灾科普

[论文]防震减灾科普

举报
开通vip

[论文]防震减灾科普[论文]防震减灾科普 地震时怎么一回事 同刮风下雨一样,地震时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地震时,地面上下颠,左右晃,颠簸震撼,“如行舟于江河大海之中”,所以古人又称地震为地动。 地球是一颗活动的星球,随着地球内部运动,地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实际每天都有地震发生。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有500万次。 面对着每年500万次这个巨大的数字,可能有人会问:“怎么我们没感觉出来,”人们能够感觉出来的地震叫有感地震,据统计,它只占地震总数的1%,每年约有5万次。 地震时地球内...

[论文]防震减灾科普
[论文]防震减灾科普 地震时怎么一回事 同刮风下雨一样,地震时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地震时,地面上下颠,左右晃,颠簸震撼,“如行舟于江河大海之中”,所以古人又称地震为地动。 地球是一颗活动的星球,随着地球内部运动,地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实际每天都有地震发生。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有500万次。 面对着每年500万次这个巨大的数字,可能有人会问:“怎么我们没感觉出来,”人们能够感觉出来的地震叫有感地震,据统计,它只占地震总数的1%,每年约有5万次。 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是一种客观现象。同时,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在瞬间所造成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的悲惨情况,是任何其他自然灾害所不能相比的。因此,人们不能寄希望于我们生活的地球不发生地震。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承认地震的存在,努力去了解地震的规律,从中找出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概括地讲,我们对地震给出如下定义:“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缓慢积累的巨大能量,通过断层运动以地震波形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发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灾害 所谓地震灾害,通常指由地震断层或地震波引起的原生灾害或次 生灾害。地震造成建筑物的倒塌或某些自然地物的崩塌或错位,可能危及人身安全,造成经济损失,以致影响和破坏社会稳定。 从造成地震灾害的成因划分,大致为三大类:原声灾害、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 原声灾害是由地震造成岩层的错位、变形、断裂或地面的震动所带来灾害。主要有:地面被破坏、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地光烧伤现象和造成人员伤亡。 次生灾害是在地震直接灾害的影响下,震时或震后所出现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常见的有:地震火灾、地震水灾和地震海啸。 诱发灾害是指地震后,因城市生命线终端,造成城市功能的暂时瘫痪、工业设施的破坏及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这种灾害是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综合作用于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结果。其特点是灾害持续的时间长、影响深远,恢复困难。 家庭地震应急准备 , 平时注意学习积累避震知识。 , 每个家庭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地震 应急预案 办公室装修施工应急预案 下载公司关于消防应急预案火灾的应急预案防汛防洪应急预案施工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等防震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 平时应将居民楼道等逃生通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将室内将 室内坚固家具下面或旁边腾空,以备紧急避震之用。 , 枕头、沙发坐垫等,都是避震护身的“头盔”,避震时可顺手用 其护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 平时准备地震应急包,并写上联系方式,以备地震时使用。包 内物品应定期更换,还可放置一定数量的现金。 , 家中准备急救箱和灭火器。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学会使用。 , 知道燃气节门、电源电闸如何使用,并使其保持灵活好用。 , 家中悬吊物品在地震发生时可能掉下伤人,安装时应固定好, 不用的物品可卸下。 , 地震发生时,橱柜内的物品可能掉出来砸伤人。因此,橱柜门 应关紧,物品、书籍宜紧固。 , 重新整理柜架,将重物放到下层,轻物放到上面。 , 平时了解居家和工作场所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一旦地震发生, 就可以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避险。 , 平时适当进行避震演练,以免震时因慌乱造成伤亡。 震后自救 , 如果不幸被压在废墟内,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脱险, 不可悲观绝望。 , 倘若一时不能脱险,要想方设法安慰自己,等待救援。 , 若被埋压着周围有一定的空隙,要想法设法加以保护。 , 在烟尘弥漫或有害气体泄漏时,要尽量掩住口鼻,防止窒息或 中毒。 , 被困时,应节约使用饮食,以备长时间待援,无水时可用尿液 缓解。 , 当感觉到外界救援人员来到附近时,应设法引起救援人员的注 意。 , 如果被埋压者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应尽可能实施自救,以减轻 伤害。 地震时室内个人如何避险,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原则。 (1)在室内:地震时,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室内较有利的避震地点还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旁边,坚固的床下或旁边,要尽量降低身体重心,注意保护头部。 住平房或一楼的人,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迅速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 注意立即关闭或切断电源、气源、水源。 疏散时使用安全通道,不要使用电梯。照明最好使用手电筒照明。 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上。 (2)地震时,在学校上课的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最好用书包等护住头部、保护眼睛,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秩序撤退到操场等安全地带。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地震时在户外如何避险, (1)地震时在野外要注意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注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在街道上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面及下面、高烟囱、水塔下面;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2)正在行驶中的列车应立即停车,车内人员就近躲避,地震过后立即有组织地撤离。 (3)在公共场所时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 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地震时避震十不要: (1)千万不要跳楼,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2)不要滞留在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3)不要在室内窗下、阳台上、楼梯里、电梯间和外墙下避震; (4)不要在狭窄街巷、高楼大厦、高大烟囱和水塔下避震; (5)不要在电线杆、高压线、变压器下避震; (6)不要在过街天桥、立交桥及各类桥下避震; (7)不要在河边、悬崖下避震; (8)不要躲进危险的场所。如: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储藏易燃易爆品的仓库等; (9)如果在人多的场合遇到地震,一定要避开人流,不要拥挤; (10)震后不要马上回到建筑物内寻人、找物,要提防余震的发生。 震后如何自救,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抢救,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此时,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 首先要保障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 其次,要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 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要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本文档为【[论文]防震减灾科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0
浏览量:39